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它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常常需要藉助於我們所學的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在龐大的社會背景下提出的一些具體要求,通常總結來說就是三個點,教什麼、怎麼教以及我們為什麼這么教?
一、觀察法
1.含義:
觀察法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其言語、表情和行為,並根據觀察結果分析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特徵的方法。例如:教師在幼兒進行體育游戲中觀察幼兒是否有把游戲材料分享給其他小朋友。
關鍵詞:
前提—目的、計劃
地點—生活、游戲及學習
內容—言語、表情及行為
目的—分析結果、找到特點與規律
2.特點:
觀察法是研究幼兒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3.優缺點
①優點:觀察資料真實、生動;觀察及時,捕捉正在發生的現象;搜集到幼兒無法用言語表達的資料
②缺點:受時間、對象、觀察者本身的限制;只能觀察表面現象;不適用大面積調查。
二、實驗法
實驗法是根據研究目的,改變和控制幼兒的活動條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動有規律的變化,從而揭示特定條件與心理活動之間關系的方法。
1.實驗室實驗法
(1)含義
實驗室實驗法是在有特殊裝備的實驗室內,利用專門的儀器設備進行心理研究的一種方法。廣泛應用於對出生幾個月的幼兒進行研究。例如:兒童情感實驗室中,通過設計不同的情境實驗,誘發特定情緒,並利用生理學方法,遙測記錄心率、血壓等生理信號的變化來達到對兒童情緒能力評估的目的。
關鍵詞:
地點-實驗室內
條件-實驗儀器
(2)優缺點
①優點:能夠嚴格控制條件,可以重復進行,可以通過特定的一起探測一些不易觀察到的情況,取得有價值的科學資料。
②缺點:幼兒在實驗室環境內產生不自然的心理狀態,由此導致所得實驗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2.自然實驗法
(1)含義
自然實驗法,是在幼兒的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等正常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地控制某些條件,來引起並研究幼兒心理變化的方法。
關鍵詞:前提-控制條件
(2)優缺點
①優點:使兒童在實驗過程中心理狀態比較自然,而研究者又可以控制兒童心理產生的條件,既與觀察法接近,又是實驗方法,兼有二者的優點。
②缺點:由於強調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實驗,難免出現各種不易控制的因素。
三、調查法
1.含義:
調查法是研究者通過學前兒童的家長、教師或其他熟悉兒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兒童的心理表現。
2.優缺點
①當面調查的缺點是比較費時間。
②書面調查則往往因被調查者不十分了解調查意圖而不能提供所需資料。
③調查法的缺點還在於被調查者的報告往往不夠精確,可能出於記憶不確切,也可能是受個人偏見及態度的影響。
四、談話法
含義:
談話法是通過和幼兒交談,以研究他們的各種心理活動的方法。談話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內容要圍繞研究者的目的展開。談話者應有充足的理論准備、明確的目的以及熟練的談話技巧。
『貳』 幼兒心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實驗法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條件或創設一定的條件來引起某種心理現象以進行研究的方法.心理實驗與觀察不同,研究者可以積極干預被試者的活動,創造或改變條件,使心理事實按實驗者的願望發生變化,並能反復進行,以便全面分析研究.心理實驗可以分為兩種形式: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實驗室實驗通常是在實驗室內進行的,一般較多利用科學技術手段.藉助實驗室實驗可以研究感知、注意、記憶、思維等心理活動.現在還可以在實驗室里模擬某種自然環境條件或教學環境條件來研究某些心理現象.但一般地說,實驗室實驗多用於對一些簡單的心理現象的研究,而對於研究人的個性方面的復雜現象,則有很大的局限性.自然實驗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情況下,根據研究的目的有計劃地變更某些條件、控制其他條件,以觀察被試的心理活動表現的一種方法.自然實驗法是介於實驗室實驗和自然觀察之間的一種方法.與實驗室實驗不同,它是在實際的教育情況下進行的,所得結果比較接近於實際,能較真實地反映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它也和自然觀察法不同,不是純客觀地觀察教育的自然進程,而是在教育的實際情況下改變某些條件,給被試以必要的影響,從而觀察所產生的變化,所以比較具有主動性,所得結果比較准確.自然實驗是教育心理學最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按照研究的內容,可以主要區分為教育實驗與教學實驗.教育實驗所研究的是學生個性、道德品質的形成與培養中的心理學問題.教學實驗是研究各科教學中的心理學問題.它們都是在教育、教學的自然進程或准自然進程中進行的,所以都屬於自然實驗的一種.
