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名詞解釋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2022-09-18 10:00:44

『壹』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介紹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現象及其規律所採用的方法。中國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採取多種方法﹐以探求教育內部各要素之間和其他事物之間的關系﹐以及教育的質與量之間的變化和規律。

『貳』 教育學的各個名詞解釋

1、教育學——是通過研究教育現象來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是教育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基礎學科.
2、教育科學——指研究教育規律的各門教育學科的總稱.
3、教育規律——是教育、社會、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和關系,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重復性
4、教育學的任務——是通過對教育現象的研究,來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觀規律,從而為教育實踐活動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5、義務教育——是國家通過法律形式予以規定的每個人都必須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識的以培養人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
7、學校教育——是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組織、有系統的,以影響入學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簡單的說,學校教育就是專門的育人活動.
8、遺傳素質——是先天繼承下來的,與生俱有的生理特點和解剖特點.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總目標、總要求,是所培養的人應達到的最終標准.
10、全面發展教育——就是「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而實施的教育.」
11、「個人全面發展」——指人們有目的地聯合起來,控制、利用合發展由資本主義生產提供的物質基礎,並消除其歷史造成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為核心展開的人的發展中的矛盾,從而達到個人智力和體力的統一,物質勞動、精神勞動和享受的統一,生存和發展的統一,使個人的天資和潛能、興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發展,使個人的身心、精神、才能、個性全面而和諧的發展.
12、素質——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穩定的內在的基本品質資質、特點特徵等
13、素質教育——是按照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和教育對象身心發展的特點,來發掘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潛能,弘揚其主體精神,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
14、應試教育——是一種以升學為唯一目的,圍繞應考科目去開展學校活動的,片面的選拔淘汰教育.
15、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的人.
15、師生關系――是學校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法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而結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
16、師德——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必須履行的行為規范和道德准則.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定社會或階級道德的一種具體、特殊的表現形式.
17、師生關系——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務而結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
18、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的關系.
19、癸卯學制——1903年修改為癸卯學制,這是我國近代學校教育制度的開始.它以日本的學制為藍本,並保留了封建科舉制度的殘余,以讀經尊孔為教育宗旨.其特點是學習年限長.
20、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身體力行,以形成他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
21、德育原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22、德育方法——指為了完成德育的目的任務和實施德育內容所採取的具體手段.
23、知行統一原則——又稱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在德育過程中,既要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又要引導他們久進行實際鍛煉,把理論教育與組織實踐活動、提高思想認識和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結合起來,使學生成為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的一代新人.
24、自我教育法——是指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以形成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方法.
25、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觀點、道德行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施加系統的影響,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26、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務、德育內容與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發展水平之間矛盾,是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
27、課程——廣義的課程是指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內容的總和及進程安排.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
28、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指導學生學習系統地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
29、教育思想——是人們對一定社會和時代的教育現象、教育規律、教育問題的認識或看法,表現在培養人的一系列問題上的觀念、理論及其體系.
30、課程計劃——又稱教學計劃.是根據學校的培養目標和教育任務,由政府主管部門制訂的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全面安排和規劃的指導性文件.
31、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採用的手段和方式的總稱,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師生相互聯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學法的辯證統一.
32、班級授課制——又稱課堂教學,是將學生按照大致相同年齡和知識程度編成班級,教師根據規定的課程內容,按固定的教學時間對全班學生進行統一教學的組織形式.
33、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為設計和組織教學而在實踐中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
34、班主任——是組織領導班級組成為堅強集體,協調各方面教育力量,指導學生的全面發展的人.
35、班集體——是將學生按年齡和知識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數的教學班,經過一定的培養,使其成為具備集體特徵的正式群體.
36、課外教育——指的是學校在課堂教學之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開展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和教育工作.
37、校外教育——指校外教育機關或社會團體、家庭,有目的、有計劃的在校外組織學生開展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和教育工作.
38、社會教育——是通過學校以外的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對青少年和人民群眾進行的教育.
39、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對子孫晚輩進行的教育.即在家庭中,家長自覺的、有意識的按照一定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通過家庭生活和言傳身教,對子女實施一定教育影響的行為活動.
40、教育合力——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三種教育力量統一要求、互相促進、協調一致,形成合力.
41、管理——合理組織好各項工作,協調好各種關系,高質量、高效率地實現預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42、學校管理——是一般管理的特殊部分,它是合理組織好學校各項工作,協調好學校各種關系,高質量、高效率地實現學校教育目的的活動過程.在管理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這是學校管理的核心.
43、管理職能——是管理系統中管理者和組織機構的職責和功能.管理的職能反映管理的本質.
44、決策——在可供選擇的多個方案中選擇出最佳方案的行為
45、管理體制——是指一定組織系統的機構設置、隸屬關系和管理職責、許可權劃分的制度
46、教育思想——是人們對一定社會和時代的教育現象、教育規律、教育問題的認識或看法,表現在培養人的一系列問題上的觀念、理論及其體系.
47、現代教育觀——現代教育觀關注的是人的教育,注重對人的終極關懷,關照人的主體性發展,致力於培養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高質量創新型人才.
48、學校整體改革——指整體育人,以達到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49、教育科學研究——簡稱教育科研.是運用教育科學理論,從教育的客觀實際出發,採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的去研究教育現象,搜集和積累教育事實材料,認識教育本質,揭示教育教育規律,形成新的教育理論的一種科學研究活動.
50、教育測量—是根據教育目標的要求,按照一定教育規則對教育活動的效果加以數量化測定的過程.
51、教育評價——是根據一定教育目標,依照科學的方法程序,對教育現象、教育活動及其參與者進行價值判斷,為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
52、教育現代化——是一個國家教育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所達到的一種較高水平狀態,是傳統教育在現代社會中的轉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在內的教育整體轉換運動.其核心是人的現代化.

