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想要緩解嬰兒長牙期的不適,家長平時可以用消毒紗布按摩嬰兒的牙齦,這樣是能夠緩解長牙期的不適感。平時家長還可以給寶寶試試磨牙棒,這樣是能夠緩解寶寶在長牙的不適感,還能夠鍛煉到寶寶的咀嚼功能。但是一定要注意保證衛生干凈,這樣也能夠避免寶寶抓咬其他的物品,保證安全。平時在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也可以給寶寶添加一些固態的食物,這樣是能夠幫助寶寶有效的進行咀嚼,也能緩解因為長牙而出現的疼痛問題,在進行不斷的運動當中,是能夠幫助減少疼痛感的。
最後在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的時候,家長就應該給寶寶開始刷牙了,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對於寶寶牙齒的發育來說是非常好的。
2. 小孩長牙怎麼辦
孩子出生時,口腔內沒有牙齒,出生後約6個月,下頜中切牙開始萌出,直到2歲半乳牙全部萌出。寶寶出生後1年內(1.5個月~11個月)所有乳牙釉質礦化完成,出生後2年內(6個月~24個月)所有乳牙萌出。因此,出生後1年內,如果孩子出現全身或局部紊亂疾病,將影響乳牙釉質的發育,導致牙齒發育缺陷,易患齲齒。
乳牙萌出一般時間
中切牙 側切牙 尖牙 第一乳磨牙 第二乳磨牙
上頜 7.5個月 9個月 18個月 14個月 24個月
下頜 6個月 7個月 16個月 12個月 20個月
萌牙正常時間范圍
中切牙 側切牙 尖牙 第一乳磨牙 第二乳磨牙
上頜 5~15個月 6~21個月 8~29個月 8~28個月 8~34個月
下頜 4~17個月 6~27個月 8~29個月 8~27個月 8~34個月
牙齒萌出時間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個體差異的存在,有的孩子牙齒萌出偏早、有的孩子偏晚,但只要在個體差異的范圍內,就是正常的。
3種原因造成差異
1. 遺傳因素 如種族、性別等,正常情況下,女孩比男孩牙齒鈣化、萌出的時間早。
2.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的影響更為普遍,如氣溫、疾病等。一般來說,寒冷地區的兒童比溫熱地區的牙齒萌出遲
3. 營養狀況 營養良好,身高、體重較高的兒童比營養差,身高、體重較低的兒童牙齒萌出早。
牙齒萌出順序
牙齒的萌出有一定的順序,一般來說,是按照這樣的先後順序:1)下頜中切牙,2)上頜中切牙,3)上頜側切牙,4)下頜側切牙,5)下頜第一乳磨牙,6)上頜第一乳磨牙,7)下頜乳尖牙,8)上頜乳尖牙,9)下頜第二乳磨牙,10)上頜第二乳磨牙。
有的孩子會有個別牙齒的萌出順序顛倒,但最終並不影響牙齒的排列,無需處理。
長牙時的6種症狀
2種正常反應
1.咬東西 牙齒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無任何不適,但在乳牙萌出時,小兒喜歡咬東西,如哺乳時咬奶頭,或將手指放入口內等。這時可給小兒一個能咬的玩具,讓孩子咬玩具以便刺激牙齦,使牙齒穿透齦黏膜順利萌出。
2.流涎 牙齒萌出時刺激三叉神經,引起唾液分泌量增加。由於小兒還沒有吞咽大量唾液的習慣,口腔又淺,唾液往往流到口外,形成所謂的「生理性流涎」。這種現象一般隨年齡增長而自然消失。
