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可重構夾具創新設計方法的研究

可重構夾具創新設計方法的研究

發布時間:2022-09-18 05:16:51

A. 拜託,長安大學和西安理工大學

長安大學

校本部

長安大學校本部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西安市南郊,位於南二環中段,周圍高校眾多,文化氛圍厚重。主要教學區之一。

雁塔校區

與舉世聞名的大雁塔毗鄰

渭水校區

渭水景色長安大學渭水校區位於西安市北郊北三環路北側,坐落於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生態產業園的交匯處。校區佔地面積1703畝。渭水校區自2002年10月開工建設以來,已完成36萬平方米的建築任務,主要建築物有:修遠、明遠兩座教學樓約10萬平方米,以及相應的修遠湖和明遠湖。
逸夫圖文信息中心約45000平方米,13幢標准化大學生公寓約130000平方米,滋蘭苑、樹蕙園兩個學生食堂約18000平方米,大學生活動中心約12000平方米,教師公寓約21000平方米,辦公樓約17000平方米,校區醫院約73000平方米,兩個運動場及其他基礎設施。初步形成了一個布局合理、設施配套、環境優美、適宜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現代化大學校園格局。
明遠湖校區2003年啟用,目前有2個年級的本科生10000餘名(含留學生)在這里學習生活。隨著後期建設與校區的拓展,渭水校區將變得更加靚麗。主要教學區之一。

小寨校區

位於西安最繁華的小寨。

太白山校區

重要的教育基地。

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交通信息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軟體工程
網路工程

【歷史沿襲】
長安大學的建校時間可追溯到1951年,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西北建築工程學院三所部屬院校於2000年4月18日合並組建而成。
西安公路交通大學 前身是1951年4月在蘭州成立的西北交通學校,1952年東遷西安,更名為交通部西安汽車機械學校。1956年國家籌建北京公路學院,1958年北京公路學院籌委會與西安汽車機械學校合並組建西安公路學院,隸屬交通部,並逐步發展成為亞洲地區公路交通專業配套最齊全的高校。1995年更名為西安公路交通大學,1997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
西安工程學院 前身是始建於1953年的地質部西安地質學校,1978年更名為西安地質學院,隸屬地質礦產部。1996年更名為西安工程學院,1998年隸屬國土資源部。
西北建築工程學院 前身是始建於1953年的建築工程部西安建築工程學校,1978年更名為西北建築工程學院,隸屬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1982年隸屬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1988年隸屬建設部,為建設部老七所之一。

西安理工大學

校風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團結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是事業成功的保證。
勤奮 :刻苦學習,奮發進取,具有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斗的獻身精神。
求實 :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嚴謹治學、治教。
創新 :大膽探索,勇於創新,不斷追求新知。
優良校風是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條件,也是學校上質量、上水平,辦出特色的有力保證。

