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研究復習方法的意義

研究復習方法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2-09-19 23:50:24

『壹』 復習的作用

在上課結束後,學生要及時復習鞏固知識,「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古人把經常復習當作是一種樂趣,能達到這種境界是非常不容易的。復習在學習中起到了鞏固、強化的作用,是將知識掌握的一個重要環節。「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後。」學習中,只有把學過的知識經常的復習,才能牢記在心中。記得有專家計算過:人的初次記憶,只能在腦海中停留1~2天,再次記憶,也只能停留15天左右,只有一遍又一遍的經常性去看,去記,才能牢牢地把知識記在腦海中。所以要把學到的知識很好地掌握,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復習,也只有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那麼怎樣讓學生進行系統的復習呢?那就要有一定的計劃,再把計劃變成一種習慣。首先把每天學習到的知識,回家看一遍,記一遍。加深印象。然後過一段時間,再把以前學過的知識時不時地復習一下。等到期末考試時,再來一次系統全面的復習。這樣「學而時習之」,成績必然會有更大的提高。

『貳』 學生應該如何有效進行復習

有效幫助學生復習的方法如下:
一、重回憶,使知識鞏固化。記憶是需要不斷重復的,通過不斷反復記憶,知識才可能真正變成自己的。遺忘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在復習時,要重新回憶過去學過的知識,使這些知識在頭腦中再一次出現。例如,一位老師在復習時讓學生做了這樣一項工作:首先讓學生瀏覽課本,然後教師讀單詞,學生回憶,遇到自己較為生疏的、已被遺忘的詞語,學生先摘錄出來,再進行復習記憶,通過這樣復習,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補缺,使知識完整化。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干擾,往往使某一部分知識沒有學好。由於所學的知識又有一定的獨立性,因此,這些漏洞和欠缺在學習後面的新知識時,尤其是在換了學習課題後,常常被忽略,一時沒有察覺到它們對學習的影響。如果堅持進行復習的話,那麼這些漏洞和欠缺,在復習時就可以及時被發現和彌補。因此,堅持進行系統復習的教師和學生,很少有「欠債」現象,他們所教所學的知識是比較完整的。我們要充分利用我校的單元檢測,找出不足,及時補漏,這也是我在各組參加試卷分析時要求大家必須指出不足,說出如何解決的目的。
三、重理解,使知識系統化。這可以說是系統復習給學習帶來的最大好處了。復習過去的知識能得到很多新的收獲。這個「新」主要指的是知識達到了系統化的水平,或者說達到了融會貫通的新水平。數學老師都知道,數學知識具有系統性,知識之間橫成線,豎成片,同一系統知識是呈螺旋式遞進的,許多相關知識是分散在不同年級逐步出現的。因此一個單元或幾個單元學完,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結構比較雜亂、無序,所以大家在復習時要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聯系復習,既要瞻前又要顧後。
四、重應用,使知識實用化。在復習的過程中,要避免無效信息的重復傳授、無效訓練的簡單重復,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和訓練,就必須 在復習課前採取測驗、考查、提問,或通過個別了解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摸底、調查,根據反饋來的信息 通過對學生進行適量的訓練,
五.重備課,使知識系統化 復習最關鍵的還是要備課,哪些知識要復習,哪些知識要鞏固,哪些知識間有聯系,還有哪些知識需要拓展,只有通過精心備課才能知道。備課中要注意的點:
1、抓知識的回憶。 知識的回憶需要一定的路線,通過對期中考試前幾單元核心知識的回憶,從中找出一條線路來。找出指導學生復習的有效途徑,有了清晰的回憶路線,我們就能輕松越過知識再現這一關。
2、抓知識的對比。 對比是強化記憶、加深理解的有效方法。課與課的對比、單元與單元之間的對比、現在的知識與學過的知識的對比等等,在對比中發現不同、找出共性。將一組課文放在一塊兒,你就得對比分析,課文雖然不同,但是有共同點:成抓住了共同點,你就會明白,作者選編不同課文作為教材物目的。這樣,對比中你就找到了知識的精髓。
