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訓練方法科學性的研究

訓練方法科學性的研究

發布時間:2022-09-21 06:40:57

如何進行科學性的體能訓練

人的體能並不是先天就能決定的,但卻是先天就具備的。

  1. 早睡早起,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2. 合理飲食,減少油脂含量大食物的攝入;

  3. 調配時間,工作和休息兩不耽誤;

  4. 心態平和,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


  1. 合理安排運動和休息的時間,運動一段時間後要記得做放鬆活動,避免長時間大負荷的體能訓練;

  2. 負荷較大的體能訓練之間穿插一些較為輕松的運動,讓自己的肌肉張弛有度,合理鍛煉;

  3. 體能訓練前至少半小時,要攝入一些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最好以清淡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還可以配上骨頭湯等養生食物;

  4. 體能訓練盡量安排在上午9:00-11:00之間,下午4:00-7:00之間;


  1. 著裝一定要以輕便合身為主,鞋子最好是運動鞋;

  2. 體能訓練過程中一定要隨身攜帶飲用水,保證水分的及時攝入;

  3. 訓練結束後,不要立刻休息,做一些簡單的運動,讓緊綳的身體慢慢舒緩下來;

  4. 體能訓練最忌諱的就是急功近利!

體能訓練要做好規劃,提前准備好需要的東西,避免訓練過程中的損傷!

② 組訓方法科學化具體措施

摘要 提高組訓能力的方式方法。

③ 體育訓練的科學方法

我覺得你應該練習你的頻率和你的腿部力量,加強快頻的小步跑和高抬腿練習,與短跑成績相關的因素有很多:步頻、步幅、速度、速度能力、爆發力,以及肌肉、關節的柔韌性和協調性;還有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技術水平等。其中有三個因素與提高短跑成績最相關。
(一)合理正確的技術動作
短跑的技術形式上的表現是:跑的動作平衡、重心上下起伏較小;上下肢動作配合協調,上肢擺臂積極有力,下肢蹬擺結合、以擺促蹬;跑的向前性和直線性好,並且全程有良好的節奏感等。總之,能夠使運動員掌握好合理、正確的技術要領,我們在訓練中將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專項力量能力
短跑的力量訓練,要根據短跑的肌肉用力特點進行安排。力量訓練採用的主要練習:
(1)負(舉)重練習。
(2)抗阻力練習。
(3)跳躍練習。
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主要通過負重練習和抗阻力練習。一般以遞增負重的方法實現的。練習時採用最大負重的70-80%開始練習,逐漸增加到100%的重量,完成5-7組,每組4-5次。
提高爆發力,主要採用負重練習.抗阻力練習和跳躍練習。練習量約為最大負荷量的60-75%,動作速度快,完成5-7 組,每組10次左右。採用跳躍練習時,選擇距離在60-100米負重或不負重的快速跳躍練習。
發展力量耐力,可採用負重量輕的,跳躍距離長的練習。練習量約為最大負荷量的40-50%,要求強度小,重復次數在10-20次以上。跳躍練習可選100-200米距離的負重或不負重練習。
(三)速度訓練
速度素質在短跑項目中是起主導作用的專門素質。速度訓練包括提高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發展速度是一個復雜的綜合發展的過程,其中主要的是肌肉力量和肌肉收縮速率的發展。
速度訓練採用的主要練習:
(1)提高反應速度和起動速度。
(2)提高肌肉收縮速率和力量。
(3)提高運動過程的協調與放鬆能力。
提高最大速度跑能力的練習如下:
(1)行時間跑30—60米,3—4次X2—3組。
(2)短距離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組。
(3)讓距離追趕跑60—100米,3—5次X3組。
(4)短距離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組。
(5)順風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組。
(6)短距離變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次X2—3組。
(7)膠帶牽引跑(30—60米,4—5次X2—3組。
(8)反復跑30—60米,4—5次X2—3組。
提高反應加速跑練習如下:
(1)半蹲踞式姿勢,聽到槍聲迅速向上跳起並角及高物。
(2)直立姿勢開始,逐漸各前傾斜接著快速跑出。
(3)在2—3度的斜跑道上,快速完成上坡或下坡加速跑練習,距離40—50米。
(4)雙手推滾球→接著起跑追趕滾動球的練習。
(5)雙手向前上拋出球→接著跑出追趕並接住球的練習。
參考資料:網路網葉找的,我現在也不知道是哪個網站

④ 從發展教育的角度談談運動訓練科學化的內涵

科學技術對運動訓練科學化的影響

科學技術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成果和強大武器,
在當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
並向現實生產力迅速轉化的時代,
科學技術日益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最活躍的因素和
最主要的推動力量。

體育科學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分支學科,
具有很強的應用性,
在發展趨勢上順應現代
科學技術的基本潮流,
只是體育科學與技術之間的界限更加模糊,
發展更為同步,
相互之間
的聯系更為密切。
從我國體育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看,
它的發展與競技體育科學化的歷程是
緊密相關的。

隨著競技體育運動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競爭的日趨激烈
,
科學技術在運動訓練中的應用越
來越廣泛和深入。科學技術的介入使訓練理論、方法和手段不斷創新
,
使運動訓練水平得到
快速和持續的發展。人們運用高科技的手段對那些直接影響運動成績的關鍵問題進行研究
,
通過對某些訓練或關鍵性技術突破達到運動成績快速提高的目的。
例如,
運動生物力學和計
算機技術等相關學科的發展

高速攝影、
電腦技術和相關軟體的開發應用

研究人員依據優
秀運動員在創造優異成績時的技術資料

建立運動員的理想化數字模型

包括運動員的身高、
體重、
肢體比例以及一些重要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的參數、
動力學分析

