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腿部容易出汗是什麼原因
你好,這種情況一般的情況是可以有陰虛火旺的情況引起的。西醫的情況是可有神經病變、勞損等情況的。有的腰椎疾病、男科疾病的情況可以影響到的。這種情況一般的情況是可以採用中葯進行調理治療的。可以配合按摩、針灸等治療的。
⑵ 晚上睡覺大腿出汗,並冰涼怎麼治
一些人總感覺手腳冰涼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自然界的溫度降低,陽氣不足,而人體自身的陽氣也會不足,身體出現陽虛的表現.另外,因為天氣寒冷,人體血管收縮,血液迴流能力就會減弱,使得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神經末梢循環不良」,而導致手腳總感覺冰涼.這樣的情況一般多發生於女性,特別是中年以上的女性較為常見,腦力勞動者要比體力勞動者更易出現手腳冰涼,在身體健康的年輕男性身上則很少出現.
意見建議:1.吃西洋參.這是一種補氣的良葯,性平和,補而不燥.可以單獨泡水飲用.
2.吃芝麻,花生.富含維生素E和多種營養,可以幫助維生素B的吸收,加強神經對抗寒冷的能力.維生素E 還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可以加強肢體末梢兒的血液循環.
3.吃洋蔥,辣椒等可以幫助身體產生熱量,促進血液循環的食物.
其他措施:
平時多用熱水泡腳,既能使身體暖和,又能舒緩疲勞神經.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腳部有許多神經末梢與大腦緊密相連,並參與和調節大腦的活動.從解剖學觀點看,人的雙腳遠離心臟,供血相對較少,同時腳的皮下脂肪層又薄,保溫性能差,所以在一般情況下,腳的皮膚溫度較低,對寒冷刺激的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若不注意腳的保暖,寒邪極易通過腳部侵襲人體,損傷陽氣而致病,或使舊病復發,病情加重甚至惡化.
有研究表明,雙腳的表面溫度維持在28℃?30℃時,人感覺最為舒適.所以,在氣溫下降時,應採取一些有效措施,使腳部保持最佳溫度.比如:選擇保暖性能較好又很柔軟的厚襪,穿有絨里的棉鞋;在室內時,穿著能把腳包裹起來的棉拖鞋;在寒冷的環境中活動時,也要注意足部保暖,比如原地踏步走或做搖擺動作,活動腳趾10分鍾等;加強體育鍛煉,以及堅持熱水洗腳,以預防腳病的發生,防止腿腳的早衰.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的護腳問題:糖尿病足部病變是糖尿病最可怕的嚴重並發症之一,稱為「糖尿病足」.糖尿病足部病變是周圍神經病變,微血管病變,大血管病變和不良的衛生等諸多因素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所導致的,一旦發病,由於其治療復雜,困難大,會面臨截肢等後果,甚至還可能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病人應穿寬松的棉鞋,經常換襪子,保持腳的清潔,乾燥,每晚以45攝氏度左右熱水泡腳15分鍾,有助於防寒保暖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同時要防止跌傷,積極治療足癬,避免用手撕腳皮和擦腳趾止癢,以防皮膚破損招致化膿性細菌感染.
⑶ 老年人腿老是出汗是怎麼回事
可能是氣血虧虛、營衛不和、寒濕阻滯的表現。可以選擇中葯如人參養榮湯、桂枝湯、蠲痹湯等加減治療。
⑷ 腳經常出汗怎麼辦啊誰有好的辦法.
