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試分析稅收的形式特徵
稅收三性是中國稅制課程中的一個重點內容,這是轉自其它網站上的一篇文章,希望對你有用======= 任何事物都有其固有的形式特徵。稅收固有的形式特徵就是:憑借政治權力強制徵收,取得產品不再償還,固定徵收比例或數額。這三點通常稱為稅收的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簡稱稅收「三性」。 一、稅收的強制性 稅收的強制性,指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通過法律形式對社會產品進行的強制性分配。社會產品的分配同交換不一樣。交換的動因是使用價值,除非不等價交換,交換雙方的利益是均等的,不存在國家強制的問題。社會產品的分配則不同,它是解決社會產品歸誰佔有和支配的數量問題,分配結果必然發生社會產品所有權、支配權的單方面轉移。這就決定了社會產品的分配總是要依據一定的權力,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 政治權力是一種強制權力,因此憑借政治權力進行的稅收分配必然具有強制性。這種強制性具體表現在國家稅法上。國家通過頒布稅收法律,規定公民的納稅義務,強制納稅人按時、足額向國家繳納稅款。稅法是國家法律的組成部分,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否則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強制性是國家的權力在稅收上的法律體現,是國家取得稅收收入的根本前提。延續了幾千年的稅收,之所以能成為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杠桿,成為實現國家職能的強有力手段,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它有法律保證,具有強制性。 稅收的強制性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含義。在剝削階級統治的社會里,強制性反映階級對抗關系;在社會主義社會里,它反映國家依法徵收和人民自覺繳納相結合的辯證統一關系。 二、稅收的無償性 稅收的無償性,指稅收是國家向納稅人進行的無需償還的徵收。國家征稅以後,稅款即成為國家所有,不再歸還給納稅人,也不向納稅人支付任何代價或報酬。列寧說:「所謂賦稅,就是國家不付任何報酬而向居民取得東西。」 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稅收的無償性。稅收的無償性可從兩方面來認識:先從國家方面看,國家並不創造社會產品,通過征稅,卻取得一部分社會產品的所有權或支配權,並無需向對方承擔任何償還的義務,是「有所得而無所失」。再從納稅人方面看,納稅人創造或佔有社會產品,但卻必須依照稅收法律向國家納稅,失去一部分社會產品的所有權或支配權,並不能要求國家有任何方式的償還,是「有所失而無所得」。 稅收的無償性的根本內容在於,國家憑借政治權力無償地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納稅人必須將自己所有或屬於自己支配的一部分社會產品,無償地繳給國家。它也是國家財政無償撥付的客觀要求和前得。因為只有無償地徵收,國家才能得到社會產品的永久所有權和使用權,才能無償地為實現國家職能撥付財政支出。稅收的無償性,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的積累水平,改變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公平現象,以貫徹國家各項分配方針政策和使稅收對國民經濟發生實質性的調節作用。 無償性是稅收的關鍵特徵,它使稅收明顯區別於國債收入、規費收入等其他財政分配范疇。無償性是國家的政治權力在稅收上的經濟體現,它是國家運用、支配稅收收入的根本前提。不同的社會制度下,無償性具有不同的含義。在私有制國家,稅款為剝削階級所支配,稅收反映一種超經濟剝削關系;在社會主義社會,稅款通過國家預算的安排,用於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和科學文教衛生事業,為全體納稅人服務。 三、稅收的固定性 稅收的固定性,指稅收是國家通過法律形式預先規定了對什麼征稅及其徵收比例。