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黨校社會調查研究理論與方法考題

黨校社會調查研究理論與方法考題

發布時間:2022-09-21 12:20:14

Ⅰ 社會調查研究有哪些搜集資料的基本方法

綜合練習
第一章 緒 論
一、填空題
1.社會調查研究的對象是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社會狀態、社會矛盾等諸多問題.
2.社會調查研究作為一種體系,它包括如下階段:一是選擇課題;二是設計研究方案;三是收集資料;四是整理與分析資料;五是解釋調查結果以及檢驗調查結論.
3.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哲學理論基礎和具體科學原理.
4.社會調查研究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客觀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和系統性原則.
二、名詞解釋題
1.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指關於社會調查研究整體的理論、原則、方式、方法的科學,或者說是如何進行社會調查研究的一門科學.
2.系統:指事物構成的內外因素相互制約,相互存在而組合的有機整體性.
三、問答題
1.當代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有哪些特點?
(1)關於社會調查研究及方法的理論研究更加廣泛、更加深刻.
(2)許多新興科學的研究結果運用到社會調查研究中,使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更加完善和科學.
(3)各種方法相互滲透,取長補短,使社會調查的具體方法也更加完備和科學,使調查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大大提高.
(4)為了使社會調查研究中主觀意願成分減少,就需要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
(5)現代科學技術工具的運用,使社會調查研究的效率得到空前提高.
2.在社會調查研究中堅持客觀性原則有哪些基本要求?
(1)要從具體情況出發.
(2)認識事物的差別和變化,把握事物所處的具體時間、空間和其他條件.
(3)充分佔有客觀資料,經過多次反復研究,探索事物發展的規律.
(4)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社會調查研究中的系統性原則包括哪些內容?
(1)要注重對象的整體性.
(2)在界定系統的界限時應明確清晰.
(3)要注意系統的內在結構與外在聯系.
(4)要注意全過程的層次性和順序性,把系統的發展過程看作一個與自然歷史一致的過程.
(5)注意發揮系統的自我調節以及與外部環境的平衡適應功能.
4.社會調查研究有哪些作用?
(1)是認識現實社會的重要手段.
(2)為正確制定政策提供客觀依據.
(3)掌握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業務能力.
第二章 社會調查研究基本原理
一、填空題
1.社會有三個基本要素:自然環境、人口、文化.
2.人口構成一般分為人口構成和人口過程兩個方面.
3.社會調查研究的對象按照區域范圍來講,主要有社會中的個人、初級群體、組織、階級階層、民族、社區等.
4.按照社會調查研究的目的來劃分,調查類型可以劃分為描述性研究、解釋性研究和預測性研究三種.
5.描述性研究是社會調查研究的基礎性研究.
6.解釋性研究是以探討社會現狀之間的邏輯關系為目的的調查研究.
7.社會調查依時序劃分可分為橫向研究與縱向研究兩種類型.
8.社會調查按照研究性質來劃分可以分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種類型.
9.社會調查按照對象的多少,可以分為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和個案調查三種類型.
10.定類、定序、定距、定比變數是對社會現象進行描述和測量的四種變數,層次最低的是定類.
11.概念或命題的操作化是一種定量的研究方法.
12.操作化是現代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必經的一個階段.
13.信度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分析,一是調查手段的信度,二是所取得的資料的信度.
14.信度和效度是判斷調查方法和手段的兩個重要條件.
二、名詞解釋題
1.社會組織:是人們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通過直接、間接的關系、按著一定原則而結成的社會共同體.
2.階層:指同一經濟地位的人們,根據他們的職業、收入和社會地位的差別而呈現出的分層.
3.社區:指由居住在同一地域的人們結合的社會共同體.
4.定性研究:是對某一社會現象以現有的文獻資料或者經驗材料為依據,運用演繹、歸納、分類、矛盾分析等方法,對某種事物進行研究的一種類型.
5.定量研究:是運用概率、統計原理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系和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數量變化等方面進行的研究.
6.全面調查:指對研究對象的全體所作的無一遺漏的逐個調查.
7.抽樣調查:指從調查對象的總體中,隨機地抽選出一部分單位作為總體的代表進行調查,抽樣調查的結果作為推斷總體情況的一種調查類型.
8.個案調查:是在全部研究對象的范圍內選取個別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的一種類型.
9.定序變數:指變數的取值(即變數值)除了有類別屬性之分外,還有等級或次序的區別.凡屬於等級或次序上有區別的變數均為定序變數.
10.操作化:指在社會調查研究中,將抽象的概念和命題逐步分解為可測量的指標與可被實際調查資料檢驗命題的過程.
11.信度:指調查中所運用的手段和取得的資料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12.效度:指調查方法、手段和調查結果的有效程度.
三、問答題
1.人的社會化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道德社會化,即人都要學習和適應社會對人倫關系等規范,並內化為自覺的行為.
(2)性別社會化,即按社會規定的男女性別的人都要求支配自己的行為.
