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習手指這課學習本文的好方法是什麼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手指的在描寫手指
本文是按五指排列的順序寫,先總寫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然後分別從長處和短處兩方面具體寫五根手指的特點;最後總結寫「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⑵ 手指的教學建議
1.這是本組課文的最後一篇課文,教學時要注意小結。教學本文前,可以先組織學生交流:通過學習本組的幾篇課文,你了解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從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麼樣的啟示。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轉入本文的閱讀。
本文的教學可按照「初讀課文,了解大意——細讀課文,感悟寫法——品讀課文,遷移運用」的步驟進行。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討論的重點可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還可實踐運用,進行小練筆。最後,小結本組課文的學習情況。
2.體會作家寫出了五根手指的什麼特點,用了什麼表達方法,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了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為: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後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拚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了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還可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這組課文表達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達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給人以啟示。《匆匆》《頂碗少年》是將說明的道理蘊含在文章之中,使人從中受到啟迪。
3.重點指導學生讀准「穢」的字音,學生容易錯讀為「歲」。「窈窕」二字可讓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進行識記。文中有許多很風趣的詞句,引導學生積累。可以結合《白鵝》一課,體會作家風趣幽默的語言風格。
作者資料
豐子愷(1898—1975)原名豐潤、豐仁,浙江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縣石門鎮)人。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師范學校,從李叔同學習音樂和繪畫。1919年師范學校畢業後,與同學數人在上海創辦上海專科師范學校,並任圖畫教師。1921年東渡日本學習繪畫和音樂,與朱自清、朱光潛等人結為好友。
1924年在上海創辦立達中學。1925年創辦立達學會,參加者有茅盾、陳望道、葉聖陶、鄭振鐸、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開明書店聘為編輯。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由開明書店出版。
七七事變後,率全家逃難。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 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子愷近代散文集》等十餘種,畫集《子愷漫畫》《繪畫魯迅小說》等多種,另有學術論著和翻譯作品多部,對我國的藝術教育作出了巨大貢獻。
豐子愷最負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注意用語言狀物繪形,表現視覺色彩。他寫散文,總是選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題材,以自己的感受,用最質朴的文字坦率地表達出來,在樸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傾注了一股真摯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動讀者的心靈而引起共鳴。
主要作品:《緣緣堂隨筆》《藝術趣味》《隨筆二十篇》《甘美的回憶》《率真集》等
⑶ 蒙氏教育五指抓的科學依據
蒙氏五指抓具取來放在桌上,將盛豆的碗放到左邊,空碗放到右邊。2.教師示範:伸開右手五指,慢慢地移向左碗中,五指合攏,將手中的芸豆抓起,平移到右碗上方,手指張開,將芸豆放入碗中,請幼兒觀察手指張開的狀態。3.鼓勵幼兒嘗試。4.引導幼兒將左碗中的芸豆全部移入右碗內,再從右碗抓回到左碗,給幼兒反復練習的機會。5.練習完畢後,請幼兒協助將用具整理後放回原處。錯誤訂正:手握緊,芸豆未灑落。延伸變化: 1.根據幼兒五指抓的掌握情況,可將芸豆改為小米、綠豆等,逐漸增加難度。2.用小盆裝豆子,分抓到多個碗中
⑷ 怎樣教孩子用手算20以內的加減法
有幼兒手指速算的教材,我兒子上幼兒園就學的這個。簡單實用,孩子掌握起來很容易。按順序記住每個手指代表的數,伸縮拳頭表示進位,大人也可以學
⑸ 手指優秀教學設計
手指優秀教學設計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會帶給我們啟示,只是對於他們的存在,我們常常司空見慣、熟視無睹。下面我整理的關於手指優秀教學設計,希望大家認真學習!
一、談話導入,提示課題
1、俗話說“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足見手對一個人是多麼重要。可是我們有沒有仔細地觀察過自己的手呢?對這樣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著名作家豐子愷先生寫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長的文章,題目就叫手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教師:請大家看看 “閱讀提示”給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呢?
[出示“閱讀提示”] 作者寫出了五個手指的什麼特點。
手指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明確要求:首先,讀的時候,把易讀錯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自己解決,可以藉助工具書,也可以相互交流;其次,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好,下面就請大家開始預習)
2、出示口頭填空,指名回答。
三、自學感悟,讀文明理
過渡:讓我們帶著“閱讀提示”中的兩個問題開始學習這篇課文吧!
