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設計學研究方法

設計學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12 22:02:59

㈠ 設計學研究的范圍包括哪些

在某一目的的基礎上綜合社會,人類,經濟, 技術,藝術,心理,生理的要素,並按照工業生產的軌跡計劃產品的技術。

㈡ 我們需要怎樣的設計研究——讀李立新教授新著《設計藝術學研究方法

摘要:筆者在南京參加首屆設計學青年論壇期間,得到南京藝術學院李立新教授新書《設計藝術學研究方法》的列印稿,得以在該書面世之前"先睹為快",如今又有幸在第一時間看到這部沉甸甸的著作《設計藝術學研究方法》。

㈢ 畢業論文設計研究方法步驟及措施怎麼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

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

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

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

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

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

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

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

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

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

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

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

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

,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

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

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

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

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

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

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

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

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

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

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

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

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

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

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

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

,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

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

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

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

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

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

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

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

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

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

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

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

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

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

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

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

,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㈣ 設計學研究對象是什麼

就設計的審美而言,設計學的研究對象是相關的藝術學、美學、色彩學、構成學、考古學、民俗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倫理學等。就設計的功能性而言,設計學研究對象是相關的數學、工程學、材料學、物理學、機械學、電子學、建築學、經濟學的理論。

㈤ 請結合實例闡釋藝術設計專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㈥ 希望通過設計調查研究方法課中的分析的方法可以學習到什麼