『叄』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你問的是一個專業性問題 是高等教育學的內容 答案應該是:
1、觀察法 2、實驗法 3、調查法 4、文獻法 5、行動研究法
以上五個方法是教育學中關於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具體就不展開了,你懂得,教育學展開也都是些廢話,不如自己根據字面展開個一兩句話

『肆』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一什麼是研究方法

『伍』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當今教育研究中運用廣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實地調查的一種具體方法。它主要通過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現象,基本目的在於描述與解釋,在描述過程中進行解釋。

2、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是研究者採用問卷、訪談、觀察、測量等方式對現狀進行了解,對事實進行考察,對材料進行收集,從而探討教育問題、教育現象之間聯系的研究方法。

3、教育敘事:教育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

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什麼樣的研究方法,就有什麼樣的科學研究。如果說歸納法產生經典科學,假說演繹法產生相對論,那麼系統方法則產生復雜科學,恰如手工鐵鏟代表農業社會、蒸汽機代表資本主義社會、計算機代表信息社會一樣。研究方法對於社會進步、學科建設和學術規范均有重要的作用。

(5)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任何一項研究都離不開方法的支撐。沒有研究方法的科學研究是不存在的,沒有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不是真正的研究。

培根用實驗法最早發現了熱的運動本質;笛卡兒用他提出的直覺——演繹創立了解析幾何學;伽利略用實驗——數學方法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運用理想實驗出現了慣性定律,開創了動力學研究的先河;牛頓用公理化的方法、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完成了經典力學體系。

湯姆生、盧瑟福、玻爾等用模型化的方法揭開了物質微觀粒子的結構,建立了各種原子結構模型;愛因斯坦運用理想實驗方法、演繹方法和各種非理性的直覺、頓悟方法創立了相對論;康德和拉普拉斯運用思辨的方法與假說方法提出了天體演化學說;拉瓦錫用定量方法、理論思維方法創立了氧化學說。

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方法是有層次性的,不同層次的方法有其特定的應用范圍和應用對象。在從事具體的科學研究時,研究人員首先要了解所在學科及研究課題的特點、性質和研究對象,然後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

從介入程度來看,觀測者只能從外部來觀測自然現象;而在社會觀測過程中,觀測者從事社會調查,往往要深入到觀測對象中。從時態特點來看,自然觀測大多是在共時態意義上進行的;而社會觀測除了做共時態的靜態觀測外,還需要進行歷時態的動態觀察。

從價值特性來看.自然觀測中,觀測主體容易保持價值中立;而社會觀測中,主客觀雙方互相纏繞,觀測活動往往具有非中立價值性。從環境調控角度看,在自然觀測中,實驗的條件往往可以嚴格控制;而社會觀測中,試驗具有非完全受控性。

『陸』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有哪些種類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現象及其規律所採用的方法。包括調查法﹑文獻法﹑歷史研究法﹐以及自然科學研究的歸納法﹑實驗法﹑統計法等。

『柒』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教育領域的研究要掌握方法,下面就是我為您收集整理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觀察法:

觀察法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常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依據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做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

觀察法的一般步驟是:

(1)事先做好准備,制訂觀察計劃,先對觀察的對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後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確定觀察的目的、內容和重點,最後制定整個觀察計劃,確定進行觀察全過程的步驟、次數、時間、記錄用紙、表格,以及所用的儀器等;

(2)按計劃進行實際觀察,在進行觀察過程中,一般要嚴格按計劃進行,必要時也可隨機應變,觀察時要選擇最適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並及時作記錄;

(3)及時整理材料,對大量分散材料進行匯總加工,刪去一切錯誤材料,然後對典型材料進行分析,如有遺漏,及時糾正,對反映特殊情況的材料另作處理。

調查法:

調查法是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並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研究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及發展趨勢,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教育實踐的方法。調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通過訪問、開調查會、發問卷、測驗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現象的材料。調查法常同觀察法、歷史研究法、實驗法等配合使用。

調查法的步驟是:

(1)准備,選定調查對象,確定調查范圍,了解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研究有關理論和資料,擬定調查計劃、表格、問卷和談話提綱等,規劃調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種必要的安排;

(2)按計劃進行調查,通過各種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對計劃作相應的調整,以保證調查工作的正常開展;

(3)整理材料,研究情況,包括分類、統計、分析、綜合,寫出調查報告。

歷史法:

歷史法強調一國的歷史傳統和民族特性對教育的決定性作用,注重廣泛搜集被研究國家教育的歷史文獻資料,鑒別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較被研究國家教育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最後得出相應的結論。

比較法:

比較法是對某類教育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規律及其特殊表現的方法。採用比較法要注意各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歷史傳統、科學和技術以及文化發展的水平、教育理論及其在實踐中的反映,等等,明確可比較的指標。從而正確掌握某一國家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明確可以借鑒和學習什麼。

比較法的步驟是:

(1)描述,准確、客觀地描述所要比較的教育現象的外部特徵,為進一步分析、比較提供必要的資料;

(2)整理,把搜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如做出統計材料,進行解釋、分析、評價,設立比較的標准等;

(3)比較,對資料進行比較和對照,找出異同和差距,提出合理運用的意見。比較法的使用要同其他方法互相配合。

統計法:

是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以求得對所研究的教育現象作出數量分析的結果的方法。這是數理統計方法在教育方面的應用。在教育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描述統計研究情況,如整理實驗或調查來的大量數據,找出這些數據分布的特徵,計算集中趨勢、離中趨勢或相關系數等,將大量數據簡縮,找出其中所傳遞的信息。同時,還可進一步使用推斷統計法,即利用描述統計取得的信息,通過局部去推斷全局的情況。此外,近幾十年來隨著統計學的發展,提出了實驗設計,要求在較嚴謹的實驗研究中檢驗設計中所列的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關系。

統計法一般分為兩大步驟:

(1)統計分類:整理數據,列成系統,分類統計,制統計表或統計圖;

(2)數量分析;通過數據進行計算,找出集中趨勢。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種類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分類有不同的分類標准。

(一)根據教育科學研究的普遍適用程度分 哲學方法論 跨學科方法論 具體學科方法論

教育科學方法論屬於哲學方法論指導下的具體學科的方法論。

(二)根據研究目的分

1、 基礎研究

回答的是「為什麼」的問題,目的在於探索創新知識、擴展和完善理論。 如:教育基本原理的研究。教學過程、德育過程的理論等等。

2、 應用研究

回答的是「是什麼」的問題,目的在於用有關理論來決實際問題。

3、 發展性研究

回答的是「如何改進」的問題,目的在於找到改進教育的策略。

4、 比較與評價研究

回答的是「怎麼樣」的問題。目的在於通過收集和分析數據資料,對 一定教育目標和教育活動的相關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

5、 預測研究

回答的是「將來會怎麼樣」的問題。目的在於分析事物未來發展的前景和趨勢。

(三)按研究方法分

1、 歷史研究 回答的是「過去是怎樣」的問題。目的在於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解釋當前和預測未來事情。

2、 描述研究 回答的是「現實的狀況如何」的問題。目的在於描述現狀。

3、 相關與比較研究 回答的是「教育現象之間是否有關或異同」。目的在於揭示相關和求異同。

4、 實驗研究 回答的是特定的教育措施和效果之間有無因果的問題。目的在於揭示教育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系。

5、 理論研究 回答的是「教育現象的性質和本質聯系是什麼」。目的在於通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揭示教育規律。

閱讀全文

與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名詞解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鹽使用方法 瀏覽:140
鍛煉基礎腹肌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201
介入方法是什麼意思 瀏覽:645
汽車阻尼器的安裝方法 瀏覽:153
論文設計並運用相關研究方法 瀏覽:558
js封裝的方法如何在頁面內調用 瀏覽:539
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種類 瀏覽:950
腰間盤如何鍛煉方法 瀏覽:608
過河的簡單方法 瀏覽:587
傳播研究方法教材 瀏覽:281
骨科治療腱鞘炎的方法 瀏覽:596
電腦突破網路限速的方法 瀏覽:158
溶液中鋰離子濃度檢測方法 瀏覽:162
紅杉樹樹皮的食用方法 瀏覽:732
剔除離散值計算方法 瀏覽:622
seo有哪些重要的方法 瀏覽:739
阻止電瓶車上樓線路安裝方法 瀏覽:31
古代陶瓷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415
什麼方法能快速開車 瀏覽:71
嬰兒吐奶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