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研究,制劑研究,葯理研究,毒理研究,葯品標准研究,穩定性研究,臨床研究等。
主要技術包括:基礎物理化學方法,色譜法,質譜法,各種光譜,細胞學,組織學,微生物學等。
Ⅱ 葯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葯理學
第六版
李端
人民衛生出版社
第2頁
葯理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葯理學研究常利用生物體(包括清醒動物、麻醉動物)、離體器官組織細胞或在分子水平、微生物培養等實驗方法,嚴格控制實驗條件,通過陰性對照(溶劑與賦形劑)、陽性對照(通常用某種公認的參比葯物)或經自身前後對照作定性或定量的比較,觀察葯物的作用、副反應等。
拋磚引玉。
Ⅲ 葯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哪幾個方面
葯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
1、葯物效應動力學(pharmacodynamics):簡稱葯效學。研究葯物對機體的作用,包括葯物的作用和效應、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等。
2、葯物代謝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簡稱葯動學。研究葯物在機體的作用下所發生的變化及其規律,包括葯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過程,特別是血葯濃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影響葯物療效的因素等。
葯理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醫學與葯學之間的橋梁學科。在葯理學科學的理論指導下進行臨床實踐,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豐富葯理學理論。葯物的研究和應用除了要尊重科學規律,還要依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指導原則的規定,以保障人們的生命健康。
(3)基礎葯物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臨床研究分為四期:
1、Ⅰ期臨床試驗是在20至30例正常成年志願者身上進行的初步葯理學及人體安全性試驗,是新葯人體試驗的起始階段,為後續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2、Ⅱ期臨床試驗為隨機雙盲對照試驗,觀察病例不少於100例,主要是對新葯的有效性、安全性做出初步評價,並推薦臨床給葯劑量。
3、Ⅲ期臨床試驗是在新葯批准上市前、試生產期間,擴大的多中心臨床試驗,觀察例數不少於300例,對新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社會考察;新葯通過臨床試驗後,方能被批准生產、上市。
4、Ⅳ期臨床試驗是在葯品上市後,在社會人群較大范圍內繼續進行的新葯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價,是在長期廣泛使用的條件下考察療效和不良反應,也稱為售後調研。該期對最終確定新葯的臨床價值有重要意義。
Ⅳ 葯物化學課程中通過哪些研究內容去發現一個安全有效的葯物
葯物化學是一門經驗學科,只有隨著我們葯物合成和葯物臨床應用的不斷積累,這門學科的內容才會越來越豐富,現在出現的構效關系,或者定量構效關系就是經驗積累的結果,計算機的大量應用也為學科的飛速發展奠定了基礎,通過快速的計算分析,我們可以預測分子結構的修飾與受體之間的親和力,可以預測哪些基團的加入會影響葯物的半衰期,葯物的毒性,當然所有這一切只是在大量經驗的數據上通過參數分析得出的,究竟怎麼樣還很難說,還得通過離體的細胞實驗去驗證葯物的有效性,通過動物實驗驗證葯物的毒性。
Ⅳ 葯物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一、對發病率和患病率的研究
二、相對比和構成比的研究
三、對因果關聯建立判斷標准
Ⅵ 葯物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僅關注投入成本,可以為總體醫療費用的控制和醫療資源優化配置提供基本信息
成本-效益分析
將葯物治療的成本與所產生的效益歸化為以貨幣為單位的數字,用以評估葯物治療方案的經濟性。 成本效益分析是比較單個或多個葯物治療方案之間或其他干預所耗費的成本和由此產生的結果值(效益)的一種方法,它要求成本和效益均用貨幣來表示。效益可是多方面的,比如,如果效益是挽救了生命、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質量或降低了發病率,那麼那些生存者的貨幣金額值、改善生活質量或避免因發病所消耗的全部衛生資源的貨幣價值就是效益。
