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福字的起源和演變
福的起源:
「福」字在甲骨文里的意思是:兩手捧酒壇把酒澆在祭台上的會意字,是古代祭祀的寫照。古人祭祀總是以祈求達到希望為宗旨,因之「福」是古人祭祀時的希望。
「福」字含有五種意思:一是「壽」,即長壽,長命百歲;二是「富貴」,即財多物豐;三是「康寧」,即健康無疾患;四是「德厚」,即德善有道;五是「考終命」,即壽考自然天命;蓋謂之「五福」也。
福的演變:
此外還有四種意義:—曰「順」,新年伊始貼福字,祈求在新的一年裡能一順百順,諸事如意,吉祥並臻。二曰「保佑」,貼上福字能求得保佑,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三曰「創造幸福」,貼上福字乃告誡家庭成員,在新的一年裡,全家人要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創造一個幸福家庭。
四曰「拜」,古時祭祀要行跪拜之禮,「福」字本身就有「拜」一解。《鏡花緣》第八十五回:「於是面對戲台,福了—福』,句中的「福」則是「拜」意,即為了求得達到上述貼福字的目的,對天地鬼神為之一拜。
中國人喜歡用這個字,經常貼在住宅或店鋪的門上,希望「福氣」或「財運」能夠降臨。這個詞的含義遠不只是物質上的富足。這個字的古體結構有一個「礻」,這個偏旁表示「上帝」或「神靈」——即「神」立在左邊,「礻」的字面意思是「展示」,作為獨體字使用時,寫作「示」,讀音為「shi」。
「示」是祭壇的象形文字,古代的人接近祭壇,是要得到上帝的引領和神性的啟示。後來這個象形字的意思引申為「啟示」,當用做部首時,代表上帝。
這反映了上帝啟示自我的屬性:除非他自己啟示自己,否則沒有人能認識他。正如第一章所說的,上帝的普遍啟示通過宇宙自然規律等啟示自我。而聖經記載了上帝的特殊啟示,他的兒子耶穌基督是最終的、最完全的特殊啟示。
⑵ 都是福字,為什麼康熙寫的福字不能反著貼
康熙曾經在祖母孝庄皇太後生日之際親筆書寫過一個“福”字,右半邊看上去像個“壽”字,意思是為了祈禱孝庄皇太後福壽安康。這樣的“福”字中間的寓意有很多,可拆分多種來看,倒著貼因為字形變化,有不吉利的寓意,所以不適合倒著貼。
一、“福”字的貼法講究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一年一度的春節是非常重要的日子。春節前夕我們會在自己的家中貼春聯、掛年畫,在家中的各個屋門上貼上福字。這小小的“福”字貼法頗為講究,傳統的貼法是倒著貼,意思是“福到了”。春節貼福字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福”字倒貼的方式來恭迎福氣進家門。
⑶ 福字的起源和演變
「福」字的起源:在甲骨文中,「福」字為「雙手舉酒祭天」的象形文字,意思是會意雙手捧著一樽酒在祖先的神主前祭獻,求得神主保佑。
古代祭祀是為求得上帝或神祖的保佑,祭祀後要把祭品分別送人叫「致福」、「歸福」。
古書中常說人的「五福」是:長壽、富裕、康寧、修好品德、考終命。
「福」字的演變之路
「福」字,最早見於甲骨文。早期文字具有圖畫性的特點,象形性很強。甲骨文中的「福」字為合體會意字,與祭祀祈禱有關。此時的字形設計中,「示」為「祭祀」,「酉」表「酒壇」,而類似雙手的構型,則代表巫師向祭壇獻酒。
(3)福字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傳說中,貼福字在周朝時就已經有了,姜太公封神時封妻葉氏為窮神,並且告知她不能去有福字的地方,於是人們為了防窮神,就會貼福字。
倒貼福字在中國也有很久的歷史,而關於這個,也有很多傳說。
說是朱元璋有關,說是朱元璋讓人貼上福字,有家人不認字貼反了,於是朱元璋大怒,這個時候馬皇後就說這樣倒著貼是指「福到了」,於是那家人不但免罪還得了賞賜。
根據作家馮驥才的考證,民俗傳統中,倒貼福字主要出現在兩個地方。一個是水缸和土箱子上,土箱子也就是裝垃圾的箱子。這兩個地方的東西要從裡面倒出來,為了避諱把福氣倒掉,於是倒貼福字寓意「福到了。」
另一個地方是在屋內的櫃子上,櫃子是存放東西物品的地方,倒則福字,表示福氣(也是財氣)一直來到家裡、屋裡和櫃子里。
大門上的福字,禁忌倒貼,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是一個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須鄭重不阿,端莊大方,故應正貼。把大門上的福字翻倒過來,則必頭重腳輕,不恭不正。
⑷ 研究年錢福字的起源和演變
福」字的演變之路
福(甲骨文):甲骨文,始於殷商,最早發現於河南安陽。是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是中國商代後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民俗專家考證:福字貼哪裡
春節期間門窗上貼福字一直是中國的一個習俗。
民俗專家馮驥才考證,民俗傳統中,倒貼福字主要在兩種地方。
第一種地方是在水缸和垃圾箱上,由於水缸和垃圾箱里的東西要從里邊倒出來。為了避諱把家裡的福氣倒掉,便倒貼福字。這種作法是巧妙地利用「倒」字的同音字「到」,用「福至」來抵消「福去」,用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另一種地方是在屋內的櫃子上。櫃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貼福字,表示福氣(也是財氣)會一直來到家裡、屋裡和櫃子里。
別倒貼「福」字
中國各地的民俗年畫,哪張畫大門上的福字是倒著貼的?基本沒有!大門上的福字,從來都是正貼。
