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測試材料粘結強度的方法都有哪些
飛秒檢測發現粘結強度是在同種物質內部相鄰各部分之間的相互吸引力,這種相互吸引力是同種物質分子之間存在分子力的表現。在粘合部分施載入荷使之斷裂時的強度。隨載荷種類不同有抗拉強度,彎曲強度,剪切強度。此外,剝離(Peeling)試驗用單位幅寬的強度來表示。測定包括:拉伸性能,拉伸強度與變形率,拉斷力,抗撕裂性能,熱封強度性能,滾筒剝離試驗,90度剝離,繩類拉斷力,褲型撕裂力,180度剝離,壓縮試驗,彎曲試驗,剪切試驗,頂破試驗等
(一)剪切和抗拉強度:
1、剪切強度:膠接頭在單位面積上能承受平行於膠接面的最大負荷。根據受力方式分為:拉伸剪切、壓縮剪切、扭轉剪切和彎曲剪切。
2、剪切強度的測試方法:
A、單搭接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方法:此法為最常用的鋁片單面搭接方法,其標准尺寸: 試片在測定時應不少於5對,取其算術平均值並觀察試片的破壞特徵。
B、壓縮剪切強度測試方法: 該法用於厚的非金屬板材的膠接強度測試。
3、膠接頭抗剪強度的因素。
A、膠粘劑的應力集中:由於膠接頭的應力分布是不均勻的,剪切載入測試中應力集中在搭接頭的端部,漸漸地引起破壞。
B、被粘物和膠粘劑的影響:被粘物的模量E和厚度越大,則應力集中系數越小,膠接頭的抗剪強度越大。膠粘劑模量高,應力集中嚴重,膠接頭的抗剪強度就越小。
C、膠粘劑層厚度的影響:根據應力分布:膠層越厚,接頭應力集中系數越小,抗剪強度越大。然而,膠層越厚抗剪強度越低。這是因為膠層越厚,內部缺陷呈指數關系增加,使膠層內聚強度下降;膠層越厚,由於溫度變化引起收縮應力和熱應力等內應力的產生,導致內聚強度的損失。 這並不是說膠層越簿越好,膠層太簿就容易造成缺膠,致使膠接強度下降。因此,一個均勻的簿膠層厚度最好控制在0.03-0.15mm之內。
D、搭接長度的影響 由應力分布可知,應力集中系數隨著搭接長度的增加而增加,接頭的抗剪強度卻下降了。因此,必須確定最佳的搭接測試。
4、抗拉強度的測試
4.1、抗拉強度是指膠接頭在單位面積上所能承受垂直於膠接面的最大負荷。
4.2、影響抗拉強度的因素:根據應力分布知,接頭的應力集中在膠接邊緣上,當邊緣應力集中達到一個臨界值以上,邊緣區膠層發生開裂,裂縫瞬間擴展到整個膠接面。
(二)、剝離和不均勻扯離強度
1、剝離強度:當應力集中在試片膠縫邊緣時的拉伸強度。剛性材料(如金屬)與柔性材料如橡膠、織物膠接時,需測定剝離強度。
2、剝離強度和不均勻扯離強度的測試方法:
2.1、剝離強度的測試方法:「T」型180度剝離也是標準的「T」剝離。
2.2、不均勻扯離強度的測試方法:
3、影響剝離強度的因素:
3.1、膠接頭「線受力」的應力分布
3.2、剝離角對剝離強度的影響 剝離強度隨剝離角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當剝離角接近90度後剝離強度就趨於一個定值。
3.3、膠層厚度的影響 膠層越厚,膠接強度就越低,但不能太薄。
(三)、沖擊和持久強度
1、沖擊強度:膠粘劑在沖擊負荷作用下,產生破壞時單位面積上所做的功。「T」剝離沖去實驗主要用來測試膠粘劑的韌性。
2、持久強度:又稱蠕變性能,指膠粘劑固化後及反抗恆定負荷隨時間作用的能力。
其實驗時間較長均需在103H以上。
(四)疲勞強度
1、疲勞強度:由於受到不斷循環交變的應力作用而使膠頭產生疲勞以至被破壞。即在給定條件下對膠接頭重復施加一定載荷至規定次數不同引起破壞的最應力,循環次數為107次。
2、影響疲勞強度的因素
2.1、疲勞強度S與疲勞壽命的關系:S=A-KtgN A,K為常數。
2.2、疲勞壽命N與溫度的關系:tgN=A+B/T A,B為常數
2.3、應力復變的頻率對疲勞強度的影響:tgN=tgb-mtgf b,m為常數,f為頻率
因此,疲勞強度隨頻率減少而有所降低。
單純拉伸試驗是負荷作用垂直於膠層平面並通過粘接面中心的試驗。ASTM D897 粘接接頭拉伸強度測試方法是保留在 ASTM 中有關膠粘劑最古老的方法之一。對於試驗所用試件和夾具的製作必須給予重視,由於設計不妥,試驗時會產生邊緣應力,有很大的應力集中,所得到的應力數據進行類推求算不同粘接面積或不同構形接頭的強度很可能是不真實的。因此,D897 已被 D2095 (條型和圓棒試件拉伸強度測試方法)所代替。這種試件按照 ASTM D2094 (粘接試驗中條型和圓棒試件的制備)標准製作,很容易調整同心度。如果正確地製作試件和進行試驗,便能較精確地測定拉伸粘接強度。拉伸試驗是評價膠粘劑最普通的試驗,盡管是有經驗人員設計的接頭,也不能保證加荷時完全是拉伸形式。大多數結構材料都比膠粘劑的拉伸強度高。拉伸試驗的優點之一是能得到最基本的數據,如拉伸應變、彈性模量和拉伸強度。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維謙斯及其同事對拉伸試驗的應力分布進行了分析,發現除非是當膠粘劑與被粘物的模量相匹配時,應力在整個試件里的分布是不均勻的。這種模量的差異造成了剪切應力沿界面傳遞。
