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中文漢語教學方法

中文漢語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10 06:16:46

『壹』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1.圖示法
圖示法是指教學藉助掛圖或直接通過畫圖的方式來輔助教學。
圖示法具有直觀、生動、具體、快捷等特點,效果最為明顯。比如:在講聲母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發音器官示意圖,在圖上直接指出發音的部位及氣流的出處,用以代替齒齦、軟齶、舌尖、舌面等這些枯燥乏味的間介面頭描述。在講母音時,可以直接在母音舌點陣圖上標出母音舌位的高低、前後。對於聲調的講解,也可以採用五度標記法,把圖畫出來後清除明了,學生一看即懂。因此,凡是能用圖表示的教學內容,都應盡量採用圖示法。
2.演示法
圖示法具有靜的特點,而演示法具有懂的特徵。演示法同樣能達到直觀的效果,可以和圖示法結合使用,相輔相成。
在講漢語聲母的發音是,通過看掛圖可以知道其發音部位、氣流的出處,並知道其發音方法為塞音、塞擦音等,但究竟塞音、塞擦音是怎麼發出的,就需要演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如果沒有教師的演示,學生根本不會發語音。
演示法的運用,不僅限於做出正確的發音演示,還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靈活多變。如「吹紙法」:拿一張很薄的紙,放在嘴的前方,讓學生從發音時紙的顫動與否,體會送氣與不送氣的差別。
3.練習法
語言作為一種工具,與其他的工具一樣,只知道怎樣使用的道理還遠遠不夠,還得親自使用,並經歷一個由不熟到熟練,由不正確到正確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首先教師要設計出科學合理而有效的練習方法給學生,使他們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這一點上緊密聯系學生的語言背景至關重要,對不同的學生需要區別對待。接著,在學生的聯系過程中,老師同樣很重要,他需要細致觀察學生的發音並即時指出錯誤幫助糾正。
4.對比法
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往往會受第一語言的影響對有的漢語發音混淆不清,發生偏誤,而對於他們的母語是怎樣影響漢語的學習的至今仍然是一個爭論的熱點。但是如果能很好地運用好對比法,即能讓學生清晰深刻地領悟漢語發音與他們母語發音的區別。
要運用好對比法,首先要選取適當的參照物。從留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教授漢語語音時,恰當的參照物應該是他們的母語以及他們熟悉的外語。此外,還可以從漢語本身的要素中選取適當的參照物。比如:在進行聲母的教學時,以下各組聲母可以互為參照物:b--p,d--t,g--k,m--n等。這是因為各組聲母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對比法還可以應用於不同語言中語音與書寫字母關系的比較。
5.誇張法
適當運用誇張的手法,擴大音與音、調與調之間的差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模仿漢語的發音。首先可以誇張板書,在教復合韻母時,結合發音口形a,o,e寫成大一點的a,o,e,使學生直觀地理解復合韻母中各母音開口度的不同。其次還可以誇大口形、延長音程、增大音量、加強音高對比等來幫助學生理解。
除了以上所述五種方法外,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還有引導法、誇張法、擴展法、自我觀察法、語音分析法、模式法等方法,各種方法之間也不是相互隔離的,而是相互貫通相輔相成的,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運用,同時也鼓勵創新。

『貳』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大全

導語:發展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對於向世界推廣漢語,擴大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下面我分享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歡迎參考!

1、直觀法

利用實物、圖畫、表格、示意圖、符號、公式等輔助手段,化抽象的定義為具體形象的圖示,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講解趨向補語時,可以畫簡筆畫的房屋、樓梯、人物來表示「進來、出去、進去、出來、上來、上去、下來、下去」等。

2、情境導入法

教師通過一個具體情境的設置,通過問答、展示圖畫、講故事等方式,引導出要講的語法點。

例如本課要學表示完成的「了」,教師進教室就問一個學生:教師:××昨天來了沒有?學生:他昨天沒來。

教師:哦,他昨天沒來。××,你昨天去哪兒了?這種閑聊其實是有意為之,在為該語法點教學做鋪墊。

3、語境教學法

語法規則都是從一個個典型的語境中抽象出來的。與其空講規則,對學生雲里來霧里去地講解,不如再重新回到語境中去,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自己發現、總結語法規律,從而掌握語法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語境或創造語境。

以副詞為例,副詞意義抽象,它們的意義體現在與句中以及前後句其他成分的關系中,體現在句子的內容與說話人的.態度的關系中。例如「簡直」一詞,它常用來強調某種情況、狀態達到很高的程度,含有誇張語氣。但是,不說明說話人、行為者的主觀態度,就不能充分揭示為什麼它具有強調作用和誇張語氣。例如:「媽媽平時總嘮叨我找對象的事,這次聽說有人要給我介紹??簡直不知道怎樣打扮我好了。」該句說明了「媽媽」天天急著讓我找對象,「簡直」的強調,誇張語氣也就突顯出來了。

4、對比教學法

⑴漢外對比

如英漢對比:I met her near the bookstore yesterday afternoon . 我昨天下午在書店附近遇見了她。

引導學生觀察漢英語句子中狀語位置的差異。

⑵漢語內部對比

通過以上漢語句式的對比,引導學生理解「有點兒」常用於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較」後面的形容詞好壞都能說。

⑶新舊知識對比

可先對比設疑,後進行講解。如講授動詞前加「一」出現在復句的第一分句的用法時,先不直接列出完整的例句,而是板書兩組片語:

找人問問、開門看看、找人一問、開門一看

然後請學生思考:每組中的兩個片語意思是否一樣?用它們造句時用法又是否相同?接著,教師進一步把片語補充完整:

馬丁要找人問問北京路怎麼走。

馬丁找人一問,就知道了到北京路該怎麼走。我開門看看是誰來找我。

我開門一看,原來是小玉來找我。

最後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出:前者後面跟的是「問」或「看」的內容;後者後面跟的是「問」的結果或「看」後發現的情況。

