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數據與分析方法

數據與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15 03:56:21

⑴ 數據分析的6種常用方法

常見的6種數據分析的方法有: 直接判斷法、對比分析法、結構分析法、平均分析法、漏斗分析法、因果分析法

無需經過任何的數據對比,根據經驗直接進行判斷。

這種方法對人的要求極高,要求個人對於數據和市場的理解都極其透徹,沒有深度沉澱較長時間是做不到的,否則就成了武斷。

把數據與過去N次進行對比,常見的對比類型有:競爭對手對比、時間同比與環比、類比對比、轉化對比、特徵和屬性對比、前後變化對比的等等。

對比分析法在分析中使用頻率是最高的,因為很多數據只有在對比中才能得出好壞、析出問題。

常見分析術語:

達成: 本月實際完成銷售額與目標業績的對比。達成是用於獲取當前業績的完成進度,評估業績完成進度是否合理。業績達成了,原因是什麼?因為什麼地方足夠好?業績不達成,原因又是什麼?什麼地方出現問題?

同比: 本月實際完成業績與去年同月時期的對比。同比是用於看當前業績和去年同期業績相比有沒有增長。這是做增長的運營者關注的重要指標。同比上升了,要看上升幅度有沒有符合預期,同比下降了,要重點看下降的原因。

環比: 本月實際完成的業績與上月實際完成業績的對比。環比是用於看企業業績前後變化,如試行新的運營策略一個月後與前一個月進行對比,看運營策略是否有效,但是這需要排除其他導致數據異常的原因。

差異: 自身完成業績與競爭對手完成業績的對比。差異是用於尋找企業與同行的產品不同之處,有時是為了避開直接競爭,有時候是為了學習同行優秀之處。

註: 對比分析法要注意控制變數,盡可能保持單一變數的對比,其他條件需要保持一致,這樣的數據對比才有意義。

組內數據與總體數據之間進行對比。

常見如電商流量結構,自然搜索流量占總體的比例,付費流量占總體的比例,個性化推薦占總體的比例等等。

設置一個平均線,分析數據高於或者低於平均值的原因。

觀察流程中每一步的轉化和流失。常見如電商轉化漏斗:展現——點擊——訪問——咨詢——下單——支付等,每一步都設置數據埋點,觀察用戶行為數據,對跳失較高的步驟進行優化,提升產品功能、促銷策略、服務體驗等。

用枝狀結構畫出因果關系的圖表,把影響因素一一列出,形成因果對應,有利於制定合理的方案。

⑵ 16種常用的數據分析方法匯總

一、描述統計

描述性統計是指運用製表和分類,圖形以及計筠概括性數據來描述數據的集中趨勢、離散趨勢、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鄰居法、比率回歸法、決策樹法。

2、正態性檢驗:很多統計方法都要求數值服從或近似服從正態分布,所以之前需要進行正態性檢驗。常用方法:非參數檢驗的K-量檢驗、P-P圖、Q-Q圖、W檢驗、動差法。

二、假設檢驗

1、參數檢驗

參數檢驗是在已知總體分布的條件下(一股要求總體服從正態分布)對一些主要的參數(如均值、百分數、方差、相關系數等)進行的檢驗 。

1)U驗  使用條件:當樣本含量n較大時,樣本值符合正態分布

2)T檢驗 使用條件:當樣本含量n較小時,樣本值符合正態分布

A  單樣本t檢驗:推斷該樣本來自的總體均數μ與已知的某一總體均數μ0 (常為理論值或標准值)有無差別;

B  配對樣本t檢驗:當總體均數未知時,且兩個樣本可以配對,同對中的兩者在可能會影響處理效果的各種條件方面扱為相似;

C 兩獨立樣本t檢驗:無法找到在各方面極為相似的兩樣本作配對比較時使用。

2、非參數檢驗

非參數檢驗則不考慮總體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針對總體參數,而是針對總體的某些一股性假設(如總體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總體分布是否正態)進行檢驗。

適用情況:順序類型的數據資料,這類數據的分布形態一般是未知的。

A 雖然是連續數據,但總體分布形態未知或者非正態;

B 體分布雖然正態,數據也是連續類型,但樣本容量極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檢驗、秩和檢驗、二項檢驗、遊程檢驗、K-量檢驗等。

三、信度分析

檢査測量的可信度,例如調查問卷的真實性。

分類:

1、外在信度:不同時間測量時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測信度

2、內在信度;每個量表是否測量到單一的概念,同時組成兩表的內在體項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聯表分析

