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生物推測法研究的常用方法

生物推測法研究的常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13 13:42:05

❶ 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生物學家對於生命現象的研究通常採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通常這兩種方法是一起使用的。

1、 觀察是按生物的物理性狀來描述生物的狀況。通常是先對其外形及行為進行觀察和描述,再把生物體解剖藉助光學儀器對其內部結構進行觀察。觀察是多種多樣的,有個體的觀察也有群體的觀察;有靜態的觀察也有動態的觀察;有相同種類的觀察也有不同種類的對比觀察。

2、 實驗是人為地改變一些條件來觀測生物的變化和反應,以探究生命內在的因果關系,是認識生命活動的方法。

實驗方法是人為地干預、控制所研究的對象,並通過這種干預和控制所造成的效應來研究對象的某種屬性。17世紀前後生物學中出現了最早的一批生物學實驗,如英國生理學家威廉·哈維關於血液循環的實驗,揚·巴普蒂斯塔·范·海爾蒙特關於柳樹生長的實驗等。

到了19世紀,物理學、化學比較成熟了,生物學實驗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因而首先是生理學,然後是細菌學和生物化學相繼成為明確的實驗性的學科。19世紀80年代,實驗方法進一步被應用到了胚胎學,細胞學和遺傳學等學科。

系統的方法:

系統科學源自對還原論、機械論反省提出的有機體、綜合哲學,從克洛德·貝爾納與沃爾特·布拉福德·坎農揭示生物的穩態現象、諾伯特·維納與威廉·羅斯·艾什比的控制論到卡爾·路德維希·馮·貝塔郎非的一般系統論。

最早建立的是系統心理學,系統生態學、系統生理學等先後建立與發展,20世紀70-80年代系統論與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等概念發表。

從克勞德·香農的資訊理論到伊利亞·普里高津的耗散結構理論,將生命看作自組織化系統。細胞生物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發展,曼弗雷德·艾根提出細胞、分子水平探討的超循環(化學)理論。

(1)生物推測法研究的常用方法擴展閱讀:

研究領域

生物學家從很多面向研究生物,因此產生很多研究領域。例如:

1、 面向原子和分子: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結構生物學。

2、 面向細胞: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病毒學。

3、 面向多細胞:生理學、發育生物學、組織學。

4、 面向宏觀:生態學、演化生物學。

生物學本身不斷的快速發展,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整合也越來越多。一大原因是分子生物學在近代突飛猛進,終於導致人類基因序列定序基本完成。

由此,為了解讀巨大數量的基因信息,促成了基因組學。為了探究基因和蛋白質的交互作用,開創出蛋白質組學。這些新的研究領域幫助解決疾病、糧食、環境生態等問題。其眾多的研究信息和積累海量研究數據則需要新的電腦演算法來處理。

❷ 研究生物學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生物學研究方法 包括: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分類法、 測量法、文獻法、比較法等。實驗法是現代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實驗法: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條件, 或創設一定的條件來引起某種生物現象以進行研究的方法,稱之為實驗法

❸ 高中生物中的研究方法 例如假說演繹法 像這樣的都有什麼 怎麼區分

一、對幾個基本概念的理解

1、假說:假設的意思,指科學研究上對客觀事物的假定的說明,假說要根據事實提出,經過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就成為理論。恩格斯曾經說過,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說,充分說明假說在自然科學發展中的作用。

2、演繹:有發揮的意思,如演說、演繹,一種推理的方法,是由一般原理推出關於特殊情況下的結論,跟「歸納」相對。

3、歸納:一種推理的方法,由一系列具體的事實概括出一般原理,跟「演繹」相對。

4、類比:一種推理的方法,根據兩種事物在某些特徵上的相似,做出他們在其他特徵上也可能相似的結論。類比推理是一種或然性的推理,其結論是否正確還有待實踐證明。

5、推理:邏輯學指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由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前提)推出新判斷的(結論)過程,有直接推理和間接推理。

6、假說演繹法:在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以後,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檢驗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結論相符,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說是錯誤的。這是現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