(3)政治社會化,即個人取得政府和政治生活的參與權的過程.
(4)民族社會化,即個人成為這個民族,必須具有民族意識,接受本民族文化的過程.
2.社會組織有哪些共同的特徵?
(1)具有固定的目標.
(2)具有更為復雜的社會關系.
(3)具有更嚴格的規范.
(4)具有更穩定的結構.
3.定性研究有哪些優點?
(1)多運用典型調查方法來獲取資料,並以此為主要依據獲得結論.
(2)可以從紛繁復雜的事物中探尋其本質特徵和要素,從個別的、典型的材料中得出結論.
(3)所得出的結論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
4.定量研究有哪些特點?
(1)在實地搜集資料方面,定量研究強調運用抽樣技術選擇樣本.
(2)在對樣本研究中,定量研究運用變數、操作化、假設、檢驗等方法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量化研究.
(3)定量研究是為了認識社會現象的不同性質提供量的說明,通過量的研究來了解事物的性質,或者通過量的分析了解某一社會現象各個要素之間量的關系.
5.簡述命題在社會調查研究中的地位.
(1)命題是調查研究的出發點,它規定了調查研究的方向.
(2)規定了收集資料的范圍.
(3)科學、准確地表達了調查研究的主要觀點或概念.
6.在哪些情況下必須進行初步假設?
(1)調查研究的范圍比較窄,調查研究的問題較為深入的專門問題時.
(2)在一些解釋性調查研究和預測性調查研究中,應進行假設.
(3)所調查內容較為復雜而現有資料和現象模糊不清時,也應進行假設.
7.簡述操作化的作用.
(1)可以使概念或命題具體化,使調查研究得以進行.
(2)可以使概念或命題量化,從定性、定量兩個方面對社會現象進行分析,避免了分析的片面性.
(3)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建立在量的基礎上,可以使定性分析避免主觀臆斷.
8.影響資料信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調查者本身的問題.比如,對調查方法不甚了解,或調查不深入細致,或缺少實事求是的態度;或帶著框框去尋找材料,甚至人為地編造材料.
(2)調查所運用的方法、手段存在問題.比如,調查方案、方法設計的質量差,語言表達不清晰等.
(3)被調查者由於種種原因,對調查採取不合作的態度.
(4)進行調查時環境對被調查者產生不利的影響,資料處理過程中出現疏忽和偏差.
第三章 社會調查研究的程序
一、填空題
1.課題的提出是社會調查研究的出發點,是調查研究的第一步.
2.社會調查研究課題的選擇是根據社會需要而提出的.
3.調查研究類型可以分為:描述型調查、比較型調查、因果解釋型調查、評價型調查等.
4.調查研究目的的陳述形式有:條件式、差異式等.
5.社會調查研究的組織形式一般有:調查委員會、領導小組、辦公室、課題組等.
二、名詞解釋題
1.描述型調查:指通過調查,反映客觀事物的歷史和現狀的一種調查類型.
2.比較型調查:指把研究對象與其他事物或同類事物進行差異比較以認識研究對象屬性的一種調查研究類型.
3.因果解釋型調查:指研究被調查對象內外因素相互作用以及因果關系的一種調查研究類型.
4.評價型調查:指對所研究的事物得出社會價值屬性的一種調查研究類型.
三、問答題
1.從理論方面提出課題有哪幾種情況?
(1)重新驗證已被證明的理論的正確性而選擇課題進行研究.
(2)對某一理論作補充論證選擇課題進行研究.
(3)證明某一理論的適用范圍選擇課題進行研究.
(4)對原有理論產生懷疑,為了否定或部分否定這個理論而選擇課題進行研究.
(5)對社會實踐進行理論上的總結和回答.
2.選擇應用性的調查研究課題,大體上有哪些情況?
(1)為制定政策進行調查研究.
(2)為了了解事物的基本狀況、存在的問題和發展的趨勢而進行調查研究.
(3)為了制定規劃或計劃進行調查研究.
(4)為了對工作進行總結和評價進行調查研究.
3.確定課題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1)課題的確定取決於社會的各種需要.
(2)要考慮課題實現的可能性.包括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兩個方面.
(3)要考慮課題的范圍.
(4)要考慮課題成果的大小.
4.簡述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
(1)查閱文獻.
(2)咨詢活動.
(3)研究幾個啟發性的實例.
第四章 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
一、填空題
1.在全面調查中,可以按照調查的次數和周期分為一次性普查和經常性調查.
2.在非全面調查中,可以根據被調查對象中選擇的調查單位不同分為重點調查、典型調查和抽樣調查.
3.統計報表分為國民經濟基本統計報表和部門統計報表兩類.
4.經常性調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確、及時、全面、系統.
5.信息系統通常可以分為三類:全國性的信息系統、專業性的信息系統、地方性的信息系統.
6.從本質來看,典型調查是一種選樣調查.
7.個案調查的步驟一般可分為立案、資料搜集、診斷、治療四個階段.
二、名詞解釋題
1.普查:指為了某種特定目的專門組織的一次性全面調查,是國情國力調查的重要手段.
2.經常性調查:指結合日常登記和核算資料,通過定期報表而進行的一種經常的、連續不斷的調查.
3.典型調查:指根據調查目的,在對被研究對象進行全面的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選擇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探索其內在規律性,然後以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單位的調查結果推論全面情況.
4.抽樣調查:指按照科學的原理和計算從要研究的對象的全部個體單位中按隨機原則,抽取部分個體單位進行調查,取得資料,並用以推算總體單位特徵的一種調查方法.
5.簡單隨機抽樣:指將所有總體單位事先不加任何選擇或處理,任其自然位置從中任意抽取預定的單位個數作為樣本的一種方法.
三、問答題
1.普查有哪些特點?
(1)時間性極強.
(2)調查資料全面,但不夠深入細致.
(3)人力、物力、資金耗費大.
2.普查的組織原則有哪些?
(1)普查的調查時間必須統一規定.
(2)調查期限不宜過長.
(3)調查項目一經統一規定,不得任意改變或者增減.
(4)為了使資料有連續性、可比性,普查應定期舉行,以利於分析.
3.一個較好的信息系統應該具備哪些優點?
(1)適用性.即適應使用者的需要.
(2)准確性.能准確地提供使用者所需的信息.
(3)快速性.能及時地提供使用者所需的信息.
(4)經濟性.建立一個系統和獲取所需的信息花費的費用應該最少.