成本-效果分析
與成本-效益分析的差異在於,葯物治療的效果不以貨幣為單位表示,而是用其他量化的方法表達治療目的,如延長患者生命時間等。 成本效果分析是較為完備的綜合經濟評價形式之一,主要比較健康效果差別和成本差別,其結果以單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分析比值)表示。其特點是治療結果不用貨幣單位來表示,而採用臨床指標,如搶救病人數、延長的生命年、治癒率等。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採用兩種表示方法:①成本與效果比值法,即每產生一個效果所需的成本。②增量成本與增量效果比值法,是指如果給予一增量成本,是否能產生增量效果呢?成本效果分析雖然受到其效果單位的限制,不能進行不同臨床效果之間的比較,但其結果易於為臨床醫務人員和公眾接受,是葯物經濟學研究的常用手段。
成本-效用分析
成本-效用分析是更細化的成本效果分析,它不僅關注葯物治療的直接效果,同時關注葯物治療對患者生活質量所產生的間接影響,著重與分析醫療成本與患者生活質量提升的關系。 成本效用的分析是成本效果的發展,與成本效果有許多相似之處。成本效用分析是在結合考慮用葯者意願、偏好和生活質量的基礎上,比較不同治療方案的經濟合理陛。從某種程度上講,兩者均用貨幣來衡量成本。並且測量結果也都採用臨床指標作為最終結果的衡量參數。所不同的是成本效果為一種單純的生物指標(如延長壽命時間、增加體重量等),成本效用分析的結果卻與質量密切相關,注意到病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採用效用函數變化[常用單位是生活質量調整年(QALY,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而非健康結果變化。其可以進行不同疾病葯物治療措施的比較,是近年來受到推崇的葯物經濟學研究方法。然而,不同疾病影響病人生活的不同方面,通用的生活質量指標不能反映疾病的特殊性,因此,葯物經濟學研究界對於成本效用分析的合理性尚有爭議。
最小成本分析
用於兩種或多種葯物治療方案的選擇,雖然只對成本進行量化分析但也需要考慮效果,這是最小成本分析與成本分析的區別。最小成本分析又稱為成本分析,是成本效果分析的一種特例,它是在臨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比較何種葯物治療(包括其他醫療干預方案)的成本最小。它首先必須證明兩個或多個葯物治療方案所得結果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即P>0.05,然後通過分析找出成本最小者。由於它要求葯物的臨床治療效果,包括療效、副作用、持續時間完全相同,所以應用范圍較局限。
Ⅶ 對中葯毒性的研究目前有哪些方法
大概有5種方法:
1
有毒成分及毒理研究方法
這是中葯毒性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在中葯成分中提取、分離毒性成分,進行相關毒性實驗,如在含生物鹼的中葯中已知的有毒成分有:川烏、草烏、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等品種中的烏頭鹼;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中的雷公藤鹼;馬錢子中的番木鱉鹼;曼陀羅、洋金花的莨菪鹼;苦楝子中的苦楝鹼;麻黃中的麻黃鹼;光慈菇、山慈菇中的秋水仙鹼等。其毒理作用主要是損害神經系統。外周迷走神經和感覺神經中毒,常先呈異常興奮後抑制,能直接影響心臟功能,並發其他臟器的變性壞死;中樞神經中毒,可引起視丘、中腦、延腦、脊髓的病理改變;呼吸中樞中毒可引起呼吸麻痹窒息。再如在含有苷類的中葯中,已知的毒性成分有:洋地黃、萬年青、八角楓、蟾酥、夾竹桃等品種中的強心苷,可直接作用於心臟,引起心肌收縮的增強,心率減慢;木通、黃葯子、商陸等皂苷成分,對局部有刺激作用,並能抑制呼吸,損害心臟、腎臟,尚有溶血作用;白果中的銀杏酸和銀杏酚,苦杏仁、桃仁、郁李仁、木薯、瓜蒂等品種中的苦杏仁甙,水解後可析出氫氰酸,能迅速與細胞線粒體中氧化型細胞色素酶的三價鐵結合,阻止細胞的氧化反應;芫花、廣豆根等品種中的黃酮苷,可刺激胃腸道和對肝臟的損害,引起惡心嘔吐、黃疸等症狀。
2
中葯毒代動力學研究方法
毒代動力學是運用葯代動力學的原理和方法,定量地研究毒性劑量下葯物在動物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過程和特點,進而探討葯物毒性發生和發展的規律性的一門科學。其主要目的是:揭示在毒性試驗條件下葯物所達到的全身暴露與毒性發生的內在聯系;比較動物與人的全身暴露來解釋毒理試驗數據的價值;為臨床前毒性研究的實驗設計(如動物種屬、試驗劑量和用葯方案的設計)提供依據。
3
細胞毒性試驗MTT法
這是藉助於細胞生物學技術直接觀察中葯在細胞學水平上的毒性反應。包括對細胞、細胞器形態結構的影響和對細胞整體活動的影響等。而MTT法可以快速高效地檢測葯物對細胞增殖的影響及毒性反應。從微觀角度反映中葯毒理作用的生物學基礎。
