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姓韋的研究方法

姓韋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22 12:06:20

⑴ 「韋」氏在中國姓氏排名排第幾是從何而來的

韋姓在我國姓氏排名第65位。

姓氏源流

韋(Wéi 韋)姓源出有五:

1、出自彭姓,為顓頊高陽氏大彭之後裔,以國名為氏。據《姓纂》記載:「出自顓頊大彭之後,夏封於豕韋,苗裔以國為姓,家彭城(今江蘇省徐州的古稱)。」又據《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資料所載,韋姓出自顓頊高陽氏大彭之後裔,夏朝中興少康當政時,封大彭氏的別孫於豕韋(在今江蘇省銅山縣的附近),豕韋國又稱韋國,商時稱韋伯,周襄王時始失國,遷居彭城,其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韋氏。史稱韋氏正宗。這就是河南韋氏。由此可見,四千多年前韋氏和彭氏同出一祖。

2、出自韓姓,為漢初韓信之後裔,為避難簡改為韋氏。西漢初年,功臣韓信被呂後所殺,韓信一族險遭滅門之災,蕭何暗中派人將韓信的兒子送往南粵(今廣東、廣西一帶)躲避,韓信的兒子為了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下來。

3、出自漢代西北少數民族中疏勒國有韋氏。據《漢書·西域傳》所載,漢代西北少數民族中疏勒國(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有韋姓。

4、出自賜姓而來。據《唐書·桓彥范傳》所載,桓彥因功受賜韋姓,其後人以韋姓自居。

5、出自其它源流有韋氏。清朝時廣西慶遠府、貴州貴陽府定番州、湖廣施南古巴地和海南東方縣及仫佬、苗、瑤、水等許多少數民族均有韋姓。

得姓始祖

元哲。據《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資料所載,韋姓出自顓頊高陽氏,與錢姓、彭姓同出一宗,形成於商代初年,發源於今河南省滑縣,始祖為元哲。少康為夏帝時,封大彭氏國支孫元哲於豕韋(今河南省滑縣),並建立諸侯國,成為夏的同盟部落,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豕韋國又稱韋國,夏末時被商湯所滅,韋國王族四散出逃,其子孫後代便以原國名韋為姓,遂成韋氏。故元哲就是韋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韋姓的發源地當是今河南境內。依資料記載,其早期的播遷始於漢朝:漢楚王太傅韋孟徙居魯國鄒縣(今屬山東省);韋孟四世孫韋賢被封為扶陽節侯,又徙京兆杜陵,這樣一來,漢代韋姓已是分布於河南、山東、陝西、山西、河北等地。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韋姓人除避戰亂者有南遷情況外,大部於原籍繁衍生息,「京兆郡」即在此時產生了,成為以後韋姓分支的主要源頭。隋唐時期,韋姓的繁衍仍以「京兆郡」即陝西一帶為盛,盛唐時韋姓名人如韋應物、韋庄皆出於「京兆」,另外,因韋姓顯赫之家多居於陝西長安縣,而設韋曲鎮,可見唐朝韋姓的主要居住地為陝西,同時,江蘇、四川、安徽等地有韋姓南遷於此。從五代十國到宋元明清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韋姓人又有南遷者,但數量較之北方留居者仍為少數,基本上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

今日韋姓以廣西、河南等省區居者最多,約佔全國漢族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一。

⑵ 研究報告作文《韋氏》

下面是我總結的一些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1、投資我們的時間和心智。我們並不傻,有足夠的智慧和大腦空間來消化儲存那些ABCD。別人能學會,我們也能學會,只要我們善於投資自己的時間。上帝賦於我們每日24小時,上班8小時,睡覺7小時,三餐飯2小時,莫名其妙kill2小時,無論如何應有1小時來學習。越忙的人,越有時間做事;越閑越懶散的人,越找不到時間來做事。

2、要從心底滋生出一種對英語的喜愛之情。把學英語當成一個開心而愉快的美差,而不是硬著頭皮、頭懸梁、錐刺骨的苦力。因此,先要從簡單的入手,找一本好教材或一本故事書(生詞量不超過30%)悉心研讀,默識揣摸,就會有收獲感,嘗到甜頭,進而信心更足。如開始就啃一本詞彙量太大,沒有詞典看不下去的書,只會扼殺學習興趣,降低情緒,最終放棄。