然後參照這個數
字模型

來指導選材、訓練等工作
,
使運動訓練的工作更科學、
更具針對性

從而更有實效。
有些教練在訓練、比賽中利用高速攝影等技術

把運動員比賽、訓練時的情況記錄下來


時進行分析

同時

把自己隊員的一些技術參數和國內外的一些優秀運動員的技術參數進行
對比分析

找出不足

想辦法改進和解決

使訓練方向明確

針對性強

能有計劃、有把握
地實現訓練目標

這樣做的效果非常好

使訓練更具有實效性。
我國優秀跨欄運動員劉翔的
教練孫海平在講自己的經驗時

就提到這一點。

科學技術屬於滲透性動力要素,
它對運動訓練科學化的主要作用方式是通過科學方法和
先進的技術手段進行推廣應用,
達到不斷提高運動訓練實施者群體的目的;
通過適用性技術
的運用不斷改善運動訓練的儀器和設備等方面的條件;
通過科學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來優化運
動訓練活動的組織過程,
不斷提高運動訓練的效率和效益。
科學技術已經全面滲透到運動訓
練過程的各個環節中,
成為推動運動訓練科學化的第一動力要素。
劉翔的平跑速度,
同他主
要的競爭對手相比處於劣勢;
劉翔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他的優勢明顯的專項技術和一流的專項
素質(保證其跨欄技術穩定性和效率的各個小肌肉群的機能)。

高超的專項技術水平與訓練的科學化水平分不開。
跨欄時腿抬起的角度,
以及高速奔跑
中為保證這一角度所需的動作速率,各肌群需要的力量……需要運用運動力學、生物力學,
甚至運動解剖學等多學科的綜合分析,
需要嚴格的測算與監控。
這些都需要最先進的運算設
備和計算技術的強大支持。
而運動力學、
生物力學等體育研發水平的提高,
也建立在高水平
的信息平台之上。

專項素質的提高,
與每天訓練的內容、
訓練量的多少、
增減程度及劉翔自身的承受能力
等,密切相關,都是需要科學測算和控制,需要穩定而高效的信息處理和計算設備。

劉翔的專項技術已趨於登峰造極。
要突破
12

88

更重要的是他專項素質和平跑能力
(取
決於短跑技術和綜合素質),這涉及到更多的生理生化、
營養學醫學的應用,相關的更多的
指標測量和分析,將涉及更多的信息採集和數據處理計算。

劉翔能否在
2008
北京奧運會上達到運動成績的頂峰,
取決於運動周期的調整,
和心理控

智能硬體 移動開發 產品體驗 粉絲經濟 社交遊戲

制的水平。
對競爭對手的技術水平與競技狀態的研究監控也不可或缺。
而所有這些,
都離不
開高效的信息處理計算技術和設備。

⑤ 如何進行科學性的體能訓練

科學性的體能訓練可以從一下幾點做起:
1、多樣化
因為體能訓練是件很單調的事,如果只採用一種方式,很快就會失去興趣的。沒有了興趣,效果自然要打折扣。利用多種方式訓練有利於保持身體的興奮感。
2、有氧耐力、無氧耐力相結合
有氧耐力是基礎,無氧耐力是格鬥的主要所需。有氧耐力是低強度運動的維持性。無氧耐力是高強度運動的維持性,二者都要重視,不可偏廢。
3、整體性與局部性(平衡性)
體能鍛煉的是一個系統性訓練,比如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等。體能要注重整體性的提高,同時又要加強局部的專項耐力。如持續快速出拳、踢腿、移動的能力。
4、超量負荷
為了取得訓練效果,每次練習的負荷量都有必要超過平時的基本要求。否則,只能是游戲,談不上效果。
5、恢復性
體能訓練是加速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必須有足夠的休息和能量作保證。以促進受訓者恢復體能,使得正常訓練得以持續進行。比較積極的恢復手段是:針對不同肌肉間歇交替進行練習。
6,合理安排
體能訓練應該:每周一、三、五安排心肺功能(循環、呼吸系統)訓練。周二、四、六安排肌肉耐力訓練。同時,應該根據身體的訓練反應調整訓練量。一般訓練時心率要達到最高時的60-90%,低於60%失去訓練效果,高於90%不能持久。

⑥ 體能訓練的科學訓練方法

體能訓練的科學訓練方法

1、關於柔韌性訓練

柔韌性是指關節的活動幅度,柔韌素質的好與不好對運動成績有直接影響,柔韌性的提高有助於減少運動損傷發生的可能性。不同的運動項目,對柔韌素質的要求是不同的,游泳運動員,側重於肩關節、踝關節的柔韌性;田徑、足球運動員側重於髖關節、踝關節的運動幅度;籃、排、乒等項目對柔韌性的要求不太高;體操、技巧、武術運動對柔韌性的要求十分苛刻、嚴格等。就比賽而言,應在准備活動階段,做好柔韌性的練習,這對於需要爆發力的項目尤為重要。

但就訓練課而言,柔韌性練習可貫穿到課的始末,先練後練一樣有效果。年齡越小,柔韌性練習越容易進步,年齡越大,練起來越困難。柔韌性的訓練方法有:壓腿、踢腿、擺腿、壓踝、提踝、挺髖、送髖、轉髖、轉腰彎腰、轉肩壓肩、壓腕、點頭擺頭等,訓練時可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有選擇地運用。

2、 關於靈活性訓練

短跑的起跑,球場上的靈活快速反應等都屬於靈敏性訓練。靈敏性訓練,要求運動員處在體力充沛和神經興奮性較高的情況下進行才能產生較好的效果,尚若運動員處於神經興奮性低下或者疲勞無力的狀況,就不應進行此類的練習,所以靈敏性訓練一般放在訓練課的前面進行,效果較好。靈敏性的訓練方法有:各種游戲、各種起跑、疾跑、聽信號變向跑、急起急停、各種跑的專門練習和輔助練習,以及全面的身體訓練都能促進靈敏素質的提升。

