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方法學研究目的

方法學研究目的

發布時間:2022-09-15 00:57:58

⑴ 教學研究的目的、方法和任務分別是什麼

教學研究d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方法主要是從教育實踐中提出某種設想,然後通過實踐去驗證(這叫行動研究法,實驗法因為難以有效控制自變數和因變數,近年來一般不提倡了)。

教學研究的任務主要就是提出設想,檢驗設想,總結經驗,為教學工作提供相關經驗。

(1)方法學研究目的擴展閱讀:

教育理論關系:

1、教學專題研究是用科學方法探索教育規律的實踐活動,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必須以教育理論為指導,探索教學規律.任何脫離教育理論的研究都是沒有普遍意義的。

2、一般來說,中學教師對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是有所了解的,但只憑這些了解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與理論,掌握教育統計和評價方法,更應掌握與教學研究專題相關的教學理論.如果沒有掌握教育理論,就談不上教學專題研究,最多也只能是教學經驗總結。若能以正確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就能提高研究成果的質量。

3、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交叉科學的出現,給教學專題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可以運用多種學科進行綜合研究教學專題.因此,教師除了要掌握教育科學的一般理論知識和自己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廣泛地學習與教學專題研究相關的各門知識,特別要注意學習新學科,比如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為了更好地從事教學專題研究和交流研究成果,還應提高外語水平和微機操作能力。否則,即使研究成果水平再高,交流起來也很不方便,更難進行國際交流。

⑵ 方法論是研究社會心理學的最高的或者是原則性的指導思想。

社會學方法論

第一講 社會學方法論的發展

一、社會研究

包括學科研究和非學科、非專業的實踐研究。後現代主義強調非專業的實踐研究。學科研究廣義包括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研究,如社會學研究、民俗學研究。

1.社會與自然界的區別:社會是由人和物構成的社會世界,有意識、精神。

2.研究的主體與客體:研究者的多重身份。客體-社會本體論

3.研究目的:專業與非專業研究的目的不同。基礎理論研究、發展研究、應用研究的目的也不同。

二、方法論

早期從自然科學中移入,關於對自然研究的指導思想和如何研究的理論、邏輯、假定、預設、原則。 如經濟學中「經濟人」的假設。

1.世界觀與方法論:方法論與認識論的交叉

2.方法論和理論:方法論是關於方法的理論,而理論是對實際現象的觀點和系統認識。方法論不涉及具體現象,學科理論稱為現象理論,而方法論是工具理論

3.方法論與具體方法:方法論是在思維層次上對人的實踐活動的考察、接近哲學層次。具體方法是在操作層次上具體技術的運用,靠近經驗層次。

4.方法論的一元性與多元性

20世紀60、70年代以前方法論是統一的、一元的方法論,以自然科學為楷模。60年代以後人們認為對不同現象或同一現象有不同的方法論,形成多元方法論。

5.方法論的主要問題:

(1)研究邏輯

(2)對人及行為的假設:人的定義、人的本質。人的行為受何因素的影響。

(3)對社會整體及社會現象的認識途徑: 有整體主義和個體主義認識。多種具體方法的競爭。

(4)真理性和客觀性:方法論和知識論交叉

(5)規律性:社會現象有無規律性。

(6)價值(個人主觀意識)在研究中作用。

三、社會學方法論的發展

19世紀初受自然科學影響。孔德《實證哲學》觀點:①社會科學要研究現實問題 ②研究應是有用的,能解答實際問題。③應是可靠的。④應是確切的。⑤肯定的、能夠證實的。

斯賓塞的社會有機體理論,可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社會有機體,社會各部分有特定功能。

19世紀後期人文學科研究、文化研究中提出質疑:①自然與社會有本質區別。②社會由個體組成,主張社會唯名論。③對人不能採用實驗法。李凱爾特、文德爾班的「文化科學」。狄爾泰提出Hermeneutics(釋義學.解釋學.詮釋學)對文獻古典文本的解釋方法可用於社會現象研究。 自然科學的客觀解釋是因果解釋,釋義性解釋是對人的意義的主觀理解 。

20世紀初社會學方法論代表人物:韋伯、迪爾凱姆。

迪爾凱姆:①首先應界定社會事實 ②客觀存在的社會事實是時代形成的。社會科學是研究社會、集體的行為、思想觀念、時代精神。 ③主張客觀的因果解釋和功能解釋。他為西方社會學實證學派提供了方法論依據