用於分析離散變數或定型變數之間是否存在相關。

對於二維表,可進行卡方檢驗,對於三維表,可作Mentel-Hanszel分層分析。

列聯表分析還包括配對計數資料的卡方檢驗、行列均為順序變數的相關檢驗。

五、相關分析

研究現象之間是否存在某種依存關系,對具體有依存關系的現象探討相關方向及相關程度。

1、單相關: 兩個因素之間的相關關系叫單相關,即研究時只涉及一個自變數和一個因變數;

2、復相關 :三個或三個以上因素的相關關系叫復相關,即研究時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變數和因變數相關;

3、偏相關:在某一現象與多種現象相關的場合,當假定其他變數不變時,其中兩個變數之間的相關關系稱為偏相關。

六、方差分析

使用條件:各樣本須是相互獨立的隨機樣本;各樣本來自正態分布總體;各總體方差相等。

分類

1、單因素方差分析:一項試驗只有一個影響因素,或者存在多個影響因素時,只分析一個因素與響應變數的關系

2、多因素有交互方差分析:一頊實驗有多個影響因素,分析多個影響因素與響應變數的關系,同時考慮多個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

3、多因素無交互方差分析:分析多個影響因素與響應變數的關系,但是影響因素之間沒有影響關系或忽略影響關系

4、協方差分祈:傳統的方差分析存在明顯的弊端,無法控制分析中存在的某些隨機因素,使之影響了分祈結果的准確度。協方差分析主要是在排除了協變數的影響後再對修正後的主效應進行方差分析,是將線性回歸與方差分析結合起來的一種分析方法,

七、回歸分析

分類:

1、一元線性回歸分析:只有一個自變數X與因變數Y有關,X與Y都必須是連續型變數,因變數y或其殘差必須服從正態分布。

2、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使用條件:分析多個自變數與因變數Y的關系,X與Y都必須是連續型變數,因變數y或其殘差必須服從正態分布 。

1)變呈篩選方式:選擇最優回歸方程的變里篩選法包括全橫型法(CP法)、逐步回歸法,向前引入法和向後剔除法

2)橫型診斷方法:

A 殘差檢驗: 觀測值與估計值的差值要艱從正態分布

B 強影響點判斷:尋找方式一般分為標准誤差法、Mahalanobis距離法

C 共線性診斷:

診斷方式:容忍度、方差擴大因子法(又稱膨脹系數VIF)、特徵根判定法、條件指針CI、方差比例

處理方法:增加樣本容量或選取另外的回歸如主成分回歸、嶺回歸等

3、Logistic回歸分析

線性回歸模型要求因變數是連續的正態分布變里,且自變數和因變數呈線性關系,而Logistic回歸模型對因變數的分布沒有要求,一般用於因變數是離散時的情況

分類:

Logistic回歸模型有條件與非條件之分,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和非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的區別在於參數的估計是否用到了條件概率。

4、其他回歸方法 非線性回歸、有序回歸、Probit回歸、加權回歸等

八、聚類分析

樣本個體或指標變數按其具有的特性進行分類,尋找合理的度量事物相似性的統計量。

1、性質分類:

Q型聚類分析:對樣本進行分類處理,又稱樣本聚類分祈 使用距離系數作為統計量衡量相似度,如歐式距離、極端距離、絕對距離等

R型聚類分析:對指標進行分類處理,又稱指標聚類分析 使用相似系數作為統計量衡量相似度,相關系數、列聯系數等

2、方法分類:

1)系統聚類法: 適用於小樣本的樣本聚類或指標聚類,一般用系統聚類法來聚類指標,又稱分層聚類

2)逐步聚類法 :適用於大樣本的樣本聚類

3)其他聚類法 :兩步聚類、K均值聚類等

九、判別分析

1、判別分析:根據已掌握的一批分類明確的樣品建立判別函數,使產生錯判的事例最少,進而對給定的一個新樣品,判斷它來自哪個總體

2、與聚類分析區別

1)聚類分析可以對樣本逬行分類,也可以對指標進行分類;而判別分析只能對樣本

2)聚類分析事先不知道事物的類別,也不知道分幾類;而判別分析必須事先知道事物的類別,也知道分幾類

3)聚類分析不需要分類的歷史資料,而直接對樣本進行分類;而判別分析需要分類歷史資料去建立判別函數,然後才能對樣本進行分類

3、進行分類 :

1)Fisher判別分析法 :

以距離為判別准則來分類,即樣本與哪個類的距離最短就分到哪一類, 適用於兩類判別;