3、 短跑與長跑的 訓練

發展短跑速度和旨在發展耐久力的長跑可以同一訓練課中出現,但先練短跑後練長跑與先練長跑後練短跑所產生的訓練效果就大不一樣。短跑訓練後,大腦皮層還處於興奮狀態,肌肉中的乳酸含量升高,這時再進行長跑訓練,無疑可以提高肌肉適應缺氧刺激的.能力,這對提高長跑耐力是十分有益的。相反,長跑訓練後,大腦皮層處於抑制狀態,運動惰性出現,如果這時再進行短跑訓練,效果就不理想。

短跑的訓練方法有:起跑、疾跑、30米沖刺跑、60米快速跑、100米、200米、400米全速跑、壓線練習等。跑的輔助練習有:小步跑、高抬腿跑跨步跑、交叉步跑、後蹬跑、擺臂練習等。訓練手段有間歇訓練法、循環訓練法、重復訓練法等。長跑的訓練方法有耐久跑、勻速跑、計時跑、變速跑、越野跑等。

4、 負重力量練習應注意的問題

生理學實驗證明,要使力量增長得快,需使肌肉承受一定的負荷,大負荷的力量練習能明顯地增強與發展絕對力量,中等負荷的力量練習使神經系統對肌肉的調節能力及肌肉的協調改善較明顯,因此不能籠統說哪種負荷好。體質較差或訓練水平低者應選用中等負荷,循序漸進,訓練水平高者可用大負荷,負重力量練習不宜每天進行,隔日練習比每日練習效果顯著。

少年兒童負重練習更應慎重考慮,不宜多練。練習時應考慮主要利用自身重量或阻力進行練習。例如俯卧撐、仰卧起坐,俯或仰兩頭起,靠牆倒立等,肩負杠鈴半蹲或全蹲的負重力量練習,還應與放鬆跑跳相結合,一味追求力量素質,不注重放鬆則有可能導致協調能力下降,造成得一失一,使之成為“死力”不靈活。

5、 力量練習與耐力練習和速度練習

力量練習與耐力練習互相制約,一般不要放在同一訓練課進行。由於生理機制上的矛盾,先練力量再練耐力或者先練耐力再練力量,都會使後者練習效果欠佳。 速度素質與力量素質有相似的生理學基礎,可在同一訓練課進行,但應該把速度練習放在力量練習的前面,速度訓練要求練習者具有高度的興奮性,練完速度再練力量,不至於對力量訓練產生消極作用,而如果力量訓練後再練速度,就可能因為練習者疲勞大腦皮層處於抑制狀態而興奮不起來,導致速度訓練效果不佳。

身體素質間的相互關系,對初學者來說,不管如何訓練,先練什麼後練什麼,各素質往往都會相應提高。隨著訓練水平的提高,各素質間互相剋制的一面逐漸表現得尖銳起來,如果掌握不好,則會造成“光練不進步”。所以,必須精心合理安排好每一次訓練課,注意各項素質訓練的合理搭配,做到科學配伍,精心設計教案,才能使各項素質得到協調發展,有效提高訓練水平。

⑦ 尋求科學系統的體育訓練方法

生命在於運動

人們的生活普遍好了,身體卻越來越多毛病,有一點就是對身體鍛煉的忽視的原因。要使身體鍛煉的效果更好,就要遵循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和要求。進行鍛煉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要全面鍛煉

全面鍛煉身體是使身體均衡發展和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礎,如果只單純憑興趣,覺得什麼項目好玩就練什麼,是不能收到全面效果的。體育教學的內容包括走、跑、跳、投、攀爬、懸垂、支撐以及技巧、支撐跳躍和球類、游戲等許多項目,安排這么豐富的鍛煉內容,目的就是使身體得到全面的鍛煉。

要經常鍛煉

體育鍛煉的效果還取決於是否經常的參加活動。根據「用進廢退」的原理,不經常鍛煉,運動技能就會消退,身體機能就會下降,因而不能保證健康水平。

要循序漸進

進行體育鍛煉或者學習體育的技術,要從易到難,逐步提高。鍛煉過程中,運動負荷要從小到大,使身體逐漸適應。

要注意安全

運動前要充分做好准備活動,運動後要做整理活動。要根據運動項目的特點,考慮周圍環境(包括場地器材)的不安全因素,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

體育保健,自我身體檢查方法:

1.睡眠:經常運動的人,會很快人睡,睡得熟,很少做夢,起床後精神飽滿。如出現失眠、屢醒、多夢、起床後精神不好等現象,如無其他病因,就應檢查鍛煉的方法和運動負荷是否合適。

2.食慾:經常運動的人食慾良好。有時因運動負荷過大或大量出汗,過多失去水分和鹽會使食慾減退。最好在運動後半小時左右進食,使身體恢復到安靜狀態,就會有良好的食慾。

3.體重:鍛煉初期,由於新陳代謝加強,體內脂肪和水分消耗較多,體重可能減輕一些。過一段時期以後,由於肌肉質量和體積的變化,體重就會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體重應逐漸增加,一般正常情況下,每次鍛煉後,體重或多或少都有所減輕,經過休息即可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大家可以通過測定運動前後的體重並加以比較,以觀察運動對身體的影響。
===================================================================

