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於商業化模式的技術經濟評價方法研究
閆 娜 葉海超
(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北京 100101)
摘 要 從技術商品和資產的雙重屬性出發,根據企業自身資源的情況,選定技術商業化模式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和推廣,以推動技術跨越技術轉化的 「死亡之谷」,實現技術收益的最大化。
關鍵詞 技術商業化 商業模式 死亡之谷
Research on the Technology Economic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Commercialization Mode
YAN Na,YE Haichao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SINOPEC,Beijing 100101,China)
Abstract From the goods and assets attributes of technology,according to the enterprise』s own resources,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mode is selected,in order to cross the 「valley of death」 of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to achieve the maximum technological benefit.
Key words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commercialization model;valley of death
所謂技術商業化模式(business model)是指,將技術轉化為利潤的過程與方法。不同的使用者(who :resource and capability),以不同的方式(how :process and strategy),將技術用在不同的地方(where:market segment and customer),當會創造不同程度的價值。
最初的技術或研發成果是一張入場券,是為限制新加入者並為後續技術商業化提供條件打基礎的第一步,技術商業化模式的選擇是技術研發者為實現遠大目標而願意承擔的風險的函數,也是技術推廣結果和技術投資收益的 「真正決定者」。評價點如圖1所示,此時企業面臨不同商業化模式的選擇,不同的商業化模式有不同的現金流曲線,要進行技術經濟評價,不能忽略技術商業化模式。
1 技術的雙重屬性及商業化模式的選擇
1.1 技術的雙重屬性
技術或者科研成果具有商品和資本雙重屬性,技術的商品屬性是指其通過技術市場進入生產領域,為企業帶來效益的屬性;技術的資產屬性是指技術與其他資本如貨幣資本、實物資本等相結合,不經流通領域,直接進入生產領域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屬性。
圖1 不同商業化模式的現金流
技術商品是技術資本存在的前提,只有承認了技術成果的商品屬性,技術成果才有可能作為資本進行投資。技術資本則是放棄了當前的收益而追逐未來更大收益的一種投資行為的結果。如果企業不能將技術視為可被銷售的商品,則技術的市場價值必然因此而被貶抑,這將造成技術成果無法被充分使用,不僅影響技術投資回報,也會抑制企業投入技術發展的積極性。
1.2 以商業模式為基礎評價的原因
1)並非所有技術都能實現產業化,技術的發展是個漏斗式的選擇過程,每個階段剔除不符合繼續研究開發目標的項目屬於科研發展的規律,以全部技術都能進行產業化生產為假設進行評價,不符合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也不利於企業根據自身的資源狀態、市場競爭態勢和技術發展的前景來進行綜合決策。
2)從投資回報角度來講,企業不可能擁有把全部科研成果商業化的優勢資源,自行投資進行產業化並非一定是最佳方式。