它具體體現在稅收構成要素上。即體現在對誰征稅,依據什麼征稅,徵收數額或比例是多少,怎樣征,納稅人不繳怎麼辦等方面。這些方面國家都以法律的形式事先予以明確規定,實際征納中,國家和納稅人雙方都必須共同遵照執行。納稅人只要發生了法律規定的納稅義務,就必須按照預定的標准如數納稅,不得不納、少納或遲納。同樣,國家對納稅人也只能按預定的標准徵收,不得多征、少征、遲征或早征。 固定性雖然是稅收的一個形式特徵,但我們不能把稅收理解為永遠固定不變。事實上稅收構成要素的內容,會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例如自然經濟時期和商品經濟時期,課稅對象就不可能一樣,以土地為主要課稅對象必然過渡到以商品、利潤為主要課稅對象。即使在同一社會形態下,稅制要素的具體內容也會因經濟發展水平、國家政治經濟政策的變化而進行必要的改革和調整。但是這種改革和調整總是要通過法律形式事先規定,而且改革調整後要保持一定時期的相對穩定。因此,基於法律的稅收固定性始終是稅收的固有形式特徵。 上述稅收的三個形式特徵,是相互聯系、缺一不可的統一整體。三性共同作用,才使得稅收成其為稅而不成其為其它的取得財政收入的手段。從「三性」之間的辯證關系來看,稅收的強制性是前提,是征稅的直接依據,它解決「征之有保」的問題,沒有強制性就保證不了國家取得足夠的財政收入,就不能保證國家對經濟活動的強行調節,會使稅收變得疲軟無力,也就談不上稅收的存在。稅收的無償性是徵收的目的,稅收只有是一種無償徵收,才能體現其為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特殊作用。同時,只有是一種無償徵收,才能使稅收促進經濟的作用發揮實質性的效力。因此,無償性是解決「征之有用」的問題。稅收的固定性是強制性和無償性的要求和必然結果。因為稅收涉及國家同納稅人的經濟利益分配關系,要使稅收易為納稅人接受,就須預先對稅制要素的內容作出具體規定,以利征納雙方不偏不倚地遵照執行。所以固定性是解決「征之有度」的問題。在稅收「三性」當中,無償性是核心。因為出自於征稅的目的,稅收必須是一種無償的徵收,而無償徵收必須以法律作保證,正因為稅收要採取法律形式,隨之就必須明確徵收的廣度和深度,也就有固定性。所以說「無償性」是「三性」的核心。 稅收的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是一切社會稅收的共性,是稅收與其他財政收入形式區別的根本標志。不管是資本主義稅收還是社會主義稅收,同樣都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形式特徵。 研究和認識稅收的「三性」,有利於正確利用稅收手段來為實現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經濟職能服務,對於制訂稅收政策、穩定稅收負擔、充分發揮稅收的作用等都有重要意義。第一,明確稅收的形式特徵才能區分稅與非稅。判斷國家運用的經濟手段或取得財政收入的形式是不是稅,不是看其名稱,而應看其是否同時具備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凡是同時具有這「三性」特徵的就是稅,否則就不是稅。例如我國漢代的算緡、晉代的戶調、清代的厘金,雖然名稱上不叫稅,而因具有「三性」特徵實質上則是一種稅收。第二,明確稅收的形式特徵,有利於深刻認識稅收存在的原因。稅收同其他財政手段、分配手段相比,之所以運用的范圍廣、存在的時間長,就是因為稅收具備「三性」形式特徵,而其他財政、分配手段不完全或根本不具備這三個特徵。第三,明確稅收的形式特徵,才能自覺運用稅收為實現國家職能服務。稅收「三性」充分顯示稅收的優點和長處,只有充分認識稅收的「三性」,才能建立真正具有「三性」特徵的稅收制度來為國家的政治經濟職能服務。 對於稅收的形式特徵,理論界存在有不同的觀點。 有一種觀點認為稅收除了上述三性外,還具有「返還性」。這種觀點認為,社會主義稅收具有無償性特徵,但它是對具體納稅人而言,從社會整體來看,社會主義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具有整體的返還性。這種觀點的主要理由是,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在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財產屬於人民,國家徵收的稅款是國家所有,也是全體人民所有。