以概率為判別准則來分類,即樣本屬於哪一類的概率最大就分到哪一類,適用於

適用於多類判別。

2)BAYES判別分析法 :

BAYES判別分析法比FISHER判別分析法更加完善和先進,它不僅能解決多類判別分析,而且分析時考慮了數據的分布狀態,所以一般較多使用;

十、主成分分析

將彼此梠關的一組指標變適轉化為彼此獨立的一組新的指標變數,並用其中較少的幾個新指標變數就能綜合反應原多個指標變數中所包含的主要信息 。

十一、因子分析

一種旨在尋找隱藏在多變數數據中、無法直接觀察到卻影響或支配可測變數的潛在因子、並估計潛在因子對可測變數的影響程度以及潛在因子之間的相關性的一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

與主成分分析比較:

相同:都能夠起到済理多個原始變數內在結構關系的作用

不同:主成分分析重在綜合原始變適的信息.而因子分析重在解釋原始變數間的關系,是比主成分分析更深入的一種多元統計方法

用途:

1)減少分析變數個數

2)通過對變數間相關關系探測,將原始變數進行分類

十二、時間序列分析

動態數據處理的統計方法,研究隨機數據序列所遵從的統計規律,以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時間序列通常由4種要素組成:趨勢、季節變動、循環波動和不規則波動。

主要方法:移動平均濾波與指數平滑法、ARIMA橫型、量ARIMA橫型、ARIMAX模型、向呈自回歸橫型、ARCH族模型

十三、生存分析

用來研究生存時間的分布規律以及生存時間和相關因索之間關系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

1、包含內容:

1)描述生存過程,即研究生存時間的分布規律

2)比較生存過程,即研究兩組或多組生存時間的分布規律,並進行比較

3)分析危險因素,即研究危險因素對生存過程的影響

4)建立數學模型,即將生存時間與相關危險因素的依存關系用一個數學式子表示出來。

2、方法:

1)統計描述:包括求生存時間的分位數、中數生存期、平均數、生存函數的估計、判斷生存時間的圖示法,不對所分析的數據作出任何統計推斷結論

2)非參數檢驗:檢驗分組變數各水平所對應的生存曲線是否一致,對生存時間的分布沒有要求,並且檢驗危險因素對生存時間的影響。

A 乘積極限法(PL法)

B 壽命表法(LT法)

3)半參數橫型回歸分析:在特定的假設之下,建立生存時間隨多個危險因素變化的回歸方程,這種方法的代表是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法

4)參數模型回歸分析:已知生存時間服從特定的參數橫型時,擬合相應的參數模型,更准確地分析確定變數之間的變化規律

十四、典型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一般分析兩個變里之間的關系,而典型相關分析是分析兩組變里(如3個學術能力指標與5個在校成績表現指標)之間相關性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

典型相關分析的基本思想和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相似,它將一組變數與另一組變數之間單變數的多重線性相關性研究轉化為對少數幾對綜合變數之間的簡單線性相關性的研究,並且這少數幾對變數所包含的線性相關性的信息幾乎覆蓋了原變數組所包含的全部相應信息。

十五、R0C分析

R0C曲線是根據一系列不同的二分類方式(分界值或決定閾).以真陽性率(靈敏度)為縱坐標,假陽性率(1-特異度)為橫坐標繪制的曲線

用途:

1、R0C曲線能很容易地査出任意界限值時的對疾病的識別能力

用途

2、選擇最佳的診斷界限值。R0C曲線越靠近左上角,試驗的准確性就越高;

3、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診斷試驗對疾病識別能力的比較,一股用R0C曲線下面積反映診斷系統的准確性。

十六、其他分析方法

多重響應分析、距離分祈、項目分祈、對應分祈、決策樹分析、神經網路、系統方程、蒙特卡洛模擬等。

⑶ 數據分析方法有哪些

常用方法:

利用數據挖掘進行數據分析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分類、回歸分析、聚類、關聯規則、特徵、變化和偏差分析、Web頁挖掘等, 它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數據進行挖掘。

一、分類:

1.分類是找出資料庫中一組數據對象的共同特點並按照分類模式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類,其目的是通過分類模型,將資料庫中的數據項映射到某個給定的類別。

2.它可以應用到客戶的分類、客戶的屬性和特徵分析、客戶滿意度分析、客戶的購買趨勢預測等,如一個汽車零售商將客戶按照對汽車的喜好劃分成不同的類,這樣營銷人員就可以將新型汽車的廣告手冊直接郵寄到有這種喜好的客戶手中,從而大大增加了商業機會。