3)合作創新是企業適應世界產業結構變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戰略措施,合作創新有助於縮短創新時間,分攤創新成本和分散創新風險,但合作研發的趨勢也為保守秘密製造了障礙,一項技術涉及的參與方越多,保護技術秘密的難度就越大。研發的合作為商業化階段的合作奠定了一定基礎,是商業模式多樣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4)技術在商業化階段投資額劇增,技術投資主體,如IDG等風險投資機構,對新技術的孵化保持高度熱情,為技術投資提供了多元化的渠道,也為技術研發機構提供了分散風險的途徑,多元化的投資模式會避免資金浪費、投資回報率低等問題。
5)隨著技術交易市場的發展,技術交易已經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推動力量。通過知識產權共享、交叉許可或購買知識產權等方式,中國石化加大了與國內外大公司和研究機構的合作,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煉油化工創新技術和產品陸續走向國際市場,2008~2011年技術貿易額近50億元,其中技術許可達到10億元以上。
1.3 可選擇的技術商業化模式
從商品和資產兩方面來考察技術的價值,可以選擇靈活多變的技術商業化模式或者模式組合,可選擇的模式如下(圖2):
圖2 技術商業化模式選擇矩陣
1.3.1 進行技術交易
技術交易是技術從佔有者(技術的供給方)向擬採用者(技術需求方)的轉移,專利授權、轉讓等技術交易是回收技術投資,並推動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促進新技術廣泛採納的重要途徑。在這種模式下,研發機構在後續商業化過程中只需按和約規定履行技術咨詢及服務等義務,把生產風險、市場風險轉移給技術接收方。其特點是科技成果的成果源與吸收體分離,不利於形成長期、連續、緊密的合作關系。
1.3.2 自行投資生產銷售
當企業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和管理水平來實現技術的產業化,且能承擔失敗的風險時,會最大程度地保有技術秘密,採用自行生產和銷售的方式。在這種模式下,科技成果的成果源與吸收體融為一體,不需要中間環節,既可減少交易手續和費用,又可省去成果泄露等許多麻煩以及其他可能產生的摩擦,而且自行生產銷售更有利於技術成果的適用、配套和完善。三大油田服務公司都是通過嚴守自身技術秘密、自己承擔市場風險的路徑實現對市場壟斷的。
1.3.3 與銷售商合作
當企業對新技術商業化生產資源控製程度高、對市場資源控製程度低時,應在市場上尋找資源互補的企業,採取與渠道或者銷售商合作的方式,加快市場開拓的進度,減少市場拓展的風險,盡早盡快實現技術的效益。
1.3.4 合資生產
企業控制的生產資源無法滿足技術商業化生產的要求時,應採取合資生產的方式,通過適當公開技術秘密,合資生產獲取到技術商業化所需要的資金、設備等生產資源,利用自己的市場渠道和影響力來實現技術效益的最大化。
1.3.5 多種方式組合
通過多種模式相組合的方式來實現價值的最大化,增加技術商業化過程的參與者,調動各層次參與者的積極性,使風險承擔主體多元化,為企業贏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可以選擇的模式包括:(1)製造和銷售主要部件;(2)通過市場和/或業務區域進行模式劃分;(3)捆綁銷售或剃須刀片模式;(4)還可以採用製造許可與銷售許可相結合,製造與產品或服務緊密相關聯等模式。
本文將以技術交易和自行生產銷售兩種模式為例來研究技術經濟評價的方法。
2 技術經濟效益的影響因素
2.1 技術交易收益的影響因素
2.1.1 技術本身的情況
技術的收益與技術自身的狀況相關,例如技術開發成本、技術的先進性、技術的壟斷性、技術本身的成熟度、技術的法律狀態、技術所處的生命周期、轉讓次數、所處行業的利潤水平等。一般來說,越先進、壟斷性強、越成熟、轉讓次數越少,技術的獲利能力就越強,其價值就越高。國內外專利技術轉讓的實踐表明,技術市場上最活躍、成交率最高的專利是授權後3~5年的專利。
2.1.2 技術轉讓主體狀況
技術交易的價格經由雙方談判確定,雙方技術交易談判的經驗將影響最終成交的價格,另外,轉讓後獲利大小與受讓方自身條件關系很大,受讓方的資金籌措、接受技術的能力、生產規模、職工素質、管理水平和經營戰略等直接影響技術商業化的規模和效益。對於同一技術,如果引進方生產能力強,對技術消化吸收快,市場開拓能力強,則其收益相應好些,技術許可方自然也會獲得較多的收益。
2.1.3 轉讓或交易的條件