榮譽和排名
在2008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中,西安理工大學躋身自然科學、工學、管理學前100名;其中自然科學位列96,等級為B;工學位列63,等級為B;管理學位列92,等級為B。
該校在《2007中國大學評價》編制的2007年中國大學自然科學100強排名中名列第九十六。
水利工程為一級國家重點學科,水利水電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自動化為國家特色專業;給水排水專業全國13名,水利水電學院在全國同等學院中排名第四。西安理工大學的熱能與動力工程、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3個專業被確定為2007年陝西普通高等學校第一類特色專業。教育部、財政部發文(教高函[2007]25號)《教育部、財政部關於批准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的通知》,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工程被批准為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教育部、財政部發文(教高函[2007]31號)《教育部、財政部關於批准2007年度第二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的通知》,西安理工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自動化2個專業被批准為2007年度第二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自1999年陝西省學位辦開展重點學科建設工作以來,該校10個受陝西省重點學科建設經費資助的學科結合科學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積極拓寬學科領域,加大學科交叉與融合,充分發揮優勢學科的作用,在加強自身建設與發展的同時,帶動了相關學科的發展,形成了以重點學科為龍頭、相關學科為支撐的「學科群」,發揮了重點學科示範和帶動作用。經過近10年的建設,這10個學科在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梯隊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1999年以來,10個省級重點學科累計承擔科研項目 2377項,其中主持國家、省自然、社科基金項目 293 項,部委、省級及國防重大項目159項,國際合作項目28項,獲得科研經費 3.4 億元;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 項,省部級科技獎 111 項;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和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各1篇,陝西省優秀博士論文15篇。科研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大會獎等國家級獎16項、省部級獎249項。2001年學校科技處被教育部命名為「全國普通高校科技管理先進集體」;2006年3月被教育部科技司命名為「『十五』全國高等學校科技管理先進團隊」;2006年6月學校被陝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陝西省科學技術廳等五部門命名為「『十五』期間陝西省產學研聯合開發先進集體」。2004年以來,學校科研經費和科技產業年收入雙雙突破億元大關。
200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1月9日揭曉,該校范志康教授主持完成的「立式燒結熔滲技術及制備自力型CuW/CrCu整體電觸頭的研究與應用」和蔣百靈教授主持完成的「鋁、鎂合金微弧氧化系列設備及工藝技術的研究開發」 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范志康教授和蔣百靈教授應邀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
教育部2007年5月23日發文(教高評函[2007]1號)《關於公布中國人民大學等133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論的通知》,西安理工大學榮獲優秀。
2007年,該校共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3項,獲得資助項目13項,總資助經費374萬元,其中,獲自由申請項目1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科學部主任基金1項。同時,該校獲得2007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項,資助經費8.5萬元。獲得資助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為:李占斌的「坡溝系統侵蝕產沙過程與調控機理試驗研究」(自由申請),資助金額37萬元;段建東的「反映暫態分量的輸電線路超高速保護的系統研究」(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金額19萬元;暢建霞的「流域水資源復合系統多維調控模式研究」(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金額21萬元;趙高揚的「高溫超導薄膜微細圖形研究」(自由申請),資助金額32萬元;焦明星的「可調諧雙頻Nd:YAG激光拍波絕對距離干涉測量技術研究」(自由申請),資助金額32萬元;胡再強的「黃土二元介質模型及其對剪切帶形成的試驗與數值模擬研究」(自由申請),資助金額32萬元;楊傑的「大壩安全監控的不確定性理論與分析方法研究」(自由申請),資助金額34萬元;沈冰的「旱區水文動力系統自記憶特性及其應用研究」(自由申請),資助金額28萬元;黃強的「基於電力市場的梯級水電站優化調度研究」(自由申請),資助金額32萬元;邵生俊的「非飽和黃土等效固結變形特性及固結理論研究」(自由申請),資助金額29萬元;張建豐的「結構性黃土污染物優先遷移特性實驗研究」(自由申請),資助金額34萬元;彭文季的「水輪機振動故障的智能診斷研究」(自由申請),資助金額36萬元;張顯斌的「基於GaP晶體中耦合場量子受激散射過程的可調諧太赫茲波輻射研究」(學部主任基金),資助金額8萬元。獲得資助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為李隨成的「供應商參與產品開發對裝備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的作用及對策研究」,資助金額8.5萬元。
2007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於2007年11月6 - 10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西安理工大學榮獲銀獎。作為國家級四大展會之一,此博覽會是中國當前最高層次的工業博覽會。西安理工大學科技處精選了鋁、鎂合金微弧氧化系列設備及工藝技術、立式燒結熔滲技術及制備自力型CuW/CrCu整體電觸頭、TDR-150型單晶爐等12項高新技術及產品(實物樣品)參加了本屆博覽會,參展項目及展品受到了企業代表、觀眾的關注與青睞。本屆博覽會上,中國高校展團共摘取大會14個獎項(金獎一項、銀獎四項、銅獎三項、創新獎六項),占整個博覽會全部獎項的40%。附:獲獎項目所屬高校名單金獎 上海交通大學 銀獎 西安交通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清華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銅獎 北京化工大學 復旦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創新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復旦大學 上海海事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第十屆「挑戰杯」飛利浦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2007年11月15日至19日在南開大學舉行,西安理工大學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以總分190分的好成績位居陝西高校第2名,在全國高校排名並列第17名,並榮獲「高校優秀組織獎」。
陝西省教育廳日前發文《關於公布2007年度陝西高校科學技術獎勵項目的通知》(陝教研[2007]9號),西安理工大學獨立和合作完成的獲獎項目共10項,其中,一等獎2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2個。
由西安理工大學施衛教授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AF聯合基金項目「非線性光電導開關設計技術研究」,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聯合評審委員會評定,被授予「NSAF聯合基金特優獎」,並再次獲得聯合基金資助經費10萬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在陝西省委書記李建國、代省長袁純清的陪同下,於06年6月19日視察了西安理工大學產、學、研基地,著重考察了學校自主研發的8」硅單晶爐裝配生產線,以及國家863項目——12」單晶爐研製情況。上午10點20分,曾培炎副總理來到西安理工大學產、學、研基地。一進大門,曾副總理便走向大門左側的學校宣傳展板前駐足觀看,西安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周孝德和校長劉丁即向副總理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重點匯報了學校產、學、研基地的研發情況。學校自1964年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單晶爐以來,已定型生產12大系列、近百種型號的電子專用設備,涉及半導體、光學及激光、化合物、氧化物、氟化物等晶體材料,以及多晶硅、合金材料、稀土金屬材料、人工寶石等高科技領域。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達 70% 以上,2005年度實現產值1.8億元,實現利稅2400萬元。基地先後承擔 4 項國家 863 項目,目前正在完成的12〃 大直徑硅單晶爐即屬其中一個重要項目。在12〃單晶爐樣機前,劉丁校長向曾副總理匯報說,目前承擔的國家「863」項目「TDL—150型單晶爐(12〃MCZ綜合系統)已進入最後的設備調試階段,即將進入產品中試及產業化階段。該產品涉及光、機電、材料、計算機等多個學科領域,將為國家「十一五」期間發展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ISI)配套材料12〃拋光片,提供關鍵的晶體生長設備。曾副總理仔細詢問了生產設備的技術性能,以及後續的設想,對12〃大直徑硅單晶爐寄予厚望,要求早日通過國家驗收,形成產業規模。曾副總理來到正在進行拉晶試驗的8」硅單晶爐前,並饒有興致地登上工作台,從觀察窗察看了晶體生長過程,並就有關拉晶的工藝流程和技術問題,諸如旋轉速度、晶格結構、拉伸速度、材料的物理性能等進行了細致的詢問,劉丁校長一一作了回答。與此同時,學校黨委書記周孝德向省委書記李建國、代省長袁純清匯報了學校產、學、研基地的發展前景。在位於西安高新區的西安理工大學科技產業園內,已建成1.6萬平方米的生產廠房和研發大樓,形成了年產300台大型單晶爐的生產能力。「十一五」期間的主要發展目標是:形成國內最大、國際有重要影響的晶體生長設備研發、生產基地,並且在相關產業中起到關鍵作用,為陝西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在已拉制好的單晶棒成品前,校領導介紹了生產的主要產品型號,這些產品可用於半導體、太陽能電池襯底,曾副總理聽了非常高興。曾副總理在結束考察時對校領導說,你們的產、學、研工作做得不錯,作為一個學校,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非常不容易。
第十一屆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優選資助課題)和青年教師獎(自然科學)2008年5月評選完畢。 西安理工大學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教師任海鵬從事的「直接延遲反饋控制非線性系統中混沌產生機理和應用研究」課題批准為資助項目,資助金額1.96萬美金。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師暢建霞獲得(自然科學)青年教師獎三等獎,獎金1000美元。
教育部日前發文《關於公布邵氏基金贈款第十七批大學項目評審結果的通知》(教港澳台辦[2008]0017號),邵氏基金贈款第17批大學項目的評審工作,經我辦委派專家小組赴各項目學校實地考察評估,現已圓滿結束。經研究,確定一等獎項目3個,二等獎項目8個,三等獎項目8個。西安理工大學逸夫科技信息館項目獲得三等獎。
經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審批,該校工商管理學院黨興華教授申報的200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西部地區城市群協調發展的理論與對策研究」,獲准立項,批准號06BJL59,資助金額8萬元。這是該校工商管理學院連續獲得的第四項國家社科規劃項目。該課題研究以中國西部地區城市群協調發展為研究對象,將從理論上揭示西部地區城市群內部各類城市的相互作用機理,分析城市群協調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內在機制,對於正確認識我國城市化與城市群發展規律,加快我國特別是西部地區城市化進程有指導意義。在實際應用價值方面,將結合西部地區城市群的發展特點,提出促進西部城市群協調發展的對策措施和政策建議,為促進西部地區城鎮化與經濟健康協調發展提供決策借鑒。
經陝西省科學技術廳、陝西省財政廳批准,該校黃玉美教授主持的「六軸聯動數控精整加工機床」項目,獲得陝西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計劃資助(項目編號2005ZKC01-01),資助經費50萬元。這是該校連續第二次獲得陝西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計劃的支持。該項目將以六軸聯動數控精整加工機床的可重構方案創新設計開發技術研究為主線,在現有的試驗樣機上研究復雜輪廓表面數控精整加工的加工技術,進行高柔性多方位擺動主軸頭的可重構方案創新設計,實現六軸聯動數控精整加工機床的創新產品設計與虛擬樣機模擬、數控系統開發和新產品製造。六軸聯動數控精整加工機床的完成,將為我國增加一種高水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六軸聯動用於精整加工的專用性數控機床。新產品經市場拓開後,利潤可達到50%以上。
2008-3-27 西安市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發文,對2006和2007年度開展國家安全工作中的30個先進集體和40名先進個人進行了通報表彰。西安理工大學國家安全小組作為先進集體受到表彰。
第三屆「用友杯」全國大學生ERP沙盤對抗賽總決賽7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用友軟體園舉行。西安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本科生黃志文、王子初、劉海波、黃麗、白晉成、(指導教師:段剛龍、王建仁)以陝西省冠軍的身份代表陝西省高校參加全國總決賽,並獲得一等獎。
第三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慧魚組競賽暨第四屆慧魚工程技術創新設計大賽於2007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北京化工大學舉行。西安理工大學機械與精密儀器工程學院的參賽作品「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慧魚模型」獲得三等獎。此次是該校首次參加此類大賽,也是陝西唯一的參賽院校。
2007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日前結束,該校水利水電學院學生齊吉、機械與精密儀器工程學院學生張小茜分別獲得特等獎,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薛靜獲得一等獎。全國決賽陝西賽區共有30多所高校的近200名選手參賽,西安理工大學獲獎人數及名次位居前列,共獲獎項28個,其中:特等獎2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8個、三等獎17個,這是該校參加此項賽事以來取得的最好成績。
由中共陝西省委教育工委、共青團陝西省委、陝西省科協、陝西省學生聯合會、西安高新區管委會共同主辦的第六屆西安高新「挑戰杯」陝西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於07年6月5-6日在西北大學舉行。該校19件作品參賽中有16件作品獲獎,其中:特等獎4件、一等獎6件、二等獎3件、三等獎3件;以團體總分980分位居第二名,並榮獲本次比賽的「優勝杯」。
陝西省教育廳日前發文(陝教高[2007]67號)《陝西省教育廳關於公布2007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陝西賽區(惠普杯)獲獎名單的通知》,西安理工大學獲國家二等獎1個(獲獎者:陳海霸 何傑 李鵬濤);陝西省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9個;並獲得陝西賽區「優秀組織單位獎」。
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頒獎典禮於2007年11月17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西安理工大學獲得了三等獎1件、優秀獎3件。
由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07北京創意·設計年度青年人物」頒獎禮日前舉行,共頒發金獎10名,提名獎20名,專業類別涉及規劃、平面、動漫、多媒體、建築等設計創意領域共11大類。西安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畢業生劉艷霞榮獲提名獎。劉艷霞2005年畢業於西安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任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創意工作室設計師,她主持、設計並出版的《曹雪芹風箏藝術》被評為2006年度「中國最美的書」和「世界最美的書」,該書接連獲得北京市、國家、世界級大獎,對中國美術工藝走向世界發揮了促進作用。「世界最美的書」評選活動由德國圖書藝術基金會等單位在德國萊比錫主辦,有著嚴格的評審程序和評審要求,每屆在全球范圍評選出14種獲獎圖書。評選注重書籍設計整體藝術氛圍與承載文化理念的交融,要求整體裝幀設計和圖書內容契合無間,即在封面設計、版式設計、選用紙張、印刷水平、裝訂技術等諸方面與圖書內容形成美學上的高度統一、實現藝術與技術完美結合。《曹雪芹風箏藝術》從來自世界34個國家的636種本國「最美的圖書」中遴選,與另外13種來自其他國家的圖書共同獲得了2006年度「世界最美的書」稱號。
由中科紅旗軟體技術有限公司主辦、IBM、Intel公司協辦、北京交通大學承辦的首屆「紅旗杯」全國大學生開源軟體技能競賽總決賽2007年12月1日在北京交通大學科學會堂舉行並圓滿閉幕。西安理工大學代表隊憑扎實的基本功,獲得團隊一等獎。隊員趙欣發揮出色,榮獲個人金獎(指導教師孫欽東)。陝西共有3所高校進入復決賽,另獲二等獎、三等獎各一個。
陝西省第29屆大學生田徑運動會於2007年5月24-27日在西安體育學院舉行。共有59所高校83個代表隊參加了本屆運動會。經過四天激烈的拼搏,西安理工大學奪得女子100米欄、女子400米欄、男子跳高、男子400米共4枚金牌,2人破陝西省大學生紀錄;取得了女子團體第四名,男子團體第五名,男女團體總分第五名的優異成績,譜寫了該校田徑運動史的新篇章。
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辦、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協辦、清華大學承辦的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暨第一屆「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邀請賽於06年8月19-21日在清華大學舉行。由西安理工大學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教師趙躍指導,學生蘇鑫、王林和胡文華組成的Xpeed隊經過初賽、決賽的激烈角逐,獲得三等獎,總排名第十一位。Xpeed隊的優異表現也給參賽選手和評委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次競賽邀請了具有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授予點高校以及包含港澳在內的全國70餘所高校的112支隊伍參加