可能出現的4種異常
1.乳牙早萌——誕生牙和新生牙
孩子出生時就有牙齒萌出,稱為「誕生牙」。出生後1個月內,就有乳牙萌出,稱為「新生牙」。誕生牙和新生牙多見於下頜乳中切牙。這些牙齒多數沒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極度松動。由於誕生牙和新生牙有影響嬰兒哺乳及脫落後被嬰兒吸入氣管的危險,所以常常被拔除。如果誕生牙和新生牙不松動或松動不明顯,在吮乳時,由於下切牙對舌系帶的摩擦造成舌系帶的創傷性潰瘍。在此情況下,可以改變喂養方式,用湯匙喂養、調磨或拔除患牙。
早萌乳牙應與上皮珠鑒別。上皮珠是新生兒牙槽黏膜上出現的角質珠,是類似牙齒的白色球狀物,米粒大小,可出現一個、數個至數十個。上皮珠是牙板上皮剩餘所形成的角化物,並非真正的牙齒,可自行脫落,非牙齒的過早萌出。
2.乳牙萌出過遲
嬰兒出生後1年內,萌出第一顆乳牙,均屬正常范圍。如果超過1周歲,甚至1歲半後仍未見第一顆乳牙萌出,超過3周歲乳牙尚未全部萌出為乳牙遲萌。此時需查找原因,排除是否有「無牙畸形」。個別乳牙萌出過遲較少見,全口或多數乳牙萌出過遲或萌出困難多與全身因素有關。如佝僂病、甲狀腺功能低下以及營養缺乏等,佝僂病患兒的乳牙能遲至出生後14~15個月才開始萌出,並往往伴有牙齒發育缺陷。遇到這種異常情況,應進行臨床咨詢。
3.萌出性齦炎 是乳牙萌出時常見的暫時性牙齦炎。沿牙冠的牙齦組織充血,但無明顯的自覺症狀,隨著牙齒的萌出而漸漸自愈。萌出性齦炎多是由於牙齒萌出時,牙齦常有異樣感,使孩子用手指、玩具等觸摸或咬嚼,導致牙齦黏膜擦傷。
4.萌出性囊腫
乳牙萌出前,臨床上有時可見覆蓋牙的黏膜局部腫脹,呈青紫色,內含組織液和血液,有萌出性囊腫之稱。一般不會影響牙齒的萌出,若萌出受阻,則需去除部分組織,使牙冠外露。
乳牙萌出過程中,如果確實出現了一些異常情況,建議家長進行臨床專科咨詢。
長牙4大護理原則
1.口腔清潔 一些學者建議在乳牙萌出之前清潔和按摩牙齦,認為這將有助於建立一個健康的口腔生態環境且有助於牙齒萌出。專家公認清除菌斑應從第一顆乳牙萌出開始,而這一早期的清潔工作完全靠孩子的父母來完成。即父母手指纏上濕潤的紗布輕輕按摩孩子的牙齦組織和清潔孩子的牙齒,每日一次。
其實只要父母感覺使用牙刷安全,那麼選擇一個軟毛且適宜孩子大小尺寸的牙刷,濕潤後使用也是可以的。1歲以後提倡開始刷牙去除菌斑,3歲左右時可以開始使用牙膏,建議使用兒童牙膏。因為這一年齡組的孩子不能咳出且有潛在的氟化物吞咽,所以每次刷牙只用小豌豆大小的牙膏就足夠了。
2.口咬玩具 乳牙萌出時,小兒喜歡咬東西,如哺乳時咬奶頭或將手指放入口內,這時可給小兒一個能咬的玩具,讓孩子咬玩具以便刺激牙齦,使牙齒穿透齦黏膜順利萌出。有時,也可給孩子用磨牙棒,一是利於牙齒萌出,另外,還可以訓練孩子的咀嚼功能。有的家長喜歡給孩子用安慰奶嘴,建議使用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孩子10個月。
3.口腔檢查 乳牙開始萌出時,也是第一次進行口腔檢查的時間,一般檢查最遲不要超過孩子12個月。因為齲齒(蛀牙)是由細菌導致的,而主要的致病菌是變形鏈球菌。隨著牙齒的萌出,這些致病菌才開始在口腔內定植。除了開始進行口腔清潔,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喂養習慣。因此,第一次口腔檢查,保健人員會幫助你進行上述兩個方面的保健措施。而不良的喂養習慣,其危害是極大的,這在後面的專題中會進行闡述。