教學設計需要掌握的要點:A、教學設計內容與方法一、主題教案調研(文末要註明教案出處) 1、所調研教案反映出的課堂教學設計特點,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教學處理策略、教學活動過程(導入、講授新課、練習反饋、小結等環節)的處理、教學媒體、形成性練習的設計特點及其相互關系2、比較相同主題但不同設計方法的教案,分析其各自的優劣3、從學科教學法角度考慮如何進行某學科或某類內容的課堂教學設計4、綜合以上調研分析,提出你所設計教學方案的初步設想. 二、運用教學設計系列表格設計一個單元的教學方案運用教材《教學過程設計》中提供的《課程教學設計表格》、《課堂教學設計表格》系列表格進行針對一個教學單元的課程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設計.(或者採用最新版本的《教學設計系列表格》) 三、根據教案設計,製作配套的課堂演示軟體或相關軟體根據教案設計,製作配套的課堂演示軟體或相關軟體,同時也便於通過課件直觀評價你的課堂教學設計效果.課件的示範和評價方法如下:1、在教案設計實踐中自覺體會、反思教學設計理論和方法:2、在你的教案設計中,系統方法如何體現? 3、在你的教案設計中,教學內容處理是否恰當?如何檢驗? 4、在你的教案設計中,運用了哪些學習理論、教學理論? 5、在你的教案設計中,學習者分析是否充分?並如何影響教學內容、教學策略處理? 6、在你的教案設計中,如何設計課堂形成性評價?在你的教案設計中,是否用到學習需求分析? B、備課的方法與形式但在新課程條件下,隨著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的要求,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的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的展示,它的性質、功能、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在落實學生主體學習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實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上下功夫,在落實學生合作學習上下功夫,在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學生的學習活動流於形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師備課已升華為教師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那麼如何備課呢?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一、准確定位學生學習目標,保底目標和開放目標並重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是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傳統備課中的目標確定是一種知識的預設.新課堂的特徵具有開放性,要求達成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目標設計上要做到「三個並重」.即保底目標和開放目標並重,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並重,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並重.保底目標、顯性目標、短期目標可理解為本課和本單元知識、能力點要求,從這個角度說,傳統的知識點、能力點要求仍然是教師備課中必須重視的.開放目標、隱性目標、長期目標可以理解.一是:過程和方法的考慮,必須重視設計每個學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須讓每個學生都能用語文的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二是:可理解為看不見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求,主要表現為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勤於思考、善於探索、長於合作、追求真理的學習心理和學習品質.備課中應考慮兩項內容:一是:本課的保底目標、短期目標或顯性目標.這里主要考慮的是知識點和能力點的"保底"問題,許多教師怕新課程的"放",擔心的是失去音樂的"命根",足見"保底"的重要性.一節課的學習,保底目標、短期目標或顯性目標如何定位,怎樣實現這個目標,教師應該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自讀提示、課後練習及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來決定.一般來說教學方面落實教材安排的思考練習內容就可以了,因為那是經過專家研究的一種精心編排,自然具有很強的科學性,不必要去展開,去拔高.應該首先確定本課元素積累、知識積累和情感的方法准確是考慮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積極主動參與合作、積極主動參與交流等開放性、隱蔽性、長期性目標,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改變課堂結構,化教師講授為學生學習活動新課程理念認為,課程是經驗,課程是人類已有經驗和教師、學生個人生活經驗的結合,因而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的過程.在這里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在這種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識,求得新的發展.所以,備課的第一要務是安排學習活動.設計學習活動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規法,二是挖掘教材或練習內涵,靈活設計活動,盡可能地尋找學生活動的載體.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維,給足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充分安排學生質疑的活動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大膽思考問題,促進新知識的生成.教師要想多說也不行,只能做導演. 三、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落實合作和網狀學習要保證學習活動不流於形式,保證課堂學習交流的效率,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工作非常重要.一要合理分工,以實現合作,尤其是學習內容較豐富的學習活動. 四、課前預案與課中記錄、調適及課後反思相結合傳統的備課是施教前的精心設計,一旦物化為教案,就一勞永逸,反復使用.按新課程標准來看,完整的備課應該是教學前的預案加教學中的記錄、調適加教學後的反思.預案設計宜粗不宜細,只需設計話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只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台.備課的精華在教學中的記錄、調適,教學中,有時候學生的行為並沒有按教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教師要觀察、傾聽,了解學生的原始理解,發現富有創意的閃光點,從而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問題、教學流程,完成第二次備課.此時,不能讓活人圍繞死的教案轉,要在調整中獲得新的發展,在超越預定目標中獲得創新.所以備課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預案.預案調適的原則,不是老師牽著學生走,而是學生思維推著老師走,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老師既不能扼制學生的看法,又不能擱置學生的問題,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探究下去,時時刻刻都體現"心中有人"的教學理念.教學後的反思,是對課堂教學過程及結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諸如如何解決學生主動學習、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個學生活動的機會、如何擴大交流、如何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何擴大教師間學科間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課堂秩序等較宏觀的問題,也可反思教學設計的得失、課堂上突發事情的處理機智、某個學生會心一笑的緣由、知識儲備不足而引起的尷尬等等微觀問題.