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學唱歌技巧包括哪些
以下供參考。
一、整體協調的歌唱狀態
是整體、統一、鬆弛、通暢、全方位協調配合的歌唱狀態。而這種歌唱狀態就是歌唱各部分的最佳配合,以形成協調統一的整體歌唱狀態。
二、歌唱各部分的協調要求
要想具備協調統一的整體歌唱狀態,在發聲練習中就應該注重具體技術細節的正確練習。對歌唱各部分的正確要求,就是具體的技術細節。歌唱技術大致分以下幾部分:身體姿勢、氣息運用、歌唱腔體、聲音位置、咬字技術、音樂線條。下面將歌唱各部分在練習中如何進行整體協調的具體要求分述如下:
1.站立姿勢
這是一個常常被很多人忽略的問題。在站姿上不講究,甚至長期形成某種毛病,如低頭、仰臉、哈腰、鼓肚、彎腿、伸脖子,手勢動作僵硬機械不協調等不好的姿勢。這些姿勢首先來說不雅觀,直接影響表現形象,更主要的是對正確歌唱狀態的形成造成很多麻煩,產生諸如歌唱通道不暢,氣息控制失調,聲音易造成擠、卡等到不良發聲狀態,成了歌唱狀態的錯誤組成部分。如果強行去改毛病,便會唱出很不習慣的聲音甚至基本唱不出聲音。可見,沒有一個良好的姿勢,就不可能組成一個完整的最佳歌唱狀態。
那麼,在練習中,站姿應該雙腳站穩,身體直立,頸椎、胸椎、腰椎在一條直線上,眼睛和面部平視而略仰,自我有一種挺拔、高大、興奮、自信的感覺。由此也想到,面部表情亦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演唱時閉眼、瞪眼、歪嘴、包牙、皺眉頭、翹嘴唇等都是一些不良習慣,給人以視覺上的不協調,必須重視起來,嚴格而認真地去克服掉。
2.氣息運用
氣息是歌唱的生命、動力和基礎。有人說:「掌握了正確的呼吸方法,也就基本掌握了正確的發聲方法。」以本人的學習體驗和實際效果來看,感覺氣息應吸到後腰的雙腎處(當然這只是一種意念和感覺)。這樣一是吸得深,二是上胸部處於放鬆狀態,不易引起「端氣」的毛病。在用氣的時候,正確地說,應保持腰圍的擴張狀態,但是很多學習者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總是掌握不好,達不到氣息深沉、通暢的效果,關鍵是未把腰圍擴張的原理搞清楚。這裡面有個「因果」關系的協調統一問題。比方說,用一個充了氣的圓氣球,放在上下掌之間,用兩手掌上下對氣球施加壓力,就會看到由於手掌上下的壓力,氣球變成了扁形,氣球的四周向外擴張出來。氣球本身是不會擴張的,它的擴張取決於手掌上下的壓力。在這里,手掌的壓力是「因」,而氣球向四周的擴張是「果」。同樣的道理,用氣時,腰圍的擴張狀態取決於上下給予氣息的壓力。上下給氣息的壓力是「因」,腰圍擴張的狀態是「果」。只有對氣息施以均勻、穩定的壓力,才會產生腰圍擴張狀態的保持。往往我們在用氣之前,首先做出腰圍擴張的狀態,這是主觀上用肌肉撐起的一種僵硬擴張狀態,「因果」不協調,不但用不上氣,而且極易造成往上端氣的毛病,自然達不到氣息通暢的結果。
另外,在給氣息向下施以壓力的同時,會明顯感覺到後腰部有一個強有力的用力部位,這個部位就是氣息的支持點,這也是氣息乃至歌唱練習的協調中心。
3.歌唱腔體
歌唱時各共鳴腔體應該是充分打開的,如此才能使氣息聲音通暢。正確的協調方法是首先用「半打哈欠——嘆氣」的辦法把喉頭放在最低位,同時用頸部向四周擴張的力量把喉嚨打開,再向下做一個深咳氣的動作,這時,可以明顯地感覺到頸窩(兩鎖骨之間的坑)下方的深處有一個著力點,這個著力點就是我們感覺上發出聲音的地方。頭部兩側的頜關節用向上抬上頜(上口蓋)的力量打開,不可用向下拉下巴的辦法來打開頜關節,那樣將會牽動下巴,容易造成下頜和舌根的緊張,形成卡喉嚨的毛病。在主觀感覺上,下巴在歌唱中永遠處於無重量、無神經的狀態,好像不存在一樣。就是下巴存在緊張問題,也不要用任何辦法去直接放鬆下巴,那樣做,下巴很難放鬆,甚至越「放鬆」越緊,因為在意識中仍有下巴的存在。而是要把注意力和用力部位集中在對上口蓋的使用上,如此與其它部分的正確狀態相配合,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在歌唱的共鳴腔體中,一種是可調節共鳴腔,如口咽腔、喉咽腔;一種是不可調節共鳴腔,如胸腔、鼻腔、頭腔。但在我們歌唱主觀意識上,都要把它們置於可調節的狀態下,在意念上是可以調整控制的。這一點,是要經過長期的整體協調統一練習才能體會到的。
4.聲音的位置
