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道家有什麼方法能改變體質

道家有什麼方法能改變體質

發布時間:2022-09-18 15:19:29

⑴ 道家養生功法你都知道嗎

道家養生功法你都知道嗎

道家養生功法你都知道嗎?現在人們衣食住行水準越來越高,所以都特別的小心自己身體的健康養生。由於這類方式不單單能健康養生,而且還能都保證,養生減肥,現在讓我們來說說養生功里邊的道家養生功法吧。

道家養生功法你都知道嗎1

一、拍打頭頸法

功效:此健身方法可防治頭暈、頭痛。

等頭部疾病,有延緩腦力衰退、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練習方法:坐於椅子上或站立,雙眼平視前方,全身放鬆。然後舉起雙臂,用雙掌同時拍打頸部,左手拍打左側頸部,右手拍打右側頸部。先從後頸開始,逐漸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額部,再從前額部往後拍打,直到後頸部,這樣反復拍打5~8 遍為一次。每日晨起與臨睡前可各做一次。

二、踮腳健身法

功效:這種方法適合在辦公室久坐的人,可以緩解久坐或久站後的下肢酸脹、乏力,促進下肢血液迴流,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練習方法:將腳跟抬起,腳後跟離地面約1 厘米,然後用力著地,這樣為1 次,1 秒鍾內不得多於1 次,30 次為1 組,休息5~10 秒鍾。每次鍛煉1~2 分鍾,每天鍛煉3~5 次。要注意鍛煉時抬高腳後跟不能超過1 厘米,否則不僅不會有效,反而還會引起腳掌的疲勞。

三、大呼大吸法

功效:這是一種以擴大肺活量為主的呼吸法,類似深呼吸,能調動機體的內氣,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同時對某些慢性病、疑難病均有一定的療效。

練習方法:大呼大吸法是一種古代吐納、導引法。具體的方法是用鼻使勁地吸氣,用口呼氣,或用鼻使勁地大呼大吸。要求每一吸一呼都盡量延長時間,並要求每一吸一呼都發出較大的聲音,所以稱為大呼大吸法,也是一個很有功效的道家養生功。

四、太乙站樁功

功效:根據屈腿的程度有不同作用:高樁能養生增肥,中樁能養生減肥,低樁練武。收勢為雙手交叉放在身前(女性右手在內),用力收腹提肛,腳趾摳地,收縮肌肉,可防治便秘、痔瘡。

練習方法:舌頭抵上顎,提肛,雙手抱圓放在胸前,雙腿彎屈,調整呼吸,吸氣時默念「靜」,呼氣時默念「松」,堅持半小時。

五、女性駐顏法

功效:經常這樣做,可以讓皮膚變得光滑、滋潤,對改善皮膚問題很有幫助。

練習方法:雙手對搓,由慢到快,由輕到重,手搓熱後捂在臉上,保持1 分鍾,想像皮膚變得光滑了, 再自內而外劃圓,感覺要好像撫摸在絲綢上一樣。同時以意念配合。

道家養生功法你都知道嗎2

一、敲打頸部法

作用:此健身方法可預防頭昏、頭疼。

等頭頂部病症,有減緩頭腦衰落、提高記憶力的功效。

訓練方式:棲於桌椅上或站起,眼睛平視正前方,滿身釋放壓力。隨後抬起手臂,用兩手掌另外敲打頭頸,右手敲打左邊頭頸,左手敲打右邊頭頸。先從後頸剛開始,慢慢往上敲打,始終敲打到額頭部,再從額頭部往後面敲打,直至後頭頸,那樣不斷敲打5~8 遍為一回。每天晨起與睡前可各做一回。

二、踮腳健身法

作用:這類方式合適在公司辦公室長坐的人,能夠減輕長坐或久站後的'腿部酸疼、睏乏,推動腿部血夜流回,防止大隱靜脈曲張。

訓練方式:將腳後跟伸出,腳跟離路面約1 公分,隨後用勁碰地,那樣為1 次,1 s內不可超過1 次,30 次為1 組,歇息5~10 s。每一次鍛練1~2 分鍾,每日鍛練3~5 次。要留意鍛練時拉高腳跟不可以超出1 公分,不然不但不容易合理,反倒還會造成腳板的疲憊。

三、大呼大吸法

作用:它是這種以擴張肺功能主導的呼吸法,相近深吸氣,能調轉人體的內氣,增強抵抗力和免疫能力,另外對一些特殊病種、疑難病均有必須的功效。

訓練方式:大呼大吸法是這種古時候吐納、導向法。實際的方式是用鼻用勁地呼吸,用口呼吸,或用鼻用勁的大呼大吸。規定每個吸一呼都盡可能延長性時間,並規定每個吸一呼都傳出很大的響聲,因此稱之為大呼大吸法,都是1個很有作用的道家養生功。

四、太乙站樁功

作用:依據屈腿的水平有不一樣功效:高樁能健康養生增胖,中樁能養生減肥,低樁練功。收勢為兩手交差放到身後(女士左手以內),用勁縮腹提肛,腳指頭摳地,收攏全身肌肉,可預防嚴重便秘、痣瘡。

訓練方式:嘴巴抵上顎,提肛,兩手抱圓放到胸口,兩腿彎屈,調節吸氣,呼吸時默念「靜」,呼吸時默念「松」,堅持不懈三十分鍾。

五、女士煥顏法

作用:常常那樣做,能夠讓肌膚越來越光潔、滋養,對改善膚質難題很有協助。

訓練方式:兩手對搓,先慢到快,由輕到重,手搓熱後捂在臉部,維持1 分鍾,想像肌膚越來越光潔了, 再自內而外劃圓,覺得要彷彿撫摩在綢緞上相同。另外以潛意識相互配合。