這種反思,可以指導以後的教學行為,可以使教學經驗升華為理論,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因而是非常可貴的.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 教師備課主要是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備自己、備能力培養等,達到挖掘教材要「深」,教學方法要「活」,講課要「精」,傳授知識要「准」,教學效果要「高」的目的.備好教材的第一步是掌握各科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熟悉中學各科教材的目的和任務.這是教學的根本依據.其次就是剖析教材,掌握教材的編排體系,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抓住教材的知識結構,確定培養學生能力的方案.深刻地剖析、妥善地處理每堂課教學內容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基本功,是運用「少、精、活」教學原則,發展學生智能的關鍵所在.為此,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弄清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需要的知識基礎是什麼?它又是什麼知識的基礎?第二,知識結構分幾個層次?哪些是重點、難點和關鍵?怎樣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和關鍵?第三,本節教材教給學生哪些基礎知識?培養什麼能力?怎樣培養?多方面進行認真思考、反復研磨.只有這樣才能較准確地掌握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教師要准確地分析教材重點,要在精讀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刻、全面剖析.掌握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搞清楚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才能較准確地分析教材的重點.教師要正確地分析教材的難點.所謂難點是指學生不容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難的部分,教師要設法解決這些難點,掃清學生在學習中的障礙,才能使其掌握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除了正確地分析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外,還應該確定教材的關鍵點.所謂教材的關鍵點是指教材中對於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識能起作用的部分內容.解決了關鍵點就能一通百通,事半功倍.備好學生的指導思想是面向全體學生.講一節課要使各種水平的學生都學有所獲,備課要注意上、中、下三類學生.以中等學生為主要對象,設法在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不要一刀切,要因材施教,使上等學生學得多一點,好一點,對後進學生要循循善誘,加強個別輔導.這就需要在課前周密設計,細致安排.做到既統一要求,又區別對待,這樣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備好方法就是依據課堂教學固有的規律,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若不選擇好的方法,就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如南宋時期朱熹所說:「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所以備好方法是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選擇教學方法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原則:根據具體教學目的和任務選擇方法;根據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選擇方法;根據教學設備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同時還要注意靈活性、啟發性.目前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討論法、練習法、實驗與實習法以及自學法和發現法等等.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自學,逐漸培養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掌握探索科學知識的一把金鑰匙,這是比什麼都更有用的知識和能力.備好能力的培養,這是當前教學改革的新動向.每一節課除了傳授知識外,同時也要培養學生某些方面的能力,教師在備課時培養什麼能力要心中有數,培養能力的措施要明確.只有如此,課堂上才能得心應手,只有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培養創造性開拓人才才有希望.「備好自己」也是備課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教學效果的好壞,因素很多,但教師的情緒、態度卻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教師應對教育有一顆赤誠的心,有光榮感和責任心,對學生要滿腔熱情.在教學行為舉止方面落落大方,感情充沛,語言清晰.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要改變的是備課的模式化,只備「課」不備「人」,只備「形」不備「神」,只備結果,不備過程,教師的備課充其量只是教師的「備忘錄」.因此,必須改變傳統備課中的大而全,為新課程理念中的備課少而精.當前,按照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我們必須沖破傳統的備課形式,要以嶄新的教學設計代替傳統的教案.樹立正確的備課指導思想,樹立「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的價值取向和以課改新理念為出發點的備課觀.這就要求我們把關注點移向學生學習的方法與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特別是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身上.讓更多的學生捲入到活躍的學習活動中.教學設計要具有時代性和挑戰性.教學設計要新穎、獨特,具有個性化特點. 一節課的教學思想,它起著指導和統帥教學的作用,有什麼樣的教學思想和觀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教學效果.一、教師為什麼要認真備課.備課,是學校教學工作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的一項艱辛的勞動,還是教師對課堂教學再創造的一項細致工程.所謂「幾番心血一堂課」,就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課備得好壞,不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益,而且還影響著教學計劃的實施和教育方針的落實,它關系著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素質的提高,因此說備課既是衡量教師基本功和專業水平的一個標志,又是衡量教師責任感的一把尺子.那麼,在教師備課中目前存在著哪些重教學、減輕備課弊端呢?我覺得教師對備課傾注的心血不多,思維含量較低,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第一,機械摘抄.教師對備課的意義認識不足,對課本、教參缺乏鑽研,存在「以參代研」、照抄教參或現成教案,以應付差事.即使借鑒特級教師教案,也有生搬硬套,削足適履之嫌. 第二,結構僵化.教案里「千課一式」程式化現象比較普遍,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和環節展示的全程,僅僅是教材內容、教參說明的機械翻版和重現,許多教師還始終抱著蘇聯凱洛夫的五大環節不放,不敢越雷地一步,致使課堂教學過於刻板,缺乏多變,缺少生機. 第三,教法呆板.我們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中不存在方法上的「百寶箱」.下去聽課,我們看到教學中以不變應萬變的教學方法不少,簡單套用某種教學模式的做法屢見不鮮,實踐中對某節課的教法缺少優選與創新. 第四,課型單一.老師們似乎對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的課型自身特點缺乏深究,在備課上缺少反映他們各自的「個性」,老師的教案中很少能看到練習課、復習的全過程.更很少見到「典型錯例分析課」、「思維專項訓練課」,像這些實用的課型很少看到,即使是偶爾看到也不過是非常粗糙的框架,或上課而不寫教案. 