鍛煉身體是為了增強體質,要想取得預期的鍛煉效果,必須遵循科學鍛煉的方法.
(一)全面鍛煉,突出重點

體育鍛煉的內容豐富,項目繁多,對人體產生的作用不完全一樣.如:舉重,球類,短跑,體操等.
方法:
1,因地制宜:力量(器械 俯卧撐 引體向上)耐力(長跑 跳繩 原地定時跑)
2,因時制宜:冬練長跑,夏練游泳.
(二)從實際出發,逐步提高
正確的鍛煉方法:動作由簡單到復雜,運動量由小到大,否則不但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還極易造成運動損傷.
(三)堅持經常,持之以恆
堅持鍛煉不但能增強體質,而且還能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神經系統,心肺功能,肌肉和關節的力量就不能逐步提高,原先鍛煉取得的成績也不能保持,也就不能取得預期的鍛煉效果.
(四)注意安全,加強自我監督
自我監督的內容:
鍛煉前中後的感覺,食慾,睡眠,心率和體重的變化情況.
檢查場地器材
重視准備活動和放鬆活動.
====================================================================
運動對身體確有很多益處,男女老幼都可參加。但怎樣科學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量,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各人鍛煉的要求不同,目的不一,如運動員要求提高運動成績,為國爭光;多數人為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也有不少人是為了減肥、健美,以保持青春的活力。目的不同,鍛煉的方式、方法自然也有所區別。這里僅從全民健身的角度,談談以鍛煉身體為主或以減肥、健美為目的的運動者,應當如何選擇跑步的運動量。

運動生物化學研究發現:在跑步開始的5分鍾內,心臟為了適應機體的運動而進行調整,心跳顯著增快,心臟泵血加劇,但其程度是不均勻的,被稱為「心臟適應期」。跑步持續5分鍾後,心臟已經適應,心搏有力,泵血均勻,並隨時根據運動量的大小作出相應的調整。

在跑步20分鍾以內,提供運動能量的主要是體內貯存的糖原,特別是肌糖原和肝糖原,因為糖在有氧條件下能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跑步20分鍾以後,糖原大部分被耗盡,供能的主要來源轉變為體內的脂肪。脂肪被動用時先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可直接氧化供能,而脂肪酸則變為乙醯輔酶A,再經過代謝,一部分轉變為糖以提供能量。由於脂肪供能需氧量多,因而在跑步強度達到缺氧程度時,就不能靠氧化脂肪來提供能量。

由此可知,以鍛煉身體為目的的跑步,時間不應少於5分鍾,否則對心肺功能的提高無助益。超過5分鍾的跑步,持續的時間越長,心肺功能的鍛煉也就越好。至於跑步的速度是次要的,可按照自己的體力來調整。

以減肥健美為目的的跑步,時間不應少於20分鍾,速度要慢些,以保持均勻呼吸。20分鍾的慢速長跑不但能大量耗盡體內的糖原,而且要動用體內的脂肪。且由於慢速長跑不很劇烈,不會使機體過分缺氧,故有助於脂肪的消耗,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

需要說明的是,在長跑的第1個月里,因食慾增加體重會稍有上升,但第2個月體重就會很快下降了。若停止跑步運動,應逐日遞減運動量和運動時間,以免引起「反跳性肥胖」。

====================================================================
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和方法

教學目的

通過講授,使學生了解科學鍛煉的重要意義,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和方法,學會鍛煉中的自我監督檢查,提高鍛煉身體的實效性。

教學要點

1.科學鍛煉身體的意義。

2.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和方法

3.鍛煉中的自我監督檢查。

初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但是,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講究科學,只有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才能獲得預期的鍛煉效果。為了更好地鍛煉,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初中學生在鍛煉身體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全面鍛煉,注意實效

鍛煉身體的項目繁多,怎樣選擇呢?

我們鍛煉身體的目的,是為了把身體練得結實健壯,現在為了更好地學習和從小打下身體基礎,將來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和保衛祖國服務。所以在選擇鍛煉項目時,應從這個目的出發,不能單憑個人的愛好和興趣,因而全面鍛煉。例如把跑、跳、投擲、攀登、爬越等基本活動能力項目作為鍛煉主要項目,還要根據性別、年齡、季節、環境來確定項目。

初中學生正處在長身體時期,對身體各部位的器官系統進行全面的身體鍛煉,對於促進正常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全面、均衡地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還要注意思想品德和意志的鍛煉,並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以達到增加體質的實效。

是以全面鍛煉身體為主,還是以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為主?對普通中學生來說,還是應抓好全面身體訓練,提高實踐操作能力,打好身體基礎,才是最重要的。

(二)堅持經常,持之以恆

初中學生要鍛煉身體,鍛煉意志,就必須堅持經常,持之以恆。那種「三天打雨,兩天曬網」或「一暴十寒」的做法是不會有任何成效的。無論學習或者掌握基本運動技能,還是提高運動技術水平,作為基本的身體器官系統的機能,各項身體素質發展,都需要堅持經常鍛煉。

現在,有些同學高興的時候鍛煉積極,碰到心情不好就不想活動,有興趣就練,沒有興趣就不參加,這都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鍛煉需要有毅力,要具有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才能逐步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使體育鍛煉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三)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鍛煉身體要遵守循序漸時的原則,要防止和克服蠻干或急躁情緒。

運動負荷,是指體育鍛煉時身體的生理負荷量,它是由許多因素所決定的。體育鍛煉之所以能夠增強體質,是由於具有一定運動負荷的刺激作用,使機體產生相應的變化。如運動負荷過小,不可能促進機體發生變化,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如運動負荷過大,超過了機體能承受的范圍,就會引起不良的反應,出現血壓降低,脈搏急促而微弱、面色蒼白、出冷汗、頭暈、惡心、睡眠不好、食慾不振、長期不能消除疲勞等現象。

怎樣才能使運動負荷比較合適呢?一般來說,每次體育鍛煉以後感到有些累,但沒有上述不良反應,通過休息恢復較快,這樣地運動負荷基本是合適的。

(四)遵循鍛煉規律,做好准備活動和整理活動

每次參加體育鍛煉前,要根據體育項目的特點,相應活動一下身體各部位,這叫准備活動。人體各器官的機能又有一定的生理惰性,准備活動是使人體從相對安靜狀態到活動狀態,就是使人體的「後勤部*』(血液循環、呼吸等器官)動員起來,發揮最大的工作能力。