技術轉讓形式,是轉讓技術的所有權,還是轉讓技術的使用權(也稱為實施權)。這兩種轉讓的獲利能力差異很大,如果是轉讓使用權,要看是獨家轉讓,還是多家轉讓。同一項技術,以獨占許可的方式轉讓和以非獨占許可的方式轉讓相比,其價格有相當大的差別。因為,獨占許可方式轉讓技術剝奪了許可方再次出售該項技術的機會,所以許可方要提高轉讓技術的價格(圖3)。根據國際許可證工作者協會LES日本分會提供的資料,如果非獨占許可的銷售額提成率為4%~5%,則獨占許可的銷售額提成率為6%。另外,合同的任何條款幾乎都與價格相聯系,特別是保證和賠償條款、支付條款、稅費條款等對合同的價格影響更大。
2.1.4 技術交易的環境
相似和相近產品的替代性和競爭性,是帶動行業還是擠進行業,同類產品的產量和價格、行業的平均利潤以及政策的影響,都直接影響著銷售利潤和未來的獲利能力。對於供方很少、甚至是獨家壟斷的技術,其引進價格就高。但對於供方較多、非壟斷性的技術,供方將不得不考慮降低價格以取得競爭的優勢。
2.2 自行投資生產的影響因素
企業保護技術秘密進行自行投資生產,既需要資金、技術、產品/技術秘密、設備、工具、工藝訣竅等生產資源,又需要渠道、運輸、商標等市場資源。在技術商業化之前,企業更關注技術訣竅、產品性能等,而自行投資生產的效果取決於全部資源的可獲取性和控制能力。
2.3 獲利方式的差異
鑒於以上影響因素的不同,通過技術交易和自行投資生產兩種模式進行商業化在投資數額、所承擔的經營費用、承擔的風險、獲利方式、資金迴流的時間等方面有差異,詳細內容見表1。
圖3 技術資產收益影響因素
表1 不同商業化模式的獲利方式差異
續表
3 技術經濟評價方法研究
3.1 已發生研發費用的處理
新會計准則要求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應當區分研究階段支出與開發階段支出,並對 「研究」 與 「開發」 進行了定義。「研究」 是指為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的調查。「開發」 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新無形資產准則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在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對商業化之前的技術進行評價,目的是為了選擇合適的商業化模式,並進行相應的市場引導和推廣,此時,已發生的研究費用是一種沉沒成本,不影響當前時點的決策行為,因此,在判斷技術項目商業化模式是否可行,或者比較各商業化模式的收益水平時,已經發生的研究費用不計入現金流出。
3.2 技術交易的評價方法
技術使用費的支付方式有3種,即一次總付、提成支付以及入門費加提成支付。
一次總付是指合同當事雙方在訂立合同時,將所有合同價格一次清算,在合同中規定一個總金額,由引進方一次或分期支付。
提成支付是指引進方在合同規定的一定期限內,按照技術實踐後所產生的效果向許可方支付一定比例的費用。這種支付方式的特點是當事雙方在簽訂技術轉讓合同時,僅規定提成的年限、提成的比例、提成的基礎以及提成的方式,並不規定技術費用的具體數額,許可方的實際所得由引進方實施技術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決定。提成支付有按產量提成、按價格提成、按銷售收入或利潤提成等多種方式。按產量提成,指以實施轉讓的技術所生產的產品的數量為基礎提成。按產量提成的特點是:提成數額不隨成本和價格的變動而變動,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無論該產品的銷售狀況如何、有無利潤均固定不變。在國際技術貿易實踐中,按銷售價格提成是較為普遍的一種方式,任何一種商品都有多種價格,如成本價、市場銷售價、凈銷售價、離岸價、到岸價、批發價等等。按銷售收入提成實際上是按產量和銷售價格提成的結合。按利潤提成是指按照引進方實施技術後所產生的實際利潤提取技術轉讓費。
入門費加提成支付是一次總付加提成支付相結合的支付方式。採用這種支付方式時,引進方須在合同生效後先向許可方支付一筆費用,這筆費用稱為入門費,然後再按提成方式支付其餘數額。入門費即是技術轉讓費的一部分。
據以上利潤獲取的方式,在一定時期內技術的收益有如下的演算法: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五)