第五,備用不一致.從聽課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講備不統一,寫在備課筆記上的教案,上課時用不上,另用幾張紙寫一份,這就能看出這樣的老師自己就否定自己備的教案.暴露出一個問題:備是一套,上課時是另一套.我們說備課是為了講,如果講課用不上,備課還有什麼意義. 第六,過於簡略.只是教材內容的大小綱目或習題標號,看不出目的要求、方法步驟,這實質是備得不深入,不具體.拿這樣的教案上課,其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是反映在領導方面的.從教師的備課筆記上看到學校領導有檢查,通用的評語有兩種,一種是寫個「閱」字標上日期,另一種是寫個「查」字標上日期.這樣檢查教師的備課筆記,我覺得好像只看錶面,不看實質或實際教學效果,誰的教案寫得字跡端正、書面干凈、詳細些誰就受到表揚(但有一大部分是抄現成的教案).當然了,寫詳、干凈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但這不是唯一的標准.我覺得要看教案的質量,首先要看教案中的啟發性.領導在檢查教案中,對於那些設計問題富有啟發性,重點內容讓學生參與認知過程所採用的好方法、先進手段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多少等,卻忽略了應給予的評價,哪怕在教師的教案上,給予那麼簡單的一兩句評語,也是體現了個性,這就教師來說也是個鼓勵,要麼,你說好,好在哪裡,看不出來. 對於上面這些現象,糾其原因來自於四方面的缺乏:一是缺乏對教育發展形勢及備課實際意義的認識,起碼對素質教育的內核理解不深,把握不準,思想觀念比較陳舊,行動跟不上教育發展的形勢.因此,我們要以21世紀需要的人才來培養今天的小學生,要不斷地研究、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樹立超前意識,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質量觀. 二是缺乏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教學.我們都知道提高民族素質是我們辦學的宗旨,更新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以我們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新的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積極探索最佳育人途徑,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面向現實,樹立科研意識和鑽研創新精神,搞好備課這個關鍵. 三是缺乏從嚴求實的要求和進取意識.作為教學領導要鼓勵教師跟上時代的步伐,引導教師積極探討教育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要不斷研究教師教學上的問題,探討科學管理方法.促進教師向科研型、學者型教師發展. 四是缺乏對事業執著追求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能不能備好課我看是態度問題和思想認識問題,我看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不是嗎?課備得質量不高,就會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釀成知識貧乏、技能僵化、實踐淡化、思維老化的不良效果.長此以往,容易產生課內損失、課外厭教厭學的惡性循環.這一點我們必須認識到.那麼,怎樣防止和克服這些不良現象?我覺得有效對策就是提高備課的思維含量,充分發揮教師在備課中的創造性思維,抓好備課的基礎環節.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寫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我認為教師在寫教案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科學性所謂符合科學性,就是教師要認真貫徹課標精神,按教材內在規律,結合學 生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避免出現知識性錯誤.那種遠離課標,脫離教材完整性、系統性,隨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寫教案的做法是絕對不允許的.一個好教案首先要依標合本,具有科學性. 2、創新性教材是死的,不能隨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課怎麼上全憑教師的智慧和才幹.盡管備課時要去學習大量的參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聽取名家的指點,吸取同行經驗,但課總還要自己親自去上,這就決定了教案要自己來寫.教師備課也應該經歷一個相似的過程.從課本內容變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紙上,形成書面教案,繼而到課堂實際講授,關鍵在於教師要能"學百家,樹一宗".在自己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廣泛地涉獵多種教學參考資料,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而不要照搬照抄,要汲取精華,取去糟粕,對別人的經驗要經過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獨立思考,然後結合個人教學體會,巧妙構思,精心安排,從而寫出自己的教案. 3、差異性由於每位教師的知識,經驗,特長,個性是千差萬別的.而教學工作又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寫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因材施教. 4、藝術性所謂教案的藝術性就是構思巧妙,能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得到藝術的欣賞和快樂的體驗.教案要成為一篇獨具特色"課堂教學散文"或者是課本劇.所以,開頭,經過,結尾,要層層遞進,扣人心弦,達到立體教學效果.教師的說,談,問,講等課堂語言要字斟句酌,該說的一個字不少說,不該說的一個字也不能說,要做到恰當的安排. 5、可操作性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從實際出發,要充分考慮從實際需要出發,要考慮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該簡就簡,該繁就繁,要簡繁得當. 6、考慮變化性由於我們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維能力的學生,又由於每個人的思維能力不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和看法,教師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計到.在這種情況下,教學進程常常有可能離開教案所預想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死扣教案,把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學生能在什麼地方出現問題,大都會出現什麼問題,怎樣引導,要考慮幾種教學方案.出現打亂教案現象,也不要緊張.要因勢利導, 耐心細致地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因為事實上,一個單元或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在教學的一定過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現偏離教學目標或教學計劃的現象也不要緊張,這可以在整個教學進度中去調整.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八.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一)導入新課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2.怎樣進行,復習那些內容?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 3.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詳細步驟安排,需用時間. (三)鞏固練習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樣進行,誰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時間? (四)歸納小結1.怎樣進行,是教師還是學生歸納? 2.需用多少時間? (五)作業安排1.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釋