西安理工大學曲江校區
西安理工大學曲江校區是學校為適應迅猛發展需要在西安市東南部雁翔路、曲江旅遊度假開發區設立的第二校區。曲江校區西臨大雁塔,南有西安市杜陵生態園。距離金花校區4公里,設有48路、25路、45路、游6公交車始終點站。交通便利,風景優美,環境優雅。
曲江校區計劃用地1010畝,建築面積35.4萬平方米。曲江校區建設工程作為陝西省基本建設重點項目之一已於2001年開工,2002年投入使用。現已建成四棟教學樓、七棟學生公寓、三棟青年教師公寓、逸夫科技信息館、大學生活動中心、塑膠跑道田徑場、工程訓練中心、學生食堂、游泳池等,能滿足近萬名學生學習、生活要求,管理學院、理學院、人文學院、藝術學院本科生、研究生和其他學院低年級學生在曲江校區學習生活。
曲江校區設有管理委員會、黨總支和管理處,曲江校區管理處作為管委會的常設辦事機構,包括辦公室、綜合管理科、學生科、團委、保衛科。辦公室負責曲江校區的行政協調及日常管理工作;綜合管理科負責曲江校區的飲食中心、水電暖、校園管理及綠化等後勤工作;學生科和團委負責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為管理工作以及校區大型文體活動的組織規劃、實施和宣傳;保衛科負責曲江校區的安全保衛和防火防盜工作並預防各種災害事故的發生。校區現有正式編制工作人員37人,其中18人分別具有研究生、第二學位或本科學歷,流動編制人員3名,聘用人員40人。聘用人員占職工總人數52.1%,校區正式職工黨員23人,占正式職工人數的70% 。曲江校區管理處直接負責水利水電學院、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機械與精密儀器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印刷包裝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低年級本科生的管理,同時協調曲江校區整體學生工作。
曲江校區有寬敞明亮的合班教室和小班教室160個,其中有12個現代化的數字語音室及模擬語音室,同時建有外語教學電台和45個先進的多媒體教室等教學設施,還建有計算機中心、圖書館和網路中心等。
曲江校區學生公寓寬敞舒適,有暖氣、電話,並配書架、衣櫃和書桌。學生餐廳4500平方米,操作間規范,用餐場所寬敞明亮,分隔有序。校區大力推行後勤社會化,目前有乙方合作單位15個,充分為校區內廣大師生提供優質、全面、貼心服務。擁有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等運動場地近三萬平方米,可以滿足體育教學和學生活動的要求。
曲江校區將按照「育人為本,知行統一」的辦學理念,緊緊圍繞本科教學工作,建立一支「精幹高效」的管理隊伍,發揚「團結協助、積極主動、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廉潔奉獻」的工作精神,積極營造團結、奮進向上的校園氛圍,努力把曲江校區建設成為環境幽雅的節約型和諧校園。
曲江校區工作理念
工作原則:精幹高效。
工作精神:團結協作、積極主動、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廉潔奉獻。
工作定位:教學工作是核心,學生工作是重點,後勤工作是保障,安全工作是前提,穩定工作是根本,向管理要效率,向成績要信譽。
工作思路: 按照「育人為本,知行統一」的辦學理念,緊緊圍繞本科教學工作,建立一支「精幹高效」的管理隊伍,發揚「團結協助、積極主動、愛崗敬業、開拓創新、廉潔奉獻」的工作精神,積極營造團結、奮進向上的校園氛圍,努力把曲江校區建設成為環境幽雅的節約型和諧校園。

