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疝氣如何治療
疝或叫赫爾尼亞,是指腹部的內臟從自然孔道或損傷後的破裂孔脫到皮下、肌間和其他解剖腔的一種常見病,如豬的臍疝和陰囊疝等。
疝可分為先天性疝和後天性疝兩類。先天性疝多發生於幼畜,如臍孔、腹股溝環等的擴大等。後天性疝則可見於各種年齡的豬,如機械性外傷、小母豬閹刻不當等原因引起。
(1)豬臍疝臍疝是仔豬的常見病之一。腸管通過臍扎進入皮下,稱為臍疝。常見先天性臍孔閉鎖不全,加之仔豬便秘、過食、奔跑、捕捉等誘因,使腹壓增大,腸管由臍部脫入皮下。病豬的臍部突出一個似核桃、雞蛋至拳頭大的球狀腫脹,用手按壓時柔軟,無熱、無痛,容易把疝內容物(腸管)推回腹肌,當手鬆開和腹壓增高時,又可再現。仔豬在飽食或掙扎時,臍部腫脹物可增大。用聽診器可聽到腸管蠕動音。病豬精神、食慾不受影響。如不及時治療,下墜物可以逐漸增大。如果疝囊內腸管嵌閉,發生阻塞或壞死,病豬則出現不安,食慾減少或廢絕,排糞減少,脹氣,局部硬固,有疼痛,體溫升高,心跳加快等全身症狀。如不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常可引起死亡。
治療的方法有非手術療法(保守療法)和手術療法兩種,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可根據病情選擇應用。
非手術療法凡是疝輪較小的幼齡豬,可在摸清和疝孔後,用95%酒精或磺液等刺激性葯物,在疝輪周圍分點注射,每點注射2~3毫升,以促進疝孔四周組織發炎而瘢痕化,使疝孔重新閉合。在農村也有採用貼膠布治療的辦法,作法是:病豬停食一頓,仰卧保定,洗凈病豬患部,剃毛後,將脫出的胸管推回腹腔,用一塊比患部稍大的膠布貼牢即可。此法不能治好時,可考慮手術療法。手術療法術前給豬停食1~2頓,仰卧保定,患都剪毛、洗凈、消毒;術部用1%普魯卡因10~20毫升作浸潤麻醉。按外科無菌操作技術切開皮膚,鈍性剝離(不要損壞疝囊),將腸管送回腹腔,多餘的囊壁及皮膚作對稱切除,撒消炎葯於腹腔內,將疝環作煙包縫合,以封閉疝輪,撒上消炎粉,最後給節縫合皮膚,外塗碘酒,如果腸管與腹壁粘連,可用外科刀小心切一小口,用手指伸入進行分離,剝離後再按前法處理及縫合。
手術後將病豬養在清潔乾燥的圈舍內,喂給易消化的稀食。並限制豬劇烈奔跑,防止腹壓過高。手術後可用綳帶包紮數日,減少污染和復發。必要時可用抗菌葯物。
(2)豬陰囊疝仔豬出生後睾丸下降到陰囊中,腹股溝管關閉。若腹股管內環過大,就可以發生疝;豬突因尖叫,追趕抓捕等,使腹壓增高,腸管從鼠蹊部進入陰囊內而引起。豬陰囊疝又稱疝氣。
發生陰囊疝時,豬的一側或兩側陰囊部膨大,皮膚緊張發亮,觸摸局部柔軟,有彈性,但多不疼痛,可以摸到疝的內容物(多為小腸),也可摸到睾丸。聽診時可聽到腸蠕動音。如將豬兩後肢提起或用手推壓時,則增大的陰囊消失,但復原後又出現。少數病豬腸管與囊壁粘連變成鉗閉性疝,此時病豬常有明顯的全身症狀。
