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獲得遺傳工程動物模型的基本技術手段
一、基因工程又稱基因拼接技術和DNA重組技術,是以分子遺傳學為理論基礎,以分子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的現代方法為手段,將不同來源的基因按預先設計的藍圖,在體外構建雜種DNA分子,然後導入活細胞,以改變生物原:有的遺傳特性、獲得新品種、生產新產品。狹義的基因工程僅指用體外重組DNA技術去獲得新的重組基因;廣義的基因工程則指按人們意願設計,通過改造基因或基因組而改變生物的遺傳特性。
過程1目的基因的獲取:從基因文庫中獲取、利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人工合成法
2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將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結合的過程,實際上是不同來源的DNA重新組合的過程
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內,並且在受體細胞內維持穩定和表達的過程
4目的基因的檢測和表達:DNA分子雜交技術(檢測目的基因、 分子雜交技術(檢測mRNA)、 抗原抗體雜交技術(檢測蛋白質)
⑵ 轉基因動物的制備方法有哪些
根據外源基因導入的方法和對象的不同,製作轉基因動物的方法主要有顯微注射法、反轉錄病毒法、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細胞)法、電脈沖法、精子載體導入法等。
1、顯微注射
是最常用且成功率較高的方法。基因顯微注射法的特點是外源基因的導入整合效率較高,不需載體,直接轉移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的長度可達lOOkb(10萬個鹼基對)。
它可直接獲得純系,所以實驗周期短。但需要貴重精密儀器,技術操作難度大,並且外源基因的整合位點和整合的拷貝數都無法控制,易造成宿主動物基因組的插入突變,引起相應的性狀改變,重則致死。
2、反轉錄病毒感染法
該法整合率較高,目的基因不易破壞,多是單拷貝、單位點整合,適合於難以觀察到原核的禽類受精卵。由於病毒衣殼大小的限制,目的基因不宜超過10kb,否則影響活性和穩定。此外,病毒DNA可能影響外源基因在宿主動物的表達。
3、胚胎幹細胞法
胚胎幹細胞(ES細胞)指從囊胚期的內細胞團中分離出來的尚未分化的胚胎細胞,具有發育全能性,能進行體外培養;擴增、轉化和製作遺傳突變型等遺傳操作。
本法外源基因整合率高,植入囊胚前篩選合適的轉化的ES細胞,克服了以前只能在子代選擇的缺點,並能充分利用分子生物學發展起來的各種先進方法,是很有前途的技術。缺點是不易建立ES細胞系。並且由於通過嵌合體途徑,所以實驗周期長。
4、電脈沖法
電脈沖法(electroporation)又稱電穿孔法,是將供體DNA與受體細胞充分混勻,在外界的高電壓短脈沖下改變細胞膜結構,使細胞膜產生瞬間可逆性電穿孔,從而使一定大小的DNA可以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運送到細胞核。
5、精子導入法
利用精子作為外源基因載體,藉助受精作用把外源基因導入受精卵,整合到受精卵的基因組中,稱之為精子載體導入法,是構建轉基因動物的一種新嘗試。
該法簡單、方便,依靠生理受帶過程,免去了對原核的損傷。但在實踐中成功率較低,對於精子是否可作為外源DNA載體也存在爭論。這項技術尚處在探索階段。該法可以將人工授精、體外受精與轉基因結合起來。
安全管理
在我國,先後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在管理范圍、安全性評價、管理措施等方面做了一系列規定,以確保使用安全。
轉基因技術正在領導一場新的農業科技革命。我國公眾對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食品還存在一些疑慮,應該採用多種形式進行普及生命科學知識的教育,使公眾對轉基因技術有一個較為科學的認識,主動地接受轉基因食品。使轉基因技術貼近民眾,造福於人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轉基因動物、網路-動物轉基因技術
⑶ 動物轉基因技術操作時一般將基因表達載體利用什麼方法導入到什麼細胞中的
植物細胞:①農桿菌轉化法,②基因槍法③花粉管通道法.動物細胞:顯微注射法.微生物細胞:氯化鈣法.
