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農夫說:「多麼好的一棵樹啊!」指出這句子運用的描寫方法
描寫景物的手法:靜態與動態、客觀與主觀、反襯與對比三種。、
農夫說:「多麼好的一棵樹啊!」這句子運用的是客觀與主觀的描寫方法。
按敘述分類,又有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這幾類。
農夫說:「多麼好的一棵樹啊!」這句子又運用了正面描寫的方法。
想要了解更多,請自行網路。這里已經編不下去了。
『貳』 學校門口這棵樹好大啊!運用說明方法寫具體
寫作思路:寫作時從大處著手,盡量闡述自己的看法或者思想,全面詳細的解答問題,並且緊扣問題的中心,把要表達的內容完整表述出來。
學校門口有一棵高大的樹木,高度都有七米多,就像我們平常住的房子那樣,就有兩三層那麼高,要有五六個中年孩子,才能抱住這棵樹,它的佔地面積都有兩平方米多,就連那些小樹長的都很茂盛,它的一片都有成人手掌那麼大。
寫作手法:
1、第一人稱敘事法
由於文章的內容是通過「我」傳達給讀者,表示文章中所寫的都是敘述人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或者就是敘述者本人的親身經歷,使讀者得到一種親切真實的感覺。
採用第一人稱,由於敘述人是當事人,所以敘述的人與事,只能是「我」活動范圍內的人物和事件。活動范圍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寫進去。
2、第三人稱敘事法
用第三人稱敘事,敘述人既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現在讀者面前,能自由靈活地反映社會生活。但第三人稱敘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稱敘事那麼親切自然。
『叄』 用說明方法介紹一棵大樹
原句:那是一棵大樹。1、列數字的方法:那是一棵高五米的大樹。2、打比方的方法:那棵大樹筆直地挺立在那裡,像就像中華民族那挺立的脊樑。3、作比較的的方法:那是一棵比旁邊的樹都高的大樹。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七種:
1、列數字。有時為了便於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的特徵,往往用一些數字來准確地、科學地加以說明。
2、做比較。為了說明某些抽象的或比較陌生的事物,用具體的或比較熟悉的事物進行比較,往往能增強說明事物的效果。
3、下定義。有時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問題,往往用簡明扼要的話給事物下定義,使讀者對被說明對象有個明確的概念。
4、打比方。用熟知的事物做比喻,可使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形象,有助於了解被說明事物的特徵。
5、舉例子。就是用列舉事實的方法,把比較復雜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說得具體明晰、通俗易懂。
6、分類別。要說明事物的特徵,往往從單方面不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類,然後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運用分類說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標准,對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別加以說明。
7、引資料。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可使說明更具說服力。
『肆』 艾青的樹 運用了什麼寫作方法
中「樹」象徵著那些在抗日戰爭時期不屈於敵人的威逼利誘,頑強抗爭,緊密團結在一起的革命者們。他們正如詩中的「樹」——雖
「彼此孤離地兀立著」,但
「
在看不見的深處,
它們把根須糾纏在一起」。這首詩熱情贊美了革命者的剛正不屈,堅強勇敢,團結互助,心繫祖國的革命精神,鼓舞著人們肩負起解就國家的重任。
