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微觀經濟分析有哪些方法
經濟模型
靜態分析
比較靜態分析
動態分析
『貳』 3.西方微觀經濟學採用 什麼 分析方法,宏觀經濟學採用 什麼 分析方法
微觀採用個量分析,宏觀採用總體分析
『叄』 微觀經濟學 什麼是動態分析法
在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可以分為靜態的,靜態和動態分析。
靜態分析(靜態分析)是實現平衡的狀態,平衡分析經濟現象,以及有關的經濟變數,需要具備的條件,就完全剝奪了時間因素和具體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是一種靜態和孤立地研究一些經濟現象。
比較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是分析經濟現象的均衡後已知條件的變化,相應的變化,經濟總量達到新的平衡中相應的變化,經濟現象的變化相關的經濟變數一次(而不是連續的動作),前後對比。是比較經濟的變化的開始和結束的過程中,不涉及過渡期的情況下,具體變化的過程本身,其實,只有建立了獨立的變數和它們各自對應的平衡值嗎?因變數進行比較。
動態分析(動態分析),分析經濟變化,包括一段時間的過程中,經濟總量在變化的過程中的相互影響的整體變化,分析有關的實際過程,彼此限制關系,和他們在每個時間點的變化率,等。這種分析考察時間因素和經濟現象的變化看作為一個連續的過程。
在微觀經濟學,都個別市場的供應和需求平衡分析,個別廠商的價格,產量平衡分析,使用的靜態和比較靜態分析方法。動態分析一直進展不大,在微觀經濟學中,只有這樣的研究在蛛網定理(蜘蛛網定理),局部均衡的基礎上,動態分析方法。宏觀經濟學,主要用於靜態和動態分析方法。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本書中使用的比較靜態分析方法。凱恩斯經濟理論的發展和它的後繼者,長期和動態的主要方面,如經濟增長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的貢獻。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區別:
不同的研究對象: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是一個單一的經濟單位,如家庭,製造商。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J·亨德森),恆基兆業說:「優化行為,如個別單位的家庭和製造商奠定了基礎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是研究整個經濟運行方式的法律,作為一個經濟研究整體而言,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森說,宏觀經濟學的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夏皮羅)強調,「宏觀經濟學經濟行為的分析,」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調查國民經濟的整體利益。 「
2,要解決的問題是不同的:
微觀經濟學的資源分配來解決這個問題,即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個人效力。宏觀經濟學把分配資源的前提下,研究在社會背景下,為了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3,不同的研究方法:
微觀經濟學研究資源的使用量的分析如何確定個人價值?經濟變數。綜合分析宏觀經濟,經濟變數決定的,反映了整個經濟運行的變化,他們的相互關系進行分析。共包括兩類,一類是的量的總和,和其他的平均金額,因此,宏觀經濟,也被稱為「總經濟學。
4,基本假設不同的基本假設如下:
微觀經濟學市場出清,完全理性的,全面的「看不見的手」可以自由調整,以達到優化資源配置。宏觀經濟假設,市場機制不完善,政府有能力來調節經濟的「看得見的手」來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
5,不同的中心理論的
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15],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理論,產權理論,福利經濟學,管理學理論。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包括失業和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和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
『肆』 經濟學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
『伍』 經濟學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
經濟學有一套以數量分析為特徵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實證分析法、邊際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長期與短期分析法、個量與總量分析法等。
一、實證分析法:
經濟學中的實證分析法來自於哲學上的實證主義方法。實證分析是一種根據事實加以驗證的陳述,而這種實證性的陳述則可以簡化為某種能 根據經驗數據加以證明的形式。在運用實證分析法來研究經濟問題時,就是要提出用於解釋事實的理論,並以此為根據作出預測。這也就是形成經濟理論的過程。
二、邊際分析法:
是利用邊際概念對經濟行為和經濟變數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所謂邊際,就是額外或增加的意思,即所增加的下一個單位或最後一個單位。在經濟學分析中,簡單地說,邊際是指對原有經濟總量的每一次增加或減少。嚴格地說,邊際是指自變數發生微小變動時,因變數的變動率。
三、均衡分析法:
均衡本來是物理學概念。引入經濟學後均衡是指經濟體系中各種相互對立或相互關聯的力量在變動中處於相對平衡而不在變動的狀態。對經濟均衡的形成與變動條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分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慮經濟體系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的影響的條件下,分析這一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中,均衡的形成與變動的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法,是相對與局部均衡分析法而言的。它是分析整個經濟體系的各個市場、各種商品的供求同時達到均衡的條件與變化的方法。
四、靜態分析法、比較靜態分析法、動態分析法
是完全抽象掉時間因素和經濟變動過程,在假定各種條件處於靜止狀態的情況下,分析經濟現象的均衡狀態的形成及其條件的方法。
比較靜態分析法
是對個別經濟現象的一次變動的前後,以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均衡位置進行比較而撇開轉變期間和變動過程本身的分析方法。
動態分析法
是考慮到時間因素,把經濟現象的變化當作一個連續過程,對從原有的均衡過度到新的均衡的實際變化過程進行分析的方法。
『陸』 微觀經濟統計與宏觀經濟統計的分析方法的區別
微觀是針對微觀企業的,宏觀是針對整個宏觀經濟的。反映的的方面是不同的。
宏觀經濟學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因為主要考察就業總水平、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因此,宏觀經濟學也被稱作就業理論或收入理論。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並不分開,「宏觀」就是在「微觀」的基本思維基礎上發展的。但「宏觀」又區別於「微觀」。「微觀」研究的是某個組織、部門或個人在經濟社會上怎麼樣作出決策,以及這些決策會對經濟社會有什麼影響。而「宏觀」則是研究整個的經濟社會如何運作,並找出辦法,讓經濟社會運行得更加穩定、發展得更快。
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個體消費者,企業,或者產業的經濟行為,及其生產和收入分配。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消費上以獲得最大滿足;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
『柒』 經濟學分析最基本方法是什麼
①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根本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在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就是運用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來揭示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本質及其發展運動的規律。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就是把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制度的變革,看做是客觀必然的歷史過程。對一定社會經濟制度及其變革的評價,要遵循生產力標准。?