B. 幫忙翻譯一下下面的文章 謝謝

英語:
機械創新設計是一個極其重要而又困難的實踐性較強的研究課題。目前創新設計方法研究雖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創新學還處於發展初期,各種不同理論及工具不斷涌現,遠沒有形成普遍可以接受的統一的理論體系:The machinery innovative design is one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the difficult practicality strong research subject. At present although the innovative design method study has made some progresses, but the innovation study is also in the development initial period, each kind not likewise concerns the tool to emerge unceasingly, far has not formed the universal acceptable unification the system info
本文認為,要進行機械創新設計要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充分獲取適用的知識;二是要使用符合創新設計思維並能激發創新思維的設計系統。設計過程充滿了矛盾,所獲取的知識應有助於矛盾的迅速解決,這就要求知識獲取工具緊密集成到設計過程中,因此要統一研究知識獲取工具與設計系統。另外,人類的創新設計思維模式是在長期的成功設計經驗中總結形成的,因此設計系統必需符合創新設計思維規律。創新設計思維規律應作為算機輔助創新設計系統的理論基礎:This article believed that must carry on the machinery innovative design to have two essential conditions: First, full gain suitable knowledge; Second, must use conforms to the innovative design thought and can stimulate the innovative idea the design system. The design process has filled the contradiction, gains the knowledge should be helpful to the contradictory speedy settlement, this request knowledge gain tool closely integrates in the design process, must therefore unify the research knowledge gain tool and the design system. Moreover, humanity's innovative design ideological mode is summarizes in the long-term success design experience forms, therefore the design system essential conforms to the innovative design thought rule. The innovative design thought rule should take calculates machine the auxiliary innovative design system's rationale
基於上述考慮,本文從創新設計思維的研究出發,融合知識獲取方法,研究創新設計理論,進而開發機械產品創新設計系統:Based on the above consideration,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innovative design thought's research, fusion knowledge gain method, research innovative design theory, then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procts innovative design system
日語:
機械創新設計是一個極其重要而又困難的實踐性較強的研究課題。目前創新設計方法研究雖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創新學還處於發展初期,各種不同理論及工具不斷涌現,遠沒有形成普遍可以接受的統一的理論體系:
機械の新機軸を打ち出す設計は1つのきわめて重要でまた困難な実踐性のより強い研究の課題です。現在新機軸を打ち出して方法を設計して研究してすでにいくつか成果を得ますが、しかし西洋學問を作ってまたあって初期を発展して、各種の異なった理論とツールは絕えず大量に出現して、遠くあまねく受け入れることができる統一の理論の體系を形成していません
本文認為,要進行機械創新設計要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充分獲取適用的知識;二是要使用符合創新設計思維並能激發創新思維的設計系統。設計過程充滿了矛盾,所獲取的知識應有助於矛盾的迅速解決,這就要求知識獲取工具緊密集成到設計過程中,因此要統一研究知識獲取工具與設計系統。另外,人類的創新設計思維模式是在長期的成功設計經驗中總結形成的,因此設計系統必需符合創新設計思維規律。創新設計思維規律應作為算機輔助創新設計系統的理論基礎:
本文は、機械の新機軸を打ち出す設計を行って2つの必要條件があります:1つは十分に適用できる知識を得ます;2は新機軸を打ち出す設計の思惟に合ってそして新機軸を打ち出す思惟の設計システムを奮い立たせることができることを使うのですと思っています。設計プロセスは対立を満たして、得た知識は矛盾している迅速な解決に役立つべきで、これで知識にツールを得てしっかり集めてなって設計プロセスの中に著くように求めて、そのため統一的に知識を研究してツールと設計システムを得ます。その他に、人類の新機軸を打ち出す設計の思惟のモードは長期のみごとにの設計の経験の中で形成を総括したので、そのため設計システムは必ず新機軸を打ち出す設計の思惟の規則に合わ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新機軸を打ち出す設計の思惟の規則は機を計算して新機軸を打ち出す設計の系統的な理論の基礎に協力することとするべきです
基於上述考慮,本文從創新設計思維的研究出發,融合知識獲取方法,研究創新設計理論,進而開發機械產品創新設計系統:
上述の考慮に基づいて、本文は新機軸を打ち出す設計の思惟の研究するのは出発して、知識に解け合って方法を得て、新機軸を打ち出す設計の理論を研究して、1歩進んで機械の製品の新機軸を打ち出す設計システムを開発します