②回歸分析:

1.回歸分析方法反映的是事務資料庫中屬性值在時間上的特徵,產生一個將數據項映射到一個實值預測變數的函數,發現變數或屬性間的依賴關系,其主要研究問題包括數據序列的趨勢特徵、數據序列的預測以及數據間的相關關系等。

2.它可以應用到市場營銷的各個方面,如客戶尋求、保持和預防客戶流失活動、產品生命周期分析、銷售趨勢預測及有針對性的促銷活動等。

③聚類:聚類分析是把一組數據按照相似性和差異性分為幾個類別,其目的是使得屬於同一類別的數據間的相似性盡可能大,不同類別中的數據間的相似性盡可能小。它可以應用到客戶群體的分類、客戶背景分析、客戶購買趨勢預測、市場的細分等。

④關聯規則:

1.關聯規則是描述資料庫中數據項之間所存在的關系的規則,即根據一個事務中某些項的出現可導出另一些項在同一事務中也出現,即隱藏在數據間的關聯或相互關系。

2.在客戶關系管理中,通過對企業的客戶資料庫里的大量數據進行挖掘,可以從大量的記錄中發現有趣的關聯關系,找出影響市場營銷效果的關鍵因素,為產品定位、定價與定製客戶群,客戶尋求、細分與保持,市場營銷與推銷,營銷風險評估和詐騙預測等決策支持提供參考依據。

⑷ 數據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數據分析的方法有:對比分析法,分組分析法,預測分析法,漏斗分析法,AB測試分析法,象限分析法,公式拆解法,可行域分析法,二八分析法,假設性分析法。

1.對比分析法:對比分析法指通過指標的對比來反映事物數量上的變化,屬於統計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常見的對比有橫向對比和縱向對比。

橫向對比指的是不同事物在固定時間上的對比,例如,不同等級的用戶在同一時間購買商品的價格對比,不同商品在同一時間的銷量、利潤率等的對比。

數據分析方法是‬數據統計學‬當中‬應用‬非常‬廣泛‬的方法‬,具體‬方法‬有很多種‬,具體採用的時候因人而異。

⑸ 數據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數據分析是指通過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將數據加以匯總、理解並消化,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幫助人們作出判斷,根據分析結果採取恰當的對策,常用的數據分析方法如下:

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加工、整理和分析的過程,使其轉化為信息,通常來說,數據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列表法和作圖法,所謂列表法,就是將數據按一定規律用列表方式表達出來,是記錄和處理數據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表格設計應清楚表明對應關系,簡潔明了,有利於發現要相關量之間的關系,並且在標題欄中還要註明各個量的名稱、符號、數量級和單位等;

而作圖法則能夠醒目地表達各個物理量間的變化關系,從圖線上可以簡便求出實驗需要的某些結果,一些復雜的函數關系也可以通過一定的變化用圖形來表現。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數據分析的問題,可以咨詢一下CDA認證中心。CDA行業標准由國際范圍數據領域的行業專家、學者及知名企業共同制定並每年修訂更新,確保了標準的公立性、權威性、前沿性。通過CDA認證考試者可獲得CDA中英文認證證書。