『叄』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評估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評估的主要方法有談話法,觀察法和人格測驗法。
三歲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學前教育最重要的時候。這時教的是孩子的行為習慣、做人及做事的原則、自理能力的培養。一旦孩子的性格形成,不去及時糾正不良行為,隱患將隨終生。
學前教育會為將來的課堂學習打基礎。學前教育就是為了將來孩子九年義務教育做一個基礎。讓孩子有如課堂教育一些坐息時間及生活有規律及集體意識,這是單一的家庭教育所無法給予的。學前教育包括交際、情感、求知諸多內容。
(3)研究嬰幼兒心理最常用的方法擴展閱讀:
學前兒童心理健康介紹如下:
有很多人會以成人的意識來看待學前教育。功利性很大,只看到表面,卻沒看到隱性的內容。學前教育不是以提升能力為主。而是以全面培養孩子性格及行為習慣為主的。
有些可以說是受益終生的。比如交往能力,人的成功是百分之七十的交往,百分之三十的知識。交往力是學前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學前教育是一個多方面的培養過程,對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關注也不可小覷。
『肆』 為什麼觀察法是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主要方法
一,年齡范圍:學前兒童,年齡范圍是三至六歲,也稱幼兒期。
二,觀察法: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系統觀察人的行為和活動,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規律的方法,又叫自然觀察法。例如:幼兒期的主導活動是游戲,觀察兒童的游戲,記錄兒童每天所說的話,了解兒童的注意力和兒童的思維活動,比較兒童語言的發展等。在進行觀察的時候,觀察者不應干預活動的進行,應客觀地進行觀察,按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加以記錄,然後進行分析。因此,觀察法不能控制條件,只能聽任活動的自然進行。
三,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觀察法;調查法;個案法;實驗法。為了保護幼小兒童的身心健康,是不適宜以實驗法為主的;那麼因為這一時期幼兒的言語特點和思維特點,也不適宜用個案法和訪談法。綜述,主要方法還是觀察法。
『伍』 研究兒童心理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兒童心理學研究方法:
1、觀察法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心理學最典型的研究方法就是觀察,這門學科就是依靠仔細的觀察建立起來的,觀察是反映客觀事實的主要方法。家長要觀察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有所選擇,千萬不能無時無刻盯著孩子看,這會引起孩子的反感的。還要求觀察者掌握一個原則,那就是方法要結合觀點,只有觀點正確結果才正確。
2、實驗法
為了方便家長的觀察他們會改變孩子的生活條件,看看孩子的心理在不同的環境中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就叫做實驗法。不過這種觀察方法對於3歲一下的兒童不適用,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把觀察法與自然結合起來,叫做自然實驗法了。
3、臨床法
臨床法處理心理有問題的兒童的時候,需要從結果往前推算原因,來研究弄清楚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某些典型的行為,知道原因之後就知道怎麼處理了,漸漸地孩子的心理也就正常了,這對正常孩子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4、測驗的統計法
雖然數量統計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還是可以作為一種研究方法的,就是大家在統計數據的時候,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必須觀察仔細一點。
『陸』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基本原則有客觀性原則、活動性原則以及發展性原則。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觀察法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其言語、表情和行為,並根據觀察結果分析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特徵的方法。觀察法是研究幼兒
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
