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馬斯克可以製造火箭
想知道馬斯克為什麼能夠造火箭,那麼我們首先要了解馬斯克是誰?有了經濟和技術的支持,所以說馬斯克能造火箭都是時間上的問題,只看他有沒有這方面的興趣與意識。最終他能造出火箭,我們也也能理所當然的接受。
❷ 馬斯克第一性原理是什麼
馬斯克第一性原理是回歸事物最基本的條件,將其拆分成各要素進行解構分析,從而找到實現目標最優路徑的方法。「第一性原理」是一種演繹法思維,兩種典型的形式邏輯之一,演繹法和歸納法。
馬斯克第一性原理來源
第一性原理由於馬斯克而聲名鵲起,實際上這個概念來自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指得是事物的本源,原因和要素等。在實踐中做到第一性原理就需要敢於挑戰現有的事物運作模式,消除各種前提假設,追本溯源,從事物本質和基本構造上進行分析,找到問題和機會。
「我們運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較思維去思考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傾向於比較,對別人已經做過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們也都去做,這樣發展的。
結果只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說一層層撥開事物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往上走。」這是他眼中的"第一性原理思維模型」回溯事物的本質,重新思考怎麼做。
十幾年前,傳統鋰電池組價格曾長期居高不下,這很大程度影響了特斯拉電動車的大眾化之路。於是,創始人馬斯克回歸電池組的最基本要素,思考電池組是由哪些材料組成的?這些原料的市場價格是多少。
結果他發現,如果從倫敦金屬交易所購買電池組所需的碳、鎳、鋁等原材料,再由特斯拉自己建廠研發製造,而不是直接購買供應鏈產品,電池投產之後的價格可以下降30%。
馬斯克的這種思維就是運用了"第一性原理」,詛他非常推崇使用該原理解決問題,這使他在電動汽車、航空航天、清潔能源等領域都取得了一些顛覆性的創新。
❸ 馬斯克一周套現69億美元,他為何這么做
這是因為他需要繳納巨額稅款,而他並無足夠的流動資金,所以他才急需套現。馬斯克的確能夠成為世界首富,而且也能夠掌控更多的公司。他不僅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身價,而且也能夠成為更多富人羨慕和競爭的對象。
雖然他是最富有的人,但這並不意味著他能夠掌控最多的資金,而且也不意味著他能夠套取大量的現金。而他在這一段時間內的確面臨著比較多的困難,而且需要大量現金。馬斯克一周套現69億美元,他為何這么做?我認為原因有三個:
一、他需要緩解經濟壓力。
他之所以這么做的原因之一就是,他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而且也需要通過套現而逐步緩解其壓力。他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籌集巨額的資金,而且也無法承擔相應的責任,這也就意味著他需要通過套現的方式解決更多的問題。正是因為他面臨的難題越來越多,所以他才需要緊急套現。
以上就是我分析的他這么做的三個原因。
❹ SpaceX帶普通人上天,馬斯克自己為什麼不上太空四大原因分析
早在2013年,有一次馬斯克在接受采訪時說:「我想死在火星上,只是不想死於撞擊」,2020年12月,他再次重申了這一點。2018年,馬斯克說他最早可能會在2023年陪同日本億萬富翁前澤友作環月旅行。前澤友計劃搭乘星際飛船帶著八名乘客共同前往月球軌道旅行。
2021年是一個航天領域值得紀念的年份。
7月11日晚間,維珍銀河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乘坐維珍銀河旗下的「VSS Unity」太空飛機成功完成首次普通人太空之旅。
7月20日,美國亞馬遜公司創始人貝索斯乘坐自家旗下藍色起源公司的「新謝潑德」飛行器上太空,停留四分鍾後安全降落地面。
這兩次時間相近的太空旅行雖然飛行高度都只是剛剛越過100公里的卡門線,但是因為是普通人成功飛上太空,因而具有很強的紀念意義。另外,因為布蘭森和貝索斯都是世界級的富翁,又分別是維珍銀河和藍色起源的創始人,因此引起了廣泛關注。在引發全世界對太空旅行的熱烈討論的同時,也為自己旗下企業的普通人太空旅行業務好好地做了一回廣告。
美國時間2021年9月15日,馬斯克旗下的SpaceX也將組織普通人開啟為期三天名為「靈感4」的太空旅行,這次飛行更加專業,軌道高度將遠遠超過布蘭森和貝索斯的100公里左右,將達到575公里,甚至比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還高出160公里。整個機組全部由非專業的普通人組成,並沒有專業宇航員帶隊。如果成功,將是航天史上的重要事件。
