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的指導書籍
做分析與設計,書不在多,吃透了一本就夠,推薦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原書第七版。記住,做這個更多的是要求你的思維和靈性,書只是工具。
『貳』 軟體系統分析與設計的目錄
第1章系統計劃
1.1系統項目的提出與選擇
1.1.1系統項目的立項目標和動機
1.1.2各種項目立項的價值判斷
1.1.3系統項目的選擇和確定
1.1.4系統項目提出和選擇的結果
1.2可行性研究與效益分析
1.2.1可行性研究的意義
1.2.2可行性研究的內容
1.2.3效益分析
1.2.4可行性分析報告的標准
1.3定義問題與歸結模型
1.3.1定義問題和歸結模型的意義
1.3.2定義問題和歸結模型的方法論模型
1.3.3定義問題和歸結模型的步驟
1.3.4定義問題和歸結模型的若干手段
1.4系統方案的制定、評價和改進
1.5新舊系統的分析和比較
1.5.1新舊系統比較的目的
1.5.2新舊系統比較的原則和方式
1.6所需資源的估汁
1.6.1資源評估的意義
1.6.2描述資源
1.6.3項目實施所需要的可能資源
1.7現有軟體、硬體和數據資源的有效利用
1.7.1意義
1.7.2手段
1.8流行的系統分析方法論
第2章需求分析與定義
2.1軟體需求與需求過程
2.1.1什麼是軟體需求
2.1.2需求工程
2.2需求調查與問題定義
2.3可行性研究
2.4現有系統的分析
2.5需求分析
2.5.1需求分析的工作任務
2.5.2需求建模
2.6確認測試計劃
2.7流行的需求分析方法論
2.7.1結構化分析
2.7.2面向對象分析
2.7.3面向問題域的分析
主要參考文獻
第3章系統設計
3.1概論
3.2處理流程設計(工作流設計)
3.3系統人機界面設計
3.4系統的文件設計
3.5資料庫管理系統的選擇和資料庫設計
3.5.1數據組織的分類
3.5.2資料庫選擇實例
3.6網路環境下的計算機應用系統的設計
3.7簡單分布式計算機應用系統的設計
3.8系統運行環境的集成與設計
3.9系統過渡計劃
主要參考文獻
第4章軟體設計
4.1軟體設計基本原則
4.1.1信息隱蔽
4.1.2模塊獨立性
主要參考文獻
4.2結構化設計方法
4.3面向對象設計
4.3.1面向對象的概念
4.3.2面向對象分析方法
4.3.3面向對象設計
4.4用戶界面設計
4.5設計評審
主要參考文獻
第5章軟體測試
5.1軟體測試的定義和目的
5.2測試用例設計
5.2.1黑盒測試
5.2.2白盒測試
5.2.3邏輯覆蓋
5.3軟體測試的策略
5.3.1單元測試
5.3.2集成測試
5.3.3確認測試
5.3.4系統測試
5.3.5測試和測試
5.4軟體測試種類
5.5軟體測試自動化工具
5.5.1軟體測試自動化概述
5.5.2白盒測試工具——NuMegaDevPartnerStudio
5.5.3黑盒測試工具——QACenter
5.6面向對象的軟體測試
5.6.1面向對象分析的測試
5.6.2面向對象設計的測試
5.6.3面向對象編程的測試
5.6.4面向對象的單元測試
5.6.5面向對象的集成測試
5.6.6面向對象的系統測試
主要參考文獻
第6章軟體維護
6.1軟體的可維護性
6.2軟體維護的分類
6.3軟體維護的工作量
6.4軟體維護作業的實施和管理
6.5預防性維護
6.6軟體再生工程
主要參考文獻
第7章系統的可靠性分析與設計
7.1可靠性概述
7.2系統的故障模型和可靠性模型
7.2.1系統的故障模型
7.2.2系統的可靠性模型
7.3系統的可靠性分析和可靠度計算
7.3.1組合模型
7.3.2馬爾柯夫模型
7.4提高系統可靠性的措施
主要參考文獻
第8章系統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設計
8.1信息安全內容
8.1.1信息安全概念的發展
8.1.2信息安全研究的目標
8.1.3信息安全的常用技術
8.2訪問控制技術
8.2.1訪問控制的實現方法
8.2.2訪問控制策略
8.2.3Bell-Lapala模型
8.3數據機密性
8.3.1對稱密鑰加密與AES
8.3.2非對稱密鑰加密與RSA
8.3.3門限密碼學
8.3.4PKI
8.4數據完整性
8.4.1Biba完整性模型
8.4.2雜湊函數與消息摘要
8.5通信與網路的安全性
8.5.1網路環境下危及安全的因素
8.5.2網路安全層次模型
8.5.3通信與網路的信息安全技術
8.5.4防火牆技術
8.6系統安全管理與安全工程
8.6.1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8.6.2系統安全管理
8.6.3系統安全工程
主要參考文獻
第9章文檔編制
9.1軟體文檔
9.1.1文檔的作用
9.1.2文檔的分類
9.1.3文檔編制的要求
9.1.4文檔標准
9.1.5文檔的管理與分發
9.2可行性研究報告
9.2.1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作用
9.2.2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指南
9.2.3其他相關說明
9.3項目開發計劃
9.3.1項目開發計劃的作用
9.3.2項目開發計劃編寫指南
9.3.3其他相關說明
9.4需求規格說明書
9.4.1需求規格說明書的作用
9.4.2需求規格說明書編寫指南
9.4.3其他相關說明
9.5數據要求規格說明書
9.5.1數據要求規格說明書的作用
