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短文最後一段的畫線部分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說明文說明文的說舉例科學說明文和一般說明文一樣,也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傳授科學知識為根本任務,介紹事物,闡明事理,說明事物運動、變化、發展規律的。因此,閱讀此類文章,自然也應該抓住說明的對象及其特徵,看看它是如何來「說」的。例如第六單元《奇妙的克隆》一文,我們就不妨來個這樣「三讀」——一讀抓綱——整體把握說明點說明文寫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訴讀者某個事物或某個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識。而作者傳達的這個知識,就是說明點,也就是說明文的中心思想。那麼怎樣把握它呢?方法主要有三: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標題明確說明點。俗說「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說明文的標題往往揭示了說明的中心。先看總標題:《奇妙的克隆》,可知是有關神奇的克隆技術的知識介紹,以揭開「克隆」的秘密;再看內容,全文用了四個小標題:克隆是什麼、克隆鯽魚出世前後、克隆綿羊「多利」、克隆技術造福人類。你只要瀏覽一下課文的小標題,就會對課文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結構歸納說明點。一般說明文往往都會圍繞一個主要問題或內容進行說明,而有的說明文則需要我們把小說明點歸納起來,構成全文的說明點。例如《奇妙的克隆》採用的是並列式結構,從不同的側面說明克隆,除了我們前面說的抓小標題外(或者假如像有的文章那樣就沒有小標題),我們也可以根據四部分的內容結構把它歸納出來。即克隆的含義、實驗、發展與好處等。另外可抓住說明的順序弄清說明點。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順序的,人們認識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順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順序,也就有助於弄清說明的中心。例如這篇課文主要是闡述事理的,無疑採用的是邏輯順序:先寫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後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行文脈絡十分清楚,說明事理步步推進,文章的中心也就一目瞭然。二讀精析——細部研討方法點要想把事物事理說清說透,就肯定離不開說明方法。因此閱讀說明文,就應當抓住主要的說明方法,並搞清楚各種說明方法的聯系和作用,這樣才能比較准確地把握說明的內容和文章的結構。我們不妨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可以先從全文上提領各部分的說明方法。不妨列出表格,以一覽無余。二是可以抓住重點段落,精要分析具體的說明方法。例如:在「克隆是什麼」一小節里,作者為了說明「克隆」,運用了三種說明方法:舉例子、釋義和引用。舉例子:列舉植物、動物界當中的人們比較熟悉的例子來說明,把艱深的科學知識說得簡明易懂;釋義:對克隆一詞進行溯源並作出解釋;引用:引入《西遊記》中孫悟空拔一把猴毛變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克隆」是怎麼一回事,把科學技術寫得富有趣味。三讀品味——捕捉咀嚼情感點與其他文體一樣,說明文中也同樣「說」著作者的情感態度,而這也正是我們理解課文所不可或缺的。《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學家談家楨寫的一篇科普文章。學習這篇課文,既要了解克隆這一科技成果,更要從中學習科學家在科學的道路上鍥而不舍、不斷攀登的精神,還要在此基礎上,對科學這把「雙刃劍」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為了說明什麼是「克隆」,作者精心組織材料,把「克降是什麼」「克隆技術的發展脈絡」「克隆羊多利的誕生」「克隆技術如何造福人類」介紹得清清楚楚。但是作者又不限於一般性的知識介紹,而是融入自己的贊賞之情和嚴肅思考。具體地說,本文既向我們介紹了克隆科學知識,又展現了包括我國科學家在內的「科學精神」,同時又引領讀者全面地看待科學技術的發展。閱讀時,我們就要從課文中找出能表現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度與精神的句子,加以體味。例如:(1)「用鯽魚囊胚期的細胞進行人工培養,經過385天59代連續傳代培養後,用直徑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顯微鏡下從培養細胞中吸出細胞核。」(2)「在189個這種換核卵細胞中,只有兩個孵化出了魚苗,而最終只有一條幼魚度過難關,經過80多天培養後長成8厘米長的鯽魚。」(3)「……依靠高超的外科手術從爪蟾蝌蚪的腸上皮細胞、肝細胞、腎細胞中取出核,並把這些細胞的核精確地放進已被紫外線破壞了細胞核的卵細胞內。」(4)「經幾百次灰、黑、白這樣的操作以後,白色小鼠終於生下了三隻小灰鼠。」(5)「經過247次失敗之後,他們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隻名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綿羊。」(6)「……用極細的吸管從卵細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蘇格蘭黑面羊』的卵細胞中。……然後,將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隻母羊的子宮里。」(7)「可以期待,許多生物學家,特別是那些從事無性繁殖研究的科學家,將會嚴肅地考慮它的含意,並科學討論,用以教育世界人民。」這些句子,無一不體現出神聖的「科學精神」。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說明文雖然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類文種,但若沒有其他表達方式(如敘述、議論、描寫等)的恰當配合,則無法圓滿地完成向讀者介紹事物、解釋事理的任務;而從學習寫作說明文的角度講,如果能確切了解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在說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確使用敘述、議論等方式來輔助說明,說明文就能寫得有聲有色,文采斐然。(節選自《應用寫作》雜志2000年第3期《說明文中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書、提要、提示、規則、章程、解說詞、科學小品等。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系、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文藝性說明文是通過文藝的形式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初中說明文閱讀技巧說明文主要考查考生從文中准確獲取信息的能力,設題主要圍繞准確認讀、准確理解、准確篩選來考慮。考題常設置干擾性因素:(1)增減擴縮,就是對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動,通過增加某些字或減少某些詞語的法,擴大或縮小說明範圍。