社會主義稅收的目的同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一致的。國家取得的稅收收入,通過財政預算安排支出,用於國家經濟建設和生產事業,用於發展科學、文化、教育等事業,用於鞏固國防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並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因此,社會主義稅收在實質上具有返還性,是無償性和有償性的統一。 另有一種觀點認為社會主義稅收具有「整體有償性」。這種觀點認為,社會主義稅收是有償的,但不是個別有償性,而是整體有償性。一般說來,判斷分配是否有償,關鍵看這種分配是否有代價付出。例如工資分配是勞動者付出勞動的有償報酬。稅收這種分配則不然,國家執行公共事務所帶來的利益是和平的環境和安定的秩序等,它是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由此產生的利益不僅每一個人都可以享受,而且任何一個人的享受都對他人沒有影響。以這種利益為依據的稅收分配就不是個別有償性,而是整體有償性。再從社會成員角度分析,各個社會成員以稅收形式繳納給國家的收入,從個別納稅人來講,它是無償的,但社會成員繳納的稅收,成為國家公共活動的資金保證,社會成員可從國家的公共活動中得到和平的環境、安定的秩序和方便的服務等。從這個角度看,社會成員的稅收繳納又是有償的。社會成員得到的報償,不能分成各個份額並使每個份額歸各個成員分別享用或所有。因此這種繳納是有償的,但為整體有償性
❷ 稅收經濟分析的常用維度有哪些
摘要 稅收經濟分析,就是利用相關的稅收經濟數據指標,進行統計和對比分析,從而揭示稅收與經濟發展的協調程度。查找稅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採取加強管理的措施。一是開展重點稅源分析,將收入總量分析與重點稅源分析緊密結合起來,把稅源結構與行業特徵相互關聯,有效定位稅源潛力,有序推進組織收入工作;二是開展宏觀稅收分析,以行業和稅種分析為主線,以支柱產業和主管行業為重點,採取縱向同比找增減、橫向同邊找差距,准確把握經濟稅收源的變化和走向;三是開展行業稅收分析,有針對性的分行業分析,提出具體的行業徵收建議,跟進實施專項評估,消除涉稅疑點,以此推進稅源專業化管理進程。
❸ 稅收收入基本情況應該怎樣分析
題目很大,需要查資料。可以看看每年財政部公布的數據。再看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然後看所得稅、流轉稅數值,然手分析稅收中各自的比例。通過這個比例然後看社會生活中留守分布的狀況。最後提出不合理分布中的改進辦法。總之,題目很大,分析透不容易。應該還要有自己的理解。
❹ 稅收籌劃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可以從國內與國際兩個方面來思考
按照我國稅法規定,凡不屬於某稅種的納稅人,就不需繳納該項稅收。因此,企業理財進行稅務籌劃之前,首先要考慮能否避開成為某稅種納稅人,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減輕稅收負擔問題。如在1994年開始實施的增值稅和營業稅暫行條例的規定下,企業寧願選擇作為營業稅的納稅人而非增值稅的納稅人,寧願選擇作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而非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因為,營業稅的總體稅負比增值稅總體稅負輕,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總體稅負較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總體稅負輕。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在實踐中,要做全面綜合的考慮,進行利弊分析。
以影響應納稅額的幾個基本因素為切人點影響應納稅額的因素有兩個,即計稅依據和稅率。計稅依據越小,稅率越低,應納稅額也越小。因此,進行稅務籌劃,無非是從這兩個因素入手,找到合理、合法的辦法來降低應納稅額。如企業所得稅計稅依據為應納稅所得額,稅法規定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允許扣除項目金額,具體計算過程中又規定了復雜的納稅調增、納稅調減項目,因此,企業進行稅務籌劃就有了一定的空間。