9.5.2數據要求規格說明書編寫指南
9.5.3相關技術
9.6用戶手冊
9.6.1用戶手冊的作用
9.6.2用戶手冊編寫指南
9.6.3其他相關說明
9.7操作手冊
9.7.1操作手冊的作用
9.7.2操作手冊編寫指南
9.7.3其他相關說明
9.8測試計劃、測試分析報告
9.8.1測試計劃與測試分析報告的作用
9.8.2測試計劃編制指南
9.8.3測試分析報告編制指南
9.8.4其他相關說明
9.9技術報告
9.9.1技術報告的作用
9.9.2技術報告編制指南
9.9.3其他相關說明
9.10開發進度記錄
9.10.1開發進度記錄的作用
9.10.2開發進度記錄編制指南
9.10.3其他相關說明
9.11項目開發總結報告
9.11.1項目開發總結報告的作用
9.11.2項目開發總結報告編制指南
9.11.3其他相關說明
主要參考文獻
第10章項目管理
10.1項目及項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10.1.1項目
10.1.2項目管理
10.2項目計劃
10.3進度管理
10.4人員管理
10.5費用管理
10.5.1費用計劃
10.5.2費用控制
10.6軟硬體和數據資源的計劃與管理
10.7項目環境管理
10.8與用戶的協作
10.9標准化管理
10.10配置管理
10.11項目管理工具
10.12項目信息管理
10.13項目風險管理
10.14項目管理體制
10.14.1美國UCC公司項目管理體制
10.14.2IBM集成產品開發(IPD)體系
主要參考文獻
第11章軟體質量管理
11.1軟體質量概述
11.2軟體質量保證體系
11.2.1軟體質量保證活動
11.2.2軟體質量保證計劃
11.2.3軟體質量保證的實施
11.3軟體質量保證標准
11.3.1標準的層次
11.3.2國家標准
11.3.3ISO標准
11.3.4CMM
11.3.5CMMI
11.4全面質量管理
11.4.1全面質量管理簡介
11.4.2全面質量管理的實施
11.5六西格瑪管理
11.5.1六西格瑪管理的概念
11.5.2六西格瑪管理的理念
主要參考文獻
第12章實時系統分析與設計
12.1實時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
12.1.1有限狀態機
12.1.2Petri網
12.2實時系統內核的設計
12.2.1實時系統調度演算法
12.2.2實時任務管理和調度
12.2.3定時器和中斷管理
12.2.4存儲器管理
12.2.5I/O與文件系統
12.2.6網路通信
12.3實時系統分析與設計實例分析
12.3.1測控設備控制計算機實時系統分析與設計
12.3.2WindowsNT與Multibus系統實時串列通信軟體的設
12.3.3全數字模擬計算機實時系統應用
主要參考文獻
第13章嵌入式系統分析與設計
13.1嵌人式系統概述
13.1.1嵌入式系統的應用領域
13.1.2典型的嵌入式系統結構
13.1.3嵌入方式
13.2嵌人式系統開發的特點和要求
13.3嵌入式系統開發流程
13.4嵌人式系統開發的硬、軟體資源
主要參考文獻
第14章信息化基礎知識
14.1信息與信息化
14.1.1信息的定義及其特性
14.1.2信息化
14.1.3信息化對組織的意義
14.1.4組織對信息化的需求
14.2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
14.2.1政府信息化的概念、作用及意義
14.2.2我國政府信息化的歷程和策略
14.2.3電子政務的概念、內容和技術形式
14.2.4電子政務的應用領域
14.2.5電子政務建設的過程模式和技術模式
14.3企業信息化與電子商務
14.3.1企業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規劃、方法
14.3.2企業資源規劃(EfuP)的結構和功能
14.3.3客戶關系管理(CRM)在企業的應用
14.3.4企業門戶
14.3.5企業應用集成
14.3.6供應鏈管理(SCM)的思想
14.3.7商業智能(BI)
14.3.8電子商務的類型、標准
14.4信息資源管理
14.5信息化的有關政策、法規和標准
主要參考文獻
第15章信息系統基礎知識
15.1信息系統
15.1.1信息系統的概念
15.1.2信息系統的功能
15.1.3信息系統的類型
15.1.4信息系統的發展
15.2信息系統建設
15.2.1信息系統建設的復雜性
15.2.2信息系統的生命周期
15.2.3信息系統建設的原則
15.2.4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
『叄』 《系統分析與設計》原書第四版 機械工業出版 美 John 等 著 耿志強等譯 我想要該書課後習題答案,怎麼辦
你可以上網登陸此書的網址,然後去找答案下載。
最好還是網購這本書習題答案,如果有這個必要的話。
『肆』 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網上搜的一篇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計算機世界》2006.12
一種高度集成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研究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學院 邵維忠 曹明
概述