寫法上,這首詩還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寫地面上樹的間隔,地面下根的糾纏,這更體現了革命者們在敵人的威脅下不出賣同伴,他們的心緊密相連本詩的動詞也表現出了這一點,生動的表現出革命者的神態與行為,如「兀立」,「伸長」,「糾纏」等詞語。
『伍』 怎樣生動的描寫一棵大樹
怎樣描寫大樹
如果我們寫一棵樹、兩棵或者幾棵樹,這是在寫樹本身;如果寫的是一片樹這就是寫森林了。寫樹與寫林是不同的,而寫林又離不開對單個樹的描寫。
說說寫大樹。
一是把樹放在靜態中寫,即在一個季節或假設在一天、甚至一個時刻去寫樹,比如剛發新葉的樹,綠葉滿枝的樹,或者冬日雪中「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樹。這樣的樹,要根據人們視覺習慣,由遠及近、自下而上地寫或自上而下地寫,其難處不在於樹的主幹和葉子的描寫,而在於對樹的支幹、次支幹、枝條的描寫。
二是把樹放在動態中寫,如,雨中的樹,風中的樹,雪中的樹,最典型的是四季變化中的樹。「四季樹」是寫樹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樹在一年四季當中是不同的,抓住了季節特徵,即使寫作水平不很高的學生也能寫出較好的文章來。
寫單個的樹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把不同的樹種比較著寫。
先說大樹的靜態描寫。
我們練習靜態寫樹的目的,比如寫大楊樹,是要在對大楊樹的具體描寫中,刻畫它的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和勇敢堅定的意志,從而對大楊樹有所感悟(在這方面,語文課本中的矛盾的《白楊禮贊》是不錯的典範)。並且要通過「樹狀結構」描寫的練習,培養作文寫作的「樹狀思維」。我們知道大樹是這樣的:一個主幹——若干枝幹——更多的次枝幹——更多更多的枝條——更多更多更多的葉子,這就是我所說的「樹狀結構」,而大樹的這種形態典型地形象化地展示了各種事物「由總到分」、「由概括到具體」的結構規律,所以,我們掌握了大樹的描寫規律,有利於其他作文的思維。
一棵大樹的靜態描寫是很有難度的。我們以大楊樹為例說說具體寫法。
題目:感悟大楊樹
作文開頭的時候就要確定這是一棵真實的大樹,是有地點的,或者在校園里、校門外,或者在小區里、家門前,或者在其他的地方。還要設定季節。如果不是具體的樹,而是抽象的樹,會給後面的描寫帶來困難。
開了頭之後,要先寫遠看這棵大楊樹的視覺感覺,相當於人的肖像描寫的「大肖像(高矮、胖瘦|衣著等)」。寫這棵大楊樹的高大,要用比較的方法,用藍天白雲、樓房等等背景物來烘托和渲染;寫這棵大楊樹的綠色色彩要進行想像,比如想像成沖天燃燒的綠色的火苗,還要注意寫出陽光下的感覺,朝陽的綠色和被陽光的綠色是不同的,也可利用想像來寫;寫好樹梢樹枝在風中的動感。這是遠看,是不可細寫葉子的,寫的只是這棵大楊樹的大致輪廓。
再往下就是有規律地寫近看的視覺感,要自下而上地寫。
先寫樹干。粗細,要用「合抱」來寫,不能寫直徑多少公分(因為你不可能量過),之後寫樹乾的高度(就是第一個枝幹一下的部分);樹干表皮的描寫,注意色彩,從下而上是變化的,光滑程度也是變化的。還有感悟,通過樹乾的粗壯、表皮、根部,你感受到了什麼(堅強,風雨,成長,根深才能葉茂)。
枝幹及樹枝的描寫。枝幹是有序而分層的,一層層,色彩,光滑程度,對枝乾的感悟,向上,奔向陽光,大力士的臂膀,枝幹與枝葉的關系;樹枝的密密麻麻,粗細,色彩,表皮,生長方向,等等。
枝葉的描寫。枝與葉的關系,葉在枝上的分布,葉的形狀、大小、色彩。
上面這些寫完之後,混和寫枝繁葉茂的感覺。多選一些視角角度,如,站在樹下仰臉看,離得稍遠一點看,看一個局部,仔細看某一個點,看樹下的人們,等等。
結尾的時候,你已經「欣賞」完了這棵大楊樹,當然心裡有一些感覺。把這些感覺寫出來就是了。這里說一句,寫夏天的大楊樹,不僅僅寫它的美,更要感悟它雄偉的外貌、雄渾的魂魄、堅定的意志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這些感受體現在前面的描寫里,也體現在現在的結尾中。這樣,這個大楊樹的形和神就在我們的筆下脫然而出了。
『陸』 文章有什麼敘述方法
敘述,從不同的角度有多種劃分方法,而最通常的是按敘述的先後順序,分為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平敘、直接敘述、間接敘述。