5、活動教學法

如練習「把」字句,同時也復習有關房間名稱和傢具名稱的詞彙。教師先展示各種傢具(包括部分家用電器)的圖片,讓學生每人抽取一張粘貼在黑板上,然後在傢具圖片的下方寫上傢具的名稱。如:書桌、椅子、沙發、餐桌、床、衣櫃、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等等。遇到學生不會寫的,教師可以幫助書寫並註上拼音。

教師再展示一套住房的截面圖,讓學生說出其中各房間的名稱,如:客廳、卧室、廚房、書房等。

然後教師讓學生假定自己是房子的主人,現在指揮搬家公司的工人擺放這些傢具。要用「請把xx」這樣的句式。教師可先要求學生A指揮工人把傢具搬到合適的房間里,再要求學生B進一步指揮工人把傢具放在房間里合適的位置上。

6、智力游戲教學法

如操練「把」字句,集中練習「S+先(再)+把+O+帶(運、送)+過去(來)」這種句型。

⑴教師准備三張圖,分別畫有一隻虎、一隻豬和一筐白薯。⑵教師告訴學生情景:

一個農夫帶著一隻虎、一隻豬和一筐白薯去集市。來到河邊,農夫租了一條小船,由於船很小,農夫每次只能把一隻動物或白薯帶過河。如果先把虎帶過去,留在岸邊的豬就會把白薯吃掉;如果先把白薯帶過去,留下的虎就會把豬吃掉。農夫用什麼辦法才能把三樣東西都帶過河去呢?

⑶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哪個小組先找到解決的辦法,並用「把」字句正確描述出全部過程,哪個小組就獲勝。

7、演繹法

先展示語法規則,然後用實例說明語法規則,便於學生自行替換、生成和擴展。通常做法是把語法規則歸結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體化為一些范句,先讓學生接觸范句,然後通過模仿、類比、替換、操練,讓學生掌握。

比如講「比」字句,教師可以先給格式1:A比B+形容詞

如「他比我高」;「今天比昨天熱」;「這件衣服比那件貴」;等等,並引導學生自己生成句子。

再給格式2:A比B+形容詞+補語

如「他比我高一點兒」;「他比我高得多」;「他比我高12厘米」;等等,並引導學生造句。然後再給出「比」字句的其他形式以及否定的格式等。

8、歸納法

先展示一定數量的例證(不能太少),進行大量的練習,然後引導學生從中概括出語法規則,必要時還可以推導出具有代表性的語法結構公式。

9、演繹與歸納相結合

先採用演繹法,簡要揭示語法規則,然後通過大量的練習在初步掌握語法規則的情況下,再做進一步的歸納總結,加深對規則的理解。

;

『叄』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

漢字是中華民族瑰寶,它記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燦爛文化。然而由於漢字數量大,結構復雜,筆畫繁多,相對於其他拼音文字來說,確實學之不易。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的知識,歡迎閱讀。

一、漢字教學的重要性和發展現狀

漢字作為漢語的載體,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雖然經過了不同時期字形的變化,如今的漢字已與古代的甲骨文完全不同,但其所蘊含的文化意義一直保留至今。漢字所組成的字、詞蘊含了華夏文明的歷史記憶,通過它可以了解歷史,了解過去。教授漢語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傳播中華文化,漢字作為文化的載體,更顯示出其重要地位。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如果忽視漢字的的教學,必然會使漢語和漢文化相脫節,但在目前的對外漢語發展中,過多的注重了語音的教學,口語課、視聽課較多,但字和音一樣,除了學更多的得練。相對而言,專門的學習漢字的課程較少。此外,學會了字也能更好的練習語音。任何人都不能憑記憶練習語音,字和音相輔相成,聯系緊密。

漢字的特殊性在於它是音、形、義的結合體。一般的表音文字字元少,書寫簡單,可以較快地掌握發音規則,最終習得文字。漢語則不同,確切的說學習者得掌握兩種方式:漢語拼音和漢字。漢語拼音的性質與普通的表音文字相似,但在漢語中它只是起輔助作用,真正需要掌握的漢字無論是音、形、義的哪一方面,都很難記住,形和義之間可能還有一點聯系,而讀音只能靠硬記。因此,大多數人在平常書寫中會習慣於用漢語拼音來代替寫不出的漢字,以致於阻礙了漢字的習得。

漢字區別於表音文字,首先表現在字形上,「漢字的字形在外觀上是一種全方位立體組合的方塊結構。說它是全方位的,是因為漢字可以有上下、左右、內外、中心與四角各種方式的組合。在內部結構上,漢字可以分為獨體、合體兩大類,由筆畫直接組成或由筆畫、偏旁組成。漢字筆畫、偏旁數量龐多,要記憶或表述清楚,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下很多的功夫。」例如,要表述「zhāng」這個字的字形,就必須要先認識「弓」和「長」或「立」和「早」這幾個漢字,才能正確表述而不至於使聽者誤解。

二、漢字教學方法

學習漢語的人群一般可分為兩類: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人(日韓等亞洲國家)和屬於非漢字文化圈的人(歐美等國家),另外世界各地還有不少華人華裔,尤其是眾多華裔,沒有先天的語言環境,有些甚至一點都不會漢語。由於他們對漢字的接觸以及熟悉程度的不同,應當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區別教學,因材施教。下面就根據兩種不同的教學對象來討論不同的方法。

(一)無漢字背景的學生

來自非漢字文化圈的學習者由於對漢字完全陌生,一開始接觸漢字時,可能會因為寫不好、讀不準而受挫,對漢字產生排斥,所以,首先應培養他們對漢字的興趣,畢竟學習漢語的人群中有大部分是因為經商、工作的原因,有了充分的興趣才能激發出學習的熱情。

漢字起源於生活。早期的象形文字,也就是甲骨文,大部分都是漢民族的祖先在長期社會實踐中根據現實生活中物或物與物之間的聯系描畫出來的,看到甲骨文別說是外國人,就連中國人自己也會覺得那是「畫」,例如「馬」、「魚」、「鳥」等字的甲骨文。隨著文字的改革,漢字又經過了金文、篆文,最後向現代文字過渡形成了隸書、楷書和行書。