在體育運動之後,要做好整理活動,特別是做放鬆動作和調整呼吸的動作(如深呼吸),能幫助補償身體所欠的氧債,使呼吸和血液循環暢通,氧和養料供應充分,這樣代射產物消除也快,並有利於消除疲勞,使機體逐漸過渡到相對的安靜狀態。

(五)加強體育保健,學會自我身體檢查

自我身體檢查就是用生理衛生和醫學知識對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檢查和觀察的一種方法。下面介紹幾種簡單的方法,供同學們在實踐中應用。

1.自我感覺:在正常情況下,每次鍛煉前應該是精神飽滿,體力充沛,對鍛煉有興趣,鍛煉後能很快消除疲勞。如果在鍛煉前感到體力不佳,精神不振,缺乏鍛煉的願望,鍛煉時容易疲勞和出汗,有頭暈等感覺,鍛煉後長時間不能恢復等,就應及時調整運動負荷。

2.睡眠:經常運動的人,會很快人睡,睡得熟,很少做夢,起床後精神飽滿。如出現失眠、屢醒、多夢、起床後精神不好等現象,如無其他病因,就應檢查鍛煉的方法和運動負荷是否合適。

3.食慾:經常運動的人食慾良好。有時因運動負荷過大或大量出汗,過多失去水分和鹽會使食慾減退。最好在運動後半小時左右進食,使身體恢復到安靜狀態,就會有良好的食慾。

4.體重:鍛煉初期,由於新陳代謝加強,體內脂肪和水分消耗較多,體重可能減輕一些。過一段時期以後,由於肌肉質量和體積的變化,體重就會保持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體重應逐漸增加,一般正常情況下,每次鍛煉後,體重或多或少都有所減輕,經過休息即可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大家可以通過測定運動前後的體重並加以比較,以觀察運動對身體的影響。

5.脈搏:運動員通常每分鍾脈搏50-60次左右,甚至更少,初中學生每分鍾脈搏70-80次左右,脈搏減少說明訓練水平有所提高。鍛煉期間,如出現鍛煉後安靜時脈搏加快的趨勢,說明疲勞逐漸積累,應注意減少活動量。

除此之外,進行體育鍛煉時還要注意安全,經常檢查場地器材,加強自我保護,遵守運動衛生的要求,這樣才能避免運動損傷,獲得良好的效果。

教學建議

1.在講授科學鍛煉身體的同時,要把這部分內容展開,從講解鍛煉身體的意義人手,逐漸引申到科學地鍛煉身體。

2.在講鍛煉原則時,要把鍛煉時應該遵循的原則講透,把堅持這些原則的意義講清楚,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在講授自我身體檢查方法時,可結合實踐進行,如教會學生測試脈搏的部位、方法,這在課堂上就能邊講解、邊示範、邊實踐;做到理論結合實際。應鼓勵學生加強自我監督。

4.脈搏:運動員通常每分鍾脈搏50-60次左右,甚至更少,初中學生每分鍾脈搏70-80次左右,脈搏減少說明訓練水平有所提高。鍛煉期間,如出現鍛煉後安靜時脈搏加快的趨勢,說明疲勞逐漸積累,應注意減少活動量。

(1)進行體育鍛煉應遵循的原則。
(2)了解漸進性原則。
(3)了解反復性原則。
(4)了解全面性原則。
(5)了解意識性原則。
(6)了解個別性原則。
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就是指科學地鍛煉身體必須遵循的規矩。
鍛煉身體是為了增進健康,全面發展身體,以求增強體質。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其本質在於有效地去發展身體,增強人的體質,離開了這一點,就談不上什麼原則。根據這一點,科學鍛煉身體的原則有漸進性原則、反復性原則、全面性原則、意識性原則及個別性原則。
漸進性原則:進就是前進、發展、提高,而不是停留在一個水平上。是逐步地、依次地、循序地變化,而不是突然或急劇的變化。漸進性原則是根據體質增強的規律對應用各種體育手段去鍛煉身體的過程所確定的規矩。科學鍛煉身體過程中,最本質的是運動負荷的問題,漸進不是說天天地,每次地平均增大負荷量,而是按照人體對運動的適應性變化,根據超量負荷的要求,有計劃地增大運動負荷。一定的運動負荷量,對身體作用一定次數和時間之後,才能引起身體的適應,然後再逐步增大運動負荷,使身體產生新水平的適應,最終達到增強體質的目標。漸進性原則就是按照這個適應性變化,有階段地調整運動負荷的鍛煉方法。
反復性原則:反復是一次次重復的意思。反復性原則是指運用各種手段鍛煉身體的過程,具有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復的特性。經驗告訴我們,在鍛煉身體中,只練習幾次對人的作用不大,只有多次練習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對身體產生良好的作用,而反復次數過多,也會對人體帶來副作用。因此,反復是有規律、有限制的重復,是鍛煉身體的又一個規矩。反復中要遵循哪些要求呢?首先是運動和間歇相結合,既要有充分的運動,又要有適當的休息。這並不是說,一次運動後必須有充分的休息,而是可以在幾次或幾天運動沒得到充分休息時,給以更加充分的連續休息。其次是在周間、月間、年間、數年間都要連續不斷地進行體育鍛煉。中學階段應每日參加體育鍛煉,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全面性原則:人的身體是一個整體,要想增強體質,就必須使構成人體的各局部都得到鍛煉和發展。具體說就是要使身體各部分(如頭頸部、軀幹部、四肢)、各器官系統(如心血管、肺、神經、胃腸等)功能、身體各種素質以及人體各種基本活動能力都得到發展。有些人認為全面性只是指大肌肉群的活動,這是片面的看法。體質的強弱是涉及構成人體各有關局部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會危及生命的小局部不健全,也會對整體帶來不良影響。例如,牙齒壞一個並不危及生命,但它卻會給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古人健身就有「熨面扣齒」之法。青少年正處於快速發育時期,更需注意對身體的全面鍛煉,且不可單憑興趣去參加某一種活動而放棄全面性原則。
意識性原則:意識性原則是指要有意識地從增強體質出發去進行鍛煉,而不是盲目地或無目的的亂練一氣。人的活動除了有機體的自律活動和反射活動之外,所有的隨意活動都伴隨著一定的意識。盲目性不是無意識,而是意識不清、意識程度浮淺、意識的指向性錯誤。增強體質的意識與競技比賽意識有極大區別,在科學鍛煉身體的過程中,要把意識指向發展身體,增強體質的目標,而不能指向單純提高運動競賽成績和奪標上。有些青少年把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指向比賽、指向娛樂,而把增強體質看作是練習過程中自然可達到的結果,這就收不到發展身體、增強體質的效益。所以,在參加體育鍛煉過程中,每一個人都要增強和樹立起正確地意識性。
個別性原則:個別性原則是指在鍛煉過程中,要根據個人的特點去安排鍛煉的方法、內容和運動負荷。每個人的體質都有各自的特點,只有針對這個特點去鍛煉才能收效,所以,這個原則就是要求按個人特點選擇手段和運用方法的一條規矩。要貫徹這一原則,需要對自身有一個了解,這就需要對身體的形態、機能、素質和運動能力等進行測量和評價(這些已在其他提示中介紹),在取得一定數據的基礎上,作出自己應該選擇的鍛煉方法。例如,一個學生心肺功能較差,跑的能力不強,他就可以針對自身的弱點,在鍛煉中增強這方面的內容。當前國內外提倡在鍛煉中實行「運動處方」的方法,正是這一原則的重要性被人們重視的反映。