②從具體到抽象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要運用科學的抽象法,這就是從具體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從抽象到具體的敘述方法。
?③邏輯方法和歷史方法。邏輯方法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時,按照經濟范疇的邏輯關系,從比較簡單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逐步上升到比較復雜的具體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范疇,闡明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的邏輯發展進程。歷史方法是在研究社會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時,按照歷史發展的真實進程來把握其規律。?
④借鑒現代科學和經濟方法。政治經濟學研究應運用和借鑒現代自然科學的某些方法,如數學方法、系統分析方法,以及運用資訊理論、控制論、協同論、耗散結構論等方法論。同時還可借鑒和運用西方經濟學中的一些方法,如實證分析、均衡分析、邊際分析、總量與個量分析、靜態和動態分析方法等。
『捌』 一般的經濟分析方法都有哪些
一般的經濟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平均指標的構造、算術平均數和平均數的關系、標志變異指標的構造、位置平均數的標志變異指標、價格指數的標准差、
標准差的矩陣演算法、計算發展速度的一般公式、計算平均發展速度的新方法、測定季節變動的方差分析法、測定季節變動的矩陣演算法、增長影響指數體系、投入產出—指數分析法、新的回歸預測模型技術、混沌模型、實際經濟模型研究與應用等
『玖』 為什麼說微觀經濟分析離不開邊際分析方法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
而邊際分析法,就是研究自變數變化一單位對因變數造成的影響。在研究變數方面這兩個意思其實是相同的。而現實經濟學也的確處處用到邊際分析法,各種邊際概念也廣為應用。
『拾』 經濟學方法論的宏觀、微觀分析、制度結構分析與總量分解
在經濟學中,除了仍然用演繹方法和歸納方法外,經濟學的方法還可以分為宏觀經濟分析方法、微觀經濟分析方法、制度結構分析方法。
①宏觀經濟分析方法以整個國民經濟活動作為考察對象,研究各個有關的總量及其變動,特別是研究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的變動及其與社會就業、經濟周期波動、通貨膨脹、經濟增長等之間的關系。因此宏觀經濟分析又稱總量分析或整體分析。J.M.凱恩斯是宏觀經濟分析方法的創立者,他運用這種方法建立了凱恩斯經濟理論體系。
②微觀經濟分析方法以單個市場、單個企業的經濟活動、單個消費者的行為作為考察對象,研究各個有關的個量及其變化,特別是研究生產成本、價格、利潤和其他生產要素收入及其與市場類型(完全壟斷、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之間的關系。因此微觀經濟分析又稱個量分析或個體分析。新古典學派的分析以微觀經濟分析方法為主。此後,一些經濟學家遵循新古典學派的傳統,在微觀經濟分析方法上有新的發展,如在有關收入分配、資源配置、決策、企業目標的研究中對微觀經濟分析方法的發展等。
宏觀經濟分析(總量分析)和微觀經濟分析(個量分析)都被認為是經濟學中的數量分析。這些分析方法的共同特徵是:只研究經濟中的數量(總量或個量)的變動以及數量之間的關系。而以既定的制度結構作為分析的前提,與數量分析相對的是經濟學中的制度結構分析。
③制度結構分析方法以制度的變化、社會各利益集團地位的變化,以及這些利益集團之間的沖突作為考察對象。它強調經驗材料的歸納,重視非經濟因素的作用,並把社會心理、意識形態、歷史事件等對經濟的影響擺在較突出的地位。經濟學中的制度學派、新制度學派,都是以制度結構分析方法作為基本的研究方法。
④總量分解方法是結構分析方法的一種,但並不是考察制度結構的變化,而是從數量分析的角度進行的結構分析。總量分解是指:把經濟中的總量分解為若干個部分,如分解為若干個部門的量、若干個地區的量、若干個市場的量等。這種部分的量介於總量與個量之間,它對於總量而言,相當於個量,但對個量而言,則又相當於總量。總量分解所要研究的,是總量、部分的量、個量之間的關系,以及各個部分的量之間的相互關系。美國現代經濟學家S.庫茲涅茨(1901~)、W.W.羅斯托(1916~ )等人,都以應用總量分解方法著稱。他們把經濟總量分解為不同的產業部門的量,並根據產業部門之間比例關系的變化以及這些關系的演變趨勢來闡釋經濟增長發展的特徵。
從上述分析方法本身來看,都可以在一定范圍內,並按照研究課題的一定的要求加以運用。經濟學家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同科學的經濟學是不可分的。例如,凱恩斯分析經濟的運動時採用宏觀經濟分析方法,分析經濟中的總量。又如,新制度學派的J.K.加爾布雷思(1908~ )等提倡制度結構分析方法,強調要分析各種利益集團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它們彼此之間的沖突。在他們所討論的制度結構中,包含了各種不同的社會組織和意識形態方面。他們所考察的利益集團,是從政治上、法律上、技術變革或職業性質上劃分的一定的集團。凱恩斯運用宏觀經濟分析方法揭示了經濟危機的根源,得出加強國家干預的必要性的論斷。新制度學派經濟學家利用制度結構分析方法,證明現存的制度有缺陷,需要制度結構方面的適當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