聲音的高位置,是指充分的頭腔共鳴,也就是我們所強調的面罩共鳴。獲得充分頭腔共鳴的聲音,是一種集中、明亮、鬆弛且具穿透力的聲音。歌唱感覺比較鬆弛,音色比較明亮優美。運用哼鳴練習,可協調獲得高位置聲音。
哼鳴時,首先要感覺到所有腔體已全部打開,然後同時用「哼——吸——嘆」的辦法哼出高位置的聲音。
「哼」的感覺是:頭部的鼻竇、蝶竇、額竇都從裡面撐開,鼻根或眉心有一種向里「綳」的感覺,舌頭輕輕堵上後鼻道出口,形成哼鳴狀態,哼出來的聲音走向是向後向下的。
「吸」的感覺是哼出輕松、明亮的聲音之後,把舌頭輕輕離開後鼻道出口,這時聲音變成一個圓潤的半哼半唱的「啊」,用順著上齶往裡吸氣的感覺,把聲音深深向後向下吸下去。
「嘆」的感覺和「半打哈欠——嘆氣」的感覺一樣。
「哼——吸——嘆」分解開是三個動作,但要通過練習把這三個動作協調統一成同時發出的一個整體動作,發出來的聲音才會有半哼半唱的感覺,明顯感覺到自然的明亮、輕松、通暢。
「哼——吸——嘆」用力的方向是向後向下的,發出聲音的實際走向是向前向後的,這又是一個辯證統一的關系。
另外,哼鳴練習是內部氣息與腔體的協調統一。純哼鳴時,嘴巴無論是輕輕打開,還是輕輕閉上,或是做咀嚼的動作,對發出來聲音的音色、通暢與穩定應該毫無影響。
5.歌唱咬字
發聲練習僅僅達到氣息、腔體的協調統一是遠遠不夠的。我個人認為,聲樂形式表現音樂藝術的最大特點就是語言。聲樂的語言表達,主要表現在咬字方面,咬字清晰、語言准確、吐字優美、字聲結合完整是歌唱咬字的目的。但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要經過嚴格的歌唱咬字訓練,因為歌唱的咬字和語言的咬字是兩回事。語言咬字就是一般的講話,而歌唱咬字就需要和聲音、氣息、音色、音樂等歌唱技術密切配合並融為一體,才能達到理想的咬字效果。所以,科學、系統、嚴格的歌唱咬字練習,是整體協調的發聲練習中必須而重要的。
歌唱咬字訓練的方法很多,精通「十三轍」,掌握中國語言的咬字規律和吸收義大利美聲唱法的「母音連接」、「母音變形」等咬字技術都是很重要的。在我們學習聲樂的過程中,正確而協調的歌唱狀態尚未形成,理想的聲音效果還沒有定形與鞏固時,咬字是不可能清晰的。我們練習時,往往把字咬得過於清楚(過死),而破壞了聲音的統一和音樂的連貫。因此,應做到「松中咬、動中咬、似咬非咬、氣中咬、聲中咬、清楚為巧」,一定要在行腔的過程中咬字,而不能咬住字以後再行腔。在聲音鬆弛通暢,音樂線條連貫的基礎上咬字,把鬆弛的聲音作為語言的載體。盡管可能會出現咬字太松而不清楚的現象,也要循序漸進,慢慢進行協調,待正確的歌唱狀態和聲音建立起來且鞏固以後,再細致講究的完善咬字,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正確的咬字部位不在嘴裡,而在胸部的「劍突」周圍。我們人體胸部的肋骨像「人」字型,向兩邊分開,「人」字的夾角處,有一塊似三角形的小骨,這就是「劍突」,歌唱咬字和換字的部位應放在這里,就像咬字的嘴長在這里一樣,每個字都從這里向前發出。要把氣、聲、字在這個地方融合在一起,以此達到聲音的統一和通暢。
6.音樂連貫
整體協調突出一點就是連貫。任何的音樂表現形式中,連貫的音樂線條都是極為重要的,可以說連貫的音樂線條是音樂表現的精髓和靈魂。
聲樂表現形式中,音樂線條的連貫更為復雜,它要求五個連貫,即氣息連貫、聲音連貫、咬字連貫、音樂連貫、感情連貫。發聲練習中就要把這五個連貫很完善地融合在一起,一定要腦子認識清楚,理解准確,方法得當,並堅持不懈地進行協調統一的練習,以達到理想效果。
綜上所述,聲樂發聲技術的練習,一定要方法正確,從整體出發,各方位協調統一。只有堅持從技術上將各部位最佳狀態進行整體協調,才能達成一個良好的歌唱狀態。
B. 在台上唱歌如何擺姿勢更好
一、站立式兩腳分開,距離約與肩同寬,重心向前,頭正,兩眼平視,胸部稍微向前張開,雙肩略向後展,腹部順其自然收小腹,手臂 放鬆,下垂於兩側,使身體處於一種積極向前 、向上的活動狀態和感覺,自然而端正站立。
二、坐式坐著唱歌時,上身的姿勢與站立時的要求一樣,但要注意腰部挺直,不要靠在椅背上,兩腿自然彎曲分開,兩腳落地,兩腿不要交叉疊起,看譜唱歌時,要求兩手拿著樂譜視唱。劃拍時,左手持譜,右手輕輕劃拍。總之,歌唱時姿勢要正確、自然美觀,以不妨礙整個發聲器屬官的正常活動,有利於歌唱為標准。
(2)唱歌手勢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唱歌氣息支持點技巧
支持點也就是聲音要有一個立足的地方,這個立足點也就是以橫膈膜及下肋兩側做支持點,當我們咳嗽或笑的時候,可以直接感覺到它的支持作用。