3、要有自我約束力,且稱之為「心力」吧。「春來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來蚊蟲冬又冷,背起書包待明年。」總有一些理由不學習。這樣下去,我們的英語之樹永遠長不大。古人雲:「人靜而後安,安而能後定,定而能後慧,慧而能後悟,悟而能後得。」很有道理。在四川大足佛教石刻藝術中,有一組大型佛雕《牧牛圖》,描繪了一個牧童和牛由斗爭、對抗到逐漸融合、協調,最後合而為一的故事。佛祖說:「人的心魔難伏,就象牛一樣,私心雜念太多太多;修行者就要象牧童,修煉他們,馴服他們,以完美自已的人生。」我們學英語也一樣,要能夠馴服那些影響我們學習的大牛、小牛,抵制各種誘惑,集中精力,專心學習。

4、要有信心。英語不過是表達思想的一種工具、一種說話習慣而已。我們要堅信,只要有投入,有付出,就會有收獲。絕不會「付出的愛收不回。」

5、要有實際行動。一個真正的馬拉松運動員絕不會空等奧林匹克金牌從天下掉下來,現在就行動起來。

6、要有連續性、持續性。學英語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走走停停便難有成就。比如燒開水,在燒到80度時停下來,等水冷了又燒,沒燒開又停,如此周而復始,又費精力又費電,很難喝到水。學英語要一鼓作氣。天天堅持,在完全忘記之前及時復習、加深印象,如此反復,直至形成永久性記憶。

所謂「學好英文」,是指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已大致應付生活上普遍的需要。在聽力方面,要能大致聽懂一般性的英語演講、新聞英語廣播,以及普通電影中的英語對白等。在講的方面,要能與英美人士就一般話題作較長時間的交談,至於用英語問路、購物、點菜、作報告、打電話等等,也都能夠應付裕如。在閱讀方面,要能大致讀懂英文時代周刊、新聞周刊、紐約時報、讀者文摘英文版、英文中國郵報或中國日報,以及其他非特殊專門性的英文讀物。凡涉及專門學科比較深奧的讀物,通常需要深入鑽研後始能理解,所以不必用來衡量一般水準的閱讀能力。最後,在寫的方面,要能用英文寫一般社交或商業書信、讀書或業務報告,以及普通題材的文章等等。

以上所列的英文能力標准,對大部份中學生而言顯然是偏高了;對大學生而言,相信只要肯下四年苦功,大抵都能冀望達到。我必須鄭重聲明的是這種標準的擬訂,完全為了能確實滿足生活上多方面的普遍需求,絕非有意誇張困難或唱高調。換言之,訂出這種標準是不得已的,因為,倘若達不到這種標准,則用起英文來恐將難免常有不太夠用的挫折感,果真如此,便不能說是「學好英文」了。

那麼,究竟要怎樣做,才能有效達到上列標准呢?這實在是「老生常談」而且「見仁見智」的問題。不過,為了拋磚引玉,乃不揣簡陋,就管見所及提出下列十項建議,敬請專家惠予指正。

第一, 袪除學習英語的心理障礙。最常見的障礙有兩種,一是決心不強,二是信心不夠。其實,要想學好英文或其他任何學科,非得先下定決心學好它不可。有人學英文已有七、八年甚至十幾年的歷史,卻仍未「學好」,固然可以歸咎許多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恐怕是沒有下定堅強的「學好英文」的決心。由於這個緣故,學習態度往往就顯得相當被動或消極。我曾教過「大一英文」課,常常看到不少學生修英文似乎只為了應付考試,賺幾個學分而已。這些學生只喜歡念考試范圍以內的東西,范圍以外則沒有多大興趣。如有這種學習動機與態度,卻想「學好」英文,恐怕花再長的時間也很難如願以償。

談到信心不夠,也是很可怕的一種障礙。我認識的學生當中便有不少是怕開口說英語或怕寫英文的。他們似乎把英文當作什麼神聖不可侵犯的,或什麼艱難無比的東西來看待。其實,這是大可不必的。我們應該注重隨學隨用的原則,盡量找機會把學到的應用出來,不可老是畏畏縮縮的光學不用。相信很多人只要狠狠抖落「害羞」或「害怕」的心理,便將發現自己業已具備使用英文的基本能力。有了信心後,自然能夠學得既快又好。