其中:PT為一次性轉讓或授權的總價;T為一次性轉讓或授權的稅費;Ai%為第i年的支付的比例;Ti為第i年的稅費;Si為第i年的技術提成基數(銷售收入、利潤等);K i為第i年的技術提成比例;Ci為第i年的技術保護費用;PG為技術使用入門費;r為基準折現率。
3.3 自行投產的評價方法
自行投產的收益: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五)
其中:N0為建設/生產年限;N1為銷售上升年限;N2為銷售下降年限;C1為流動資金;Ce為工業化生產投資;Cm為市場推廣開拓投入;Cj為經營成本;Pi為第i年的產品/服務價格;Si為第i年的產品/服務銷量;Ti為第i年的稅費。
4 試算案例
設一項技術生產建設期為1年,需生產投資50萬元,試運營及推廣期為1年;技術授權採用利潤提成的方式,提成比例為5%,則兩種方式在10年內的現金流如表2所示,在忽略稅費影響的條件下,採用技術授權和自行投產的商業化模式所產生的效益,按公式(2)和(4)分別計算技術授權和自行生產的凈現值為: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五)
由計算可知,採用自行投產的方式比技術授權能獲得更高的收益。從資金使用效率來看,技術授權方式沒有先期投資,自行投資生產需要承擔生產費用和推廣費用,這意味著在企業資金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自行投產的方案優於技術授權,而當資金條件不允許,或者該項技術不屬於企業的核心業務時,則應在評價中考慮借款利息等資金的使用成本,或者採用合資、合作等方式來進行商業化。
5 結論
商業模式的選擇對於技術商業化和推廣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應定期對技術價值進行評價,使商業化運作及早介入技術的推廣過程,實現技術收益的最大化。針對不同的商業模式構建相應的評價方法,對技術商業化方案進行比較和選擇,有助於提升企業技術組合選擇水平,提高技術投資收益。
目前本文提出的評價方法,只評價了經濟回報一個指標,沒有考慮到技術對於企業無形資產的影響,如技術對於企業戰略的影響,技術對企業聲譽和合作夥伴的影響,包括合作夥伴的質量、在社會上的影響力、HSE(健康、安全、環境)和社會反映、美譽度等。
表2 不同商業化模式的現金流量
參考文獻
[1]宋琪.試論技術資本的屬性.科學技術與辯證法[J].2004,21(2):51~53.
[2]張建軍.石油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的難點與對策.石油科技論壇[J].1996,35(3):60 ~61.
[3]Vijay K Jolly著.張作義等譯.從創意到市場:新技術的商業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4]Steve Jacobs.Crossing the technology chasm:Managed pressure drilling.JPT[J].2011,28(2):30~35.
[5]Steve Jacobs.Crossing the technology chasm:Seismic while drilling.JPT[J].2011,28(3):30 ~35.
[6]呂海燕等.科技管理的實踐:中國技術商品化若干問題研究[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5.
2. 介紹幾種期貨交易的經典純技術分析(適合抄單的那種最好)
1.什麼是日內短線交易?
日內短線交易是一種交易模式,主要是指持倉時間短,不留過夜持倉的交易方式。日內短線交易捕捉入市後能夠馬上脫離入市成本的交易機會,入市之後如果不能馬上獲利,就准備迅速離場。因為這種交易方式在市時間短,所以承受的市場波動的風險較低。目前,國內有一些操盤高手採用此交易方式取得穩定的盈利,獲得了成功。
2.日內短線交易的理念及優缺點
對投機市場的不同理解造成了不同的交易方式。日內短線操盤手認為,市場價格的波動由於受眾多因素的影響,表現出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市場預測是很困難的,而且越是期限長的價格預測越是不可能,相對短期市場的預測由於影響價格的因素有限而相對誤差小、准確性高,並且短期市場的波動主要受交易者的投機行為影響,在短期內,投機群體比較固定,投機行為的固定特徵比較明顯,這就給短期交易者對市場的預測提供了參考。日內短線交易優點由於持倉時間短,所以迴避了一些無法預測的市場風險,所以交易狀況比較穩定。其缺點每日專心盯盤,比較費神,對自身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