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HIS)是一門容醫學、信息、管理、計算機等多種學科為一體的邊緣科學,在發達國家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HIS是現代化醫院運營的必要技術支撐和基礎設施,實現HIS的目的就是為了以更現代化、科學化、規范化的手段來加強醫院的管理,提高醫院的工作效率,改進醫療質量,從而樹立現代醫院的新形象,這也是未來醫院發展的必然方向。
為了滿足我國醫院發展的需要,為了使祖國醫學早日與世界科技接軌,大連匯源電子系統工程有限公司集中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借鑒國內外HIS的先進經驗,並結合國內各家醫院的傳統管理模式和實際需求,開發了該醫院管理信息系統, 2001年《匯源醫院管理信息系統》被大連市信息產業局認定為軟體產品,該產品是真正適合我國國情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是唯一能在中國境內與IBM醫院信息系統解決方案平分天下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院信息系統。
系統設計概述
該系統的實施將在整個醫院建設企業級的計算機網路系統,並在其基礎上構建企業級的應用系統,實現整個醫院的人、財、物等各種信息的順暢流通和高度共享,為全院的管理水平現代化和領導決策的准確化打下堅實的基礎。該系統具有成熟、穩定、可靠、適用期長、擴充性好等特點,可以根據各醫院各自的特點度身製作。該系統已成功地運行在普蘭店市第一人民醫院、庄河市第一人民醫院、大連市中山醫院、蓋州市中心醫院、蓬萊市人民醫院、丹東市中醫院、撫順市中醫院、鐵嶺中醫院、鐵嶺縣醫院、黑龍江省呼蘭縣中醫院、大連大學附屬醫院、瓦房店第一人民醫院等一系列三甲、三乙、二甲等醫院,為各醫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時也受到客戶的廣泛好評。
應用軟體功能
(一)、醫院各職能部門微機配備表
整個系統由一台伺服器和若乾颱工作站構成一個網路,各個子系統在網路上協調運行,部門間業務查詢靈活,又提供嚴格的許可權控制。每個子系統提供一個公用查詢功能,每個子系統在此功能下只能使用它有權調用的功能。網路間共享的數據是實時的,避免造成部門間數據不一致的現象。
(二)、醫院管理子系統功能視圖
醫院管理子系統(HIS)通常包含門診、住院兩部分,而管理的主線則為葯品和收款金額。
1、視圖說明:
以上為醫院的各職能部門的功能視圖。方框內的部門為配備計算機的部門;平行線內的部門為醫院內相關部門。各部門間傳遞的是數據信息。由於人事科、總務科等相對功能獨立,所以未包括在內。
2、功能詳細設計見附錄
硬體平台系統設計
硬體是系統實施的基礎,在設計方案中,我們考慮到系統實施的各種要求及特點,同時兼顧醫院的實際情況,硬體選型時必須符合系統需求,兼顧系統性能,以性價比最高為原則,使系統達到最優、也最經濟的方案。
1.伺服器(SERVER)
主伺服器是系統的心臟,系統中所有工作站都必須與其進行信息交換,所以必須保證其速度快、穩定、質量可靠。
2.工作站(WorkStation)
工作站的選用是以保證網路的高速度運行、高可靠性為標准。同時考慮到醫院的具體實際情況,達到系統的要求並為醫院自身節省有限的資金。
3.列印機(PRINTER)
我們選用列印機主要以列印速度快、耐用、運行成本低為主。世界著名的列印機生產商產品完全符合其要求。
4.配電電源(UPS)
電源中斷時,如果網路正在運行,可能導致數據丟失、設備損壞從而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必須保證機器的不間斷運行,但僅能提供一段很短的時間,並發出警報。
網路設計
醫院管理系統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因此,在設計方案中,大連匯源電子系統工程有限公司考慮到管理面廣、部門多、信息交換要求及時等特點,同時兼顧醫院的實際情況,網路採用國際標準的星型的網路拓撲結構,其具有擴充靈活、維護方便、運行穩定、互連性好、性能價格比合理等特點,是計算機網路系統採用的最優、也最經濟的方案。
1. 綜合布線
纜線是計算機網路的生命線,是傳送信息的動脈,線路如因質量問題而造成損壞,將會使網路全部癱瘓,而停止工作。因此,我們在設計中採用樓宇自動化的綜合布線方案,嚴格按照綜合布線的技術要求,以此提高線路的質量和穩定性。同時可用於語言傳輸,便於用戶自由選擇,根據現場情況,線纜可連接於RJ-45插座於牆面上,也可用RJ-45插頭直接連工作站,這樣便於維護和擴充
2. 網路設備
網路設備主要是交換機(Switch HUB) 和集線器(HUB) ,它們是連接主伺服器和工作站的中間設備。交換機(Switch)是網路中的核心設備,它提供伺服器、工作站之間的交換式的快速連接,網路中還有一個硬體設備,就是網路適配器,又稱網卡,用於連接每一個工作站與線纜。因為網卡是每一個工作站與網路連接的主要設備,為了使工作站穩定的工作,兼容性好、可靠性高的網卡是一定要保證的。
3.網路管理
我們使用以上的網路方案是為了充分利用網路資源,便於管理與維護。在規劃中我們使各工作站不互相依賴, 但又互相聯系。即一個工作站的運行狀態的好壞並不影響其它工作站的正常運行,提高了網路的可靠性。
資料庫系統和系統管理平台
1、 資料庫系統
醫院管理信息系統因其數據量巨大、實時性強,所以在資料庫系統選型時必須選擇高效、穩定的大型資料庫系統。
2、 網路操作系統