沒有經過呼吸訓練的人,常常唱歌時,臉紅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聲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等等,都是與氣息支持點沒有保持住有關。
反之,我們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點的感覺,那麼,當我唱歌發聲時,便會感到聲音彷彿落在我們所控制的氣息上,也就是說聲音是由呼吸來支持了,這種聲音不但悅耳響亮,而且能強弱自如地做出各種變化來。
C. 如何指揮大合唱手勢應該怎樣
1.身體挺拔端正、兩腳站穩、肩放鬆、腿稍分開,給人一種穩定感,達到一種外形和諧的美。
2.指揮的動作要適度,不要過分地誇張,盡量減少多餘的動作,做到准確而精煉。通常是右手掌握節拍,左手提示各種表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3.根據作品的內容,指揮在處理作品強弱、動作上要有一種「重力向下、離心向外」,即重拍、強拍手勢向下,弱拍、輕拍向外的動勢規律。手臂不要抬得過高,基本上是在胸前,盡量減少大臂揮手,要以小臂帶動手腕,肘關節作為上下運動的樞紐,手腕、手指的關節要靈活,並富有彈性,做到柔中有剛、剛中有柔。
要掌握動作的中心部分是手腕。一般指揮快速的動作,主要靠手腕去表現,速度越快,動作越小。大臂主要用於速度慢、力度大、較輝煌、聲勢浩大的作品。小臂則根據作品強弱快慢的變化起一個樞紐帶動作用。
4.指揮的動作線條要有一定的技巧,富有音樂性,而不能太平鋪直敘,太常規化、簡單化。在學會圖式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一定的指揮技能,動作要做到和你內心世界是相輔的,感受和動作是統一的,這叫做手中有拍,心裡有內容。
5.指揮要善於調動每個合唱隊員的積極性和挖掘出演員們最大的潛力,在作品的處理和表現上要有獨到之處,從而體現音樂表現的最高意境。
6.指揮的拍子有明拍、暗拍,明拍是眼能看得見的拍子,而暗拍則是「隱伏」在心裡的拍子,這種「隱伏」拍是靠你的感覺和心裡節奏,使「點」到位,使合唱隊員不但理解明拍意圖,也能意會你暗拍中的拍點、節奏及情緒。
7.指揮要有案頭工作,對作品要有分析能力,如曲式結構,調式、調性、段落之間的變化、對比,作品的內涵節奏、速度、力度、強弱、快、慢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千萬不要「遍遍過、句句摳」,使演員對作品再也引不起新鮮感。這就是你排練的失敗。
8.簡單地說,指揮的藝術就是起拍和預備拍的藝術,因為預備拍就給演員提示了速度、力度及情感。清晰的擊拍點是
指揮的靈魂,是音樂時值准確的體現。指揮的拍子、圖形是永遠不能改變的,但指揮的主觀能動性和他巨大的潛能是取之不完,用之不盡的。無論快慢及各種復雜的拍子的交替,只要指揮能掌握好擊拍點,合唱隊就能達到統一整齊。
9.起拍與收拍。
起拍:
起拍是指揮音樂開始前的預備動作。無論作品是熱情奔放,或抒情優美,或威武雄壯,或深情細膩,當它發出聲音的一剎那,是最能抓住和影響聽眾的情緒,而引起這些情緒的力量就是音樂藝術所追求的最佳效果,「好的開始便是成功的一半。
指揮家們對起拍動作有以下幾個內容:准確的速度,是慢還是快,還是中速鮮明的力度,是弱還是強,還是不弱不強。豐富的表情,是優美抒情還是堅強有力度。
起拍的預備動作是一個虛拍。這個虛拍是音樂開始的前一拍的圖示,也是精確地給演員開始演唱的呼吸口,使演員們統一→吸氣→張口→演唱,也就是預備→虛拍→實拍的過程。在某些多聲部的演唱中它的聲部是依次進入時,除了要給預備動作以外,還要紿其他聲部進入提示。如《怒吼吧!黃河》它進入順序是男高、女低、女高、男低……
收拍:
就彷彿是話說完了,故事講完了。那麼無論是熱情的、激烈的、寧靜的、柔和的或是神秘的,等待的是指揮用手勢鮮明地交代清楚,給觀眾以完美的結束感。反之,如果不確切、不幹凈、不適度、不恰當,你就破壞了音樂的完整性,你可能會使作
品藝術表現前功盡棄,留下後悔和遺憾!所以收拍是作品表演成功與完美的關鍵。
10.左右手的配合。一般是左手掌握感情,右手掌握拍子,要學會節省每隻手的作用,如指揮單聲部時,能夠用單手完成的任務盡量不去用雙手。右手准確地給予拍節,左手協助右手做起拍、止拍和加強音樂表情的作用,可協助某一聲部延長而不影響右手的擊拍,可協助指示各聲部進入等。