首先,教授漢字就得讓他們了解漢字,通過對漢字歷史的學習,將學習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系在一起,這是漢字相對於其他文字較大的優勢。

在介紹漢字起源的時候,「讓學生了解漢字是怎樣一步一步演變到今天的樣子的,漢字最初的形狀是怎樣來的,是怎樣表達意思的。在介紹漢字演變得過程中同時讓學生理解漢字的表意功能,特別是象形字和會意字以及形聲字的形旁。」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象形字入手,在學生已掌握的字的基礎上,以一個字為例,先讓學生發揮想像或聯想,並通過一定的誘導,得到的答案可能有很多種,先解釋正確的答案並要鼓勵答對得同學,然後將其他得答案與正確答案進行對比,可以使學生在同一時間了解一些字形相近的字,通過字的起源於意義的解釋,也可使學生印象深刻。當然,這要求老師備課相當充分,對老師自身的素質要求更高,這是國內對外漢語教師培養的問題,在此不多贅述。在對漢字起源的學習中,不但興趣培養起來了,對已學的知識也得到了鞏固,可謂一舉兩得。

其次,在教授漢字的實際課程中,就需要運用到一定的教學方法。在學習外語時,人們會不自覺地將其與自己的母語相聯系或進行對比,他們的母語和固有的學習經驗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母語的遷移在外語學習中影響巨大,尤其是成人。因此,如果能在漢語與學習者的母語之間找出一些共同點而後建立一定的聯系(以學生有共同的母語或者掌握某種共同語言為前提),那麼取得的效果也會更好,下面就以英語為例。

從文字的角度來講,漢字與英語文字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漢字的偏旁部件與英語的字母相似,漢字整字與英語單詞相似,一些漢語合成詞與英語的合成詞相似。

偏旁、獨體字——字母

漢字偏旁可以是一個獨體字,也可以是筆畫,是由筆畫組成的具有組配漢字功能的構字單位。英語字母是構成英語單詞的基礎,通過不同數量、不同形式的字母組合構成了成千上萬的單詞。從學習的認知規律出發,應該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首先可以教獨體字和可以構成字的簡單部件,一些獨體字在合體字中的變體也應同時涉及。例如,「灬」、「飠」、「亻」應與「火」、「食」、「人」來配合教學,因為這些部首本身都是具有意義的,如果與本字脫離,就會讓人難以理解,而掌握了本字、理解了其意義,也就自然不會將這些部首認為是「奇怪的圖畫」。這也會有利於之後合體字的習得。

整字——單詞

整字是漢語文字的基本使用單位,在習得了偏旁和獨體字之後,合體字的教學首先在書寫上更容易掌握;單詞是英語文字的使用單位,也要在識記了26個字母後才能開始背誦並記憶,唯一不同的是一個單詞的意思可能需要不止一個漢字來表示,這屬於語言的范疇。一個合體字會由幾個部件構成,相同的幾個部件按不同的結構組合會構成不同的字,但並不能隨意的構造,否則將結構搞錯了,寫出來的也就根本不是漢字了,因為這樣學生就會很難理解為什麼會換一個組合就不成字了,例如有時學生會把「另」寫成左右結構或將「口」和「力」的上下位置顛倒,這是沒有明白結構在漢字中的重要性。在英語中單詞是線性排列的,容易出現的錯誤是字母間左右位置之間的混亂,例如:「eat」和「ate」,雖然字母相同,但意義不同,前者是「吃」的一般式,後者是「吃」的過去形式,因此可以通過字母順序不同而造成得單詞錯誤來對比漢字結構不同造成的錯誤,使學生注意到在漢字中結構的重要性就如同單詞中字母的順序不容有錯是一樣的。

此外,形似字教學也是一大難點,如「辯」和「辨」就很容易被弄混,在《說文解字》中,對「辯」的解釋是「治也。從言在辡之閑。」對「辨」的解釋是「判也。」在英語中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prosector」和「prosecutor」,只是多了一個「u」,前者的意思是「解剖員」,後者的意思是「起訴人」。但是漢字相對於字母具有一種優勢,就是在漢語中尤其是重要的偏旁具有其自身的意義,而一個字母是沒有意義的,就如上面所舉的「u」。對於「辨」和「辯」來說,區別了它們的部首的意義,兩個字也就容易區分了,前面在學習偏旁時的效果就在這里體現出來。

偏正型合成詞

英語英語中很多單詞是通過幾個單詞的組合變形得到的,如「pencil-box」、「sunrise」、「left-handed」。在漢語中,有些字能單獨表示字義,如「雨」、「日」、「土」等,但現代漢語還是是雙音節詞和多音節詞居多,合成詞也可以分為幾種類型,其中偏正型的復合詞就可以看成是簡化了的片語,如與上文「pencil-box」對應的「鉛筆盒」,就是「放鉛筆的盒子」,與英語單詞相對照,就不難理解詞義了,這樣學生也就不會將其錯寫成「千筆盒」,

而且字的意義通過詞的輔助也能有助於學生理解。在教授學生詞的同時講解他們的書寫形式以及字的意義,這樣也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和對字的理解,從而避免或減少寫別字的現象。

最後, 好的老師和教學方法若能配合一套內容和結構都很完善的教材,教學效果將更好,因此設計並制定好幾套完備的教材是十分必要的。在現有的教學方法中,一般有幾種觀點:有人都認為應當先從筆畫教起,因為筆畫是漢字最基本的構成,但是由於筆畫大多都是抽象的,外語中也沒有專門的語言能形容它們,教師應當如何解釋才能使學生理解呢,例如「風」的第二筆與「兒」的'第二筆寫成一樣的話又會怎樣呢。

