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課題研究的研究方法具體分為幾類
我正進行一個課題研究,結合自己的實踐,主要研究方法有:
1.文獻研究法。有關研究資料主要見於各種相關的談話與學術文章中,可通過查閱相關文獻進行梳理,並通過知網等論文專業檢索手段,查詢、收集、分析、整理和歸納有關的研究成果,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理論指導。
2.調查研究法。研究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為課題研究提供充分的事實依據,明確研究的主攻方向,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3.案例研究法。本課題研究屬於應用性研究,來自於教學實踐,又服務於教學實踐。教學案例是研究的基礎和樣本。在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啟發和指導下,對中小學語文學科各種類型的「少教多學」課堂教學案例進行分析研究,反思成敗得失,並提出改進意見,通過實踐檢驗,進一步提高研究結論的普遍意義和可借鑒性。
4.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指的是實踐者在行動中為解決自身問題而參與進行的研究,其目的在於提高對自己所從事的實踐活動的理性認識,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自己所遇到的問題,以期引導、改進和評價自己的決定與行動。參與課題研究與實驗的教師,不僅是一個行動者,而且是一個研究者。要通過行動研究理性地分析和評價自己的教學活動,認識制約課堂教學效益的各種因素,探索新課程背景下高效教學,不斷改進策略與方法。
5.比較研究法。有比較才有鑒別,才可以取長補短,獲得可靠的研究成果。
6.實踐經驗總結法。收集分析和歸納整理出新課程背景下優化課堂教學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經驗,並揭示經驗的實質,使之上升到理論高度,歸納出可資利用和借鑒的規律性東西,為優化課堂教學提供指導和幫助。
不知是否對您有用,共同學習。
『貳』 五種研究方法
哲學研究
哲學研究理解:哲學研究也稱思辨研究或理論研究。從論證的方式來看,哲學研究可以分為演繹法、歸納法和類比法。從哲學主題來看,哲學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本質研究、價值研究和對策研究。哲學的研究,一般來說完整的哲學研究包括:是什麼、為什麼、還有怎麼辦。不過其中的每一個部分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可以獨立成篇。
閱讀的文獻:我對當代課程本質的看法.廖哲勛.華中師范大學
本篇文章主要表明當代課程的本質不是知識,也不是經驗。並且分別講述課程本質作為知識和經驗的基礎理論是什麼,為什麼這么說,最後用批判的眼光否定其觀點,並且說明當代課程本質真正是什麼,並且證明理論從何而來。總結而言,當代新課程是在一定培養目標指引下,由系列化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學習活動方式組成的,具有復雜結構與運行活力的,用以促進學生各項基本素質主動發展的指南。
實踐研究
實踐研究理解:實踐研究主要顯示為日常的教育改革、經驗總結和教育對策。由實踐者本人做的實踐研究也稱為「實踐的行動研究」。也可以說是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方法,實踐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認識發生和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基礎。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對實踐經驗進行理論概括和總結,通過實踐檢驗理論和發展理論,是社會科學研究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閱讀的文獻:創客背景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創新探索與實踐.鄭茜
本篇文章首先在文獻分析的基礎上,歸納了創客的相關概念,並且分析了創客教育的基本特徵,還梳理了國內中小學開展創客教育的現狀。針對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研究者吸納創客教育的優點,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開展了基於創客活動的實踐探索:從轉變角色與觀念做起,更新內容與設計,關注生活與實際,努力將學生培養為促進社會發展的創客。也就是說通過基於創客活動的實踐,引導學生利用新的數字技術來設計、製作、分享和跨時空的學習。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基礎課程,它的教學需要緊跟潮流,轉變只傳授計算機知識的傳統觀念,通過搭建創客空間、開發創客課程、開展跨學科實踐,最終才能推動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
實證研究中的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理解:定量研究是指確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規定性的科學研究,就是將問題與現象用數量來表示,進而去分析、考驗、解釋,從而獲得意義的研究方法和過程。由於其目的是對事物及其運動的量的屬性做出回答,故名定量研究。定量研究設計的主要方法有調查法、相關法和實驗法。
閱讀的文獻:譚金波,王廣新.青少年數字化游戲選擇行為與學習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7)