3、抓知識的延伸。 知識的學習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我們很有必要把握住這種延伸關系。知識的延伸關系包括:一是知識結構的完善。你會發現同一個知識點往往是幾個單元完成的,有時候在同一本教材,有時候在不同的幾本教材,這就需要老師抓住知識的聯系。例如:社會課「辨別方向」這一知識,在三年級的時候是讓學生學會在實踐中依靠太陽、樹木、年輪、北斗星等生活中的事物辨別東、西、南、北,而到了五年級,則是要求學生在此基礎上學會辨別地圖,也就是平面圖的方向位置,一個知識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出現在不同的教材中,再如數學中學習分數這一知識時,先是分數的初步認識即認識幾分之一,接著是分數的簡單加減法,然後是分數的意義,最後是分數的應用,這樣思考之後,在復習中,就應該注意這些知識上的關聯,強化學生知識的系統性。
4、抓方法的領悟。 每到考試前,枯燥無味的復習課往往令老師頭痛,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復習內容簡單重復,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復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少教師認為上復習課的目的只是為了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因此忽視了對復習課的深入研究,導致效率低下,復習效果差。新課程標准不僅著眼於知識的掌握,還著眼於思想方法的領悟。因此,感悟方法,也是復習不可缺少的環節。方法問題我上面已經講過了,關鍵是不同的知識要選擇不同的方法才行。 總之,只要我們任課教師都關注學生的復習,精心設計教案,採取有效的方式,那麼,我們的復習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意幫助孩子掌握復習方法:
A. 及時回憶法:根據人「先快後慢」的遺忘規律,告訴孩子學習了知識就一定要抓緊時間,及時復習。否則,就得再花費幾倍的時間重新記憶學習。採用及時回想課堂重點內容的辦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課了,用一兩分鍾的時間,迅速回憶教師課上講授的重點,加強記憶;做作業前,不急於打開書和筆記,先回憶這門課程講授的重點,再翻開筆記本核對,看記憶是否全面,最後看書中的例題、定理、定義等重點內容,檢查自己是否對已學知識全部理解和掌握。在已經把所學知識內化了的基礎上,才能動筆寫作業。通過作業,檢查所學知識的內化程度,發現問題,及時彌補。
B. 階段復習法:所學知識除了及時復習外,還要定期不間斷復習,才能把所學知識真正記憶清楚。例如,每周進行章節復習,每月進行小結性復習等。在每天及時將已學知識內化,牢固記憶的基礎上,通過階段復習,不但使已學知識重現,進行再記憶。更主要的是對零散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將知識梳理成鏈條,分門別類地貯存在大腦的知識庫里。這樣,不僅記憶起來輕松自如,還為運用知識打下良好基礎。有的孩子對知識不及時進行整理,大腦猶如一個未經整理的皮箱,什麼都裝,亂七八糟。當考試時,需要提取相關知識點,這些孩子就會不知所措,眼看著這些知識似乎學過,可就是不知為什麼想不起來,其原因就在於此。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智慧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組織起來的知識體系。」
C. 查缺補漏式復習:囑咐孩子要經常翻閱作業、考試中出現的錯題,將原有的修改及總結的錯誤原因多看幾遍,明確自己所學知識的不足之處,並找出類似的習題進行自測,加以矯正與鞏固。
D. 重點做典型習題:教師講課時所選用的、作業中的、書里的或練習中的有代表性的典型題目,告訴孩子要及時畫上記號。階段復習時,重點做這種題,用時少,收效大。
E. 總復習:期中、期末學校大多要進行復習考試。這時,告訴孩子一定要跟著老師復習,不要自以為是。因為老師總結的重點,梳理的知識鏈條是他教學的精華,一般要比孩子自己總結的科學。聽完老師的復習課,隨時修改、彌補、歸納自己的總結,就是對知識具有準確、科學性的再復習。老師留給自己的復習時間,是短暫的,不要挑燈夜戰,只要把復習整理的要點和梳理的鏈條,按知識體系記憶清楚,做一遍典型題就完全能考出好成績。

『叄』 復習的意義

在一般情況下,只有經過多次重復的東西才能牢固地記住。搞好復習是鞏固、深化所學的知識,也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環節。再聰明的人,不通過復習也不可能牢固、系統地掌握好知識。

具體地說,復習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

(一)通過復習可以弄懂在課堂上沒有理解或沒有完全理解的問題

在課堂上有或多或少的學生或多或少的問題沒有弄清楚,這就需要課後通過復習來彌補。學生的知識,一般都是基礎性的知識,前一階段的知識都是學習後階段知識的基礎。如果課堂上沒有弄懂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不但本部分的知識掌握不好,而且會影響學習新的知識形成新的技能,使問題越來越多。課程越來越多,學習越來越吃力,出現「惡性循環」現象。相反,如果對已學知識理解得透徹,掌握得牢固,學習新知識就容易,也會出現越學越好的「良性循環」。