實驗法是根據研究目的,改變和控制幼兒的活動條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動有規律的變化,從而揭示特定條件與心理活動之間關系的方法。我們重點來看一下實驗室實驗法。
實驗法又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教育心理實驗法等。實驗室實驗法是在有特殊裝備的實驗室內,利用專門的儀器設備進行心理研究的一種方法。廣泛應用於對出生幾個月的幼兒進行研究。實驗法的最主要的優點是能夠嚴格控制條件,可以重復進行,可以通過特定的儀器探測一些不易觀察到的情況,取得有價值的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園)科學資料。不足之處在於:幼兒在實驗室環境內產生不自然的心理狀態,由此導致所得實驗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調查訪問法是研究者通過學前兒童的家長、教師或其他熟悉兒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兒童的心理表現。
談話法是通過和幼兒交談,以研究他們的各種心理活動的方法。作品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幼兒的作品(如手工、圖畫等),去了解幼兒心理的方法。對幼兒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結合觀察和實驗進行。
『柒』 研究幼兒心理活動的最基本方法/A.觀察法B.實驗法C.測驗法D.談話法
A觀察法。 因為幼兒階段的個體認知模式還沒完全建立,所以利用觀察法來探究其的心理活動是最基本的。而且,在很多范圍上,觀察法也是最基本的。
『捌』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包括哪兩大類
心理學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特點:
(1)觀察法: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發展的規律。
優點:適用范圍較大;簡便易行;所得材料比較真實。
缺點:結果難以重復驗證、精確分析;難以控制目標現象的出現;受觀察者主觀影響(觀察者效應、觀察者偏差)
(2)實驗法: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研究的方法;分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
優點:可揭示因果關系;可重復可檢驗;數量化指標明確。
缺點:實驗情景帶有極大的認為性質,被試處於那樣的環境中又意識到自己正在接受實驗,有可能幹擾實驗結果的客觀性。
(3)測驗法:用一套預先經過標准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分直接測驗和間接測驗(投射測驗)兩種。
測驗法有三個基本要求:1.信度2.效度3.標准化
(4)調查法:就某一問題要求,讓受調查者自由表達其態度或意見。有兩種方式:問卷調查和晤談法。
使用時應注意:1.取樣的代表性2.被試受社會贊許性的影響。
優點:用起來比較容易,收集數據比較快。
缺點:不夠嚴謹;不能揭示因果關系;受研究者主觀影響較大。
(5)個案法:對被試各方面或狀況進行深入而詳盡的了解,收集個體過去和現在的資料,進過分析推知其行為原因。
優點:能夠解釋個體某些心理和行為產生、發展、變化的原因,有助於研究者獲得某種假設。
缺點:對個體的研究結論難以推廣。
『玖』 嬰幼兒心理評估的方法,都有哪些
嬰幼兒期是人生發展的初期。在這一時期,人的心理發展的基本特點是各個方面都還處在初步形成階段,其主要任務為動作、語言、認知和情緒的發展。作為評估嬰幼兒心理是否健康的標准,自然也應該充分反映這一特點。由於嬰幼兒的語言和自我感知能力還處在形成當中,他們不能有效地描述自己的內心體驗,因此,對嬰幼兒的心理健康測量最好通過父母或者照看者來實施;其測量標准,通常也應該從統計的角度來確立。也就是說,判斷一個嬰兒或者幼兒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達到大多數嬰幼兒相應年齡段所具有的那種心理發展水平。
人在嬰幼兒期,需要獲得吸引父母注意力的社會生活方式;對同輩和成年人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這種個人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體驗,包括積極的情緒情感和消極的情緒情感,如喜、怒、哀、樂等;帶領、跟隨同輩人,與他們合作和競爭;對成就有自豪感;從事角色扮演等活動。為此,他們應具備必需的先天生理素質,以便能在出生後的1個月內就能對說話聲有反應,對人臉特別注意。
『拾』 幼兒教育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 ),( ),( ),( ),( )等幾種
幼兒教育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分
別有六種:
觀察法
訪談法
測量法
實驗法
問卷法
作品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