主要採用手術療法。將豬後肢吊起,腸管自動縮回腹腔。術部剪毛、洗凈,消毒後切開陰囊,暴露鞘膜管,用手指將鞘膜腔內腸管送入腹腔,然後將鞘膜管和精索一起扭轉數圈,用縫線穿過已扭轉的鞘膜管和精索,縫在皮下環的兩側緣,結扎、切斷。切口內撒上抗菌消炎葯,結節縫合皮膚,最後用碘酊消毒。若是沒有去勢的小公豬,可切開陰囊(不要劃破睾丸),用手將睾丸往後拉,在精索部結扎兩道,然後切開摘出睾丸,外撒抗菌葯物,最後縫合皮膚,用碘酒消毒。術後豬只不宜早餵食或喂得過飽。
Ⅱ 尋疝氣治療方法
你好;找老中醫
疝氣
疝氣又名小腸氣,是腹內臟器由正常位置經腹壁上孔道或薄弱點突出而形成的包塊。 男女老幼均可發病,向體外突出的疝內容物不是氣體,多為小腸和其它臟器,女孩多為卵巢和輸卵管,有時按壓平躺可消失,伴有不同程度酸、脹、痛感,有少數無痛感。
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氣、重體力勞動、排尿困難等因素引起腹腔壓力突然增高沖破疝環腹膜所致。小兒常因啼哭引起。
疝氣可分為兩大類,即水疝和小腸疝。
水疝:分為睾丸鞘膜積液和精索鞘膜積液。同時分為交通性與非交通性兩種。
症狀:逐漸增大,按壓不可消失,無痛感。
小腸疝:分為直疝、斜疝、股疝、臍疝、白線疝、嵌頓疝、絞窄疝、切口疝等。
一般症狀:站立時突出,仰卧後消失,按壓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頓疝、絞窄疝則有疼痛感且很難推回腹腔。小腸疝若任其發展極易發生粘連和嵌頓,因此應及早接受治療。
疝氣知識問答
一、疝氣是如何形成的
疝氣,即人體組織或器官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間隙、缺損或薄弱部位進入另一部位。俗稱「小腸串氣」 ,有臍疝、腹股溝直疝、斜疝、切口疝、手術復發疝、白線疝、股疝等。疝氣多是因為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過肥、用力排便、婦女妊娠、小兒過度啼哭等原因引起。
二、疝氣的危害
疝氣首先影響患者的消化系統,從而出現下腹部墜脹、腹脹氣、腹痛、便秘、營養吸收功能差、易疲勞和體質下降等症狀。又由於腹股溝部與泌尿生殖系統相鄰,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現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小孩則可因疝氣的擠壓而影響睾丸的正常發育;而中青年患者則易導致性功能障礙。還由於疝囊內的腸管或網膜易受到擠壓或碰撞引起炎性腫脹,致使疝氣回納困難,導致疝氣嵌頓,以及腸梗阻、腸壞死、腹部劇痛等危險情況。
三、疝氣治療的方法
1、保守療法 保守治療主要有葯物療法和疝氣帶療法兩類
葯物療法:能緩解疝氣導致的腹脹、腹痛、便秘等症狀,從而使疝氣減輕;不足之處是無法控制疝氣脫出。常用中成葯有疝氣內消丸、桔核丸、補中益氣丸等;或用肉桂研末醋調,紗布包敷臍部等。
疝氣帶療法:能迅速阻止疝的凸出,從而能有效阻止疝氣發展、緩解疝氣導致的腹脹、腹痛、便秘等症狀。缺點是使用不便和無法根治疝氣。
2、根治療法
現代醫學把手術法叫根治法並不確切,因為有些疝氣手術後易復發!