剪切
單純剪切應力是平行於粘接面所產生的應力。單搭接剪切試件不能代表剪切,但卻很實用,製作比較簡單,測得的數據有實用價值、重復性好。
剪切試驗是很普通的試驗(對比下列的幾種試驗),因其試件制備容易,且幾何形狀和操作條件對很多結構膠粘劑都適用。與拉伸試驗一樣,剪切試驗的應力分布也是不均勻的,破壞應力是按常規方法將負荷除以粘接面積而得,膠層里承受的最大應力要比平均應力高得很多,膠 層受到的應力與純剪切不同。粘接的「剪切」接頭的破壞形式與膠層厚度和被粘物的剛度有關,有時以剪切破壞為主,有時以拉伸破壞為主。
目前所用的剪切試驗方法,除了ASTM D1002 之外,還有ASTM D3163 ,它與ASTM D1002 相比,構形幾乎相同,只是厚度不同。該方法解決了膠粘劑易從邊緣擠出來的問題。ASTM D3165 (層壓復合的膠粘劑們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方法)說明了如何制備試件來測定夾層結構的拉伸剪切強度。雙搭接剪切試的標准為ASTM D3528 (雙搭接粘接接頭拉伸剪切強度測試方法),其優點是受力比較均衡,從而減小了單搭接試驗中的劈裂應力和剝離應力。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測試時兩個或更多的膠層同時受力,比較試驗就可能復雜化。
壓縮剪切試通常也用,ASTM D2182 (金屬對金屬粘接壓縮剪切強度測定方法)對試件與搭接剪切的相似性和壓縮剪切試驗設備進行了說明。ASTM D905 (粘接接頭壓縮剪切強度測試方法)是測定木材(硬木等)剪切強度的試驗。ASTM E229 是測定扭轉剪切強度和扭轉剪切模量的試驗。如果試件合適,且加荷時同心度良好,則在E229 中膠層比搭接剪切試驗應力分布更均勻。
國家標准UDC 661.182:620.176
GB 7124-86
㈡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化學專業本科都學什麼專業課啊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化學專業
材料化學是材料學的一個分支,研究新型材料在制備、生產、應用和廢棄過程中的化學性質,研究范圍涵蓋整個材料領域,包括無機和有機的各類應用材料的化學性能,是根據材料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對工業生產中與化學有關的問題進行應用基礎理論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實驗開發研究的一門科學。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化學專業本科主要課程
在學習高等數學、化學、物理等基礎理論知識及相關實驗技能的基礎上,本專業主要學習材料科學基礎、結晶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現代材料分析技術、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材料性能學、材料化學、材料工藝學以及材料基礎實驗、材料化學專業實驗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接受計算機課程模擬及應用,實驗技能、信息獲取、工程設計、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技能培訓。該課程體系設置使學生既掌握了材料化學方面的扎實寬廣的基礎理論知識又具備材料專業特長。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生產實習、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主幹學科、交叉學科
主幹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
交叉學科:
物理學、化學工程與技術
㈢ 材化是什麼專業
指的是材料化學。
材料化學本科專業介紹
材料化學是材料學的一個分支,研究新型材料在制備,生產,應用和廢棄過程中的化學性質,研究的范圍涵蓋整個材料領域,研究包括無機和有機的各類應用材料的化學性能。
材料化學本科就業前景