網路操作系統是網路硬體設備基礎上的一層軟體平台,沒有網路操作系統將不能構成合理的計算機網路系統。 網路操作系統是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穩定並與資料庫系統配合緊密。
工程服務
1.網路安裝
大連匯源電子系統工程有限公司負責網路工程安裝,遵循EIA/TIA568B布線標准,安裝內容如下:
● 提供網路拓撲設計圖
● 安裝伺服器及網路適配器
● 安裝工作站及網路適配器
● 安裝Switch HUB 、HUB
● UTP 及所有接頭
● 安裝伺服器網路操作系統
● 安裝工作站應用軟體
2.網路調試
按照標准調試每一個節點,保證每一個工作站能正常運行,並進行嚴格的安裝後測試,減少每一個點的不良隱患,使網路能穩定的運行。
3.網路管理
大連匯源電子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在工程完工後,保證定期派工程技術人員對網路進行管理和維護,定期對使用人員提供技術指導。
培訓服務
1.網路系統管理人員培訓
網路管理人員是高級操作人員,網路正常運行必須由網路高級管理人員隨時維護,因此對高級操作人員要求有一定的網路知識及網路維護水平。本公司提供對網路管理人員為期兩個月的技術培訓,使其達到能獨立維護保養網路的能力。
2.工作站管理人員培訓
工作站管理人員是維護管理應用系統軟體的中級人員,必須能夠管理整個系統及各部門子系統的銜接和調用。本公司對中級人員提供30天的培訓,使其能夠了解各部門子系統的調用,及時為各部門提供維護和系統的正常運作。
3.工作站使用人員培訓
工作站使用人員培訓是單機工作站的操作人員,只能了解本部門的子系統的操作,不必也不能接觸其它子系統,本公司提供30天的培訓,學習單機單系統、本部門的相關操作。
系統維護與支持
大連匯源電子系統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用戶網路及硬體設備一年質保,軟體系統自交付使用後一年內免費維護。對網路和軟體系統提供終身技術支持,我們承諾並保證24小時時刻響應用戶的呼叫,及時提供完善周到的技術支持和服務。
『伍』 誰有《現代控制系統分析與設計——應用MATLAB和Simulink》(英文影印版)的電子版pdf啊
雖然是快十年前的問題,但是還是記錄一下小小的發現,便於後人進一步學習。
該問題下有一位網友上傳了pdf,屬於中文封面的英文原版教材。本人在zlibrary搜索Modern Control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Using Matlab,能找到真正的原版教材,但並不完全一致,可以對比目錄,發現清華版多了State Variable Models和Digital Control Systems。
繼續搜索該作者Richard C. Dorf,還著有Modern Control Systems一書,最新版本為2017年第13版(本回答寫於2022年1月) 。實際上《現代……Simulink》一書是作為該書的輔助教材使用的,在清華版的序言中也有提及。所以如果是為了學習理論知識,建議直接看Modern Control Systems
闡述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有哪些常用方法:《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向那些有志於從事管理信息系統的同學系統講述設計與開發信息系統的全過程,通過學習本課程,不僅可以完整的學習信息系統設計的主要理論。
在對系統進行詳細調查的基礎上,運用各種系統開發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確定並表述出系統應具有的邏輯功能,形成系統邏輯方案咆括系統的結構、問題處理過程和分析計算模型)。
新系統的邏輯方案在邏輯上描述新系統的目標和具有的功能、性能,它以系統分析報告的形式表達出來,作為下一階段系統設計的依據。
闡述信息系統分析主要內容:
系統規模越大,系統分析復雜性也越高。通常系統分析工作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通過詳細了解企業的組織結構、組織目標、組織的業務流程及數據流程,分析和理解用戶與管理業務對系統開發的實際需求,包括對系統功能、性能等方面的需求,對開發周期、開發方式及軟硬體配置等方面的意向及打算。
通常情況下,先由用戶提出初步的要求,然後經由系統分析人員對系統進行詳細調查,進一步完善用戶對系統的要求,最終以系統需求說明書的形式將系統需求定義下來。
『柒』 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方法
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方法主要包括結構化生命周期法(又稱瀑布法)、原型化方法(迭代法)、面向對象方法。
按時間過程來分,開發方法分為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實際上還有許多處於中間狀態的方法。原型法又按照對原型結果的處理方式分為試驗原型法和演進原型法。試驗原型法只把原型當成試驗工具,試了以後就拋掉,根據試驗的結論做出新的系統。演進原型法則把試好的結果保留,成為最終系統的一部分。
按照系統的分析要素,可以把開發方法分為三類:
①面向處理方法(Processing Oriented ,簡稱PO)。
②面向數據方法(Data Oriented ,簡稱DO)。