總之,指揮的雙手配合應是均衡的協調、統一的完美。但要切記,雖然左手很重要,但右手准確的擊拍仍佔主要位置,兩手的配合主功能仍屬右手。指揮在台上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一,提示演奏員。一部作品常常規模龐大,演奏者往往不能在看譜的同時記住所有排練時要求的所有細節,這時,指揮在台上的手勢會起到提示作用。
二、決定一些無法定量的處理。比如,演奏員記得某處指揮要求漸慢或漸快,到底慢多少,快多少,從哪裡開始慢,到哪裡回到原來的速度等等這些,是無法量化在譜面上的,只能看指揮臨場的表達,因為藝術是需要情緒的,不是寫下來就行了的。
三,臨場發揮。演出,本身會讓人處於一種亢奮的狀態中,指揮常常在演出中迸發出排練時沒有過的激情和想法,所以,演奏者必須注意指揮在台上的動作,並且要和指揮配合默契,一旦指揮出現了排練中沒有的處理,演奏者反應要快,要立即表現出來。這種臨場發揮常常是相當精彩且不可復得的。
四,表現性,增強作品感染力。這一點並不是所有指揮都有,指揮各有各的風格,有的指揮看上去沉默,熱情都在心裡和手上,有的指揮則表演性很強,在音樂傳達感情的同時,指揮自己也在用形體動作給觀眾傳達著自己的情緒,也就是說,有的指揮確實有指揮給觀眾看的成分,比如最典型的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
(3)唱歌手勢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合唱指揮的基本任務:
指揮是樂團的靈魂。指揮的工作幾乎決定著團隊的全局。總體來講,指揮的任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揭示音樂作品。二是二度創造。
一、揭示音樂作品
指揮的首要任務是揭示音樂作品。揭示音樂作品的重要原則是忠實原作。無論是樂隊的樂手,還是合唱隊的歌手,都是依照指揮通過對樂譜的研究,對作曲家創作思想、創作意圖所作出的解釋去唱奏。
以期通過這個過程,充分展示音樂作品的思想內涵、音響構思和所造的音樂形象等等。把靜止的樂譜轉換為實際音響。通過音響,把存在於樂譜之中的思想,情感、精神、意境等,清楚、完整地表現出來,傳達給聽眾。
二、二度創造
二度創造是指揮工作任務的又一組成部分。不同的指揮者,由於年齡、閱歷、知識、審美標准、審美角度、思想方法、分析方法等多方面的不同,在整個藝術創造活動中,表現在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解釋和處理方法上會有顯著不同。各自獨有的音樂思想和性格特徵,都會深深地滲透到音樂作品的表現與音響塑造當中。
這種在尊重原作並充分表現原作音樂思想、音樂音響基礎上,巧妙、自然地融入指揮家個人音樂思想和新的創造,並更有利於深刻表現原作創作意圖,擴展音樂表現力和實際演唱效果的藝術活動和藝術成果,就是指揮的二度創造。
D. 唱歌時得手勢該怎麼擺
唱HIPHOP可以往胸前推 再收回 反復 (看節奏)
雙手放後 像許巍 站住不動 很深沉那種
其實說怎麼擺姿勢是很難語言表達的,就算事先定好唱的時候也會變真的沒辦法具體 你可以看一些搖滾金屬的MV
隨感而發
看下這個網站
E. 新手學唱歌的技巧
新手學唱歌的技巧
導語:當你唱歌的時候,你激活你的共鳴器官!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新手學唱歌的技巧的相關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一)新手學唱歌的技巧
一、相信你自己
如果連你都對自己沒有信心的話,也沒有人會相信你。你要用你的真情實意去演繹自己的音樂,但如果你想唱得夠好,你要有足夠的信心。有自信的聲音聽起來會更加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想像一下即便是在KTV里遇到五音不全的朋友完全投入唱一首歌的時候你都會被他的節奏帶走而忘記正確的應該怎麼唱,就知道自信的重要性了。
二、張開嘴巴,放開喉嚨
如果你不盡量張開你的嘴巴,你真正能發揮的聲音是沒有得到體現的。你要保證當你開口唱歌的時候能給出足夠的空間將你的聲音完全釋放出來,但你怎麼知道自己做的是對的嗎?你在電視上看那些歌手唱歌的時候,他們盡情放開自己的喉嚨,都把嘴巴張得大大的。