⑵ 道教的養生之道有哪些

儒家的著眼點在於入世,佛家的著眼點在於出世,道家的著眼點在於加強自身修煉以求長生不死。由於道家這一異於儒、佛的獨特著眼點,決定了在傳統養生、長生的修煉方法方面,道家的地位是最為重要的。較之以治病為根本宗旨的醫家以及以技為根本宗旨的武術氣功,道教氣功更富高層次的功法及精深系統的理論。在中國的佛、道、醫、儒、武等諸家中,道教被公認為最擅長於養生。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被許多帝王奉為教條。道教養生之道大致可分為十大類。道教養生之道 道家的養生方法
1、導引按摩類
這一類功法是以健身強體為目的的動功,多以動搖肢體為門徑,與服氣、存思配合,組成系列功法。包括導引術、按摩術、點穴術、叩齒法鼓漱咽津法、鳴天鼓、干梳頭、乾洗臉、揉耳運目、仙鶴點水、擦腳心、兜外腎、周身拍打等等。
2、 吐納行氣類
這類功法是以調煉呼吸為門徑,達到精滿、氣足、神旺的延年益壽效果,並能發放內氣利他濟人。這類方法包括食氣、閉氣、煉氣、胎息、調息、布氣、六字訣等。
3、意念修煉類
除「內丹」堪為不二法門,「行氣」久稱一樹奇葩,其他如守一術、虛靜術、存神、內觀、定觀、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竅、存思術等等,以意念修煉為主,與「內丹周天」、「吐納行氣」鼎足而三。其中「行氣」以呼吸修煉為主,「意念修煉法」以意念修煉為主;而「內丹」之術則綜合「呼吸」、「意念」。
4、 辟穀斷食類
辟穀亦稱「卻谷」、「休糧」、「絕粒」、「斷谷」等,即在一段時間內,乃至長期不食蔬谷和煙火食。我國辟穀起源很早,並不是有了道教以後才有辟穀的。辟穀大略可分為辟穀後服氣、辟穀後飲水、辟穀後服食葯物三種,一般都與服氣等類靜功配合。
5、內丹周天類
這是指以自身先天精氣神為「葯物」,而在體內煉「丹」的系統修煉方法。在道教修煉諸法中,內丹的理論最稱精湛,方法最為周密成熟,堪稱道教氣功的代表、精髓。內丹的流派分為南宗、北宗、中派、西派、東派、三豐派、青城派;修煉的方法有十多種,但皆以性命二字為綱宗。就修煉的順序來說,有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有先修性後修命及先修命後修性的漸法。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稱「上品丹法」、「最上一乘」,是煉神之道與禪宗之禪的融合。先修性後修命,為全真道北宗所倡。此法從除情去欲、收心止念。這種丹法的修習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百日築基,煉精化氣,亦稱為小周天;第二階段為十月養胎,煉氣化神,亦稱為大周天;第三階段為三年哺乳,練神還虛;第四階段為九年面壁,練虛合道。
6、 滋補服食類
這類養生修煉方法又稱為「服餌」、「服食」。所服之物大體可分為草本金石類葯物。道教宣揚服食用金石等煉成的丹葯可長生。適量的服食靈芝、茯苓、枸杞、大棗、松脂、五味子、人參、乾地黃胡麻、五加皮等對人均有滋補作用。
7、香湯沐浴類
所謂「香湯」,就是調進各種芬芳葯料的溫熱洗澡水。香湯沐浴不僅在於洗凈身體,滌盡垢膩,反過來對潔凈內心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神氣自然清朗,有利於養生修煉。道教作道法之前,皆當香湯沐浴。沐浴的香湯常用五種香湯。就是白芷、桃皮、柏葉、零陵、青木香五種香葯或香料。其中白芷含有多量揮發油,味芳香,據道教密傳,有避邪和去三屍的作用。桃皮是桃樹去掉栓皮後的樹皮,因其皮含柚皮素、香橙素等,所以氣味芳香,具有較強的健腦醒腦作用,且可以殺諸瘡蟲,止息痧氣。柏葉,則具有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去濕痹、止飢的作用。零陵香,對心腹惡氣、齒痛、鼻塞皆有較好的療效。青木香,有升降、利吐的作用。還能清醒毛孔,促進皮下毛細管的血液循環,使沐浴者遍體舒適。香湯要按照一定的配量和火候以及特殊的水、澡豆、蜜湯等加制而成。
8、起居攝生類
攝生類修煉法涉及行止坐卧、生活起居、飲食、語言、情緒等方面。包括四時調養法、情緒調攝法、飲食調養法、起居調養法等。
9、房中養生類
有關醫學性保健的方法,古代稱之為「房中術」。認為「房中之事能生人,也能殺人 」,所以道家比較注意房中養生的研究。房中養生類的修煉方法圍繞著「養精、固精、保精」,摸索總結出了交而不泄,並能使精氣上行補腦。具體方法有「獨卧法」、「御女術」、「采戰術」、「采補術」、「四季節欲法」、「求子術」、「房中禁忌」等。房中之法有十餘家之多,不管是補救傷損,攻治諸病,還是采陰補陽,增益年壽,關鍵都是落在「還精補腦」上。
10、指印符咒類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樣,也有手印、咒語。道教的手印稱「訣」、「手訣」,手指做成訣的姿勢叫「掐訣」。訣的種類有數十種,其作用與佛教的手印相同,但手指配合之法則相異。道教的咒語,稱為「祝」或「咒」。大約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韻文,第二種是無韻的短語,第三種取自佛教咒語。道教在修煉時,多用咒語,尤其是存思、存服外氣一類,在開始做功及做功結束時,都要掐訣念咒。內丹修煉中亦往往用咒語。念咒時不但要掐訣,而且要存思。存思、念咒、掐訣同時配合,有如佛教的三密相應。道教的符篆派,在修煉時,還常書符。符的種類很多,各有其用場,召神制鬼,與氣功修煉密切相關。密宗三密的發揚光大以及被人體科學界的認可,更使人們重新審視道教中的訣、咒、符。
小結:道家養生是非常的講究的,他們的講究的非常的細致。很多不論是天時地利或者是位置都是非常的講究的,還有在飲食起居上,這些都是道家養生的精髓,所以道家養生是屬於非常的細致的。
拍打頭頸法
功效:此健身方法可防治頭暈、頭痛等頭部疾病,有延緩腦力衰退、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練習方法:坐於椅子上或站立,雙眼平視前方,全身放鬆。然後舉起雙臂,用雙掌同時拍打頸部,左手拍打左側頸部,右手拍打右側頸部。先從後頸開始,逐漸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額部,再從前額部往後拍打,直到後頸部,這樣反復拍打5~8、遍為一次。每日晨起與臨睡前可各做一次。
踮腳健身法
功效:這種方法適合在辦公室久坐的人,可以緩解久坐或久站後的下肢酸脹、乏力,促進下肢血液迴流,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練習方法:將腳跟抬起,腳後跟離地面約1、厘米,然後用力著地,這樣為1、次,1、秒鍾內不得多於1、次,30、次為1、組,休息5~10、秒鍾。每次鍛煉1~2、分鍾,每天鍛煉3~5、次。要注意鍛煉時抬高腳後跟不能超過1、厘米,否則不僅不會有效,反而還會引起腳掌的疲勞。
大呼大吸法
功效:這是一種以擴大肺活量為主的呼吸法,類似深呼吸,能調動機體的內氣,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同時對某些慢性病、疑難病均有一定的療效。
練習方法:大呼大吸法是一種古代吐納、導引法。具體的方法是用鼻使勁地吸氣,用口呼氣,或用鼻使勁地大呼大吸。要求每一吸一呼都盡量延長時間,並要求每一吸一呼都發出較大的聲音,所以稱為大呼大吸法。
太乙站樁功
功效:根據屈腿的程度有不同作用:高樁增肥,中樁減肥,低樁練武。收勢為雙手交叉放在身前(女性右手在內),用力收腹提肛,腳趾摳地,收縮肌肉,可防治便秘、痔瘡。
練習方法:舌頭抵上顎,提肛,雙手抱圓放在胸前,雙腿彎屈,調整呼吸,吸氣時默念「靜」,呼氣時默念「松」,堅持半小時。
女性駐顏法
功效:經常這樣做,可以讓皮膚變得光滑、滋潤,對改善皮膚問題很有幫助。
練習方法:雙手對搓,由慢到快,由輕到重,手搓熱後捂在臉上,保持1、分鍾,想像皮膚變得光滑了,、再自內而外劃圓,感覺要好像撫摸在絲綢上一樣。同時以意念配合。
三種道家太一導引術
1、夾鼻
深吸一口氣後,閉口,用雙手掌緣夾住鼻部,向外出氣,待氣灌到內耳膜充滿後,將雙手突然放開,同時鼻噴氣,使氣到兩眼、兩耳、口腔、兩鼻孔,做9、次。
功效:七竅通暢,氣血流通,平衡機體,給大腦加壓,加強五官功能鍛煉,增強對外界不適氣候的免疫力,預防感冒,清醒頭腦,治療鼻炎等鼻部疾病。
2、梳頂
十指如耙,如梳頭狀從前發際梳到後發根,路線:從前額的「上星穴」到頭頂的「百會穴」,從後腦「風府穴」到「大椎穴」。然後左右梳頂,前後左右各9、次。
功效:可以使百脈調和,改善頭部末梢血液循環和大腦供血,活躍大腦生理功能,消除疲勞,提高大腦工作效率,增強記憶力,同時可以烏發、黑發,防止發根脫落。
3、拉耳
將雙掌根用力擠壓耳部,不留一絲縫隙。然後猛然拉開,能有開啤酒瓶一樣的「砰」聲,反復9、次。
功效:可以增強聽力,治療耳鳴和中耳炎,同時對激發、開發小腦,使骨髓充足,產生很好的功效。如果拉耳時耳部裡面有隱痛,說明耳有潛在的病因,要堅持做。
小結:道教的養生術比較出名的就是這八個,這些養生術都是要持之以恆的進行鍛煉。但是你具體的效果都是沒有直接的一個結果,或者是直接的有人做實驗,這些都只是傳聞和傳說。

⑶ 道家有什麼養生秘法

道家養生秘法有三種,一、道教養生要求人們重視自己思想道德晶質的修養,這是養生長壽最重要的前提條件。道教先賢曾這樣教導養生者,「養生者,不但餌葯餐霞,其在兼於自行。自行周備,雖絕葯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也就是說,道教在修煉養生中常講的要修仙道,必先修人道,人道不修,仙道難成。

為了強化養生者的思想道德修養,道教制定了許多清規戒律,強調必須要做到與人為善,積功累德,忠孝友悌,正己化人,諸惡莫作,諸善奉行,救人之急,憫人之孤等。通過這些具體的道教行為規范,凈化社會,凈化人們的心靈,最終就可達到不求壽而壽自延的目的。