本篇文章研究了青少年數字化游戲選擇行為與學習策略的聯系。應該說游戲活動充滿著一系列的認知行為,它能促進學生智力與思維能力的發展。為探究學生在數字化游戲活動中的學習體驗,文章探討了中學生對數字化游戲類型與游戲化學習策略的選擇問題。卡方檢驗結果表明,男生偏愛冒險類游戲,女生偏愛益智策略類游戲;男生比女生在游戲中更可能使用捷徑策略和角色扮演策略來學習,而女生比男生更可能使用創新策略、觀察策略和探索策略參與游戲活動;高宜人性、情緒穩定和高開放性的學生偏愛冒險類游戲;情緒穩定性高的學生喜歡在游戲中採用捷徑、探索和角色扮演策略學習。通過一系列卡方值檢驗結果和顯著性差異的數值得出相應結論,完全可以證明本文章屬於量化研究的范疇。
實證研究中的質性研究
質性研究理解:質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訪談、觀察、實物分析),對研究現象進行深入的整體性探究,從原始資料中形成結論和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陳向明,2001);
質的研究方法是相對於量的一種研究方法。但它與定性研究方法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定性研究是關於事物性質的研究,是根據研究者的認識和經驗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性質或某一現象變化的過程和變化的原因。
閱讀的文獻:翻轉課堂學習體驗質性研究
本文章旨在了解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的真實體驗,能為進一步優化教學模式提供依據。文章採用質性研究中半結構訪談法對受訪者進行深入訪談,並用 colaizzi七步法對資料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受訪者正向體驗包括學習習慣養成、培養團隊協作、提高學習積極性、
促進知識內化;負向體驗包括學習主動性差、缺乏自信心。由此可知,翻轉課堂教學法有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其知識內化。教師應注意個體化差異,進一步優化課程設計方案。縱觀文章結構,符合質性研究的特徵。
實證研究中的歷史研究
歷史研究法是運用歷史資料,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對過去事件進行研究的方法。亦稱縱向研究法,是比較研究法的一種形式。在政治學領域中,它著重對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歷史研究有幾種基本的方法:搜集與考訂材料的方法,即考據。歷史比較法,統計方法,計量方法,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
閱讀的文獻:蔡鐵權,陳麗華.我國科學教育研究述評.
本文章在長期研究的基礎上,並通過中國知網等對我國科學教育研究相關文獻的多方搜索以及對科學教育研究著作的廣泛查閱,將我國目前科學教育研究的主要領域歸納為18個方面, 對這些方面的研究現狀做出了描述,提出了相應看法。比如中國科學教育研究機構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在20世紀 20年代 ,以中國科學社為代表 , 我國初步形成了民間鬆散型的科研體制。接著1923年,中國科學社向政府提議建立一個科學研究機構的計劃,設立諸如理化研究所 、生物研究所、博物館等,由此看出本文章屬於縱向研究法的范疇。
『叄』 教育教學特色經驗總結和行動研究報告區別
摘要 行動研究是指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行動中的具體問題進行系統探討,以提高教
『肆』 行動研究法和調查法的區別
行動研究法和調查法的主要區別是,性質不同、目的作用不同、特點不同,具體如下:
一、性質不同
1、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境中,教育實際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與技術,以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為首要目標的一種研究模式。
2、調查法
調查法是通過各種途徑,間接了解被試心理活動的一種研究方法。
二、目的作用不同
1、行動研究法
其目的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和解決教育實際問題。
2、調查法
①、為研究人員提供既定研究課題的第一手材料和數據,揭露現實存在的問題,暴露矛盾,通過不斷解決內外部的各種矛盾促進發展。
②、為各部門制定政策、規則、改革提供事實依據,為實現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的管理和教育預測服務。
③、明了所研究問題的現狀,發現新的研究課題、先進的經驗或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見解,新理論。
三、特點不同
1、行動研究法
①、研究主體:教師。強調做學者型、科研型教師。
②、研究方式:強調教師與專家相結合。開展群體教科研。協同攻關、共同研究。
③、研究程序:自我反思,螺旋式上升。
④、研究方法:理論與實踐、定性與定量。
⑤、價值評估:重在應用推廣。重在實效。
⑥、樣本小,個性化研究,重在相互借鑒。
2、調查法
調查法的主要特點是,以問題的方式要求被調查者針對問題進行陳述的方法。根據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調查者本人作調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調查者的人作調查。調查法可以分為書面調查和口頭調查兩種。調查法能夠同時收集到大量的資料,使用方便,並且效率高。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性的研究法、網路-調查法
『伍』 什麼是行動研究啊