1、想想作者寫了五個手指的什麼特點?默讀批劃重點語句,填寫下列表格。把自己覺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讀幾遍,想想平平常常的手指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2、學生自學,出示表格。
3、匯報交流。
4、快速瀏覽全文,看看作者運用了什麼表達方法表現手指特點的?
5、學生匯報
6、教師小結:抓住手指各自的特點,運用擬人、排比等多種表達方法,語言風趣幽默;在文末直接表達感悟。
四、聯系實際,感悟道理
1、准備一支筆,一本厚書
要求:用任何一根手指去拿這只筆,看能不能拿起來。用二根、三根、四根、五根手指去拿,你會有什麼發現?
2、做了這個游戲後,你認為和文中的哪段話相符,找出來讀一讀。
3、指名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想想: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4、教師小結:手指需要團結合作,才能揚長避短,發揮最優效果,從而幫助主人完成各項任務;那麼,自然界、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很多,你能舉一個類似的例子嗎?
(a.造房子,既需要房梁也需要椽子、磚塊……方有方的好處,圓有圓的作用。
b.社會職業分工情況:既要有教師、醫生、科學家,也要有工人、農民、清潔工,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c.班級大掃除的分工,掃地,擦玻璃,抹桌子,倒垃圾等缺一不可。)
五、開放性作業:
小練筆,想想身邊有哪些事物讓你有所感觸,有所啟發,學習本課寫法寫一寫,寫出事物的特點和自己的感悟。(如:五官的對話;標點符號的爭論;文具的爭吵等。)
板書設計: 5 手指
各有所長 各有所短
團結就是力量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會帶給我們啟示,只是對於他們的存在,我們常常司空見慣、熟視無睹。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些普通的事物也會帶給我們耐人尋味的啟示。比如我們每個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散文《手指》,看豐子凱先生筆下的手指各有什麼特點,又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板題《手指》
2、回顧學法:這也是一篇略讀課文,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習這類課文的方法(三讀法)今天我們繼續用這種方法來自學這篇課文。(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一讀、自讀課文、整體感知;二讀、合作交流、了解特點;三讀、感悟道理、學習寫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准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課件出示]口頭完成填空:課文先總寫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然後分別具體寫(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總結寫(人群的全體如同手指的全體一樣,團結力量大)。
4.請同學們根據填空的內容,給課文分段。(口頭匯報,由此可以看出這篇課文是按總分總的結構來寫的。(板書:總分總)
三、再讀課文,了解特點。
1、第一項學習任務大家完成的不錯,接下來有沒有信心完成的更出色?看學習要求:
[課件出示自學要求:1、選擇自己喜歡的描寫手指的段落熟讀幾遍。2、畫出具體描寫手指優缺點的語句.3、互相交流、歸納優缺點、合作完成表格。](列印表格20份)
2.匯報交流。
(1)哪一小組學習的是描寫大拇指的段落?我們請他們的代表來匯報。
a、我想再考考這一小組的人:你們是從那些詞語和句子體會出“大拇指肯吃苦”?重點詞語加點。
b從“招呼人”和“給人搔癢”兩件事又可以看出它具有什麼品質?[小結:作者觀察得可真仔細,通過具體的事例,不僅寫了大拇指吃苦耐勞的特點,還表現出它默默奉獻、不圖名利的可貴品質。]
c、大拇指唯一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形態不美)伸出你的手指看看,他與其他手指的不同之處。
d、你看這敦厚、老實的大拇指!雖然他外表不美,但這種吃苦耐勞,默默奉獻、不圖名利的可貴品質,是最值得我們學習。下面我們請男生朗讀,注意寫大拇指動作的詞語要重讀。
e、老師今天要給男同學豎大拇指,希望你們在今後的學習中也發揮這種精神。
(2)常與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可你看他好像很委屈,此時他是茶壺煮鏡子,有苦說不出。誰來幫他給大家傾訴呢?
a、誰來學老師那樣考考這一組呢?從那些語句可以體會出食指比大拇指工作復雜?又從哪看出他反應機敏?學習多音字“擰”
b、從食指所做的這些事中,你還能體會到他怎樣的性格特點呢?