(5)廣泛性.使用者能從信息系統得到多方面的信息.
(6)延拓性.信息系統應能不斷延伸,拓展,使最新信息不斷進入其中.
4.典型調查有哪些特點?
(1)從本質看,典型調查是一種選樣調查.
(2)從選擇數量看,典型調查是一種小型調查.
(3)從調查的具體方法看,典型調查是一種解剖麻雀的調查方法.
(4)從調查結果看,典型調查是一種側重於定性分析的調查研究方式.
5.典型調查有哪些局限性?
(1)容易受人的主觀因素干擾.
(2)缺少科學的定量分析手段.
(3)所代表的總體范圍和調查結論的適用范圍不易統一.
(4)只適用於同質性較強的對象.
6.抽樣調查有哪些特點?
(1)按照隨機原則從總體中抽選樣本單位.
(2)根據樣本資料估算總體的數量特徵.
(3)抽樣估算的抽樣誤差可以事先計算並加以控制.
7.類型抽樣時劃分類型應注意哪些問題?
(1)劃分類型要科學,類型之間應有清楚的界限.
(2)類型的數目不易過多,以免失去類型的特點.
(3)必須知道各類中的單位數目,以便確定在各類中抽取的樣本單位的數量.
第五章 問卷調查法
一、填空題
1.問卷調查方法有兩個特點:一是使用范圍寬,二是有利於定量統計分析.
2.問卷的基本構成是:問卷的題目、調查與填表說明信、主要內容、調查實施情況記錄等四個部分.
3.問卷語句的類型有三種,即直接提問、間接提問和假設提問.
4.問卷問題的回答方式有兩種:即開放式和封閉式回答.
5.通常在比較大規模調查時,其正式問卷一般以封閉式問題為主,開放為輔.
二、名詞解釋題
1.問卷調查法:指採用郵寄、直接詢問等方式,依據調查目的設計的問題,經調查對象作答而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的一種調查研究方法.
2.調查說明信:指在問卷的卷面上給填寫者的簡明簡訊,用意是通過說明此項調查的目的、內容和要求,消除對方的顧慮和緊張,爭取被調查者的支持與合作.
3.開放式回答:指設計者不提供具體答案讓回答者選擇,而是回答者沒有范圍控制的自由回答.
4.封閉式回答:指問卷在提出問題的同時再提供一定范圍的若干可供回答人選擇的答案,由其根據自己的情況從中選擇確定.
三、問答題
1.問卷的問題從內容上可以分成哪幾種?
(1)關於事實的問題.如:年齡、性別、職業等.
(2)關於行為的問題.
(3)關於原因或理由的問題.
(4)關於態度或情感的問題.
(5)關於環境的問題.
2.調查實施情況中應該記錄哪些內容?
(1)調查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可供參考的重要情況和問題.
(2)訪問後的效果評價.
(3)調查復核後發現需要進一步復查和修正的項目等.
3.問卷的語句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必須圍繞調查主題設計.
(2)語句中所運用的概念要明確、具體,盡量避免使用抽象的概念或一詞多義的概念.
(3)必須杜絕造成調查者與被調查對象之間產生歧義的概念,一面造成同一概念不同的理解.
4.問卷調查中對敏感性問題應該作哪些技術性處理?
(1)提問可假定敏感性問題有多種回答形式,使回答者放棄一些顧慮.
(2)淡化敏感性,指出某些行為、態度或觀念帶有普遍性.
(3)用尊敬的口吻稱謂社會地位比較低的階層和職業.
5.編排問卷時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1)先問容易回答的問題.
(2)敏感性問題放在問卷的較後部分.
(3)開放性問題應該放在問卷的最後面.
(4)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排列問題.
(5)有時為了幫助回答者回憶和聯想,可先問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
(6)盡量使問卷在問題的形式、長度、回答的方式上具有多樣性和生動性.
第六章 訪談法
一、填空題
1.一般訪談也稱初步訪談,此類訪談有一套完整的訪問提綱,目的為了驗證一種假設理論或政策.
2.深度訪談希望發現一些新的要素,此類訪談主要適用於探索性研究.
3.訪談法的主要特點是:靈活性強、適用范圍廣、回復率高、控制性較強等.
4.實施個別訪談大致分為四個步驟:進見、建立融洽關系、正式訪談、告別.
二、名詞解釋題
1.訪談法:是調查者通過與被調查者的面談口問的形式來搜集提供研究資料的一種方法.
2.訪談技巧:指在進行訪問時,以最合適、最有效的方式,取得被訪者的信任與合作,以獲取真實可信的資料.
三、問答題
1.進行集體訪談搜集資料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要對參加訪談的人進行選擇,參加者應具有多層次多方面的代表性.
(2)參加的人數不宜太多,一般7-8人為宜.
(3)要注意造成訪談氣氛,讓被訪者由輕松的漫談逐步地轉入正題.
(4)要注意控制訪談人的相互影響及方向.
2.訪談法有哪些不足之處?
(1)訪談費時費力,不能大規模地進行.
(2)訪問者與被訪問者都可能在訪談中出現偏見與錯誤.
(3)常常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
3.如何與被訪者建立融洽的關系?
(1)發掘被訪者的優點.
(2)真誠地關懷被訪者.
(3)以被訪者關心的事為話題.
4.在有結構訪談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使用統一的訪問提綱.
(2)要按照順序提問題.
(3)要始終採取公正、不偏不倚的態度.
(4)要盡量保證一次完成.
5.訪談者自身應該具備哪些品德修養?
(1)誠實的品質與一絲不苟的精神.
(2)濃厚的興趣和較強的適應能力.
(3)開朗的性格和勤奮的工作態度.
6.被訪者不願合作有哪些原因?
(1)被訪者對訪問感到迷惑和不理解.
(2)被訪者對訪談的內容不感興趣.
(3)被訪者無暇費時接受訪問.
第七章 觀察法
一、填空題
1.從研究者的觀察方式來劃分,觀察可以分為結構性觀察和無結構觀察兩種類型.
2.從研究者在觀察中扮演的角色來說,觀察可以分為參與觀察和非參與觀察.
3.觀察法的基本原則是:全方位原則和求實原則.
4.有結構觀察的程序包括三個階段,即准備階段、實施階段和檢驗階段.
二、名詞解釋題
1.社會觀察:指有目的地用感觀或輔助工具搜集人們各種行為數據資料的方法.
2.無結構觀察法:指研究者不預先設計出觀察項目,也不專門探究某一行為,而是觀察和記錄在研究對象本身及其周圍所發生的一切事件.
3.有結構觀察法:指觀察者在觀察前設定所要觀察的活動和行為,並根據預先設定的反映類型,制定出嚴格的觀察記錄表格.
三、問答題
1.作為科學的觀察應具有哪些特點?
(1)具有研究目的.
(2)在一定理論指導下的觀察.
(3)科學觀察是對物質世界的客觀觀察.
2.如何才能減少人為的主觀觀察失誤?
(1)密切注意各種細節,詳細做好觀察記錄.
(2)確定范圍,不遺漏偶然事件.
(3)積極開動腦筋,加強與理論的聯系.
