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4什麼是成本性態,成本按其性態可分為哪幾種,舉例
一 成本性態分析是將成本表述為產量的函數,分析它們之間的依存關系,然後按照成本對產量的依存性,最終把全部成本區分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兩大類。它聯系成本與產量的增減動態進行差量分析,是構成基礎性管理會計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 按照成本性態,通常可以把成本區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
(一)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其總額在一定時期及一定產量范圍內,不直接受業務量變動的影響而保持固定不變的成本。固定成本總額不因業務量的變動而變動,但單位固定成本(單位業務量負擔的固定成本)會與業務量的增減呈反向變動。固定成本按其支出額是否可以在一定期間內改變而分為約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二)變動成本
變動成本是指在特定的業務量范圍內,其總額會隨業務量的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變動成本總額因業務量的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但單位變動成本(單位業務量負擔的變動成本)不變。變動成本也可以區分為兩大類:技術變動成本和酌量性變動成本。
(三)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就是「混合」了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種不同性質的成本。一方面,它們要隨業務量的變化而變化;另一方面,它們的變化又不能與業務量的變化保持著純粹的正比例關系。混合成本兼有固定與變動兩種性質,可進一步將其細分為半變動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變動成本和曲線變動成本。
Ⅱ 管理會計中成本性態分析涉及哪些方法
高低點法,
是根據歷史成本資料中產量最高及產量最低期成本以及相應的產量,推算單位產品的增量成本,以此作為單位變動成本,然後根據總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來確定固定成本的一種成本估計方法。
散布圖法
散布圖法,是根據若干期歷史成本資料,繪制各期成本點散布圖,按目測所得成本變動趨勢畫出成本直線,在圖上確定直線的截距即固定成本,然後據以計算單位變動成本的一種成本估計方法。
回歸直線法
回歸直線法,是根據一系列歷史成本資料,用數學上的最小平方法的原理,計算能代表平均成本水平的直線截距和斜率,以其作為固定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的一種成本估計方法
工業工程法
工業工程法,在這里是指運用工業工程的研究方法,逐項研究決定成本高低的每個因素,在此基礎上直接估算固定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的一種成本估計方法。
契約檢查法
契約檢查法,是根據企業簽訂的契約和合同、既定的管理與核算制度,以及支付費用的規定等估算固定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的方法。
賬戶分析法
賬戶分析法,是根據各個賬戶(包括明細賬戶)的本期發生額,通過直接判斷或比例分配,對成本進行估計的一種方法。
上述各種成本估計的方法,並不是完全獨立的。不能指望使用一種方法解決全部成本估計問題,往往需要互相補充和印證。
工業工程法可能是最完備的方法,即可以用於研究各種成本性態,但它也不是完全獨立的,在進入細節之後要使用其他技術方法作為工具。
賬戶分析法是一種比較粗略的分析方法,在判定某項成本的性態時還要藉助契約檢查法、工業工程法或歷史成本分析法。
契約檢查法只能用於明確規定了計費方法的項目,而許多項目並不是這樣的。
高低點法、散布圖法和回歸直線法,都屬於歷史成本分析的方法,它們僅限於有歷史成本資料數據的情況,而新產品並不具有足夠的歷史數據。
總之、應當把這些方法看成一個總體,根據不同對象選擇適用的方法,並盡可能用其他方法進行印證。如果不同方法得出的結果有較大差距,則需要判斷哪種方法更適合該對象。成本分解,實際上是一個對成本性態進行「研究」的過程,而不僅僅是一個汁算過程。
Ⅲ 成本性態分析:有關散布圖法
散布圖法是一種管理會計的學科內容,也被叫做布點圖法.
它是指將所觀察的歷史數據,在坐標紙上作圖,據以確定半變動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各佔多少的一種方法。
散布圖法的基本步驟嘛,是以橫軸代表產量,縱軸代表成本,將觀察到的半變動成本數據標在坐標圖上,繪成各期的成本散布圖,然後根據目測,在各成本點之間畫出一條反映成本平均變動趨勢的直線,其與縱軸的交點即為固定成本,然後再據此計算單位變動成本。
如果還需要更多的內容,建議你系統的學習一下.約耗時3-4小時....GOOD LUCK...