防治腳汗四招:
1.每天晚上用熱水洗腳,水溫以50~60攝氏度為宜,把腳掌放進熱水中燙10~15次,每次約10~20分鍾。長期堅持,漸可見效。
2.配製10%福爾馬林溶液,用此溶液擦拭腳掌,注意不要涉及腳背的皮膚,每日2次,此法在短期內常有所收效。
3.將烏洛托品研成細粉末,少量放入襪內,起床後穿上這種襪子行走,對預防腳汗、腳臭有一定的作用。
4.應用中葯驗方龍牡枯礬散塗抹腳底患處,效果尚可。其處方組成為:煅龍骨30克,煅牡蠣30克,枯礬30克,將上葯研成粉末,過細篩後備用。每次洗完腳往腳底抹上一層,每晚1次,長期堅持,自會有益。
葯物治療:
葯名:烏洛脫品(西葯,很便宜)
方法:先將(視自己的情況大約15片)葯片碾成粉末(用啤酒瓶等即可);
晚上睡覺前用熱水洗腳擦乾後趁著腳還潮濕將葯粉撲到腳底(若有剩餘葯粉的話均勻撒入干凈襪子的底部),再將襪子穿到腳上就可睡覺了。
療程:連續2—3次(次數太多可能造成腳部過分乾燥容易開裂,可以過幾天看效果不明顯再做2—3次)。
⑸ 晚上睡覺的時候 雙腿總是出汗 是怎麼回事啊
晚上睡覺出汗,中醫稱之為盜汗。 醫學上將在醒覺狀態下出汗,稱為「自汗」;將睡眠中出汗稱之為「盜汗」。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徵的一種病徵。「盜」有偷盜的意思,古代醫家用盜賊每天在夜裡鬼祟活動,來形容該病證具有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象盜賊一樣偷偷的泄出來。 盜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盜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後盜汗出,有的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盜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懸殊很大。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 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則可使睡裝濕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乾咽燥的感覺。 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泄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濕,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燥,汗後口乾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乾燥。 輕型與中型盜汗,對身體損傷不會太大,但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久了常會使病情惡化,向「 脫症」發展,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怎樣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盜汗? 盜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孩生理性盜汗的發生率很高,有時弄得家長非常緊張,這就需要掌握如何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盜汗。 (1)生理性盜汗:小兒時期,皮膚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若小兒在入睡前活動過多,機體內的各臟器功能代謝活躍,可使機體產熱增加,在睡眠時,皮膚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於散熱。其次,睡前進食可使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隨之增加,這可造成小兒入睡後出汗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時之內。此外,若室內溫度過高,或被子蓋的過厚,或使用電熱毯時,均可引起睡眠時出大汗。 (二)病理性盜汗:有些小兒入睡後,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低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好比打開了汗腺的「水龍頭」,這種情況在佝僂病患兒中尤其多見。