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傣族吐泡泡的小魚舞教學方法

傣族吐泡泡的小魚舞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15 08:40:24

Ⅰ 傣族舞基本動作教學有哪些

傣族舞基本動作教學如下:

傣族舞一位手:大拇指向回扣,放在大腿前側。

旁一位手:雙手手腕蛇回來,手要有點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彎曲,在大腿2側。

後一位手:雙手放在臀部後面,不能*在一起,稍稍分開,手不能離身體太遠,手要有點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彎曲。

側一位手:雙手放在身體的一冊,和一位手差不多。

基本動律:

正面起伏:重拍向下沉,慢慢的沉,向下走的要均勻,脊椎要垂直,蹲的時候不能前侵也不能後仰,脊椎對著腳後跟下沉,向上提的時候慢慢的,跟下垂一樣!

旁邊起伏:下沉的時候出右垮,雙膝向下彎,左膝*住右腳的膝蓋,上身向左比出,頭向右看,反方向動作,出左垮,右腳點地向左腿*,這個時候左腿是主力腿,重心都在左腿上,出垮的時候上身不能前侵後仰,保持正直,頂出右腰,頭往左看。

腳部的正步起伏:當身體下沉的時候都有個抬腿,勾回來的時候膝蓋不能向前頂(因為傣族舞蹈穿的是桶裙)向前會很難看,一定要垂直向後踢腿,而且是勾腳,每當踢起時都要迅速,動作要做的干凈,還要帶有呼吸!

當腿向後踢的時候上身有點左右起伏,不能直直的起伏!當起左腿的時候,出右垮,起右腿的時候出左跨,這個動作在傣族舞中是非常重要的!

Ⅱ 傣族舞基本動作教學是什麼

傣族舞蹈特點側重於動態和靜態的結合,手臂運動多以曲線為主,下身則多以上下起伏為一組動態方式。舞蹈中舞者時常擺出各種優美的造型,呈現出雕塑形態。

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三道彎「主要以模仿孔雀的形態而產生,即頭部、肋骨、胯根、膝蓋幾個點和線條之間形成的彎曲。

《孔雀舞》是流傳最廣的傣族舞蹈之一:

孔雀在傣族是吉祥的象徵,是傣族重要的民族符號。我們今天看到的孔雀舞多由舞蹈藝術家改編創作而成,但傳統的「孔雀舞」卻有著極其嚴格的標准,只有男子可以跳,舞者會身背架子、臉戴面具、頭戴寶塔帽,遵循嚴謹的程式和舞步來展現孔雀漫步、飛翔、開屏、戲水等動作,舞姿威武陽剛、充滿原始生命力。

柔美似水、挺拔如竹,傣族舞蹈是我國傣族人民的藝術智慧結晶,相信大家掌握了基礎的律動、手位、步伐,也一樣能走進這一舞蹈形態,走進這個「水一樣的民族」。

Ⅲ 吐泡泡的小魚舞蹈教案教學步驟

教育教學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褲子,並能分清前後。
2.學習自己穿褲子,拉整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活動准備
娃娃兩個,兩個娃娃穿的褲子各一條。
活動過程
1.認識褲子,了解褲子的正反面。
出示兩條娃娃的褲子,引導幼兒觀察,然後提問:
這是什麼?褲子上面有什麼?為什麼要有這些漂亮的圖案呢?這么小的褲子是給誰穿的呢?
2.給娃娃穿褲子。
神秘的抱出娃娃,激勵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給娃娃穿褲子吧!」幼兒說著,教師操作。
先確定褲子的正反面,兩手抓住褲子上面,往裡伸小腿,兩條小腿都找到家之後,用力往上拉褲子,露出小腳丫,然後站起來,提好小褲子,把外衣翻出來。
教師用兒歌的形式小結穿褲子的方法步驟
兩手抓褲腰,
用力往上拉,
露出小腳丫,
站起提褲子,
褲子提整齊,
上衣翻出來。
3.幼兒嘗試自己穿褲子。
★鼓勵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褲子,了解自己褲子前面有什麼樣的花紋,進而確定正反面。
★帶幼兒到寢室,脫下自己的褲子,然後和老師一邊說著兒歌一邊把褲子穿上。
4.大家來說一說:穿褲子的時候哪裡不舒服?
教師將自己剛才觀察到的較有代表性的問題提出來,引起幼兒的關註:
「兩條褲腿是誰的家?如果兩條腿都進了一個家,另一個家空著會怎麼樣?」
「當小腳丫還沒露出來的時候你能站起來嗎?」
5.午睡時鼓勵幼兒自己穿脫褲子,提醒他注意在上午活動中發現的問題。

Ⅳ 民族民間舞蹈考級二級小魚吐泡泡舞蹈教案怎麼寫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Ⅳ 中國民間民族舞考級二級吐泡泡的小魚教案怎麼寫

教學目標:

1、學會與同伴拉成圓圈朝一個方向變長邊走,並在歌曲的最後一小節立即控制不動。

2、大膽想出新的控制不動的動作,快樂的游戲。

教學准備:

對圓形有一定的認知經驗。

重點與難點:

學會與同伴拉成圓圈朝一個方向變長邊走,並在歌曲的最後一小節立即控制不動。

方法與手段:

示範法、游戲法、提問法等。

教學過程:

一、學習拉圓圈朝同一個方向走。

1、「我們所以小朋友怎樣變成一個大圓圈啊?(手拉手)那我們一起來拉個大圓圈,好嗎?」

師:「這么大的圈圈,我們怎樣才能轉起來呢?」(往一個方向走)

2、幼兒練習拉圓圈走。

師:「現在我們的大圈圈要開始走咯。」(老師一邊念歌詞一邊帶幼兒往同一個方向走)

教師活動:

1、通過提問讓幼兒自己思考怎樣變成一個大圓並讓它動起來,發展幼兒思維。

2、通過游戲讓幼兒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幼兒活動:

1、想一想怎樣把班上的小朋友變成一個大圓圈。

2、幼兒在老師帶領下練習拉圓圈,向同一個方向走一走。

二、學習歌曲並游戲。

1、欣賞歌曲,了解詞意。

師:「老師把拉圈圈變成了一首很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等下老師要請小朋友來告訴大家你聽到了什麼。」

老師分句教幼兒。幼兒學唱歌曲。

2、和老師一起邊唱邊游戲。

師:「我們小朋友剛剛都學會了這首好聽的歌曲,現在我們一起來邊玩邊唱吧。唱到『看誰先蹲下』的時候我們來比比看誰第一個蹲下哦。」

3、重復玩這個游戲幾遍。

閱讀全文

與傣族吐泡泡的小魚舞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鹽使用方法 瀏覽:140
鍛煉基礎腹肌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201
介入方法是什麼意思 瀏覽:645
汽車阻尼器的安裝方法 瀏覽:153
論文設計並運用相關研究方法 瀏覽:558
js封裝的方法如何在頁面內調用 瀏覽:539
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種類 瀏覽:950
腰間盤如何鍛煉方法 瀏覽:608
過河的簡單方法 瀏覽:587
傳播研究方法教材 瀏覽:281
骨科治療腱鞘炎的方法 瀏覽:596
電腦突破網路限速的方法 瀏覽:158
溶液中鋰離子濃度檢測方法 瀏覽:162
紅杉樹樹皮的食用方法 瀏覽:732
剔除離散值計算方法 瀏覽:622
seo有哪些重要的方法 瀏覽:739
阻止電瓶車上樓線路安裝方法 瀏覽:31
古代陶瓷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415
什麼方法能快速開車 瀏覽:71
嬰兒吐奶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