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內的甲級聯賽和足協杯賽的水平孰高孰低什麼樣的運動員能成為足球健將
一、國內的甲級聯賽和足協杯賽的水平孰高孰低?
這個問題是球迷們爭論較多的話題,然而,肯定的答案是不好確定的,因為兩個比賽都是我國足壇上的重要比賽,可謂「龍虎相爭,各有千秋」,論水平都可稱一流。另外,有時還會出現兩個比賽的冠軍為同一個隊的情況,這樣更難分清哪個比賽水平高。
4.在全國甲級聯賽中獲得前4名的各隊運動員(具體百分比有規定)。
5.在全國運動會中獲得前4名的各隊運動員(具體百分比有規定)。
6.甲級隊第5名以下的隊(包括乙級隊),經中國足協教練委員會評議,具有健將級技術水平的運動員。
『貳』 「真正的天才教練」——納格爾斯曼
球場上從不缺天才。
你肯定聽說過梅西擁有「 歷史 級別的天賦」,說不定還記得所謂「天賦十倍於梅西」的阿蘇林。各種媒體上「天才少年」彷彿丟一板磚都能砸到好幾個,什麼妖人妖星妖鋒之類的三件套也不是什麼稀罕詞。
那麼教練呢?這份工作往往需要長期的積累歷練,又不像球員刷花活那樣有著直接的感官刺激。上一個被冠以天才之名刷屏的主帥,那還是源於利物浦和曼城球迷對死敵的揶揄。
而現在,有一名主教練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媒體和球迷評價為天才,近期加入吹捧陣營的還是德國名帥希斯菲爾德。這個「天才教練」也不再是嘲諷,而是實打實的贊美。
他有著各種花樣十足的後浪頭銜,比如德甲 歷史 最年輕的主帥、歐冠正賽/淘汰賽/八強/四強 歷史 最年輕的主帥……雖然半決賽在大巴黎面前一場脆敗領了便當,但人們仍然認為他未來能引領一個時代。
他就是:尤利安-納格爾斯曼。
【不想當教練的商學生不是好球員】
納格爾斯曼原本走在一條正經的職業球員之路上。
他出身奧格斯堡青訓,15歲轉投慕尼黑1860,19歲回到奧格斯堡二隊。然而還沒等到他迎來自己在職業聯賽的第一次出場,他就在與法蘭克福U19的比賽里膝蓋嚴重受傷。傷勢在兩年間反反復復,醫生最後給出了無法繼續踢球的結論。
21歲掛靴,還未開花的夢想已然凋零。
灰心的少年暫時離開了足球,他進入大學開始讀起了工商管理。但對於足球的熱愛哪有這么容易冷卻,短短兩年後納格爾斯曼就轉去了 體育 科學專業(後來又回頭把工商管理學位考了出來),開始在另一個領域追逐自己的職業足球夢想。
既然不能踢球,那就教別人怎麼踢球!
——畢業後,納格爾斯曼的第一份工作還是來自老東家奧格斯堡的青訓系統。也是在這個階段,他開始逐級考取執教必須的教練證書,舉薦人還是自己在奧格斯堡二隊短暫踢球時的主帥、這賽季在歐冠四強碰面的對手:圖赫爾。
——為了積累考證必須的條件和經驗(他沒有職業球員的優待),納格爾斯曼開始在德國西南部各級別俱樂部執教U16-U19青年隊,最終走向了霍芬海姆。履歷不斷豐富、證書不斷升級,再加上圖赫爾的背書,這位年輕的教練開始在德國足壇嶄露頭角。
——很多人都以為納格爾斯曼與德甲的親密接觸開始於2016年,但嚴格來說其實從2012年底就開始了。當年12月,霍芬海姆一度落到了德甲倒數第三,他們炒掉了主帥巴貝爾,選擇了弗蘭克-克拉默+納格爾斯曼的新鮮組合。
對外,40歲的克拉默官方頭銜是臨時主帥,還沒拿到頂級教練證的納格爾斯曼是助理教練。對內,俱樂部對兩人的定位更像是聯合執教,甚至訓練和戰術布置的細節問題都是由納格爾斯曼一手包辦的。
那一年,克拉默被人稱為少帥,卻比身邊的納格爾斯曼大了整整15歲。同樣比納格爾斯曼年長6歲的著名「肌肉派」門將維澤也是在這一時期,因為納帥訓練里極度喜歡摳細節,給他起了那個著名的外號:「迷你版穆里尼奧」。
很快,霍芬海姆找到了正式主帥,克拉默前去執教二隊。後來成為德國國青隊各級別主帥,現在是薩爾茨堡紅牛的青訓總監。
而納格爾斯曼去執教了霍芬海姆U19青年隊主帥,帶隊拿到了2013-14賽季德國U19錦標賽冠軍。
之後就是我們熟悉的故事了。
2016年,28歲的納格爾斯曼成為了霍芬海姆一線隊主教練,這是德甲 歷史 最年輕的主帥。在霍村,他執教的第一個完整賽季就拿到了德甲第四的隊史最佳戰績,首次摸到歐冠賽場。(雖然預選賽被利物浦淘汰)
下一年,德甲第三再度刷新紀錄,首次晉級歐冠正賽。
最可貴的是,哪怕聚勒、魯迪、瓦格納等中軸線核心球員相繼離隊,他也仍然能迅速捏合出一個新的戰術框架,保證球隊的成績不出現滑坡崩盤。
2019年,他離開霍芬海姆接手了RB萊比錫。又是第一個賽季,我們就見證了歐冠淘汰賽/八強/四強史上最年輕的主帥。
啊,這開掛般的人生。
【黑 科技 只是噱頭?】
為什麼霍芬海姆當年會給名不見經傳的納格爾斯曼這么好的機會?