(二)鞏固知識,形成技巧

學習過的知識雖然是理解了,但並不等於就記住了。即使是已經記住了,但也不等於記牢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記住了的知識也會慢慢遺忘。只有通過不斷的復習,才能使知識的記憶達到一定的鞏固程度,甚至終身不忘。我們反對死記硬背,但並不反對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事實上,有許多知識是必須牢固掌握的,學過的知識如果不通過復習使之牢固的保持在記憶中,就會像「猴子掰玉米棒子」一樣,學一點丟一點。同樣,已經掌握了的技能,也只有通過不斷復習訓練,才能使之達到熟練,形成技巧。

(三)知識系統化

通過復習,可以使新學習的知識系統化,使之被納入我們頭腦已有的知識系統之中,成為我們整個知識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新知識如不能納入我們已有知識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就容易遺忘,即使不遺忘,也不能充分體現出它的價值。正如一滴水,既沒有實用價值,也會乾枯,但由無數滴水匯集而成的江河和海洋則既不會枯竭,也有它巨大的價值。

(四)深化知識

人們對知識的理解是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特別是對那些難度大、蘊含比較深的知識,往往不能一次就能透徹領會,只有通過反復地學習、思考,才能逐步全面、深刻地領會其中深奧的含義。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溫故而知新」也就是這個道理。還有些知識,似乎學懂了,其實,可能只是表皮的,膚淺的理解,還要經過認真復習,反復思考,才能真正把握其實質。

(五)促進能力的發展

復習過程,不僅是一個鞏固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發展我們能力的過程。通過復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形成熟練的技巧,有助於知識和技能的廣泛遷移。知識、技能遷移的廣泛程度就是衡量我們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復習活動既要求我們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也要求我們努力記住復習內容,這有利於發展我們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增強我們的理解力。在復習過程中,還要求我們掌握有效識記和復習的方法,科學地進行復習,從而提高我們的學習能力。

『肆』 為什麼要復習

學習也是這樣。知識要靠一點一滴地積累,學過的知識,如果不進行復習鞏固,正如馬大哈趕車,到頭來一無所獲,等於沒有學過。復習是與遺忘作斗爭的有效的方法,它還具有溫故知新、加深理解、熟能生巧、形成技能等作用。所以復習是學習活動中的重要環節。