養生 道家有何等養生方法
二、道教養生素重煉氣之法。這是一種動靜結合以養護元氣為主的養生之道。道教認為,人的元氣為生命之源,得元氣則生,失元氣則死,欲保生命之體,就必須養氣。養氣分為服氣和行氣兩個方面。服氣即吸收天地之生氣,具體操作時應該注意:時間以每天清晨為主,以晴天為主,端立或平坐,閉目叩齒,舌抵上顎,津液回咽,吸氣平穩適度有力。

行氣的要求是以我之心,行我之氣;適我之體,攻我之疾。實際就是用體力真氣抵抗外部邪穢之侵襲,從而達到氣血兩旺,身體免疫力增強的效果。道教服氣、行氣早已成為氣功修煉的基本要領,同時也被醫學界所推廣,用於治療很多慢性頑固性疾病。如養生治病的呼吸行氣的「呵、呼、咽、吹、噓、唏」六宇訣即是最好的例證。

養生 道家有何等養生方法
三、道教養生十分注重適度鍛煉,而且必須持之以恆。生命在於運動,這是養生的基本要求。有病者要注意鍛煉,無病者也應該經常加以鍛煉。鍛煉身體能夠強筋骨、健精神、增食慾、活氣血、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為此,道教的修煉者發明了武當拳、太極拳、形意拳、太極劍、八段錦等等。

當然,鍛煉的方式很多,打拳舞劍、長跑短跑、散步淡心、跳舞做操等。人們可以根據身體的承受能力選擇其中的若干項作為鍛煉的基本方式。鍛煉身體切記要做到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不要一暴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有堅持不斷才能收到強身健體的理想效果。這是益壽延年、養生強身的治本之道。

⑷ 練氣功修身養性祛疾病

練氣功修身養性祛疾病

練氣功修身養性祛疾病,氣功也是一種運動的方法,氣功運動是需要長時間的去鍛煉才能達到很好的保健功效,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日常工作的繁忙,許多人交往不順心,難免容易心浮氣躁,人們可以通過練氣功讓心靜下來。下面是練氣功修身養性祛疾病的內容!

練氣功修身養性祛疾病1

氣功入門方法

1、練功方法

氣功的練習方法其實十分簡單,不外乎動功和靜功,且不需要藉助什麼器械,只要如平常那樣站坐卧就可以練習了。只是由於初學者不習慣這種練習方法,站坐卧時會變的手足無措,因此可以藉助佛家音樂或民族音樂來幫助入靜。佛家音樂如等均可,民族音樂如等,可以先練習自發動功,身體輕松站立,全身放鬆,聽著音樂就可以了。不需要搞什麼意守丹田啦等等,就是這樣放開思想,順其自然最好了。而靜功只是換個姿勢,取坐式就行,端坐或盤坐均可,無須什麼雙盤單盤,只要自己坐得舒服就行。也不要用什麼意念,守什麼丹田。就這樣順其自然。這就是練功方法,任何人都是可以學會的。

2、入靜方法

入靜是相對平時的行動狀態說的,其實人在睡覺時是最好的入靜狀態,那麼我們練功時也是要進入這種迷迷糊糊似睡非睡的狀態就可以了,所以在早晨剛醒來還有些迷糊的時候是最好的練功狀態。還有不要在光線很強的地方練功,在燈光暗淡,有淡淡的花香的房間練功可能也比較好。還有在風景秀麗的野外,周圍有山有水,花香襲人,也是練功的好地方。就是說不要在很嘈雜的地方學習氣功,這樣鍛煉一段時間,就會慢慢找到這種狀態,氣功就入門了。

3、調心方法

當然,光是學會練功方法還是不夠的,好多人無論在哪個適合練功的地方,就是不能進入狀態,那其實是與人的`思維狀態有關。如果平時在生活工作家庭等等方面煩惱太多,其情緒就會帶入練功的時候,就會覺得很難入靜。這時候就要調心了,其實所謂調心就是希望練功者不要對日常事情牽掛太多,學會拿得起放得下,就不會無時無刻的被煩惱所左右,就會慢慢的進入放鬆入靜的狀態了。

4、氣功原理

練習氣功在學會調心的同時,還要明理,不能練糊塗功,而氣功原理也是很簡單的。中醫理論認為,不通則痛通則不痛,也就是說人之所以生病就是因為經絡不通所致,因此只要用針灸中葯等方法調整內氣,疏通經絡,病就好了。那麼,練功其實也是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而已。當然由於氣功要調心,附帶著還會起到治療心理障礙的作用,因此氣功是一種身心並治的養生技術。而隨著氣功練習的不斷深入,在內氣逐漸充盈的情況下,會自然的打通全身經絡,因此會起到治療全身疾病的效果,這是其他治療方法所不能比擬的。

綜上所述:氣功入門方法其實是一種簡便易學科學有效的祛病養生方法,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也不是開發神通異能的巫術,只要學習者不被歪理邪說迷惑,是不會出偏的。因此只要學習者有科學的頭腦,不迷信,是完全可以練好的。

健身氣功八段錦?可緩解疾病

八段錦流傳至今已有八百餘年的歷史,具有簡單易學之特點,且對增強體質、調節體內各臟腑經絡氣血的運行有顯著功效,故為一項行之有效的祛病延年的傳統好功法。本功要求不可用力,動作宜柔、宜緩、呼吸要靜勻細長。

1、兩手托天理三焦

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徐徐分別自左右兩側向上高舉過頭,十指交叉,翻掌,掌心上托,兩臂充分伸展,放鬆,如伸懶腰狀。同時緩緩抬頭上觀,緩緩吸氣。然後翻轉掌心朝下,在身前下落,至胸前邊落邊翻轉掌心朝上,微低頭,同時緩緩呼氣,眼視雙手。如此反復練習4~8次。

2、左右開弓似射鵰

兩腳平行開立,略寬於肩,成馬步站式。上體正直,兩手握拳,食指與拇指成「八」字撐開,兩臂平屈於胸前,左臂在上,右臂在下,左手緩緩向左平推,左臂展直。同時右臂屈肘右拉,右拳停於右肋前,拳心朝上,如開弓狀,眼視左手。然後復原後換右臂在上,左臂在下,接著作左拉弓狀,動作同右拉弓,唯方向相反。如此左右反復操作4~8次。

3、調理脾胃臂單舉

左手自身前成豎掌向上高舉,左臂伸直後,左手翻掌上撐,指尖向右,同時右掌心向下按,指尖朝前。左手覆掌在身前落下,同時引氣下行,隨之全身放鬆,恢復自然站立。接著右手自身前成豎掌向上高舉,動作同左手,唯方向相反。如此反復操作4~8次。

4、五勞七傷往後瞧

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或叉腰。頭頸帶動脊柱緩緩擰轉,眼視後方,同時配合吸氣。頭頸帶動脊柱徐徐向右轉,恢復前平視。同時配合呼氣,全身放鬆。換一方向作同樣動作。如此左右後瞧反復4~8次。

5、搖頭擺尾去心火

馬步站立,兩手叉腰,緩緩呼氣後擰腰向左,屈身下俯,將余氣緩緩呼出。練氣功時動作不停,頭自左下方經體前至右下方;頭象小勺舀水似的引頸前伸,自右側慢慢將頭抬起,同時配合吸氣。擰腰向左,身體恢復馬步樁,緩緩深長呼氣。同時全身放鬆,呼氣結束時,兩手同時作節律性掐腰動作數次。然後換一方向作同樣動作。如此左右反復操作4~8次。

6、兩手攀足固腎腰

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兩掌分按臍旁,兩掌沿帶脈分向後腰,接著上體緩緩向前傾,兩膝保持挺直,同時兩掌沿尾骨、大腿後側向下按摩至腳跟,沿腳外側按摩至腳內側;然後上體直起,同時兩手沿兩大腿內側按摩至臍兩旁,兩掌沿帶脈分向後腰,以兩手抵住腰骶部,上體緩緩後仰。如此反復俯仰4~8次。

7、攢拳怒目增氣力

馬步樁,兩手握拳分置腰間,拳心朝上,兩眼睜大。左拳向前方緩緩出擊,成立拳或俯拳皆可。擊出時宜微微擰腰向右,左肩19嘈f之前傾。換拳變掌,臂外旋握拳抓回,呈仰拳置於腰間。然後換右拳緩緩向前擊出,動作同左拳。如此左右交替反復擊出4~8次。