3.日內短線交易的方法有2種
根據持倉的時間分為日內短線交易和日內超短交易(炒單)2種,日內超短交易與日內短線交易不同的是它的持倉時間更短,一般的持倉時間在1-2分鍾,短的不超過10秒,最長不超過10分鍾。日內超短捕捉入市後能夠馬上脫離入市成本的交易機會,入市之後如果不能馬上獲利,就准備迅速離場。因為這種交易方式在市時間短,所以承受的市場波動的風險較低。而日內短線交易是建立在日內一段明顯的趨勢波段上的交易方法,基本上屬於趨勢交易的范疇,在交易的頻率上要明顯的低於炒單的方法。
4.日內短線交易的交易原則
首先,要樹立薄利的交易思想。日內短線不能貪,給自己規定一個合理的利潤空間,達到目標時要立即出局,然後重新評判市場,耐心等待市場給出的下一次交易機會。
其次,尊重市場,順應市場。日內超級短線的交易員不能對市場有預判,心空才能接納市場,融入到市場里。交易員在市場面前,要永遠保持自己謙卑的姿態,在市場面前,我們永遠是無足輕重的。
第三,要精選符合自己交易原則和自己熟悉的交易機會,不打無把握之仗。做到不出手則已,出手必勝。日內超短由於獲利很薄,要靠出手的成功率獲勝,這一點尤其重要。
最後,跟其他類型的交易方式一樣,控制風險也是日內超短的重中之重。打個比方,日內超短就好像打游擊,以獲得實利作為交易的出發點和最終依歸,打得贏打,打不贏立刻撤退,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等待下一次機會。
3. 如何把握交易的技術和技巧
交易技術方法其實有很多,比如著名的如MACD技術指標。黃金分割線和移動平均線、波浪理論等等。並且都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作為外匯交易的投資者,並不一定需要掌握太多的外匯交易技術,而是掌握其中的幾門。然後把它們研究透徹。再結合市場行情和政治經濟新聞,就可以很好的判斷外匯的走勢了。
那麼如何通過無風險的外匯交易去磨練自己的交易技術呢。很簡單,投資者可以到外匯平台的網站上申請一個模擬交易賬戶,然後下載模擬交易平台就可以無風險的使用外匯交易軟體了。通過模擬外匯軟體進行交易,使用自己的外匯技術進行判斷未來的趨勢。相信經過一段時間,就可以輕車熟路了。
4. 外匯交易中如何進行技術分析的
外匯交易中的技術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 必備看懂底部形態與頂部形態以及自己能畫圖分析的能力。
二. 個人必須擁有良好的投資以及避禍的方式,資金原則。
三. 比起市場操作更重要的交易策略和戰術。注意力更應該集中在策略和戰術、資金管理以及控制情緒上。交易策略則需要根據市場的趨勢進行交易。
四. 順應市場大趨勢操作是賺錢最多和最能令人放心的操作,而賠的最慘和感到最大壓力的操作,總是在抱著逆勢賠錢倉不放的時候。
五.往往從損失中學到的東西比賺錢時候學到的更多,更能讓人感到有用。
六. 有些人的心情好壞往往可能跟市場聯系起來,當你心情好的時候,會感到市場一片明媚,心情糟糕時,則感到一片灰暗。這類人需要很好的情緒均衡和市場眼光。這類人必須要趁著所謂的好時光一路猛進,但不要被突然的成功誘惑;也必須避免在壞時光中隨波逐流迷失了自己。
七. 失望和泄氣是人的兩種基本情緒。一定要能夠自律,克服心理上的沮喪,堅持不到期貨投機所想要達成的目標決不罷休,而且一定要堅持使用系統性的方法。必須保持自信心,要能渡過艱苦的日子,抑制不利倉位的虧損。
八. 遵守已經證明的良好策略和資金管理原則。以嚴守務實的態度,依所有的規則行事,設法跟著趨勢,記住趨勢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九.必須把自己訓練得能忽視個人的任何偏見。不要老是想著做多, 因為下跌比上漲得快。必須有能力輕易地在市場中下滑時做空,而安之若泰。
十. 一定要照著那些已經證明在真實的市場中行得通用的方法去做。
十一. 要順著大勢所趨去做,要控制你的虧損,同時讓利潤愈滾愈大。操作時務必用最務實的態度和嚴守的精神,而且身體力行,必須做到。
5. 國際技術貿易的方式主要包括哪些
國際技術貿易採用的方式主要有許可貿易、技術服務與咨詢、特許專營、合作生產,以及含有知識產權和專有技術許可的設備買賣等。
1、許可貿易