在起初,不應該排斥學生將漢字看成圖畫的現象,這是漢字的固有形象給人的觀點,不可避免,但很多方法是將漢字在字形上看成圖畫,如「哭」被解釋成兩只大眼睛在流淚。這雖然能使學生較快地記住所學習的字,卻違被了漢字本身的意義,但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漢字之初通過描畫漢字來熟悉字的筆畫、結構,增強字的「筆感」。因此制定教材的時候,同時也應配備一套教師用書,將一些可行的教學方法融合在書中,還可將口語教材與漢字教材聯系起來。通常口語中最早習得的都是「你好」、「謝謝」之類的日常用語。這些字相比於一些復雜筆畫來說,學生更熟悉、更容易習得,而且從意願上來講,學生也更願意練習這些字。從在這些字的練習中,也可以逐漸掌握「點」、「橫折」、「豎構」等常見筆畫,然後在從字中兼顧筆畫教學,學生對它們已經熟悉了,學習起來也就容易多了。

(一) 有漢字背景的學生

來自漢字文化圈的學生在漢字了解與熟悉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優勢,日本甚至還有很多書法家,因此在書寫上的教學難度降低了不少,語音教學則成為重點。下面以日韓學生為代表探討其教學方法。

由於日韓等國家的漢字在古代時由中國傳入的,因此較多的保留了古代的漢字。而現在中國通用的規范漢字是當代使用的、目前是在大陸推行的、以記錄普通話為主要對象的、主要適用於日常通用層面的、經過簡化和整理的漢字。在日本的漢字中,「某些日文常用漢字與我國現行規范漢字形體完全相同且意義基本相同;某些日文常用漢字為《簡化字總表》中現行規范簡所對應的繁體字。如馬(馬)、則(則)、畝(畝)、霧(霧)等。這類字計413個,占日文常用漢字的21.234%。」在韓語中,「有一部分用漢字構成、可以用漢字標記的詞,成為漢字詞。漢字詞在韓國語詞彙中所佔得比例高達60%至70% ,」但由於漢字詞的來源除了從中國借用德,還有從日本借用的河漢民族自己創造的,很多漢字詞與漢語詞的意義已經有所不同了。如韓語中的「xidang」(食堂)指的是普通食堂和飯店的意義,但在漢語中「食堂」沒有飯店的意思。另外,「與日文常用字不同得是,韓文中的這類漢字基本上都是未經過簡化的傳承字,而幾乎沒有與規范漢字作同樣簡化的簡體字。」但由於許多字都與中國的漢字在形體上不同,因此在教學中也要注意到其母語的負遷移。在此也對有漢字文化背景的學生的漢字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1、漢字強化配合語音教學

由於這些學生對漢字的筆畫並不陌生,而且與其母語的文字在書寫方式上也類似,日語的平假名就是由漢字的草書演變而來的,如「め」是由「安」的草書演變的,「ぃ」是由「以」演變而來的,片假名則是漢字的部件,如「ェ」、「ォ」、「カ」、「ィ」;韓語文字也是方塊結構的,在書寫練習上相較無漢字背景的學生來說要簡單得多。但由於語言的不同,相同的漢字讀音不同,哪怕只是細微的變化都會影響漢語中的發音,如 「夜」在日語中讀為「yo lu」,在韓語中讀為「ya 」因此,在對這些學生進行漢字教學時,應當以教授漢字在漢語中的發音為主,在練習語音的過程中強化對漢字的記憶。

2、同音字和形聲字的教學

在漢語中,同一個音節可以有多個與之對應的漢字,這就使得漢字中有許多同音字,在這些同音字中形聲字又佔了多數,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聲符,如「密、蜜、泌、秘」。這是許多學生所遇到的難題。將這些同音又有些形似的字放在一起教學的話,由於聲旁的數量多,記憶負擔大,很容易使學生弄混。因此在已進行了一定的讀音教學的基礎上,應重視形聲字形符的表義作用,可以讓學生通過形符來了解字義,加深印象,通過形符明白造字理據,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意義和用法。

漢字是一個數量非常龐大的符號系統,但各漢字之間並不是沒有聯系的、孤立存在的,如果一個字一個字的學習必然是困難的。在以往漢字教學中對學生「學的過程」重視還不夠,漢字難學其實只是表面現象,那是因為沒有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張志公先生曾說:『漢字在初學階段難,並且很難。所謂初學階段,指的是學會千把字之前,尤其是五六百字之前這一階段。等學會千把字以上漢字在學習上的優越性將會越來越充分得顯示出來。』」所以,在教學時重視學生的習得過程和習得方法,進行正確的引導,這是適合於任何語言教學的。


;

『肆』 對外漢語教學漢字的方法和技巧

對外漢語教學漢字的方法和技巧

教外國人學漢字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你知道嗎?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教外國人學漢字的方法和技巧,歡迎閱讀。

1.2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教學突出形義關系

要讓從未接觸過漢字的學生分辨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是不現實的。如果告訴學生"山"是個象形字,學生可能會納悶,"山"字象形嗎?象形就應該有一定的圖 畫性,這個漢字好像已經找不到這樣的特徵了。象什麼形?的確,學生這樣的疑問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還是要從象形字的角度去教他們,因為"山"這個漢字從古 字形到現代所用的字形之間有一條十分清晰的演變線索,學生知曉了這個漢字演變的軌跡以後,自然就會將"山"這個字形以及所代表的`意義在腦海中聯系為一個整 體,下次重現時,無論先說意義還是先見字形,都能很快地將形義結合起來。再如"女"字,學生一定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要這樣寫?為什麼用這個字形來表示女 性?教師如果能寫出該字的小篆字形,並且解釋字形象一屈膝跪地的人形,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一般是雙手交叉下垂、低眉順眼的樣子,所以發展成今天所寫的字 形。這樣說明以後,學生就能理解"女"字的寫法了。又如,"男"字由"田"和"力"組成,因為中國古代以農耕為主,"田"指田地,"力"指一種用來耕地的 農具,男子的力氣大,耕地應該由他們來做,所以"男"的字形借這樣的意象來定型,從而表示男性的意義。"男"和"女"是兩個經常會看見和使用的漢字,所以 學生明白了字形與字義的關系後,有助於他們記憶這兩個漢字的寫法。