『伍』 復習方法都有哪些

科學的復習方法
應試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的心理過程。其中,記憶活動在整個應試活動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從一定程度上講,記憶是獲得高考成功的前提條件,甚至看作"核心因素對也不過分。一個人的記憶庫能夠提供的信息越豐富,提取過程越迅速,提取內容越精確,他的思維就越流暢,考試成績也越理想。另外,目前高考的題目類型中,依靠再認和回憶直接作出反應的題目仍占很大比例,當然裡面也存在知識的靈活運用問題,但知識的累積無疑是提取和應用的前提條件。因此如何提高記憶效率就成為高考復習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記憶活動是有規律可循的、靈活掌握和運用記憶方法能使考前復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請看下面的介紹。
什麼是及時復習法?
記憶的遺忘規律說明,學習後的遺忘過程是不均衡的,最初一段時間忘得很快,以後就逐漸變慢。也就是說,如果不及時復習,所記內容在很短時間內就會遺忘很多,以後隨著時間的延長,遺忘量逐漸增加,但遺忘增加的速度卻漸漸慢下來。所以說,以往在考生中盛行的"車輪戰"或"突擊式"的復習方法是違背遺忘規律的。實際上,這兩種方法都是在以往學習內容差不多完全遺忘的情況下進行復習的。所以這樣的復習既不經濟又無效率。如果在學校或首次復習之後的最短時間內重新投人復習,則可省去許多寶貴時間。但是需注意一點,及時復習的時間間隔不是越短越好,要因人而異,另外,及時復習的方法較適合於文字材料的背誦,如單詞、文章段落、大論述題等。
什麼是多通道記憶?
心理學研究發現,單靠視覺只能記住學習內容的25%,單靠聽覺只能記住15%。宋代學者朱熹曾經提出,讀書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說的就是要將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協同記憶、理解記憶。研究表明,這種多通道協同記憶的方法比單純用眼看或口念要有效得多。此外,此過程中動覺的參與也很重要。開始使用多通道記憶法對可能不太習慣,但貴在持之以恆,長期堅持就會發現它的優勢和價值。此法尤適於背誦外語、政治、歷史、語文這類一記憶性較強的學科內容。
什麼是嘗試反饋法?
背誦在復習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心理學研究發現,背誦中的反饋作用十分重要,它能極大地提高記憶效果,節省時間。復習過程中可以利用的反饋方式包括:閱讀、回想和提示等。
研究表明,單純閱讀或單純背誦的效果一般,邊背邊讀可以增加記憶量,節省記憶時間。具體做法是,先將材料讀上幾遍,然後嘗試著背誦一遍,記不住的地方再讀幾遍,然後再背,直到徹底記住為止。這種方法利用的原理就是及時反饋。第二種反饋方式是回想,一段復習材料背誦之後,間隔一段時間或在從事其它活動過程中。回想一下剛才的記億內容,並將其中的重點內容(如標題和關鍵詞)背出聲來。其中遺忘的內容作為下次背誦的重點。第三種反饋方式是提示,將學習材料背過幾遍之後,交給幫助你背誦的人,由對方任選其中應背的內容向你提問。背誦過程中遺忘的地方可以由提問者加以提示,並作為下次背誦的重點。
這種方法適合於長常內容的背誦,若能與及時復習法結合,效果更佳。
什麼是重點記憶法?
月考來臨之際,許多同學仍採用口面俱到的復習方法。其實,月考涉及的內容再廣,面再寬,也不會把整本書都包括;進去,考試也有個重點;另外,從知識體系來講,把握重點也是把握全局的關鍵,只有對重點內容重點復習,才能對細節問題產生更好的理解和認識;最後,從記憶過程講,重點記憶有利於把握整體格局。需要指出的是,重點記憶必須以全面復習為前提。記憶內容不能以點代面,以偏概全。一般來講,復習或記憶重點包括下列內容。
①考試大綱所要求的內容;
②考前老師著重復習的內容,
③考試和作業中出現的薄弱環節;
④每段章節中的難點和關鍵點。
具體做法是,首先列出每章內容的重點,及時復習、反復強化;然後解決本章內容中的難點和自己的弱點;第三步是針對重點內容的重點題型多做練習反復強化;最後將自己復習的重點內容與考試大綱要求的內容作比較,以大綱為指導,力求全面。
此法特別適合於篇幅較長文章的背誦,如大型論述題、問答題。
什麼是過度學習法?
在背誦復習材料時,許多同學以為只要能大致記住就行了。其實,所謂記憶的水平是不一樣的。如果在剛剛達到背誦的基礎上,再繼續追加背誦幾遍,這時記憶效果會明顯提。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度學習的次數和時間保持在飽和學習的5O%~100%之間較為適宜,且過度學習對任何材料都適合的。一般成年人或記憶力稍差的同學需要接近100%的過度學習,年輕人或記。憶力較好的考生可安排20%~60%的過度學習。
什麼是分散復習法?
分散復習與集中復習是針對兩個方面而言的,一是時間,二是內容。
心理學實驗表明,從時間上講,分散注意的效果優於集中復習。尤其是難度大的學習材料更適合於分散復習。注意以下三點可以更好地發揮分散復習的長處:①分散復習要有一定的前提。協間有限,不能將時間分得太細,間隔太長,最好將分散與集中結合起來;"②時間不可過於分散,注意貫徹及時復習的原則I③一般來講,純記憶性材料分散法效果較好,學習能力稍差的同學採用此法較為適宜。
另外,從內容上講,集中相當於整體,分散相當於分段,這兩種方法的優劣與所記材料的長度、難度有關。系統性較強的材料。如論述題,適於整體記憶;而記憶性較強又比較零散的內容則適於分段記憶,如英文單詞、人名地名、時間年代等。
可以將分散--集中與分段--整體交叉組合,採用"時間集中--內容分段"或"時間分散--內容整體"的匹配方式。此外還有一種分段與整體相結合的記憶方法,稱為"漸進分段記憶法",在分段的同時進行區域集中,幾小段合成一大段。這種方法既便於分段記憶,各個擊破,又利於加強各段材料間的聯系,融匯貫通;同時既適合於集中學習,也適合於分散學習。
什麼是排除抑製法?
復習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所背誦材料的記憶效果並不均衡,往往表現為材料的兩端較易回憶,中間最難提取。心理學將這種現象群為"材料間的相互抑制"。抑制可分為例攝抑制(後學習的起料對先學習材料的干擾)和前攝抑制(先學習的材料對後學習材料的干擾)兩種。中間材料既受前攝,抑制又受倒攝抑制,肯定效果最不好,因此"照顧兩側,強化中間"的策略的應用就極為重要了。
研究表明,內容的相似性越大,相互間的干擾也就越一大。即便材料不同,也存在相互干擾。因此,復習時可採用文理交叉方式安排復習內容,以減少材料間的相似程度,也可以打亂材料的先後順序進行復習以改善記憶效果不均衡的現象;另外,復習中間安排適當的休息和調整也有利於排除。一壓抑、化解抑制。實踐表明,晚上臨睡前復習的內容在第二天早上一般都能得到清晰的回憶。
什麼是背水一戰法?
我們這里所說的背水一戰,不是指在月考兵臨城下的時候,臨時突擊,因為面對高考,靠幾天的突擊復習是無法僥幸過關的。我們指的是一種背水一戰的心態,這種心態很有價值。當一個人遇到時間限制時,大腦會空前興奮,全身心都投入到當前的活動。如果我們人為將高考"提前",將復習時間縮短,就可以調動全部潛能,進入高強度、高密度的記憶狀態,由此大大提高單位時間的記憶量。事實表明,這種人為製造緊張空氣的方法很有成效,尤適於那些平時抓不緊、意志較薄弱的同學。