下面有一個練習可以幫到你調節嘴巴和下巴到一個正確的位置,利用「a」這個音節進行練習:
(1)對著鏡子檢查你開口的程度,然後將音節發中音,調節到適宜的音調。
(2)用下列有關「a」音節的字進行練習:巴 拔 把 爸 低 答 底 大
(3)記得要把母音拖長幾秒。
(4)當你反復練習每個音節時,開始是不能操之過急。先將字詞讀好,慢慢控制自己的速度到你可以熟讀自如。
三、控制呼吸
腹式呼吸或橫膈膜呼吸是挖掘你聲音的最好方法。當你開始發聲時,空氣會使發出的聲音產生振動,並持續下去直到你撐不住為止。如果你只使用肺部上面的地方進行呼吸,不僅要不斷地換氣,而且在你唱歌時所發出的的聲音不夠豐滿和渾厚。
下面的方法是腹式呼吸法的練習:
(1)躺在地上,膝蓋曲起,腳板平放在地板上。
(2)在你的肚子中間位置橫放一本比較輕的書(你也可以放一本厚點的,自己衡量吧)。
(3)全身放鬆,用你肚子的力量把書本迅速「挪」開,然後再放上。
(4)重復5-15分鍾。
(5)現在,將力度放緩,並開口唱歌(什麼都行)。
(6)重復練習這個動作幾次。
(7)練習多了之後,你會發現你可以更好地控制你的呼吸和增加你的肺活量,唱歌時就能不費勁地挑戰你想唱的歌。
(8)呼吸的時候盡量同時用鼻子和嘴。
(9)當你掌握了腹部呼吸法,嘗試用站立的姿勢練習。這時就不能用書本了,用你的手放在低於胸腔和腰的位置。
(10)呼吸時,保持肩膀平衡和全身放鬆。
四、激活你的共鳴腔
當你唱歌的時候,你激活你的共鳴器官!這包括你的嘴巴,鼻道,胸腔和頭部。想要你所發出的來聲音夠「震撼」的話,就要在唱歌時音調不同的地方也要產生共鳴。
首先,發「ee」音進行練習,當你發這個音節時能在產生共鳴的地區更容易感受到振動。如果想避免「吞音」,你可以增加其他初級或二級等母音。
當你聽到共鳴器官,胸音等,這些專業名詞都是廠牌們方便在音樂人練歌時用來描述發音的所屬位置。
所屬位置是用來描述在練歌時技術指導下的振動和共振的專業術語。這些位置通常指胸部,臉,鼻子和頭部。
五、選好你的「舒適區」
這個對你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即使你唱得聲嘶力竭,夠賣力的,但過後你的聲帶就會收到傷害,嚴重的話會直接影響到你以後唱歌的發揮,所以你要選好適合你的音域范圍,在「舒適區」中唱歌。
有些歌手很容易飆高音,對他們來說就是小菜一碟;而有些歌手只適合唱中音,或者是低音,這樣才能凸顯他們聲音的特點。如果你是女高音,你最好的聲音會在高音音域,唱中音的可以在中音音域或者低音音域也能發揮的很好。而男聲還是最好選好自己的音域,以免損壞聲帶。
當你找到合適的音域,就是你的「舒適區」時,就不要嘗試超出你的「舒適區」的音域范圍,剛開始你可能不以為然,但慢慢地你會發現這對你的聲帶是很有害的。但你怎麼知道你超出了這個范圍呢?每當你唱歌時感到有點力不從心,緊張等時,你就要馬上意識到你在飆高音或者你進入了一個你從來沒有接觸到的音域,所以你應該馬上停止或慢慢放緩到你的「舒適區」。
如果你想唱某首歌,但它並不適合你的所唱的音域內(過高或過低),那你可是嘗試用別的風格演繹這首歌,讓它調整到你的「舒適區」里去。你看很多歌手都會翻唱一些經典或與他們的曲風格格不入的歌曲,但你會發覺很多時候他們所唱的版本和原版本是不一樣的,這就是原因了。
六、有感情的歌唱
當你唱歌時,將每一句歌詞都要傾注你的感情。唱歌其實一種通訊的方式,你的慾望,激情,需求,希望,恐懼,歡樂,祈禱,愛,孤獨,憤怒…人類所有的感情都會在歌中的旋律,節奏,歌詞等,你的歌聲更能傳遞出更多的信息。但注意不要過分戲劇化,嘗試用你的經歷或經驗將歌中更深層的情感從你的歌聲中帶出。
唱歌不只是一樣花精力的事情,你要注入你的情感,這樣才能更自然,清楚地將歌曲演繹得淋漓盡致。
(二)唱歌技巧:如何打開喉嚨
若想把喉嚨完全打開,必須首先搞清楚用力的部位和感覺。在歌唱時如果能將喉嚨完全打開,那麼歌者自身的感覺應該是喉嚨即有向外擴張,又有使喉結向下的力量。貝基先生說:「正確地打開喉嚨是感到頸部往四周擴張。」「要感到喉嚨的的兩側的肌肉發酸,在促使喉結往下放,這才是對的。」為了說明這個問題,貝基先生在課堂上常常做這樣的手勢,就是將兩只手自兩肩像推開兩堵牆一樣向外推,以示說明這種力量的方向和感覺。為了找到打開喉嚨的感覺和用力的部位,貝基先生在講學中用了很多具體手段,這些手段都是比較容易體會的,而且也都是卓有成效的。歌者在練習時可以選擇其中一種或幾種,用多種手段去體會。