❺ 地區稅收結構分析從那幾個方面入手寫好
稅收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寫:1、總體分析,簡單說就是總額,增減額,增減率等;2、結構分析,可以從地區納稅人登記類型,行業、稅源結構(重點、一般、小微)等展開,最好是圖表形式,一目瞭然;3、趨勢分析,這方面需要一定的分析技術,比如運用數理統計學的方法進行回歸分析,多因素分析等進行趨勢預測;4、預警分析,要求同3,也可以參照2分類去寫。要寫好地區稅收分析需要積累大量的數據、資料,掌握稅收學、經濟學、統計學等多門學科的方法和技術,有相當的難度,供參考。
❻ 如何寫好稅收收入分析
如何寫好稅收分析 全市計統工作會議發言提綱 一、什麼是稅收分析 稅收分析: 是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 稅收分析: 是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對 一定時期內稅收與經濟稅源、稅收政策、 一定時期內稅收與經濟稅源、稅收政策、稅 收征管等相關影響因素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 評價,查找稅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析、評價,查找稅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 而提出完善稅收政策、 而提出完善稅收政策、加強稅收征管的措施 建議的一項綜合性管理活動。 建議的一項綜合性管理活動。它是稅收管理 的重要內容和環節, 的重要內容和環節,是促進稅收科學化精細 化管理、充分發揮稅收職能的重要手段。 化管理、充分發揮稅收職能的重要手段。 (總局印發的《稅收分析工作制度》的通知國稅發〔2007〕46號 ) 總局印發的《稅收分析工作制度》的通知國稅發〔2007〕46號 簡單地說, 簡單地說,稅收分析就是以豐富的稅 收數據資料為了基礎, 收數據資料為了基礎,通過數據的挖掘與 整理, 整理,對稅收工作和經濟運行狀況進行客 觀的描述和評價, 觀的描述和評價,並對未來發展形勢進行 預測與推斷,為領導決策提供決策支持。 預測與推斷,為領導決策提供決策支持。 稅收分析的簡要分類: 稅收分析的簡要分類: 一般來講, 一般來講,稅收分析是根據工作需要, 運用多種分析方法,從宏觀和微觀層面進 行常規分析和專題分析。 常規分析主要動態反映當期(月、季、年) 常規分析主要動態反映當期(月、季、年) 稅收收入情況; 專題分析主要反映特定稅收問題或現象。 專題分析主要反映特定稅收問題或現象。 按稅收分析的內容區分, 按稅收分析的內容區分,稅收分析大致 可劃分為以下幾類: 可劃分為以下幾類: 1、宏觀分析 2、中觀分析 3、微觀分析 4、專題分析 5、稅收收入情況分析 1、宏觀分析:反映全國或地區稅收總量 宏觀分析: 與國民經濟總量的關系, 與國民經濟總量的關系,包括目前進行的 稅收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宏觀稅負研究、 稅收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宏觀稅負研究、 納稅能力估算等。 納稅能力估算等。 中觀分析:反映某些行業、某些類型、 2、中觀分析:反映某些行業、某些類型、 某些稅種稅收收入情況, 某些稅種稅收收入情況,如重點稅源收入 情況分析、卷煙行業稅收分析、 情況分析、卷煙行業稅收分析、國有企業 所得稅收入形勢分析等。 所得稅收入形勢分析等。 微觀分析: 3、微觀分析:反映微觀領域稅收收入情 況,如某個企業或某個項目的稅收收入情 基層征管部門開展的納稅評估等。 況、基層征管部門開展的納稅評估等。 4、專題分析:反映某個問題、某種現象 專題分析:反映某個問題、 或某項政策的詳細情況, 或某項政策的詳細情況,如非典影響稅收 分析、金稅工程對收入的影響、 分析、金稅工程對收入的影響、減免稅效 果分析等。 果分析等。稅收收入分析: 5、稅收收入分析:反映稅收收入的動態 收入情況,通常指各地、 收入情況,通常指各地、各級稅務機關都 在做的月度稅收執行情況分析, 在做的月度稅收執行情況分析,有的地區 按旬分析, 按旬分析,也有的信息化程度比較高的市 縣已經可以做到即時掌握收入情況並進行 分析。 分析。 