韋伯借鑒和綜合了「文化科學」和「實證科學」的觀點,提出了理解社會學的方法論:①承認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有本質不同,社會科學的解釋不僅包括客觀解釋,也包括主觀闡釋(intepretive)。②借鑒狄爾泰的觀點,必須理解動機、目的、意義。③應排除主觀偏見.採取價值中立,客觀的科學研究。投入理解的方法把客觀與主觀結合起來。④理想類型法:依據現象的共性建立理想類型(典型),表象差異可用不同的理想類型來反映。⑤區分歷史的因果解釋和邏輯的因果解釋。

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觀點:(1)承認客觀的社會規律。(2)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進程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階級斗爭、人際互動)的結果。(3)唯物史觀,強調人類的歷史實踐活動、注重製約人的行動的社會物質環境(經濟基礎、生產力、社會結構)。

主要閱讀材料:

袁方主編,1997,《社會研究方法教程》,第2章、第1章 北京大學出版社。

杜爾克姆著,胡偉譯,1988,《社會學研究方法論》,華夏出版社。

韋伯著,朱紅文等譯,1992,《社會科學方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⑶ 化學方法開發的目的

由上表可知,因為金屬活動性越強,越不容易冶煉;反之,金屬活動性順序越弱,越容易冶煉.金屬的活動性不同,則不同的金屬被開發和利用的年代不同;所以上表中不同的金屬被開發和利用的年代不同,從化學反應的角度看,決定這一年代先後順序的關鍵因素是:金屬的活動性.
故選A.

⑷ 進行有關物質方法學研究的目的

建立的研發思路。
有關物質分析方法的選擇,有機雜質的檢測方法包括化學法、光譜法、色譜法等,因葯物結構及降解產物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檢測方法。通過合適的分析技術將不同結構的雜質進行分離、檢測,從而達到對雜質的有效控制。

⑸ 試述病理學常用研究方法的應用及其目的

病理學的研究方法。【屍體解剖;動物實驗;細胞組織培養,脫落細胞學檢查;活體組織檢查】

⑹ 什麼是軟體方法學

軟體方法學(SoftWare
Methodology)是以方法為研究對象的軟體學科。主要涉及指導軟體設計的原理和原則,以及基於這些原理、原則的方法和技術。狹義的也指某種特定的軟體設計指導原則和方法體系。不論何種含義,其關注的中心問題是如何設計正確的軟體和高效率地設計軟體。
軟體方法學的目的是尋求科學方法的指導,使軟體開發過程「紀律化」,即要尋找一些規范的「求解過程」,把軟體開發活動置於堅實的理論基礎之上。軟體工程與軟體方法學的方法不同,軟體工程是側重於借鑒傳統工程學科,最終目的是把軟體生產變成一門製造工程。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軟體工程需要軟體方法學為依據和指導;方法學依賴於軟體工程,特別是環境工具來發揮實際效用

⑺ 系統支持方法論的目的

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方法論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通用理論體系,通常涉及對問題各方面的論述,包括環境、階段、任務、目標、工具、方法、技巧等。
系統論方法論是研究一切系統的一般模式、原則和規律的理論體系,它包括系統概念、一般系統理論、系統理論分析、系統方法論和系統方法的應用等。