C. 1.試論述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特點。

1)程式性現代設計方法研究設計的全過程,要求設計者從產品規劃、方案設計、技術設計、施工設計到試驗、試制進行全面考慮,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設計。強調設計、生產與銷售一體化。設計不是單純的科學技術問題,要把市場需求、社會效益、經濟成本、加工工藝、生產管理等間題統一考慮,最終反映到質高價廉的產品上。
(2)創造性現代設計突出人的創造性,發揮集體智慧,運用各種創新技法,通過直覺想像和推理思維,力求探尋更多的突破性方案,開發新產品。
(3)系統性現代設計強調用系統工程方法處理技術系統問題,設計時分析各娜分的有機聯系,力求系統整體優化·同時考慮技術系統與外界的聯系,即人一機一環境三者之間的相互協調關系。在設計過程中對於功能、評價目標等較復雜的具體問題,都可視作系統按先分解後組合的方法使問題化繁為簡,解法由少變多,進而從中選取較合理的解。
(4)優化性設計的目的是得到功能全、性能好、成本低、價值優的產品。現代設計通過優化理論與方法運用計算機工具進行方案優選、參數優化、結構優化等,爭取產品技術系統的整體最優。
(5)綜合性現代設計突破傳統、經驗、類比的設計,採用邏輯、理論、系統的設計方法,在靜態分析的基礎上考慮載荷譜等隨機參量進行更合理全面的動態分析。在強度設計時不是一味加大安全系數,而是從概率論和統計學出發考慮載荷和應力的離散性進行可靠性設計。
現代設計在系統工程、創造工程基礎上運用資訊理論、相似論、模糊論、可靠性、有限元、人機學等自然科學理論及價值工程,決策論、預測論等社會科學理論,同時採用集合、矩陣、圖論等數學工具和電子技術,以便更科學地解決設計間題.
{6)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更全面地引入設計,通過設計者和計算機的密切配合,採用先進設計方法,提高設計質量和速度。對於許多設計對象可先建立設計模型,將參數輸入計算機進行計算或繪圖,使設計准確、高效且便於修改。計算機輔助設計不僅用於計算和繪圖,而且在信息儲存、預測、評價決策、動態模擬,特別是人工智慧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

D. 李兵的承擔科研項目

主持和參加國家、省部、地方等科研項目十餘項,列舉其中幾項如下: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汽車車身薄板件焊裝柔性夾具結構創新方案與可重構設計」, 項目編號:50505010, 項目負責人。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炒類烹飪機器人烹飪工藝動作模式與鍋具機構創新設計」, 項目編號:60875060, 項目負責人。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航天器整體隔振系統多維隔振機構創新設計及半主動控制研究」, 項目編號:5117510 5,項目負責人。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空間新型大尺度可折展式機構創新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 項目編號:50935002,項目子項目負責人。
(5) 國家高科技863計劃項目:「用於助老助殘的中國菜餚自動烹飪機器人」, 項目編號:2006AA040205, 項目子課題負責人。
(6)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汽車車身裝配夾具規劃及公差分配質量設計」(項目編號:04300845),項目負責人。
(7) 黑龍江省科委重大項目「並聯機床的研製」(項目編號:G98A12-1),第2參加人。
(8) 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高速高精度新型數控並聯工作台的研製」,項目負責人。

E.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怎麼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著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題者把自己所選的課題的概況(即開題報告內容),向有關專家、學者、科技人員進行陳述。然後由他們對科研課題進行評議。亦可採用德爾菲法評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門綜合評議的意見,確定是否批准這一選題。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研究方案,就是課題確定之後,研究人員在正式開展研究之前制訂的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研究方案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對於我們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我們避免無從下手,或者進行一段時間後不知道下一步干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說,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YX4OsZYzCGvPRcP-37_4Ug

?pwd=catj 提取碼: catj

F. 柔性夾具中的六自由度可重構手爪設計>請各位老兄指點指點我的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0.621066450430577

這款機械手使用的是TT直流減速電機。

直流減速電機的優點就是控制簡單,不足就是轉動角度控制不精確。

為了精確控制機械手的張開/閉合以及抬升/放下等動作,我們在兩個活動關節的地方,為電機增加了兩個光電碼盤。當碼盤轉動時,每兩個黑白輻條經過光電反射感測器,感測器的OUT輸出端就產生一個脈沖。我們對產生的脈沖進行計數,就可以知道這個關節的電機轉動了多少度,即能換算出機械手的動作范圍。

信號輸出:紅色:VCC;白色:OUT;黑色:GND。

對於對抬升/下降角度要求不高的場合,我們還設置了兩個限位開關,只要機械手抬升或下降到一定位置時,碰觸開關就會閉合,這樣「紅色」和「黑色」埠就會短路。

更多資料,請見:

G. 機械機電類專業論文題目有哪些

機械專業粗略分為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機電一體化工程、工業工程、機電系統智能控制等四大類。那麼機械專業的論文題目怎麼選呢?下面我給大家帶來2021機械機電類專業論文題目有哪些,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機電專業 畢業 論文題目

1、機電一體化與電子技術的發展研究

2、變頻技術在鍋爐機電一體化節能系統中應用

3、煤礦高效掘進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

4、電氣自動化在煤礦生產中的應用探討

5、產品設計與腐蝕防護的程序與內容

6、機械製造中數控技術應用分析

7、智能製造中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

8、水利水電工程的圖形信息模型研究

9、礦山地面變電站智能化改造研究

10、淺析電氣控制與PLC一體化教學體系的構建

11、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面臨的障礙及優化對策

12、我國真空包裝機械未來的發展趨勢

13、煤礦皮帶運輸變頻器電氣節能技術的分析

14、鋼鐵企業中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15、我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發展方向研究

16、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發展方向的研究

17、基於BIM技術的施工方案優化研究

18、電力自動化技術在電力工程中的應用

19、電氣自動化技術在火力發電中的創新應用

20、農機機械設計優化方案探究

21、區域軌道交通檔案信息化建設

22、環保過濾劑自動化包裝系統設計

23、元動作裝配單元的故障維修決策

24、關於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的設計原則與趨勢分析

25、試析機電一體化中的介面問題

26、汽車安全技術的研究現狀和展望

27、太陽能相變蓄熱系統在溫室加溫中的應用

28、關於在機電領域自動控制技術應用的研究

29、淺析生物制葯公司物流成本核算

30、錫礦高效采礦設備的故障排除與維護管理

31、鑄鋼用水玻璃型砂創新技術與裝備

32、空客飛行模擬機引進關鍵環節與技術研究

33、汽車座椅保持架滾珠自動裝配系統設計

34、液壓挖掘機工作裝置機液模擬研究

35、基於新常態視角下的遼寧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對策研究

36、石油機電事故影響因素與技術管理要點略述

37、基於鋁屏蔽的鐵磁性構件缺陷脈沖渦流檢測研究

38、數控加工中心的可靠性分析與增長研究

39、數控機床機械加工效率的改進 方法 研究

40、淺析熔鑄設備與機電一體化

41、冶金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探析

42、中職機電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究

43、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現狀分析和改革策略

44、高速公路機電工程施工質量及控制策略研究

45、對現代汽車維修技術 措施 的若干研究

46、建築工程機電一體化設備的安裝技術及電動機調試技術分析

47、智能家居電話控制系統的設計

48、電力系統繼電保護課程建設與改革

49、PLC技術在變電站電容器控制中的應用分析

50、機電一體化技術在地質勘探工程中的應用

機械類cad畢業論文題目

1、CAD技術在機械工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2、Auto CAD二次開發及在機械工程中的應用