(2)魚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詞語或句子來替代正確的,造成歧意。(3)顛三倒四,是指設置選項時,有意將原文的句子關系打亂,造成理解的難度,如顛倒因果關系,攪亂先後次序。(4)無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維慣性,誘考生用想當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解題的程序,有句順口溜:「先讀原文通大意,再讀題干做標記,找出范圍對應句,比較選項看差異。」先讀原文,完成3個任務:(1)了解文章大意,即說明的對象,各段之間的聯系,作者的見解及相關材料。(2)給段落標上序號。(3)給重要句子和關鍵詞語做上記號。其次,讀題干很重要,要給重要詞語做上標記。如1999年卷第1題,可做如下標記:「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種假說,對這種假說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標記。第一處是命題點所在的位置,第二處是試題考查的內容,第三處是選擇答案的標准。第三,找出答題的范圍和對應句是答題的實質性階段。一般來說,答案的檢索區間應在命題點的附近,如第1題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對應句更重要了,可以說找到了對應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比較選項找出差異是最後一步,即完成答題。如第1題B項說:「比起人類來,冬眠的哺乳動物在更寬的范圍里發生了變化。」漏了「調節性」幾個字,與文章原意不合。說明文閱讀題都是單項選擇題,選擇正確選項方法有三:直選法、排除法、類推法。直選法,即直接選出正確答案。這種方法適用於一目瞭然的題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夠確定。也適用於「選非題」,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排除法,可適用於一切類型的選擇題。它通過排除不合題目要求的選項,將正確的答案顯露出來,提高答案准確性。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識點」,即首先要排除的選項被排除的依據,須具備2個特徵:一是判斷得最准確,二是最有價值,確定這個知識點後可排除較多的選項。類推法,適用於部分選擇題。根據合理推斷,迅速排除某些選項,或根據已知情況推斷未知情況,迅速確定答案。一、分類1、從說明對象的角度:事物性說明文、事理性說明文。2、從說明文語言特徵:平實的說明文、生動的說明文。二、說明的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邏輯順序的具體分數:主——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徵——用途、一般——個別、概括——具體、整體——局部。典型考題:本文使用了什麼說明順序?有何作用?標准化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說明順序對__________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准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三、說明的方法1、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摹狀貌、作詮釋、打比方、列數字、列圖表、引用說明。2、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①、舉例子:通過舉具體的實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②、分類別: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③、作比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事物的特徵/事理。④、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⑤、打比方:將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從而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⑥、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形象。⑦、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⑧、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准確更有說服力。⑨、列圖表:用列圖表的方式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⑩、引用說明:引用說明有以下幾種形式——A、引用具體的事例;(作用同舉例子)B、引用具體的數據;(作用同列數字)C、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D、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四、說明文的語言品析1、對整篇文章語文的品析,一般從二個角度談:A、准確;B、形象生動或簡明平實。A是一般說明文的共同特點。B是針對不同語文風格的角度談。做這種評析整篇文章語言特點的題目,一定要結合文章具體內容談,比如可以選擇一句話為例子。規范性的答題格式如下: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語文准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的特點,如「……」一句,就准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像這樣的例子文章中還有很多。2、對具體篇/句/詞的評析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字詞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A、加點字詞有何作用?B、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C、加點詞語能否刪去?這種題目往往要結合說明語言的准確性(有時是體現語言生動性)的特點答題。第二種題型還要在答題中比較二者的區別。第三種題型還要加上「刪去後不符合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或與客觀事實不符合」之類的表述。五、說明文寫法分析1、結合說明方法談規范性的答題模式如下: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內容:事物特徵或事理),使說明……(作用:參考前面說明方法,明確其作用)2、結合修辭手法談規范性的答題模式如下:這是一篇生動地說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種修辭手法,說明了……(內容),使文章的說明形象生動。3、結合表達方式談記敘、描寫使說明更具體形象;抒情、議論使說明更有感情。那麼,從這個角度分析說明文的寫法,答題的規范性格式如下:這篇文章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除了說明外,還有……(從「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根據內容選擇),如……(具體舉例),就是……(表達方式)的運用,使說明更具體形象/充滿感情。六、說明語段的作用這種題目答題的角度有三:(1)、結構、內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啟下、總結全文/前文。有時在文章開頭,還起著引出說明對象/說明事理的作用。(2)、結合說明方法談。通過……的說明方法,說明了……(事物特徵或事理),使說明……(作用)。