象形字、會意字的學習,從理解記憶的方式看,通過記形義關系,比記形音關系更容易,單從形音的角度去識記,一個個象形字、會意字在學生眼裡不過是一個個抽 象的符號,單憑這些抽象符號去記音,再加上同音字,就更增加學生識記漢字的難度了。而通過理解字形與意義之間的緊密聯系,再去記音,那麼字形就成了幫助學 生理解記憶該漢字音義的一個拐杖了。我們常常說漢字是漢語言文化的化石,其實主要還是指通過漢字的字形能窺見漢民族古代的思維方式和民俗文化。比如,古代 關於酒器的文字很多,我們就明白酒與古代人的生活是休戚相關的,以"女"為部件的漢字很多,而且意義可以分為褒義和貶義兩類,我們就知道古代社會對女性的 觀念,如此等等都說明漢字的字形還是蘊涵著豐富的意義的。象形字、會意字就是我們發掘漢字表意特性的根基,在教學中,讓學生逐漸知曉一些象形字、會意字的 表意取象,對他們形成漢字字感是極有利的。

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遇到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跟學生適當理清漢字的形義聯系時,學生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以後對這些講解過形義關系的漢字記憶也 相對深刻得多。比如教"取"字時,先將這個漢字寫在黑板上,然後標出漢語拼音,大聲讀出發音,並讓學生跟讀,讓他們注意聲調,然後告訴他們"取"字的意思 是將東西從一個地方拿來,如"取錢"、"取包裹"等,然後問學生:你們知道這個漢字為什麼左邊是"耳",右邊是"又"呢?"耳"指耳朵,"又"指右手,是 不是這個字的意思跟手和耳朵有關呢?的確如此。在古代戰爭中,將士們常割取俘虜的左耳來計戰功,"取"字的本義是割取俘虜的左耳,以後才發展為今天使用的 意義。這樣,學生對這個漢字的字形記憶就有了具體的意義印象,然後再強調該漢字的結構是"耳"在左邊,"又"在右邊,記住是"又"(右手)取左耳。再如, 教學生"滅"字時,可以告訴學生"滅"字是個簡化漢字,這個字簡化得很不錯,在"火"上加一橫表示使火熄滅,從字形看,意義已經很清晰了。

一些由同一部件組成的"品"字結構的漢字,如"眾、森、品、晶"等,要強調結構特點與字義,不要寫成倒三角形的字。常用漢字中還有一些獨體字,以前是象形 字,但現在所表示的意義跟原來的造字本義完全不同,也就是說,今天使用的意義是假藉以後才有的,而且使用假借義後就一直固定下來表示假借義,以前的意義反 而消失不用了。如"我"、"它"、"其"、"也"、"且"、"雖"、"午"、"西"等,這一部分漢字對學生來說記憶起來是很困難的,因為這些字形與現在所 表達的意義之間找不到直接的形義聯系,只能通過形音去死記。如果學生到了中級水平,寫這些漢字還出錯的話,老師不妨適當詮釋一些字形的本義與字形之間的關 系,理清意義發展的脈絡,可能對學生識記這個漢字會有幫助。


;

『伍』 最對外漢語教學方法

2017最實用對外漢語教學方法

別出心裁的教學用具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每節課的教具都能花樣翻新也無疑是不切實際的。所以,除了根據課文內容盡量地創造各種各樣生動形象的教具外,我們應該充分而有效地利用那些最為通常而平實的教具,如:生字卡、多媒體、板書等。

1、生字卡:

生字卡,名如其實。它常用於對陌生拼音字母或漢字的教學。我們利用卡片上單一的字母或漢字來吸引學生對這種陌生化的集中關注,以便讓他們迅速的掌握理解。除此之外,利用卡片猶如一副撲克牌般小巧的特點,在復習字母或生詞時可以不斷地 “洗”,即“閃卡”。老師迅速地更換展示在學生面前的生字詞,讓學生逐一迅速地認讀,老師再迅速地叫出那些能夠既快又准確地認讀的學生名字。這樣使得學生能夠從中獲得成就感並更積極的配合課堂教學,在快樂中學習漢語。

2、多媒體:

多媒體生動豐富的圖片和動漫效果是吸引學生最大的噱頭。圖片的直觀性能夠更好地為生詞、句子或文章釋義。但孩子的趣味往往只在於圖片本身,一陣嬉笑或一個頓悟後,漢語便拋之腦後。所以一般多媒體課後的第二節課前復習,我一般都簡單描述每張圖片,讓孩子們回憶圖片的過程中說出漢語,讓他們“溫故而記住”。

多媒體,也是我們傳播博大的中華文化的便捷載體。一節成功的多媒體課需要我們課前做好大量的准備工作。 下載的圖片、經典的視頻和電影以孩子的眼光再權衡、篩選;美輪美奐的現代化建築,“詭異”新奇的京劇臉譜,剛健煞爽的中華武術……凝固著厚重的文化氣息的圖片、課件,在孩子們詫異嚮往的表情里,已全然不需要過多的言語。

3、板書(“逐步擦拭法”背誦課文):

背誦漢語課文或簡易的古詩對學生來說難度算是比較大的,所以老師的引導成了至關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引導方式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並當場記誦,對此我做了些不同的嘗試,在一學長的點撥下運用逐步“擦拭”的方法引導學生當場記憶,取得不錯的'效果。

如:小一《漢語》第三課《爸爸是老師》:爸爸是老師,媽媽是醫生,我是學生。弟弟、妹妹是學生嗎?他們不是學生。

引導步驟:

(1)、全文抄於黑板。處理生詞“老師”、“醫生”、“學生”、“弟弟”、“妹妹”,讓學生能夠認讀生詞並理解其意;

(2)、全文共三句,逐句理解其意。

(3)、記誦引導。如:第一句:①讀:老師帶讀——學生認讀;②擦拭單下劃線詞語,將其換為簡筆畫(如:“老師”用“眼鏡、三角板”代替,“醫生”用“聽診器”代替,“學生”用“書包”代替等。);③學生看著帶有圖片的課文再讀;④擦拭圖片,學生回顧,最終記憶。其他各句方法類似。

運用“逐步擦拭”的方法引導學生記誦課文能夠調動學生強迫記憶的緊張感,同時在③④環節中,學生回顧字詞並爭先恐後的搶答的良好氣氛有助於提高他們記誦課文的積極性,使其迅速記憶。