⑹ 數據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數據分析的三個常用方法:
1. 數據趨勢分析
趨勢分析一般而言,適用於產品核心指標的長期跟蹤,比如,點擊率,GMV,活躍用戶數等。做出簡單的數據趨勢圖,並不算是趨勢分析,趨勢分析更多的是需要明確數據的變化,以及對變化原因進行分析。
趨勢分析,最好的產出是比值。在趨勢分析的時候需要明確幾個概念:環比,同比,定基比。環比是指,是本期統計數據與上期比較,例如2019年2月份與2019年1月份相比較,環比可以知道最近的變化趨勢,但是會有些季節性差異。為了消除季節差異,於是有了同比的概念,例如2019年2月份和2018年2月份進行比較。定基比更好理解,就是和某個基點進行比較,比如2018年1月作為基點,定基比則為2019年2月和2018年1月進行比較。
比如:2019年2月份某APP月活躍用戶數我2000萬,相比1月份,環比增加2%,相比去年2月份,同比增長20%。趨勢分析另一個核心目的則是對趨勢做出解釋,對於趨勢線中明顯的拐點,發生了什麼事情要給出合理的解釋,無論是外部原因還是內部原因。
2. 數據對比分析
數據的趨勢變化獨立的看,其實很多情況下並不能說明問題,比如如果一個企業盈利增長10%,我們並無法判斷這個企業的好壞,如果這個企業所處行業的其他企業普遍為負增長,則5%很多,如果行業其他企業增長平均為50%,則這是一個很差的數據。
對比分析,就是給孤立的數據一個合理的參考系,否則孤立的數據毫無意義。在此我向大家推薦一個大數據技術交流圈: 658558542 突破技術瓶頸,提升思維能力 。
一般而言,對比的數據是數據的基本面,比如行業的情況,全站的情況等。有的時候,在產品迭代測試的時候,為了增加說服力,會人為的設置對比的基準。也就是A/B test。
比較試驗最關鍵的是A/B兩組只保持單一變數,其他條件保持一致。比如測試首頁改版的效果,就需要保持A/B兩組用戶質量保持相同,上線時間保持相同,來源渠道相同等。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比較有說服力的數據。
3. 數據細分分析
在得到一些初步結論的時候,需要進一步地細拆,因為在一些綜合指標的使用過程中,會抹殺一些關鍵的數據細節,而指標本身的變化,也需要分析變化產生的原因。這里的細分一定要進行多維度的細拆。常見的拆分方法包括:
分時 :不同時間短數據是否有變化。
分渠道 :不同來源的流量或者產品是否有變化。
分用戶 :新注冊用戶和老用戶相比是否有差異,高等級用戶和低等級用戶相比是否有差異。
分地區 :不同地區的數據是否有變化。
組成拆分 :比如搜索由搜索片語成,可以拆分不同搜索詞;店鋪流量由不用店鋪產生,可以分拆不同的店鋪。
細分分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多問一些為什麼,才是得到結論的關鍵,而一步一步拆分,就是在不斷問為什麼的過程。

⑺ 數據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數據分析是指通過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將數據加以匯總、理解並消化,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幫助人們作出判斷,根據分析結果採取恰當的對策,常用的數據分析方法如下:

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加工、整理和分析的過程,使其轉化為信息,通常來說,數據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列表法和作圖法,所謂列表法,就是將數據按一定規律用列表方式表達出來,是記錄和處理數據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表格設計應清楚表明對應關系,簡潔明了,有利於發現要相關量之間的關系,並且在標題欄中還要註明各個量的名稱、符號、數量級和單位等;

而作圖法則能夠醒目地表達各個物理量間的變化關系,從圖線上可以簡便求出實驗需要的某些結果,一些復雜的函數關系也可以通過一定的變化用圖形來表現。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數據分析的問題,可以咨詢一下CDA認證中心。CDA行業標准由國際范圍數據領域的行業專家、學者及知名企業共同制定並每年修訂更新,確保了標準的公立性、權威性、前沿性。通過CDA認證考試者可獲得CDA中英文認證證書。

⑻ 數據分析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數據分析的分析方法有:

1、列表法

將數據按一定規律用列表方式表達出來,是記錄和處理最常用的方法。表格的設計要求對應關系清楚,簡單明了,有利於發現相關量之間的相關關系;此外還要求在標題欄中註明各個量的名稱、符號、數量級和單位等:根據需要還可以列出除原始數據以外的計算欄目和統計欄目等。

2、作圖法

作圖法可以最醒目地表達各個物理量間的變化關系。從圖線上可以簡便求出實驗需要的某些結果,還可以把某些復雜的函數關系,通過一定的變換用圖形表示出來。

圖表和圖形的生成方式主要有兩種:手動製表和用程序自動生成,其中用程序製表是通過相應的軟體,例如SPSS、Excel、MATLAB等。將調查的數據輸入程序中,通過對這些軟體進行操作,得出最後結果,結果可以用圖表或者圖形的方式表現出來。

圖形和圖表可以直接反映出調研結果,這樣大大節省了設計師的時間,幫助設計者們更好地分析和預測市場所需要的產品,為進一步的設計做鋪墊。同時這些分析形式也運用在產品銷售統計中,這樣可以直觀地給出最近的產品銷售情況,並可以及時地分析和預測未來的市場銷售情況等。所以數據分析法在工業設計中運用非常廣泛,而且是極為重要的。

(8)數據與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數據分析是指用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來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將它們加以匯總和理解並消化,以求最大化地開發數據的功能,發揮數據的作用。數據分析是為了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結論而對數據加以詳細研究和概括總結的過程。

數據分析的數學基礎在20世紀早期就已確立,但直到計算機的出現才使得實際操作成為可能,並使得數據分析得以推廣。數據分析是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相結合的產物。