行動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境中,教育實際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與技術,以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為首要目標的一種研究模式。
1、行動研究以提高行動質量、改進實際工作、解決實踐問題為首要目標。
2、行動研究強調教學行為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強調行動過程與研究相結合。
3、行動研究的環境就是自然、真實、動態的工作情境。就是活生生的課堂。
4、行動研究計劃具有發展性,開展過程具有系統性和開放性。
5、研究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與教,為行動研究增添了新質。
行動研究法是將純粹的教育科研實驗與准教育科研實驗結合起來,將教育科研的人文學科的特點與自然科學的實驗的特點結合起來,用教育科學的理論、方法、技術去審視、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將教育教學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但依託的是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
『陸』 行動研究和校本研修區別
行動研究指某種行動對組織系統的影響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活動。校本研修指的是基於學校,為了學校的發現而進行的研究活動。
行動研究是誕生於社會活動領域、一種適合於廣大教育實際工作者的研究方法。
它既是一種方法技術,也是一種新的科研理念、研究類型。行動研究是從實際工作需要中尋找課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進行研究,由實際工作者與研究者共同參與,使研究成果為實際工作者理解、掌握和應用,從而達到解決問題,改變社會行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它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於資料收集、合作探討、自我反省、多方總結最後解決問題的方法;一種主題明確、思路清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校本培訓是指以學校為單位,面向教師的學習方式,內容以學校的需求和教學方針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此外,校本課程是一種新的課程領域,基於學生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驗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它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學習。
『柒』 行動研究法和教學診斷法的區別
研究方式比較:「行動研究法」與其它研究方法的區別不在於運用某一套專門的研究技術。在行動研究中,可以運用所有已知的定性和定量的觀察技術、數據和資料採集分析技術。
教育行動研究的特點:教育行動研究強調對教育情境的研究,是在實際的教育情境中教師思考,如何富有智慧地行動以及對行動的反思,是行動和研究的緊密結合。
行動研究法一開始就打破了教育實驗的常規,它不是先做好總體設計方案,而一開始就可以直接進入行動研究。其目標的差異卻是研究觀念的不同,行動研究強調的是在行動中獲得進步與發展。
更重要的是,行動研究特別注意協商和處理行動者與研究者以及其他有關方面的人際關系和相互的道德義務。巴甫洛夫曾經說過,科學是隨著研究方法方面的成就前進的。研究方法每前進一步,我們就登高一個台階,於是我們就看到許多新事物,看到更遼闊的遠景。
行動研究作為一種研究方法,無疑有其局限,也有待完善。但是,這種把實際工作過程作為研究者與實際工作者結合場點,要求研究者參與實踐、實踐者參與研究的方法,為我們觀察和研究教育提供了全新操作思路與全新理論視角。
因為教育實驗方法,曾嚴重影響過我們有關教育科研的操作體系,將兩者對比一下,會看出其中的本質性差異。總體設計的不同是源於教育觀念的差異,而仔細比較一下兩類研究方式方法,它們的操作線索卻有大同小異之感。
『捌』 簡述科學行動研究,實踐行動研究,批判的行動研究三者的區別
科學行動研究,實踐行動研究批判行動研究三者之間是不可分割的科學,主要強調一種正確性,尊重客觀規律實踐行動研究主要是把你所學的理論落實到行動當中去批判行動研究主要強調一種創新的思想。
『玖』 什麼是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境中,教育實際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與技術,以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為首要目標的一種研究模式。
行動研究法是將純粹的教育科研實驗與准教育科研實驗結合起來,將教育科研的人文學科的特點與自然科學的實驗的特點結合起來,用教育科學的理論、方法、技術去審視、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將教育教學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但依託的是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
(9)混合研究方法和行動研究的區別擴展閱讀:
行動研究法的特點
1、研究目的:提高行動質量,改進實際工作,解決實際問題。
2、研究主體:教師。強調做學者型、科研型教師。
3、研究性質:屬於應用研究。強調自我反思。具有廣泛的兼容性。集各種研究方法於一體。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典型就是前蘇聯的蘇霍姆林斯基。
4、研究問題:直接性(師生同步學習);特殊性(冷中求熱、熱中求冷 : 記憶、背誦、技能訓練);微觀性(開口要小、挖掘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