稅收收入分析區別與其他分析形式的 三個主要特點: 三個主要特點 1、重要性 2、復雜性 3、普遍性 重要性 體現在由稅收的基本職能所決定, 體現在由稅收的基本職能所決定,稅 務部門有職責對稅收的多少、 務部門有職責對稅收的多少、收入情況的 好壞、收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滾動的、 好壞、收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滾動的、不 間斷的分析, 間斷的分析,其他分析形式搞不搞充其量 是工作面寬面窄、深入不深入的問題, 是工作面寬面窄、深入不深入的問題,而 收入情況分析搞不搞則是失不失職的問題, 收入情況分析搞不搞則是失不失職的問題, 每一期數字出來後, 每一期數字出來後,不論上級或領導有沒 有要求,本級稅務機關特別是計統部門, 有要求,本級稅務機關特別是計統部門, 必須要對收入情況進行客觀深入的分析。 必須要對收入情況進行客觀深入的分析。 復雜性 體現在兩個方面: 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從內容上看, 一是從內容上看,每一次收入分析中都可能會包括宏 觀分析、中觀分析、微觀分析以及專題分析的內容,收入 觀分析、中觀分析、微觀分析以及專題分析的內容, 分析中的一個概括、一個結論、 分析中的一個概括、一個結論、一項建議往往要以其他形 式的翔實分析為前提和基礎; 式的翔實分析為前提和基礎; 二是從對象上看, 二是從對象上看,收入分析面對的是經常變化的收入 形勢,這個月高增長,下個月可能就變成低增長甚至下降, 形勢,這個月高增長,下個月可能就變成低增長甚至下降, 具體到一些稅種、行業情況的變化就更加頻繁和明顯, 具體到一些稅種、行業情況的變化就更加頻繁和明顯,可 以說收入分析沒有固定的分析對象, 以說收入分析沒有固定的分析對象,每次分析面臨的都可 能是一個變化了的復雜的局面。 能是一個變化了的復雜的局面。 普遍性 體現在地域的廣泛性和時間的經常性。 體現在地域的廣泛性和時間的經常性。 全市各級縣(市區) 全市各級縣(市區)稅務機關都要逐月對 稅收收入情況進行分析, 稅收收入情況進行分析,並要以書面形式 對上報告、對下通報, 對上報告、對下通報,這一特點是其他任 何一個分析方式都無法具備的。 何一個分析方式都無法具備的。 二、稅收收入分析的目的和原則 (一)目的 1.准確判斷收入形勢 為領導決策服務。 准確判斷收入形勢, 1.准確判斷收入形勢,為領導決策服務。 2.深入分析稅收增減變化原因 深入分析稅收增減變化原因, 2.深入分析稅收增減變化原因,准確預測 稅收收入走勢。 稅收收入走勢。 3.發現政策執行和稅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 3.發現政策執行和稅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 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 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 4.反饋經濟運行情況 發揮稅收監督職能。 反饋經濟運行情況, 4.反饋經濟運行情況,發揮稅收監督職能。 縣稅務機關稅收分析工作的主要職責 包括貫徹上級稅收分析工作要求, 包括貫徹上級稅收分析工作要求,開展本 地區經濟稅源分析調查, 地區經濟稅源分析調查,做好稅收日常分 析和專題分析, 析和專題分析,特別是做好本地區重點稅 源企業的稅收微觀分析, 源企業的稅收微觀分析,並做好稅收分析 的上報和信息反饋工作, 的上報和信息反饋工作,為上級領導決策 和加強稅源管理提供可靠依據。 和加強稅源管理提供可靠依據。 (二)原則 1、客觀公正 、 2、系統規范 、 3、高效簡潔 、 4、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 三、稅收收入分析的基本內容和步驟 (一)基本內容 1、反映稅收收入情況,歸納收入的主要特點。 、反映稅收收入情況,歸納收入的主要特點。 2、分析稅收增減變化的主要原因,對經濟、政 、分析稅收增減變化的主要原因,對經濟、 征管等因素對收入產生的影響進行量化分析。 策、征管等因素對收入產生的影響進行量化分析。 3、發現組織收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 、發現組織收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的意見和建議。 的意見和建議。 