根治療法有疝修補術、疝補片修補術、疝腹腔鏡修補術和疝醫用膠注射吻合術四類
疝修補術:通過剝離部分腹外斜肌用以修補疝環口
疝補片修補術:用一種補片材料代替剝離部分腹外斜肌修補疝環口
疝腹腔鏡修補術:是通過腔鏡修完成疝修補術或疝補片修補術
疝醫用膠注射吻合術:將一種與人體組織相似而且完全兼容的吻合劑直接注射到疝管內閉合疝管和疝環口,取得了與剝離部分腹外斜肌修補疝環口或用補片材料修補疝環口完全一樣的效果。
四、四種根治術比較
疝修補術: 有1個大切口;需住院7天左右;常規抗感染;腸粘連常見,有疤痕、陰雨天有不適感;復發率約佔20%左右;完全恢復時間普通疝約需3個月,特大疝約需6~12個月。
疝補片修補術:有1個大切口;需住院7天左右;常規抗感染;腸粘連常見,有疤痕、陰雨天有不適感;復發率約佔1%左右;完全恢復時間普通疝約需3個月,特大疝約需6~9個月。
疝腹腔鏡修補術:有3個小切口;需住院4天左右;常規抗感染;主要為全麻、戳創、置鏡、氣腹導致的損傷;復發率約佔15%左右;完全恢復時間普通疝約需3個月,特大疝約需6~9個月。
疝醫用膠注射吻合術: 無切口;不住院;不需抗感染;無疤痕,偶有小硬結;復發率約佔3%左右;完全恢復時間普通疝約需1個月,特大疝約需3個月。
五、如何正確選擇治療方法
患疝氣病後可根據病程長短、病情輕重、有無其它疾病按如下程序選擇治療方案:
1、起病1~15天之內可選疝帶治療。嬰幼兒1個月之內仍可考慮疝帶治療。如果病情不太嚴重,用這種方法嬰幼兒約90%可獲得治癒,成人則有約70%可獲得治癒。
2、大多數病人則應考慮根治療法,但在接受根治療法之前及時使用疝帶亦很有益,其一能阻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其二可有效預防疝嵌頓、腸梗阻等急危並發症的發生。
3'傳統療法在患者6周歲以內都可以起到很好的療效. 而且不會有手術的痛苦.
Ⅲ 疝氣如何復位
疝氣發作復位很關鍵,疝氣發作如不及時處理會很危險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疝氣復位不是很難,只要掌握方法就很容易做到。下面就由景田醫院以上來給大家講講疝氣復位。 疝氣是一種常見疾病,小孩和老人很容易得疝氣,中青年也佔了一定的比例。當病人因老年、體衰、肥胖、腹肌缺乏鍛煉使腹壁肌力減退,在咳嗽、噴嚏、用力過度、用力排便、婦女妊娠、小兒過度啼哭時引起腹腔壓力突然增高使腹內臟器突破腹壁的薄弱區,就會誘發疝氣。 腹股溝疝氣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小腸串氣,它是一部分腸管帶著腹膜鼓出來而不能復位,也就是腸脫出。如果不及時處理,發生嵌頓,就會有生命危險。 如果腫塊沒有在平躺或者休息時消失,就要進行復位。先讓病人躺平,往往可以用手把腫物送回腹腔內,這時可聽到「咕嚕」一聲。如果發生疝氣的是小孩,首先安慰小孩別哭,因為哭時腹部壓力增加,更難進行還納。腫塊還是不能復位,就要立即去醫院進行治療,千萬不能強制推回去。 以上就是介紹,醫生提醒疝氣的危害大,發現要盡早進行手術根治。更多關於疝氣的問題請咨詢我們的在線醫生,會為你詳細解答。
Ⅳ 疝氣的最佳治療方法
疝氣可致腸道壞死,治療疝氣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我覺得疝氣是一種對人的影響非常大的疾病。很多人可能天生下來就有疝氣,所以治療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格外的上心。因為如果治療不好的話,他的相關的負面的反應就會非常明顯,最後影響到大家的正常的生活和健康。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點贊關注。我將會和大家積極互動。