㈦ 生活形態是設計方法還是研究方法

這個我不太熟,給你找了一些資料,看看有沒有用仿生設計學的研究方法仿生設計學的研究方法主要為「模型分析法」: 1、創造生物模型和技術模型首先從自然中選取研究對象,然後依此對象建立各種實體模型或虛擬模型,用各種技術手段(包括材料、工藝、計算機等)對它們進行研究,做出定量的數學依據;通過對生物體和模型定性的、定量的分析,把生物體的形態、結構轉化為可以利用在技術領域的抽象功能,並考慮用不同的物質材料和工藝手段創造新的形態和結構. ① 從功能出發、研究生物體結構形態——製造生物模型. 找到研究對象的生物原理,通過對生物的感知,形成對生物體的感性認識.從功能出發,研究生物的結構形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除去無關因素,並加以簡化,提出一個生物模型.對照生物原型進行定性的分析,用模型模擬生物結構原理.目的是研究生物體本身的結構原理. ② 從結構形態出發,達到抽象功能——製造技術模型根據對生物體的分析,做出定量的數學依據,用各種技術手段(包括材料、工藝等)製造出可以在產品上進行實驗的技術模型.牢牢掌握量的尺度,從具象的形態和結構中,抽象出功能原理.目的是研究和發展技術模型本身. 2、可行性分析與研究建立好模型後,開始對它們進行各種可行性的分析與研究: ① 功能性分析找到研究對象的生物原理,通過對生物的感知,形成對生物體的感性認識.從功能出發,對照生物原型進行定性的分析. ② 外部形態分析對生物體的外部形態分析,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在此過程中重點考慮的是人機工學、寓意、材料與加工工藝等方面的問題. ③ 色彩分析進行色彩的分析同時,亦要對生物的生活環境進行分析,要研究為什麼是這種色彩?在這一環境下這種色彩有什麼功能? ④ 內部結構分析研究生物的結構形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除去無關因素,並加以簡化,通過分析,找出其在設計中值得借鑒合利用的地方. ⑤ 運動規律分析利用現有的高科技手段,對生物體的運動規律進行研究,找出其運動的原理,針對性的解決設計工程中的問題. 當然,我們還可以就生物體的其它方面進行各種可行性分析.