1、花樣百出的獎勵機制

(1)及時表揚:

老師的表揚是最廉價的獎品,卻能激發學生不斷努力向上。學生在學習上或課堂表現方面哪怕只有一點點的進步,我們都應該隨堂及時表揚,而且表揚時最好不要籠統地說大家都好,應“具體到人”(點出該學生的姓名)。這樣不僅讓受表揚的學生更自信,能夠積極配合老師課堂教學,也在無形中給其他學生樹立榜樣,促動他們效仿(以博取老師誇獎),有效地穩定課堂秩序。

(2)建立規范的獎懲制度:

在中文角建立一個學生的日常表現評比欄,類似QQ表情的“HAPPPY FACE”和“SAD FACE”做在同一個圓圈卡片的正反面,可以根據學生的當場表現隨時切換,以周為單位,每周獲得HAPPY FACE或SAD FACE數量不同也將得到不同程度的獎勵或受到一定的懲罰。隨時流動的“HAPPPY FACE”和“SAD FACE”在不斷的調劑著學生的課堂表現,是穩定低年級學生課堂秩序的有效方式。

(3)獎品要投學生所好:

相對於商店、超市中滿目琳琅的“現成品”,學生則更感興趣於老師手上簡易的手工作品。除了從每周規定的獎懲制度中獲得鼓勵外,孩子們常常會獲得意外的驚喜——手工小玩意,如:折疊的紙房子、紙飛機、風車、鬱金香;剪裁的紙蝴蝶、小狗、荷花;精緻的賀年卡、彩蛋等。小巧的獎品在課前全班范圍內“展示”一番,讓學生獲得獎品的慾望轉化為認真聽課的動力,為120分鍾良好的漢語課堂秩序打下基礎。

2、“約定俗成”的言語(口號)或行為

面對學生吵鬧著“踴躍”發言的情況,一句話——“誰最安靜就先叫誰”是一劑立竿見影的鎮定劑; 讓學生拿出某本書時,需要給他們一個時間限制,如:喊口號:“三、二、一……”,要求當老師喊到“一”時學生必須各就各位,以防學生趁機嬉笑打鬧或散漫拖拉,以保證良好的課堂秩序。

學生頻繁的“GO TO CR”的報告,常常打破常規課堂教學狀態。規定:分組集體上廁所,兩組中哪組表現好就可以獲得優先權。這樣,每天的一次“外出”機會也成了兩組學生的競爭點,也杜絕了部分調皮學生趁機在外玩耍的現象。

寫字課上,為了規范學生的筆畫筆順。規定:寫字時,必須逐筆跟隨。老師一筆一頓,學生逐筆跟隨,不得自己寫。老師可以在一個字未寫完時,全班范圍內“巡視”檢查,不逐筆跟隨將受到一定懲罰(如:該字罰抄五遍等)。當然,這些言語和行為規定需要跟學生事先講明,約定俗成,讓他們形成習慣。

3、創造“情境化”的教學模式以吸引課堂注意力

每一篇的課文都需要我們去苦心經營,通過小四的課堂實踐,我意識到了課堂情境化教學的重要性。就其中幾篇課文來簡略談談。第一篇課文:《我們的學校》,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實際學校情況自己動手畫出課文所描述的校園;第二篇課文《我們班來了新同學》,結合小四新學期來了新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第三篇課文《跟老師學中文》,結合他們每天上中文課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第四篇課文《你為什麼不試試》,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話劇表演。每一篇文章經過不通的方式去處理,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

當學生學習漢語的過程能夠與他們的生活緊密聯系時,會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我們在備課時應該認真地結合課文內容,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盡量創造“情境化”的教學模式,把他們的生活拉進課文,用漢語演繹他們的生活,讓漢語播撒在他們生活的每個角落裡。

4、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獨有魅力感召學生

(1)象形文字

偶然的一次代課機會讓我接觸了中四的學生,他們課堂上散漫與無精打採的狀態迫使我停止教學。望見他們中文角的一張漢字演變圖,靈機一動,給他們認真的解釋了這些“圖案”。告訴他們,每一個漢字曾經都是一幅圖畫;在黑板上“寫”了“日”、“月”、“山”、“水”的象形字與簡體字,讓學生連線。

在大部分學生為自己找對了答案而自喜時,我拋出了第二個問題“根據圖案猜測簡化字的意思。”學生異口同聲的答案在得到我肯定之後,對這張貼在牆上畫滿圈圈線線的彷彿已經習慣視而不見的圖片感興趣了,一個個積極提問搶答,看到學生對漢字的那份好奇那股“鑽”勁,計劃的教學任務已變得微乎其微了。這便是漢字的獨特魅力,她散發在整個教室的空氣里,喚起了他們學習漢語的積極性。

(2)挖掘詞彙本身的趣味性

漢語語法的枯燥難懂使我們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淡化了語法教學。但是從一些詞彙中,我們仍然可以發現語法本身有她的趣味性。如:類似“開關”、“忘記”、“國家”等偏義詞,“開”是“OPEN”,“關”是“CLOSE”,“開關”是什麼意思呢?我反復地按著教室里日關燈的按鈕以提醒學生,終於他們意識到了是“SWITCH”,“開”和“關”都是動詞,而組成“開關”時卻轉化為名詞“SWITCH”。“IT IS VERY INSTERESTING!”學生驚呼道。

於是順水推舟,把剛學習的新詞“忘”擴展到了“記”再用類似的方法解釋了“忘記”。學生凝神諦聽,意識到彷彿每個漢字里都暗藏著無限玄機。教學過程中,適當地把詞語解剖分析到具體的每一個語素,漢字的活力便一次次的彰顯並感召著學生們。

5、不失時機地傳播祖國文化

文化的灌輸與傳播是潛移默化的,而每一個鮮明的日子都是一個美妙的契機。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一曲“北京歡迎你”響徹校園,孩子們塗鴉的福娃貼滿漢語角;七夕前夕,給孩子們講解這“CHINESE VALENTINE’S DAY”,講起了那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中秋節前夕,給孩子們解釋了“月”在中國的寓意,講起了“嫦娥姐姐”;春節前夕,讓他們製作賀年卡,觀看關於中國春節各地風俗的圖片和視頻……踩著每個時間點,敘說著美麗中國。

;

『陸』 常用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

2017年常用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貴在得法,但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有哪些方法呢?為幫助大家對外漢語教學,我為大家分享對外漢語教學方法如下:

1、 直觀法

利用實物、圖畫、表格、示意圖、符號、公式等輔助手段,化抽象的定義為具體形象的圖示,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講解趨向補語時,可以畫簡筆畫的房屋、樓梯、人物來表示“進來 、出去、進去、出來、上來、上去、下來、下去”等。

2 、情境導入法

教師通過一個具體情境的設置,通過問答、展示圖畫、講故事等方式,引導出要講的語法點。

例如本課要學表示完成的“了”,教師進教室就問一個學生:

教師:××昨天來了沒有?