⑧ 科研方法訓練應解決的問題

1 如何樹立正確的科研觀
我們知道,任何科學研究都需要正確的科學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中,研究者多採用科學實驗法,當然在研究中,也必須或多或少的運用類比法、推理法、歸納法、演繹法、計算公式法等一系列科學研究方法,然而,社會科學則不僅需用以上的方法,包括實踐法、實驗法,更重要的是,還需要用唯物辯證法、社會調查法、歷史觀、價值觀、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心理分析法等方法來研究復雜的社會經濟、管理現象。因此,樹立正確的科研觀,學會、掌握科學的科研方法,是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科研的基本功。畢竟,有效的科研方法可將研究者引向成功,可使研究少走許多彎路,盡快達到研究的目的。而且,科學研究法可以鍛煉人門科學思維、思考的能力,可使研究過程嚴謹,得出科學性強、有說服力的結果。因此,樹立正確的科研觀,對於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2了解科研方法是一個科學的體系
科學是一種知識體系。所謂知識體系:認為是根據某些已知原則整理就緒的知識體系。
科學的本質不單是知識的總和,它應當包括認識過程和研究方法。由此而派生除了科學研究的定義,美國資源委員會的定義:科學研究工作是科學領域中的探索和應用,包括已經產生知識的整理、統計、圖表及其數據的搜集、編輯和分析研究工作。科學研究的實質:為了探索未知,創造知識。 科學研究的類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研究。由此我們便懂得了用科學研究的方法來研究社會科學。從而派生出了一系列的科學方法,科學研究方法論,科學研究方法學等等。所以,科學研究法不是一個單純的方法,而是一個具有嚴謹的理論支持的科學研究體系。

3明確社會科學,經營管理學科科研常用的科研方法
社會研究所用的基本方法:
1、唯物主義的辯證法
2、抽象法
3、調查法
4、歸納與演繹法

當前經濟管理科學研究方法
一.資料搜集的方法
1、調查法
2、觀察法
3、實踐法
4、實驗法
5、前沿理論搜集法(書籍、期刊、報紙、新聞媒體、網際網路)
二.資料加工整理及論點形成方法
分類法:可按資料的性質、領域、問題的同一性等進行分類。如管理問題中,有研究管理體制的、管理職能的,分配製度的
比較法:同一事物,有怎樣的差別,通過資料的比較,才能發現內在的規律。如:中外物流企業的管理模式的比較。
歷史排序法:將某一事物的發展過程按時間順序整理,尋找出不同階段的共性與特性。
歸納與演繹法
三.觀點的形成過程所用的方法
這是一個認識過程,也是科學思維的過程。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人們就對事物的本質進行著思考與研究。在這一過程中,人們受著知識結構、認識局限性、思考所運用的方法、看問題的角度等影響,會形成許多不同的看法或觀點。觀點的形成和科學的研究過程,社會科學提倡:辯證的、歷史的、全面的、系統地看問題。
四.論文寫作過程所用的方法
綜述法
反證法
實證分析法
分類比較法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法(三段式法)
調查報告

4明確經營管理類大學本科論文寫作應掌握科研能力和論文寫作要求
應掌握的能力:運用唯物辨正法認識事物,了解事物;樹立正確的科學研究觀,並學會運用這一理論思考並解決問題。
要求:運用辯證的、歷史的、客觀的思維方式和分析方法,針對社會或企業、公司的某一現象寫出你的觀點。