作為一名實際上沒有任何職業比賽出場紀錄的球員,這種「學院派教頭」在傳統系統里是很難得到充分信任的。不過,霍芬海姆顯然並不傳統,甚至至今還在被德國極端球迷罵作離經叛道。
另一方面,一手把霍芬海姆扶持到今天的老闆霍普,其主要產業是SAP軟體公司,這與納格爾斯曼當年鑽研的 體育 科學專業高度契合。
於是,我們在霍芬海姆看見了許許多多的黑 科技 。
比如,「足球健將」(Footbonaut)系統。這也被稱為鐵籠足球,牆壁被分割成72個小方塊,球員站在場地中央接住隨機某個窗口彈出的球,然後第一時間踢進指定的另一個窗口裡。這個系統可以設定不同的球速和旋轉,來模擬比賽里的各種情況。克洛普在多特也搞了一套,後來又帶到了利物浦。
又比如,「螺旋訓練場」(Helix)。這套概念化的系統使用了180度的投影屏幕,其中一個使用方法是:兩支球隊里的1-4名虛擬球員們會沿著虛擬方向隨機移動,當他們停下時,站在屏幕前的訓練者要找出移動者,並且判斷他們的行動方向。
SAP公司近些年還在系統里新增了判斷高球落點、假動作軌跡等其他訓練項目,目的都是為了磨煉球員的專注力和動態視力。
還有「視頻牆」(Videowall)。霍芬海姆在訓練場旁邊豎起了一面40平米的巨大電視牆,實時顯示四周的攝像機和高空無人機拍攝的訓練畫面。納格爾斯曼通過iPad控制各台攝像機的角度和焦距,如果發現問題,立刻暫停訓練進行戰術講解。
至於GoPro高清攝像、谷歌眼鏡、運動背心和大數據分析……你能想到的足球黑 科技 ,納格爾斯曼的霍芬海姆都在用。
當然,還是有很多人對所謂的黑 科技 在真正的足球比賽里能發揮多大作用抱有懷疑的態度,覺得這些昂貴的玩具不過就是噱頭。然而在納格爾斯曼手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是如何利用這些黑 科技 去讓球員們訓練他需要的特殊能力,以及如何向球員們講解和安排戰術的。
下面就讓我們以這個賽季的RB萊比錫為最新的例子,來走近這位「天才教練」的戰術板。
【「天才教練」的戰術板】
縱觀整個賽季,萊比錫打過442/433/3412/3142/343/4141等各種陣型,幾乎你聽過的他們都耍過。直到復賽之後,才把首選穩定為三後衛體系。
不過對於納格爾斯曼來說,陣型只是數字,或者說更多是因為現有人員以及對方配置的針對性安排,球隊的戰術內核始終一致。
有家德國教練培訓機構將納格爾斯曼的足球哲學總結為一個詞: 垂直打擊。
首先,除非已經大比分領先需要拖慢節奏,否則後場控球時他們一般不喜歡分邊。保證一前一後至少有兩個出球強點,然後直傳中路。
四後衛體系裡,雙後腰一個回撤接球,一個前壓成為縱向線路下一階段的接球點。
三後衛體系時,烏帕梅卡諾作為技術和柔韌性最好、能出球甚至能轉身過人的中後衛壓到中場位置,承擔部分拖後組織核心職責。以他的移動為標桿,整體陣型在三四後衛體系裡無縫切換。
比如戰勝馬競的歐冠1/4決賽,91%的傳球成功率、10次成功長傳、3過人還有3攔截5解圍,簡直讓人想起來當年馬特烏斯等德系自由人的榮光。
下一階段的目標是對方中場和後衛兩條防線之間的空間。
這里有誰呢?薩比策、回撤的中鋒(鮑爾森/希克)、雙後腰之一(比如萊默爾),有時還包括維爾納或者恩昆庫兩者之一。
在這個階段他們經常會和邊翼衛打一些快速來回的配合,但絕大多數時候目的都是為了拉開對方防守陣型兩條線之間的距離。
當這個區域的前場球員拿到球後,以維爾納為代表的一眾速度型前鋒隨時准備掛擋沖刺,穿過後衛的身後。如果對手有速度型邊衛貼身或者提前造越位,那麼經常會嘗試再來一輪快速連續傳球攻擊弱側。
總之, 減少寬度的無謂使用,以快速連續的縱向傳球穿刺,打對方的反應不及。
萊比錫的高位防守同樣有著獨到之處。
他們往往一開始不瘋搶對手的門將和中衛,甚至有意放掉邊後衛,引誘對方來回橫傳倒腳(這正是他們自己不喜歡的)。
等到邊後衛或者後腰想向前走,再圍搶和切斷所有傳球路線。此時,整體陣型隨之移動,包括中衛和門將都會有人隨時盯著。必要時,陣型甚至可能整體傾斜壓成下面這樣極端的形式。
定位球同樣有精心安排。
納格爾斯曼多年來的研究證明,防守球員雖然大多數會在定位球時採取人盯人,但他們在高球傳來時必須盯著球看,往往容易漏掉原本在身後但突然改變跑位的球員。
於是,萊比錫的大高個們會在罰球前先是擠成一個點,然後通過各種急停、折返、交叉掩護跑位散成一條線。球速一定要快,和運動戰思路一致都要打對手反應不及。前點大多數時候都是幌子,中後點有一個人跑空就很致命。
此外,在各種變向跑動和多點接應里,萊比錫還會專門有一個人沖向並不在高球落點的另一側。這里的防守球員往往會比落點處鬆懈,如果第一點能及時給到,破門成功率還會有更大的提升。
下面這個進球就是典型的例子。
回頭想想之前我說的那些黑 科技 ,是不是都在戰術板里也得到了體現?