『陸』 什麼是復習法

按照教學大綱的順序進行,指導學生把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系統地保持在記憶中;復習要含有新的學習因素,使學生每一次復習都有新的收獲和體會,提高他們復習的積極性,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方式多樣化,使學生開展具有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復習要及時,使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夠及時反饋、不斷地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6)研究復習方法的意義擴展閱讀

大量實驗證明,遺忘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識記的最初時間遺忘很快,越到後來就越緩慢,即遺忘的發展是先快後慢。根據遺忘的這一規律,必須及時進行復習,即要在遺忘大規模開始之前進行,以阻止通常在學習後立即發生的遺忘。知道了遺忘進程的規律,就會明白及時復習的重要性。

復習時間相隔越長,花費的時間就越多,甚至幾乎等於從頭學習。有位科學家曾作過及時復習的研究,讓兩組學生學習一段文章,甲組進行一次及時復習,乙組則不給予復習;然後分別在一天、一周之後測驗,結果甲組分別保持98%、83%,乙組分別保持56%、33%。

有關自然、地理、歷史等學科的記憶的綜合研究也證明了及時復習的重要性,及時復習的組在一個月、二個月、六個月後分別保持70%、62%、60%,而不及時復習的組分別只是58%、48%、38%。較多的研究表明,識記後的兩三天遺忘最多。