4
中葯血清葯理學方法
目前該方法應用於中葯毒性研究的尚較少,但直接用實驗動物的含葯血清培養細胞觀察中葯的毒性效應,可從微觀角度闡明毒理。為從細胞分子水平闡明中葯毒性機理開辟道路,值得借鑒。
5
分子生物學技術
將分子生物學方法應用於中葯毒理學研究,如對中毒臟器中核酸含量測定,對葯物性損傷的肝細胞中葯物代謝酶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測定、毒理基因組學和蛋白組學的探討等,均將有助於從基因分子水平探討中葯毒性產生的機理與本質。
Ⅷ 簡述醫學研究的基本程序和具體步驟
醫學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
醫學科學研究的基本規律是提出問題,驗證假設並得出結論。基本程序包括:主題選擇,項目設計,實驗觀察或調查,研究數據和數據處理的處理和處理,總結分析,研究結論,撰寫研究報告及其應用。
1,主題選擇:科學研究的第一步是選擇和描述要研究的項目。必須首先確定主題,否則將沒有集中的研究目標和方向。
2,主題設計:項目設計是指一系列研究項目,如項目研究思路,技術路線,具體內容指標,方法步驟,時間表,人員分工和預算。
3,觀察,實驗和調查:在制定和批准項目設計方案後,有必要實施。這是計劃設計計劃付諸實施的階段,也是利用科學方法收集感應材料的階段。這個階段是工作中最長和最難的部分。如果前兩個階段主要是項目負責人和一些主要研究人員的參與,那麼這個階段需要團隊一起行動。觀察方法,實驗方法和調查方法是收集和獲取第一手客觀事實材料的基本手段。
4,是處理數據處理和數據處理:經過觀察,實驗和調查活動,對獲得的研究資料進行處理,分類和處理。通過科學處理,去真實性和統計分析,揭示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准備最終的總結分析,歸納推理,抽象總結和研究結論的介紹。這個過程是為了消除事故並發現不可避免的事情;通過這一現象,找到法律的重要步驟。
5,總結分析,提出研究結論,撰寫研究報告:在這個階段,採用分析,綜合,歸納和抽象概括等理性知識方法將感性材料提升為理性概念,並從中得出科學結論。達爾文說:「科學就是組織事物,以便從中得出一般規則和結論。」
(8)基礎葯物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總結和分析是利用實驗,調查或觀察到的敏感材料的辯證觀點,分析在設計中建立哪種理論,並在實驗中得到證實;哪些想法未在實驗中得到確認或完全確認,需要進行修改。因此,圍繞假設的中心思想,根據材料,表格,圖片等,區分群體,全面提取材料可以解釋的觀點,澄清每組材料獲得的結果,以及結論理論上從結果中獲得。
研究報告是所有類型研究課題的最基本的研究形式。無論是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還是開發研究,無論是動物實驗,臨床觀察或現場測試,流行病學調查,無論是葯物,制劑,醫療器械開發還是醫療計算機軟體等,都必須在完成項目。研究報告用於完成完成,驗收,識別和歸檔程序以及未來申請獎勵的主要技術資料。
研究報告主要包括兩個主要部分,一個是工作報告,另一個是技術報告。前者是一份總結工作性質的報告,主要介紹項目的項目現狀,研究背景,計劃實施,研究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以及下一步。後者是結果的核心材料,反映了研究的全部技術內容。
Ⅸ 怎麼系統學習理解基礎醫學的科研思路
醫學科研思路方法與程序既是一門方法學也是一門科學,它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包括中醫學、西醫學、中葯學、西葯學所有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及相關生命科學的研究領域,是當代生物醫學中備受關注和重視、是自然科學中最有活力的一門課程,也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編撰一部能夠指導研究生和醫學科技工作者如何正確掌握科學研究全過程、按規范化要求撰寫科研論文的專著是同行們和研究生教育的共同需求,也是作者的夙願。
醫學科研思路方法與程序(供中醫葯中西醫結合各專業研究生使用材)》內容包括:醫學科研方法論的演變;醫學科研的哲學思維方法;醫學科研的基本方法;臨床研究;葯物研究的特點與方法;實驗誤差及偏倚控制;醫學學術論文的撰寫等。
Ⅹ 李時珍在研究葯物時,主要採取哪些方法
核心的:
1、文獻研究:本草綱目中引用借鑒了前人得許多醫方,在書中有
----------歷代諸家本草
----------引據古今醫家書目
----------引據古今經史百家書目
----------採集諸家本草葯品總數
2、調查訪談:訪談其他醫家獲得醫方
3、實驗,比較少,也不像神農嘗百草一樣自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