8、背後七顛百病消

兩腳平行開立,與肩同寬,或兩腳相並。兩臂自身側上舉過頭,腳跟提起,同時配合吸氣。兩臂自身前下落,腳跟亦隨之放下,配合呼氣,全身放鬆。如此起落4~8次。

練習氣功的注意事項

1、本功法動作簡單,不強求意念,但應盡量排除雜念,以免影響效果。

2、不強求呼吸,但要求呼吸平緩細勻,有時配合動作呼吸。

3、動作要求柔和,不僵硬,不可用力。動作時要緩慢而連貫,一氣呵成。

總結: 練習氣功貴在修身養性,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日常工作的繁忙,人際交往的不順心,我們難免容易心浮氣躁,那麼這時我們就需要靜下心來,不妨練習一下氣功,能夠增強體質、調節體內各臟腑經絡氣血,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練氣功修身養性祛疾病2

首先,要選擇適宜的練功場所。環境安靜對初學者尤為重要。在室外練功,最好能選擇樹林、草坪、花圃等空氣新鮮的地方;在室內練功,也應保持空氣流通。練功場所的光線宜暗些,有利於較快入靜。但無論室內室外,都不宜讓風直接吹在身上,尤其要避免吹在後頸部分。

功法一,頭功閉上眼睛。 雙手乾洗臉,搓搓臉部和耳朵、頸部、脖子,使這些部位發熱。雙手從前到後梳頭,意念跟隨著你的手指活動,共做15—30次,直到頭皮有點發熱。長時間緊張工作,頭腦已經非常疲倦。雙手梳頭可以加快頭部血液流通,讓你的大腦充分給養,保持旺盛的精力。

其次,功前要擺脫煩惱,心情愉快。在上功前20分鍾即應停止較劇烈的體力和腦力活動,以保證練功時全身肌肉放鬆、心情平靜,有益於調整呼吸和意守入靜。作功前要寬衣松帶,以便於全身肌肉放鬆和呼吸通暢。若採用卧式,應脫掉外衣,安卧床上。練功之前還要排除大小便。

功法二,眼睛功閉上眼睛。 眼睛盡力朝右,保持3秒,然後順時針方向,盡力朝下、向左、向上,每個方向都保持3秒。盡力向右就完成了一個循環。共做3次。換成逆時針方向做三次。閉上眼睛,雙手指輕輕地按摩眼球。活動雙眼,可以有效地消除眼睛的緊張,加快眼睛的新陳代謝。

氣功療法主要是患者自行掌握練功要求和方法,不斷地進行鍛煉。在鍛煉中大都不能一帆風順,嚴重者可產生偏差。造成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原因是急於求成,不能循序漸進,呼吸用力過大,一味追求深長緩慢,或意守強度太大,或盲目追求某些感覺,結果造成呼吸不暢,胸悶氣短甚則呼吸紊亂,頭痛頭昏,精神緊張等。

功法三,頸功雙肩自然放鬆。 頭部盡力轉向右邊,然後盡量向左邊。共做3次。頭部盡力後仰,然後再盡力向後仰。共做3次。順時針,慢慢地,盡可能大的做圓圈運動,共做3次。逆時針再做3次。

工作時頸部長時間向前傾斜,使得頸部緊張。此功法可以使頸部神經、肌肉得到非常好的按摩和放鬆作用。

工作或者學習中間做10分鍾的健身氣功練習,也可以使我們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保持旺盛精力和良好的自信,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使我們在職場打拚中取得驕人的業績。練習時,注意盡可能地採用腹式呼吸。初次練習此功在向後彎曲時一定要慢下來,並且保持平衡。

中醫理論認為人與自然界也是一個統一體,人體與自然界息息相通,密切相關,自然界的運動變化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相應地產生生理或病理上的反應,故《內經》說:「人與天地相應也」。

《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詳細地論述了古人養生之道,拿來與現代享受舒適空調但疾病不斷者比較,希望您能有所覺悟。舌抵上齶即舌尖抵上齒齦,舌頭中部拱起輕抵上齶。氣功學中認為這是溝通任督二脈的橋梁,俗稱「搭鵲橋」。中醫學認為,督脈循背,總督周身陽脈,為陽脈之海;任脈沿腹,總任一身陰脈,為陰脈之海,兩脈各斷於上齶和舌根。

春季的正月、二月、三月,是萬物復甦的季節,自然界呈現出一片生氣蓬勃的景象,草木生枝長葉,萬物欣欣向榮。為了適應這種自然環境,人們應該晚睡早起,起床後到庭院里散步,披散開頭發,穿著寬敞的衣物,不要使身體受到拘束,以便使精神隨著春天萬物的生發而舒暢活潑,充滿生機。

對待事物,也要符合春天的特點,應當發生的就讓它發生,而不要去傷害它;應當培養的就去培養,而不要懲罰它;應當給予的就給予,而不要剝奪它。這就是適應自然環境「春生」的特點,來調養人體中「生」氣的原則與方法。如果違背了這個方法,就會使肝臟之氣受到傷害,到了夏天還會發生寒冷性質的疾病。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春季所發生的溫暖的陽氣,是夏天旺盛陽氣的基礎,如果春天陽氣不能生,到了夏天陽氣應當長而不能長,就會出現陽氣不足的虛寒病證。氣功養生是在中醫、道家、佛家、儒家等傳統養生理論指導下,運用特定的方法配合呼吸和意念來調節人體身心健康的一種祛病延年的身心修養方法,通過自我調控意念、呼吸和身軀、來調整內臟活動,加強自身穩定機制,從而達到祛病益壽的目的。可分動功與靜功兩大類。

舌抵上齶即可溝通任督二脈,使全身經絡接通,上下之氣通暢。常練此功,可疏通氣血,條達經絡,清爽頭腦,強健體質,也有助於多產生津液潤喉。

我們現在所說的氣功,古代並無此名詞。最早稱為「服氣」、「吐納」或「煉氣」,在前面幾節中,有些地方已有所涉及。最早用「氣功」其名的,當推晉代許遜的著作《凈明宗教錄》一書。然而這一名稱並未被普遍接受,而只有「煉氣」、「服氣」、「煉 功」等等。氣功一詞,可以說直到本世紀50年代以後,才成為通行的用詞。

以「八段錦」命名的氣功有多種,這里介紹的動功八段錦是其中流傳最廣、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本功法由八種立式氣功導引套路復合而成,其每式動作的設計,都針對一定的臟腑或病症的保健與治療需要。全套動作精煉,運動強度適中,有調敷臟腑功能、疏通經絡氣血的作用。如應用得當,能防治多種疾病。

首先應把「舌抵上齶」作用說清楚。「舌抵上齶」的作用:其一是產生涶津,其二是接通任督脈。舌自然貼上齶,如何做到自然貼到上齶去?那意境就是口象含著舌頭,小孩子就是含著舌頭的,所以小孩子涶津長流。大家試試,把舌頭自然含著,讓上齶觸到舌頭就行,不要管它觸及舌面什麼部位。

這樣含著舌頭不一會涶津就能滿口。如把舌頭卷到上齶去,不僅僅口部僵硬,牽動到臉部和整個頭部都緊張,口中乾乾的。在練功中,一般不要刻意「舌抵上齶」的,如感覺舌抵上齶不舒服,影響到練功入靜,就不用去要求這部位做到位。當通督後要接通任脈時,它自然會有種磁吸力讓舌頭貼到上齶去貫通任督脈的。

氣功,養生方法,健身,動作,拉伸運動,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由直立式,左足平開一步,身體半下蹲,作高馬步勢,兩手反按大腿上方(虎口對腹),頭面軀干緩緩前俯,繼之,向左、向後,復向右、向前,緩緩作圓環轉動,上身由俯而仰,復由仰而俯。轉動數圈後,再反方向如法進行。由俯而仰時吸氣,由仰而俯時呼氣。