3.觀察法有哪些局限性?
(1)研究者對於環境因素難於控制.
(2)只有較少指標可以用數量表示,而大量的觀察資料難於數量化.
(3)觀察研究的樣本比較小.
(4)觀察者難以進入觀察環境,接近觀察對象.
4.在參與觀察中應該掌握哪些技巧?
(1)消除觀察對象的戒備心理.
(2)尊重並順應觀察對象的風俗習慣、道德規范和生活方式.
(3)與觀察對象共同生活,參加他們的各項活動.
(4)參與群體的活動和個別的接觸相結合.
(5)對被觀察者提供幫助以增進互助關系.
第八章 文獻法
一、填空題
1.從文獻的來源上看,文獻包括:私人性文件、公務性文件、宣傳性讀物.
2.文獻研究從方法上可分為定性的文獻分析和定量的文獻內容分析兩大類型.
3.文獻定性研究的一般步驟是:文獻摘錄、分析文獻資料與研究主題的關系、說明主題.
二、名詞解釋題
1.文獻法:指從各類報告、報表等文字材料中尋找值得研究的資料的一種方法.
2.直接文獻:一般稱第一手材料,是由社會事件或行為的直接參與或接觸者撰寫的.
3.間接文獻:指轉手的第二手資料,不是由事件的直接參與或接觸者撰寫的,而是通過目擊者的敘述或閱讀第一手資料之後所撰寫的報告、文章等.
4.有結構文獻研究:指有預先設計的組織方式和研究提綱,通過對文獻中所涉及資料進行有目的的量化,驗證原來理論假設(觀點)的研究方法.
三、問答題
1.文獻研究有哪些優點?
(1)可以避免研究者對調查對象本人帶來任何影響.
(2)可採用較大的樣本.
(3)所得到的資料質量高、費用低.
2.文獻的定性研究有哪些特點?
(1)注重對文獻的個案研究,不太強調所用文獻資料的樣本大小與完整程度.
(2)注重文獻作者的動機與影響效果,而不過分注意內容的表達形式.
(3)在方法上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因而分析的有效性比較強.
第九章 試點調查法
一、填空題
1.試點調查法有實踐性、代表性、動態性和綜合性等特點.
2.根據試點的手段是否直接作用於被研究對象,可把試點分為直接試點和模型試點.
3.根據試點的環境,試點可分為實驗室試點和實地試點.
二、名詞解釋題
1.試點調查法:指為了取得實行某一政策或方案的經驗,固守一個有代表性的基點,進行一個時期的持續調查,系統地搜集和積累第一手資料,有目的、有意識地通過改變某些社會環境的實踐活動來認識試點對象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藉以指導全面工作的調查方法.
2.平行試點:也叫對照試點,指既有試點組又有控制組或對照組的一種試點方法.
3.連續試點:指對同一研究對象在不同的時間里進行觀察或測量,以檢驗假設的一種試點方法.
三、問答題
1.試點前的准備工作有哪些?
(1)確定試點目的和試點課題.
(2)建立試點假設.
(3)進行試點設計.
(4)選擇試點對象和完備試點環境.
2.試點調查法的優點和缺點各有哪些?
優點:(1)能直接揭示或確立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2)有利於探索解決社會問題的具體途徑和辦法.
缺點:(1)難以選擇到有充分代表性的試點對象和試點環境.(2)在現場試點中,無法排除非試點因素對試點過程的干擾.
第十章 會議調查方法
一、填空題
1.根據調查者進行調查的方式不同,會議調查可以分為列席旁聽型、專門舉行型、附帶進行型.
2.會議調查法的特點是:靈活性強、有效程度高、綜合性強、可控性強.
3.會議調查方法應遵循縝密性原則、靈活性原則和經濟性原則.
二、名詞解釋題
1.會議調查方法:指調查者通過召集一定數量的有關調查對象舉行會議,或直接參加有關部門的會議,利用會議的形式來搜集資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會現象的一種調查方法.
三、問答題
1.會議調查方法有哪些作用?
(1)能夠加快信息反饋的速度,提高調查效率.
(2)能夠使調查對象集中、客觀、具體地反映情況,保證了調查的可靠性和全面性.
(3)是完善調查手段,增強調查信度和效度的有效形式.
2.會議的組織工作大致包括哪些內容?
(1)確定出席調查會議人員的標准要求、會議規模、次數及會議主辦人員.
(2)確定調查會議舉辦的時間、地點,並安排好會場.
(3)確定出席調查會議的人員名單.
(4)確定會議的主持人.
第十一章 資料的整理
一、填空題
1.可靠性審核一般通過檢查資料的一致性、穩定性和可信度來確定資料的真偽.
2.常用的資料可靠性檢驗方法有:經驗法、邏輯法和資料來源檢查法.
3.對歷史資料加工的常用方法有折演算法、調整法、推演算法和再分組法.
二、名詞解釋題
1.資料整理:指根據社會調查的目的,對社會調查所得的原始資料或次級資料進行科學的分類、分組、匯總和再加工的過程.
2.匯編:指按調查目的和要求對分類後的資料進行匯編和編輯,使之成為能夠反映調查對象客觀情況的系統、完整的材料.
三、問答題
1.簡述資料整理的意義.
(1)是對社會調查工作質量的全面檢查和進一步深化.
(2)是對社會調查資料進行科學分析的開始.
(3)是社會調查積累資料的需要.
第十二章 調查資料的分析
一、填空題
1.定性分析是對事物物質的分析,是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性質的分析.
2.定性分析的基本內容主要有識別屬性、要素分析和歸類三種.
3.理論分析的常用方法有因果分析法、辨證的分析方法、歸納和演繹的方法、比較分析方法等.
二、名詞解釋題
1.相關系數:指表明變數之間關系密切程度的量數.
2.回歸分析:指對有相關關系的變數,根據大量資料找出合適的數學表達式,來近似地表達變數間的平均變化關系,然後進行推斷和預測.
3.歸納法:指從個別的東西,推導出一般的東西,是從大量的個別事實形成一般性的理論認識的方法.
三、問答題
1.分析資料階段的定性分析主要內容有哪些?
(1)明確分析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2)把調查的資料進行整理分類,以便分門別類進行定量分析.
(3)從定性角度驗證最初擬定的研究假設和理論模型是否成立.
第十三章 調查報告的撰寫
一、填空題
1.撰寫調查報告是社會調查研究的最後一個階段,也是如實反映和記載、描述客觀實際的主要階段.
2.根據調查性質的不同,調查報告可以分成敘述性調查報告和分析性調查報告.
3.撰寫調查報告的一般程序包括確定主題、取捨材料、擬定提綱、撰寫報告和修改定稿等五個步驟.
二、問答題
1.確定調查報告的主題應注意哪些問題?
(1)調查報告的主題必須與調查主題相一致.
(2)要根據調查分析的結果確立觀點並重新審定主題.
(3)調查報告的主題不宜過大.
2.撰寫調查報告在取捨調查材料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1)資料要充分、完整.
(2)要根據主題的需要對材料進行篩選.
(3)在調查資料量很大時,在材料分析之前,都要對材料進行取捨.