③面向對象的方法(Object Oriented ,簡稱OO)。
『捌』 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原則方法及原理分析
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原則方法及原理分析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原則方法及原理分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摘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信息技術也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數據檢索技術和資源管理技術都取得了突破性地發展。在辦公當中,使用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能夠提高辦公效率,節省大量的人力,並且將非常復雜的過程變得非常簡單,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效益。計算機軟體系統必須具備通用性以及靈活性兩個特點,如何開發出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統,讓軟體適合企業辦公的使用,也是重點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
計算機信息管理;
1 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原理
1.1程序設計語言的選擇依據
據相關的調查顯示,當開發系統軟體時,如果計算機程序員的基礎比較扎實,在語言的選擇上往往首選C++。但是比較聰明的程序員則往往不會選用這種語言,因為雖然c++完整度較好,並且能夠達到較高的效率,但是該程序語言在學習時比較困難,而且難以靈活運用,同時由於c++更新換代的速度較慢,所以部分程序員會選擇其他程序語言。當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模式為:前台是程序,後台是資料庫。要通過前台的程序對後台的資料庫進行相應的操作,必須經過數據引擎。據調查顯示,目前能夠為用戶提供功能比較健全的數據介面的程序語言是VB、PB以及Delphi。C++與這3種程序語言相比,在這方面就明顯處於劣勢。所以採用這3種程序語言來設計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比較合適,系統不僅運行速度快,並且維護起來也比較方便。如果開發Windows系統,往往選擇c++比較合適。
1.2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設計原則
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在設計時往往將其內部分成了多個獨立的區域或者模塊,各個模塊之間都有各自獨立的功能。模塊劃分的質量和獨立性往往使用「內聚」和「耦合」這兩個指標進行評定。「耦合」,是表示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各個模塊獨立性的專業用語。耦合包括了非法耦合、數據耦合以及控制耦合等,數據耦合是聯系程度最佳的耦合方式。「內聚」主要是對各個模塊自身的組成部分結合程度進行衡量的指標。內聚有包括了邏輯內聚、巧合內聚、過程內聚等。
從整體上看,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模塊的劃分必須要遵循一定的標准。模塊劃分最科學的方法應當是以模塊自身結合的強度作為劃分依據,力求模塊之間相互獨立、各不幹擾,確保模塊之間在介面處簡易、明確。簡單來說,就是必須要遵循「內聚大,耦合小」的設計原則來設計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高內聚低耦合模塊設計如圖1所示。
1.3模塊設計原理
在設計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模塊結構時,需要參照相互獨立的子系統中的模塊特點,詳細描繪出子系統中模塊的結構,進而保證後續的工作更加明確可靠。所以在設計模塊時,必須要充分考慮應該怎樣設置模塊相互之間、子系統相互之問傳輸數據的使用方法和配置。另外,程序人員要重視模塊設計中的一些問題,比如如何讓模塊結構圖從數據流圖中輸出而且保存,要對類似的問題進行積極的探究,並且找出解決措施,促進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效率提高。
2 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設計的方法
2.1原型設計法
原型設計法時設計時間較短,見效較快,方便信息交流的一種方法。該方法主要參考了用戶使用的需求,在設計中使用了系統快速開發工具,搭建出一個系統模型,然後在此模型的基礎上實現與用戶之間的交流,並且最終達到用戶需求的滿足。在使用該方法設計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時,包括的內容有系統初步設計、系統需求解釋、系統測試、調試系統等。其中系統初步設計和系統解釋階段需要用戶參與,系統設計者能夠獲得基本的需求數據,然後藉助相關的開發工具能夠快速製作出對應的應用系統。