⑻ 方法論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意義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我也說不好,只能談談我的看法:方法論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具有基礎性的地位,假如人文社會科學想成為一門「科學」的話,必須首先解決自身的「方法論」問題,因為一種學科的研究假如其方法是有問題的話,那麼研究出來的結論肯定是有問題的。所以,「科學」的結論必須建立在「科學」的方法論基礎上。
哲學家們一直在尋求解決人文社會科學的方法論的「科學性」問題。在亞里士多德之前,哲學對方法論的問題還不夠重視,從亞里士多德開始,才開始系統地思考人文社會科學的方法論。亞里士多德建立了邏輯學,使人文社會科學開始形成自己系統的方法論,才使得人文學科的「科學性」有了保障。對亞里士多德而言,證明一個「科學」的結論,必須有用證明的工具,其《工具論》即是主要討論如何去證明一個「科學」的結論。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自創立後,就一直成為人文社會科學的共同遵守的方法論。
近代以來,方法論的問題一開始就得到重視,笛卡爾認為,方法論問題是哲學的首要問題。其專門有一本書《談談方法》,其中提出人必須建立正確的方法來指導我們的理性來獲得真理,為此他提出其自己的四條方法論原則。笛卡爾的主要的命題,「我思故我在」也可以看成是在解決人類知識的「方法論」基礎問題,這一命題即是尋找人的思想、知識最確定的、無可懷疑的基礎——即我思的主體,由此開啟近代哲學的主體性思想。但笛卡爾在提出其自己的解決人類知識的確定性基礎這一問題的方法外,也留下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其最終還是通過上帝來保障人類的思想,知識的「真實性」基礎。
受笛卡爾思想影響,近代的學者們都很重視方法論問題,如斯賓諾莎也十分注重探討「真理」的方法性問題,他認為,要獲得「真理」,必須有正確的方法來指導我們獲得「真理」,他提出一個問題,既然正確的「真理」是由正確的方法來保障,那麼誰來保障用以獲得「真理」的方法的正確性呢?假如用B來保障A的正確性,那麼又必須要由C來保障B的正確性,而C的正確性又必須由D來保障,這樣就會導致無限逆推。為解決這個問題,他提出「真理的內在性」觀念,認為,真理的正確性只有在真理的內部獲得,不可能通過外在的方式獲得「真理」的證明。簡單地說,就是用以證明真理正確性的方法本身的正確性,只能在真理證明的過程當中得到證明。
斯賓諾莎有一個傾向,試圖以自然科學的方法,來進行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的研究,從而將哲學、倫理學等人文學科建設成「科學」。最典型的代表是其代表作《倫理學》,試圖採用歐幾里德幾何學的證明方法,將倫理學建設成一門「科學」,即從大家都認可的,不證自明的公理出發,然後一步步地推理出倫理學的原理,由此來證明這些原理的正確性。但這種理路遭到了後來者的很多批評,因為人文社會科學所研究的對象跟自然科學有著根本的不同,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人文社會科學是不可行的,其忽視了人文社會科學自身方法論的獨立性。但事實是雖然後來的思想家不像斯賓諾莎那樣從痕跡地用自然科學的方法論來研究人文社會科學,但近代的哲學家們大抵將亞里士多德提出的邏輯原則,即將歸納與演繹的方法當成人文社會科學共同的方法論時,其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的方法論受自然科學的思維方式影響的傾向是共同的。如對歸納原則的應用還是一種自然科學的模式。
經驗主義哲學家休謨,曾提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歸納問題」,其認為,人的個別的、偶然的經驗都是不同的,就算是其重復一萬次也不能得出必然性的結論,原來我們認為具有必然性的因果觀念只不過是人們習慣性的聯想。其結論動搖的不僅是自然科學的必然因果觀念,對人文社會科學而言,如歷史學而言,想採用歸納個別的歷史現象得出所謂的歷史規律也成為不可能了。
在休謨之後,康德探討了美學的原理,實際上就是探討藝術科學的真理性問題,他應用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即「共通感」的概念來說明美,他認為美感就是無利害關系的、無目的但合目的性的、普遍的、必然的共通感。康德提出的這四個美學原理,解決了原來其它哲學家沒有解決的什麼是美的問題,為美學確立自己的「科學性」確立了基礎。受康德對「共通感」概念的應用啟發,後來的哲學家試圖用這一概念解決自己人文社會科學方法的「科學性」問題,如維柯提出,精神科學,即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應建立在「共通感」的基礎之上。
在這之後,狄爾泰提出生命體驗的概念,其認為精神科學有著自己的、獨立的方法論,因為他所處理的不是各種自然的現象,而是人獨特的生命體驗,所以不能用自然科學的方法論來進行精神科學的研究。
狄爾泰之後,建立起了哲學詮釋學的伽達默爾在《真理與方法》一書中探討了精神科學自己的方法認問題,認為詮釋學的方法是人文社會科學的共同方法。後面的這幾個人的思想闡述起來太復雜,只能簡略地點出來。有興趣的話,你可以自己看看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這一本書,這樣就可以對方法論在人文社會科學的意義有比較明確的認識。
總而言之,方法論問題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佔有基礎性的地位,但是什麼是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其方法的「正確性」、「科學性」用什麼來保障?這些個問題都是復雜的哲學問題,沒有最終的答案,哲學家們也一直在探索。