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種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須鄭重不阿,端莊大方,故應正貼。
把大門上的福字翻倒過來,則必頭重腳輕,不恭不正,有悖中國「門文化」與「年文化」的精神。倘以隨意倒貼為趣事,豈不過於輕率和粗糙地對待我們自己的民俗文化了。
「福」字什麼時候貼
在大年三十的下午,把事先准備好的年畫、對聯、福字貼上,這叫「新桃換舊符」。
⑸ 「福」字為什麼要倒貼
「倒」音「到」,諧意到來的意思。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今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中國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據說,「福」字倒貼的習俗來自清代恭親王府。一年春節前夕,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照例寫了許多個「福」字讓人貼於庫房和王府大門上,有個家人因不識字,誤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為此,恭親王福晉十分惱火。
多虧大管家能言善辯,跪在地上奴顏婢膝地說:「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慶之兆。」福晉聽罷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府福到(倒)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高興, 便重賞了管家和那個貼倒福的家人。
事後,倒貼「福」字之俗就由達官府第傳入百姓人家,並都願過往行人或頑童念叨幾句:「福到了,福到了!」
(5)福字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福字的歷史淵源:「福」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約有三千年歷史。甲骨文中的福字,是裝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狀,因為古人用酒象徵生活富裕。
現今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組成:示,指神祗;田,指耕地、打獵;一,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口,指食物;把福字貼在門前,根據文字記載可知,貼福字的風俗,至少從南宋已經開始,歷史可謂悠久。
⑹ 為什麼福字要倒掛
由中國的語言.文化所致。
「福倒了」即是「福到了」(諧音)
一般地,福字都倒貼在家裡最裡面的物件上,意為福到了家的最裡面,整個屋子都會充滿福氣。
當然,貼福字還有其他的講究,並不是所有帶福字的年畫都能倒貼(其他人都已說了,參考一下),所以倒貼要慎重一點。
⑺ 福字的起源
福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約有三千年歷史。漢字造字基本有四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右邊的「畐」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滿之義,則「畐」有「腹滿」義;古容器的象形字。
在周代金文中代「酒」字,酒是當時的珍貴飲料,祭祀時必用;左邊的「示」字祭台象形,表示「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神事也」。《說文》)「示」與「畐」合起來成一「福」字,就是「指事」了。
福字有「祈」、「敬」、「祝」的意義,是先人祈求並祭祀上天時所作供奉的形式。人們在向天地、向神靈祈禱,希冀自己能夠實現美好的願望,即能夠得到「福」。由此可看出,人類社會這種最初的最本能的嚮往和追求,就是「福」。從漢字的起源和構造中,我們不難領悟福文化的最初含義。
⑻ 福字的起源與演變
"福印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福字的正確貼法:大門上的福字一定要正貼,意為「開門迎福
歷史由來
編輯
春節貼"福"字,是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粱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拜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
剪紙福字(2張)
另外,剪紙也是「福「字藝術化中的一族。古人的作品由於年代久遠已無存世,但現代的精品卻非常之多。北京剪紙藝術家劉韌的剪紙屋專用形象標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該標志以象形的「福」字作為主體,「福」字中的「示」字旁是小鳥落在大樹上,小鳥象徵著吉祥,大樹象徵著生命的根和永恆;「福」字的右邊被設計成中國傳統的「阿福」形象,象徵著對幸福的祈禱和祝願,十分惹人喜愛。
四川民間剪紙藝術家袁成祥剪的「福」字圖,精緻絕倫:整張「福」字呈鏤空圓形,外層有6隻蝴蝶圍繞著中間的「福」字飛舞,蝴蝶外還倒掛著6隻蝙蝠,蝴蝶、蝙蝠都有一個「福」字諧音,讓人叫絕。此外民間窗花中的福字,更是百花齊放,時有出新,如「牡丹捧福」、「金魚多福」、「有鳳呈福」等等,都非常具有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