1.打哈欠是體會打開喉嚨的最簡單的途徑。「有種辦法能把喉嚨打開,當你困了,一面講話一面打哈欠,這時喉嚨就打開了。」「要防止打哈欠打得太過頭了,那樣會使聲音太靠後。」
2.找到胸部的支點有利於打開喉嚨。「唱歌時聲音是從咳的地方發出來的。」「聲音是從兩鎖骨中間那裡發出來的,聲音要深」,「聲音是從喉嚨最底部發出來的。」
3.模仿嗓子寬的人歌唱有助於打開喉嚨。「模仿嗓子寬的人去唱,不要模仿那人的音色,主要模仿他的技術。做為技術無論對哪一個聲部都是同一的要求。」
4.不張大嘴唱歌可以迫使喉嚨打開。
5.大笑和哭也有助於打開喉嚨。
6.向後仰頭常可以找到打開喉嚨的感覺。
以上是經常用的一些打開喉嚨的手段,歌者可以針對自己存在的問題,有選擇地靈活運用。除此之外,我個人還有這樣的體會:當喉嚨完全打開時,在歌唱時會感到頭部有一種向前和向上頂的力量,即在某種程度上有梗脖子的感覺。美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舍瑞爾·米爾恩斯在談到糾正某些歌者在歌唱中頭和下巴的狀態不夠自然時,主張將雙手十指交叉,放在頭部的後上方,在歌唱時輕輕用力向前搬,而頭部又輕輕向後仰,這時頭和下巴便處於歌唱時的狀態。還有一種感覺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當喉嚨完全打開時,歌者在歌唱時會感到喉嚨似乎不復存在了,只有氣息的支持和響亮的面罩共鳴是歌者能明顯感覺得到的。用貝基的話來說就是「歌唱時只有橫膈膜和面罩發生接觸」。就是說,完全打開的喉嚨似乎是一個暢通無阻的通道,聲音在這里不會受阻,而是送進了上面的面罩,這雖然是一種感覺和想像,但似乎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這種感覺是世界上許多著名歌唱家都認可,並非常強調的,所以歌者一定要努力尋求這種感覺,只有這樣喉嚨才是完全打開的。
;F. 唱歌要做什麼樣的手勢做好,如何保持舞台台風
別刻意做動作就是,但要做就自然瀟灑點,別做一半又收回去了。台風分好幾種,我不知道你屬於哪種,有歡樂型的,有壓場型的,如果你唱功很流弊,那就壓場吧,不用過多的手勢,只要聲音好聽投入就行,如果你是歡樂型的,那就可勁蹦躂,你快樂,他們也快樂,滑稽點也無所謂。
G. 大合唱音樂指揮的基本手勢是怎樣的,比如4/4拍,是怎樣劃形狀的
指揮法圖解:
1、2拍(2/2、2/4、2/8),強拍,弱拍基本走向是第一拍從上向下,略由里向外進行,第二拍返回。在指揮實踐的時候,除了動作要明確,精神要集中和飽滿以外,通常因為要照顧到演唱時的流暢,劃拍過程往往也是比較圓順和線條化的。
(7)唱歌手勢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一、在團體歌唱或樂器合奏時,由指揮者用指揮棒或者徒手來打拍,叫做「拍節法」。
二、指揮者要以適當的速度在空間中畫出圖形,暗示出強弱緩急;通常雙手是以強拍的周期性往復循環而相應的作出對稱動作,強拍是由上向下,弱拍是由下向上。指揮的姿態要求:
1、軀干穩直、泰然。不能彎腰曲背,前弓後仰,不要聳肩,防止不必要的移動和轉向,可以適度地含胸拔背。
2、頭部做到自然仰面,便於看見全體演唱演奏者,也便於演唱演奏者看清指揮。隨時用目光提挈大家注意,輔助手的動作預示某個重要轉折或某個關鍵瞬間的到來,並能啟示聲部的進入。
3、腳是站立的根基,身體重心交替置於雙腳或轉移於左右腳之間,雙腳基本平或稍有前後,如"稍息"的位置。
4、重心的轉移隨著音樂的需要自然地進行,但不宜太多,更不能隨意走動、下蹲。當然不是絕對的,一切都要符合指揮任務的需要。
5、 雙肩坦然而鬆弛,大臂微張,千萬不要夾緊,肩關節隨時都是放鬆的,雙手完全得到解放,可以隨意往任何方向自如揮動。
6、 腕,掌,指是最靈巧而富於表現力的部位,也是音樂指揮最得力的工具和武器,小臂、大臂,甚至肩和身體的活動往往也是為了這個"終端"而配合活動的。
7、一般的基本姿勢是手掌向下,不握拳,腕關節不下垂,不松勁,稍稍向前而不高仰,手指不強制地呈弧形微彎,如握小皮球狀,能夠隨意地做任何動作。
8、雙手抬舉的高度,伸出的遠近,根據所指揮的作品風格及演出的規模、場合等各方面因素而調整。初學時取略低於胸肋的位置,便於鬆弛地學習基本動作。
H. 音樂考試怎麼唱歌-唱好高音的技巧
2017音樂考試怎麼唱歌-唱好高音的技巧
在音樂考試前,很多考生在專業訓練的過程中,可能還會遇到一些在演唱高音部分時會遇到一些相關問題。那麼音樂考試中如何唱好高銀,音樂考試中的唱歌技巧有哪些?下面一起和我看看吧!