⑸ 求道家煉氣方法

真氣運行學五步功成(五步功法)
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
1. 方法。做好練功准備,放鬆身心,集中思想,精神內守,在呼氣的同時,意念隨呼氣趨向心窩部。
2. 時間。如果要如期完成第一步的練習,在時間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假若條件許可的話,每天固定時間練功,養成習慣,對穩定思想更有幫助。沒有固定的時間也不要緊,只要抽空抓緊練功就行。要求每日早、中、晚練習三次,每次二十分鍾。如認真操作,一個星期左右就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3. 效果。開始幾天由於不習慣,姿勢也不夠准確,有的同志會感到頭暈,腰背酸痛,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齶等,這都是自然的現象。不要有顧慮,只要按要求堅持鍛煉慢慢就會好了。
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
1. 方法。每次呼氣都從心窩部開始,呼氣注意下丹田。
2. 時間。每天依法練三次,每次二十五分鍾或者半個小時,一星期左右就可以氣沉丹田。
3. 效果。由於真氣已通過胃區,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氣沉入丹田後,丹田周圍的臟器,如大小腸、腎、膀胱等都逐步發生生理上的改變,一般都會感到食慾增進;大小便異常現象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第三步,凝神調息守丹田。
1. 方法。呼氣注意丹田,但要避免過份用力呼氣往下送,以造成丹田發熱太過,耗傷陰液。
2. 時間。每天三次或者再多一些。每次半小時以上。這一段是培養丹田實力階段,需要時間較長,一個月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實有力。
3. 效果。由於任脈通暢,心腎相交,中氣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靜。凡患有心火上炎,失眠多夢,以及心臟不健康的人,都有好轉。通過練功不斷的給腸胃增加熱能,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強,體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氣充足,腎功能增強。患有陽痿病症的大有好轉,女子月經不調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腎水旺盛,肝得滋榮。因此,在這一階段,患有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都有明顯好轉。堅持鍛煉,自然痊癒。
第四步,通督勿忘復勿肋。
1. 方法。原則上還是按照第三步操作,真氣沿督脈上行的時候,意識應該跟隨上行的力量。這就是勿忘。若行到某處停下來,不要用意念去導引。這就是勿肋。
2. 時間。每天練功次數可適當增加,每次的時間也應延長到四十分鍾或一小時左右。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通督的時間和力量不可能一樣。有的人一剎那就通過了,而且力量很猛,震動很大。有的人通督時間稍長,並且力量也不大。大多數在十天左右通督。
3. 效果。通督之後,一呼真氣入丹田,一吸真氣入腦海,但不可有意追求,一呼一刻形成任督循環,養生界稱此為「小周天」。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感覺到「呼吸精氣,獨立守神」的實際情況。真氣不斷地補益腦髓,大腦皮層的本能力量增強。凡是由於腎精虧損和內分泌紊亂所引起的頭暈耳鳴、失眠健忘、腰酸腿軟、月經不調、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氣短、性慾減退等神經官能症狀,都可得到改善。長期堅持,可以康復。因練功經絡通暢,有些多年不愈的頑症也可霍然而愈,效果明顯。一般情況表現為精力充沛,身體輕捷。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機。
所謂元神,就是大腦調節管制的本能力量。與識神對立。識神是有意識的精神狀態。元神和識神是體和用的關系,元神為體,識神為用。第四步功已通督脈,腎氣不斷灌溉腦髓,元神的力量不斷得到補充。心主神明,心氣上照於腦,才能發揮其全面的調節管製作用。
1. 方法。原則上還是守下丹田。丹田是長期意守的部位。通督後各個經脈相繼開通。如果頭頂百會穴(上丹田)處有活動力量,也可以意守頭頂。可以靈活掌握,這叫「有欲觀竅,無欲觀妙」。
2. 時間。每天三次,或更多些,每次一小時或更長一些。總的說時間越長越好。大約一個月左右,身體內的各種觸動現象才能逐漸消失,只剩下下丹田和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的現象。
3. 效果。根據身體的表現,尤其是丹田與頭頂百會穴互相吸引的磁性力量說明,大腦皮層的本能力量增強,內分泌協調而旺盛。這種力量有形有色,功夫越深,表現的越明顯活潑,對全身的生理生活機能調節就更好,真氣也就更加充實,不斷地補償和增強身體的代謝機能,可充分發揮機體的潛在力量。因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就增強了,一般致病因素就可減少甚至避免,原有的沉痾痼疾也可以得到改善或痊癒。堅持鍛煉,就可以達到身心健康、益壽延年的效用。
以上五步,是真氣運行法靜功鍛煉過程中的基本概況。在實踐中,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具體條件又不一樣,所以效果與表現也是因人而大同小異。鑒此,練功時既要順乎自然,靈活運用,不能刻意拘執;又要本著一定的要求,耐心求進,持之以恆,不可自由放任,實為成功之要訣。
練功姿勢
初學真氣運行法要有正確的姿勢,作為初學者的規范。練習真氣運行有行、立、坐、卧四種形式,其中以坐式為主,其他姿勢為輔。為有效地促使真氣運行不斷進步,除坐式以外,還可隨時隨地採取多法進行。�
1、坐式。坐式有盤腿和垂腿兩種姿勢,主要按照個人習慣和環境條件,自行選擇。一般認為盤腿坐過於形式化,且易麻腿。因此,一般採用垂腿(坐椅凳)坐式較為便利。
(1)盤腿坐式。「雙盤式」是把左腳放在右大腿上面,再把右腳搬到左大腿上,兩手相合置於小腹前面。這個坐法只是為了坐得穩固不易動搖,但沒有相當功夫不易做到。「單盤式」是把右腿放在左腿上面,手勢如前法。這比雙盤易於做到。「自由盤腿」是將兩腿互相交叉而盤坐,是一般人習慣用的坐式。�
(2)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適宜的椅凳上,以坐下來大腿面保持水平為度,小腿垂直,兩腳平行著地,兩膝間的距離以能放下兩拳(拳眼相對)為准。兩手心向下,自然的放在大腿面上。兩肩下垂,腰須直,勿用力,不要挺胸駝背、仰面低頭。下頜略向回收,頭頂如懸。體態以端正自然為標准。此式為現代習慣採用之姿勢(圖6-4)。�
2、卧式。右側著床伸下腿屈上腿,右手曲肱將手置於頭之前下側枕上,左手放在左胯上,此式應用為坐功之輔助,或體弱不能坐者採用之圖。�
3、站式。站式有各種姿勢,在這里不一一介紹。茲介紹方便易行的一個姿勢,以為坐功之輔助功。兩腳並立,兩手覆於丹田(左手掌心覆於丹田,右掌心覆於左手背上)。松肩垂肘,含胸拔背,虛心實腹,眼半垂廉一切要求同坐式。�
4、行式。行路和散步時,目視前方三五步處,意守鼻尖,神不外馳,依行路的速度,一般為三步一呼,一步一吸,四步一個呼吸。如能長期鍛煉此法,對走長路很有幫助,可以久行不倦。
五官要求
1、口腔。口唇自然閉合,上下齒相對,將舌上卷約成九十度,用舌尖輕輕地抵往上齶。唾液分泌得多了,將舌放下慢慢地咽下去。
2、眼睛。閉目內視,練哪一步功就內視哪一部位。如第一步注意心窩部,就內視心窩部。
3、耳朵。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使呼吸不要發出粗糙的聲音。保持從容自然,不可憋氣使呼吸不暢,這是集中思想的好方法。�
4、呼吸。在練習真氣運行法的過程中,一直是注意呼氣,吸氣任其自然,不加註意,自無流弊。丹田真氣充實後,自然地貫通督脈。那時即感到一呼真氣入丹田,一吸真氣沿督脈入腦。這是真氣五官要求
1、口腔。口唇自然閉合,上下齒相對,將舌上卷約成九十度,用舌尖輕輕地抵往上齶。唾液分泌得多了,將舌放下慢慢地咽下去。
2、眼睛。閉目內視,練哪一步功就內視哪一部位。如第一步注意心窩部,就內視心窩部。
3、耳朵。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使呼吸不要發出粗糙的聲音。保持從容自然,不可憋氣使呼吸不暢,這是集中思想的好方法。�
4、呼吸。在練習真氣運行法的過程中,一直是注意呼氣,吸氣任其自然,不加註意,自無流弊。丹田真氣充實後,自然地貫通督脈。那時即感到一呼真氣入丹田,一吸真氣沿督脈入腦。這是真氣的自然活動狀態,無須追求。外呼吸則綿綿密密,若存若無,呼吸表現的更加自然。這時外呼吸就無須注意了。�
5、收功。真氣運行五步功法收功的時候,慢慢睜開眼睛,搓搓雙手,再用雙手搓面,最後用十指梳頭片刻,再慢慢站起來活動。
什麼叫丹田?
其部位有三:在臍下的叫下丹田,在心窩的叫中丹田,在兩眉間的叫上丹田
人身雖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說,但實際練功時,除特殊情況之外,一般所說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認為下丹田和人體生命活動的關系最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水火交會之鄉」,是真氣升降開合的樞紐,是匯集烹煉、儲存真氣的重要部位。當然,從現代解剖學和生理學的觀點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並未發現有特殊的形態和功能。但是,通過意守丹田來促進練功人的意識達到入靜狀態,取得療效,則早已被實踐所證實。其中的機理,有待於人們進一步研究、揭示
任脈,督脈在體內的走向,牽扯到哪些內臟連說都沒說,就讓人家練,不是誤導,是什麼???
<<真氣運行法>>中的方法已明確規定了真氣在任脈,督脈中的走向,大家按方法做是不會錯的,大家不必太在乎經脈分布,練到第三步意守丹田真氣滿了自己就會沿任脈而下,而後經會陰穴沿督脈而上,這就像自來水多了就會沿水管流動,而不需讓水知道路線,因為水管已經規定了路線
具體的經脈分布大家大可以自己查找,一般網路上就可查到。