學習外語則是在24小時內進行一次鞏固復習。如早上識記的晚上復習一次,晚上識記的則在第二天早上復習一次效果較好。

『柒』 教研活動記錄教研內容活動主題語文復習課如何上扎實

時光飛逝,一個學期即將結束,總復習又成為我們老師的工作重點。
作為老師,我們把期末階段的總復習都看的很重,每天又是考卷,又是評價,又是後進生的輔導。真是搞的學生整天埋在題海中,教師也沒有半點喘息的時間。那麼,語文復習課如何上扎實?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進行探討。
一、 首先,我們要明確什麼是復習?復習的意義是什麼?
(一) 復習的概念
復習就是將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避免遺忘。
(二)復習的意義有三點:
1、復習是一種強化。
課堂上教師講的知識,對於學生來說並不是學完之後就能記住和理解的。復習則是一個克服遺忘、強化理解的過程,復習的越及時、越連貫、越系統,學過的知識就鞏固得越扎實。
2、復習也是重新學習。
學生在復習的時候,可以把平時學到的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完整化。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由於受時間和課節的限制較為零散、雜亂,通過復習可以把許多知識系統化。另外,復習也是對以前學過的知識的重新認識,從這個角度講,復習也是重新學習的過程。它也可以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自信心。
3、復習可以彌補教學的薄弱環節。
教師平時沒有講明白的地方或者在某個環節出現疏漏,通過復習可以查缺補漏,使薄弱環節得到加強。
我們明確了復習的意義後,知道期末的總復習時間長、任務重、要求高,所以還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指導復習工作,將復習落到實處。
二、制定復習計劃。
如何才能將復習落到實處呢?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制訂復習計劃,認真備好復習課,精心設計教案,研究復習方法,提高復習課質量。
(一)在制定復習計劃之前,要做到三學習三理解一分析:一是學習《課程標准》。對《課標》制定的本年級的各項要求,要了如指掌:理解其中的每一項標准、尺度、重難點。如:知識要點、能力考查、閱讀的項目、寫作的要求、口語交際的要求。二是學習《克拉瑪依市小學語文期末考試評價方案》。理解《考試評價方案》中的評價項目、內容及方式。三是學習教材及教師用書。理解作者的編排意圖,理解每一項知識與新課標的關系。從教材整體性出發,按知識體系或按章節單元,抓住重點與難點,考慮復習目標,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整體性把握,進一步對重點與難點知識進行加深與拓寬,從多層次、多角度認識重點與難點知識,以求解題時不會遇到大的障礙。一分析:分析學生的學情,依據學生實際。所謂學生實際就是對學生的認知和能力要了解,對學生的求知心理特點要掌握。既要研究學生的群體,又要研究學生的個體。尤其要對基礎好的和基礎差的學生要有不同的目標要求,要因材施教,使他們各有所得。實際教學活動中,就某一節課的目標而言應有所側重,不要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要有計劃地將課堂復習目標重點定位在認知、能力、情感的某一方面,從而保證學生整體素質的協調發展。
(二)制定復習計劃。復習計劃可制定為先系統復習後歸類復習。
1、系統復習。一天一單元。對本單元課文逐課進行復習。復習期間一天至少兩課時,等一課時可進行精讀課文的復習,第二課時進行略讀課文及學習園地的復習。復習要有側重點,重點課文可多用些時間,非重點課文可少用些時間,可自行調控,把時間安排好。
2、歸類復習。在系統復習之後應留有三到五天的時間進行歸類復習,將本冊書的知識點進行歸類梳理。
在制定復習計劃時,要合理安排時間:共有多少復習時間?有哪些復習內容?每天復習哪些內容?時間夠不夠用?學生每天應達到什麼目標?老師要做到心中有數。老師在備課時就可以一、先定復習目標,這一天的教學任務是什麼,要讓學生達到什麼程度。二、把這一天的復習內容進行羅列,每一課時進行哪些內容,重點復習什麼內容。三、復習反饋:今天的復習哪些知識點學生掌握好哪些掌握不好,如何彌補?哪些學生需要補課等等。
達到目標的學生今天的任務完成,可不布置家庭作業或給這部分好學生布置些提高作業,如課外閱讀等。未達到目標的學生老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補課。(例舉一個復習計劃的例子。)
三、明確復習內容掌握復習方法。
(一)、系統復習。內容為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學習園地。
1、精讀課文主要以生字詞、背誦、本課知識點(課後習題、作者及時代背景、對重點課文的重點段落進行預設閱讀習題)為主。
生字詞:以《語文教師用書》學習目標中給出的詞語為主,可採用課前預習(明天要復習第一單元的內容,今天晚上的家庭作業就可以讓學生先自己復習這部分內容,老師第二天聽寫、默寫,全對的同學可以不寫家庭作業或發小紅花進行獎勵等等。)上課前五分鍾聽寫本單元的詞語,低、中年級由老師批改,高年級可讓學生同桌互批下課訂正。對聽寫中普遍存在的錯字,老師一定要在全班進行強調,找到識記和區分這些易錯字的方法和竅門。
背誦:要求背誦的部分,除讓學生會背,老師可出一些按課文內容填空的試卷讓學生練習,從而達到不僅要求學生會背還要會寫。可利用早讀課的時間,在學生熟背的基礎上留五分鍾時間寫,一次寫的內容不易過多,對填寫中錯得多的字也要進行集體訂正。
本課知識點主要包括:課後習題、作者及時代背景、對重點課文的重點段落進行預設閱讀習題等
課後習題:這是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可利用課堂時間進行復習鞏固,重點題可布置成課堂作業。除課後習題外,本課還有一些知識點,老師在課前一定要認真研讀教師用書,把本課的知識點羅列到教案上,課上對這些知識點進行復習鞏固。對於一些重要的知識點,老師可多化些時間講實、講透。
「對重點課文的重點段落進行預設閱讀習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上課前認真備課,結合本單位的重點課文及訓練重點進行分析,預設一些題型讓學生用學過的學習方法進行訓練,從而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如:三年級上冊23課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可從春、夏、秋、冬的描寫中任選一段,讓學生說說作者都描寫了哪些景物?為什麼要寫這些景物?從而學習作者抓住小興安嶺每個季節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當然,在制定復習計劃時,各年段的側重點是不同的。一、二、三年級以基礎知識為主,四、五、六年級以作文、閱讀為主。
2、略讀課文則以課前預習的內容為主進行復習。對於略讀課文中的一些段落也可進行閱讀訓練。