7、類比推理法: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相同,推斷出它們在另外的屬性上(這一屬性已為類比的一個對象所具有,而在另一個類比的對象那裡尚未發現)也相同的一種推理。類比推理的結構可表示如下: A有屬性a、b、c、d ,B有屬性a、b、c ,推出結論B有屬性d 。例如科學家在研究光的性質時,曾將光與聲進行類比。聲有直線傳播、反射和折射等現象,其原因在於它有波動性。後來發現光也有直線傳播、反射和折射等現象,因此推測光也可能有波動性。

二、例說假說演繹法的一般流程

上午第一節課的上課鈴響了,小王蓬頭垢面,匆匆忙忙的闖進教室(發現現象),老師猜想,小王今天早晨起床完了,沒有來得及吃早飯(做出假設),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小王在臨近中午的時候會出現飢餓、注意力不集中等低血糖症狀(演繹推理)。果然,小王在上午第四節課的時候坐立不安,經詢問得知,小王確實因為時間關系沒有來得及吃早飯(驗證假設,得出結論),當然我們的假設也可能不正確,如小王是因為學校停水沒來得及洗刷造成的,也就是說假說演繹的正確與否是要經過實踐檢驗的。

三、遺傳定律發現過程中的假說演繹法

1、雜交實驗,發現問題

孟德爾用純種高莖豌豆和純種矮莖豌豆作親本雜交,結果雜交後的子一代總是高莖的,將子一代自交後,經統計,發現出現了3高:1矮的性狀分離比。對其它對的相對性狀也作了以上實驗,發現這是一個共性,即子一代都是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性狀分離,並且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數目比例大致為3:1。

2、提出假說,解釋現象

孟德爾做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遺傳因子相互分離的假設。即:生物的性狀是有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在子一代中一個遺傳因子能夠掩蓋另一個遺傳因子的作用;生物體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因此配子中只含有每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受精時,雌雄配子是隨機結合的。

3、演繹推理,深入探索

依據上面的假說,子一代的體細胞中含有兩個不同的遺傳因子,它們應當各自對立、互不混雜。子一代可以產生兩種不同類型的配子(雌雄均如此),分別含有顯性遺傳因子和隱性遺傳因子,並且數目相等。當雌雄配子隨機結合發生受精作用時,子二代會出現三種不同類型的遺傳因子組成,比例為1:2:1,其中含有顯性遺傳因子的表現為顯性性狀,不含顯性遺傳因子的表現為隱性性狀,這樣,子二代就出現了3:1的性狀分離比。

4、設計實驗,驗證假設

孟德爾的假說和演繹合理的解釋了他做的豌豆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但是,作為一種正確的假說,僅能解釋已有的實驗結果是不夠的,還應該預測到另一些實驗的結果。根據其假說和推理,如果子一代是雜合子,就可以產生兩種不同類型的配子,比例為1:1,如果用只能產生一種配子的隱性個體與子一代進行雜交,預期雜交後代會出現兩種表現型,且比例是1:1,孟德爾在預測了如上實驗(測交)的結果後,設計實驗方案進行了多次實驗,發現結果與其預期的結果相符,從而驗證了其假說的正確性。

5、歸納綜合,總結規律

在反復進行了相關的實驗後,確定了孟德爾假說的正確性,後人總結歸納其假說,得出了孟德爾第一定律──基因的分離定律。

四、類比推理一例──基因在染色體上

1、認真觀察,發現事物的共性

美國科學家薩頓觀察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時發現,孟德爾所說的遺傳因子(基因)的分離過程和細胞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過程非常相似,即基因的行為和染色體的行為存在著明顯的平行關系:

基因行為

染色體行為

基因在雜交過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獨立性

染色體在配子形成和受精過程中,具有相對穩定的形態結構

在體細胞中基因成對存在

在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存在

在配子中成對的基因只有一個

在配子中成對的染色體只有一條

體細胞中成對的基因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

體細胞中成對的染色體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時自由組合

非同源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自由組合

2、深入思考,依據共性作推理

薩頓根據發現的以上現象,將孟德爾遺傳定律形成配子過程中基因的行為變化與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做了深入類比分析,對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做出推論,即基因是由染色體攜帶著從親代傳遞給下一代的,也就是說,基因就在染色體上。