畢業生就業情況還是比較不錯的。畢業生適宜到材料相關的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應用研究、科技開發、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適宜到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
材料化學本科學習課程
高分子物理、材料研究與測試方法、材料性能學、材料化學、材料工藝學以及材料基礎實驗、材料化學專業實驗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接受計算機課程模擬及應用,實驗技能、信息獲取、工程設計、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技能培訓。
材料化學本科培養目標與要求
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材料化學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具備材料化學相關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運用化學和材料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在材料科學與化學及其相關的領域從事研究、教學、科技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的具有開拓型、前瞻性、復合型的高級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材料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學思維與科學實驗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運用材料化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材料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基本能力。
材料化學本科必備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材料制備(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結構與性能測定及材料應用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實驗技能;
3.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熟悉國家關於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科技開發及相關產業的政策,國內外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5.了解材料化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產業的發展狀況;
6.掌握中外文資料查詢、文獻檢索以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㈣ 醫學論文中材料和實驗方法應該怎麼寫,材料和實驗方法中的統計方法怎麼說明
信息來源:創新醫學網
醫學論文的材料與寫作方法
發表時間:2009-7-8 8:26:19 瀏覽次數:118 來源:中國創新醫學網推薦
材料與方法主要是說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過程,它回答「怎樣做」的問題,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材料是表現研究主題的實物依據,方法是指完成研究主題的手段。材料與方法是科技論文的基礎,是判斷論文科學性、先進性的主要依據。它可以使讀者了解研究的可靠性,也為別人重復此項研究提供資料。
材料與方法的標題因研究的類型不同而略有差別,調查研究常改為「對象與方法」,臨床試驗則用「病例與方法」。不同類型研究的材料與方法的寫作也不完全一樣。
實驗研究要交待實驗條件和實驗方法:
①實驗條件包括實驗動物的來源、種系、性別、年齡、體重、健康狀況、選擇標准、分組方法、麻醉與手術方法、標本制備過程以及實驗環境和飼養條件等。
②實驗方法包括所用儀器設備及規格、試劑、操作方法。
③試劑如系常規試劑,則說明名稱、生產廠家、規格、批號即可;如系新試劑,還要寫出分子式和結構式;若需配製,則應交待配方和制備方法。