3、對本單元語文園地的復習不要局限於一道題的內容,而應對這些題進行拓展,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如:三年級上冊語文學習園地四中:「我的發現」旨在引導學生從音、形、意上對形近字、同音字的區分,在復習完園地中的這四組詞後,可布置讓學生自己找音同或音近或形近的字進行組詞,看誰找得最多給予表揚和獎勵。日積月累中的「讀讀背背」是關於一年四季瓜果蔬菜的農諺歌謠,在復習了這部分內容後還可讓學生背背自己在課外學到的有關農諺歌謠。對於習作的復習,重點復習本單元的習作要點,特別是在本次習作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要重點講解,對於本冊書中的重點習作(六年級上冊中的讀後感),如有時間可出一道類似的習作題目讓學生練習,但一定要在課上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如40分鍾),以檢查學生對這類習作的掌握程度,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寫作速度。寫出的習作老師要進行批改講評。口語交際的復習以回憶口語交際課的過程為主。有可能以作文的形式出現,也有可能以寫話的形式出現,這就要求我們平時的教學一定要扎實。
(二)歸類復習。(以下所列復習內容是六個年級的綜合,老師們可根據自己年級的教學要求進行選擇。)
歸類復習分四部分進行:基礎知識、閱讀、習作及綜合練習。(重點把握語文學習園地)
1、 基礎知識:以拼音、字、詞、句的復習為主。
1)、拼音:能運用拼讀音節的辦法,讀拼音寫詞語或句子;整體認讀音節;大小寫字母(查字典的方法體現)。重點練習「看拼音寫字、寫詞」。
2)、字:理解字義;辨析學過的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教材中用中括弧括出的多音字為本冊書中應掌握的);兩種查字典的方法(音序、部首);掌握生字的音、形、義,重在培養學生查字典的能力及理解多義字的能力;還包括寫字的訓練,如根據結構寫字,照樣子寫字等等。
3)、詞:正確讀寫學過的詞語,包括聽寫或、看拼音寫詞語(一二年級老師可出一些看拼音寫詞語的試卷讓學生練習,中高年級教師可直接聽寫詞語。);詞的歸類、搭配,如:寫出AABB、ABB等形式的詞語、補充片語(( )的湖水、高興地( ))等等;常用成語;反義詞、近義詞。這部分內容以課後題和語文園地中出現的詞語訓練的類型進行歸類復習。詞語的復習要強調詞語的理解和運用,並注意積累。通過復習,進一步掌握理解詞語的方法,提高運用詞語的能力(如:造句)。
4)、句:以積累為主。包括課內外古詩、名言警句、對聯、諺語等的積累;詩歌和名篇作者的積累。以本冊學習園地中出現的讀讀背背及其拓展為主要復習內容。
5)、標點符號:常用的標點符號(以本年級段應該掌握的標點符號為重點,還有一些重點課文中的標點符號的使用)
2、閱讀。閱讀包括按課文內容填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
1) 按課文內容填空包括本冊書中要求背誦的篇目(也包括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這部分的背誦建議學生背優美片段,不要只背最短的內容。)
2)閱讀。閱讀能力的培養在於平時的教學中形成,復習只能是一個加強、提升的過程。所以復習的重點不是放在怎麼讀,而是放在怎麼審題、怎麼解題的方法上。如:在做閱讀題時先要求學生把短文讀一遍,大體知道短文講了什麼內容,再讀讀短文後面的習題,帶著這些問題把短文再讀兩遍,然後再動筆答題。在答題時要注意格式:問答題要寫答,回答問題要完整。在做每一道題時,要求學生審清楚題目要我們做什麼?怎麼做?
教師可根據教材出一些閱讀題或從學校定的試卷中選擇一些閱讀篇目,多讓學生見各種題型,在做之前先教給學生做題的方法,再讓學生當堂完成,當堂分析、講解,以提高復習效率。做一道題有一道題的效果。盡量不要讓學生帶回家完成 對於錯得多的題不要只講答案,一定要講方法,讓學生知道遇到這樣的問題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思考?為什麼這樣回答?如:理解詞語的意思這樣的題,可用換詞、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來做。而不是簡單地告訴學生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3、習作。習作的復習應以方法為主而不應以寫為主。
首先復習如何審作文題目。拿到一個作文題目至少讀三遍:一讀想想這次習作讓我們寫什麼?二讀看看有哪些具體要求?(可用線畫出並標1、2、3)三讀看有沒有遺漏的要求。
其次是對本冊教材中的八篇習作進行認真分析、總結,列出簡單提綱,我以三年級上冊為例,這八篇作文分別是:
1寫你在課余參加的活動或課余發生的事
2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寫一幅秋天的圖畫
4寫觀察日記
5寫在綜合性學習中搜集到的資料
6介紹自己去過的地方
7編童話
8自由作文
老師對這八篇作文要進行認真分析、總結,列出簡單提綱,指導學生在遇到這一類習作時知道從何處入手去想、去寫。如第一篇是寫事的習作。寫事的習作可分三大部分:
1、事情的起因(包括: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略寫)
2、事情的經過(作為重點來寫,抓重人特的語言、神態、動作來寫)(詳寫)
3、事情的結果及自己的感受。(略寫)
這樣一來不管是寫什麼事(快樂的、難過的、還是課余發生的事、在學校發生的事等等)學生都知道該從哪些方面去寫,哪些詳寫,哪些略寫。
最後是「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復習。以五年級上冊為例:「綜合性學習活動」習作提綱:
遨遊漢字王國
-------------記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
1、交待活動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活動主題。
2、描寫活動過程。(詳寫)(分階段定主題、小組訂計劃、分工收集資料、合作交流展示、成果匯報會)
3、先取活動中印象最深的一到兩項內容談感受。
4、總結參加本次活動的收獲。
習作和閱讀的復習也可放在復習開始,這樣對後面的閱讀、習作的復習起一定的指導作用。
4、綜合練習。主要是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可做一些綜合性的試卷,但要在課內完成,老師統一閱卷,對試卷中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進行記錄,在分析清楚了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之後,再對試卷進行講評。老師在講評試卷時一定要對每一題的問題、這些問題出在哪些學生身上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在講評試卷時才更有針對性。在講評試卷時老師應該注重方法的指導,聽了一位老師的試卷講評課,老師就特別注重方法的指導,課上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對試卷中的知識和試題進行評價,在學生的評價過程