Ⅱ 跪求好心人電大《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的考試答案。會追加賞分

二、名詞辨析題(給每個名詞找到恰當的解釋,並歸納該解釋的關鍵詞一個)
社會研究P2 社會研究方法P4 探索性研究P28 描述性研究P29
理論定義P48 操作化定義P49 抽樣單位P71 抽樣框P71
觀察法P119 結構式觀察P124 雙盲實驗P177 實驗室實驗P181
開放式問題P192 資料的整理P209 邏輯審核P213 相關P249
統計推論P264 綜合性社會調查研究報告P274

三、理論應用題(其中有比較題型,也有應用題型)
1、試從前提條件和分析目的兩個角度分析比較三種不同的社會研究類型(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釋性研究)。P28-29
2、試從共同點和各自的不同點這兩個角度分析比較不同的社會研究分析單位(群體、組織、社區)。P35-36
3、試從以下四項指標(類別、次序、距離、比例)分析比較四種測量層次(定類測量、定序測量、定距測量、定比測量)的數學特徵。P62-63
4、試從最主要的優點和最主要的缺點這兩個角度分析比較以下不同的資料收集方法(文獻法、觀察法、訪談法、實驗法)。P101-102;120;143-144;165
5、識別例題中的分析單位並說明該分析單位屬於社會研究五類常用分析單位中的哪一類?(需用到的理論知識:社會研究中常用的五類分析單位P35-36)
6、結合不同的實際變數實例,判斷各個實際變數實例分別適用哪種社會測量層次來形容。(需用到的理論知識:定類測量、定序測量、定距測量、定比測量P62-63)
7、針對某個抽樣事件,分別明確不同抽樣方法(簡單隨機抽樣、分層抽樣、整群抽樣)中的抽樣單位與抽樣框。(需用到的理論知識:抽樣單位、抽樣框P71 )
8、請為下列開放式問題分別建構一個能在問卷里使用的封閉式問題。(需用到的理論知識:開放式問題、封閉式問題P192)