⑼ 經典:5種常見的數據分析方法

任何一家公司都會面對或多或少的客戶,產生千萬甚至上億的數據來洞察客戶的行為,支撐自身公司業務的發展。

數據分析 是一個從數據中通過分析手段發現業務價值的過程。這個過程的起點可以是 確定我們的分析目的 ,這個過程的終點是 發現業務價值,提供數據支撐

個人理解的數據分析6大步驟:

下面介紹的是5種基於邏輯層面的數據分析方法:

PEST分析是指宏觀環境的分析,宏觀環境是指一切能夠影響行業或者企業發展的宏觀力量或者因素。一般適用於大型公司的戰略規劃:

通常是戰略顧問用來幫助企業審視宏觀環境,從而來匹配自身發展的一種分析方法

5W2H方法也稱之為七何分析法,包含的內容是:

該方法適用於用 戶行為分析、產品的營銷活動 等,比如某家公司上架了一款新的銷售產品:

所謂的4P指的是:

這是一種以市場為導向的組合營銷理論。通過將四者的結合,同時協調配合發展,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份額,達到最終的營銷獲利目的。

SMART分析方法是一種基於目標的管理方法,即對目標的:

比如小明同學最近想找一份兼職的工作:

SWOT分析也叫做勢態分析法,具體解釋為:

該方法通常是用來確定企業或者產品的內部優勢、劣勢和來自外部的機會與威脅等,從而將公司戰略規劃與公司內外部的環境有機結合起來。比如某家公司的SWOT分析類似如下:

數據是從業務中產生的,數據本身沒有價值。只有當我們利用一定的科技手段,從中挖掘出有效信息,才能體現出其重要的價值。

前段時間看過一本書,阿里出版的《馬雲.未來已來》,裡面有談到:

在《經濟學人.商論》中也有過類似的結論:

數據來源於業務,但數據只有服務於業務才能體現出其價值。 數據分析 正是將數據和業務連接起來的有力手段!

⑽ 常用的數據分析方法是什麼

1. 描述型分析


這是最常見的分析方法。在業務中,這種方法向數據分析師提供了重要指標和業務的衡量方法。


例如,每月的營收和損失賬單。數據分析師可以通過這些賬單,獲取大量的客戶數據。了解客戶的地理信息,就是“描述型分析”方法之一。利用可視化工具,能夠有效的增強描述型分析所提供的信息。


2. 診斷型分析


描述性數據分析的下一步就是診斷型數據分析。通過評估描述型數據,診斷分析工具能夠讓數據分析師深入地分析數據,鑽取到數據的核心。


良好設計的BI dashboard能夠整合:按照時間序列進行數據讀入、特徵過濾和鑽取數據等功能,以便更好的分析數據。


3. 預測型分析


預測型分析主要用於進行預測。事件未來發生的可能性、預測一個可量化的值,或者是預估事情發生的時間點,這些都可以通過預測模型來完成。


預測模型通常會使用各種可變數據來實現預測。數據成員的多樣化與預測結果密切相關。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預測能夠幫助做出更好的決定。預測模型也是很多領域正在使用的重要方法。


4. 指令型分析


數據價值和復雜度分析的下一步就是指令型分析。指令模型基於對“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發生”和“可能發生什麼”的分析,來幫助用戶決定應該採取什麼措施。通常情況下,指令型分析不是單獨使用的方法,而是前面的所有方法都完成之後,最後需要完成的分析方法。

閱讀全文

與數據與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鹽使用方法 瀏覽:140
鍛煉基礎腹肌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201
介入方法是什麼意思 瀏覽:645
汽車阻尼器的安裝方法 瀏覽:153
論文設計並運用相關研究方法 瀏覽:558
js封裝的方法如何在頁面內調用 瀏覽:539
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種類 瀏覽:950
腰間盤如何鍛煉方法 瀏覽:608
過河的簡單方法 瀏覽:587
傳播研究方法教材 瀏覽:281
骨科治療腱鞘炎的方法 瀏覽:596
電腦突破網路限速的方法 瀏覽:158
溶液中鋰離子濃度檢測方法 瀏覽:162
紅杉樹樹皮的食用方法 瀏覽:732
剔除離散值計算方法 瀏覽:622
seo有哪些重要的方法 瀏覽:739
阻止電瓶車上樓線路安裝方法 瀏覽:31
古代陶瓷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413
什麼方法能快速開車 瀏覽:69
嬰兒吐奶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