3、基於特徵的機械設計CAD系統研究

4、CAD在機械工程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5、機械製造中機械CAD與機械制圖結合應用研究

6、淺談CAD在機械製造業中起到的作用

7、智能CAD技術在機械製造中的應用

8、CAD/CAM技術在機械設計與製造中的應用研究

9、CAD制圖技術在機械工程中的開發和應用

10、基於CAD/CAE的機械結構設計模式研究

11、基於機械制圖與機械CAD應用環節協調分析

12、淺談CAD技術在機械工程設計中的應用

13、三維CAD技術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

14、基於CAD的偏置曲柄滑塊機構的設計與研究

15、應用CAD軟體繪制機械零件圖的創新方法

16、應用CAD圖解法設計凸輪輪廓曲線的新方法

17、淺談CAD外部參照在機械設計中的使用

18、五桿機構的CAD系統研究與開發

19、國內雙圓弧齒輪CAD/CAE研究進展

20、連桿式少齒差減速機的CAD參數化設計

21、CAD實體模型直接分層軟體設計

22、基於MBD的三維CAD模型信息標注研究

23、對提高CAD繪圖速度的幾點建議

24、Auto CAD在機械制圖中的應用

25、機械傳動系統方案設計CAD專家系統的研究

26、基於數值圖譜法的連桿機構尺度綜合CAD系統

27、淺談Auto CAD在機械制圖中的應用

28、基於CAD的液壓傳動技術綜合性實驗研究

29、圓柱凸輪CAD/CAM研究開發及在一次性衛生用品自動生產線中的應用

30、基於Creo的軸類零件CAD/CAPP集成系統開發

31、航空齒輪泵NX/CAD系統的界面實現

32、實現滾珠絲杠副AutoCAD/CAPP一體化

33、三維CAD技術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探討

34、基於VB的弧面分度凸輪機構CAD系統設計

35、三維CAD技術對機械設計的影響管窺

36、液壓系統原理圖CAD開發研究

37、基於許用壓力角要求的共軛凸輪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開發

38、關於CAD技術在機械可靠性優化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39、弧面凸輪的CAD系統研究與開發

40、本體驅動的跨CAD平台開放式零件資源庫構建

41、機械制圖與CAD一體化探討

42、論機械CAD技術及發展趨勢

43、行星齒輪傳動CAD系統開發

44、基於CAXA的盤類凸輪CAD/CAM應用

45、基於CAD技術的法蘭26963工藝工裝設計

46、鼓形齒聯軸器參數化CAD系統開發

47、基於改進CAD技術的機械工藝設計探析

48、基於Pro/E的剪叉式液壓升降台CAD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49、基於CAD/CAE集成的起重性能計算及方案優化

50、論CAD技術的發展及其對機械制圖的影響

機床夾具類畢業論文題目

1、可重構車身底盤焊裝夾具設計

2、隨行夾具針對柔性自動加工線適應性技術

3、智能柔性可重構焊裝隨行夾具系統應用研究

4、組合夾具在零件加工中的應用

5、一種電機軸承卧式安裝自動化生產設備

6、撥叉零件加工工藝淺析及其銑槽夾具設計

7、盾構機法蘭密封圓環件圓柱面徑向孔加工鑽模設計

8、角度可調式線切割機床夾具設計及有限元分析

9、數控機床及工藝裝備的創新

10、機床夾具製造中組合加工法的應用

11、撥叉零件加工工藝淺析及其銑槽夾具設計

12、中職機械專業 教育 中的機床夾具問題

13、快速判斷夾具過定位的方法

14、夾具設計方案的分析與優化

15、機床夾具設計改進思路分析

16、機床夾具中定位與夾緊的研究

17、試論機械加工工藝裝備設計研究楊興旺

18、基於UG的機床夾具應用研究

19、機床夾具中定位與夾緊的研究

20、油泵軸加工自動生產線方案

21、淺談機床夾具的發展趨勢

22、淺析機械加工中工裝夾具的定位設計

23、基於坐標系轉換的工裝夾具調裝技術研究孔

24、零件加工中的機床夾具設計作用

25、機床夾具設計改進思路分析

26、專用機床夾具設計的方法與技巧

27、基於DVIA Composer D動畫在機床夾具CAI中的應用研究

28、機床夾具的設計探討

29、談機械加工工藝裝備設計

30、電永磁技術在金屬加工中的應用

31、柔性組合夾具在汽車零部件製造中的應用研究

32、汽車扭桿力臂尾部平面銑削新型組合夾具

33、采礦裝備製造中的先進焊接工裝夾具應用研究

34、基於水泵機械製造工藝的設計探究

35、可調整夾持力的多功能夾具設計卜祥正

36、中小批量偏心凸輪的數控車削加工

37、光柵尺支架夾具設計的探討

38、零件加工中的機床夾具設計作用

39、基於ANSYS的機床夾具的靜動態特性分析

40、大直徑圓周均布孔加工方法的研究

41、人機操作分析在底座生產線改進中的應用

42、液壓閥體主閥孔車削成組夾具的設計與應用

43、法蘭盤車床組合夾具設計

44、操縱桿支架Φ孔工藝及組合夾具設計

45、基於UG參數化設計的鑽模設計

46、攜帶型高壓隔離開關觸頭拆卸組合夾具的設計與研究

47、旋轉式磁力片自動化裝配系統及關鍵工位設計

48、機床夾具設計方法的應用

49、數控模具零件的銑夾具設計方法研究

50、一種小型叉形接頭的精密加工技術


機械機電類專業論文題目有哪些相關 文章 :

★ 機械類畢業設計論文題目

★ 機械類學術論文題目

★ 最新機械電子工程論文題目

★ 機電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 機電專業技術論文(2)

★ 機械類科技論文範文(2)

★ 機電工程畢業論文範文

★ 機械電子工程方面論文

★ 機電相關畢業設計論文範文

H. 還是做圖問題

不太清楚,把前置圖淡化透明不行嗎?非要用這個圖嗎?