4、預測收入變化趨勢,指導稅收與經濟的協調 、預測收入變化趨勢, 增長和稅收任務的圓滿完成。 增長和稅收任務的圓滿完成。 5、反映稅收政策執行情況,對影響收入的重大 、反映稅收政策執行情況, 問題深入研究,防患於未然。 問題深入研究,防患於未然。 歸納為四個方面: 歸納為四個方面: 1.稅收入庫情況是否正常 1.稅收入庫情況是否正常 2.應征稅收增長與經濟是否協調 2.應征稅收增長與經濟是否協調 3.稅收政策是否及時落實 3.稅收政策是否及時落實 4.征管手段是否取得成效 4.征管手段是否取得成效 (二)步驟 1.佔有資料,並不斷擴大信息量。 1.佔有資料,並不斷擴大信息量。 佔有資料 2.運用各種方法對信息進行篩選整理, 2.運用各種方法對信息進行篩選整理,加工出需 運用各種方法對信息進行篩選整理 要的各種分析表式。 要的各種分析表式。 3.提煉 歸納、總結有價值的信息, 提煉、 3.提煉、歸納、總結有價值的信息,形成分析的 初步思路。 初步思路。 4.對初步思路進行相關分析 去偽存真, 對初步思路進行相關分析, 4.對初步思路進行相關分析,去偽存真,對要說 明的問題要尋找足夠的論證加以印證。 明的問題要尋找足夠的論證加以印證。 5.撰寫分析報告 撰寫分析報告。 5.撰寫分析報告。 就稅收分析而言, 就稅收分析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徹 底消除傳統的以計劃完成情況為分析起點 和終點的做法,將收入分析的重點切實轉 和終點的做法, 移到收入情況是否正常、 移到收入情況是否正常、收入增長與經濟 發展是否協調、 發展是否協調、收入過程是否符合組織收 入原則要求上來, 入原則要求上來,深刻揭示稅收增減變化 的內在原因,准確描述收入發展變化趨勢, 的內在原因,准確描述收入發展變化趨勢, 提出切合實際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推動組 提出切合實際的意見和建議, 織收入工作和整體稅收工作的順利發展。 織收入工作和整體稅收工作的順利發展。 (三)稅收分析的方法包括: 稅收分析的方法包括: 1.對比分析法 規模、結構、增減、進度、 對比分析法( 1.對比分析法(規模、結構、增減、進度、關聯 稅種 ) 2.因素分析法 經濟、政策、征管、 因素分析法( 2.因素分析法(經濟、政策、征管、其它因素 ) 3.數理統計分析法 3.數理統計分析法 (一元或多元統計分析 ; 按 照時間序列進行分析, 照時間序列進行分析,研究稅收現 象在不同時間上的發展水平動態分 析等) 析等) 對比分析法 通過各項稅收指標之間或者稅收與經濟 指標之間的對比來描述稅收形勢、揭示收 入中存在的問題。稅收數據的對比分析通 常包括規模、結構、增減、進度、關聯稅 種等方面的對比分析,稅收與經濟的對比 分析主要採用稅負和彈性兩種方法。 分析主要採用稅負和彈性兩種方法。 因素分析法 從經濟、政策、征管以及特殊因素等 經濟、政策、征管以及特殊因素等 方面對稅收、稅源進行分析。其中,經濟 因素包括經濟規模、產業結構、企業效益 以及產品價格等變化情況;政策因素主要 是指稅收政策調整對稅收、稅源的影響; 征管因素主要包括加強稅源管理和各稅種 管理、清理欠稅、查補稅款等對稅收收入 的影響;特殊因素主要是一次性、不可比 的增收、減收因素。 數理統計分析法 運用一元或多元統計分析、 運用一元或多元統計分析、時間序列 分析等數理統計理論和方法 數理統計理論和方法, 分析等數理統計理論和方法,藉助先進統 計分析工具,利用歷史數據,建立稅收分 析預測模型,對稅收與相關影響因素的相 關關系進行量化分析。 四、當前稅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個別單位只是為了應付工作、湊篇幅,寫 、個別單位只是為了應付工作、 出的分析 出的分析沒有參考價值。 分析沒有參考價值。 2、稅收分析人員不能合理使用數字材料,只 、稅收分析 分析人員不能合理使用數字材料,只 是數字間的疊列,數字間的對比。 3、信息不靈通,反饋滯後,利用率偏低。 4、綜合性分析和多方案預測少。稅收分析人 、綜合性分析 分析和多方案預測少。稅收分析 分析人 員缺少掌握本地區經濟情況的本領,僅能對個別 稅種、個別行業發生的情況進行簡要分析 稅種、個別行業發生的情況進行簡要分析,沒有 分析,沒有 綜合性分析 綜合性分析和對當時經濟形勢進行多方案的分析 分析和對當時經濟形勢進行多方案的分析 預測少。 5、人員流動、新人員多,熟悉工作需要一個 過程。 五、寫作稅收分析應注意的事項 1. 要有快速的時效性。時過境遷,就會貶值,甚至 失去參考價值。 