B. 畫線的句子用了什麼說明方法這樣說明的好處是什麼
使用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特徵,運用描寫等的手段來介紹事物的樣子形狀和面貌,使得事物的特點一目瞭然。
C. 有什麼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作引用、分類別、列數字、作比較、列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作假設這11種. 小學常見的有: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作比較. 中學常見的有: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作比較、作引用、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 「作假設」小學和初中不常用,一般是到高中和大學才可能學到.
(1)舉例子
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子. 好處:使文章表達的意思更明確,更生動形象,讀者更明白,增強說服力.更具體、更詳細.
(2)作引用
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名人名言等,可使說明更具說服力. 好處:使文章更具說服力.體現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引用古詩:使說明文更具詩情畫意 .
(3)作比較
作比較是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好處:突出強調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4)列數字(列數據)
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字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好處:數字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最有說服力的依據.(用列數字的方法進行說明,既能准確客觀的反映事實情況,又有較強的說服力.)准確無誤,令讀者信服.
(5)分類別
要說明事物的特徵,往往從單方面不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類,然後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時事物的特徵、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明,也屬分類別. 好處:條理清晰,一目瞭然.
(6)打比方
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好處:抽象的事理變得具體、生動、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徵解說得確切具體、淺顯易懂.)
(7)摹狀貌
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mó)狀貌. 好處: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
(8)下定義
用簡明的語言、科學的術語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 好處:使人們在閱讀時對抽象的字詞能夠更加明白、理解.
(9)作詮釋
從一個側面,在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一般性的解釋,這種方法叫作詮釋. 好處:使讀者在閱讀時對抽象的字詞能夠更加明白,更加理解.
(10)畫圖表(列圖表)
為了把十分復雜的事物說清楚,就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某些事物解說更直接、了當.更具體. 好處:使人看了一目瞭然.條理清晰.
編輯本段例句
舉例子:雲能預示天氣.比如,在新疆地區,出現雲就代表將要下雨.——《看雲識天氣》(根據大的范圍列舉相應的例子) 打比方: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中國石拱橋》(可以使要說明的對象形象生動.) 引資料:唐朝的張嘉貞說它「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中國石拱橋》(可以增加文章的說服力 ) 列數字: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中國石拱橋》(體現准確性 ) 作比較: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中國石拱橋》(突出被說明對象的特點.) 摹狀貌:這些石刻石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中國石拱橋》( 使被說明更具體,更形象.) 分類別:按屏的建造材料極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藝術上有雅俗之別,同時也顯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經濟與文化水平.——《說「屏」》(使讀者明白屏的種類.) 作詮釋: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中國石拱橋》(使讀者明白這個設計的巧妙之處.) 下定義: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統籌方法》(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
編輯本段如何答使用說明方法的作用
列數字:具體准確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徵 打比方: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徵 作比較:突出強調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徵 舉例子:具體詳細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徵 分類別:全面清楚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徵 引用 :使文章更具說服力,體現准確性 畫圖表:使說明對象一目瞭然 下定義:科學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概念 作詮釋:使讀者在閱讀時對抽象的字詞能更加理解 摹狀貌:生動形象,具體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徵
編輯本段分析說明文語言的基本要求
首先是其對說明事物特徵、性質的作用,其次是說明的嚴密性、科學性,第三是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
編輯本段解題思路和技巧
(1)明確說明對象
閱讀事物說明文,不管是整篇還是整段,都要首先從整體人手,把握文章說明的是什麼事物,即說明的對象是什麼.那麼如何找准說明對象呢? 1、看題目,不少題目都表示說明的對象.如《中國石拱橋》. 2、抓首總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說明文往往運用這種句子來突出所要說明的事物和特徵.