4.生理間隙 乳牙間大多存在生理間隙,有些孩子乳牙萌出時出現間隙,也有些孩子乳牙初建牙合時無牙間隙,以後逐漸出現間隙。臨床可見隨著增齡變化,生理間隙變大。生理間隙有利於恆牙替換時排列整齊。因繼承同名恆牙往往大於同名乳牙,生理間隙有利於恆牙替換時排列整齊。但生理間隙的存在,使食物殘渣易於存留生理間隙處,不易清潔,易導致齲齒,這也是生理間隙存在的不利之處,但更需我們作好孩子的口腔清潔,避免齲齒的發生。
3. 怎樣緩解小兒出牙的痛苦
你好,可以嘗試下面幾種方法: ·按摩牙齦 輕輕按摩牙齦有助於緩解出牙的疼痛。用干凈的手指輕柔地摩擦寶寶的牙齦。 ·冷敷牙齦 讓寶寶嚼些清涼的東西不僅有助於舒緩發炎的牙齦,還能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冰涼的毛巾或冰鎮橡皮奶嘴都能起到作用,不過一些美味可口的東西,如冰香蕉或冷胡蘿卜,可能會吸引寶寶更長的時間。 您也可以讓寶寶吮吸冰塊,但冰塊必須用毛巾包住,且必須隨時看著寶寶,以防寶寶試圖吞下冰塊而導致窒息。如果寶寶太小,您還必須幫寶寶拿著毛巾。讓寶寶直接咬冰塊可能會損傷牙齦。毛巾不僅能讓寶寶更舒服地咬住冰塊,還能防止冰塊滑入喉嚨。 ·巧用奶瓶 試試這個絕招:在奶瓶中注入水或果汁,然後倒置奶瓶,使液體流入奶嘴,將奶瓶放入冰箱,保持倒置方式,直至液體凍結。寶寶會非常高興地咬奶瓶的凍奶嘴。記得要不時查看奶嘴,以確保它完好無損。 ·讓寶寶嚼吧 咀嚼可幫助牙齒冒出牙齦,放心地讓寶寶的頜部保持運動吧。任何干凈、無毒、可以咀嚼、萬一吞咽也不會因為過大或過小而堵住氣管的東西都可以給寶寶用來咀嚼。 您可以試著給寶寶喂嬰兒蘋果片,對於更小的寶寶,則應用毛巾包裹蘋果片,而您用手拿住毛巾。您甚至可以將毛巾用水浸濕後冰凍,然後讓寶寶咬住冰凍毛巾的一角。市面上的磨牙餅也是很好的選擇(盡管會讓寶寶身上臟兮兮的),有點硬的麵包圈也是寶寶咀嚼的絕佳物品。 ·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最好的方法可能是讓寶寶不再注意自己要冒出牙齒的牙齦。試著和寶寶一起玩他最愛的玩具或者用雙手抱著寶寶搖晃或跳舞。有時,只要玩一下躲躲貓游戲就可以吸引寶寶的注意,可以讓寶寶忘記不適感。 ·嘗試鎮痛葯 兒童專用的非處方類鎮痛葯可緩解疼痛,時效可長達四小時,此類鎮痛葯包括兒童用醋氨酚液。比如兒童用泰諾琳滴劑(Children』s Liquid Tylenol)。但您不能一天24小時都給寶寶服用鎮痛葯,因此要把葯留到最需要的時候使用,例如睡覺前或所有其他建議都不起作用時。請務必嚴格遵循包裝上的說明,24小時內寶寶的服葯次數通常不得超過三次。 ·隨身攜帶毛巾 出牙常常會使寶寶流很多口水,唾液會刺激皮膚,這樣只會使寶寶更難受。隨身攜帶一條柔軟的毛巾,用於擦掉寶寶嘴邊和下顎上的口水。如果這些還不夠,請使用凡士林膠或氧化鋅軟膏保護寶寶的皮膚。
4. 寶寶出牙不適,該怎麼緩解具體應該如何操作
如果寶寶出牙期間不舒服,可以通過轉移寶寶注意力、吃研磨棒、使用安撫奶嘴等方式緩解。,並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寶寶出牙期間會有不適感,影響寶寶的情緒。可以帶寶寶出去玩,轉移注意力。可以給寶寶一些磨牙棒,可以緩解出牙時牙齦的瘙癢或腫脹。可以適當給寶寶使用安撫奶嘴,也可以緩解出牙不適,但不要長期使用。建議好好照顧寶寶。如果寶寶有什麼異常情況,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牙齒的萌出會刺激寶寶的牙齦神經,導致唾液增多。