但盜汗並非是佝僂病特有的表現,應根據小兒的喂養情況,室外活動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還要查血鈣、血磷及腕骨X線攝片等,以確定小兒是否有活動性佝僂病。 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點。除此還有,面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慾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檢查血沉,抗結核抗體、胸片等,常可發現異常。有一點要注意,詳細查頸部有無淋巴結腫大,這對小兒結核病的診斷極有價值。 綜上所述,凡是影響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以及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兒盜汗。作為家長,應仔細觀察小兒,綜合分析後再作出判斷,不可盲目服葯,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盜汗病人應怎樣自我養護? 中醫認為,「汗為心液」,若盜汗長期不止,心陰耗傷十分嚴重,應積極治療。在治療的同時,還要特別注意自我養護。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在葯物治療的同時,應加強必要的體育鍛煉,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注意勞逸結合。 (2)在飲食方面,要摸索出與自己病證有利或有弊的飲食宜忌規律,進行最適合自己食療調養。如屬陰虛、血熱及陰虛火旺的病人,應禁食辛辣動火食物,切勿飲酒,並多食一些育陰清熱的新鮮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機體健康的基礎上得到恢復。 (3)在條件允許時,適當調節一下居住環境的溫度與濕度,如陰虛血熱者的居住環境就應稍偏涼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鋪板、睡衣等,應經常拆洗或涼曬,以保持乾燥,並應經常洗澡,以減少汗液對皮膚的刺激。 (5)重症盜汗且長期卧床的病人,家屬應特別注意加強護理,避免發生褥瘡。還要注意觀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變要及時向醫生報告。 自汗、盜汗 病因症狀 超乎正常生理性出汗(即氣溫高或高溫作業、劇烈勞動或運動、衣被過厚、情緒激 動時汗出較多,氣溫低時汗出較少)的異常排汗或汗閉,稱為汗出異常。根據汗出 時間、汗量多少及排汗特點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白天不因勞動、日曬、厚衣 或發熱而汗自出的,稱為「自汗」;夜間入睡後不自覺的汗出,醒後汗止的,稱為 「盜汗」;汗出而伴有畏寒、肢冷的,稱為「冷汗」;病情危重,汗出淋漓不止, 如珠如油的,稱為「脫汗」,又稱「絕汗」;汗出而伴有發熱,稱為「熱汗」;僅 頭額部出汗而身無汗的,稱為「額汗」;手掌、腳掌局部經常汗出而身無汗的,稱 「手足心汗」;半側身體出汗,或左側、或右側、或上半身、或下半身的,稱為「 半身汗出」;正常應汗出而反無汗的稱汗閉。 汗出異常與陽氣蒸騰津液及衛陽司汗孔開合的功能失常有關。邪熱入侵、陽氣偏亢 或陰虛內熱,迫津外泄;或衛陽不固,氣虎不斂津液,均可導致病理性的汗出過多。 反之,邪氣外襲,衛陽被阻遏,或衛陽虛弱,汗孔開合失司而閉合;或陽氣虛弱, 蒸津無力,均可使津液不得外泄而發生病理性的汗閉。 常見汗出異常的中西醫疾病與發熱基本一致。 「熱汗」,可見於風寒表虛症、風溫(熱)表證、暑溫表證、暑溫氣分證,陽明經證、 陽明腑症、熱邪壅肺症、脾胃濕熱證、大腸濕熱,小腸濕熱、膀胱濕熱症、肝膽 濕熱症、濕熱伏募原症、瘧伏募原症、疫毒內陷症等癥候中,具體的辨證診治參見 發熱一節的有關部分。 「自汗」,主要見於氣虛證,此外,還可見於氣虛感冒症、氣虛發熱症、心氣虛症 脾氣虛症、肺氣虛症、腎氣虛症等癥候,偏見於陰虛症。 自療注意事項 (1)注意勞逸結合,不可勞累過度。 (2)注意運動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3)注意飲食調理,古人說「葯補不如食補」。自汗者宜吃雞、鴨、魚、蛋、山 葯、扁豆、羊肉、桂圓、狗肉等;盜汗者宜吃魚、甲魚、烏龜、蛤士蟆、豬肝、白 木耳、菠菜、白菜等。 (4)自汗者不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涼拌的菜餚;盜汗者不宜吃辛辣的食品,盡 量少飲或不飲酒。 (5)節制房事。 (6)多飲水,保持體內的正常液體量。 自治療法 1.成葯自療法 (1)生脈飲口服液,每次服10毫升(1支),每日3次。用於自汗。 (2)補中益氣丸,每次服6克,每日3次。用於自汗。 (3)六味地黃丸,每次服8粒(6克),每日3次。用於盜汗。 (4)大補陰丸,每次服9克,每日3次。用於盜汗。 2.驗方自療法 (1)生曬參6克,泡水代茶,徐徐飲之。用於自汗。 (2)黃芪30克、白術15克、防風10克、五味子10克,用水煎服,每日2 次。用於自汗。 (3)西洋參6克,泡水代茶,徐徐飲之。用於盜汗。 (4)浮小麥30克,炒熟,用水煎服,每日2次。用於盜汗。 3.飲食自療法 (1)羊肉50克、生薑10克、大棗7枚。羊肉洗凈切塊,加入姜棗煨湯,熟後 吃肉喝湯,每日1劑。用於自汗。 (2)瘦豬肉50克、浮小麥30克、黑豆30克。瘦豬肉洗凈
⑹ 手腳總是出汗,有什麼辦法能治好嗎
手腳多汗是因脾胃功能失調引起的,可分虛實兩種類型。脾胃虛弱者還伴有口乾舌燥、心煩不安、舌紅少苔等症狀,屬於津液不足的虛熱症。
指導意見:
治療局限性多汗症時應注意保持良好情緒,戒絕煙酒,少吃辛辣厚味食物。另外,用5%的明礬液每日浸洗局部,以及用松樹、桉樹葉煎水浸洗,都有一定療效。
⑺ 我的腳總愛出汗,有什麼好方法治療
護理「汗腳」要點
在冬季,「汗腳」失去熱量的速度比「旱腳」快25倍,容易遭受凍傷。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人體會自動關閉淺層皮膚的循環系統,造成對足部的供血不足。供血不足則意味著足部周圍的皮膚組織發生壞死,從而造成足部開裂。為此,人們應對足部做以下保護:
1.腳出汗了,應把腳擦乾,換上干襪子和干鞋具。2.有「汗腳」的人,每天至少換一次襪子,同時不要穿著襪子睡覺。3.「汗腳」應穿丙烯酸類的化纖襪子,而不穿純棉的,這樣可以吸走汗水。4.所穿的鞋襪不要太緊,以免妨礙足部的血液流通。5.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在足部抹上一些防汗油。
在燙腳步水中加入白礬10一15克,待白礬溶化水中後,在水溫適宜的情況下燙腳15一20分鍾,每晚堅持一次,連續燙腳5一6天為一療程,很快,汗腳症就好了。 還要視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
青壯年有汗腳可以採用上法,療效確切。
如果是正值發育期,汗腺分泌旺盛很正常,不宜長期、多次使用白礬。可以改用枯礬(白礬火煅後失去結晶水的產物,葯店裡可以買到)研成細粉,在清潔後用少許撒在腳趾部,即可起到立竿見影的療效,通常作用可以保持8— 12小時,且停葯後對機體不會有任何影響。此法也可用於發育期的腋臭、體臭等症後的緩解。
治療腳氣九法
1、腳上患有腳氣、腳癬,連續用生大蒜擦磨,便可治癒。
2、用食醋將雪花膏調成糊狀,塗於患處,隨配隨用,輕者1次,重者2~3次可愈。
3、用茄子根和鹽煮的水洗腳,即可治好腳氣病。
4、夏天腳癬犯了,可先將患腳洗凈,揩乾,再用風油精洽搽患處,每天1~2次,一般次數便可見效。
5、取得煙灰撒在腳趾濕癢處,可治腳趾間水泡瘙癢。
6、犯有多年的腳氣,可用牙膏塗搽,效果十分靈驗。
7、綠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對治療香港腳的絲狀菌有特效。
8、取麥飯石1000克,加開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腳氣或痤瘡、濕疹、痱子等疾患處,有顯著療效。
9、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勻,晚上將腳冼凈擦乾後,用葯干搽患處。一般3在左右可見效。
【簡單版】:
通常說的腳氣是足部真菌感染,不及時控制會波及其他部位,治療以外用抗真菌葯物為主,主要有達克寧、蘭美抒、貴州神奇、華陀膏等多種,只要堅持使用,症狀消失後繼續使用一周維持通常可以治癒。同時需保持足部乾燥、清潔,鞋子要透氣性好。
【完全版】:
腳氣(腳臭)是由於身體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細菌、黴菌分解下產生穢臭。出汗促使細菌容易繁殖,因此腳臭常與多汗症伴發。
自療注意事項:
(1) 要注意清潔,保持皮膚乾燥,保持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 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