三、實例分析題
1、關於常用操作定義設定方法的實例分析。(需用到的理論知識:操作定義的設定方法P49-50)
2、關於測量質量評估常用概念的實例分析。(需用到的理論知識:信度、效度P64-68)
3、關於文獻法中內容分析法的實例分析。(需用到的理論知識:文獻法的概念P101;社會研究者對非私人文獻常用的分析方法P103——其中重點掌握內容分析)
4、關於問卷法的實例分析。(需用到的理論知識:問卷的結構P186;問卷中問題的類型P188;答案的形式P194)

Ⅲ 《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課程講什麼內容

《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是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學科基礎課程之一。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使學生在掌握社會調查研究設計、各類調查研究方法和技術的基礎上,能夠對定量數據和定性資料進行科學、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具備在社會管理領域對社會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和概括的綜合素質與能力,能夠在信息過載、迅速變化、情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規范、合理地獲取信息,有效地開展社會研 究、政策分析及管理評估,適應從事科研、實際管理和個人職業等多方面的需要。

Ⅳ 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內容是什麼

所謂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體的操作方法,涉及社會調查研究的各個方面:課題確定的方法;明確調查研究具體目的、對象、內容、類型的方法;調查研究方案設計和條件准備的方法;抽樣的方法;各種搜集資料的方法,包括文獻法、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實驗法;調查資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寫調查報告的方法,等等。

這些方法適用於所有的調查研究課題。其中各種具體的資料收集方法是調查方法的核心內容,可分為兩大類,訪談法、觀察法和實驗法屬於直接調查方法,文獻法、問卷法則屬於間接調查方法。

在操作程序上互不相同,分別具有不同的特點,也分別適用於不同的調查對象和不同的調查內容,但不同的調查類型對這些方法的使用,通常都是一種為主,兼采它樣。

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堅持唯物主義反映論,反對唯徠冄頭心條主義先驗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和實踐第一的觀點,反對主觀主義。

第二,要制定調查綱目。不能盲目進行,必須圍繞課題需要,有明確的調查要求。

第三,要有深入實際的作風。深入群眾,放下架子,眼睛向下,甘當群眾的小學生。

第四,要有科學的態度。堅持實事求是,力求全面、真實、准確地反映現實,不能任意取捨,要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保證做出科學分析,得出真實的結論。

Ⅳ 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的內容提要:

社會調查是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教育學、傳播學等社會科學中使用最多的研究方式,也是人們認識社會現象、探索社會問題的有力工具。根據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本科專業教學計劃的要求,編者們編寫了這本社會調查方法的教材。本書以社會調查過程為主線,將社會調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具體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等恰當地組織到各個具體章節中,並結合編寫者多次組織和開展社會調查研究的實際經驗進行編寫。本書較好地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適合作為高等院校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大學生和相關行業從業人員學習參考書。

Ⅵ 我們為什麼學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這門課程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課是一門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中非常重要的方法性學科,它的主要內容既包括社會調查的基礎理論,又包括一系列社會調查的操作方法,是一門兼具理論性、實踐性和方法性的應用性學科。我校文法學院於2011年開設了社區治理專業,因為社區治理是公共治理理論在社區領域的實際應用,所以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了解社會現象、分析社會問題的能力必須得到加強。社會調查方法課程正是社區治理、社會工作等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是這些專業學生以後更好地從事社區管理與服務工作必須掌握的方法和手段。這門課程的學習不僅能促進社會教育工作的開展,更能培養學生的專業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Ⅶ 社會調查方法與新聞調查方法的比較(論述題)

《社會調查方法》試題(一)

一、選擇題(3分×10,共30分)

1、 下列哪些是社會調查使用的方法:( )

A觀察法 B統計分析法 C因果分析法 D測量法

2、 關於社會調查活動與調查方法,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

A在古代中國調查活動最早產生於秦代

B科學系統的社會調查方法是隨著近代資本主義產生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C近代社會調查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以實證主義為指導的

D社會調查數量方法最為興盛的時期是20世紀前20年

3、下列調查報告有費孝通先生完成的有( ):

A《江村經濟》 B《花籃瑤社會組織》

C《祿村農田》 D《鄉土中國》

4、普遍調查的特點( ):

A全面性 B准確性 C普遍性 D及時性

5、下列抽樣方法中屬於概率抽樣的是( ):

A隨機抽樣 B偶遇抽樣 C系統抽樣 D整群抽樣

6、統計圖的類型有( ):

A條形圖 B圓形圖 C曲線圖 D象形圖

7、 關於測量的信度和效度間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

A不可信,必無效

B可信,可能有效,可能無效

C無效,必不可信

D無效,必可信

E有效,必可信

8、談法在實際應用時按其使用的工具和技術分( ):

A結構式訪談 B半結構式訪談 C無結構式訪談

D個別訪談 E集體訪談

9、2000名工人中直接抽取200名工人進行調查,則單個的工人是( ):

A總體 B樣本 C抽樣元素

D抽樣單位 E抽樣框

10、下列選項中屬於社會調查分析單位的是( ):

A個人 B群體 C社會組織

D社區 E社會產物

二、填空題(2分×10,共20分)

1、為了解決迫切的社會問題而進行的社會調查研究課題叫做______課題。

2、抽樣的方法有______抽樣和______ 抽樣。

3、 是抽取樣本時所有抽樣單位的名單。

4、問卷中的問題在形式上分為______式和______式。

5、訪談按訪談對象的組成狀況分為______ 和______。

6、資料整理的程序是:審核、編碼、分組、匯總和______。

7、從個別經過分析、比較上升到一般的邏輯思維方法稱為______。

8、 把整體分解為部分並逐個加以研究的思維方法稱為______。

9、 問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封面信、指導語和問卷的主體部分、______。

10、離散趨勢統計量越大,對應的集中趨勢統計量的代表性就______。

三、計算題(20分)

某班有10名學生,其中6名同學上學期期末考試平均成績與本學期期末考試平均成績情況如下表:

編號
上學期成績
本學期成績

1

2

3

4

5

6
63

65

72

78

85

92
70

72

73

80

88

92

試求:

(1)兩次考試有沒有相關性?相關系數為多少?