④操作方法如屬前人用過的,眾所周知的,只要交待名稱即可;如系較新的方法,則應說明出處並提供參考文獻;對某方法進行了改進,則要交待修改的根據和內容;對創新的方法,要注意不要將新方法的介紹和運用該方法研究的新問題混在一篇論文中,若論文系報道新方法,則應詳細的介紹試劑的配置和操作的具體步驟,以便他人學習和推廣。
臨床研究的對象是病人,應說明來自住院或門診,同時必須將病例數、性別、年齡、職業、病因、病程、病理診斷依據、分組標准、疾病的診斷分型標准、病情和療效判斷依據、觀察方法及指標等情況作簡要說明。
上述內容可根據研究的具體情況加以選擇說明,並突出重點:
①對研究新診斷方法的論文,要注意交代受試對象是否包括了各類不同患者(病情輕重、有無合並症、診療經過等),受試對象及對照者的來源(如不同級別的醫院某病患病率及就診率可能不同),正常值如何規定,該診斷方法如何具體進行等等。
②研究疾病臨床經過及預後的論文,要注意說明病人是在病程的哪一階段接受治療,病人的轉診情況,是否制定了觀察疾病結果的客觀標准。
③病因學研究論文則要交代所用研究設計方法(如臨床隨機試驗、隊列研究等),是否做劑量-效應觀察。
④對臨床療效觀察研究來說,主要說明病例選擇標准,病例的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病情輕重等),分組原則與樣本分配方法(配對、配伍或完全隨機),療效觀察指標和療效標准。
⑤治療方法如系手術,應註明手術名稱、術式、麻醉方法等;如系葯物治療則應註明葯物的名稱(一般用學名而不用商品名)、來源(包括批號)、劑量、施加途徑與手段、療程,中草葯還應註明產地與制劑方法。
在材料與方法中,還應簡要的說明在什麼條件下使用何種統計處理方法與顯著性標准,必要時應說明計算手段和軟體名稱。
㈤ 高分子材料性能測試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有很多
力學性能可以用拉伸機,熱學性能用DSC,DTA,TGA,DMA,結晶性能用XRD,NMR
含水可以用壓差儀,粘度用流變儀或者烏氏,分子結構圖譜用IR,拉曼,UV等
㈥ 研究內容及測試方法
一、研究內容
在系統的野外地質調查和詳細的室內研究基礎上,採用最新成礦理論和最新找礦方法,以吉林寶力格銀-金礦床、查干敖包鐵-鋅礦床和阿爾哈達鉛-鋅-銀礦床以及其外圍的花崗岩類岩體為研究對象,通過地球化學、同位素測年等手段,深入剖析這些礦床和岩體的地質背景、地質特徵、時空分布規律,討論礦床的成礦模式,探討岩漿活動和金屬礦床成礦作用的相互聯系等,最後提出找礦方向。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收集、整理前人地質、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航空遙感等資料,確立研究重點和研究方法,總結區域成礦地質背景和成礦規律;
(2)以吉林寶力格銀-金礦床、查干敖包鐵-鋅礦床和阿爾哈達鉛-鋅-銀礦床為重點解剖對象,在系統的野外地質調查基礎上,查明它們的形成地質背景、礦床特徵、劃分成礦期次;
(3)採用先進的分析測試技術手段,對上述礦床代表性的樣品進行主量、稀土、微量元素分析,對單礦物或全岩樣品進行硫、鉛、銣-鍶、釤-釹同位素分析,探討成礦物質來源、礦床形成機制;
(4)分別對上述礦床外圍的岩體進行地質調查,對岩體的代表性樣品進行主量、稀土、微量元素分析,對單礦物或全岩樣品進行硫、鉛、銣-鍶、釤-釹同位素分析,查明各岩體的地球化學特徵、岩漿來源、判別成岩的構造環境,通過分析對比,探討岩漿活動與金屬成礦作用的關系;
(5)對各岩體中的鋯石進行SHRIMP U-Pb年齡測試,精確測定岩體成岩年齡,為探討區域岩漿活動提供年齡證據;
(6)通過礦床成因、成岩成礦動力學背景、成岩成礦時代、成礦物質來源等分析,初步建立該區的成礦模式,並提出找礦方向。
二、測試方法
為了行文方便,在此集中介紹本書所涉及的主要測試過程、試驗方法、步驟、儀器條件以及部分重要的計算公式。文中所涉及的數據除註明出處者外,主量元素、稀土和微量元素由國家地質測試中心測試,硫同位素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同位素實驗室測試,鉛、銣-鍶和釤-釹同位素由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中心測試,鋯石SHRIMP U-Pb年齡在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北京離子探針中心完成。
(一)主量元素的測定
1.SiO2、Al2O3、TFe2O3、Na2O、K2O、CaO、MgO、TiO2、MnO、P2O5的檢測方法
檢測依據:GB/T 14506.28—1993。