⑼ 研究方法的作用與介紹

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什麼是研究方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研究方法的分類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查找文獻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研究方法的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什麼樣的研究方法,就有什麼樣的科學研究。如果說歸納法產生經典科學,假說演繹法產生相對論,那麼系統方法則產生復雜科學,恰如手工鐵鏟代表農業社會、蒸汽機代表資本主義社會、計算機代表信息社會一樣。研究方法對於社會進步、學科建設和學術規范均有重要的作用。

(1)有利於推進社會進步與社會發展。梁啟超認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瓦特發明蒸汽機都與培根的歸納法有關。他指出,近代社會與古代社會、中世紀社會的差異很多,但一個顯著差異就是科學研究方法的革新,科學研究方法的革新成為道德、政治、技術、器物等領域的進步的基礎。科學研究方法不僅是一種純粹的學理性思維,而且有利於科學進步,有利於國計民生。因而吸收西學研究方法,推動科學研究方法的變革,對當時的中國而言是勢在必行。從近現代自然科學發展的歷史來看,也可以看出研究方法的重要作用。伽利略、培根等科學家所倡導的科學實驗方法,不僅為近代自然科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還在自然科學與宗教神學、經驗哲學的激烈斗爭中取得了勝利。從16世紀哥白尼的天文學革命到17世紀末牛頓經典力學的完善,建立在科學實驗基礎上的自然科學成為人們定量表述自然規津的一種知識體系。最為重要的是,它改變了人們的科學觀、自然觀,導致了科學與工業的結合,使人類歷史出現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2)有利於各門學科的可持續發展。研究方法的多寡優劣及其應用水平,直接影響著科學研究的效果、效率、效能。不少科學家都非常重視對於研究方法的科學探討,甚至認為,一切理論探討都可以歸結為對其研究方法的科學探討。特定學科的研究方法的完善,某種程度上表徵著該學科的完善程度。如經濟理論發展是與經濟學研究方法的不斷創新密不可分的。藉助於數學方法,使經濟學對經濟規范的描述更加清晰、精確,邏輯性更為嚴密;通過使用抽樣調查、談話法等,使行為經濟學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很有生命力的分支學科。自古典經濟學開始,天文學、力學、物理學等學科的發展都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過深刻的影響。情報學的發展也藉助了數學、計算機科學、認識知識科學、經濟學、心理學等領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使其研究內容更加廣泛,研究問題的角度更新、更有深度。現在科學的發展正呈現出一個雜交化、整體化的發展趨勢,學科間的交叉與整合日益加強,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研究方法的相互借用、相互促進。研究方法的創新,將為各學科的理論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時也依賴於理論的指導。

(3)有利於學術規范的形成。學術規范是研究者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要求,它是人們在長期從事科學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而且在動態的過程中不斷完善。研究方法是人們解決科學問題時所採取的一些基本手段、途徑和規則,它對於學術規范的形成和完善有很重要的意義。自然科學研究方法中的實驗方法、歸納方法、實證方法都要求有嚴密的論證過程和對結論的檢驗,是對自然規律的正確解釋,這其中要求研究人員有一種“求真”與“平等”精神。唯物辯證法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要求科學研究人員有整體的、變動的眼光和“批判”的精神。人文主義的研究方法則要求關注人的生命與權利,肯定人的價值,它有助於培育科學研究者的主體性、原創性和獨立性,培養其“獨立”精神。研究方法對於學術爭鳴中的“平等”規范和學術評論中的“量性統一”同樣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這些都是學術規范的重要組成內容。我們應該努力把研究方法應用於科學研究中,並且注意把研究方法中所蘊含的積極精神轉換成科學研究的規范。

研究方法的原則

任何一項研究都離不開方法的支撐。沒有研究方法的科學研究是不存在的,沒有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不是真正的研究。培根用實驗法最早發現了熱的運動本質;笛卡兒用他提出的直覺——演繹創立了解析幾何學;伽利略用實驗——數學方法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運用理想實驗出現了慣性定律,開創了動力學研究的先河;牛頓用公理化的方法、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完成了經典力學體系;湯姆生、盧瑟福、玻爾等用模型化的方法揭開了物質微觀粒子的結構,建立了各種原子結構模型;愛因斯坦運用理想實驗方法、演繹方法和各種非理性的直覺、頓悟方法創立了相對論;康德和拉普拉斯運用思辨的方法與假說方法提出了天體演化學說;拉瓦錫用定量方法、理論思維方法創立了氧化學說;凱庫勒以基本靈感與想像發現了苯的環狀結構式;門捷列夫用分類、比較法發現了元素周期表;海特勒與倫敦等把量子力學的理論引入了化學研究,創立了量子化學。達爾文用觀察法、實驗法、分類法、比較法等提出了進化論。從中不難發現,這些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實現的。吳文俊的數學、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等最新研究成果也都是採用新的方法取得的,因此,要想做好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必須使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1、應在研究計劃、研究報告、學位論文中明確提及使用何種研究方法