學生:他昨天沒來。

教師:哦,他昨天沒來。××,你昨天去哪兒了?

這種閑聊其實是有意為之,在為該語法點教學做鋪墊。

3、 語境教學法

語法規則都是從一個個典型的語境中抽象出來的。與其空講規則,對學生雲里來霧里去地講解,不如再重新回到語境中去,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自己發現、總結語法規律,從而掌握語法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語境或創造語境。

課堂案例:

以副詞為例,副詞意義抽象,它們的意義體現在與句中以及前後句其他成分的關系中,體現在句子的內容與說話人的態度的關系中。例如“簡直”一詞,它常用來強調某種情況、狀態達到很高的程度,含有誇張語氣。但是,不說明說話人、行為者的主觀態度,就不能充分揭示為什麼它具有強調作用和誇張語氣。例如:

“媽媽平時總嘮叨我找對象的事,這次聽說有人要給我介紹,簡直不知道怎樣打扮我好了。”該句說明了“媽媽”天天急著讓我找對象,“簡直”的強調,誇張語氣也就突顯出來了。

4、 對比教學法

⑴漢外對比 如英漢對比:

I met her near the bookstore yesterday afternoon .

我昨天下午在書店附近遇見了她。

引導學生觀察漢英語句子中狀語位置的差異。

⑵漢語內部對比

有點兒 比較

貴:這兒的東西有點兒貴。 這兒的.東西比較貴。

便宜:這兒的東西比較便宜。

通過以上漢語句式的對比,引導學生理解“有點兒”常用於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較”後面的形容詞好壞都能說。

⑶新舊知識對比

可先對比設疑,後進行講解。如講授動詞前加“一”出現在復句的第一分句的用法時,先不直接列出完整的例句,而是板書兩組片語:

找人問問 開門看看

找人一問 開門一看

然後請學生思考:每組中的兩個片語意思是否一樣?用它們造句時用法又是否相同?接著,教師進一步把片語補充完整:

馬丁要找人問問北京路怎麼走。

馬丁找人一問,就知道了到北京路該怎麼走。

我開門看看是誰來找我。

我開門一看,原來是小玉來找我。

最後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出:前者後面跟的是“問”或“看”的內容;後者後面跟的是“問”的結果或“看”後發現的情況。

5、 活動教學法

如練習“把”字句,同時也復習有關房間名稱和傢具名稱的詞彙。

教師先展示各種傢具(包括部分家用電器)的圖片,讓學生每人抽取一張粘貼在黑板上,然後在傢具圖片的下方寫上傢具的名稱。如:書桌、椅子、沙發、餐桌、床、衣櫃、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等等。遇到學生不會寫的,教師可以幫助書寫並註上拼音。

教師再展示一套住房的截面圖,讓學生說出其中各房間的名稱,如:客廳、卧室、廚房、書房等。然後教師讓學生假定自己是房子的主人,現在指揮搬家公司的工人擺放這些傢具。要用“請把??”這樣的句式。教師可先要求學生

A指揮工人把傢具搬到合適的房間里,

B進一步指揮工人把傢具放在房間里合適的位置上。

6、 智力游戲教學法

如操練“把”字句,集中練習“S+先(再)+把+O+帶(運、送)+過去(來)”這種句型。

⑴ 教師准備三張圖,分別畫有一隻虎、一隻豬和一筐白薯。

⑵ 教師告訴學生情景:

一個農夫帶著一隻虎、一隻豬和一筐白薯去集市。來到河邊,農夫租了一條小船,由於船很小,農夫每次只能把一隻動物或白薯帶過河。如果先把虎帶過去,留在岸邊的豬就會把白薯吃掉;如果先把白薯帶過去,留下的虎就會把豬吃掉。農夫用什麼辦法才能把三樣東西都帶過河去呢?

⑶ 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哪個小組先找到解決的辦法,並用“把”字句正確描述出全部過程,哪個小組就獲勝。

“把”字句對於漢語非母語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所以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費心思,以上的教學方法效果真的超棒,既練習了句型,又不會讓學生覺得枯燥。

7、 演繹法

先展示語法規則,然後用實例說明語法規則,便於學生自行替換、生成和擴展。通常做法是把語法規則歸結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體化為一些范句,先讓學生接觸范句,然後通過模仿、類比、替換、操練,讓學生掌握。

比如講“比”字句,教師可以先給格式1

A比B+形容詞

如“他比我高”;“今天比昨天熱”;“這件衣服比那件貴”;等等,並引導學生自己生成句子。

再給格式2:

A比B+形容詞+補語

如“他比我高一點兒”;“他比我高得多”;“他比我高12厘米”;等等,並引導學生造句。然後再給出“比”字句的其他形式以及否定的格式等。

8、 歸納法

先展示一定數量的例證(不能太少),進行大量的練習,然後引導學生從中概括出語法規則,必要時還可以推導出具有代表性的語法結構公式。

9、 演繹與歸納相結合

先採用演繹法,簡要揭示語法規則,然後通過大量的練習在初步掌握語法規則的情況下,再做進一步的歸納總結,加深對規則的理解。

;

『柒』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13個小方法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13個小方法

導語: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是在中國國內原有的對外漢語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下面我向大家介紹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13個小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圖表