納格爾斯曼十分看重球員快速的出球能力和反應速度,也非常依賴看似簡潔,其實跑位、虛實都很復雜的戰術。 而他的學院派先進理論和黑 科技 相輔相成,才有了希斯菲爾德說的「最完美的反擊。」
當然,世界上肯定沒有完美的戰術,而且比賽的成敗因素里戰術只佔到了一部分。比如,如果對方中後衛長傳腳法好,這種先誘敵再瘋搶的高位逼搶很容易被破解,這時就是賭萊比錫球員回追速度的時候了。你看下面這張動圖,有多少萊比錫球員瘋狂回追和飛鏟,甚至對方第一波攻勢被化解後,前鋒們也都沖了回來。
納格爾斯曼的這套戰術另一個容易出現的問題往往來自於體能。進攻里多點爆發瞬間提速,防守里要高位和回追兩不誤,定位球還要折返跑集體沖鋒,這對於球員的消耗比起一般戰術要大得多。
所以,比起穩扎穩打的傳統豪門,萊比錫更容易在一陣高強度對抗之後的休整段突然崩盤。而且如果納格爾斯曼未來去向豪門,這種踢法對於功勛老將也實在是太不友好。
留在萊比錫也會有新的考驗,那就是人員配置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種限制。比如雖然打入了歐冠四強,但鋒線核心維爾納的出走仍然影響巨大。又比如中鋒鮑爾森腳法太糙,希克支點作用一般,所以據說他又看上了身高193但速度也快的索爾洛特。
更直觀的對比,那就是 歐冠半決賽里單後腰坎普爾被大巴黎狂暴三叉戟內馬爾+姆巴佩+迪馬利亞沖得暈頭轉向,整個後場出球體系完全垮掉。 反擊不再是垂直加速,變成了大量的分邊和無謂傳球,而這些正是納格爾斯曼平時最反對的東西。
在霍芬海姆和萊比錫,納格爾斯曼經歷了重重考驗,交出了相當不錯的答卷。33歲的年紀在少帥里都算小年輕,還有的是時間去征服更廣闊的世界。
他曾經這樣描述當教練的感受:「我就像個麵包師,把東西按照配方和比例混合起來,然後推進烤箱,最後看看味道是不是夠好。」
我覺得他一定是個烤麵包的天才。
『叄』 孩子不會拍球怎麼辦
3~6歲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在未接觸球之前,他們總以為拍球很容易,能像成人一樣自如地拍那麼幾下。而一旦真正拍起來,就不那麼自如了,球總是不聽使喚。 那麼怎樣教孩子拍球呢? 拍球前,成人可用商量的口吻問孩子球應該怎樣玩,引起孩子的興趣。然後再建議與孩子一塊玩拍球的游戲。 針對孩子愛模仿的特點,成人可用示範的方法,讓孩子懂得如何拍球。正確的姿勢是:兩腳左右分開,雙腿微屈,手指自然分開,屈肘拍球於胸前。要用力拍打球的中間,讓球彈起到一定高度後,再拍打一下(用力力求均勻),將以上動作連貫進行,拍的次數越多越好。 由於孩子的注意力易分散,單純的動作模仿與重復練習,孩子容易疲勞。因此,拍球的形式要多樣化。 1、採用「請你接著拍」的游戲。成人拍幾下,讓孩子再拍幾下,輪流拍球。根據孩子拍球的熟練程度,逐漸遞增拍球數量。由於成人的加入,肯定會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2、採用比賽的形式。讓孩子在競爭中,鞏固提高拍球技能。如用「看誰拍得多」的競賽,培養孩子競爭意識和拼搏精神。 3、採用邊念兒歌邊拍球的形式,提高孩子拍球的興趣,保持其注意力,避免孩子處於被動應付狀態。 附兒歌:「拍拍拍,拍皮球, 拍得輕,跳得低。 拍得重,跳得高。 圓圓皮球跳呀跳。」 教孩子拍球應注意以下幾點: 1、拍球的場地一定要選擇在平坦的地方。 2、應循序漸進地教孩子拍球。一般來說,3~4歲的孩子學習單手拍球;4~5歲的孩子學習左右手輪流拍球,邊走邊拍球;5~6歲的孩子學習變換形式拍球(轉個圈拍幾個,拍一下單腿跨球一次),加跑邊拍球。 3、注意交替輪換玩法。孩子拍一段時間後,適當休息一下,可以用腳踢球,也可拍球與滾球相結合,這樣可以提高對拍球的興趣。 4、孩子掌握每一個動作,總是從不會到會,由生疏到熟練,必須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在大腦皮層建立條件反射。因此,拍球活動一定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肆』 怎麼將自己訓練成一個運動健將
提高爆發力:
①發展上肢力量練習
A、啞鈴上舉(快速)20次*2組
B、啞鈴彎舉20次*2組
C、手握啞鈴擺臂30次*2組
要求:從慢到快
②發展腰背腹肌力量練習
A、負重仰卧起坐:手握啞鈴置於腦後20次(30秒內完成)*2組
B、負重俯卧起:手握啞鈴置於腦後20次(30秒內完成)*2組
要求:盡量抬高上體
③發展腿部力量練習
A、後蹬跑(在專門練習中進行)20米*3次
要求:體會前擺送髖和後蹬的技術動作。
B、立定跳遠10次;立定三級蛙跳5次。
C、斜坡跑(上坡跑在加速跑後進行)5次。
要求:抬腿送髖、後蹬。
D、橡皮帶練習:
a、俯卧墊上,腳系橡皮帶做屈伸小腿動作。
要求:屈快伸慢,20次*3組
b、手扶助木,斜支撐,一腳系橡皮帶做下壓後擺練習。
要求:抬腿送髖,支撐腿充分蹬地。30秒*3組
E、原地蹲起(深蹲)25次*3組
要求:蹲慢起快
還有:
短跑是一項強度較大且又有趣的體育運動,它是人體運動系統和內臟器官在缺氧條件下,用最短時間跑完較短距離的一項快速運動;它能有效地提高人體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能提高自己快速跑的能力;能培養自己刻苦耐勞,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質;還能從奔跑中享受到無限樂趣。下面談談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1、教學方面
1.1. 短跑的完整技術分成起跑、起跑後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終點沖刺跑四個部分。除起跑姿勢以外,其餘三個部分是一個不明顯逐漸變化的動作過程,其中途中跑是最重要的部分。
1.2. 起跑。
採用蹲踞式起跑方法,起跑的「預備」姿勢時,將重心稍前移, 以肩關節投影到或稍超過起跑線為佳。聽到「預備」口令時,要集中注意力聽「跑」或「槍聲;聽到「跑」或「槍聲後,後、前兩腳依次用力蹬地,同時手也用力推地,要注意用力方向。根據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蹬推地作用力越大,提供由靜止狀態變運動狀態的反作用力就越大。保持身體重心逐漸升高,避免產生停頓,有效地發揮蹲踞式起跑所創造的運動慣性。在起跑教學中要注意下列幾個問題:① 讓學生體會後蹬力量。方法:採用對抗性練習。② 如何集中注意力。方法:深吸一口氣後屏住呼吸。③ 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反應速度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達到的,要保持長期性的練習,可在每節課的准備或結束部分進行。④ 「預備」時的重心位置。過高,過低,過前或過後都不好,這個尺度應根據學生的身高和運動水平而定,老師該在實踐中觀察、揣摸。
1.3.起跑後的加速跑。
起跑後就轉上加速跑,前幾步要小步,保持身體向前傾斜,讓身體重心慢慢地升高,千萬不要一下子抬起身體重心。在加速跑教學中要注意:① 掌握好第一步的落地點。② 掌握好步幅,逐漸加大。③ 掌握好重心高低和上體的抬起速度。④ 掌握好步長與步頻,隨跑速增大而增大。⑤ 注意後蹬角度和前擺高度。後蹬角度小,蹬地動作幅度大,則加速快。前擺稍低,加快動作周期的速度。
1.4.途中跑。
加速跑後就進入途中跑,這是短跑的重要的部分。要注意:
1.4.1.眼看前方,不要昂頭或低頭。昂頭,看不見前方路易出現搶道、造成碰撞摔倒和自己失重跌倒危險;低頭,沒有方向感。無論昂頭和低頭都不利維持身體平衡,易產生分力阻礙向前運動。要看準目標,保持鬥志,一鼓作氣,一定要堅持到底,不要半途而廢,或減速跑,特別最後10米左右,最易減速。
1.4.2.正確的擺臂能為向前運動提供動力和維持身體平衡。若左右或其它擺臂都會產生分力,阻礙向前跑進。擺臂應以肩關節為軸,兩手半握拳頭,快速有力做前後擺動,前擺時手一般不超過身體中線和下頜水平位置,後擺時肘稍向外。
1.4.3.前腳掌先著地後屈膝緩沖,然後迅速用力後蹬。不要整個腳掌同時著地,沒有緩沖,蹬伸也不充分,又易震傷腳和內臟器官。用前腳掌先著地,重力作用下,把鞋釘充分壓進地面,後蹬時反作用力也大。
1.4.4. 跑自己的跑道,以免因搶道而發生危險事故。
1.4.5. 不要說話、發笑、東張西望,這樣易分散注意力。
1.4.6. 心理不斷暗示自己。努力,追上去!我是「行的」;後面有危險,老虎追來,快跑。
1.4.7. 在途中跑教學中要注意:
(1)觀察學生肌肉的緊張程度,善於放鬆對抗肌和不參加工作的肌肉群,使動作協調和節省能量的消耗。
(2)注意不要後仰,保持軀干稍前傾斜,利用人體重力慣性作用。
(3)要注意身體重心的垂直位置。超前會造成擺動腿前擺不足;滯後會造成「坐著跑」,後蹬不充分。
(4)減少身體重心的上下、左右波動差。
(5)根據學生的個體特徵,指導學生調整步長與步頻的比例關系。
1.5.終點沖刺跑。
1.5.1.終點沖刺跑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採用沖刺技術,在接近終點線的幾步,身體逐漸前傾,最後一步加大前傾,用胸部或肩部加速鞭打終點線做沖刺動作; 太遠或太近沖刺都不好。恰到好處時會有意外收獲,那就是容易引起裁判緊張而按表動作加速,有利提高成績。第二種方法是直接跑過去。把終點定遠5-7米,保持高速跑過終點,避免減速沖刺。
1.5.2.此外:終點沖刺跑還要注意安全,那就是沖刺後要在自己的跑道上繼續跑,等到同組隊員都慢下來了,才橫過跑道去聽成績,這樣做可避免同組隊員遲沖刺出現碰撞現象,特別穿上釘鞋時,更要注意。
1.5.3.在終點沖刺跑教學中要注意:① 意志的培養。② 減速現象。③ 沖線後的緩沖。
2.平時訓練方面
2.1.激發興趣方面。
2.1.1、 在每節課中,對能達到老師要求的學生,完成任務後就讓他們去做自己有興趣的活動,例如:打籃球、踢足球等。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