(3) 積極消除誘發因素,如腳汗、腳癬等。
(4) 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5) 情緒宜恬靜,激昂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腳臭
(6) 本症以外治法為主。
自治療法:
(1) 將腳放在50-60℃的熱水中多燙幾次,每次15分鍾,每日1-2次。
(2) 用重物將絲瓜絡壓平做成鞋墊,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3) 葛根15克、研成細末,加白酒15克、再加適量水,煎後洗腳,每日1次,1周後,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4) 洗腳時,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調勻後,將雙腳浸泡15分鍾左右,每日1次,連續3-5天,腳臭即可消失。
(5) 洗腳時,在熱水中加50克白礬,浸泡10分鍾左右,可除腳臭。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三型:糜爛型、水皰型、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好發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初起趾間潮濕,浸漬發白或起小水皰,乾涸脫屑後,剝去皮屑為濕潤、潮紅的糜爛面,有奇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好發於足緣部。初起為壁厚飽滿的小水皰,有的可融合成大皰,皰液透明,周圍無紅暈。自覺奇癢,搔抓後常因繼發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好發於足跟。主要表現為皮膚粗厚而乾燥,角化脫屑、搔癢,易發生皸裂。本型無水皰及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1.家庭用葯
(1)糜爛型:先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雷佛奴爾溶液浸泡,然後外塗龍膽紫或腳氣粉,每日2次,待收干後再外搽腳氣靈或癬敵葯膏,每日2次。
(2)水皰型:每日用熱水泡腳後外搽克霉唑癬葯水或復方水楊酸酊劑一次。皮干後再搽腳氣靈或癬敵膏。
(3)角化型:可外用復方苯甲酸膏或與復方水楊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塗葯後用塑料薄膜包紮,使葯物浸入厚皮,便於厚皮剝脫。
(4)近年來臨床上應用足光粉治療各型腳氣,療效顯著,每晚泡腳一次,3次奏效。具體用法可見說明。
2.中葯及偏方
(1)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任選一種研末備用,洗凈腳後撒於患處。適用於糜爛型。
(2)苦參、白蘚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蒼術、黃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對水皰型或有感染時應用有良好效果。
(3)白鳳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選—種,放入半斤醋內,浸泡一天後,於每晚臨睡前泡腳20分鍾。連續治療7天,對角化型有良效。
3.腳氣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防止自身傳染及激發感染。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4.用葯治療的同時,對病人穿的鞋襪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日光曝曬或開水燙洗,最好用布塊蘸10%福爾馬林液塞入鞋中,裝入塑料袋封存48小時,以達滅菌目的。
【預防】
1.要保持腳的清潔乾燥,汗腳要治療。勤換鞋襪,趾縫緊密的人可用草紙夾在中間,以吸水通氣。鞋子要通氣良好。
2.不要用別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經常處理,用漂白粉或氯亞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傳染腳氣。
治療腳氣九法