在上課之前把聲母表、韻母表、聲調示意圖、拼音表等布置好。也可動態展示,即教師在課堂上隨著教學進度,一步一步地進行展示。如講聲母時,掛上聲母表,講韻母時,掛上韻母表。

板書展示

把本課要教的語音項目寫在黑板上。比如第一課教單韻母,就按教學步驟,逐個將aoeiuü橫寫在黑板的一定位置上。

板書時要注意韻母的直觀形象。可結合發音口型把aoe寫成a、o、e,適當誇大一點,使學生知道它們開口度的不同,便於掌握並模仿。

發音示範

把要學**的語音項目傳達給學生的聽覺器官。發音示範要正確、清晰,讓每個學生都聽得清,聽得准。開始階段可適當利用誇張的方法,延長發音過程。

口型示範

做口形示範可先用自己的手指指一下眼睛,示意學生看,然後指一下自己的嘴,讓學生看開口度、圓唇與否、嘴唇收攏或前突等演示動作。

發音部位

展示時應結合自己的口、舌、齒,讓學生明白發音部位,掌握口形和舌頭在發音時的准確位置。

發音示範

教師通過發音,將聲調的聲音形象傳達給學生的聽覺器官。發音示範是最基本的展示聲調的方法。在開始時,應當適當延長發音過程,強調音高的變化,給學生留下較深的印象。

五度聲調示意

利用五度聲調示意,給學生以聲調的視覺印象,幫助學生體會和掌握聲調音高的變化過程。

誇張聲調

教聲調時,因為五度聲調符號本身具有形象性,對漢語四聲的升降曲折做了形象化描繪,如果再花點心思,按四聲調值,標出四聲的高低升降,效果會更好一些,更能一目瞭然。

練**語音的'方法

練**是語音教學的中心環節,只有通過大量、反復的練**,學生才有可能理解和掌握正確的漢語發音。語音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發音練**,包括模仿練**和認讀練**等;一類是聽音練**,包括指辨、判別、填空等。在語音教學階段一定要聽辨和模仿並重。

認讀練**

學生自己讀出書面的材料。認讀練**也是一種發音練**。學生通過認讀鞏固語音訓練的成果,把漢字的音、形、義結合起來,把漢語詞語和句子的聲、韻、調結合起來,為進一步學**漢語打好基礎。

辨聲認讀

把容易認錯或讀錯的聲母或由這些聲母拼合的雙音節調整排列在一起,進行辨別聲母的認讀。

辯韻認讀

把學生容易認錯或讀錯的韻母或帶有這些韻母的雙音節調整排列在一起,進行辨別韻母的認讀。

辯調認讀

把聲韻母相同的音節按不同的聲調組合起來認讀。在辨聲、辨韻、辨調認讀的基礎上,再進行三聲變調、兒化、有輕聲音節的雙音節調整、短句、用漢字寫成的句子等的認讀。

;

『捌』 學習好漢語有哪些方法

學習漢語的方法有哪些?
1、學會給自己定一個目標,讓外國人在學習漢語時有更好的方向,然後梳理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薄弱環節,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漢語教學。
2、掌握速讀記憶能力,就是培養外國人用眼睛和大腦的直接反射來閱讀、的學習風格。每天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練習,相信外國人在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時候,可以進一步取得更好的成績。
3、學會整合中文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分類,做一些知識卡,讓你的大腦、頭腦清晰,容易記住、復習。同時將新學的知識融入到學過的知識中,不斷混合、來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4、做題時,學會反思、分類、,整理出相應的解決思路。應該收集錯誤的問題。我們在考前復習的時候,他們是重點復習對象,這樣才能保證遇到同樣的問題不會再出錯。

『玖』 學漢語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怎樣學好漢語的方法?學好一門語言的最終目的是能運用進行交流,老外學習中文的最終目的
同樣如此。在被問及怎樣學好漢語的方法這個問題時,上海早安漢語的老師說那要看哪所中文學校
能帶給學生最好的學習效果,並列舉了早安漢語的老師在詞彙教學中常用的方法:

1.
可以結合對文化知識的滲透,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里理解、辨別、選用風格不同、色彩有差
異的詞語,理解詞彙的文化內涵,區分詞彙的色彩差異,正確得體地使用漢語進行交際;

2.
通過練習和對練習的分析、講解,進一步提高學生掌握漢語語匯的實用能力,這是對知識的
鞏固;

3.
有針對性地選擇看一些節目,從相聲、小品和富於生活氣息的影視作品中汲取養料,這樣不
僅可以陶冶一下你的情操,也讓你有更濃厚的情緒學習漢語;

4.
擴大詞彙量,加強寫作,包括復述課文、看圖作文也是很好的方式。因為在作文中最容易發
現問題。語法的、語用的,尤其是詞彙的理解和運用中的錯誤在作文中最容易被發現,也最適合在
作文中改進。

運用這些小技巧就是怎樣學好漢語的方法,
只有通過這些寓教於樂的檢測、
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才能更有利於去學好中文了解中國的文化和風俗民情。

閱讀全文

與中文漢語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豬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598
骨架穩定的正確鍛煉方法 瀏覽:125
離散型數據適合什麼方法分析 瀏覽:384
ph的測量方法必須滿足的條件 瀏覽:348
化學降溫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35
鋼筋根數有哪些表示方法 瀏覽:227
食品分析介紹過的方法類型 瀏覽:992
去火的治療方法 瀏覽:620
動作連接方法 瀏覽:239
曲面屏手機防爆方法 瀏覽:762
干天麻的簡單食用方法 瀏覽:80
腎虛怎麼恢復正確方法 瀏覽:674
雙陽鹿茸片正確食用方法 瀏覽:541
金剛藤功效與作用與食用方法 瀏覽:456
小紅瓦安裝方法 瀏覽:180
研究內容方法有什麼 瀏覽:833
裝修牆面方法有哪些 瀏覽:328
增強腹部鍛煉方法 瀏覽:829
貨車發動機左右搖晃解決方法 瀏覽:321
電燈帶插座安裝方法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