步驟:稱取試樣0.5000 g,用無水四硼酸鋰和硝酸錢為氧化劑,於1200℃左右熔融製成玻璃片,使用X-熒光光譜儀(XRF)測定SiO2、Al2O3、TFe2O3、Na2O、K2O、CaO、MgO、TiO2、MnO、P2O等元素。
方法精密度:選用不同基體和不同含量的國家一級地球化學標准物質進行測定,其方法精密度RSD<(2%~8%)。
儀器型號:X-熒光光譜儀(理學3080E)。檢測下限:0.05%。
2.FeO的檢測方法
檢測依據:GB/T 14506.14—1993。
步驟:稱取試樣0.1000~0.5000 g(稱樣量視樣品的氧化亞鐵含量定)於聚四氟坩堝中,加入氫氟酸和硫酸分解樣品,重鉻酸鉀標准溶液滴定氧化亞鐵含量。
方法精密度:RSD<10%。檢測下限:0.05%。
3.H2O+的檢測方法
檢測依據:GB/T 14506.2—1993。
步驟:稱取試樣於雙球管的底球內,在噴燈下加熱灼燒底球和樣品,燒出的結晶水冷凝於另一個球中;當全部結晶水燒出後,分離底球和樣品,稱量帶有冷凝結晶水的球管並記錄重量,然後烘乾此管再次稱量並記錄重量,兩次重量之差為結晶水量。
方法精密度:RSD<8%。檢測下限:0.1%。
4.CO2的檢測方法
檢測依據:GB 9835—1988。
步驟:稱取試樣於試管中,加入硫氰酸汞,分解產生的CO2逸出,根據CO2佔有的體積,計算含量。
方法精密度:RSD<8%。檢測下限:0.10%。
5.Fe2O3的計算公式
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岩漿活動與金屬成礦作用
(二)痕量元素的測定
1.光譜、質譜法測定Cu、Rb、Nb、Ta、Hf、Pb、Bi、Th、U、Sn、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
檢測依據:DZ/T 0223—2001。
步驟:稱取試樣0.0250 g於封閉溶樣器的Teflon內罐中,加入HF、HNO3;裝入鋼套中,於190℃保溫24 h,取出冷卻後,在電熱板上蒸干,加入HNO3再次封閉溶樣3 h,溶液轉入潔凈塑料瓶中,溶液使用ICP-MS測定。
方法精密度:選用不同基體和不同含量的國家一級地球化學標准物質進行測定,其方法精密度RSD<10%。
檢測儀器:等離子質譜ICP-MS(Excell)。
檢測下限:稀土元素0.05×10-6,其餘元素檢測下限見表1-1。
表1-1 部分元素等離子質譜ICP-MS檢測下限一覽表
2.X-熒光光譜法測定Zn、Sr、Zr、Ba
檢測依據:JY/T 016—1996。
步驟:稱取4 g樣品,均勻放入低壓聚乙烯塑料環中,置於壓力機上緩緩升壓將樣品壓製成試料片。標准樣品和被測樣品採用同樣的制樣方法。採用X-熒光光譜儀測定。
方法精密度:選用不同基體和不同含量的國家一級地球化學標准物質進行測定,其方法精密度RSD<5%。
檢測儀器:X-熒光光譜儀(RIX2100)。
檢測下限:<5×10-6。
3.Au的測定
檢測依據:DZG 20.03—1987。
步驟:稱取10 g樣品,用王水溶礦,然後用泡沫塑料吸附、硫脲解脫,採用石墨爐原子吸收測定。
儀器型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PE AA-100)。
檢測下限:0.0003×10-6。
4.Ag的測定
檢測依據:DZG 20.10—1990。
步驟:稱取0.5~1.0 g樣品,用HCl+HNO3+HClO4+HF分解,10%HCl介質,然後用MIBK萃取,採用石墨爐原子吸收測定。
方法精密度:RSD<15%。
儀器型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PE-3030)。
檢測下限:0.03×10-6。
(三)同位素測定
1.硫同位素
金屬硫化物的硫同位素樣品分析以Cu2O做氧化劑制備測試樣品,用MAT-251質譜儀測定,採用VCDT國際標准,分析精度好於±0.2‰。
2.鉛同位素
鉛同位素樣品分析流程為:① 稱取適量樣品放入聚四氟乙烯坩堝中,加入氫氟酸中、高氯酸溶樣。樣品分解後,將其蒸干,再加入鹽酸溶解蒸干,加入0.5NHBr溶液溶解樣品進行鉛的分離;② 將溶解的樣品溶解倒入預先處理好的強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中進行鉛的分離,用0.5NHBr溶液淋洗樹脂,再用2NHCl溶液淋洗樹脂,最後用6NHCl溶液解脫,將解脫溶液蒸干備質譜測定;③ 用熱表面電離質譜法進行鉛同位素測量,儀器型號為ISOPROBE-T,分析精度對1 μg鉛含量其204Pb/206Pb低於0.05%,208Pb/206Pb一般不大於0.005%。對國際標樣NBS 981的測試結果在萬分之一,其中NBS 981標准值為:
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岩漿活動與金屬成礦作用
測量值為:
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岩漿活動與金屬成礦作用
以上測量精度以2σ計。
3.銣-鍶同位素
准確稱取0.1~0.2 g粉末樣品於低壓密閉溶樣罐中,准確加入銣-鍶稀釋劑,用混合酸(HF+HNO3+HClO4)溶解24 h。待樣品完全溶解後蒸干,加入6 mol/L的鹽酸轉為氯化物蒸干。用0.5 mol/L的鹽酸溶液溶解,離心分離,清液栽入陽離子交換柱〔φ 0.5 cm×15 cm,AG50W×8(H+)100~200目〕,用1.75 mol/L的鹽酸溶液淋洗銣,用2.5 mol/L的鹽酸溶液淋洗鍶,蒸干,然後質譜分析。
同位素分析採用ISOPROBE-T熱電離質譜計,單帶,M+,可調多法拉第接收器接收。質量分餾用86Sr/88Sr=0.1194校正,標准測量結果NBS987為0.710250±7。
4.釤-釹同位素
准確稱取0.1~0.2 g粉末樣品於低壓密閉溶樣罐中,准確加入釤-釹稀釋劑,用混合酸(HF+HNO3+HClO4)溶解24 h。待樣品完全溶解後蒸干,加入6 mol/L的鹽酸轉為氯化物蒸干。用0.5 mol/L的鹽酸溶液溶解,離心分離,清液栽入陽離子交換柱(φ 0.5 cm×15 cm,AG50W×8(H+)100~200目),用1.75 mol/L的鹽酸溶液和2.5 mol/L的鹽酸溶液淋洗基體元素和其他元素,用4 mol/L的鹽酸溶液淋洗輕稀土元素,蒸干。
釤-釹用P507萃淋樹脂分離,蒸干後轉為硝酸鹽,然後進行質譜分析。
同位素分析採用ISOPROBE-T熱電離質譜計,三帶,M+,可調多法拉第接收器接收。質量分餾用146Nd/144Nd=0.7219校正,標准測量結果SHINESTU為(0.512118±3)(標准值為0.512110)。
(四)SHRIMP U-Pb年齡測定
將野外採集的樣品破碎至80~120目,用水淘洗去粉塵後,先用磁鐵除去磁鐵礦等磁性礦物,再用重液選出鋯石,最後在雙目鏡下挑純。將鋯石樣品和實驗室標樣置於環氧樹脂內,研磨至鋯石露出一半,拋光、清洗製成樣品靶,以用於透反射、陰極發光研究以及SHRIMP U-Pb法年齡測定。陰極發光照像和SHRIMP U-Pb法年齡測定在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北京離子探針中心完成。鋯石U-Pb分析選點以透反射和陰極發光圖像為依據,原則上選擇顆粒較大、自形、清晰鋯石的無包裹體、無裂紋區進行分析,SHRIMP分析的詳細流程和原理參見Williams et al.(1987)和宋彪等(2002,2006)的文獻。一次離子流強度約7.4 nA,加速電壓約10 kV,樣品靶上的離子束斑直徑約25~30 μm,質量解析度約5000(1%峰高)。應用澳大利亞國家地質標准局標准鋯石TEM(417 Ma)進行年齡校正。數據處理採用ISOPLOT 3.0程序(Ludwig,2003)。
㈦ 應用化學 功能材料 材料化學 材料物理 這四個專業有什麼區別
摘要 您好,
㈧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工程本科四年共有哪些課程
您好,盡管不是很確定(北京科技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的本科四年有哪些課程,但是根據教育部的本科目錄表中關於這個專業的介紹,大學四年期間的課程包括:
《材料科學與工程》主幹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課程:
工程圖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子電工技術基礎、工程力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工程基礎、材料制備技術、材料生產裝備與生產工藝、材料研究方法與測試技術、材料性能與應用等。
《材料科學與工程》實踐教學內容:
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電工電子實習、機械課程設計、專業課程設計或專業綜合試驗、畢業設計(論文)等。
《材料科學與工程》主要實驗:
材料制備方法實驗、材料力學性能實驗、材料物理性能實驗、材料結構分析方法與測試技術實驗等。