㈧ 如何科學的學習研究方法

學習科學的定義: 學習科學(Learning Sciences)是在反思認知科學等學科關於學習的研究方法和觀點的基礎上新近興起的一門科學。它借鑒建構主義、認知科學、信息技術、社會文化研究和關於知識工作等相關領城的研究成果,匯集和整合關於腦的研究和內隱學習、非正式學習、正式學習等已有對於學習的研究,採用多種現場研究的方法,對不同情境脈絡中的學習發生機制進行分析和探索,提出的若干關於學習的漸觀點,並通過創新性項目的實踐和基於設計的研究,創設新型學習環境,革新學習實戲。 學習科學興起的背景:(學習科學從認知科學中誕生) 學習科學最初是一門認知科學,它是站在認知科學的肩膀上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正如達菲(T.Duffy,2004)所定義的:「學習科學是認知科學的一部分,它重點關注真實世界境脈中的思維」。在上世紀80年代,一些在認知科學領域卓有建樹的科學家,如柯林斯(A.Collins)、科羅德納(J.L.Koloder,2004)等人普遍感到「對當時的認知科學感到沮喪」。沮喪的原因來自於認知科學的關注對象和研究方法過於遠離人在真實世界中認知發展的際狀況。 學習科學是認知科學家在思考傳統的、以實驗心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為主要支柱的、統認知科學的局限和困境中,吸收了認識論、社會學、人類學以及腦科學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所展開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城。事實上,從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這二十多年的總結.學習科學家們在有關學習的一些基本事實上達成一致:深度的概念理解的,要性、聚焦於學而非教、創建學習環境、在學習者先前知識上建構知識的重要性,以及反思的重要性。 學習科學萌發於70年代末以來對於人類學習本質的多學科深究,當各領域中有關學習的假設達成一致、形成了一些相對獨特的方法論、並且積累了若干設計實踐後,學習科學在90年代後開始走向成熟,開始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領域脫穎而出,至新世紀來臨之際,這一新興學科已經開始影響課堂教學、校外教育、學習產品設計、學習組織設計、教師教育、職業培訓等一系列諸多方面的變革與創新。 學習科學關注的主要關鍵問題是: 學習的本質是什麼,人是如何學習的,以及如何設計有效地學習環境促進深層學習。 學習科學的目標是:更好地理解產生最有效的學習的認知和社會過程,並運用這方面的知識去重新設計課堂和其他學習環境,

㈨ 什麼是設計美學的研究方法``怎麼研究啊

研究設計美學的方法不是對美學的研究方法照抄,設計美學的發展和演變有其自身的規律,她的研究對象既有實際操作方面,也有自成體系的理論原理.設計美學的美學,設計學與藝術學的交叉學科,美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藝術,而藝術與設計的融合又促成了」藝術設計」學科的誕生,所以研究設計美學應該運用美學.設計學.藝術學等跨學科的綜合研究方法.所以我們把設計美學主要研究方法總結為以下4種:⒈美學的研究方法 ⒉設計藝術學原理與設計實踐想結合的方法 ⒊歷史的研究方法 ⒋綜合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

閱讀全文

與設計學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陵肺癌免疫治療方法 瀏覽:983
各個季節的白菜種植方法 瀏覽:889
寶寶高燒如何降溫方法 瀏覽:325
解決無賴老闆可用的方法 瀏覽:169
怎麼在控制台執行main方法 瀏覽:756
房貸利率計算方法中lpr是什麼意思 瀏覽:360
提取雞血清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212
犬瘟熱的快速的診斷方法 瀏覽:192
怎麼用化學方法鑒別丁酮 瀏覽:731
大米白酒的手工方法步驟 瀏覽:487
垂直度公差測量方法步驟 瀏覽:285
機器人學習簡單方法 瀏覽:586
同步到蘋果手機的音樂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05
做餃子皮的簡單方法不用雞蛋 瀏覽:459
摩托電噴常見故障檢測方法 瀏覽:650
熱敷貼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435
冷凍肉的正確解凍方法 瀏覽:333
割傷緊急處理方法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432
手機清理垃圾方法的小視頻 瀏覽:107
蠍子培育方法有哪些 瀏覽: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