其實牙膠是用細麵粉壓制而成,看起來很硬但是會很快用唾液沖散,一般不會嗆到。按壓寶寶的牙齦:用干凈的手指或濕紗布摩擦寶寶的牙齦。壓力可以緩解寶寶的不適。涼爽的牙膠或軟勺:涼爽的物體可以緩解出牙的不適。你可以把它們放在冰箱里一段時間,然後給你的寶寶吃。寶寶長第一顆牙的時候,就要每天用剛開始可以清潔的紗布或軟刷清潔寶寶的牙齒。當更多的牙齒出來時,你可以改用小的軟毛牙刷,使用含氟牙膏。每天刷兩次牙,一定要把上下頜的所有牙面都刷干凈。
5. 如何緩解寶寶長牙期的不適
引言:出牙期是指嬰兒第一次長牙齒的時期。 牙齒出現的時間因人而異。 有些寶寶要從出生後3個月開始出牙,有些寶寶卻在出生後12個月才出牙。但寶寶在出牙時會很不舒服,那麼應該如何緩解寶寶長牙期的不適?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
雖然寶寶出牙後可以開始吃固體食物,但是這個時期的寶寶還是以奶類(母乳和嬰兒奶粉)為主要營養來的,所以建議媽媽每天喂四次奶,再喂一次固體食物。
6. 寶寶在幾個月的時候開始長牙,什麼方法可以緩解出牙不適
一般寶寶6個月的時候會開始萌出第一顆牙齒,通常到2~2.5歲20顆乳牙全部長齊。也有些寶寶出牙比較晚,10月、11月才開始長牙,但如果寶寶1歲了還沒開始長牙,家長要引起注意,及時帶孩子去看醫生,檢查一下遲遲不長牙的原因。
此外媽媽要注意,寶寶出牙期經常流口水,可在口周塗抹山茶油類的護膚品隔離口水刺激;流口水後及時吸干水分,而不要用紙巾擦拭,避免摩擦受損引起口水疹。
7. 如何緩解寶寶出牙疼痛的方法有哪些
1.寶寶出現牙齦發炎等症狀時,父母可以用清潔後的手指輕輕摩擦寶寶的牙齦,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緩解長牙痛苦,還可以分散寶寶注意力,增進親子感情。
2.讓寶寶吃一些較為清涼的水果可以有效緩解牙齦發炎,同時還可以轉移寶寶注意力,香蕉和胡蘿卜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冰涼的干凈毛巾和橡膠奶嘴也可以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3.若想要寶寶不再感到疼痛,最好的方法是有效地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不要讓寶寶將精力注意到自己的牙齦上。父母可以嘗試同寶寶玩一些游戲,比如躲貓貓或抱著寶寶搖晃等,此時為寶寶准備一些玩具也是必要的。
4.寶寶長牙時可以巧妙地使用奶瓶,將奶瓶裝滿果汁或牛奶,倒置奶瓶使瓶口充滿液體後放入冰箱,等到結凍後讓寶寶含在口中,寶寶會非常樂意咬奶瓶嘴,達到冷敷牙齦的效果。
5.寶寶長牙時,咀嚼可以幫助寶寶有效緩解疼痛,咀嚼時寶寶的頜部不斷運動可以減少疼痛。注意寶寶咀嚼的東西要干凈、無毒並且可以吞咽。
以上就是可以緩解寶寶長牙痛的五種方法,如果您的寶寶正在長牙齒,就趕緊使用這些方法來緩解寶寶的不適吧!此外,爸爸媽媽們還要多陪伴寶寶,讓寶寶感受到你們的關愛,這樣也可以減少寶寶的不適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