第二, 多多嚐試用英文來思考。許多人開口講出一句英語之前往往要先想了半天,其實他們是在心裡暗地進行「中譯英」的工作。翻譯或打腹稿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在實際與人會話的場合,通常對方總是期望你立刻有所反應。遲疑一二秒尚無大礙,超過三五秒鍾的話,對方便會覺察你在遲疑了。為了避免這種反應慢半拍的缺點,最好平時常用英文來思考。這樣做,等於經常復習英文,也等於默默地給自己考試,久而久之,反應自然會變快些。

第三, 常跟朋友練習英語會話,也常收聽英語廣播或電影對白。住校生與幾位室友「約法三章」,規定除某些特殊場合之外,一律得講英語。認真實施的話,我敢保證,不出三個月聽講能力便有可觀的進步。我大三時,在回宿舍的公車上用英語大談電影觀後感,正「蓋」得起勁時,一位旁座的陌生男子過來干涉,說是要給我們「補習國語」,這位男子和他的一位同伴跟著我們在新生南路底台大站下車,要我們走進出牌後的暗巷裡接受「補習」。我們看到情勢不妙,立刻拔腿就跑,幸好安然脫險了。希望大家在公共場合說英語時,千萬要提防別人「誤會」你們。萬一英語尚未學會講,嘴巴卻被打歪了,那就太劃不來了。

第四,多背誦英文字詞及好文章,或朗讀名家英語演講。這樣做,也有許多好處,例如可以增進對英文句子的意念單元及其表達語調的認識,同時也能藉此培養開口說英語的勇氣。以前教「大一英文」時,每教完一課後,總要指定學生背誦一兩段較為精彩的。此外,每次上課時都要請一位學生上台演講,一學年下來每人都至少有兩次上台的經驗,事後許多學生都向我表示獲益匪淺。

第五,常常閱讀英文報紙及雜志。住校生不妨與同室室友合資訂閱至少一種英文日報及一種雜志。不能與別人合訂的,也要捨得花錢獨自訂閱。大一新生還有「大一英文」課,固然也要這么做,大二以上不再有正規英文課的學生,更需要這么做。我推薦China Post, China News, New York Times, Time, Newsweek, Reader's Digest, 等等刊物,原因很簡單,就是它們記載的都是最新的資訊,使用的都是最新的英文,有時新到很多字詞及表達法在一般字典里都還找不到。如果我們常常閱讀這類刊物,不僅可以獲得很多新知,而且可以學到最實用最時興的英文。反過來說,如果不肯接觸這類刊物,只想在幾本學校教科書的小天地里打轉的話,是很不容易使英文能力升級的。

第六,多多欣賞文學作品,尤其是英文小說。這點建議特別適用於非英語系的學生。對於初次選讀英文名著的人來說,過於艱深難懂的,例如意識流之類的作品,是不太適宜的。最好先讀文字清新簡明、故事富於趣味的作品。記得我念師大附中時,楊淑玉老師指定的英文暑假作業之一,便是閱讀一些用較為淺易的英文改寫成的西洋文學名著。在那之前,總是念些短文及專搞什麼文法之類的瑣碎東西。及至開始碰英文名著後,才突然發現自己大致讀通整本的英文書了,心中不禁大喜,對英文的興趣也就更濃厚了!英文系的學生大概都有類似的體驗,非英文系的學生不妨試試看。文學與人生的關系是如此密切,欣賞英文名著既能使英文進步,又能加深對人生的了解,真是一舉數得。

第七, 多多練慣用英文寫日記,或用英文跟朋友通信。以前我曾透過別人介紹跟一個美國男孩做筆友,的確很有意思,可惜兩人只通了半年多的信,就中斷了。至於寫英文日記,也是極有用的。讀完本文後,各位不妨把我的「十項建議」譯成英文,記在日記里。如果因為功課太重,無暇好好「創作」,則不妨只抄下幾行書報上讀到的佳句或格言警語,高興時也可以選些中文的文章試譯幾段,抄在日記上。這樣寫了一段時間後,寫作能力必將大大提高。