⑷ 最常用的轉基因動物製作方法
生產轉基因動物的方法有很多,如:顯微注射法、精子載體法、逆轉錄病毒載體法、胚胎幹細胞介導法、體細胞克隆介導法、人工染色體介導的基因轉移法等,這些方法各有其優缺點,在轉基因動物生產中有著不同程度的應用。
顯微注射法是動物轉基因技術中最早使用的方法。1982年,美國人Gordon就是利用這種方法獲得了名噪一時的轉基因鼠。其基本原理是在顯微鏡下直接將目的基因注射到受精卵細胞的原核內,在目的基因與胚胎基因組融合後進行體外培養,最後移植給受體母畜「借腹懷胎」。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靠性高,重復性好,目的基因的整合效率相對較高,導入基因片段的大小和類型不受限制,轉基因在世代之間可以穩定遺傳。該方法也有其缺點,主要體現在導入基因整合的隨機性和不可見性,這樣會導致基因表達不穩定及可能出現不希望的插入突變。該方法成功的範例很多,如:美國科學家Hammer等在1985年獲得一批轉基因兔、綿羊和豬;荷蘭科學家KrimPenfort等於1991年獲得了轉基因牛;1985年,我國朱作言院士等成功獲得了世界上首例轉基因魚;由中國農業大學李寧院士領導的課題組於2008年獲得了一頭導入人CD20抗體基因的轉基因奶牛——貝貝。
有的學者另闢蹊徑,創立了精子載體轉基因法。該方法是將精子與目的DNA進行預培養後,使精子具有攜帶目的基因進入卵子的能力,精子與卵子結合後,該基因被整合到受精卵的DNA中。同顯微注射法相比,該方法有幾個明顯的優點:無需顯微注射操作,不會對胚胎造成損傷,整合率高,成本很低,不需要對動物進行胚胎移植手術處理等。但該方法成功率不高、效果不穩定,有待科研人員進一步探索和改進。與顯微注射法相比,該方法成功的例子不多。1989年義大利Lavitrano等首次報道利用精子載體法獲得轉基因鼠;1996年義大利Sperandio科研小組報道了採用該方法生產轉基因牛和豬。
談到病毒,人們往往面容失色,殊不知病毒在科學上有很多妙用。逆轉錄病毒是一種RNA病毒,在轉基因技術中有著獨特的應用。人們將目的基因結合到逆轉錄病毒上,通過病毒感染可將目的基因插入到宿主基因組中去。該方法具有可同時感染大量胚胎、不需要昂貴的顯微注射設備等優點,但也存在插入外源DNA大小有限、外源基因易發生重排和丟失、逆轉錄病毒的序列可能幹擾轉基因表達等缺點。應用該方法,美國人Salter等(1987)生產出轉基因雞;德國學者Hofmann等獲得綠色熒光蛋白轉基因豬(2003),隨後又生產出轉基因牛(2005);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的Michael獲得能夠發熒光的山羊(2006)。
⑸ 生物的基因工程中,將重組DNA進入動物用什麼方法,轉入植物中用什麼方法
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使用的是顯微注射技術。基本操作程序:首先將含有目的基因的表達載體提純,並使DNA濃度保持在1~3μg/mL;然後,從從雌性動物體內取出卵(卵可以在體內受精,也可以在體外受精),採用顯微注射儀進行顯微注射;再將注射了目的基因的受精卵,經胚胎早期早期培養一段時間後,再植入到雌性動物的輸卵管或子宮內,使其發育成為具有新性狀的動物。——這是高中生物選修3三上的內容。
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採用最多的方法是農桿菌轉化法(農桿菌是一種在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能在自然條件下感染雙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而對大多數單子葉植物沒有感染能力。)除此之外還有基因槍法(又稱微彈轟擊法,對單子葉植物較好,但是成本太高了)和花粉管通道法(我國科學家獨創的哦,支持這個,是一種十分簡便經濟的方法)——這也是在高中生物選修3上的,課上老師會詳細講,仔細聽就行了。希望對你有用。o(∩_∩)o
⑹ 高中生物選修三基因工程知識點總結
基因工程是生物選修三課本的內容,也是高中生要掌握的重要知識點。下面我為大家整理高中生物選修三基因工程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選修三基因工程知識點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們的願望,進行嚴格的設計,通過體外DNA重組和轉基因技術,賦予生物以新的遺傳特性,創造出更符合人們需要的新的生物類型和生物產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進行設計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組技術。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原理:基因重組技術
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術刀”——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限制酶)
(1)來源:主要是從原核生物中分離純化出來的。
(2)功能:能夠識別雙鏈DNA分子的某種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並且使每一條鏈中特定部位的兩個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斷開,因此具有專一性。
(3)結果:經限制酶切割產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兩種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縫合針”——DNA連接酶
(1)兩種DNA連接酶(E•coliDNA連接酶和T4DNA連接酶)的比較:
①.相同點:都縫合磷酸二酯鍵。
②.區別:E•coliDNA連接酶來源於T4噬菌體,只能將雙鏈DNA片段互補的黏性末端之間的磷酸二酯鍵連接起來;而T4DNA連接酶能縫合兩種末端,但連接平末端的之間的效率較低。