[這一段中同樣運用排比句式,不但寫出了食指的作用,更反映出了食指勤奮賣力、敢於探險、不怕犧牲的性格特點。]
c、正因為食指的這樣的品質,所以他此時還帶著傷呢。老師很想再讀一讀,你們有沒有這種慾望呢?那好,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師生接輪。(全班讀)
(3)此時五指中地位最優的中指,聽了你們對大拇指和食指誇獎,很不服氣。誰來幫他出出氣呢?
a、優點:重點理解詞語:“堂皇”、“養尊處優”為什麼他的曲線最優美?
;⑹ 幼兒教案五個手指頭的教學方法與學習指導
活動設計背景 兒歌《手指謠》是讓幼兒認識並知道自己小手上的五個手指頭的名稱,並能將手指進行變形和想像。在活動開始部分的時候,我伸出畫有手指娃娃的手來向幼兒問好,讓幼兒一一說出手指娃娃的名稱,再讓幼兒聽著教師的口令相應地伸出自己的手指娃娃來讓幼兒熟悉手指的名稱。兒歌的內容中用兩個手指進行變形的時候都用到了動詞「碰、並、捏、翹」,這是幼兒學習兒歌時要重點掌握的一個點,我在設計活動的時候,用到了「重點前置」,把這一重點部分以和幼兒一起來做手指游戲的形式進行了前期的鋪墊,為幼兒學習兒歌打下了基礎,也符合了小班幼兒「愛游戲」的年齡特點。 活動目標 1、熟悉手指的名稱,樂意用手指進行變形和想像。 2、學念兒歌,掌握動詞:碰、並、捏、翹。 3、結合手指變形和想像嘗試創編兒歌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手指,喜歡有一雙能乾的手。 活動准備 簡易圖譜、手指上畫上娃娃頭像。 活動過程 一、熟悉手指名稱。 1、老師伸出一隻手,彎曲手指向小朋友問好:小朋友們好! 剛才是誰向我們問好? 2、小手有幾個手指娃娃?你們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我們來向它們一個個問好。 二、學做動作,理解動詞 1、你們的小手上有沒有手指娃娃呀?讓我來認識一下你們的手指娃娃吧! 2、游戲:聽口令:老師說「食指食指碰碰」等,幼兒就作出相應的動作 三、理解兒歌內容,學習兒歌。 1、看看老師的手指娃娃變出了什麼?怎麼變的?(老師按兒歌內容做動作,引導幼兒用兒歌的語言表達) 2、老師邊做動作邊完整朗誦兒歌。 3、教師邊帶領幼兒做動作邊把兒歌念一遍。 4、請幼兒分組學念兒歌。 四、嘗試仿編兒歌。 1、老師的手指還會變許多的東西呢,看看老師的手指,又變了什麼呢?是用什麼手指變的呢?這兩個手指是怎麼變的呀? 2、我們的手指還可以變出些什麼呢?(幼兒自由進行手指變形) 你是用什麼手指變的呢?怎麼變的?(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兒歌的創編)。 3、完整朗誦創編兒歌。 4、我們再把這首手指謠去念給沒來的小朋友聽聽吧!教師帶領幼兒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我用手指進行變形,讓幼兒來說出變出了什麼?是用什麼手指變的?是怎麼變的?由於前期在玩手指游戲的時候,幼兒已經先接觸到了手指變形時所說到過的手指名稱和動詞,所以在學習兒歌的時候會顯得主動,樂意,學習起來也會更感興趣更容易。兒歌的內容生動有趣,想像模仿的物體又是幼兒平日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易被幼兒接受,但是兒歌在變形模仿物體中都用到了個「做」字,很方言的一個字,不易被幼兒所理解,而且兒歌每次變形的物體都是不一樣的,好象在玩游戲那樣的變這個變那個,我在設計的時候就乾脆用「變」字替代了「做」,使幼兒學習起來變得更易理解更順口一點。由於考慮到是小班的下半學期,而且幼兒對變出來的物體很感興趣,所以我在設計活動的時候嘗試讓幼兒進行了兒歌的創編,先以教師用手指做動作,讓幼兒進行想像,逐步引導幼兒創編出兒歌的內容,再以幼兒用手指做動作,我及時引導幼兒創編兒歌這兩個層次來進行展開。
⑺ 中班認識手指教案它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活動目標:
1、認識手的外形特徵和功能,知道人人都有一雙手,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助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3、體會手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活動准備:
花片、圖畫紙,水彩筆開始部分:
引出課題(1)教師帶幼兒玩"請你照我這樣做"的模仿游戲,最後把雙手放在背後。
(2)啟發誘導,你們把什麼放在背後去啦?告訴幼兒,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手。
基本部分:
一、觀察手的外形特徵:
①數手指及手指的名稱。
②比較手指的長短及粗細。
③觀察手指上長著什麼?(指甲)並教育幼兒指甲長了要剪,進行衛生教育。
④引導幼兒再觀察,每隻手除了有手指外,還有什麼?(手心、手背),手心、手背合起來就是手掌。
教育幼兒手臟了要洗干凈,洗手時,要把手心、手背、手指都要洗干凈。
⑤鞏固練習:發給每人一個花片,教師分別說用手指把花先拿起來,把花片放在手心、手背上。
二、認識手的功能:
我們都有一雙手,手是我們的好朋友,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你的小手會做什麼?(讓幼兒自己說)你用小手都做了什麼?