2.2周期設計法
周期法屬於一種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手段,它主要由結構化系統分析以及設計組成。該設計方法所遵循的原則是將系統的生命周期劃分為不同的階段,比如系統分析、系統檢測、系統轉換等多個階段。然後根據相關的人物要求和流程,藉助相應的圖標工具和系統的工作方法,製作出信息文檔,進而在結構化和模塊化的情況下對管理信息系統進行設計。使用周期設計法對信息管理系統進行設計時,通常是將整個系統當作是一個大的模塊,然後參照系統分析出的具體要求,對這個大模塊進行分解和組合。在設計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時,使用周期設計法具有一些特點:首先,清晰的開發思路。使用周期設計法開發系統,其發展目標是「面向用戶」,保證在系統開發的整個環節都能夠與用戶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進而在設計上達成共識。其次,程式化的設計工作。通常情況下,必須明確每個階段的工作內容,這樣才能夠方便對系統設計過程進行控制。
當階段性的設計任務完成之後,要需要根據該階段設定的工作要求和目標對設計進行重新的檢驗,這樣將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排除,保證了後續工作的正常進行。再者,規范化的設計工作文件。要使計算機信息管理設計工作文件具備規范化的特點,對程序設計人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程序人員在使用周期法進行系統設計時,每當完成一個階段的設計任務,必須根據相關的要求將有關的文檔報告和圖標完成,這樣使各個階段的工作能夠有效銜接,而且保證了對系統工作過程進行有效的監控和維護。最後,結構化的設計方法。
使用周期法設計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時,必須要保證子系統與子系統之間相互獨立、相互之間不會造成干擾,保證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高效性的分析、設計和維護過程。另外,為了能夠盡最大可能地提高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效率,要結合系統設計的難度、人力條件、資金狀況等,選擇合作開發或者購買現成的軟體等其他模式。
2.3綜合設計法
所謂綜合設計法就是在設計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時綜合使用周期法和原型法,將二者進行有效的結合,一般情況下,使用綜合設計法時,多是採用周期法的設計思路,這樣能夠提高設計效果。管理系統設計的系統初步設計、分析環節採用原型設計法,然後與 用戶針對設計進行交流和溝通,達成共識後,在採用結構化生命周期法進行接下來的工作。經過調查研究得知,綜合設計法具備了兩種設計方法的共同特點,不僅能夠很好地控制設計過程,同時開發周期較短,見效快。所以,在設計商業信息管理系統軟體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考慮使用綜合設計法,這樣不僅在設計過程中體現了靈活,同時還能夠達到較好的設計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在企業管理工作中廣泛使用,甚至決定了企業發展的質量,關繫到了企業的生存。與此同時,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設計方法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從最早的周期設計法,到後來的原型設計法,然後過渡到綜合設計法。目前也出現了很多新的技術和設計輔助軟體等,都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開發效率。
3.結束語
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在設計時,必須遵循開放化、多元化等原則,採用合適的程序語言。在設計中,根據用戶的需求和實際條件,採用合適的設計方法,提高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效率。隨著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研究和進展,計算機信息資源可以在更大范圍得到實時共享,提高利用和實際價值,我們將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廣泛運用,必將推動各方面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參考文獻:
[1] 趙泉.21世紀高等院校計算機教材系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徐廣飛,劉秋紅.計算機信息管理在通訊工程規劃中的應用探究[J].科技傳播,2012(12):186—190.
[3] 付雪峰.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教學探討[J].南昌學院學報,2008(9):62—63.