(2)與DNA聚合酶作用的異同:DNA聚合酶只能將單個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鍵。DNA連接酶是連接兩個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鍵。
3.“分子運輸車”——載體
(1)載體具備的條件:
①能在受體細胞中復制並穩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個限制酶切點,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標記基因,供重組DNA的鑒定和選擇。
(2)最常用的載體是質粒:
它是一種裸露的、結構簡單的、獨立於細菌染色體之外,並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雙鏈環狀DNA分子。
(3) 其它 載體:噬菌體的衍生物、動植物病毒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獲取
1.目的基因是指:編碼蛋白質的結構基因。
2.原核基因採取直接分離獲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 方法 有反轉錄法和化學合成法。
3.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雙鏈復制
(2)過程:①加熱至90~95℃DNA解鏈;
②冷卻到55~60℃,引物結合到互補DNA鏈;
③加熱至70~75℃,熱穩定DNA聚合酶從引物起始互補鏈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穩定存在,並且可以遺傳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夠表達和發揮作用。
2.組成: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標記基因
(1)啟動子:是一段有特殊結構的DNA片段,位於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部位,能驅動基因轉錄出mRNA,最終獲得所需的蛋白質。
(2)終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結構的DNA片段 ,位於基因的尾端。
(3)標記基因的作用:是為了鑒定受體細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從而將含有目的基因的細胞篩選出來。常用的標記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1.轉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內,並且在受體細胞內維持穩定和表達的過程。
2.常用的轉化方法: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採用最多的方法是 農桿菌轉化法,其次還有 基因槍法和 花粉管通道法等。
3.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顯微注射技術。此方法的受體細胞多是受精卵。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
4.重組細胞導入受體細胞後,篩選含有基因表達載體受體細胞的依據是
標記基因是否表達.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檢測和表達
1.首先要檢測轉基因生物的染色體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採用 DNA分子雜交技術.
2.其次還要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方法是採用 用標記的目的基因作探針與mRNA
雜交。
3.最後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方法是從轉基因生物中提取
蛋白質,用相應的抗體進行抗原-抗體雜交。
4.有時還需進行個體生物學水平的鑒定。如 轉基因抗蟲植物是否出現抗蟲性狀。
基因工程的應用:
1.植物基因工程:抗蟲、抗病、抗逆轉基因植物,利用轉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質。
2.動物基因工程:提高動物生長速度、改善畜產品品質、用轉基因動物生產葯物。
3.基因治療: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導入病人體內,使該基因表達產物發揮作用。
蛋白質工程的概念:
蛋白質工程:
是指以蛋白質分子的結構規律及其生物功能的關系作為基礎,通過基因修飾或基因合成,對現有蛋白質進行改造,或製造一種新的蛋白質,以滿足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則上只能生產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質)
(1)蛋白質工程崛起的緣由:基因工程只能生產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質
(2)蛋白質工程的基本原理:它可以根據人的需求來設計蛋白質的結構,又稱為第二代的基因工程。
(3)基本途徑:從預期的蛋白質功能出發,設計預期的蛋白質結構,推測應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對應的脫氧核苷酸序列(基因)以上是蛋白質工程特有的途徑;以下按照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驟進行。(注意:目的基因只能用人工合成的方法)
(4)設計中的困難:如何推測非編碼區以及內含子的脫氧核苷酸序列
高中生物選修三知識要點
1.基因工程的誕生