Ⅳ 成本性態分析的成本性態分析的特點
成本性態分析就是要用特定的辦法,對成本和業務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選擇採用高低點法、散布圖法和回歸直線法等技術,將所有成本都劃分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二大類,但由於相關范圍的存在,成本性態分析通常具有相對性、暫時性和可轉化性等特點:
1、相對性。是指在同一時期內同一成本項目在不同企業之間可能具有不同的性態。這種相對性決定了不同企業都有著區別於其它企業的不同的成本特性;
2、暫時性。是指就同一企業而言,同一成本項目在不同時期可能有不同的性態。將產品成本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基本條件是「相關范圍假定」,然而,從長遠看,任何一種成本不可能永久地保持不變,也不可能與業務量永久地保持線性關系,傳統成本性態劃分是傳統管理會計目標及行為短期性的體現。此外,傳統成本性態將固定成本簡單地作短期的期間化處理,淹沒了大量的長期性和戰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業多項活動的績效難以真正體現。
Ⅳ 管理會計常見的分析方法
1、成本性態分析法:將成本表述為產量的函數,分析它們之間的依存關系,然後按照成本對產量的依存性,把全部成本區分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兩大類。它聯系成本與產量增減關系的動態進行差量分析,構成了現代管理會計中一項基礎性的內容。
2、本量利分析法:將成本、產量、利潤這幾個方面變動所形成的差量相互聯系起來進行分析。其核心部分是確定「盈虧臨界點」,從動態上掌握有關因素變動對企業盈虧消長的規律性的聯系。這對幫助企業在經營決策中根據主、客觀條件有預見地採用相應措施實現扭虧增盈,有重要意義。
3、邊際分析法:增量分析是一種形式,它涉及的增量是指自變數的微量變化。這個微變化所形成函數的精確變化率,就是邊際的概念,在數學上用導數表現。邊際分析可用來確定生產經營最優化目標,企業生產經營的最優化目標——如成本最低、利潤最多等,都可運用邊際分析的方法來確定其最優的邊際點(如能使企業成本達到最低的產量、實現利潤最多的銷售量是多少,等等)。
4、成本—效益分析法:在經營決策中,適應不同的情況形成若干獨特的「成本」概念(如差別成本、邊際成本、機會成本、沉沒成本等)和相應的計量方法。以此為基礎,對各種可供選擇方案「凈效益」(總效益與總成本之差)進行對比分析,以判別各有關方案的經濟性。這是企業用來進行短期經營決策分析評價的基本方法。
5、折現的現金流量法:將長期投資方案的現金流出(投資額)及其建成投產後各年能實現的現金流入,按復利法統一換算為用同一時點的數值(現值、終值或年值)來表現,然後進行分析對比,以判別有關方案的經濟性,使各方案投資效益的分析和評價建立在客觀而可比的基礎上。
Ⅵ 成本性態分析是什麼
成本性態分析就是對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分析,從而在數量上具體掌握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規律性關系,以便為企業正確地進行*3管理決策和改善經營管理提供有價值的資料。它對於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爭取實現*5的經濟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約束性固定成本是管理當局的短期(經營)決策行動不能改變其具體數額的固定成本。例如保險費、房屋租金、管理人員的基本工資等。這些固定成本是企業的生產能力一經形成就必然要發生的最低支出,即使生產中斷也仍然要發生。
(6)成本性態分析的方法有那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變動成本在特定的業務量范圍內,其總額會隨業務量的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只有在相關產量范圍內,變動成本總額才隨產量變動而正比例變動。
在一定的業務量范圍內有一個固定不變的基數,當業務量增長超出了這個范圍,就與業務量的增長成正比例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