2.1.2. 男追女法。
男女學生相隔一定距離打賭斗快。例如:先讓女生跑出一段距離或者一定時間,然後讓男生追,如果女生被男生追上的話,該女生就要表演節目,男生沒有追上也要表演,具體情形具體調控。這也符合學生爭強好勝心理。
2.2. 心理素質方面。
2.2.1. 讓學生領做准備運動,鍛煉他們的膽量,避免在考場上出現怯場的現象。
2.2.2. 採用各種測試方法。
舉行各種測試和模擬試,使他們適應考場環境,消除心理壓力,培養越考越勇、越考越想考的品質。
2.2.3. 教育學生:如果起跑慢了,就要馬上平衡自己的心理,暗示自己:「加油!我是行的,努力跑下去。」
2.2.4. 同學之間要互相鼓勵,使個個充滿信心,鬥志昂揚。當一組做「各就位」時,全場安靜,讓應考者排除干擾,集中精神聽裁判發令。當起跑後同學們喊「好」,鼓掌,喊「某某加油」等,鼓勵運動員增強信心,勇創佳績。
2.2.5. 努力爭分。
把評分標准告訴學生,並且經常測試,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成績,努力進取;在練習中,要找出不足之處,不斷努力改進。不要輕易放棄每一分(中考差一分上線時,一分往往就值一萬多元)。力爭考多一分,為自己為班為校爭光。
2.3. 器械輔助:① 拿啞鈴或小杠鈴片擺臂,提高擺臂的力量。② 肩負杠鈴做半蹲、深蹲跳,發展下肢力量。
2.4. 專門性練習:
⑴ 小步跑。作用:體會腳趾的「扒地」感覺。(後蹬模式)⑵ 高抬腿。作用:提高動作頻率和增大步幅。⑶ 後蹬跑。作用:提高後蹬力量。⑷ 定點跑。作用:培養理想的跑的方式。(步幅與步頻的搭配關系)⑸ 拉車跑。作用:增加負荷進行超強練習。⑹ 變速跑。作用:發展速度耐力。⑺ 變向跑。作用:提高反應速度。⑻ 10米距離的起跑與加速跑結合練習。作用:提高起跑加速能力。⑼ 30米距離的加速跑。作用:提高加速能力,改善ATP——CP供能能力。⑽ 扶牆後蹬練習。作用:提高步頻。它是提高步頻最有效的方法,提高短跑成績最有效的練習方法之一。⑾ 斜坡跑。跑20-30米,提高快速跑的能力。距離太長,消耗體能大,不利於提高50米跑的成績。⑿ 擺臂練習。徒手與負重相結合。⒀ 反應練習。⒁ 沖線練習。⒂ 行進間加速跑。⒃ 單足跳。⒄ 跨步走等等。
3.比賽前的准備工作
3.1 排除一切干擾。
3.1.1. 服裝。最好穿紅色緊身的運動短衫短褲。因為紅色能使人精神振作,象徵勝利;緊身可減少空氣阻力和防脫褲,運動短衫短褲是適合運動用的衫褲。減少跑步時衣服與人體產生的牽拉阻力。
3.1.2. 鞋。最好穿合適的釘鞋或赤腳,不要穿重的和鞋底滑的鞋,還要系緊鞋帶,減少緩沖,增大反作用力的效果。
3.1.3 裝飾物。減輕身上的負擔,如除掉耳環、項鏈等裝飾物。
3.1.4. 頭發。男的盡量剪短發,女的長發要捆成一團,扎實,減少「阻墜」,特別額前頭發不要阻擋視線,使人精神些。
3.2. 選擇跑道、起跑器及同跑隊員。選擇平整、干凈和沖刺時沒有障礙物的跑道,根據自己的身高和運動水平安裝起跑器。考試時選擇成績比自己好一點的同學同組跑,面對挑戰,激發爭先的鬥志,有利於提高成績。
3.3. 充分做好准備運動。
凡練習前,都要求學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備運動。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要達到興奮,保持最佳狀態,激發鬥志,才可能獲得超水平的成績。一般提前5-10分鍾做好准備運動。(1)時間過早,不但興奮性消退,而且會消耗大量體能,會造成跑時冷漠和途中跑後勁不足(2)時間過遲,還未興奮,難以發揮水平。(3)如果熱身後還未輪到跑時,一定要注意保暖,減少能量消耗,斷續地做一些小運動,保持興奮。(4)做好准備運動的判斷標准:每分鍾心率達120次左右;或微出汗;滿身熱乎乎時精神才抖擻。(5)充分做好准備運動還可預防運動創傷產生。
3.4. 考試前飲食衛生方面。
不要吃不衛生的東西,以免患病,影響考試;不要吃得太飽;不要吃面類和粉類的食物,因為它會使人精神不振;可以口含參片或喝提神飲料;中途覺得餓時,要及時補充,喝些營養飲料。
『伍』 如何成為國家健將級運動員
一、運動員技術等級分為:國際級運動健將、運動健將、一級運動員、二級運動員、三級運動員、少年級運動員,運動技術等級標准由國家體育總局制定和公布。
二、獲運動員技術等級稱號的條件:
1、運動員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工作、學習積極,體育作風好。
2、達到本項目所規定的技術標准和條件。
三、批准授予技術等級稱號的許可權:
1、國家體育總局審批國際級運動健將、運動健將。
2、省體育局審批一級運動員。
3、市體育局二級運動員。
4、區、縣體育局審批三級運動員和少年級運動員。
四、辦理程序:
1、運動員達到技術等級標准後,由本人按下列要求填寫運動員技術等級申請表,向其所屬單位申請,報請相應體育局批准。