如何唱高音
從發聲本質來講,高音實際上是頻率更高的聲音,由於聲音由音色、音調(頻率)、響度(振幅)三要素所決定。嚴格意義來說光用氣是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高頻音,我們的聲音除了標准音頻以外還有豐富的泛音。氣息用的好可以讓聲音豐富洪亮,也就是加大了聲音的振幅,尤其在高頻部分的泛音變得更為清晰,所以就覺得聲音高了,其實只是聲音大了。而真正的飈高音都是在一個很高的'音調用很小的音量唱出來。想要唱出穩定的高音,需要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和技巧,下面就來為大家闡釋高音練習的方法技巧。
做好心理准備
唱高音首先你不要害怕高音,很多人一唱到高音部分就怕上不去,怕唱破,怕唱得不好聽,在多慮的同時高音的品質也就大大降低。考生在演唱高音前要做好心理准備,至少是在歌詞的一句話前,你就要想到這句有高音,不能到高音的時候才想起來,造成這個高音很可能被嚇沒。不要怕自己高音上不去,只要你的基本功扎實,就能唱得漂亮。
注意音準
在演唱高音的同時還要抓好音準,很多漂亮的旋律起伏都很大,由一個很低的音到很高的音,再下來。其中高音部分很多時候都是最吸引人的,當然也是最容易被注意到的部分,一個高音如果沒唱准,就能敗壞整首歌曲的形象,而從一個很高的音下來的低音如果失了音準,也會導致整個後面都跑音。
氣息的准備
考生在平時的訓練中使用正確的唱歌方法,氣息自然就會越練越足,對聲音的控制能力也會漸入佳境。我們這里所說的多唱,是指多唱發聲練習。使用氣息的關鍵,就是氣息出來之後要馬上能用,也就是傳說中的急吸,考生在平常的發聲練習中可著重練習。
另外高音發聲最基本的方法頭腔共鳴也不容忽視。你可以試著從小腹出發,帶著可以控制的力量,去震顫聲帶,聲帶振動後的聲要像從眉心發出來的一樣,而不是你的嗓子,這樣能夠很好的保護你在高強度集訓中的嗓子。
唱出漂亮的高音
想要在英語藝考中脫穎而出,就要在掌握高音發聲的方法之後思考什麼是漂亮的高音,也就是在音準節奏准確的情況下,什麼樣的音質才是適合所選曲目的高音。高音也有很多種,在不同歌曲想表達的不同感情中,可以有高亢的高音,輕盈飄逸的高音,甚至是渾厚的高音,但無論如何,你的高音要保持透徹明亮。
唱歌技巧
一、 歌唱姿勢要領口訣
頭正、頸直、看前方,“脊樑插著擀麵杖”。
自然挺胸雙肩垂,張嘴下巴“懶洋洋”。
雙腿站立前後分,重心放在前腳上。
手勢自然形體美,“松而不懈”“緊不僵”。
收腹提臀兩胯開,積極、鬆弛全身唱。
二、 歌唱呼吸要領口訣
鼓腹吸氣沉“丹田”,貼著咽壁“吸著唱”。
胸口松開向下“嘆”,氣沉胸底腰擴張。
“又吸又呼”聲流動,氣向下“鋪”音向上。
腰一緩勁兒就換氣,被動換氣不用想。
“關閉”高音氣倒灌,腔體松開“一米長”。
“氣行於背”“吹瓶口”,“吹”響頭腔點明亮。
後背控制上、下“吸”,全身舒展氣流暢。
呼吸穩定最省力,輕松愉快把歌唱。
三、 歌唱發音要領口訣
胸口發音不能憋,“聲音落底”氣通暢。
“聲門適度”“三不準”①,腔體上下要“虛張”。
張嘴“內視”往下“看”,喉結下沉底寬敞。
“忘掉喉頭”沒感覺,“聽著、看著”咽腔響。
胸口往下找氣柱,音色純凈又明亮。
“高音氣大嗓眼兒小”,聲帶不躲要敢唱。
氣混聲兒來聲混氣,貼邊兒向後進咽腔。
① 聲帶上“不準掛音,不準用勁兒,不準通氣兒”是感覺上的三不準。
四、 歌唱共鳴要領口訣
共鳴位置在咽壁,共鳴音響灌咽腔。
共鳴反射找“焦點”,前“哈”後“哼”氣通暢②。