教師小結:你們的小手本領真大,用自己的小手做了很多的事情,以後,我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吃飯、穿衣服、穿鞋襪、洗臉、刷牙還要幫助別人做事情,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畫手的圖形畫:老師把手放在紙上花出手的輪廓。幼兒也畫出自己的手的輪廓畫。?
結束部分:小朋友的畫和老師的比一比看看誰的手大?誰的手小?
活動延伸:我們能不能把我們的手花變成其他的東西,看老師的把它變成了手套·······小朋友可以自己想像變化自己的畫,可以添畫可以加畫。
⑻ 手指操 怎麼做
趣味手指操
日本民間醫學從多年的研究中發現,手指對於人的健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手指操能起到消除疲勞、減輕精神負擔、緩解緊張情緒的神奇功能。每個人的10個手指都對應著身體的某個部分,並起到調節和梳理的作用。下面是8節手指健身操:
擠壓中指
圖一,方法:左手自然伸平,右手大拇指順手掌方向放在左手中指上,其他手指與大拇指輕輕擠壓左手中指。過一會兒用同樣的方法換到右手上。
作用:具有提神、消除疲勞、減輕精神負擔等功能,讓人很快平靜下來,有助於呼吸和增強視力。
輕攥中指
圖二,方法:左手伸平,右手大拇指放在左手中指一側,右手其他手指輕輕攥住左手中指,過一會兒同樣方法換到右手中指上。
作用:積蓄力量,幫助呼吸通暢,增強視力與聽力,消除腳痛,使人擺脫萎靡不振和動作遲鈍。
輕擠無名指
圖三,方法:右手大拇指從手掌方向放在左手無名指和小指上,其他手指放在左手背上,一起輕輕擠壓,片刻後再到右手上重復此動作。
作用:安神,減輕疲勞,緩解精神壓力和緊張情緒,幫助呼吸,增強心臟功能。
擠壓手心
圖四,方法:右手大拇指放在左手食指和中指上,右手其他手指從手心方向擠壓,過一會兒用同樣方法換到另一隻手上。
作用:消除疲勞,減輕精神壓力,幫助人擺脫仇恨、恐懼、憤怒等情緒,逐步恢復自信。
頂大拇指
圖五,方法:右手大拇指內側和中指指甲蓋頂住左手大拇指,輕輕按壓,隨後換到左手上。
作用:積蓄力量,激活身體各部組織,消除疲勞,不再貪戀甜食,有助於減肥,改善臉色。
上挺手指
圖六,方法:左手無名指指甲頂住左手大拇指指肚,其他手指用力向上挺,過一會兒同樣方法換到右手上。
作用:調整呼吸節奏,增強聽力,進一步改善臉色和保護皮膚,增強自信心,擺脫憂傷情緒。此方法在跑步、行走、散步、登山和做操時使用十分有益。
按壓指肚
圖七,方法:兩手中指指肚合攏,其他手指交叉放在指根處,輕輕按壓。
作用:有助於消化,清除體內油脂,幫助呼吸,減輕疲勞,去除頭痛、背痛和腳痛。
手指上伸
圖八,方法:左手和右手的中指指甲蓋並攏,其他手指用力向上伸。
作用:有助於呼吸,減輕脊椎壓力,安定情緒。以上手指操沒有時間限制,經常做能收到明顯效果。
回答不易,如有幫助記得採納!
⑼ 《手指》一課的板書
板書: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手指》是六年級下冊第一組「人生感悟」專題中的一篇自讀課文。本組教材教學要求:既要引導學生准確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感悟,又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中蘊含的道理,獲得人生的啟發。
本文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