(1)、國際級運動健將、運動健將:申請表一式三份,一寸同底免冠照片4張;
(2)、一級運動員:申請表一式二份,一寸同底免冠照片3張;
(3)、二級以下運動員:申請表一式一份,一寸同底免冠照片2張;
2、凡在市屬校、隊訓練的運動員,必須由其主訓教練領取申請表,經審核,加蓋單位公章後,統一到市體育局競技體育處辦理。其他人員憑相關比賽資料到市體育局競技體育處領取申請表後,辦理申請手續。
3、各單位運動員申請技術等級稱號,必須在比賽當年內提出申請,逾期或手續不全者,不予受理。
4、市體育局自接到申請表後,審核和審批時限為7個工作日。
五、凡經批准授予技術等級稱號的運動員,由批准機關發給證書和證章。運動員獲得兩個以上相同技術等級稱號時,只發給證書、證章一套;如獲兩個以上不同技術等級稱號時,按較高的技術等級稱號發給證書和證章(均需收取工本費10元)。所獲技術等級稱號和成績均被登記在證書內。
『陸』 足球運動中各位置職能及技巧
足球比賽是由進攻與防守這一對矛盾所組成的,通過比賽中攻防技術與方法的不斷變化和發展,逐步形成和不斷發展了個人和集體的進攻與防守的配合行動體系,即進攻與防守的戰術系統。在比賽中個人技術的運用都屬於個人戰術行動,是集體戰術的組成部分,也是組成集體戰術的基礎,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協同配合居於集體戰術,集體戰術是個人戰術的綜合。 足球比賽的場地大,參賽的人多,攻守都強調有組織的集體行動。在多年的比賽實踐中,人們從不懂戰術的狀態,逐步發展了簡單的戰術配合,並有了戰術意識。後來把場上隊員按位置排列和分工,組成相互協調配合的有針對性的攻守隊形(即比賽陣型),使戰術水平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進入50年代以來,攻防戰術發展變化很快,尤其是近年來全攻全守這種總體型新打法的出現,使攻防戰術又有新的突破和提高。最突出的是,個人技、戰術是組成集體戰術的基礎,而集體戰術的提高是高水平的個人技、戰術與高水平的集體攻防戰術融為一體的結果。配合默契的集體戰術為個人發揮高超技巧創造有利時機,而個人運用絕妙技藝又為完成精彩的集體戰術配合提供契機。 因此,首先要根據參賽雙方的實際狀況,特別是從組成本隊戰術的需要出發,採取相應的個人行動,使個人任何有球和無球動作都具有總體性戰術的目的,有意識把個人的行動融於集體配合之中,成為總體戰術組成部分。練習使用各種小配合的目的性和策略性就在於讓隊員樹立把局部戰術與總體戰術相銜接的觀念。 (-)足球戰術分類 主要根據個人和集體的戰術行動以及進攻與防守兩個對立的方面來分類。 (二)比賽陣型種類產生與演變 1.陣型種類 陣型種類是指比賽隊員在場上的位置排列或一般性的戰術組織形式。足球運動發展至今,陣型種類繁多,每位隊員必須了解和掌扔下列陣型。 (l)l+l+9 和1+2+2+6陣型 這兩種陣型產生於19世紀六七十年代,是足球比賽的起源陣型。它的基本戰術思想是片面追求進攻,"一窩蜂"踢球和帶球是比賽場景的特徵。因此,就當時陣型的作用而言,沒有明顯組織隊員的意義。 (2)1+ 2+ 3+ 5陣型 隨著足球演變中傳球的發展,場上隊員的組織性日趨顯得重要,因此,就產生出1+2-3+5陣型。該陣式中中前衛的主要職能是進攻,兩個邊前衛參與防守,主要防範於對方的兩邊鋒。這一陣型基本思想進攻仍佔主導位置,它由局部傳球配合形式開始,逐步形成和發展成該陣型。 (3) 1+3+2+2+3(W-M)陣型 W-M陣型是在1925年越位規則改變後,由英國兵工廠隊的主教練查普曼所創造的。該陣式由基本思想是試圖通過牢固的防守瓦解對手進攻,首先原則是"安全第一"。由於這一陣式問世後效果甚佳。因此,它不僅迅速被英國接受,而且也很快地波及歐洲乃至世界范圍。 該陣式防守的主要特點是區域與盯人不斷轉換,距球門近時人盯人防守,離球門遠時則松動盯人。當發動進攻時,留下中前衛和兩邊衛防守。其進攻特點是兩內鋒稍後撤,作為進攻的重點組織者,中鋒和兩邊鋒擔負攻門得分的主要任務。 該陣式雖以加強防守為基本思想,並確實在阻止越位規則變化後的進球數上升中起到一定作用,但由於進攻時防守人數太少,在遇到對方發動快速反擊,特別是30年代初期匈牙利隊採用的四前鋒制時,防守則顯得過分薄弱。於是,1958年巴西隊以1+4+2+4陣式開創了陣式演化的又一新曲。 (4)1+4+2+4陣型 該陣型是一種攻守隊員排列極為平衡的陣型。在此陣型運用中,兩前衛是承上啟下的中堅力量。當進攻時,他們積極組織策應,當防守時,則迅速回擔堵截。由於活動頻繁,該陣型對兩前衛的體力及技術的全面性有著特殊的要求 該陣型的弱點是中場力量相對薄弱。特別是當兩前衛隊員在體力及全面技術上不足時,就更是如此。這一陣型也要求鋒線及衛線在攻守的不同階段,積極策應中場的攻攻守。它與1+4+2+4陣型的區別在於,撤回一個前鋒至中場,加強中場人數的力量。該陣型的位置較為靈活,它要求隊員能根據戰勢機動課整位置,同時在位置變換中又始終保持整體的組織性。從防守者看,1+4+3+3陣型至少有七個防守者,一般說,大多數隊常是六人參與積極進攻。當進攻時,三前鋒和三前衛總是受到嚴密盯防,這樣1+4+3+3陣型特別強調後衛線突然插上。