摘要: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本文就針對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簡述了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在計算機中的應用。
關鍵詞:
計算機、信息管理、管理系統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計算機管理系統已經得到了普遍的推廣和應用,而且可以應用的軟體數量和類型都在持續增加,還有一些部門和單位採用了專門的計算機信息管理軟體,還有一部分已經採用了區域網。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可以使集團企業和單位可以通過網路實現言息共享,使信息服務更加的方便、快捷。另外,計算機工作還可以把業務、檢索和服務進行有機的結合,方便各個部門對行業的發展信息的及時掌握,收集有效的資料。不過由於多方面的因素,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在應用過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一、陳舊的IT管理系統模式存在的問題。
在最初的IT管理系統中,通常都會有兩方面的因素,影響了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一方面是系統運行的速度十分緩漫,例如,當企業在銷售商品時,需要開單據,而從開始到完成整個過程需要幾分鍾的時間。另一方面就是系統數據存在不準確的情況,比如實際庫存與電腦庫存不統一,從而使單位或公司的數據為統計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還會導致與財務相關的數據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從而選擇人工錄入的方式來對其給予填充,不但增加了人力,還加大了財力。
通過來說,企業、單位在開展公司業務的過程中如果計算機管理系統沒有到位,那麼會面臨很多沒必要的影響。比如業務操作相對繁雜、流程細節繁多、還會波及到很多的.相關人員和一部分項目需要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但是沒有足夠的經費,還會步及到人員因素等一些限制條件,計算機管理系統系統陳舊或系統結構比較混亂造成不容易維護等諸多問題。如果都採用人工進行,那麼就會出現不規范、細節不到位等現象,影響業務的開展,而且同時還會使進度減漫,為公司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二、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可行性。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已經逐漸成熟,在多個領域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普遍體現出了計算機技術為我們帶來的便捷。在計算機應用中,信息管理系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較之手工管理存在非常大的優勢。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內部設計賦予了其可以進行快速檢索、超強的保密性以及可靠性等特徵,同時計算機本身的特徵也使其具有大儲存空間和信息保存時間長。這些優點都大大的提高了信息管理的使用效率,同時這些優點也能夠很大程度使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科學化和正規化。
想要創建一個新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就必須要對其可行性和必要性進行分析,建立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可行性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經濟方面、技術方面以及操作方面等。新的系統可以以最小化的開發成本來獲得最有效的經濟利益,在整個開發過程中,會涉及到所需人員、軟體技術以及費用等多項問題。
(1)經濟可行性。
現代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全部採用網路模式,而網路計算與管理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工作效率與人才的利用率,進而能夠為企業、集團創造更有利的價值。計算機信息管理減少了人工管理的用人量,也就相當於降低了人工開支。同時計算機信息管理也提高了人才的利用率,是信息時代非常明顯的網路化管理成果。
(2)技術可行性。
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都具備自己編輯語言的功能,這樣的系統也能夠以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語言來建立資料庫。現在資料庫大部分都是選擇Microsoft Access 2000資料庫,而語言主要是以JAVA語言最為普遍,因為JAVA語言具有與平台不相關的特性,所以能夠用任何計算機來運行。
(3)引操作可行性。
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都是經過仔細設計、實踐測試,操作非常的簡單,便捷,同時對於計算機的操作者也沒有過高的要求,只要可以具備一定的上網經驗就可以了,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此外,也方便了集團企業與單位內部進行有效的管理。只需要簡單的操作就可以完成所需要求,用戶學習掌握的時間短,可以提高被接受能力。
三、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實施。
計算機信息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而且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在一開始不能進行很大程度的轉換,需要循序漸進的滲入。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實施可以分為多個方面進行,例如硬體建設、軟體設計、使用維護等。
(1)硬體建設。
開發一個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是為了能夠建設一個科學、實用的網路化系統。這個網路化系統包括室內區域網系統,這裡面也包括了網際網路的接入。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在室內區域網絡的基礎設施上建立一個新的資料庫,通過www服務完成的應用平台可以讓用戶快速、方便的查詢所需資料和信息。
(2)軟體設計。
參照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進行開發或者是購買應用軟體。首先要制定一個軟體系統的需求規劃,這項規劃必須要得到專業軟體技術人員給予支持。想要獲得一個詳細的軟體需求,一方面要符合計算機信息管理的國家標准,另一方面要符合企業信息管理的特殊性。
(3)使用維護。
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開始正常使用之後,就進入了維護階段。維護階段需要對計算機的內部資料進行科學、有效的填充,從而使系統能夠更有效更好的為企業或集團服務。
完整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對信息的處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過程即收集數據、加工處理數據、分析數據以及對決策進行咨詢和支持。通常情況下,只要企業或集團所選擇的計算機管理系統與自身的實際情況相適應,那麼就會有效的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敖志敏.分析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及其應用[J].通訊世界,2013.
[2]雷鐵祥.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設計原理探究[J].矽谷,2012.