大家如果縣樓主的不太好理解可按下文練習
第一步、呼氣時注意心窩部
①方法:練功條件准備好,縮小視野,心不外馳,注意鼻尖少時,即可閉目內視心窩部,用耳朵細聽自己的呼氣,約一兩分鍾後平靜下來即可沒有粗糙的聲音。在呼氣的同時意念隨呼氣趨向心窩部。吸氣時任其自然,不加任何意識作為。久久行之,真氣就在心窩部聚集起來。而且這個方法本身就是排除雜念的好辦法。
呼氣時真氣下行進入丹田,為達此目的,必須先聚集真氣,這就是為什麼第一步時並不意守丹田的原因。如果開始就氣沉丹田,初學不易掌握,一時見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終止。
②時間:如果想如期完成這一階段的練習,在時間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如果條件許可,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練習,沒有固定時間也不要緊,抓緊練習即可。要求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鍾。認真練習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
③反應:練功三到五天,即感到心窩部沉重;五到十天,每一呼氣就有一股熱流注入心窩部,這是真氣集中的表現。

第二步、氣沉丹田
①方法:當第一步做到每一呼氣即覺心窩發熱時,就可以意息相隨,在呼氣時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向小腹推進。不可操之過急,用力過大將產生高熱,很不舒服。
②時間: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30分鍾,10天左右即可氣沉丹田。
③反應:每次呼氣一股熱流送入丹田,小腹汩汩作響,腸蠕動增強,矢氣增多。

第三步、意守丹田
①方法:當第二步做到丹田有了明顯的感覺,就可以把呼吸有意無意的止於丹田。不要再過分注意呼氣時把氣往下送,以免發熱太過,犯「壯火食氣」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將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溫養。「少火生氣」正是此義。
②時間:每日三次,每次30分鍾以上。者一步功法是在丹田培養實力階段,需要時間較長,40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實有力。
③反應:基於第二步氣沉丹田,小腹發熱明顯,十數日後小腹形成氣丘,隨著時日和功夫增長,氣丘增大,小腹力量增強。力量足夠時會向下遊走,有時陰部作癢,會陰跳動,四肢腰背發熱等。

第四步、通督
①方法:意守丹田40天左右,真氣充實到一定程度,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時候,勿忘勿助!意識跟隨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處停下來,也不要用意識向上引導(勿助)。上行的速度是由丹田的力量大小決定的,若力量不夠,它就會停下來,待丹田力量充實再繼續上行。如果上行到玉枕關通不過,內視頭頂即可。
②時間:每天可增加練功次數和時間(40~60分鍾)。有人一霎那就可通督,這樣通過力量很猛,震動很大。有人經過數小時、數天,大多是一周左右。通關過程為正常生理現象,人人可通,極個別通不過的另有原因。
③反應:在第三步的基礎上丹田充實,小腹飽滿,會陰跳動,後腰發熱,名門處感覺真氣活躍,自覺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有的真氣培養充足,一股熱力直沖而上,勢頭很猛,一次沖過督脈;有的行行駐駐,數日方過;有的像水銀柱一樣,隨呼吸上下活動,漸次上行。通督前後身體可能不穩,注意及時調整。頭部感覺箍緊,有時沉悶不適,為正常現象。此階段異常關鍵,不可疑慮放鬆。

第五部、小周天成
①方法:真氣過玉枕、百會後,向下經鵲橋(舌抵上顎)入壬脈。小周天就已經通了!此時,一吸氣真氣入腦海,一呼氣真氣入丹田。此後,原則上還是意守丹田,丹田是長期意守的部位。如果百會出現活動力量,也可以意守百會,靈活掌握。
②時間:每日三次,每次60分鍾或更長。 ③反應:此步初期,可能各種觸動現象不斷,十餘天即可消失

⑹ 道家練體的好方法有哪些(具體點)

靜心,通過練氣來練體,你可以多看一些關於道家的書籍,主要就是練氣,道法自然,不用刻意強求,
內功
練氣,
深度吸氣,同時要慢而無聲
外功
筋皮骨

⑺ 道家養生的秘訣有哪些

養生保健秘訣一:多喝粥
粥補人、養胃,歷來都被養生家視為養生保健的最佳食物。它由大米經過熬制而成,易為人體消化吸收。粥溫和易進食,攝生養體,適合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消化能力不好,進食比較少的老年人。常喝粥,能為老人補充能量,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養生保健秘訣二:常飲茶

也是養生保健的佳品,其抗衰老作用讓人驚嘆,甚至超過維生素E的18倍。茶葉中含有豐富的茶色素能防治老年人常有的動脈硬化,有些茶還有高效的防癌功能。
經過調查顯示,每天飲茶的老年人壽命普遍都比較長。喝茶的確有益健康,比如枸杞參茶就有滋補抗衰老的作用,平日里可以在茶里加入枸杞和西洋參,充分利用了

⑻ 道家代表性的健身功法有什麼

八個簡單道家傳統健身功法

許多的現代文明病,都是我們平時忽略了日常養生所致,在中國古典哲學當中,唯有道家重視養生,因而道家人物均以自身為試驗,尋求、探索能夠使人長壽的方法,這些方法就是養生之術。這個理念也是最適合現代的。道家養生中進行養氣、修身的練習,與現代人開始關注身體健康、祛病延壽的要求相吻合。本文就為您介紹幾招簡單易學的道家養生術。

拍打頭頸法

功效:此健身方法可防治頭暈、頭痛等頭部疾病,有延緩腦力衰退、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練習方法:坐於椅子上或站立,雙眼平視前方,全身放鬆。然後舉起雙臂,用雙掌同時拍打頸部,左手拍打左側頸部,右手拍打右側頸部。先從後頸開始,逐漸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額部,再從前額部往後拍打,直到後頸部,這樣反復拍打5~8 遍為一次。每日晨起與臨睡前可各做一次。

踮腳健身法

功效:這種方法適合在辦公室久坐的人,可以緩解久坐或久站後的下肢酸脹、乏力,促進下肢血液迴流,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練習方法:將腳跟抬起,腳後跟離地面約1 厘米,然後用力著地,這樣為1 次,1 秒鍾內不得多於1 次,30 次為1 組,休息5~10 秒鍾。每次鍛煉1~2 分鍾,每天鍛煉3~5 次。要注意鍛煉時抬高腳後跟不能超過1 厘米,否則不僅不會有效,反而還會引起腳掌的疲勞。

大呼大吸法

功效:這是一種以擴大肺活量為主的呼吸法,類似深呼吸,能調動機體的內氣,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同時對某些慢性病、疑難病均有一定的療效。

練習方法:大呼大吸法是一種古代吐納、導引法。具體的方法是用鼻使勁地吸氣,用口呼氣,或用鼻使勁地大呼大吸。要求每一吸一呼都盡量延長時間,並要求每一吸一呼都發出較大的聲音,所以稱為大呼大吸法。