(2)抓住事物特徵
事物的特徵主要表現在構造(內外),形態(大小、長短等),性質(硬、軟、冷、熱等),變化(動、靜、快、慢),成因(簡單、復雜),功用(寬窄、正反)等等方面. 一般來說,說明文要說明的要點,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徵.除說明的重點外,還要弄清作者介紹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徵,又是從哪些角度介紹的. 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圍繞死海的特徵,從三個角度進行說明:先說死海的「死」(現象特徵),再說死海的「不死」(本質特徵),最後又說到死海的「不死」與「死」(現狀與未來發展特徵).這樣死海的全面特徵便被一層一層地揭示出來了. 又如《蘇州園林》一文,圍繞「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總特點,從五個方面加以說明:亭台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以及門窗雕鏤琢磨和顏色等.這樣從不同方面歸納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蘇州園林的特色.
(3)歸納說明方法
閱讀說明文時,可邊讀邊標出文章所使用的說明方法,然後總結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並進而分析這些說明方法對准確說明事物特徵所起的作用.
(4)逐段概括要點,理清說明順序
概括要點時,要重視首括句、尾結句或提問式語句的作用,重視給概念下定義或解說的語句的作用.閱讀時可以把這些語句勾畫出來.概括要點時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簡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點的基礎上,用「同類合並」的方法,把全文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幾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連綴起來,就能比較清楚地顯示出全文的說明順序了. 使用什麼說明順序,還要看說明的對象.一般來說,說明事物的演變發展的,用時間順序;說明建築物的,用空間順序;介紹高科技產品或說明事物間的聯系的,用邏輯順序.
(5)整體感知,把握中心
在理清說明順序的基礎上,分析段與段、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結構了.如是總—分式的結構還要著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麼原則組合的,是並列,是遞進,還是包含有總分關系.遞進式結構要著重分析各層意思是怎樣逐步深入展開的,是由現象到本質,還是由個別到一般,或是從結果到原因等等. 把握結構後,最好能畫出結構示意圖.說明中心就是歸納出一篇說明文說明了被說明事物的怎樣的特徵,或闡釋怎樣的事理.在理清說明順序、把握文章結構的基礎上,再歸納說明中心也就不難了.