(2)如果有一名同學上學期平均成績為80分,請問他本學期平均成績大概為多少?

四、概念辨析題(2分×10,共20分)

1、集中趨勢分析與離散趨勢分析

2、結構式訪談與無結構式訪談

五、簡述題(10分)

簡述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的特點

《社會調查方法》試題(一)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ABCD;2、BC;3、ABCD;4、ABC;5、ACD;6、ABCD 7、ABE 8、AC 9、CD 10、ABCDE

二、填空題

1.應用性;2.概率,非概率3.抽樣框(抽樣范圍)4.封閉式,開放式5.集體訪談,個別訪談6. 製作統計表和統計圖7.歸納8.分析9.問題與答案10.越小

三、計算題

X
Y
XY
X2
Y2

1
63
70
4410
3969
4900

2
65
72
4680
4225
5184

3
72
73
5256
5184
5329

4
78
80
6240
6084
6400

5
85
88
7480
7225
7744

6
92
92
8464
8464
8464

合計
455
475
36530
35151
38021

( 、 、 、 、 都求對5分,每個1分)

(共4分;公式2分,結果1分,答1分)

答:求得的相關系數為0.98,兩次考試成績存在著非常強的正相關關系。

(2)設回歸方程為Y=a+bX(X為上學期成績,b為回歸系數,Y為本學期成績)(1分)

(b值2分;公式1分,結果1分)

a=y-bx=79.2-0.79*75.8=19.3(1分)

所以回歸方程為:Y=0.79X+19.3(1分)

已知:上次成績為80,則本次期末成績大概為:

Y=19.3+0.79×80=82.5(1分)

答:這名同學上學期平均成績為80,本次期末平均成績大概為82.5。

四、概念辨析題

1. 集中趨勢分析,指的是用一個典型值或代表值來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或向這個典型值集中的情況;與集中趨勢分析相反,離散趨勢分析指的是用一個特定的數值來反映一組數據相互之間的離散程度。

2. 結構式訪談又稱標准化訪談,訪談時,訪談者必須依據事先設計好的標准化問卷或訪談調查表進行訪談,盡量避免個人的自由發揮,在訪談方式、訪談內容和記錄方式上都按統一規定辦;無結構化訪談就是非標准化的訪談,即不嚴格要求問題統一、提問方式統一和答案記錄統一的訪談方法,按自由度的不同,可分為半結構式和完全無結構式兩種。

五、簡述題

1.問卷法則是運用統一設計的問卷向被調查者了解情況,征詢意見的資料收集方法。

優點 問卷法省時、省錢、省力;所得到的資料便於定量處理和分析;問卷法可以避免主觀偏見,減少誤差;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缺點 問卷法要求回答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回收率往往難以保證;資料的質量難以保證。

2.訪談法是運用有目的、有計劃、有方向的口頭交談方式向被調查者了解社會事實的方法。

優點 對象的回答率大大高於問卷法;適應性強;調查內容有很大的機動性,可隨時擴展和深入;能對搜集資料的過程進行有效控制。

缺點 調查成本更大;匿名性差;對訪談員的依賴,訪談法的結果與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訪談員的素質、能力和現場表現訪談過程通常過於急迫並易受當時環境的煩擾;標准化程度較低;資料記錄難度大。

3.觀察法是指觀察者帶有明確目的,用自己的感覺器官及其輔助工具直接地、有針對性地收集資料的調查研究方法。

優點 通過觀察可以直接獲取資料;能直接觀察自然狀態下的比較可靠的社會現象;獲取的資料及時生動。

缺 點 受觀察者自身的限制;受時間空間條件的限制;受觀察對象的限制。

《社會調查方法》試題(二)

一、不定項選擇題(2分×10,共20分)

1.我國於2000年進行的全國人口調查屬於( )。
A.普查 B.抽樣調查 C.典型調查 D.個案調查

2. 統計分析方法的內容可以根據變數的多少劃分為( )。
A. 單變數分析 B.雙變數分析

C. 三變數分析 D.多變數分析
3. 「將被調查者工資單上的應發金額數加上每月獎金發放統計表上他所得的獎金數額就是他的收入狀況」是( )。

A. 測量客體 B. 測量內容

C. 測量法則 D.數字和符號
4. 從12.8萬名大學生中抽取1000名大學生,一次直接抽取出40個班級,而以這40個班級中的全部學生(假定正好1000名)作為調查對象,則班級就是( )。
A.抽樣框 B.抽樣單位 C. 元素 D.樣本
5. 最常見的集中量數有( )。