在後衛插上時,該陣型一方面要求插上者必須把握時機,慎重行事,另一方面則要求其他隊員必須注意在對手反擊時的補位。當進攻一方後衛頻頻參與助攻時,防守方面也要求本隊前鋒隊員回撤參與防守。 (6) 1+4+4+2陣型 該陣型是在1966年世界盃賽中得到確認的。當時英國隊教練拉姆塞因缺乏世界級的優秀邊鋒,便拉回一個邊鋒隊員組成1+4+4+2陣型。該陣型進攻特點是中場和後衛隊員頻繁套邊活動,以構成對方門前險情。另一常見進攻打法,是兩內修拉達製造寬度,中場兩內前衛括人禁區得分。第三個常見進攻方式是利用兩前鋒速度快技術好的特點,在搶斷球後迅速長傳發動快速反擊。在防守上,該陣型主要強調隊員回位和密集防守下的組織與協調配合。 (7) 1+3+3+4陣型 該陣型在中、北美洲最為流行,在歐洲和南美也有採用。它的特點是注重於進攻的人數優勢,傾向於冒險和令人激動的打法形式,當進攻時,除了四前鋒和三前衛參戰外,兩邊衛也積極助攻,在防守時,1+3+3+4陣型要求中場必須有一隊員撤回擔當盯人中衛的角色,鋒線隊員退守加強中場力量,中衛多以清道夫形式指揮防守並隨時准備補位。 該陣型的特點是進攻力量強,但在防守組織上稍有疏忽,便容易產生漏洞,尤其是當中場隊員壓人禁區附近,而對方突然發動長傳快速反擊時,這方面的不足之處更易暴露 (8)"混凝土"陣型 "混凝土"陣型是由義大利隊在1949年飛機遇難,失去17名優秀隊員後所創造的, 50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圍逐漸得到普及。 該陣型是一種完全側重防守的位置排列,清道夫擔負防守組織、指揮的核心作用,他置於除守門員外所有防守者之後,如果任一區域被對手突破,清道夫將補上迎戰;如果有進攻者無人盯防,清道夫也將上前堵截,當清道夫離位參戰時,必須有其他防守隊員補上清道夫的位置。 該陣型的指導思想在於築起堅固的防守,但其變化形式則是多樣的,有時進攻者可排列3~4人,有時僅1-2人。當與1+ 4+ 2+ 4陣型交鋒時,"混凝土"陣型常以 1+l+4+ 2+ 3或 1+ l+ 4+ 3+ 2對壘,當對方採用 1+ 4+ 3+3陣型時,它又常呈現出1十1+3+4+2或1+1+3+3+3布局,有時面臨對方的攻擊性較強?quot;混凝土"陣型還可排列為1+l+5+ 2+ 2。總之,"混凝土"陣型無論對方怎樣布局,它總是在防守城上至少多於對方一個隊員。 1 回答者: k
『柒』 國家級運動健將標准
1.足球球國際級運動健將技術等級標准
凡符合下列條件之—者,可申請授予國際級運動健將的稱號。
(一)男子足球運動員,參加世界盃比賽的全體運動員分別授予:冠軍100%、亞軍80%、第三名70%、第四名60%、第五至八名50%、第九至十六名20%。
(二)男子足球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比賽的全體運動員分別授予:冠軍80%、亞軍70%、第三名60%、第四名50%、第五至八名30%、第九至十六名10%。
(三)女子足球運動員,參加世界盃、奧運會比賽的全體運動員分別授予:冠軍100%、亞軍80%、第三名70%、第四名60%、第五名40%、第六名20%、第七至八名10%。
2.籃球國際級運動健將技術等級標准
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授予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
(一)奧運會、世界錦標賽:
(一)冠軍,授予參加比賽運動員。
(二)第二名,授予參加比賽運動員的80%;
(三)第三名,授予參加比賽運動員的60%;
(四)第四至六名,授予參加比賽運動員的40%;
(五)第七至八名,授予參加比賽運動員的10%;
3.國際象棋國際級運動健將技術等級標准
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授予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
(一)世界盃(個人)、世界錦標賽(個人)前八名;
(二)國際特級大師;
(三)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賽:冠軍100%(男4人、女3人),亞軍80%(男3人、女2人),第三名60%(男2人、女2人),第四至六名40%(男2人、女1人),第七至八名20%(男1人、女1人);
(四)四年內,兩次達到等級稱號賽規定之標准分(見勝率表)。
4.乒乓球國際級運動健將技術等級標准
凡符合下列條件之—者,可申請授予國際級運動健將的稱號。
(一)在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盃賽中,獲得男、女團體前三名的運動員(個別成績很差者除外),獲得各單項比賽前八名的運動員;
(二)在國際乒聯公布的當年度世界排名表中前十六名的選手;
(三)在國際乒聯舉辦的職業巡迴賽總決賽中,獲得各單項前三名的運動員。