在研究計劃、研究報告、學位論文等研究成果中,明確把自己的研究方法提出來,這樣做至少有兩個作用。其一,可以增加成果的可信度和可行性,以利於讀者審核、檢驗;其二,可以為以後做相關課題或項目的研究人員提供參考,進而有利於研究工作的可持續發展。無論論文還是研究報告,或者是碩士學位論文、博士學位論文,在論文的摘要中都要用一定的篇幅來對自己的研究方法進行描述,清楚地表達對研究數據的處理過程、對論證材料的組織和加工、對理論運用和實踐活動的思考。可以說,沒有研究方法的論文是不符合要求的,沒有明確提到使用何種研究方法的論文是不完整的。

2、應根據各學科,各課題的特點、性質、對象選擇、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方法是有層次性的,不同層次的方法有其特定的應用范圍和應用對象。在從事具體的科學研究時,研究人員首先要了解所在學科及研究課題的特點、性質和研究對象,然後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如在物理學領域,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的研究方法在選擇上是有一定區別的。簡單來說,實驗物理首先要考慮的是運用觀察法和實驗法,獲得相關數據後再藉助數學方法、統計方法進行加工整理,最後再分析數據,通過模型法、比較法等來提出一個科學結論。而理論物理則通常是建立假說,設計模型,然後通過動手實驗、理想實驗來驗證假說.當然在研究過程中,還會大量用到形象思維、直覺或靈感等的邏輯思維方法和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等系統科學方法等。再如在社會學的具體實踐研究中,通常會用到抽樣調查法、訪談法、問卷法等來進行相關調查獲得相關資料,然後利用統計方法、分類方法等對數據進行處理,最後藉助數學方法推出模型或者得出實質性的結論。外語研究當中,由於研究的對象不同,而相應採取的研究方法上也有所側重。在語言系統研究中多採用演繹法、推理法;語言使用和語言教學的研究方面多用觀察方法和實驗方法做定性研究、比較研究或描述性研究。哲學研究則是採用抽象與具體方法、分析與綜合方法、歷史與邏輯統一的方法、批判與繼承的方法和比較法等。

3、應根據研究方法的特點和功能選擇,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選擇研究方法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各種研究方法的不同特點和功能。比如,假說既是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和思維方式,又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假說經過實踐的驗證可以上升為理論。假說包括基礎事實、背景理論、對現象本質的猜測、推演出的預言和預見等基本要素,具有科學性、假定性和易變性。在科技發展史上,許多科學家提出了一系列假說,如數學中的費爾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物理學中的普朗克能量量子假說、愛因斯坦的光的波粒二象性假說等等,人們在自然科學領域內運用假說這種方法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黑箱方法是一種重要的控制論方法,它是在研究對象內部情況還不清楚的情況下,通過外部觀測和試驗來考察其輸入和輸出情況,進而認識其功能和特性的系統。它比較適合從整體上、從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上研究問題。如可以通過社會系統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的研究中,考察和認識社會現象,對社會系統作整體上的探討。

4、應根據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的一致性程度選擇、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閱讀全文

與方法學研究目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鹽使用方法 瀏覽:140
鍛煉基礎腹肌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201
介入方法是什麼意思 瀏覽:645
汽車阻尼器的安裝方法 瀏覽:153
論文設計並運用相關研究方法 瀏覽:558
js封裝的方法如何在頁面內調用 瀏覽:539
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種類 瀏覽:950
腰間盤如何鍛煉方法 瀏覽:608
過河的簡單方法 瀏覽:587
傳播研究方法教材 瀏覽:281
骨科治療腱鞘炎的方法 瀏覽:596
電腦突破網路限速的方法 瀏覽:158
溶液中鋰離子濃度檢測方法 瀏覽:162
紅杉樹樹皮的食用方法 瀏覽:732
剔除離散值計算方法 瀏覽:622
seo有哪些重要的方法 瀏覽:739
阻止電瓶車上樓線路安裝方法 瀏覽:31
古代陶瓷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415
什麼方法能快速開車 瀏覽:71
嬰兒吐奶用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