第八, 盡量了解語言與文化的密切關系。事實上語言就是文化的一種象徵,所以透過一國語言可以深入觀察該國的文化。本來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可是卻被很多人忽視了。就英文而言,常聽見「英式英語」、「美式英語」,及「黑人英語」等類「英語」,各有各的特色,而那些特色都跟著它背後的文化有關。英語學習達到相當程度時,往往會覺得英文能力好像總是停留在某個階段,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不只一端,其中之一可能就是由於沒有進一步研究英語背後的文化所致。如果這種觀察尚屬正確,那麼,為了突破自己的英文「瓶頸」,恐怕就得設法多多認識英美諸國的政治經濟制度、社會風俗、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甚至於科技發展各方面的問題,美國孟肯先生(H.L. Mencken)所著「美國的語言」便是一個著名的例子。

第九, 購買足夠的英文工具書。字典之類的參考書,乃是語言學習者不可或缺的工具。有意「學好」英文者必須至少擁有一本又重又厚的大型英英字典,如韋氏的或蘭登的大字典即是;至於良好的英漢、漢英、俚俗語、片語、同義反義字、外來語、簡縮字詞等類字典最好也都購備一種。有人學了好幾年英文,用來用去還是一本小小的英漢字典而已,始終還不曉得勤查大型英英字典及其他各類工具書的好處,毋寧是很可惜的。畢竟,工具書不齊全,便無從下深厚的工夫,要想「學好」英文,除了需要良師指導外,還必須靠自己自修。因此,希望有意者明天就去買全必需工具書。等到工具書摸得臟兮兮時,英文能力大概就能達到一個預期的起碼標准了。

第十, 必須持續地學習再學習。凡是皆須持之有恆始有所成,學習語言更是如此。這種老得不能再老的道理,用不著我在這里多費唇舌。遺憾的是偏偏有不少人,在英文學習的漫長道路上,半途而廢了。尤其是非英文系的學生,自大二以後逐漸疏遠英文。過了幾年後,有的甚至完全拋棄英文,而把英文視為畏途了。如此前功盡棄,憾何如之!英文之為一種強勢國際語言,看來在我們有生之年是不會有什麼改變的,所以,跟它結下不解緣,無論從那一個角度來看,都是很有實用價值的。盼望還沒有「學好」的人要痛下決心繼續學下去,已經「學好」的人也要精益求精,切勿中輟。畢竟,學問是永無止境的。謹以摯誠與大家互相勉勵。

⑶ 關於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好的話加分

這個姓氏比較少,差不多算天下韋姓是一家,都是出自廣西。

⑷ 韋姓的介紹

韋(Wéi )姓的發源地當是今河南境內滑縣的豕韋古國。有多種來源。韋氏屬三皇五帝之首包羲風姓後裔黃帝子孫彭祖孫元哲嫡系。《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韋氏出自風姓彭祖之後。韋姓在宋《百家姓》列為第50姓「魯韋昌馬,苗鳳花方」。在2007年4月24日公布為當代中國第65姓,在2008年列為第在68姓,共有370多萬人。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國人姓氏排名66位,共有430萬人,第一大省是廣西壯族自治區。

⑸ 廣西壯族韋氏起源

韋氏一族分支眾多,廣西壯族韋氏起源 他們和江蘇,廣東的韋氏應屬同宗。

廣西壯族(原作僮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據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已有人口1550萬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33%,是我國唯一的1000萬人口以上的少數民族。

多種姓氏辭典對「韋姓」的解釋,有一支韋姓出自韓姓,是漢代功臣韓信被殺後,蕭何暗中將其子孫送往南粵(今廣西、廣東一帶),韓信子孫為避禍,以韓字半邊「韋」字為姓。

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壯族姓氏是《新唐書》中的「列傳·南蠻」:「西原蠻(即壯族古代稱謂),居廣容之南,邕桂廣西。

有寧氏者,相承為豪。又有黃氏,居黃橙洞……天寶初,黃氏疆(強),與韋氏、周氏、儂氏相唇齒,為寇害,據十餘州。」

韋氏宗親網據清朝《發逆初記》說:「發逆之興,肇自粵西桂平縣金田村民韋正(即韋昌輝)也。

我們仍可從金田韋氏族譜中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根據高州《韋氏族譜》記載的韋氏遷徙,從廣西歸德州來高州的狼兵韋氏有遷調往廣東信宜、化州、陽春及廣西北流等地。

(5)姓韋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姓氏源流

主要來源

韋姓源出有四:

①出自彭姓,為顓頊高陽氏大彭之後裔,以國名為氏。據《韋氏家譜》記載:「出自顓頊大彭之後,夏封於豕韋,苗裔以國為姓,家彭城(今江蘇省徐州的古稱)。」

②出自韓姓,為漢初韓信之後裔,為避難簡改為韋氏。

③出自漢代西北少數民族中疏勒國有韋氏。

據《韋氏家譜》所載,漢代西北少數民族中疏勒國(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有韋姓。

④出自賜姓而來。據《韋氏家譜》所載,桓彥因功受賜韋姓,其後人以韋姓自居。

⑤出自其它源流有韋氏。清朝時廣西慶遠府、貴州貴陽府定番州、湖廣施南古巴地和海南東方市及仫佬、苗、瑤、水等許多少數民族均有韋姓。

遷徙分布

夏商兩代豕韋國是盤踞東方的大國,夏商周三代五霸之一,商武丁滅國後,子孫北上經華北進入東北、蒙古高原,稱豕韋、失韋、室韋,融入北方各族中;

秦代,秦始皇派五十萬大軍征伐嶺南地區,軍隊定居嶺南,其中有不少韋姓將士。

韋孟四世孫韋賢被封為扶陽節侯,有四個兒子,長子韋方山曾為高寢令,早喪;

次子為宏官至東海太守;三子韋順留守鄒縣為父親守墳,少子韋玄成由鄒縣徙京兆杜陵。這樣一來,漢代韋姓已是分布於全國各地。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韋姓人除避戰亂又有南遷情況外,於京兆繁衍茂盛,「京兆郡望」即在此時產生了,成為以後韋姓分支的主要源頭。

隋唐時期,韋姓的繁衍以「京兆郡」一支為盛,形成去天五尺的豪族。盛唐時韋姓名人如韋應物、韋庄皆出於「京兆」,另外,因韋姓顯赫之家多居於陝西長安縣,而設韋曲鎮。

唐代,京兆地區韋姓人多人外出為官,子孫遷居各地,唐代以後韋姓人又有南遷者,形成京兆籍韋姓後裔分布各地的局勢。

歷史人物

韋遐:初為韋方國(湋川(今陝西扶風縣))國君。周武王伐紂時,韋遐帶軍從征,滅商有功。

西周建立後,周武王封韋為伯國,遷於故國地韋(今河南滑縣),稱「韋伯國」,國君韋遐,也隨之稱「韋伯遐」。約於西周末或春秋初,韋國亡,余民遷居彭城(今江蘇徐州)」

韋孟:彭城人,第一個出現於史籍上的有影響的人物。

西漢詩人,他精通魯詩,其子孫傳至韋賢,5世都是鄒魯的大儒。當時有韋學之說。韋孟詩僅存《諷諫詩》、《在鄒詩》兩首四言長詩

韋昭:雲陽人,三國時吳之著名學者。

韋迢:京兆人,嶺南接度使行軍司馬。

韋 皋:唐代京兆萬年人,一代名將,曾任監察御史、知隴州行營留後事、隴州刺史、奉義軍節度使等職。

據《唐書》記載,韋皋當四川安撫史前後經略滇南十一載,曾大破吐蕃48萬,取鐵橋16城,俘其五王,把南詔打得獻地圖和上貢求降,並且為他立紀功碑,威武之至。

憑著這樣的赫赫事功,他被大唐天子封為南康郡王,他給韋氏帶來的榮耀,使世代子孫享用不盡,而終於成為了當時「離天尺五」的名門鉅族。

這位使吐蕃望風披靡的大將,治績也很高明。

據說,他治理四川11年,載譽於道,當地的老百姓見其像必拜,深得民心。據載樂山大佛亦為他組織修建。

韋庄:長安杜陵人,五代前蜀詩人、詞人,曾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其語言清麗,多用白描手法。