許可貿易有時稱為許可證貿易。它是指知識產權或專有技術的所有人作為許可方,通過與被許可方(引進方)簽訂許可合同,將其所擁有的技術授予被許可方,允許被許可方按照合同約定的條件使用該項技術,製造或銷售合同產品,並由被許可方支付一定數額的技術使用費的技術交易行為。
5、含有知識產權和專有技術轉讓的設備買賣
在國際貿易實際業務中,在購買設備特別是關鍵設備時,有時也會含有知識產權或專有技術的轉讓內容。這種設備買賣也屬於技術貿易的一種方式。但是,單純的設備買賣,即不含有知識產權和專有技術許可的設備的買賣屬於普通商品貿易,不是技術貿易。
含有知識產權利和專有技術轉讓的設備買賣,其交易標的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硬體技術,即設備本身;二是軟體技術,即設備中所含有的或與設備有關的技術知識。這些技術知識又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屬於一般的技術知識,另一部分是專利技術和專有技術。這種設備的成交價格中不僅包括設備的生產成本和預得利潤,而且也包括有關的專利或專有技術的價值。在這種設備的買賣合同中含有專利和專有技術許可條款以及技術服務和咨詢條款。
這種方式的技術轉讓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貿易中 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它也常用於工程承包中。
除上述五種情形外,許可貿易的做法還常出現在補償貿易中,一方提供的設備中含有專利或專有技術,該方以設備出口和技術許可的綜合方式向對方提供技術設備,對方以該項設備生產的產 品或其他產品補償其技術和設備的價款。許可貿易的做法也常出現在合資經營方式中。或者擁有專利和專有技術的一方直接轉讓其技術,實行技術作價入股;或經過許可方式獲得他人專利或專有技術使用權的一方,經技術產權方的允許後,以分許可的方式向合資企業進行技術的再轉讓。
6. 怎麼才能掌握外匯交易技術方法
外匯交易技術方法其實有很多,比如著名的如MACD技術指標。黃金分割線和移動平均線、波浪理論等等。並且都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作為外匯交易的投資者,並不一定需要掌握太多的外匯交易技術,而是掌握其中的幾門。然後把它們研究透徹。再結合市場行情和政治經濟新聞,就可以很好的判斷外匯的走勢了。
那麼如何通過無風險的外匯交易去磨練自己的交易技術呢。很簡單,投資者可以到外匯平台的網站上申請一個模擬交易賬戶,然後下載模擬交易平台就可以無風險的使用外匯交易軟體了。通過模擬外匯軟體進行交易,使用自己的外匯技術進行判斷未來的趨勢。相信經過一段時間,就可以輕車熟路了。
因此若要說外匯技術方法如何掌握,還要看投資者願不願意付出和積累了。
這樣可以么?
7. 外匯交易技術如何掌握
外匯交易技術如何掌握,需要的不僅僅是研究幾門技術指標,而是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實踐投入到外匯交易當中。 也許有些人沒有太多資金進行體驗交易, 因此無法靠著太多的真實交易進行學習外匯當中的知識,因此這之前需要有一步很重要的步驟,就是申請模擬賬戶進行交易,這樣的話體驗外匯市場就可以檢驗自己的所學到的交易技術,並且沒有任何的風險。
在判斷貨幣趨勢的技術指標和方法的選擇上也需要注意,最忌諱的就是每一本技術都想要鑽研精通,這樣的結果就會導致雜而不精,最終在判斷的時候被各種方法搞的焦頭爛額,從而無所作為。反而對於其中的幾門技術爛熟於胸,更有利於對於趨勢的判斷。
並且在學習外匯交易技術的時候也要注意對於基本分析的關注,從而做到內外兼修,達到外匯投資的最高境界。
總之,模式交易結合技術指標結合基本分析最終才是交易的成功之道。
8. 簡述國際技術轉讓的基本方法
國際技術貿易採用的方式主要有許可貿易、技術服務與咨詢、特許專營、合作生產,以及含有知識產權和專有技術許可的設備買賣等。
許可貿易許可貿易有時稱為許可證貿易:
它是指知識產權或專有技術的所有人作為許可方,通過與被許可方(引進方)簽訂許可合同,將其所擁有的技術授予被許可方,允許被許可方按照合同約定的條件使用該項技術,製造或銷售合同產品,並由被許可方支付一定數額的技術使用費的技術交易行為。
許可貿易按其標的內容可分為專利許可、商標許可、計算機軟體許可和專有技術許可等形式。在國際技術貿易實踐中,一項許可貿易可能包括上述一項內容,如單純的專利許可,也可能包括上述兩項或兩項以上內容,成為一攬子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