3、實踐檢驗,團結合作出真知

類比、假說、推理後得到的結論並不具備邏輯上的必然性,不管它有多麼的合情合理,在沒有實踐的檢驗之前,還都僅僅是假說,不能作為定律來使用,科學家們不斷的探索努力,終於在1909年,摩爾根通過果蠅紅眼與白眼這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將一個特定的基因和一條特定的染色體──X染色體聯系起來,從而用實驗證明了基因確實在染色體上。

五、科學方法給我們的啟示

現代遺傳學把遺傳因子稱為基因,把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控制著相對性狀的基因稱為等位基因,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稱為顯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稱為隱性基因。我們應當深刻體會,當時人們還沒有認識到配子形成過程和受精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不知道基因位於染色體上,也並不清楚遺傳因子是什麼,孟德爾提出的假說是超越時代的一種非凡的設想,是有很大的積極意義的,這也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孟德爾所處的時代,生物學所採用的常規研究方法有兩種:其一是先進行觀察和實驗,再分析結果,然後提出假說,這種方法被稱為歸納法;另一種是先提出假說,然後用實驗來證實或否證,這種方法被稱為演繹法。孟德爾在假說演繹的科學方法的指導下,針對已有的事實,發現問題,提出假說,更重要的是設計實驗驗證假說,並在不同植物的雜交實驗中分別驗證了假說的正確性,從而使其假說變成普遍的規律。這一科學方法的深入應用,為進一步研究更復雜的遺傳現象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和手段,其價值並不亞於遺傳規律本身,它對後人的科學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無論是孟德爾、薩頓還是其他科學家,他們對科學的執著熱愛,對生產生活的密切觀察、深入思考等精神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尤為重要的是,他們不僅僅有一種嚴謹的科學態度,而且敢於依據事實,大膽假說、推理,敢於向傳統挑戰,這在科學研究和發展中及其重要的。在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流程,還應當激發學生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大膽探究,用所學知識去開辟一片新的天地。

❹ 生物研究的幾種科學方法

1.類比法 類比法 類比法是將陌生的事物與熟悉的事物作比較,以加深對陌生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的研究方法。這種聯系生活經驗,將熟悉的事物與不熟悉的、有待了解的事物相類比的處理方法,有助於突破認知上的難點。 2.模型法 模型法 模型是人們為了某種特定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作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描述,這種描述可以是定性的, 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藉助於具體的實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則通過抽象的形式來表達。模型包括 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數學模型等。 3.實驗法 實驗法 實驗法是人們根據研究目的和任務,利用科學儀器設備,人為地、有效地控制或模擬自然現象,排除 非實驗因素的干擾,突出主要因素,在比較有利的條件下探索客觀事物規律性的一種有效的科學研究方法。(1)對照實驗法:通過比較來研究、提示實驗對象的某種特性的實驗方法稱為對照實驗法。 (2)模擬實驗法:在科學實驗中因受客觀條件限制而無法對某些自然現象進行直接實驗時,人們便 尋求間接實驗的方法。如利用「滲透作用的實驗裝置」模擬成熟植物細胞滲透吸水和失水的過程。 4.顯微觀察法 顯微觀察法 顯微觀察法常用於用肉眼看不到,必須藉助於顯微儀器(如顯微鏡)才能看清形態結構的實驗中。顯 微觀察讓人們的觀察角度從宏觀世界轉向微觀世界,從而更進一步認識生命現象及生命基本特徵。5.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 在科學研究中針對研究對象不同的特點,運用數學概念、方法和技巧,對研究對象進行量的分析、描 述、計算和推導,從而找出能以數學形式表達事物的量的規律性的方法。 6.假說演繹法 假說演繹法 在觀察和分析基礎上提出問題以後,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 再通過實驗檢驗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結論相符,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 說是錯誤的,要重新修正。 7.化學分析法 化學分析法 就是依據物質的化學性質和變化去認識物質的方法,具體來說,就是利用化學手段測定物質的組成、 含量以及結構的方法,如酶解法