我們感到好奇的是,為什麼馬斯克沒有和布蘭森和貝索斯一樣,乘坐自家的航天器上天旅行呢?從本文開頭的描述我們知道,馬斯克其實是非常想上太空的,之所以這次不會跟隨龍飛船進行太空旅行,個人認為主要是以下原因:
大家知道,馬斯克對登陸火星很感興趣,並且一早就提出了2024年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還計劃在10年內送100萬普通人上火星。所以,對於技術實力強大的SpaceX來說,對於太空事業的計劃是全面而深入的,太空旅行並不是它的最重點方向。
基於上面的原因,SpaceX這次普通人深空飛行的目的,很可能不是為太空旅行業務造勢,而更多的是為後續的火星登陸計劃進行測試、積累經驗。在這樣的背景下,馬斯克自己親自飛行的意義就沒有那麼大了。
在SpaceX早期的時候,旗下獵鷹火箭的發射非常不順利,前面三次發射無一例外全部以失敗告終,直到第四次才發射成功,SpaceX也差點因此陷入了破產的境地。有著這樣切膚之痛的經歷,馬斯克應該對發射的風險比一般人有著更多的體會。因此,推遲自己的太空飛行,盡量規避不必要的風險,也就變得容易理解。
貝索斯前陣子剛從亞馬遜退休,企業萬一失去他,影響並沒有那麼大。而布蘭森已經71歲,更加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但是馬斯克不一樣,特斯拉的電動 汽車 正處在行業變革的關鍵時期,外部競爭者如餓狼群伺。SpaceX更是擔負著美國航天事業重振的重任。
此時的特斯拉和SpaceX如果失去了馬斯克是無法想像的。這個應該也是特斯拉和SpaceX董事會重點評估的事項之一。
也許在馬斯克的心目中,貝索斯和布蘭森在航天領域跟他都不是同一個級別的競爭對手,既然他們已經上去了太空,自己如果也只是去地球周邊旅行一下,難度太小,沒有挑戰性。也許跟文章剛開始提到的那樣,他的首次飛行可能是進行環月旅行,甚至是直接登陸火星,也許這樣才符合馬斯克特立獨行的風格。
❺ 馬斯克晉升世界首富,他是如何完成通往首富之路的
其實在我看來這主要取決於馬斯克的思想,因為馬斯克的思維是瘋狂跳躍的,無論是從特斯拉還是到現在的太空計劃,馬斯克一直以來都在跨行業的去做自己喜愛做的事情,而在每一個瘋狂跳躍的過程之中,馬斯克又憑借著自己的思維和思考的方式,在這個行業裡面取得成功,憑借著這些優秀的項目,使得自己通往了世界首富的寶座。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顯的知道,馬斯克的利息制度實際上是充滿了各種傳奇的,馬斯克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實際上還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艱辛,不過努力的人始終都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❻ 特斯拉CEO馬斯克的「癲狂」之路:「鋼鐵俠」是怎樣煉成的
[億歐導讀]?科技狂人是如何打怪升級的?
製表人/億歐汽車商業分析員郝秋慧
如今部分願景已在實現的過程中。這世界在馬斯克眼中,無聊透頂,卻又因創造力無限而其樂無窮。
有人問他,你真的要改變世界嗎?他平靜地回答道:「我只是想讓未來更加充滿希望而已。」
當他忙於火箭與汽車的業務時,可再生能源成了馬斯克考慮的重點。
在一次家庭聚會上,馬斯克將太陽城的想法告訴了自己的表兄,美國太陽能多為夫妻店,缺少大型的公司,而太陽能將是世界發展的主要方向,馬斯克願意出資支持這個項目,但要求是自己擔任董事長。於是他與表兄一拍即合,開始了太陽城項目,這也是最早開始太陽能直租模式的企業之一。
當時消費者可零首付進行租用太陽能屋頂,租約期滿,消費者可選擇購買或者退回的方式,這降低了太陽能屋頂的門檻,並且大受歡迎,如今太陽城已經是美國最大的太陽能公司之一。
在馬斯克的願景之外,他還經營著諸多新奇的科技項目,比如受爭議的腦機介面項目,用1.2萬顆近軌道衛星打造全球低成本的互聯網連接服務等。據最新消息,腦機介面項目最快將於今年在人體身上進行測試,美國時間3月18日,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利用獵鷹九號火箭,發射了第六批星鏈衛星,現已有360顆星鏈衛星在運行。
誠如「科技狂」的稱號,多個科技項目在馬斯克手中成為了可能。
他瘋狂地工作,大膽地實踐,在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中踐行著自己的科技價值觀:「我不想成為誰的救世主,只是想著如何將事情變得更好,未來不會讓自己失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