A.平均數 B.眾數 C.中位數 D.標准差
6. 社會調查中所研究的對象稱之為( )。

A.調查對象 B.研究內容

C.分析單位 D.研究主題

7. 現代社會調查主要採用( )兩種方法收集資料。
A. 自填式問卷 B. 結構式訪問
C. 個別發送法 D. 電話訪問法
8. 屬於定類測量層次。

A.性別 B.年齡 C.收入 D.職業聲望

9. 社會調查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五個基本環節,即(1)確定研究課題(2)整理與分析資料(3)搜集資料(4)撰寫調查研究報告(5)設計調查研究方案。合適的程序應為( )

A.(1)—(2)—(3)—(4)—(5)

B.(1)—(5)—(3)—(2)—(4)

C.(3)—(1)—(5)—(2)—(4)

D.(1)—(3)—(5)—(2)—(4)

10. 下列抽樣方法中屬於概率抽樣的是:( )

A. 隨機抽樣 B. 偶遇抽樣 C. 系統抽樣 D. 整群抽樣

二、名詞解釋(4分×5,共20分)

1. 應用性課題

2. 離散趨勢分析

3. 統計值

4. 操作化

5. 交互分類

三、計算題(15分)

調查100名工人和100名教師的收入,得到下列資料。問工人相互之間收入的差別與教師相互之間收入的差別哪個更大?

收入
工人數
教師數

300
30
20

400
20
30

500
30
40

600
20
10

四、綜合題(15分)
某校有4000畢業生,共80個班級。現要從中抽取200名學生進行調查,以了解全校畢業生的就業意向。請你用機械抽樣、分層抽樣、整群抽樣等方法分別抽取樣本。

五、撰寫調查報告

請按照你實際開展的調查活動與分析結果完成一份調查報告,要求結構完整,題目自擬。

(字數不少於1000字)(30分)

《社會調查方法》試題(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 A 2. A.B.D 3. C 4. A 5. A.B.C 6.C 7.A.B 8.A 9. B 10.A.C.D

二、名詞解釋

1.所謂應用性課題,是指那些側重於了解、描述和探討某種社會現實問題或者針對某類具體社會現象的課題。這類課題的關注點通常比較集中地體現在迅速了解現實狀況,分析現象或社會問題形成的原因,並力圖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供政策建議,以幫助解決社會問題,幫助制定社會政策,以及幫助評估社會後果等。概括地說,這類課題側重於通過調查來解決實際問題。

2.離散趨勢分析指的是用一個特別的數值來反映一組數據相互之間的離散程度。它與集中趨勢分析一起,分別從兩個不同的側面描述和揭示一組數據的分布情況,共同反映出資料分布的全面特徵。同時,它還對相應的集中量數(如平均數、眾數、中位數)的代表性作出補充說明。

3. 統計值:也稱為樣本值,它是關於樣本中某一變數的綜合描述,或者說是樣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種特徵的綜合數量表現。

4. 操作化:所謂操作化,就是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可觀察的具體指標的過程,或者說,是對那些抽象層次較高的概念進行具體測量時所採用的程序、步驟、方法、手段的詳細說明。

5.交互分類:就是將調查所得的一組數據按照兩個不同的變數進行綜合的分類。

三、計算題

①工人收入的平均數:(2分)

②工人收入的標准差:(3分,公式、代入數據、結果各1分)

③工人收入的離散系數:(2分)

④教師收入的平均數:(2分)

⑤教師收入的標准差:(3分,公式、代入數據、結果各1分)

⑥教師收入的離散系數:(2分)

⑦比較工人收入與教師收入的離散系數:(1分)

因為25.31%>20.83%,所以工人相互之間收入的差別比教師間收入差別大。

四、綜合題

1. 機械抽樣:(5分)

a、 將4000名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如學號)排列起來;

b、 計算抽樣距離,K=N/n=4000/200=20;

c、 在頭K個個體中,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一個個體,設其所在位置的序號為R;

d、 自R開始,每隔K個個體抽取有個個體,即陸續抽取的個體所在位置序號分別為R,R+K,R+2K,……,K+(n-1)K。直到抽夠200名為止。

2. 分層抽樣:(5分)

就是先將總體依照某一種或幾種特性分為幾個子總體,每個子總體稱為一層,然後從每一層中隨機抽取一個子樣本,將這些子樣本合在一起即為總體的樣本。

具體抽樣方案從略。

3. 整群抽樣:(5分)

就是將總體按照某種標准劃分為一些子群體,每個子群體作為一個抽樣單位,用隨機的辦法從中抽取若乾子群,將抽出的子群體中所有個體合在一起作為總體的樣本。

具體抽樣方案從略。

五、撰寫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從略。

閱讀全文

與黨校社會調查研究理論與方法考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顛病大發作治療方法 瀏覽:820
祛痘膏的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183
回收舊手機的方法 瀏覽:278
版稅的計算方法 瀏覽:73
燒傷時正確的急救方法 瀏覽:11
DNA大片段突變的檢測方法 瀏覽:258
autocad2009的安裝及激活方法 瀏覽:955
用化學方法鑒別正丁基氯 瀏覽:326
樂視手機話筒設置方法 瀏覽:548
怎麼才能治療黑眼圈的方法 瀏覽:892
三種常用的交接棒方法 瀏覽:641
股票入門實戰的解套方法與技巧 瀏覽:836
躺平有哪些方法呢 瀏覽:853
hyperlink使用方法 瀏覽:335
盆栽香蔥的種植方法 瀏覽:120
新疆駝奶食用方法 瀏覽:755
怎麼變成明星的方法 瀏覽:409
2己烯和戊烷的鑒別方法 瀏覽:939
如何用繩子做蝴蝶結的方法 瀏覽:368
vivo手機語音控制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