❺ 生物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生物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實驗法、觀察法、調查法和測量法。
①觀察法
觀察法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科學的很多重大發現或發明都源於細致的觀察。觀察法就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觀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地感知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
②調查法
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種類、生存環境和外部形態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調查者以正確的理論與思想作指導,通過訪談、問卷、測驗等手段有計劃地,廣泛了解.掌握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得出結論。
③實驗法
生物學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門自然科學。利用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是現代生物學的重要方法。實驗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
④測量法(略)

❻ 生物上的四種調查方法是什麼

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四種:

①觀察法

觀察法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科學的很多重大發現或發明都源於細致的觀察。觀察法就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觀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

②調查法

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種類、生存環境和外部形態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調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訪問、座談、問卷、測驗和查閱書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對象的材料。

科學調查的步驟: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實施實驗調查方案,並如實做好記錄→對調查情況和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寫出調查報告。

③實驗法(如對照實驗和模擬實驗)

生物學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門自然科學。利用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是現代生物學的重要方法。實驗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

④測量法

(6)生物推測法研究的常用方法擴展閱讀:

實驗的設計過程

從研究過程的大體步驟來看,實驗方法與一般實證研究(即經驗研究)相類似,通常可分以下幾個步驟:

1、在對現實經濟生活中各種現象作觀察思考並對有關文獻進行回顧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問題;

2、根據理論,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測,提出假設命題;

3、設計研究程序和方法;

4、搜集有關數據資料;

5、運用這些數據資料對前面提出的假設命題進行檢驗;

6、解釋數據分析的結果,提出研究結論對現實或理論的意義以及可以進一步研究或改進的餘地。

在實驗研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第3個步驟——實驗設計過程,它是實驗研究的核心。實驗研究用以檢驗假設的數據是對實驗現象觀察得到的,因此實驗的設計如何直接關系研究成敗。

仔細觀察已有的實驗研究成果,可以發現,在以上步驟的具體實施上,實驗方法與經驗研究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這一點在第2個步驟中就已經顯示出來。

將假設命題具體化為可以檢驗的模型,與實驗設計有直接關系,研究者在對研究結果做出理論預期(即假設)時,必須考慮實驗的可實施性;在建立可證偽的檢驗模型時必須考慮變數的值可以通過實驗取得。研究的第4個步驟是數據資料收集,在實驗研究中就是實施實驗並記錄實驗情況。

實驗研究中用於假設檢驗的數據來自研究者自己設計的實驗,而經驗研究應用的數據來自經驗,如統計資料或報刊雜志(即現實世界中存在的數據),這個差別在方法定義時就已經明確。

實驗的影響因素

實驗設計影響因素

外部環境設計

行為者內因設計

影響因素控制方法

根據行為影響因素變化的特性不同,可將其控制方法區分為組間控制和組內控制。

組間控制方法

組內控制方法

參考資料:網路-實驗研究方法

❼ 生物中探究實驗的方法有那些

主要是
控制變數法
(1)顯微觀察法,如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等。
(2)觀色法,如觀察動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遺傳等。
(3)原子示綜法,如噬菌體浸染細菌的實驗,用18O2和14CO2追蹤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轉移途徑的實驗等。
(4)等組實驗法,如小麥澱粉酶催化澱粉水解的實驗,發現生長素的燕麥胚芽鞘實驗等。
(5)加法創意法,如用飼喂法研究甲狀腺激素,用注射法研究動物胰島素和生長激素,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等。
(6)減法創意法,如用閹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素的實驗,雌蕊受粉後除去正在發育著的種子等。
(7)雜交實驗法,如孟德爾發現遺傳定律的植物雜交、測交的實驗,小麥的雜交等。
(8)化學分析法,如番茄和水稻對Ca和Si選擇性吸收,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等。
(9)理論分析法,如大、小兩種草履蟲競爭的實驗,植物根向地生長、莖背地生長的實驗,植物向光性實驗等。
(10)模擬實驗法,如滲透作用的實驗裝置,分離定律的模擬實驗等