一、順敘
順敘是按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自然序列,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發展的進程,人物活動的次序或事件的始末進行敘述,這是一種最基本最常用的敘述方法。
它循著事物發展的程序,符合人們的接受心理和閱讀習慣,便於把敘述內容表述得條理清楚,自然順暢。運用順敘要區分主次,講究詳略,注意疏密相間,防止平鋪直敘。
二、倒敘
倒敘是先把敘述事件的結局或事件發展過程中某個突出片斷提到前邊來寫,然後再按事件的發生發展順序展開敘述,傳統上稱為"倒插筆"。倒敘強調了事件結果或高潮,容易造成懸念,形成波瀾,引人入勝。
採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根據表達的需要,不應強行運用,要注意起筆的"倒敘"與後文的"順敘"部分的銜接,使之連接緊密,過渡自然。
三、插敘
插敘是在敘述過程中,根據表達內容的需要,暫時中斷主線,插入相關的事情或必要的解說,插敘結束後,仍回到敘述主線上來。
插敘的內容可以是對往事的回憶聯想,可以是對某些情況的詮釋說明,還可以是對人物,事件,背景的介紹。插敘補充豐富了人物,事件及背景,使文章內容得以充實,敘述曲折,形成斷續變化,使行文錯落有致。
四、補敘
在敘述過程中對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況作必要的補充,交待。
補敘的作用在於對前文所設伏筆作出回應,或對前文中有意留下的接榫處予以彌合。補敘,可以使內容完整充實,情節結構完善,使記敘周嚴,不留破綻。
五、平敘
就是平行敘述,即敘述同一時間內不同地點所發生的兩件或兩件以上的事。
這也就是傳統小說中常說的"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對那些緊系於同一主幹事件中的分支進行敘述時,多採用交叉敘述,這可以把頭緒紛繁的人與事表現得有條不紊,並且突出了緊張氣氛,增強了表達效果。
對那些聯系不甚緊密,而又由同一主線貫穿的幾個人,事,物進行敘述時,則多採用齊頭並進的平行敘述,這可以把平行發展的事件交代得眉目清楚,顯得從容不迫,而讀者則可以同時看到平行的各個事件,從而獲得立體的感受。
六、直接敘述
直接敘述是說話人與聽話人之間的面對面的對話。說話人應當站在自己的角度,用第一人稱跟聽話人表述自己的意思。這時候,聽話人相對於說話人而言,是第二人稱。
說話人所說出的每一個字、詞、句,都是說話內容,應當用引號引起來,表示直接引用說話人的說話內容。比如:媽媽笑著說:「我今天很高興。」
七、間接敘述
間接敘述是說話人轉述別人的話給聽話人聽。說話人應當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將轉述的內容以第三人稱的口氣說給聽話人聽。因為是轉述別人的話,不是說話人本人的說話內容,所以不能用引號引起來。比如:媽媽笑著說,她今天很高興。
『柒』 那是一棵大樹。分別用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來改。
原句:那是一棵大樹。
1、列數字的方法:那是一棵高四米的大樹。
2、打比方的方法:那是一棵像戰士一樣挺立的大樹。
3、作比較的的方法:那是一棵比旁邊的樹都高的大樹。
(7)一顆進城的樹是什麼敘述方法擴展閱讀:
打比方的作用:
1、使文章更具體准確、生動形象。
2、中國人說話愛打比方,用於文章叫比喻。比方打得好,可以生動形象、通曉及明白幫助人們理解問題,所以,優秀的演講者都會使用打比方。但是,如果比方打得不好,或者說打得太過,那就令人厭惡了。
3、打比方是向別人——尤其是外行,解釋一個問題的良好方法。很多學者和管理專家都願意採用打比方的方式來說明一個問題。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知道如何打比方,以及如何才能准確地打比方。
4、把某件物品比作一個東西,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怎樣的特點,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