1、腳上患有腳氣、腳癬,連續用生大蒜擦磨,便可治癒。
2、用食醋將雪花膏調成糊狀,塗於患處,隨配隨用,輕者1次,重者2~3次可愈。
3、用茄子根和鹽煮的水洗腳,即可治好腳氣病。
4、夏天腳癬犯了,可先將患腳洗凈,揩乾,再用風油精洽搽患處,每天1~2次,一般次數便可見
效。
5、取得煙灰撒在腳趾濕癢處,可治腳趾間水泡瘙癢。
6、犯有多年的腳氣,可用牙膏塗搽,效果十分靈驗。
7、綠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對治療香港腳的絲狀菌有特效。
8、取麥飯石1000克,加開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腳氣或痤瘡、濕疹、痱子等疾患
處,有顯著療效。
9、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勻,晚上將腳冼凈擦乾後,用葯干搽患處。一般3在左右可見效。
腳氣是人們生活中的常見病。一旦發病,病人往往感到奇癢難忍,腳趾間出現紅斑、脫屑,症狀嚴重的患者整個腳底都會發紅、脫皮。腳氣不僅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還極易傳染給他人。然而,因患腳氣而就診的病人並不多。北京友誼醫院皮膚科主任趙俊英說,大多數腳氣患者都是在症狀比較嚴重的時候才來醫院看病,而在發病的初期、症狀較輕的時候,通常是利用一些民間土方進行自我治療。
家住北京宣武區的張先生是一位「老」腳氣患者了,為醫治頑疾,多年來,他用了許多偏方:往患處抹大蒜,用花椒水洗腳,將腳浸泡在濃醋里,甚至往腳上塗蜂膠……方法用盡,可是腳氣病不僅不見好,而且病情越來越嚴重。當張先生不得不到醫院看病時,腳底已經整個潰爛,走路也不利索了。
趙主任指出,用土方法治療腳氣,有時雖能起到止癢的效果,但絕對去不了根。而且有些土方法由於刺激性較大,還會造成過敏反應。如往患處抹大蒜,反而會使患處出現紅腫甚至流水的症狀,導致病情加重。因此,趙主任提醒腳氣病患者,一旦出現腳氣症狀,應該盡早接受治療。早期治療,不僅用葯少,而且有利於痊癒,而一旦病情加重,治療也就更加困難。
從臨床表現來看,腳氣可分為三型,治療方法也因型而異。當患者足部出現脫皮、裂口子的症狀時,屬於角化乾燥型,對於此類患者,用葯應以霜劑、膏劑為主;如果是水泡靡爛型的患者,即患處滲水,對這類患者就不能像角化乾燥型患者那樣,使用刺激性過強或軟膏等葯物,而應先將患處處理得干一點,然後再用粉劑葯物進行治療;還有一類患者屬於間插型,即有的部位乾燥、脫皮,有的部位靡爛流水,此時就應根據具體情況用葯。除了辨型用葯,患者還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足療程用葯。許多腳氣患者只注重在急性期堅持用葯,一旦症狀減輕便停止用葯,殊不知,腳氣是一種極易復發的疾病,無論患者使用哪種葯物進行治療,都要堅持到足夠的療程才能徹底清除腳氣。
除了葯物以外,日常的足部保健對治療腳氣也非常重要。據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李若瑜教授介紹,腳氣是由一種皮膚癬菌引起的疾病,而這種癬菌在比較潮濕、高溫的環境下更容易滋生。因此,人們應注意保持足部乾燥,選擇比較吸汗的線襪和透氣、寬松的鞋子;每天堅持洗腳,並擦乾腳和腳趾縫。
【腳臭自我治療小妙方】
1.經常洗腳
2.在腳上使用爽身粉
3.使用止汗劑
4.經常更換襪子
5.穿通風的鞋子
6.睡前以酒精擦拭腳部,再撒些除臭粉,然後用塑膠袋套腳,以誘發流汗,次日清洗腳 部,再予以擦乾,連續如此一周,接著再每周一至兩次
7.經常泡腳
8.以茶包煮水,再用腳浸入二十至三十分鍾,擦乾後撒爽身粉,可防止腳臭復發
9.也可以粗鹽溶於水泡水
10.醋酸鋁、重碳酸鈉及醋溶於水泡腳,都有除臭的作用
11.冷熱交替的泡腳,有助減少流汗,防止腳臭
12.保持平靜
13.注意飲食
14.勿過度勞動足部
腳氣(腳臭)是由於身體的小汗腺分泌旺盛,汗腺分泌物在細菌、黴菌分解下產生穢臭。出汗促使細菌容易繁殖,因此腳臭常與多汗症伴發。
自療注意事項:
(1) 要注意清潔,保持皮膚乾燥,保持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 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
(3) 積極消除誘發因素,如腳汗、腳癬等。
(4) 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5) 情緒宜恬靜,激昂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腳臭。(6) 本症以外治法為主。
自治療法:
(1) 將腳放在50-60℃的熱水中多燙幾次,每次15分鍾,每日1-2次。
(2) 用重物將絲瓜絡壓平做成鞋墊,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3)葛根15克、研成細末,加白酒15克、再加適量水,煎後洗腳,每日1次,1周後,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4)洗腳時,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調勻後,將雙腳浸泡15分鍾左右,每日1次,連續3-5天,腳臭即可消失。
(5) 洗腳時,在熱水中加50克白礬,浸泡10分鍾左右,可除腳臭。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284194.html
⑻ 腳癢,腿皮,出汗怎麼辦
自療注意事項
(1) 要注意清潔,保持皮膚乾燥,保持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 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遊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
(3) 積極消除誘發因素,如腳汗、腳癬等。
(4) 勿吃容易引發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5) 情緒宜恬靜,激昂容易誘發多汗,加重腳臭。
(6) 本症以外治法為主。
自治療法
(1) 將腳放在50-60℃的熱水中多燙幾次,每次15分鍾,每日1-2次。
(2) 用重物將絲瓜絡壓平做成鞋墊,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葛根15克、研成細末,加白酒15克、再加適量水,煎後洗腳,每日1次,
1周後,可除去腳汗引起的腳臭。
洗腳時,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調勻後,將雙腳浸泡15分鍾左右,
每日1次,連續3-5天,腳臭即可消失。
(3) 洗腳時,在熱水中加50克白礬,浸泡10分鍾左右,可除腳臭。
患腳臭者,特別在夏季,由於熱氣及活動後腳汗增多,如常用冷水沖洗,可造成下 肢靜脈曲張。
1.經常洗腳
2.在腳上使用爽身粉
3.使用止汗劑
4.經常更換襪子
5.穿通風的鞋子
6.睡前以酒精擦拭腳部,再撒些除臭粉,然後用塑料袋套腳,以誘發流汗,次日清洗腳部,再予以擦乾,連續如此一周,接著再每周一至兩次
7.經常泡腳
8.以茶包煮水,再用腳浸入二十至三十分鍾,擦乾後撒爽身粉,可防止腳臭復發
9.也可以粗鹽溶於水泡水
10.醋酸鋁、重碳酸鈉及醋溶於水泡腳,都有除臭的作用
11.冷熱交替的泡腳,有助減少流汗,防止腳臭
12.保持平靜
13.注意飲食
14.勿過度勞動足部
簡易偏方治腳臭
來源:醫葯星期三
責任編輯:admin
1.用白蘿卜水泡腳:取大白蘿卜適量,洗凈,切片加水煮。取水泡腳,每日2次,可治腳汗、腳臭。
2.用醋水泡腳:取米醋50毫升,加水1000毫升,泡腳15分鍾,每周2次。
3.用濃鹽水泡腳:取100克食鹽,加1000毫升熱水,待鹽溶解後泡腳。此法對於出腳汗多療效頗佳。
4.用小蘇打水泡腳:取10克小蘇打粉溶於1000毫升水中,泡腳15分鍾,每周泡2次。
治療腳氣九法
1、腳上患有腳氣、腳癬,連續用生大蒜擦磨,便可治癒。
2、用食醋將雪花膏調成糊狀,塗於患處,隨配隨用,輕者1次,重者2~3次可愈。
3、用茄子根和鹽煮的水洗腳,即可治好腳氣病。
4、夏天腳癬犯了,可先將患腳洗凈,揩乾,再用風油精洽搽患處,每天1~2次,一般次數便可見效。
5、取得煙灰撒在腳趾濕癢處,可治腳趾間水泡瘙癢。
6、犯有多年的腳氣,可用牙膏塗搽,效果十分靈驗。
7、綠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對治療香港腳的絲狀菌有特效。
8、取麥飯石1000克,加開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腳氣或痤瘡、濕疹、痱子等疾患處,有顯著療效。
9、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勻,晚上將腳冼凈擦乾後,用葯干搽患處。一般3在左右可見效。
蘿卜熬水除腳臭
有腳臭病的人,可用白蘿卜半個,切成薄片,放在鍋內,然後加適量水,用旺忙熬3分鍾再用文火熬5分鍾,隨後倒入盆中,待降溫適度後反復洗腳,連洗數次即可除去腳臭。
土黴素去腳臭
不少人因腳臭而感到苦惱,經多次實踐證明:將土黴素研成末,塗在腳趾縫里,每次用量1--2片,能保證半月左右不再有臭味。