❽ 生物實驗的研究方法,步驟。謝謝

生物實驗步驟可以有好多不規限於一種,普遍例子:
1、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3、設計實驗
4、進行試驗
5、得出結論

❾ 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觀察描述的方法、比較的方法、實驗的方法、系統的方法。

1、觀察描述法

生物學的研究則是考察那些將不同生物區別開來的、往往是不可測量的性質。生物學用描述的方法來記錄這些性質,再用歸納法,將這些不同性質的生物歸並成不同的類群。18世紀,由於新大陸的開拓和許多探險家的活動,生物學記錄的物種幾倍、幾十倍地增長,於是生物分類學首先發展起來。生物分類學者搜集物種進行鑒別、整理,描述的方法獲得巨大發展。要明確地鑒別不同物種就必須用統一的、規范的術語為物種命名,這又需要對各種各樣形態的器官作細致的分類,並制定規范的術語為器官命名。

2、比較法

運用比較的方法研究生物,是力求從物種之間的類似性找到生物的結構模式、原型甚至某種共同的結構單元。19世紀30年代,消色差顯微鏡問世,使人們得以觀察到細胞的內部情況。1838~1839年施萊登和施萬的細胞學說提出: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比較形態學者和比較解剖學者多年來苦心探求生物的基本結構單元,終於有了結果。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的建立是觀察和描述深入到顯微領域所獲得的成果,也是比較方法研究的一個重要成果。

3、實驗法

實驗方法則是人為地干預、控制所研究的對象,並通過這種干預和控制所造成的效應來研究對象的某種屬性。實驗的方法是自然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19世紀80年代,實驗方法進一步被應用到了胚胎學,細胞學和遺傳學等學科。到了20世紀30年代,除了古生物學等少數學科,大多數的生物學領域都因為應用了實驗方法而取得新進展。

4、系統法

系統科學源自對還原論、機械論反省提出的有機體、綜合哲學,從C.貝爾納與W.B.坎農揭示生物的穩態現象、維納與艾什比的控制論到貝塔郎菲的一般系統論,系統生態學、系統生理學等先後建立與發展,20世紀70-80年代系統論與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等概念發表。從香農資訊理論到I.普里戈津的耗散結構理論,將生命看作自組織化系統。

(9)生物推測法研究的常用方法擴展閱讀: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部分。目的在於闡明和控制生命活動,改造自然,為農業、工業和醫學等實踐服務。幾千年來,中國在農、林、牧、副、漁和醫葯等實踐中,積累了有關植物、動物、微生物和人體的豐富知識。1859年,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物種起源》的發表,確立了唯物主義生物進化觀點,推動了生物學的迅速發展。

生物分類學是研究生物分類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學分支。分類就是遵循分類學原理和方法,對生物的各種類群進行命名和等級劃分。瑞典生物學家林奈將生物命名後,而後的生物學家才用域(Domain)、界(Kingdom)、門( Phylum)、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加以分類。最上層的界,由懷塔克所提出的五界,比較多人接受;分別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以及動物界。 從最上層的「界」開始到「種」,愈往下層則被歸屬的生物之間特徵愈相近。共有七大類,分別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閱讀全文

與生物推測法研究的常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季度開票金額計算方法 瀏覽:31
電腦操作方法要教給上司嗎 瀏覽:445
goodnote閃退解決方法 瀏覽:881
大烏龜編織方法視頻 瀏覽:364
包皮環切器使用方法 瀏覽:862
大蝦宴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29
教師資格證常用的心理輔導方法 瀏覽:529
如何確定工資發放方法 瀏覽:252
艾滋哪種治療方法副作用小 瀏覽:332
華為運營商顯示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96
餐飲利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182
好的引流方法怎麼形容 瀏覽:852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口訣 瀏覽:110
釣鮁魚的線組方法圖片 瀏覽:266
小米6定位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74
簡單幸運繩的編織方法 瀏覽:427
糖尿病高危人群計算方法 瀏覽:199
煤氣燃燒器安裝方法 瀏覽:281
貔貅怎麼佩戴好貔貅佩戴方法詳解 瀏覽:297
榮耀截屏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