(6)體會語言准確性
准確是說明語言的特點.分析說明文語言,就是看遣詞造句是怎樣准確說明被說明事物的特徵的.要注意分析關鍵詞語的作用. 如《向沙漠進軍》一文中「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說明沙漠危害之嚴重;去掉「自然」「敵人」性質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絕對化了.當然,文字的生動性也應充分注意
D. 八種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好處)
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引資料、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打比方、摹狀貌、下定義、作詮釋、列圖表、作假設,等等。
一、舉例子——具體、明晰、真實
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子。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作用:使文章表達的意思更明確,讀者更能理解,具體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例句:雲能預示天氣。比如,在新疆地區,出現雲就代表將要下雨。——《看雲識天氣》(根據大的范圍列舉相應的例子)
舉了具體的例子,真實具體有力地說明了......,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
二、引資料——更充實具體、更具說服力
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更具說服力,可以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名人名言等。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作用:使文章更具說服力。體現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引用古詩:使說明文更具詩情畫意 。引用故事使文章具有趣味性。
例句:唐朝的張嘉貞說它「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中國石拱橋》(可以增加文章的說服力 )
用作引用的說明方法簡潔,有力地說明事物的……特徵。既增強了說服力,又增強了趣味性。
三、作比較——鮮明、突出、具體
作比較是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作用:把……與……進行比較,突出強調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例句: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中國石拱橋》(突出被說明對象的特點。)
四、列數字——准確、嚴謹、具體
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字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較多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作用:用列數字的方法進行說明,既能准確客觀地反映事實情況,又有較強的說服力。更體現了說明文的准確性,准確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
例句: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和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中國石拱橋》(體現准確性)
五、分類別——條理、層次清晰,直觀明了
說明事物的特徵,往往從單方面不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類,然後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作用:條理清晰,層次清晰,一目瞭然。清晰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
例句:按屏的建造材料極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藝術上有雅俗之別,同時也顯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經濟與文化水平。——《說「屏」》(使讀者明白屏的種類。)
E. 說明方法都有什麼 最常見說明方法都有哪些
1、舉例子:根據文章內容舉例說明。
2、列數字:利用數字詳細說明文章。
3、做比較:用其他例子與說明物體進行比較說明。
4、下定義:將事物進行評價。
5、打比方:用一種形式表一說明物體。
6、作詮釋:將說明事物進行解釋說明。
7、摹狀貌:說明事物的形態。
8、分類別:將事物進行分類評價。
9、畫圖表:利用圖畫、表格的方式對事物進行更直觀的說明。
10、引用:引用一些例子說明事物。
F. 課文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課文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作詮釋、分類別等。
這是一篇說明性文章。它介紹了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通過具體描述北宋都城汴梁街市的熱鬧,重現八九百年前的古都風貌和人們的生活情境,並通過夾敘夾議的寫法,告訴了學生《清明上河圖》名揚中外的原因,從一個側面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了解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意願。
G. 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事例、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
(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讀者理解,
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具體介紹知識的作用。
(舉什麼例子具體、真切、形象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什麼)
(2)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條理清析。
(對什麼進行分類說明,條理清楚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什麼)
(3)列數字: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使說明更科學,更准確,更具體。
(列舉具體數字科學、准確、具體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什麼)
(4)作比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說明對象的特點突出。
(把什麼和什麼進行比較,突出了說明對象的什麼特點)
註: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5)畫圖表: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通過什麼圖表的展示,使讀者對什麼的理解更直接、更具體)
(6)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使說明更科學、更准確、更精練、更嚴密。
(給什麼下定義,科學、准確、精練、嚴密地揭示了說明對象的內涵)
(7)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
(8)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增強文章的趣味性。
(把什麼比喻成什麼,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什麼)
(9)摹狀貌: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
(10)引資料: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
(引用什麼資料,更充實具體地說明了什麼)
註: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H. 說明方法有哪些並舉例
(1)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體,說明文的一般要素是特徵、構成、原理和目的,說明文要注意說明順序和說明的語言,使用必要的說明方法。你寫說明文時也要注意這些,首先你對說明對象要熟悉,要知道你想把所寫對象的什麼特徵告訴讀者,怎麼能讓讀者明白你所說明對象的特點;然後在說明復雜對象時要用到說明方法,選取恰當的說明方法,對寫好說明文有很大的幫助;再者就是說明文的語言,也要注意簡潔、流暢,表達清楚明了。
(2)引資料。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3)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4)列數據。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據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5)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
(6)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7)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8)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9)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採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例如,「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句話,改成「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是人」,意思不變。「雪是在雲中形成的一種固態降水物」這句話,如果改為「雲中形成的固態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別,前一句是定義說明,後一句是詮釋說明。
(10)畫圖表。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一篇說明文單用一種說明方法很少,往往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說明文的10種方法:
1.舉例子
2.列數字
3.作比較
4.打比方
5.分類別
6.下定義
7.作詮釋
8.引用
9.摹狀貌
10.作圖表
注:前5種是比較常用的.