太乙站樁功

功效:根據屈腿的程度有不同作用:高樁增肥,中樁減肥,低樁練武。收勢為雙手交叉放在身前(女性右手在內),用力收腹提肛,腳趾摳地,收縮肌肉,可防治便秘、痔瘡。

練習方法:舌頭抵上顎,提肛,雙手抱圓放在胸前,雙腿彎屈,調整呼吸,吸氣時默念「靜」,呼氣時默念「松」,堅持半小時。

女性駐顏法

功效:經常這樣做,可以讓皮膚變得光滑、滋潤,對改善皮膚問題很有幫助。

練習方法:雙手對搓,由慢到快,由輕到重,手搓熱後捂在臉上,保持1 分鍾,想像皮膚變得光滑了, 再自內而外劃圓,感覺要好像撫摸在絲綢上一樣。同時以意念配合。

三種道家太一導引術

1 夾



深吸一口氣後,閉口,用雙手掌緣夾住鼻部,向外出氣,待氣灌到內耳膜充滿後,將雙手突然放開,同時鼻噴氣,使氣到兩眼、兩耳、口腔、兩鼻孔,做9 次。

功效:七竅通暢,氣血流通,平衡機體,給大腦加壓,加強五官功能鍛煉,增強對外界不適氣候的免疫力,預防感冒,清醒頭腦,治療鼻炎等鼻部疾病。

2 梳頂

十指如耙,如梳頭狀從前發際梳到後發根,路線:從前額的「上星穴」到頭頂的「百會穴」,從後腦「風府穴」到「大椎穴」。然後左右梳頂,前後左右各9 次。

功效:可以使百脈調和,改善頭部末梢血液循環和大腦供血,活躍大腦生理功能,消除疲勞,提高大腦工作效率,增強記憶力,同時可以烏發、黑發,防止發根脫落。

3 拉耳

將雙掌根用力擠壓耳部,不留一絲縫隙。然後猛然拉開,能有開啤酒瓶一樣的「砰」聲,反復9 次。

功效:可以增強聽力,治療耳鳴和中耳炎,同時對激發、開發小腦,使骨髓充足,產生很好的功效。如果拉耳時耳部裡面有隱痛,說明耳有潛在的病因,要堅持做。

⑼ 道家養生方法

成年人(十六歲以上),盡管身體強弱差距很大,但採取的功法只有一個,即「漸法」,又稱補法:虧損多者多補,虧損少者少補,以破而補圇、缺而補圓為目的。當築基煉己完成後,漸法的任務也告完成。接著由「漸法」轉入「頓法」。

什麼叫漸法,什麼是頓法呢?所謂漸是指漸漸的、一點一點的、逐漸的填補,故謂漸法。所謂頓法,從頓字的意義來說,有頓然、忽然之意,如禪宗的頓悟、頓覺,是忽然明白的意思。道家的所謂頓法,是捷徑,比漸法進度要快。但倘若煉己不純,築基不牢,很容易得而復失,事物發展的規律往往是其進急者其退速,練功亦然。當然事物的成敗各有其因,也不是絕對的。道家正一派的創始人張伯端主張頓法,稱南派。道家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主張漸法,稱北派。故有北漸、南頓之稱。

當人進入古稀之年時,身體內外的機件磨損殆盡,新陳代謝的功能失靈,生機斷,精已竭,西歸有日。但只要一息尚存,就有一線希望。此時修持要用武當張三豐祖師所說的「敲竹斗龜」的法子,將睡龜喚醒,使其煥發青春,恢復生機,可再用漸法補而救之。

道家養生功功效及傳承

丹者,單也,一者,單也。惟道無對,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長生。內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為指導,以人體為鼎爐,精氣神為葯物,而在體內凝練結丹的修行方式。從中華道教宗祖軒轅黃帝求道於廣成子記載算起,內丹已經經歷了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丹道祖經丹道的發源,是非常早的事。《道德經》、《文子》、《列子》、《莊子》、《內業》、《心術》、《楚辭·遠游》和《陰符經》以及黃老學派作品可是說是所有丹經必本的祖經,後世一切丹經均從其中發揮而來,一直是內丹法訣的綱要。

道家養生功既能,且能返老為少;不但可,恢復健康,而且能,增長智慧。例如,「收心求靜」一法,可使大腦中樞神經得到充分的休息,身體機能得到全面的調整,對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等疾病有獨到的功效,久練可使人神清目明,智力得到恢復和開發;「開通奇經八脈」一法,可舒經活絡,使百脈暢通,保持皮膚潤滑光澤,對關節炎、脈管炎宰多種疾病有較好的防治作用;「田精關門」一法,可使人精足腎健,精力旺盛,對夢遺滑精、陽痿腎虛等病有獨到的療效。 道家尊老子為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又名老聃,楚國苦縣人,是春秋時代大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著有《道德經》一書。《道德經》成為道家著書立說的理論根據。相傳老子傳道於金母,金母傳於白雲,白雲傳於王玄甫。另一說:老子傳於王玄甫。 又名王少陽(另一說是李凝陽,即李鐵拐),東華帝君,後稱北五祖之第一祖。漢代人。生有奇表,幼慕真風。白雲上真見而愛之曰:天上謫仙人也,乃引之入山,授之全套道家秘而不傳的'功法。遂隱於昆嵛山煙霞洞,修養性命。後傳其道於正陽帝君鍾離權。

理論依據

養生功的理論基礎可歸結為一個「道」字。道是什麼呢?老子《道德經》雲:「吾不知其名,強名之曰『道』。」又雲:「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其大無所不包,其細無所不入,生天育地,至高至大。道生一,即無極;一生二,即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盡性命之理,寓養生之道。八卦又有先天後天之分。先天八卦是伏羲所畫,即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方位則是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巽西南、震東北、兌東南、艮西北。後天八卦是周文王所畫,即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其方位是離南、坎北、震東、兌西、巽東南、艮東北、坤西南、乾西北。乾父為天為老陽,坤母為地為老陰,震屬木為雷又為長男,巽為風為長女,坎為水為中男,離為火為中女,艮為山為少男,兌為澤為少女。道家所謂的抽坎填離,使後天返先天,就是抽出坎中的一陽,填到離中一陰里去。原來後天的離南坎北,就變成先天八卦的乾南坤北。這就是道家的所謂抽坎填離,又謂坎離交垢,使後天返還先天。

到人身而言,未有此身,先有此炁,此炁即無極,又謂先天真一之炁。俗說先天不足,是指秉受父母之先天真一之炁不足。故道家不但把此說成是先天地之始萬物之母,而且把人也看成是個小天地,看成是由無到有,由生到死的過程。並且通過運用功法延長壽命,推遲衰老的過程,甚至做到返老還童。那麼道家的功法是怎樣使人返老還童呢?它是以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陰陽消長的道理來進行論證的。當人在母腹中十月胎圓、瓜熟蒂落,降生後體軟如綿,其象屬坤。臍帶一剪,先天炁斷,後天氣由口鼻而入;兩眼分開,舌亦不接任督;性帶氣上移於心,命帶氣下人於腎,性命相距八寸四分(傳統說法);元神失位,識神掌權;自少而壯,壯而老,老而病,病而死,性命始終不能如一。人自出生起,每三十二個月,便生元炁六十四銖。從一歲至兩歲零八個月生一陽,長元炁六十四銖;至五歲零四個月生二陽,又長元炁六十四銖;至八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三陽;至十歲零八個月,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四陽,至十三歲零四個月,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五陽;至十六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生六陽,體變純陽,共長元炁三百八十四銖合一斤之數(其中包括天地正氣三百六十銖,加上父母祖炁二十四缽)。月圓必缺,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陽極陰生,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人到十六歲(這里是指男子;女子為十四歲)身俱六陽,在卦為乾為天姤,六交皆陽。陽極陰生,月圓必缺,盈滿則溢,即是破身的年齡。當元身已破,元炁下泄,從十六歲起,每歷九十六個月,耗元炁六十四銖生一陰。從十六歲至二十四歲,耗元炁六十四銖生一陰;如此類推,從二十四歲至三十二歲又耗元炁六十四銖,又生一陰,二陰出現;至四十歲又生一陰,三陰出現;至四十八歲又生一陰,四陰出現;至五十六歲又生一陰,五陰出現;至六十四歲又生一陰,六爻皆陰,至此三百八十四銖元炁耗盡。

古人將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陰陽消長的變化與人從無到有,直到六十四歲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八八六十四卦,在人是由一歲至六十四歲。三百八十四爻的陰陽變化,則成為人身上三百八十四銖元炁的消長過程。所以說,無極生太極,太極分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間盡性命之理,寓養生之道。這就是養生功的理論基礎。