2、要有高度的准確性。首先是要做到數字准確、 情況真實、觀點正確,資料可靠,其次是要對分析 情況真實、觀點正確,資料可靠,其次是要對分析的項 分析的項 目和內容有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尤其要特別注意稅收工 作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新矛盾,要及時向領導分 作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新矛盾,要及時向領導分 析發生問題的原因及應對措施。 3、要有很強的針對性。注意密切聯系實際,抓住經 濟稅源運行和稅務工作中出現的「重點」 濟稅源運行和稅務工作中出現的「重點」、「熱點」、 熱點」 「焦點」和「疑點」進行綜合分析,並有針對性的提出 焦點」 疑點」進行綜合分析 分析,並有針對性的提出 建議。 4、要有嚴密的邏輯性。既有數據,又有分析;既能 、要有嚴密的邏輯性。既有數據,又有分析 分析;既能 提出問題,又有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
❼ 稅收預測分析
從上圖可以看出,通過一元回歸模型預測的國稅收入與實際收入非常接近,除2003年出現較大差異外,其他年份實際收入與預測收入基本吻合。
2003年差異較大主要原因是悅達起亞當年入庫稅收增幅較大,出現了非常規因素的影響。
一元回歸模型不僅可以在稅收預測中發揮作用,也可以在對歷史稅收收入的分析中發揮重要作用。
例如通過企業近幾年的銷售收入與稅收收入的數據建立模型,通過模型得出這幾年的預測稅收收入,把預測收入與實際入庫稅收進行比較,如果差異較大,就屬於異常情況,再進一步查找原因。
4、企業財務指標。
企業財務指標是對上述指標的補充,如果運用上述指標分析發現企業稅收出現異常,則需要利用企業各項財務指標之間比較嚴密的對應關系進行深度分析,進一步查找原因。
一是收入類分析指標。
收入類分析指標主要是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可以通過不同時期的主營業務收入進行對比,查找企業銷售中出現的異常情況。
用公式表示為:
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本期主營業務收入-基期主營業務收入)÷基期主營業務收入×100%。
如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超出預警值范圍,可能存在少計收入問題和多列成本等問題,運用其他指標進一步分析。
二是成本類分析指標。
通過成本類分析指標,可以進一步驗證企業申報銷售是否准確,費用列支是否正確。
主要指標公式為:
單位產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產成品成本×100%。
分析單位產品當期耗用原材料與當期產出的產成品成本比率,判斷納稅人是否存在帳外銷售問題、是否錯誤使用存貨計價方法、是否人為調整產成品成本或應納所得額等問題。
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本期主營業務成本-基期主營業務成本)÷基期主營業務成本×100%,其中:主營業務成本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
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超出預警值范圍,可能存在銷售未計收入、多列成本費用、擴大稅前扣除范圍等問題。
三是費用類分析指標。
費用類分析指標主要是對企業所得稅進行分析時使用。
其主要指標及公式為:
成本費用變動率=(本期費用-基期費用)÷基期費用×100%,其中:費用率=(費用÷銷售收入)×100%。
與預警值相比,如相差較大,可能存在多列費用問題。
四是資產類分析指標。
通過資產類分析指標,可以進一步檢驗企業申報的銷售是否准確,是否存在隱瞞收入的行為。
其主要指標及公式為: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
分析納稅人資產綜合利用情況。
如指標與預警值相差較大,可能存在隱瞞收入,或閑置未用資產計提折舊問題。
總資產周轉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總資產×100%。