I. 劉堅的近幾年主要科研情況介紹

近年來,在鋼結構高等分析理論、鋼結構穩定及非線性計算理論及抗震研究、新型大跨度空間結構計算理論、抗震性能及工程應用研究、鋼與混凝土混合結構設計方法與抗震性能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和參加建設部項目-大跨度非規則空間鋼網殼結構關鍵技術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維鋼結構高級分析理論、建設部項目- 基於遺傳演算法與結構極限承載力的鋼框架結構優化設計方法研究、甘肅省科委科技攻關項目、建設部科技項目-半剛性連接智能模型研究及其在鋼結構二階分析中的應用等10餘項。曾獲甘肅省建設委員會科技進步二等獎,蘭州鐵道學院科技成果一等獎,在核心期刊、省級以上刊物和國際會議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其中,部分文章被EI和ISTP收錄,目前正主持多個科研項目。主講土木工程、建築學等本科專業的《鋼結構設計原理》、《鋼結構設計》、《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混凝土結構設計》、《空間結構》、及《建築結構與選型》、《大跨度建築結構》等主幹課程,主講結構工程和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組合結構》、《大跨度建築結構》等課程,以及主講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的《現代結構設計理論》等課程。指導本科畢業設計、畢業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作為主要參加者參與土木工程專業國家特色專業建設。
主持全國土木工程專業實用創新型系列規劃教材建設項目立項(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省部級立項)-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設計原理,主持廣東省教育廳「十五」規劃項目(GYA02051) -《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整合傳播教學研究。主持2005年度廣州大學教育教學研究立項-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整合傳播教學網站研究,主持2007年度廣州大學教育教學研究立項-《鋼結構設計》教學資源網研究,鋼與混凝土結合結構網站獲廣州大學2007年多媒體教育軟體評獎二等獎。2005年9月在科學出版社出版《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設計原理》教材一本(主編)。
近年來,劉堅(博士後)主持的《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教學網站》、《鋼結構教學資源網》、《鋼結構設計教學網站》、《大跨度建築空間鋼結構教學網》及相關課程課件的建設,以及《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大跨度建築空間鋼結構》等網路課程的建設分別獲得2010年、2009年廣州市多媒體教育軟體評獎活動高等教育組課件二、三等獎各一項,2007~2011廣州大學多媒體教育軟體評獎活動的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一項。
主編《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設計原理》(2005.08)和《鋼結構設計》(2011.11)教材,2009年經過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和清華大學等高校評審,《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設計原理》獲得全國普通高校土木工程類實用創新型系列規劃教材評比優秀教材獎。曾獲得廣州大學優秀畢業論文創新獎二、三等獎指導教師各一次,這些課程建設為建工系本科與研究生鋼結構系列課程教學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獲得2008~2009學年度廣州大學教學優秀獎一等獎和2010年廣州大學第四屆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2003~2005廣州大學院級特崗特聘教授。
科研方面,先後主持和參加廣東省教育廳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科研項目、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住建部科技計劃項目等10餘項,曾獲得省級建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廳局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並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果,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已在科學出版社出版《鋼結構高等分析的二階非彈性理論》(2011.08)專著一本。目前還正在與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東南網架股份集團和市建總、廣州市設計院等單位合作的住建部科技計劃項目和有關橫向科研項目、以及專業碩士培養也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擬出版專著《半剛性連接多高層鋼結構新方法》(2012.09)、《鋼與混凝土混合結構簡化分析原理及其應用》(2013.12)等。
現擔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Science and Mechanics、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等國際學術期刊審稿人,以及《土木工程學報》等國內一級權威學術期刊審稿人。目前,還參加了廣東省《鋼結構設計技術規程》的編制工作。