⑨ 芭蕾基礎訓練的科學性~

1 以人體力學淺析形體訓練的科學性(芭蕾轉貼)
舞蹈演員與普通人體態的不同之處在於其異常挺拔的「非自然體態」。這無疑是舞蹈訓練的結果,是「一位」訓練所造就的,其良好的塑身效果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
對姿態和體態的優化在醫學上也有著重要意義,人的很多疾病都與不良的姿態和體態有關,比較典型的如腰腿痛和頸椎病。此類疾病治療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矯正不良姿態和體態,但醫學界尚且沒有有效的手段。筆者作為一名研究人員,特別注意了一位訓練這一行之有效的矯形方法,力圖應用於上述疾病的治療。要借鑒就得知道一位訓練的人體力學原理,但舞蹈界都是以舞蹈史學和舞蹈美學來詮釋的,《芭蕾舞中的人體重心》一文雖有所涉獵,但實用性不強。
為了弄清其中的機理,筆者以足部力學狀態為切入點對此進行了長達五年的深入研究,其間觀摩了大量的舞蹈基礎訓練,廣泛向業內教師求教,同學員交流,並以人體力學的理論具體分析,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績。2000年全國足踝外科學術研討會上,筆者以《論腰痛醫腳理論及實施》為題,作了專題學術報告,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關於一位訓練的人體力學意義,我是以支撐面、人體重心與人體姿態間的關系進行論證的。限於篇幅這里我只從人體重心的角度簡單解釋如下:一位訓練從表面上看,只是腳位的改變,本質上它是足部力學狀態的調整,並由此引發了人體力學狀態的全面調整。足部力學狀態與人體姿態、體態密切相關,這在足跡學、步態分析學等實用學科中都有定論。足部力學狀態影響著人體重心的位置,而人體重心的位置又影響著人體的姿態。《脊柱疾患的臨床與研究》指出:「人體在正常的站立位時,重心在腳的後部,駝背者的重心則移到腳的前部」 。這樣的差別也反映在正常人和舞蹈演員之間。正常人站立時的重心在腳心部位(如圖1所示), 舞蹈演員在一位訓練時由於下肢的外開,要保持直立姿態重心只能在腳跟部位(如圖2所示)。
人體重心的前後位置取決於骨盆的態勢。如重心位置前移,則骨盆前傾腰部前凸,脊柱的彎曲幅度變大;如重心位置後移,則骨盆直立腰部前凸減小或消失,脊柱姿態顯得挺拔。所以一位訓練的人體力學意義就可以認為是:通過對下肢的外開,強制人體重心後移,使人的骨盆趨於直立,腰椎前凸減小,脊柱整體變直。長期的一位訓練,自然可以塑造出異常挺拔的非自然體態。
重心位置的調整,是人體力學狀態的重大調整。這種調整也是一種能力,要通過相當的、經常性訓練才能提高的。一位訓練的過程,就是這種能力的培養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舞蹈演員的軀干、腰、腹和下肢肌肉,尤其是臀部肌群被充分調動起來,進行高強度的鍛煉,《舞蹈解剖學初探》 第17頁的肌電圖電位增強清楚的表明了這一點。經過長期訓練後,臀、腰、腹部肌肉得到了強化,形成了強有力的肌肉夾板,使腰部及軀干成異常挺拔的姿態。這是舞蹈演員體態美的重要前提。
這個足部力學狀態與人體姿態的關系的理論,我認為對舞蹈訓練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尤其是對拇外翻的預防。拇外翻為足骨第一序列疾病。從醫學上看拇外翻有一定的先天因素,而舞蹈演員中的高發病率也表明了與舞蹈訓練的相關性,「倒腳」便是其重要原因。倒腳是「人體的總重心,落在大腳趾的球部,即第一者跖趾關節內側」,這大大加強了拇趾的負擔,容易形成拇指疾患。
倒腳這種不良習慣,以初學者最為常見。現多將此歸結為訓練時掌握要領不當,即前腳內外側受力不均所致。但以人體力學的理論來看,筆者認為倒腳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於腳,而是在於軀干,尤其是骨盆、重心的前傾。
有人認為,一位站立只要開度好就行,這是不全面的,開度好並不代表具有一位站立的能力。比如仰卧時多數人的下肢都可以輕易作到外開,而在站立位時就很少有人能作到,且感痛苦,這就是能力不足的問題。訓練有素的舞蹈演員能夠以一位站立,而重心不向前傾倒是得益於他們的長期訓練,形成了強有力的肌肉夾板,可以自由控制骨盆形態和人體重心。這個肌肉夾板是舞蹈演員美好體態的物質基礎,是長期訓練的結果。