『捌』 對於學生來說,復習的意義是什麼呢

鞏固自己學過的知識,補充自己沒有學到的知識,將所學的知識結合起來。

首先對一些上課沒有認真聽講的學生的來說,復習可以是說來掌握這些知識,補充自己未學到的知識。當然,因為上課沒有學到,簡單一遍的復習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兩遍三遍的復習,這樣才能夠加深自己的記憶,上課因為有老師帶著,我們的思路相對比較活躍,所以我們對知識的獲取效率是非常高的。上課沒有學,課後復習需要我們自己總結,自己思考,所以額這個時候花費的時間就是比較長的。而且還需要多看幾次。

復習就是對我們的能力和綜合知識素養的提升。所以說我們在平時的聽課過程中要及時做好相關的筆記,課堂的效率相對來說比較高,對一些接受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來說還好,對一些接受比較慢的學生來說就有些吃力了,這個時候可以做好筆記及時復習回顧,也能夠將這些知識很快的掌握起來,這就是一種很不錯的學習方法。

閱讀全文

與研究復習方法的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古代陶瓷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413
什麼方法能快速開車 瀏覽:69
嬰兒吐奶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737
水泥牆石材背景牆安裝方法 瀏覽:446
兩相電機如何調整接線方法 瀏覽:48
老式塑料管連接方法 瀏覽:516
城市宣傳欄的測量方法 瀏覽:764
玻璃推拉門地滑軌道安裝方法 瀏覽:983
去狗皮的正確方法 瀏覽:521
狀態粉使用方法 瀏覽:20
皮卡車如何找30公分邊線最笨方法 瀏覽:99
交通安全方法有哪些 瀏覽:664
新飛電壓力鍋使用方法 瀏覽:113
快速查詢個人徵信的方法 瀏覽:806
男士冬天洗衣服的方法如何 瀏覽:732
農業產品研究方法 瀏覽:17
馴服蜥蜴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5
淘寶鑽展怎麼操作干貨方法推薦 瀏覽:74
臨床上最廣泛的研究方法 瀏覽:469
避孕方法有哪些怎麼上環 瀏覽: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