摘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在人類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保證計算機安全高效的使用是當前相關研究人員的重要任務。為了實現這一點,使用計算機資料庫系統對計算機進行信息管理有著重要意義。在詳細分析了計算機資料庫系統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
關鍵詞:
計算機;資料庫系統;信息管理;應用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計算機在運行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系統,通過操作系統的支持,資料庫管理系統能夠將相互之間並無聯系的多種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同時將數據進行結構化和數據化,最終實現高效信息管理的效果。另外資料庫系統也能夠在數據的使用時對數據進行安全的存儲以及傳輸,這對計算機的安全使用以及效率的提升均有著重要意義[1]。在本次研究中,實際分析了在計算機信息管理過程中資料庫系統的使用方法以及意義。
1、概念
計算機資料庫系統實際上是數據集合,這些數據是為了滿足或是達到某種目的的結構類數據。在一般情況下,計算機資料庫系統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首先計算機資料庫系統需要結構化。雖然在計算機的文件系統內部,實際上已經對於一些結構進行了錄入處理,但內部的記錄之間並無關系。但通過計算機資料庫系統的手段,能夠將整體數據實現結構化的特點。可以說結構化就是計算機資料庫最大的特點。另外計算機資料庫有著相當高的數據共享性,同時計算機資料庫並不冗長,因此若需要加入數據,會非常方便地進行擴充,尤其是在數據共享的過程中,可以將數據之間出現的不相容以及不一致情況及時有效地進行避免[2]。最後,計算機資料庫有著極高的數據獨立性,主要為物理獨立性和邏輯獨立性。由於這種特點,若數據在邏輯上出現了改變,整個數據仍然能夠保持原樣,另外數據也不會受到存儲介質的影響,這對數據安全性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2、應用現狀
通過分析發現,計算機資料庫系統在計算機信息管理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這說明對計算機資料庫系統在實際的信息管理實施過程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計算機資料庫系統在信息管理中已經取得了較好的使用。例如目前的資料庫技術正在得到了不斷發展[3]。目前為止,所有已經開始使用的資料庫系統均有著較強的操作性以及實用性,在進行計算機信息管理的過程中能夠得到較好的應用。同時,資料庫系統的應用范圍也在不斷地得到擴大。這實際上是時代的趨勢,也是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必然。尤其是對於我國而言,目前已經將計算機資料庫系統完善地應用在了3大產業當中,同時計算機資料庫系統也對3大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尤為重要的意義。最後,資料庫系統的安全性也得到了較好的提升。實際上目前計算機數據受到諸多因素的威脅,面對這些威脅,目前的資料庫系統正在不斷地將自身性能進行提升,同時安全性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這種提升的現狀對於數據的安全提供了較強的保護。
3、計算機資料庫系統的發展
3.1將理論和實踐結合
為了保證到計算機資料庫系統得到更加完善的使用,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將理論和實踐進行結合,讓計算機資料庫系統的安全性和實踐性均得到明顯的提升。這對於計算機數據的管理有著相當大的作用和效果,也能夠幫助計算機資料庫系統更好地在目前信息管理過程中得到應用。同時,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也能夠將計算機資料庫系統在實際的信息管理中得到較好的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3.2將計算機資料庫系統安全性進一步提升
通過分析已經能夠發現,計算機資料庫系統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了讓計算機信息管理更加的安全和高效。而在目前實際的使用計算機資料庫系統的過程中,其主要目標就是為了保證到計算機信息管理的安全性。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計算機資料庫系統能夠保證到計算機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但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計算機資料庫系統的安全性仍然有著較高的威脅[4]。尤其是目前計算機網路計算不斷發展的大前提之下,計算機資料庫系統就會面臨更多的危險和挑戰。若出現了計算機信息管理的風險,極有可能對計算機自身的信息安全造成較為嚴重的威脅,甚至有可能出現相當嚴重的後果。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就需要不斷地提升計算機資料庫系統自身的適用性以及安全性,為計算機信息管理起到更加重要的效果。
4、結語
計算機資料庫系統是計算機在使用過程中尤為重要的系統,對於計算機的安全使用以及效率提升均有著重要意義。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計算機資料庫系統在計算機信息管理過程中的使用方法及效果,為計算機信息管理效率和安全性的提升提供了可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1]祝明慧.淺析計算機資料庫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及發展方向[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8):283-283.
[2]王倩.計算機資料庫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價值評價[J].信息與電腦,2015,(17):52-53.
[3]黃昌偉.探討計算機資料庫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J].無線互聯科技,2014,(10):87-87.
[4]王德新,唐非,趙龍,等.資料庫信息管理技術在嵌入式系統應用中的研究與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1,(5):3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