J. 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學院的下屬系部

工程機械繫(工程機械研究所)承擔工程機械、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程機械方向、交通建設與裝備三個專業的教學(科研)任務。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是 「211工程」重點建設專業,陝西省名牌專業。主要研究方向:1、工程機械牽引動力學;2、工程機械作業質量控制;3、工程機械動態模擬技術;4、高速公路養護理論與技術。
交通建設與裝備是跨學科交通類專業,主要培養熟悉交通建設裝備結構性能和施工工藝,能依據交通建設要求從事交通建設裝備運用、管理和維護的土木-機械復合型人才。目前教職工共23人,博導3人,副教授以上15人,基本實現了博士化。本專業在讀研究生60餘人。
工程機械繫教師近三年來在專業核心期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60餘篇,其中SCI檢索14篇,EI收錄69篇;出版專著21部。已獲授權的國家專利26項,獲陝西省優秀專利成果一、二等獎各2項。近年來主持和參與完成30餘項國家級與省級縱向基礎研究課題和70多項橫向課題。獲教育部、交通部、原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共7項,獲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陝西省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成果一等獎1項;江蘇省、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其它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共5項。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培養目標:高素質、能適應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需要的機電液一體化高級技術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是:工程機械機電液一體化、液壓傳動與控制、液壓機械混合傳動、高速公路快速養護技術與裝備、大型工程結構有限元強度分析與優化設計、工程機械整機計算機控制技術研究、非接觸感測器技術及其電子系統對惡劣環境的適應性研究、實時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 。目前教職工共28人,博導4人,副教授以上20人,博士學歷教師23人。本專業研究生在讀180餘人,博士生20餘人。
近年來本專業教師完成科研項目總經費近1600餘萬元,獲省部級科技獎8項,教學成果獎5項 ,獲得專利16項,其中發明專利6項。出版教材和專著20餘部,公開發表教學及科研論文270餘篇,其中SCI檢索15篇,EI檢索70篇。機械電子專業獲國家特色專業稱號;機械電子工程教學團隊獲陝西省優秀教學團隊稱號;專業基礎課「液壓傳動」2005年被評為陝西省精品課程;專業基礎課「測試技術」在被評為省精品課程和陝西省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機械設計及金屬工藝研究所)
機械工程系主要承擔全校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與研究任務以及工業設計專業的建設與發展任務。現有教師及實驗人員20人,其中教授4人,博導2人,副教授及高工以上10名。近年來,完成科研經費600餘萬元,公開發表學術與教學論文150餘篇,出版教材與專著13部, 承擔的教學及科研項目中有8項獲陝西省科技進步與優秀教學成果獎。目前專業內在讀研究生40餘人,主要從事創新設計與方法、工程機械設計理論、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工程機械耐磨材料、機械CAD/CAM、先進塑性加工及模具CAD、機電液一體化、機械可靠性與抗疲勞設計等研究工作。
學院工業設計專業主要由機械工程負責建設,培養具備工業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部門、教學、科研單位從事機電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人機工程設計和教學、科研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後主要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機電產品結構與造型設計、產品包裝設計、產品廣告設計等技術工作,也可從事大專院校本專業的教學工作。近年來,該專業學生參加全國各項設計大賽獲省級及其以上獎項30餘項,獲得專利10餘項。
機械工程系開設的「機械原理」、「產品設計」課程被評為陝西省精品課程;「機械基礎教學團隊」、「工業設計教學團隊」、「產品設計雙語教學團隊」獲長安大學優秀教學團隊稱號。 (建築機械研究所) 建築機械專業方向主要培養具備機械設計製造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知識面寬、基礎扎實、能力強、素質高、並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或企事業單位從事機械製造自動化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教職工總數11人,副教授以上8人,基本具有博士學歷。專業內在讀研究生20餘人。
近三年來,建築機械繫在建築機械、起重機械、舞台機械、擦窗機械等的設計、開發研究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縱向和橫向科研經費200多萬元,發表科研論文80餘篇,編著教材10餘部。主要研究方向:建築機械設計及理論研究、工程機械性能動態分析及研究、工程機械有限元法的應用及研究、物流設備與技術研究、工程機械應用軟體開發及研究現代工程機械管理模式及方法研究。 (築機運用工程研究所)
運用工程系依託「交通建設與裝備」和「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包括公路機械化施工與管理、高速公路機械化養護與管理)三個本科專業方向。主要培養從事公路施工機械與養護機械在高等級公路修築和養護工程中的運用、機械化施工與機械化養護的現代管理以及工程機械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教職工人數為15人,教授1人,副教授以上11人。專業內在讀研究生30餘人。
近年來,運用工程系教師主要從事工程機械理論與作業質量控制、高等級公路機械化施工技術與設備、公路機械化養護理論及設備、新型道路建築材料及施工技術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參與的科研課題有三十餘項,其中有國家西部項目、交通部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各省市交通廳項目、各築路機械企業或公路施工單位委託項目,並有多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發表科研論文80餘篇,出版專著8部。 (機械製造及自動化研究所)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系是長安大學招收本科專業最早的工科專業系所之一,始建於原西安公路學院成立的1961年。目前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系所擔負培養的本科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為陝西省名牌專業。本專業博導1人,副教授以上10人。專業內在讀研究生30餘人。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系著力於科研促進教學的理念,大力開展教學科研,近三年來科研項目中有國家級2項,省部級3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95篇,被SCI及EI收錄16篇。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機械製造自動化系統;機械製造過程的工況監測與故障診斷;人工智慧在機械製造中的應用;製造系統及管理信息化;虛擬儀器與控制。 西安築路機械測試中心於1983年11月正式成立,原名為「交通部築路機械測試中心」,由交通部(83)2035號文批准,為交通部指定的負責執行國家和行業標準的有關築養路機械的試驗及檢測機構。1999年根據交通部體制改革的規定,中心改名為「西安築路機械測試中心」,其性質和任務不變;2001年3月長安大學(原交通部所屬西安公路交通大學)發文成立「長安大學築路機械測試中心」與「西安築路機械測試中心」。中心的檢測業務主要分為新產品委託鑒定檢測、許可證(認證)產品檢測、仲裁檢測,中心自成立到如今,已完成了各類築養路機械檢測共計約700台套。西安築路機械測試中心行政掛靠長安大學,業務受交通部領導,中心現有人員17名,教授、高工人員比例達85%。
「中心」通過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國家計量認證(證書編號:2007000391P),通過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試驗室認可(證書編號:NO.CNAS L1467)。自中心成立至今,檢測對象涉及到15類築養路機械,覆蓋37個參數(項目)。
西安築路機械測試中心檢測能力范圍
1.《瀝青混凝土攤鋪機》GB/T16277-2008 《瀝青混凝土攤鋪機》JT/T277-2005
2.《瀝青混凝土攪拌設備》GB/T17808-1999 《瀝青混凝土攪拌設備試驗方法》JT/T274-1995
《瀝青混凝土攪拌設備通用技術條件》JT/T270-2002
3.《壓實機械壓實性能試驗方法 》GB/T18148-2000
《振動壓路機減振系統檢驗規范》JG/T5076.2-1996
《振動壓路機》GB/T8511-2005
4.《光輪壓路機》JB/T 10472-2005
5.《輪胎壓路機》JB/T 10473-2005
6.《穩定土廠拌設備試驗方法》JT/T271-1995
7.《履帶式穩定土拌和機試驗方法》JT/T272-1995
8.《輪胎式穩定土拌和機試驗方法》JT/T273-1995
9.《瀝青灑布車/機》JT/T276-2004
10.《混凝土攪拌機》GB/T9142-2000
《混凝土攪拌站(樓)》GB/T10171-2005
11.《滑模式水泥混凝土攤鋪機型式試驗方法》JB/T7695.2-1995
《滑模式水泥混凝土攤鋪機技術條件》JB/T7695.1-1995
12.《瀝青路面養護車》JG/T123-2000
《綜合養護車試驗方法》JB/T19727-2000
《瀝青路面養護車/機》JT/T501-2004
13.《路面銑刨機》JG/T5074-1995
《路面銑刨機試驗方法》JB/T9726-2001
《路面銑刨機》JT/T500-2004
14《混凝土攪拌運輸車》JG/T 5094-1997
《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技術條件》QC/T 667- 2000
《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試驗方法》QC/T 668 -2000
15《平地機技術條件》GB/T14782-1993
《平地機技術條件》GB/T8506-2008
中心主任:馬建
中心副主任:焦生傑、馮忠緒、胡永彪、謝立揚

閱讀全文

與可重構夾具創新設計方法的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鹽使用方法 瀏覽:140
鍛煉基礎腹肌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201
介入方法是什麼意思 瀏覽:645
汽車阻尼器的安裝方法 瀏覽:153
論文設計並運用相關研究方法 瀏覽:558
js封裝的方法如何在頁面內調用 瀏覽:539
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種類 瀏覽:950
腰間盤如何鍛煉方法 瀏覽:608
過河的簡單方法 瀏覽:587
傳播研究方法教材 瀏覽:281
骨科治療腱鞘炎的方法 瀏覽:596
電腦突破網路限速的方法 瀏覽:158
溶液中鋰離子濃度檢測方法 瀏覽:162
紅杉樹樹皮的食用方法 瀏覽:732
剔除離散值計算方法 瀏覽:622
seo有哪些重要的方法 瀏覽:739
阻止電瓶車上樓線路安裝方法 瀏覽:31
古代陶瓷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414
什麼方法能快速開車 瀏覽:70
嬰兒吐奶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