《材料科學與工程》核心課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制圖基礎(56學時)、物理化學(80學時)、物理化學實驗(50學時)、儀器分析(32學時)、儀器分析實驗(24學時)、有機化學(56學時)、有機化學實驗(48學時)、工程力學(48學時)、電氣工程學概論(96學時)、電工學實驗(32學時)、機械設計基礎(48學時)、材料研究與計算機應用(32學時)、材料科學基礎(56學時)、材料力學性能(48學時)、材料物理性能(40學時)材料現代研究方法(56學時)、材料概論(32學時)。
《材料科學與工程》考研方向:
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工程、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
大部分的高校的課程都是建立在教育部推薦的課程上,可以作為參考。
㈨ 材料現代分析測試方法有哪些,詳細介紹
1,X射線衍射分析技術
2,電子顯微鏡分析技術
3,熱分析技術
4,紅外光譜分析
詳情可以看由天津大學,杜希文教授,編寫了《材料分析方法》教材,該教材一經出版其編寫思路受到同行的關注,2006年入選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2007年被評為國家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與此同時,項目組對課程的實驗環節進行了精心設計,完成了驗證型實驗向設計型實驗的轉變,受到校內外專家的好評,2008年「材料現代研究方法」被評為天津市精品課程,課程負責人杜希文教授和主講教師趙乃勤教師獲得天津大學教學名師稱號,主講教師侯峰獲天津市青年教師授課競賽一等獎。2009年,以本課程為主要內容的教改項目「材料類復合型人才實踐教學體系的綜合改革與實踐」「 獲得天津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㈩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研究與測試中心的中心簡介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研究與測試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建立於1987年,是國家教育部利用世界銀行第二批「大學發展項目」貸款,在高校中建立的大型精密儀器測試中心之一。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研究與測試中心是國家級檢測實驗室。
中心於1992年被正式批准為國家建材局開放研究實驗室,1997年加入華中地區大型儀器協作共用網。中心是武漢理工大學跨學科的教學、科研和學術交流基地,不僅對學校的重點學科建設起重要的支撐作用,而且也直接面向社會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優質服務。
中心建築面積6 000平方米,現有工作人員34名,其中具有正高職稱的科技人員8名、副高職稱的21名,具有博士學位的8名、碩士學位的9名。中心下設行政辦公室、業務辦公室、儀器儀表室和4個測試專業室。中心配有場發射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分析型掃描電子顯微鏡、轉靶X射線衍射儀、多功能光電子能譜儀、X射線熒光光譜儀、紅外光譜儀、拉曼光譜儀、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綜合熱分析儀、電液伺服材料試驗機等各類大型精密儀器31台,同時配有各種物性測試儀器,總價值按不同時期的美元匯率換算,共3000多萬元人民幣。中心主要從事各種材料的體相、薄層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及化學狀態分析,化學鍵、原子配位和分子結構分析,晶體結構和晶體缺陷分析,表面形貌分析,光、電、熱和力學等的宏觀性能分析。
中心於1991年1月正式通過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原國家技術監督局)的計量認證,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成為國家級計量認證合格單位。1996年5月和2002年3月,中心又兩次通過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復查換證。2007年3月20日,中心第四次通過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計量認證復查換證(證書編號:200700051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