5.羽毛球國際級運動健將技術等級標准
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請授予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
(一)湯姆斯杯、尤伯杯、蘇迪曼杯世界混合團體錦標賽:
1、獲得團體冠軍上場參賽運動員;
2、獲得團體第二、三名的主力隊員(個別成績很差者除外)。
(二)在奧運會、世界錦標賽和世界盃賽中,獲得單打、雙打、混雙前八名(包括並列第三、第五名)。
(三)在國際羽聯年度大獎賽總決賽中,獲得各單項前三名的運動員(包括並列第三名)。
『捌』 足球的國家一級運動員和二級運動員的標準是什麼
一級運動員:凡符合下列成績標准之一者,可以申請授予一級運動員稱號。
1、參加全國甲級聯賽、全國錦標賽、女子足球全國錦標賽杯賽的各隊運動員(申請人數:第1至8名不超過全隊的70%,第9至12名不超過全隊的50%,第13至16名不超過全隊的30%);
2、參加全國運動會獲決賽權的各隊運動員(申請人數:第1至8名不超過全隊的70%,第9至12名不超過全隊的50%,第13至16名不超過全隊的30%);
3、參加全國乙級聯賽的各隊運動員(申請人數:第1至4名不超過全隊的30%,第5至12名不超過全隊的20%,第13至16名隊中的突出運動員)。
4、參加全國青年聯賽獲得第1至4名的各隊運動員(申請人數:第1、2名不超過全隊的30%,第3、4名不超過全隊的20%);
5、在各系統舉辦的全國足球比賽中獲得冠、亞軍的各隊運動員(申請人數:冠軍不超過全隊的50%,亞軍不超過全隊40 %)。
二級運動員:凡符合下列成績標准之一者。可以申請授予二級運動員稱號。
1、參加全國甲級聯賽、錦標賽、女子足球全國錦標賽和杯賽、全國運動會決賽的各隊運動員;
2、參加全國乙級聯賽的各隊運動員;
3、參加全國青年聯賽的各隊運動員(申請人數:第1至4名的各隊運動員,第5至8名不超過全隊的70%,第9至12名不超過全隊的50%,第13至16名不超過全隊的30%);
4、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錦標賽中獲得第1至4名的各隊運動員(申請人數不超過全隊的50%);
5、在各系統舉辦的全國足球比賽中獲得決賽的各隊運動員(申請人數不超過全隊的50%)。
(8)足球健將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國家級運動員管理辦法(節選)
總則
第一條為鼓勵運動員刻苦訓練,提高運動技術水平,規范運動員技術等級管理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國家體育總局(簡稱「總局」)制定頒布各項目《運動員技術等級標准》(簡稱「等級標准」),授予運動員技術等級稱號(簡稱「等級稱號」)。
第三條等級稱號由高到低分為:國際級運動健將、運動健將、一級運動員、二級運動員、三級運動員。
第四條等級稱號的申請、審核、審批、授予,應當遵循公開、公正、效率原則,依照規定的許可權、范圍、條件、程序、期限進行。
第二章審批權
第五條等級稱號審批權實行授權、分級管理。
第六條總局審批國際級運動健將和運動健將。
第七條總局授予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體育局,總參軍訓和兵種部體育訓練局、總政宣傳部文化體育局一級、二級、三級運動員審批權。
第八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體育局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可以將二級運動員審批權授予地(市)級體育行政部門,可以將三級運動員審批權授予縣(區)級體育行政部門。
第九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體育局及其授權的地(市)級體育行政部門和縣(區)級體育行政部門只限於授予本行政區域管轄范圍內的運動員相應等級稱號。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體育局、總參軍訓和兵種部體育訓練局、總政宣傳部文化體育局只限於授予本系統內一級、二級、三級運動員等級稱號。
第十條根據實際情況,總局可以授權其他單位在一定范圍內審批一級、二級、三級運動員。
『玖』 爭做足球小健將
認識那種用暗紅紙殼子包裝的雲南煙,市面上要賣三四十塊錢一包,他們公司老總陪客人時的煙場上場下的球員他一個都不認識。
足文化源遠流長。紅隊邊後衛剛才有一記貼地的飛鏟,還發金腰,果然是「打」比賽不知道是哪個好心人朝勁喊了一嗓子:「喂!
『拾』 「國家級別健將體育參賽隊員」需要滿足哪些要求
首先就是要滿足相應的條件,一定要在各大比賽當中獲得非常高的名次和成績,身體素質也特別棒,一定要有天賦,也應該獲得國家授予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