1.舉例子:雲能預示天氣。比如,在新疆地區,出現雲就代表將要下雨。(根據大的范圍列舉相應的例子)
2.列數字:鱈魚一次產卵竟達千萬粒,真正能變成幼魚的卵可能還不到1%。(列舉數字進行說明)
3.作比較:春天的雨細膩柔媚,夏天的雨粗獷熱烈。
4.打比方:天上的星星像一顆顆寶石。
5.分類別:通常情況下,我們將雲分為預示晴朗的雲和預示陰雨的雲。(把一個大的范圍分為一個個小的范圍)
6.下定義:大氣層中的對流層就是指溫度上低下高的緊貼地面因而能形成對流的一層。(定義要求完整,即定義的對象與所下定義的外延要相等,並且要從一個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內涵)
7.作詮釋: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對事物進行解釋)
8.引用: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天賦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引用別人的話或資料)
9.摹狀貌:這些石刻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通過具體的描寫揭示事物的特徵,有助於把被說明的對象說得更具體、生動。)
I. 語文中的說明方法:下定義、畫圖表、作詮釋 等 都是什麼意思 急急急!
(1)舉例子
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子。 好處:使文章表達的意思更明確,更生動形象,讀者更明白,增強說服力。
(2)作引用
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名人名言等,可使說明更具說服力。 好處:使文章更具說服力。體現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引用古詩:使說明文更具詩情畫意
(3)作比較
作比較是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 好處: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4)列數字
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字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 好處:數字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徵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最有說服力的依據。(用列數字的方法進行說明,既能准確客觀的反映事實情況,又有較強的說服力。)
(5)分類別
要說明事物的特徵,往往從單方面不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類,然後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好處:條理清晰,一目瞭然。
(6)打比方
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好處:抽象的事理變得具體、生動、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徵解說得確切具體、淺顯易懂。)
(7)摹狀貌
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mó)狀貌。 好處: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
(8)下定義
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 好處:使人們在閱讀時對抽象的字詞能夠更加明白、理解。
(9)作詮釋
從一個側面,在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作詮釋。 好處:使讀者在閱讀時對抽象的字詞能夠更加理解。
(10)畫圖表
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某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好處:使人看了一目瞭然。
J. 哪篇說明文中運用了畫圖表的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作假設等12種。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舉例子(舉例說明法)
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
例如:《向沙漠進軍》一文中,就舉出了新疆和內蒙古沙荒區治沙成功的事例,說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
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2)作引用(引用說明法)
引用說明法:也叫引資料。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名人名言,可使說明更具說服力。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傳說,諺語俗語,詩詞句等。充當說明的內容或依據來說明、介紹事物。
例如《中國石拱橋》一文,就引用了唐朝張嘉貞的話,說明趙州橋的設計和施工巧妙絕倫。
(3)作比較(比較說明法)
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例如《雄偉的人民大會堂》一文中,為了說明宴會廳的建築面積,作者運用了做比較的方法:「有五千個席位的宴會廳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積有七千平方米,比一個足球場還大,設計的精巧也是罕見的。」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4)列數字(數字說明法)
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數據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准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例如《死海不死》一文中說明死海的長、寬、深的文字。《雄偉的人民大會堂》一文中,也用一系列數字來說明庄嚴的人民大會堂是首都最宏偉的建築之一。
(5)分類別(分類說明法)
要說明事物的特徵,往往從單方面不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類,然後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
運用分類說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標准,對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別加以說明。
(6)打比方
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編輯本段(7)摹狀貌
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如:《中國石拱橋》一文中的 「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注意 摹狀貌與打比方是有區別的,簡單來說:只要不是明顯的比喻,或者只是單一的比喻,一般歸入「打比方」中。
編輯本段(8)下定義(定義說明法)
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准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有時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問題,往往用簡明扼要的話給事物下定義,使讀者對被說明對象有個明確的概念。例如《統籌方法》一文中,作者運用了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給統籌方法下定義:「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語言簡明、扼要、准確。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於「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於「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於「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編輯本段(9)作詮釋
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採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例如,「人是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句話,改成「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是人」,意思不變。「雪是在雲中形成的一種固態降水物」這句話,如果改為「雲中形成的固態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別,前一句是定義說明,後一句是詮釋說明。
編輯本段(10)畫圖表
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一篇說明文單用一種說明方法很少,往往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編輯本段(11)作假設
假設說明即用假定的環境來預設將出現的狀況說明事物的方法。用自己的假設來更好的詮釋文章的意境,使文章更加生動。
例如《太陽》中:「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將到處是黑暗,到處是寒冷,沒有風霜雨露,沒有草木野獸,自然也不會有人。」這就強調了太陽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