鹽姜水洗腳除腳臭
熱水中放適量鹽和數片姜,加熱數分鍾,不燙時洗腳,並搓洗數分鍾,不僅除腳臭,腳還感到輕松,可消除疲勞。
按摩穴位治腳氣與腳臭
洗腳時,將雙腳放在盆內溫水中泡兩三分鍾,待雙腳都熱了,用一隻腳的足跟壓在另一隻腳趾縫稍後處,然後將腳跟向前推至趾尖處再回搓,回拉輕,前推重,以不搓傷皮膚為宜。每個趾縫搓50-80次,雙腳交替進行。速度為每分鍾100-120次。每晚一次,腳氣較重上部皮膚已破者不宜用此方法。
煮黃豆水治腳氣
用150克黃豆打碎煮水,用小火約煮20分鍾,水約1公斤多,待水溫能洗腳時用來泡腳,可多泡會兒。治腳氣病效果極佳,腳不脫皮,而且皮膚滋潤。一般連洗三四天即可見效。
無花果葉治腳氣
取無花果葉數片,加水煮10分鍾左右,待水溫合適時泡洗患足10分鍾,每日2次,一般三五天即愈 。
白醋防治腳氣
腳氣病患者,可用棉球浸白醋塗患部,止癢又殺菌,有輕微脫皮,塗一次可半個月不犯,再犯再塗。
啤酒治腳氣
把瓶裝啤酒倒入盆中,不加水,雙腳清洗後放入啤酒中浸泡20分鍾再沖凈。每周泡1、2次。
高錳酸鉀水泡腳治腳氣
用高錳酸鉀水泡腳,每月泡一次,可不再復發。方法:用半盆溫水放人兩粒(小米粒大小)高錳酸鉀,水成粉紅色,雙腳浸泡三五分鍾即可。
黃精、食醋治腳氣
黃精250克、食醋2000克,都倒在搪瓷盆內,泡3天3夜(不加熱、不加水)後,把患腳伸進盆里泡。第一次泡3個小時,第二次泡2個小時,第三次一個小時。泡3個晚上即可。
傷濕止痛膏治腳臭
秋季,在腳掌和腳心處也「照顧」上兩張,24小時後腳臭可消失。
韭菜治腳氣
鮮韭萊250克洗凈,切成碎末放在盆內,沖入開水。等冷卻到能下腳時,泡腳半小時,水量應沒過腳面,可同時用腳揉搓。一個星期後再洗一次,效果很好。
嫩柳葉治腳氣
用一把嫩柳葉加水煎熬,而後洗腳。
酒浸斑蝥、檳榔治腳氣
斑蝥3克(此葯有大毒,不可入口、眼內,30毫克為致死量,用時必須小心,開證明葯店才賣)、檳榔片9克、全蟲3克、蟬蛻2克、五味子3克、冰片3克,放入大口玻璃瓶內,用好白酒150毫升浸泡一周,去渣密閉備用。用法:將腳洗凈,用棉簽醮葯塗患處(不要塗太多,止癢即可),塗葯後,如患處起泡,用針刺破放水,用紗布包上即可,兩三天即好。此方治療多例腳氣,屢屢見效。但必須會用,以免發生中毒。
APC治腳臭
將一兩片APC碾成粉狀,分別撒在兩只鞋裡,1-2天投一次即可,有獨特療效。
蘆薈治腳氣
夏天,用蘆薈葉揉搓葉汁往腳上擠抹,自然風干,每次一隻腳用一葉。
鹼面治腳氣
夏天腳出汗多,容易患腳氣。晚上臨睡覺前,用鹼面一湯匙(即蒸饅頭用的鹼面),溫水溶化後,將腳浸入鹼水中泡洗30分鍾左右,輕者兩三次,重者四五次即好。
花椒鹽水治腳氣
花椒10克、鹽20克,加入水中稍煮,待溫度不致燙腳了,即可泡洗,每晚泡洗20分鍾,連續泡洗一周即可痊癒。用過的花椒鹽水,第二天經加溫,可連續使用。已潰瘍感染者慎用。
梨皮治腳氣
把削下來的梨皮,直接往腳氣處擦就可以了。
用香熏烤止腳氣癢。
金黴素軟膏治腳氣,直接塗搽。切記,用過的金黴素軟膏不可再作他用。
白糖可治腳氣
腳用溫水浸泡後洗凈,取少許白糖在患腳氣部位用手反復揉搓,搓後洗凈,不洗也可以。每隔兩三天一次,3次後一般輕微腳氣患者可痊癒,此法尤其對趾間腳氣療效顯著。
火氣太大,這不是病,在你買鞋子的時候要買一定要通氣好的鞋子,那樣就可能慢慢的環解,有異味,你要非常短的時間洗腳,一定要用熱水,一定要熱的。
⑼ 腳老是出汗,用什麼方法解決最好呢
中醫認為,手腳多汗是因脾胃功能失調引起的,可分虛實兩種類型。脾胃虛弱者還伴有口乾舌燥、心煩不安、舌紅少苔等症狀,屬於津液不足的虛熱症。可選用增液湯(生地、玄參、麥冬各20克)加棗仁、牡蠣、石斛、合歡花各15克治療。脾胃實症者多因飲酒過多及過食辛辣肥甘所致,伴有口臭口苦、大便不暢、小便黃濁、舌苔厚膩等症狀。可選用三仁湯(杏仁、白蔻仁、厚朴、半夏、竹葉、通花各12克,苡仁、滑石各30克)加黃芩、萊菔子各15克治療。中醫還認為,會陰部多汗與腎的關系密切,也分虛實兩種症型。虛症者汗出在夢中,醒來胯下汗津津,可用知柏地黃丸調治;終日胯下潮潤、動時增多者,可用金匱腎氣丸調治。
治療局限性多汗症時應注意保持良好情緒,戒絕煙酒,少吃辛辣厚味食物。另外,用5%的明礬液每日浸洗局部,以及用松樹、桉樹葉煎水浸洗,都有一定療效。
⑽ 腳經常出汗有什麼方法治癒
意見建議:
汗腳症。冬季更嚴重,弄不好會凍腳。可適當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魯本辛等抗乙醯膽鹼葯。洗腳時在燙腳水中加入白礬10-15克,燙腳15-20分鍾,每晚堅持一次,5-6天為一療程能治好汗腳症。也可用枯礬研成細粉,在清潔後用少許撒在腳趾部,即可起到立竿見影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