韋忠:平陽人,十六國時期趙名人。

韋挺:雍州萬年人。隋民部尚書韋沖之子,唐高祖平京師,署隴西公府祭酒。貞觀朝歷吏部黃門侍郎,拜御史大夫,封扶陽縣男,貶象州刺史,卒年五十八。

韋挺,小時與隱太子建成關系不錯。後因事與杜淹、王珪都流放越巂。

太宗進入東宮後,征拜他為主爵郎中。貞觀初年,王珪幾次舉薦他,於是遷為尚書右丞。拜御史大夫等。

太宗將韋挺女兒許配給了齊王李祐為妃子。

韋經常與房玄齡、王珪、魏徵、戴胄等一起當顧問,參議政事。不久改授銀青光祿大夫,行黃門侍郎,兼魏王府事。

當時李泰受寵,太子承乾過失較多,太宗稍有廢立的想法。中書侍郎杜正倫以漏泄宮中禁語被貶。當時,韋挺也參預了李泰的一些事。

太宗對他說:「我已貶了杜正倫,不忍心將愛卿置於法律下」。於是原諒了他。不久遷為太常卿。

韋應物:京兆長安人,詩人,其詩以寫田園風物著名,語言簡淡,有《韋蘇州集》。

韋昌輝:壯族,廣西桂平人,太平天國運動領導人之一。

韋以德:清廣西桂平人,韋昌輝之侄。參加太平軍,後封國宗,提督軍務。

韋雲清:清末廣西南寧人,壯族。光緒三十一年入清軍當兵。第二年參加同盟會。曾參加鎮南關起義和河口起義,進攻兩廣都督時被俘犧牲。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韋紹光:廣州北郊三元里人,鴉片戰爭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英雄。後又聯絡一百零三鄉人民,誘敵至牛攔岡,伏兵四起,大敗英軍,殺敵200餘人。

韋朝元:南籠府當丈寨人,清代南籠起義領袖。

春節祭祖時在一家的長子房中中堂上懸掛一掛軸,上書從始祖至今的先人姓名,祭祀三日。

韋法德(1930-1983)1980-1983 任安徽省舒城縣人民政府縣長。

壯、布壯,原是壯族自稱。在漢文史書中譯寫為「撞」、「徸」等,讀音「壯」,最早見於宋代文獻中。新中國成立後統一寫為「僮」。

1965年10月12日,根據當時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提議,並徵得壯族人民的同意,由國務院正式批准,把僮族的「僮」改為強壯的「壯」字。

「壯」字有健康的意思,也不會誤讀。從此以後,僮族一律改寫為壯族。

壯族除自稱「布壯」以外,還有「布越」、「布雅伊」、「布衣」、「布沙」、「布土」、「布儂」、「布央」、「布曼」、「布饒」、「布傣」等自稱。「布」,在壯語中是「人」的意思 。

⑹ 「韋」姓的起源是什麼

韋姓由「豕韋」這個復姓變化來。上古夏朝時,有個大彭國,大彭國君主將一個叫元哲的孫子,封到「豕韋」這個地方,享用那裡的物產,於是元哲在那裡建立了韋國,並以豕韋以姓,後來的公族子孫們省去了豕字,就以韋國的韋字當作姓,世傳至今。韋姓的另一支,是秦末年,劉備手下大將韓信的後代,因為韓信有段時間避難到廣西,為了掩人耳,取韓字的半邊韋當作姓。後來韓信的部下有廣西人,都將韋當作姓。所以現在廣西壯族地區多韋姓,因為他們的祖上曾跟著韓信,幫劉邦打下漢朝的江山。韋姓先人還如:〔韋應物〕唐朝的著名詩人,品格很高,也像晉代的陶淵明那樣厭惡官場的丑惡。他做詩的格調也和陶淵明相通。

⑺ 請教廣東普寧韋姓的有關知識,越細越好!!

潮汕韋姓發祥地之一------普寧大壩華東村

彭祖苗裔韓信之後

韋姓來源:(1)出自彭祖之後。夏朝少康封大彭氏的子孫元哲於豕韋(今河南滑縣東南)為諸侯,豕韋又稱韋國,夏末被商所滅,韋國君的後代以國為氏。(2)避難改姓。西漢初年,韓信被呂後殺害,丞相蕭何暗中派人將韓信的兒子送往南粵藏身,為避難,以「韓」字半邊「韋」為氏,是廣西和廣東西部韋姓的來源。其望族聚居京兆郡(今西安)。當代列全國第122位大姓,佔全國人口0.11%,約145萬人。分布較廣,廣西、河南最多,兩省區佔全國韋姓人口67%。

韋承事大壩創業

歷史上韋姓名人很多,最著名的有韋孟,漢代彭城人,號稱鄒魯大儒。其玄孫韋賢,篤志好學,官至丞相,封扶陽侯。韋賢的兒子韋玄成,受其影響,從小熟讀經書,有高節。他死後,韋玄成讓爵位給患病的兄長而備受贊譽。玄成後來也做丞相並封侯。所以鄒魯有句諺語:「遺子黃金滿贏,不如教子一經」。其後人以「一經教子,五世儒名」為堂聯。