(1)基因工程:按照人們的意願,進行嚴格的設計,並通過體外 DNA 重組和轉基因等技術,從而創造出更符合人們需要的新的生物類型和生物產品。
(2)基因工程誕生的理論基礎是在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技術支持有基因轉移載體的發現、工具酶的發現,DNA 合成和測序儀技術的發明等。
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
基因工程操作中用到了限制酶、DNA 連接酶、運載體
3. 基因工程的應用
(1)在農業生產上:主要用於提高農作物的抗逆能力(如:抗除草劑、抗蟲、抗病、抗乾旱和抗鹽鹼等),以及改良農作物的品質和利用植物生產葯物等方面。
(2)基因治療不是對患病基因的修復,基因檢測所用的 DNA 分子只有處理為單鏈才能與被檢測的樣品,按鹼基 配對 原則進行雜交。
4. 蛋白質工程
蛋白質工程的本質是通過基因改造或基因合成,對先有蛋白質進行改造或製造新的蛋白質,所以被形象地稱為第二代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在原則上只能生產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質
高中生物選修三知識點
1. 植物的組織培養
(1)細胞工程:指應用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通過細胞水平或者細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們的意願來改變細胞內的遺傳物質或獲取細胞產品的一門綜合科學技術。在細胞器水平上改變細胞的遺傳物質,屬於細胞工程。
(2)細胞全能性:具有某種生物全部遺傳信息的任何一個細胞,都具有發育成完整生物體的潛能。
考點細化:
① 都具有該生物全部遺傳信息,因此從理論上講,生物體的每一個活細胞都應該具有全能性。
② 細胞在生物體內沒有表現出全能性的原因是基因選擇性表達。
③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得以實現的條件是離體,合適的營養和激素,無菌操作。
④ 在生物的所有的細胞中,受精卵細胞的全能性最高。
(3)植物組織培養:在無菌和人工控制的條件下,將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細胞,培養在人工配置的培養基上,給予適宜的培養條件,誘導其產生愈傷組織、叢芽,最終形成完整的植株。
考點細化:
① 已分化的細胞經過誘導後,失去其特有的結構和功能而轉變成未分化細胞的過程叫脫分化。
② 再分化是愈傷組織繼續進行培養,重新分化出根或芽等器官。
③ 愈傷組織細胞排列疏鬆而無規則,高度液泡化的呈不定型狀態的薄壁細胞。
④ 植物組織培養時培養基的成分有礦質元素、蔗糖、維生素、植物激素、有機添加物,與動物細胞培養相比需要蔗糖、植物激素,不需要動物血清。
⑤ 在植物組織培養脫分化過程中,需要植物激素
⑥ 植物組織培養全過程中都需要無菌,愈傷組織之前不需要光照
(4)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脫毒、製造人工種子、單倍體育種、細胞產物的工廠化生產。
考點細化:
① 用植物體的莖尖、根尖來獲得無病毒植物
②人工種子中人工胚乳相當於大豆種子的子葉,人工種子與正常種子相比發芽率高。
③ 轉基因植物的培育需要植物組織培養
(5)將不同 種植 物的體細胞,在一定條件下融合成雜種細胞,並把雜種細胞培育成新的植物體叫做植物體細胞雜交。
考點細化:
① 用纖維素酶、果膠酶去除細胞壁獲得原生質體
② 物理方法:電刺激、振盪、離心;化學方法:聚乙二醇
③ 植物體細胞雜交完成的標志是新細胞壁的形成
④ 融合後的雜種細胞通過植物組織培養才能發育成完整的植物體
(6)植物體細胞雜交這一育種方法的最大優點是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障礙
2.動物的細胞培養與體細胞克隆
(7)動物細胞工程常用的技術手段有動物細胞培養、動物細胞核移植、動物細胞融合、生產單克隆抗體、胚胎移植等
(8)動物細胞培養經過原代培養和傳代培養
考點細化:
① 動物細胞培養液的成分有糖、氨基酸、促生長因子、無機鹽、微量元素等
② 動物細胞培養基液體,植物細胞培養基固體,培養的動物細胞通常取自胚胎、幼齡動物的組織器官
② 動物細胞培養時的氣體環境是95%的空氣+5%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CO2 起到調節 PH值作用
③ 使用胰蛋白酶處理使動物組織分散成單個細胞
④ 動物組織處理使細胞分散後的初次培養稱為原代培養
⑤ 貼滿瓶壁的細胞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處理,然後分瓶繼續培養,讓細胞繼續增殖。這樣的培養過程通常被稱為傳代培養。
3.細胞融合與單克隆抗體
(9)動物細胞融合與植物原生質體融合的區別:操作步驟不同:植物原生質體融合需要先去除細胞壁,動物細胞無細胞壁;誘導方法不同:動物細胞融合可以用物理、化學和生物三種方法,植物原生質體融合只能用物理、化學方法;最終目的不同:植物原生質體融合最終是為了獲得雜種植株,動物細胞融合最主要目的是獲得單克隆抗體。
(10)單克隆抗體與血清抗體相比特異性強、靈敏度高並可大量制備
(11)熟悉單克隆抗體制備過程。
考點細化
① 生產雜交瘤細胞要用B 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融合
② 注射相應抗原後,從小鼠脾臟中提取出B 淋巴細胞
③ 雜交瘤細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產生專一抗體。
④ 制備單克隆抗體過程中需要兩次篩選
⑺ 基因工程的四個步驟
基因工程技術的基本步驟:
(1)目的基因的獲取:方法有從基因文庫中獲取、利用PCR技術擴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基因表達載體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等.