存貨周轉率=主營業務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2〕×100%。
分析總資產和存貨周轉情況,推測銷售能力。
如總資產周轉率或存貨周轉率加快,而應納稅稅額減少,可能存在隱瞞收入、虛增成本的問題。
應收(付)賬款變動率=(期末應收(付)賬款-期初應收(付)賬款)÷期初應收(付)賬款×100%。
分析納稅人應收(付)賬款增減變動情況,判斷其銷售實現和可能發生壞賬情況。
如應收(付)賬款增長率增高,而銷售收入減少,可能存在隱瞞收入、虛增成本的問題。
五是存貨變動率、資產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配比分析。
比較分析本期資產利潤率與上年同期資產利潤率,本期總資產周轉率與上年同期總資產周轉率。
若本期存貨增加不大,即存貨變動率≤0,本期總資產周轉率-上年同期總資產周轉率≤0,可能存在隱匿銷售收入問題。
以上五種企業財務分析指標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靈活運用,不能簡單的照搬照抄。
首先要根據本地區、本部門管轄的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按照行業類別和企業規模大小,建立各個財務指標的預警值;然後再把個別企業的財務指標與預警值對比,超出預警范圍的予以重點檢查。
五、加強微觀稅源分析的措施及注意問題
一是實行稅源分類管理辦法。
一方面對重點稅源企業實行以服務為主的管理辦法。
根據大企業賬制健全、核算規范、財務人員素質較高的特點,在加強平時企業有關信息收集、監控、上報的基礎上,著重在宣傳最新稅收政策、幫助做好賬務處理等服務事宜上下功夫,綜合評估企業經營能力和納稅能力,科學預測稅收收入態勢,保證主要稅源如期轉化為稅收,實現稅收收入與經濟發展的穩定、健康、協調增長。
另一方面對中小企業實行以管理為主的辦法。
要在督促建賬建制、規范核算的基礎上,實行分行業管理,掌握各行業中小企業稅源的規律,通過縱、橫對比,強化管理,實現中小企業納稅申報的真實性和准確性。
二是健全稅源分析機制。
稅源管理部門要加強對轄區內納稅人的生產經營、財務核算、申報納稅、綜合經濟指標、行業稅負以及稅務檢查處理等各類動態情況的分析監控,及時對照上級稅務機關發布同行業稅負及其預警標准,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綜合分析。
既要注重稅收收入總量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比較分析,又要注重各稅種收入增長與稅基增長的對比分析,逐步提高稅源管理的質量與效率。
要加強數據分析的增值利用,對征管軟體的申報徵收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實施案頭評估。
三是加強稅源動態監控。
通過採集納稅人的靜態數據和動態數據等相關信息,進行加工、分析和對比,分行業確定納稅人的監控指標體系,對納稅人申報的真實性和准確性進行綜合評定,從而提高稅源監控質量。
通過對納稅人當期涉稅指標與歷史階段指標的縱向比對、同行業納稅人涉稅指標的橫向比對、實物庫存及流轉情況與賬面記錄情況的賬實比對,分析稅負變化趨勢,實現動態監控。
同時要加強與財政、工商、銀行、質監等部門的溝通和聯系,建立社會化的稅源監控網路。
四是有針對地開展納稅評估。
根據稅收分析查找出來的征管工作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重點開展納稅評估。
首先要嚴格執行總局制定的納稅評估辦法,落實納稅評估工作職責,建立科學的納稅評估模型。
要根據不同經濟性質、不同行業納稅人的生產經營特點,建立統一規范的納稅評估數據採集指標。
其次要採取科學的納稅評估分析方法,對採集的企業銷售收入、庫存產品、生產成本、實現利潤等涉稅指標要認真分析與其繳納的稅收之間的相互關系;綜合分析行業總體稅負狀況和單個納稅人情況差異。
第三,要充分利用納稅評估分析結果。
在對納稅人客觀分析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征管措施。
對帶有全局性的問題要建立制定完善新的征管辦法,堵塞管理漏洞;對個性事件要與納稅人進行約談,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幫助其改正;對達到偷稅標準的要移交到稽查部門進行立案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