彭祖苗裔在漢代京兆郡(今西安)發祥之後,逐步向山東、山西、河南、江西、福建等地播衍。明朝朱元璋雖統一天下,但戰亂仍然不斷。原居福建莆田的韋承事,於明初從莆田遷徙入潮,在潮陽縣大壩華東村(今普寧)開創基業。現該村1萬多人全姓韋,是潮汕韋氏發祥地之一。裔孫分創赤崗埔下、杏芝圍、南溪赤窖、洪陽、流沙等地。
潮汕人口三萬六千

潮汕韋姓人口約3.61萬人。其中汕頭金平、龍湖、濠江區約700人;潮陽棉城70多人;澄海上華等鎮220多人;潮州湘橋區400多人;潮安4000多人,分布鳳凰、浮洋、鳳塘等鎮;饒平黃岡80多人;揭陽市區150多人;揭東120多人;揭西棉湖等鎮360多人;普寧約3萬人,聚居大壩、赤崗、南溪、洪陽、流沙等鎮.

⑻ 韋姓氏的來源

出自韓姓。相傳西漢初年功臣韓信被呂後所殺,蕭何暗中派人將韓信的兒子送往南粵躲避,韓信的兒子為了避仇,以「韓」字的半邊「韋」作為姓氏世代相傳下來。

出自彭姓。以國為姓。根據有關歷史文獻所載,夏朝中興少康當政時,封大彭氏的別孫於涿韋,涿韋國又稱韋國,商時稱韋伯,周襄王時始失國,遷居彭城,子孫以國為姓,稱韋氏。史稱韋氏正宗。這就是河南韋氏。由此可見,四千多年前韋氏和彭氏同出一祖。

是古代西北少數民族姓氏。據《漢書西域傳》記載,漢代疏勒國亦有韋氏。

⑼ 關於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韋姓的來源 歷史上的韋姓名人 韋姓人口數量 韋姓族譜

關於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韋姓的來源 歷史上的韋姓名人 韋姓人口數量 韋姓族譜

韋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韋孟四世孫韋賢被封為扶陽節侯,又徙京兆杜陵,這樣一來,漢代韋姓已是分布於河南、山東、陝西、山西、河北等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韋姓人除避戰亂者有南遷情況外,大部於原籍繁衍生息,「京兆郡」即在此時產生了,成為以後韋姓分支的主要源頭。隋唐時期,韋姓的繁衍仍以「京兆郡」即陝西一帶為盛,盛唐時韋姓名人如韋應物、韋庄皆出於「京兆」,另外,因韋姓顯赫之家多居於陝西長安縣,而設韋曲鎮,可見唐朝韋姓的主要居住地為陝西,同時,江蘇、四川、安徽等地有韋姓南遷於此。從五代十國到宋元明清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韋姓人又有南遷者,但數量較之北方留居者仍為少數,基本上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姓氏。今日韋姓以廣西、河南等省區居者最多,約佔全國漢族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大約為370萬。

閱讀全文

與姓韋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utocad2009的安裝及激活方法 瀏覽:955
用化學方法鑒別正丁基氯 瀏覽:326
樂視手機話筒設置方法 瀏覽:548
怎麼才能治療黑眼圈的方法 瀏覽:892
三種常用的交接棒方法 瀏覽:641
股票入門實戰的解套方法與技巧 瀏覽:836
躺平有哪些方法呢 瀏覽:853
hyperlink使用方法 瀏覽:335
盆栽香蔥的種植方法 瀏覽:120
新疆駝奶食用方法 瀏覽:755
怎麼變成明星的方法 瀏覽:409
2己烯和戊烷的鑒別方法 瀏覽:939
如何用繩子做蝴蝶結的方法 瀏覽:368
vivo手機語音控制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47
足外翻治療方法如何治療 瀏覽:382
做小扇子的簡單方法 瀏覽:226
醫美洗臉的正確方法 瀏覽:37
腦膜炎引起癱瘓哪裡可以治療方法 瀏覽:632
橋梁搭建方法視頻 瀏覽:345
哮喘的長期治療方法 瀏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