(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根據受體細胞不同,導入的方法也不一樣.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的方法有農桿菌轉化法、基因槍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的方法是感受態細胞法.
(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分子水平上的檢測:①檢測轉基因生物染色體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雜交技術;②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分子雜交技術;③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抗原-抗體雜交技術.個體水平上的鑒定:抗蟲鑒定、抗病鑒定、活性鑒定等.
由於基因工程按照人們的意願,進行嚴格的設計,所以在育種過程中能夠定向改變生物的性狀.
故答案為:目的基因的獲取 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 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 定向
⑻ 常用的轉基因動物的方法有哪些
1)基因打靶
基因打靶是將基因從「基因槍」里直接打入靶細胞。用特殊物質將目的基因包裹起來,然後像槍子彈一樣,直接打入靶細胞。
好處:操作方便
壞處:基因進入方式太暴力,且對目的細胞的細胞膜有機械損傷,成功率低,在萬分之一一下。
2)顯微注射
這是目前較為成熟,應用也最廣的一種了。通過顯微操作儀,直接將目的基因注射到細胞核里。
好處:操作也較方便,顯微操作儀也不貴,十幾萬左右。
壞處:還是太暴力,成功率也不高,比基因打靶要高,在萬分之一左右。
3)病毒轉染
這是目前大家看好的一種,將目的基因導入滅活或者無毒性的病毒內,通過病毒所特有的方式,將目的基因整合到目的細胞的染色體組或者導入細胞核里。
好處:成功率高,在百分之一以內。
壞處:操作不方便,且病毒大多數具有感染性切有致病、致命性,很難被公眾接受。
4)性原細胞導入
這是一種新型的轉基因方法,是將目的基因導入性原細胞(這些細胞將來時發育成生殖細胞的),那麼,由這些性原細胞發展而來的生殖細胞就也具有這個目的基因。
好處:成功率高,在九成以上。
壞處:成本高,操作要求高,周期長。
注意:以上成功率指的是基因導入的成功率,不是基因表達的成功率,實際上基因表達的成功率比基因導入的成功率還要低很多。
⑼ 在動物基因過程中,基因導入的方法有哪些
1 物理方法
DNA直接注射法、顆粒轟擊技術。
2 化學方法
脂質體載體、受體介導法。
3 生物學方法
主要通過構建病毒載體來完成。如逆轉錄病毒、腺病毒、單純皰疹病毒、腺相關病毒、痘苗病毒、桿狀病毒。
⑽ 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術刀」——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限制酶)
來源:主要是從原核生物中分離純化出來的。
功能:能夠識別雙鏈DNA分子的某種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並且使每一條鏈中特定部位的兩個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斷開,因此具有專一性。
結果:經限制酶切割產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兩種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縫合針」——DNA連接酶
兩種DNA連接酶(E·coliDNA連接酶和T4-DNA連接酶)的比較:相同點:都縫合磷酸二酯鍵。
區別:E·coliDNA連接酶來源於大腸桿菌,只能將雙鏈DNA片段互補的黏性末端之間的磷酸二酯鍵連接起來;而T4DNA連接酶能縫合兩種末端,但連接平末端的之間的效率較低。
與DNA聚合酶作用的異同:DNA聚合酶只能將單個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鍵。DNA連接酶是連接兩個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鍵。
3、「分子運輸車」——載體
載體具備的條件:能在受體細胞中復制並穩定保存。具有一至多個限制酶切點,供外源DNA片段插入。具有標記基因,供重組DNA的鑒定和選擇。
最常用的載體是:質粒,它是一種裸露的、結構簡單的、獨立於細菌擬核之外,並具有自我復制能力的雙鏈環狀DNA分子。
其它載體:λ 噬菌體的衍生物、動植物病毒。
(10)動物基因工程常用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基因工程的應用:
1、植物基因工程:抗蟲、抗病、抗逆轉基因植物,利用轉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質。
2、動物基因工程:提高動物生長速度、改善畜產品品質、用轉基因動物生產葯物。
3、基因治療: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導入病人體內,使該基因表達產物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