作者: 驕傲大踢腿 2005-8-24 23:47 回復此發言

--------------------------------------------------------------------------------

2 以人體力學淺析形體訓練的科學性(芭蕾轉貼)
初學者在沒有煉就這個肌肉夾板之前,是難以控制自身重心的,這樣雙腳打開時,重心仍舊會不自覺的前傾,落在的腳的內緣(如圖3所示),如不盡快克服就容易形成倒腳。所以對自身重心調控能力的不足才是倒腳的內在原因,也是初學者容易出現倒腳原因所在。
要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筆者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對「一位」訓練循序漸進,講究訓練的科學性,把提高對重心的把握能力作為訓練的重點。根據矯形學科的最新進展和本人的研究、實踐,提出以下具體意見與大家共同探討:
1. 不可忽視小八字位的練習
在系統正規的教學中,初學者在「一位」練習前都需進行小八字位練習。但目前常常被忽略,這是一個隱患。相對於正常腳位來說,小八字位由於腳跟並攏,人體重心被迫後移。此腳位的練習,也是對重心控制能力的一種訓練,有利於增強對重心的控制能力,應該作為一位訓練前的必要過渡,越過此階段有如拔苗助長。
2. 增加小八字位的訓練強度
小八字位的訓練遭到忽視,與其訓練強度不足也有關系,有些老師甚至認為是浪費時間。筆者認為可以用輔助手段加大訓練強度來彌補此不足,具體方法是:在小八字位的基礎上,將前腳墊高(比如腳掌踩一本書或一個小木塊)。由於前腳被墊高,人體的重力自然移到了腳的後端(如圖4所示),從人體力學理論上看,與一位基本相同。訓練的強度可通過調整墊高物體的厚度來掌握。所墊物體越厚,人體的重心越是向後移動,骨盆的前傾幅度越小,脊柱的姿態越直,相關部位肌肉緊張程度越高,對肌肉夾板的造就越有利。這可以視為一種不外開的一位訓練,一種無痛苦的一位訓練。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
這種輔助訓練的顯著優勢是有利於長時間訓練。一位訓練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形成控制自身重心的能力,訓練時間越長,效果也該越好。但一位的非自然狀態,使人難以維持很長時間,訓練量受到制約。上述方法就克服了這個缺陷,可長時間練習,加大訓練量。
經過這種強化訓練的學員,能很快適應一位訓練且沒有痛苦,學習興趣高。與那些一開始就進入一位訓練的學員相比,對重心的調控能力更強,顯得功底扎實,動作規范,很少出現倒腳。這樣雖然是增加了一個訓練環節,但據教師反映它並不影響訓練進度,甚至還有所超前,可謂磨刀不誤砍柴功。
為了強化訓練,還可自行製作一雙特別的高掌鞋,即鞋底呈前高後低的態勢,穿上它站立時與墊高腳掌的訓練效果相同,行走時也能保持挺拔的姿態,這樣就把形體訓練融入到了日常生活當中,對形體訓練的效果更為顯著。這也是筆者為姿勢性腰痛患者設計的矯形訓練方法,經驗證效果不錯。
3. 一位訓練時,需強化雙腿收緊
雙腿收緊是一位訓練的要求之一,在增強訓練強度的同時,也有利於足部健康。收得越緊腳跟的受力越大,前腳的受力隨之減小,這樣即使有輕微的倒腳,也不致傷害拇指。對已有拇外翻的演員,還可以減輕痛苦,延緩病情的發展。目前多強調主動收緊,筆者建議亦可藉助外力,方法也是將前腳墊高。這樣腳的受力就被強制集中到了跟部,學員反映說「想不收緊都不行」。
綜上所述,筆認為認為能力(肌力)訓練和開度訓練是一位訓練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是姿態控制的能力問題;另一方面是開度訓練,屬柔韌性的問題。這兩個功能是可以分別訓練再合二為一的,這樣能減小訓練痛苦防止倒腳,預防拇外翻的發生,並增強訓練效果。在訓練中適當的藉助外力,可以幫助學員更好的掌握要領。使舞蹈訓練更具科學性和健康意義。筆者提出的這些理論是很簡單的,方法也是簡便的,不完善之處,敬請專家們批評指教。

⑩ 如何理解運動訓練方法的科學化

周一,跳躍練習——立定跳8組(100%),立定3級跳5組(100%),立定5級跳5組(100%)以上跳躍沙坑完成。負重15KG杠鈴400米跨跳2組(100%),中間穿插無負重400米跨跳2組(放鬆)。腹卧撐50個3組。之後慢跑,按摩放鬆。

周二,專項訓練——100米8組(記時全力),120米放鬆跑5組(70%),慢跑,按摩放鬆。

周三,力量練習——快挺(挺舉)15個5組,要求重量25KG,要求瞬間爆發速度,高翻(抓舉)10個3組,要求重量50KG,注意腰部保護。兩頭起30個5組,注意動作到位。仰卧舉腿50個3組,要求腳不落地。立定支撐高抬腿200個3組,要求腿盡量碰到胸部。背肌練習50個3組,要求連貫。負重啞鈴擺臂聯系200個3組,要求快速但動作要規范,做的時候要充分體會正確的擺臂姿勢。最後,半蹲10個3組(男子重量不要大於180KG),深蹲10個3組(男子重量不要大於150KG)註:一定要有人保護才可以做此練習,切記挺胸抬頭,眼睛看前上方!!!因為此訓練導致全身癱瘓的運動員不在少數,包括一些專業隊的運動員。深蹲中間穿插快遞高抬腿,是為了把深蹲獲得的死力量激活。之後慢跑按摩。

周四:小肌肉群聯系增加關節力量,單腳跳台階,每腿200級/次,一腿3次,雙腿單級跳200次,5組,雙腿3級(台階)跳200次,5組。最後跑台階,要求速度,最好多人一起進行,為了是在混亂的腳步中找自己的節奏,比賽不可能是你自己在比,往往對手的節奏會打亂你的節奏。之後放鬆————周4也可以自己編排一些小關節練習,作為調整休息日

周五:速度訓練——目的是把周3,周4的死力量充分激活,30米記時8組,(100%)目的是練起跑,60米記時8組(100%)目的是練習途中跑,120米5組(80%)不用記時。之後俯卧撐練習。慢跑放鬆。

周六:能力訓練,最殘酷的一天!150米記時8組(100%),對100米跑很有幫助,300米記時8組(100%),對200米幫助大。之後放鬆。今天別看寫的少,估計跑完都動不了了。找地吐去吧,別喝涼水。

周日,慢跑放鬆調整一天。

閱讀全文

與訓練方法科學性的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淘寶鑽展怎麼操作干貨方法推薦 瀏覽:68
臨床上最廣泛的研究方法 瀏覽:465
避孕方法有哪些怎麼上環 瀏覽:866
電熱板安裝方法 瀏覽:168
中醫治療絲狀疣的方法 瀏覽:708
正確梳頭的方法免費學 瀏覽:86
斜齒輪的計算方法 瀏覽:328
如何寫好行草方法 瀏覽:493
食用方法可以分為什麼和什麼 瀏覽:163
老伴按摩床使用方法 瀏覽:851
原始蜂蜜怎麼食用方法 瀏覽:16
研究方法名詞解釋333 瀏覽:503
腿部伸展機使用方法 瀏覽:107
健腹輪訓練正確方法 瀏覽:780
qq同步助手簡訊功能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25
風險識別分析方法培訓 瀏覽:927
用什麼方法識別身上的靈 瀏覽:734
中周的安裝方法 瀏覽:636
嗓子腫了怎麼辦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218
老秤怎麼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