功能

如果說養生功百病皆治,那是過分誇大其作用。經證明,練好養生功只有百益而無一害。功能有以下個方面:

1.補腦養神。靜養功的入靜,首先受益的是大腦中樞神經。當心定念止入靜後,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得到充分的抑制和休息,這樣既能消除疲勞又能得到補養,從而加強和大了中樞機構的指揮功能,起到補腦養神的作用。

2.固精養炁。養生不固精,結果一場空。只知守死精,不會精化炁,止水易生腐,此為養生忌。養生功法中的固精,是為了精足而下手煉精化炁,炁足而煉炁化神,神足煉神還虛。即使達不到高深程度,也能自然地收到精化炁、炁養神的效果。精旺炁足則神靈。只有具備充沛的精力,能產生超人的聰明才智;也只有具備吃大苦耐大勞的健壯身軀,才是摧不倒、拖不垮的鐵漢。固精養炁正是為築基煉己奠定基礎。

3.調息理炁,擴大肺活量。中醫學有「肺為百脈之總,位居諸臟之上」之說。肺的一呼一吸,是機體自然的吐故納新。呼出二氧化碳,吸進新鮮氧氣,促使血液循環和新陳謝,是機體本身內部的自然規律。養生功的調理呼吸(息),要求深、細、長、勻。這樣自然會加強和壯大機體內部運動的力量。

4.調節五臟。養生功的修煉是要使人的機體五行相生,陰陽調和,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口內生津。津液多則食慾強,食慾強則腎水足,腎水足則七寶(即涕、唾、津、精、氣、血、液)全,七寶全則五臟和,五臟和則內病除。故養生功對醫治心臟病、脾胃病、肺病、肝炎、腎虧腎寒,以及各種慢性病有獨到之處。

5.清神明日。五臟之精華聚於二目(白眼珠屬肺,黑眼珠屬肝,瞳仁屬腎,大眼角屬心,小眼角屬脾)。二目是心靈的窗戶。古稱二目為日月,又為金公木母、金烏玉兔。又稱人之靈在腦,其機在目。二目的名目繁多,不可枚舉。在修煉道家性命雙修功的整個過程中,人的二目肩負著最艱巨最復雜而又最重要的任務。如含眼光、返觀內照、迴光返照、久視、運行日月、大小周天、運河車、轉**以神馭氣等,都必須借它的神威來達到預想的效果。功純者不僅耳不聾、眼不花,而且一直到老日光炯炯,神清目明。

6.舒盤活血,通盤活絡。養生功中的開通奇經八脈、干沐浴等功,不但能使百脈流通,筋舒絡活,而且能保持皮膚潤澤有光,防治脈管炎等病。

7.久煉養生功,對於神經衰弱、長夜失眠、夢遺滑精、陽瘺腎虛、身體虛弱等症有獨特的療效。

8.久煉養生功不但能改變身體素質,也能改變人的精神素質,還能開闊人的視野、人的思想境界,培養人的道德情操,增長人的智慧才能,化愚為賢。

9.修煉養生功而持之以恆,就能運用四步下手煉精化炁,收到推遲衰老、延長壽命的效果。再進一步深造,倘真的達到十三步,就會出現奇跡:白發變黑、齒落重生、藏相、返老還童,並能出現特異現象。

排除練功方法不對之外,應是執念過重的易象。控制不住自己的氣 上沖頭頂 必須停止你用什麼方法? 如果練功時再出現此類感覺 將雙手交叉放於丹田 感覺自己的丹田是一個能量場 將頭頂之氣收於丹田內 待不適感消退將丹田之氣再放出 不過你還是別練了。

簡單易學的八種道家養生術

拍打頭頸法

功效:此健身方法可防治頭暈、頭痛等頭部疾病,有延緩腦力衰退、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練習方法:坐於椅子上或站立,雙眼平視前方,全身放鬆。然後舉起雙臂,用雙掌同時拍打頸部,左手拍打左側頸部,右手拍打右側頸部。先從後頸開始,逐漸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額部,再從前額部往後拍打,直到後頸部,這樣反復拍打5~8 遍為一次。每日晨起與臨睡前可各做一次。

踮腳健身法

功效:這種方法適合在辦公室久坐的人,可以緩解久坐或久站後的下肢酸脹、乏力,促進下肢血液迴流,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練習方法:將腳跟抬起,腳後跟離地面約1 厘米,然後用力著地,這樣為1 次,1 秒鍾內不得多於1 次,30 次為1 組,休息5~10 秒鍾。每次鍛煉1~2 分鍾,每天鍛煉3~5 次。要注意鍛煉時抬高腳後跟不能超過1 厘米,否則不僅不會有效,反而還會引起腳掌的疲勞。

大呼大吸法

功效:這是一種以擴大肺活量為主的呼吸法,類似深呼吸,能調動機體的內氣,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同時對某些慢性病、疑難病均有一定的療效。

練習方法:大呼大吸法是一種古代吐納、導引法。具體的方法是用鼻使勁地吸氣,用口呼氣,或用鼻使勁地大呼大吸。要求每一吸一呼都盡量延長時間,並要求每一吸一呼都發出較大的聲音,所以稱為大呼大吸法。

太乙站樁功

功效:根據屈腿的程度有不同作用:高樁增肥,中樁減肥,低樁練武。收勢為雙手交叉放在身前(女性右手在內),用力收腹提肛,腳趾摳地,收縮肌肉,可防治便秘、痔瘡。

練習方法:舌頭抵上顎,提肛,雙手抱圓放在胸前,雙腿彎屈,調整呼吸,吸氣時默念「靜」,呼氣時默念「松」,堅持半小時。

女性駐顏法

功效:經常這樣做,可以讓皮膚變得光滑、滋潤,對改善皮膚問題很有幫助。

練習方法:雙手對搓,由慢到快,由輕到重,手搓熱後捂在臉上,保持1 分鍾,想像皮膚變得光滑了, 再自內而外劃圓,感覺要好像撫摸在絲綢上一樣。同時以意念配合。

三種道家太一導引術

1、夾鼻

深吸一口氣後,閉口,用雙手掌緣夾住鼻部,向外出氣,待氣灌到內耳膜充滿後,將雙手突然放開,同時鼻噴氣,使氣到兩眼、兩耳、口腔、兩鼻孔,做9 次。

功效:七竅通暢,氣血流通,平衡機體,給大腦加壓,加強五官功能鍛煉,增強對外界不適氣候的免疫力,預防感冒,清醒頭腦,治療鼻炎等鼻部疾病。

2、梳頂

十指如耙,如梳頭狀從前發際梳到後發根,路線:從前額的「上星穴」到頭頂的「百會穴」,從後腦「風府穴」到「大椎穴」。然後左右梳頂,前後左右各9 次。

功效:可以使百脈調和,改善頭部末梢血液循環和大腦供血,活躍大腦生理功能,消除疲勞,提高大腦工作效率,增強記憶力,同時可以烏發、黑發,防止發根脫落。

3、拉耳

將雙掌根用力擠壓耳部,不留一絲縫隙。然後猛然拉開,能有開啤酒瓶一樣的「砰」聲,反復9 次。

功效:可以增強聽力,治療耳鳴和中耳炎,同時對激發、開發小腦,使骨髓充足,產生很好的功效。如果拉耳時耳部裡面有隱痛,說明耳有潛在的病因,要堅持做。

閱讀全文

與道家有什麼方法能改變體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鹽使用方法 瀏覽:140
鍛煉基礎腹肌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201
介入方法是什麼意思 瀏覽:645
汽車阻尼器的安裝方法 瀏覽:153
論文設計並運用相關研究方法 瀏覽:558
js封裝的方法如何在頁面內調用 瀏覽:539
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種類 瀏覽:950
腰間盤如何鍛煉方法 瀏覽:608
過河的簡單方法 瀏覽:587
傳播研究方法教材 瀏覽:281
骨科治療腱鞘炎的方法 瀏覽:596
電腦突破網路限速的方法 瀏覽:158
溶液中鋰離子濃度檢測方法 瀏覽:162
紅杉樹樹皮的食用方法 瀏覽:732
剔除離散值計算方法 瀏覽:622
seo有哪些重要的方法 瀏覽:739
阻止電瓶車上樓線路安裝方法 瀏覽:31
古代陶瓷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415
什麼方法能快速開車 瀏覽:71
嬰兒吐奶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