音域升高變母音,腔體“打開”要舒張。
“關閉”攏住共鳴點,聲音脹滿鼻咽腔。
抬起軟齶“打哈欠”,“打開喉嚨”氣通暢。
“腦後摘筋” “拿咽管” “氣行於背” “翻”著唱。
“高位置” 掛“深呼吸”,上,下,前,後都不忘。“通” “實” “圓” “亮” “純” “松” “活” , 聲音“柔”美如月光
共鳴“亮暗”要適度, “平衡,諧調”最理想。
擴展音域靠技巧,通一聲區音嘹亮。
② 前“哈”後“哼”的意思為:聲音向前反射時,有哈氣的感覺,聲音向後哼唱時,有往後的感覺,所以是氣向前聲兒向後的感覺。
五、 歌唱技巧要領口訣
起音找氣兒不找勁,“聲音落在胸口上”。
“連音”串在氣息中,旋律優美又流暢。
斷音想著“拍皮球”, 顫音由緊往松唱。
滑音保持高位置,跳進准備“翻”著唱。
要靠靈巧裝飾音,共鳴點上找音響.
高音激起“精,氣,神”,腔體打開頭腔響。
由弱漸強腔灌氣兒,小點兒膨脹聲兒振盪。
由強漸弱真換假,由實變虛“向遠方”。
從亮變暗實變空;由暗變亮點膨脹。
花腔聲音最華麗,“以靜制動”用“心”唱。
腦後摘音”高位置,斷,顫,走句在氣上。
起高音區不害怕,打開喉底挺胸膛。
音域越高“點兒”越小, “掛,抬,哼,攏”心裡想。
“氣行於背” “吹” “小點兒”,脫離身體唱花腔。
六、歌唱語言要領口訣
“貼著咽壁吸著念”,咬字吐詞在咽腔。
“掛住字頭”往後送,胸口換字不能忘。
被動念字最輕松,語音清晰聲音棒。
“掛住前面往後兜”,高音“說”、唱在頭腔。
言語生動情感深,音色、力度巧變樣。
傳情達意需准確,語氣“噴口”要恰當。
“字正腔圓”真功夫,表現內容有分量。
“聲情並茂”才感人,歌唱藝術魅力強。
;I. 怎樣練唱歌的氣息及發聲
做法如下:
1、用氣息唱歌。
首先要練氣,那就要有足夠的肺活量,也就是我們常說怎麼連唱歌的氣息,否則遇到長音容易斷。至於肺活量,可以靠多運動來訓練了。練聲的時候全身放鬆,嘴盡量張大,感覺全身通透,最重要的是要把聲帶打開,並不是打哈欠的感覺
2、身子坐正坐直。
平時可以多做些深吸緩呼的練習。最好在練習說話的時候先站起來,容易找到呼吸狀態,要坐的話,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傾。
3、唱歌前後多呼吸。
學唱歌的呼吸不同於生活中的呼吸,它是有意識的、有目的的、帶有技巧性的呼吸。我們應該了解呼吸器官,因為這些器官都參與呼吸運動的全過程,這樣對我們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有幫助。
4、 善於把氣攏住。
要善於運用,嘴唇把氣攏住,這樣來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壓力平衡。
5、保持呼吸深入。
發出「震動,震動」氣息,要使聲音洪亮,中氣十足,就要有飽滿的氣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隨時保持一定的呼吸壓力。
6、高音時要仰頭。
唱高音時,注意把眉毛抬高,拉不起也不可把頭抬高。冥想聲音從頭頂發出。
7、低音時要低頭。
唱低音時,廷起胸,低不起不可把頭低下來。冥想聲音從胸腔發出。
8、用腹部壓力。
嘴巴放輕松,用腹部的力氣唱歌,唱越輕越好。
9、用圓型嘴唱。
嘴巴盡量唱圓音,不可用喉嚨硬硬唱。可以摸摸喉嚨是不是變硬。
9、用嘴開大唱。
嘴巴唱歌時盡量開大,換氣時用嘴巴吸氣,不要用鼻子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