Ⅳ 疝氣 怎麼治
疝又稱赫尼亞(Hernia),是家畜常見的外科病。臨床上較常見的有腹壁疝、臍疝和陰囊疝。
(1)疝的組成及分類
疝由疝輪(環)、疝囊、疝內容物構成。疝輪為體壁上的天然孔或病理性孔道。疝輪大小不一,陳舊性疝的疝輪多為增生的結締組織,疝輪光滑而增厚。疝內容物為腹腔內臟器,如胃、腸、腸系膜或網膜等。疝囊為包圍疝內容物的囊壁,又分為兩層,外層為皮膚,內層為肌纖維、結締組織和腹膜構成,疝囊的大小由疝內容物的多少所決定。
根據疝內容物能否還納入腹腔內,又將疝分為可復性疝、粘連性疝和嵌閉性疝。
(2)疝的手術適應證
新發生的或陳舊性的可復性疝,有逐漸增大趨勢者,應盡早進行手術修補;粘連性疝已影響到胃腸蠕動而出現消化障礙時;臨床上已確定為嵌閉性疝,應立即進行手術。
(3)保定與麻醉
將患畜進行側卧或後軀半仰卧保定,將位於上方的後肢充分屈曲,以繩索栓於系部,然後向跟結上方呈8字形纏繞4~6次後,將繩栓於跖部中央,再利用另一根繩,將該肢向後外方固定。可採用速眠新全身麻醉,術部配合局部浸潤麻醉。
(4)手術方法
①術部准備
術部剃毛、清洗、消毒後,用創巾進行術部隔離。可復性疝在疝囊中央部作一梭形皮膚切口。粘連性皮膚囊切口要大於疝輪。
②切口
按預定梭形切口,切開皮膚,沿切口兩側分離皮下結締組織,直至疝輪周圍,充分顯露結締組織囊。經充分止血後,在疝囊無粘連處作皺襞,小心切開疝囊。
③檢查
用手指自小切口內伸入囊內,探查有無粘連,然後用手術剪擴大疝囊切口,顯露疝內容物和增生肥厚的疝輪情況,並決定縫合方法。疝輪的縫合是疝修補術的成敗關鍵。陳舊性疝輪已纖維瘢痕化,組織肥厚而硬固,採用間斷水平外翻紐扣縫合法,閉合疝輪。在此閉合的基礎上,必須切除疝輪緣的增生纖維化瘢痕組織,使疝輪形成新鮮創面,並在修整後的疝輪上作間斷縫合。
④疝囊的修整與縫合
為加強疝輪縫合後的牢固性,可將一側疝囊的纖維性結締組織囊壁拉向疝輪的一側,使其緊緊蓋住已縫合的疝輪,並將囊壁縫在疝輪的外圍,同法將另一側的囊壁按相反的方向覆蓋在疝輪外面,並將其縫在疝輪外圍。也可將多餘的結締組織囊壁切除,然後對兩側創緣進行間斷縫合。
⑤皮膚囊修整與縫合
切除多餘的皮膚囊,進行間斷縫合,消毒後,打結系綳帶。
(5)術後護理與治療
手術後的牛臍疝消失,術後4~5天內,每天上、下午應用青黴素、鏈黴素肌內注射,以預防術部的感染,術後1~12天拆除縫合線。
Ⅵ 怎樣簡單治療疝氣
在臨床上,保守療法很難治癒疝氣,確實的方法是手術治療,方法如下。
1.手術前准備,禁食一天,局部剪毛消毒。
2.將奶牛保定,一般採用側卧保定。
3.麻醉,採用5%水合氯醛全身麻醉,或腰旁神經傳導麻醉,局部進行浸潤麻醉。
4.將內容物還納腹腔,將疝囊提起後切開疝囊。如果發生粘連,則小心剝離。
5.如果嵌入的腸管壞死則切除,然後進行腸吻合,再送入。
6.首先縫合疝輪,塗抹青黴素,然後縫合肌肉,塗抹青黴素,最後縫合皮膚。
7.術後處理,靜注10%安鈉咖10~20毫升,維生素C50毫升,10%葡萄糖1500毫升,生理鹽水1000毫升,連用3天。
Ⅶ 疝氣(小腸串氣)的治療方法
葯補不如食療,中國疝氣康復網提供一些疝氣的食療方,供患者參考輔助治療: 用櫻桃核60克,放入適量醋炒後研末,每次15克,開水送服,治疝氣痛; 生薑取汁浸茴香1 夜,待薑汁盡入茴香內,以好青鹽2 兩同炒赤,取出焙燥,碾羅為末,無灰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食前服30 丸或50 丸,溫酒或米湯...下,治小腸疝氣; 橘核,小茵香各等份,黃酒適量。 分別炒香研未,混勻,每次5~10 克,臨睡前以熱黃酒送服。 主治小腸疝氣,睾丸腫痛。 蔥白6 根、艾葉15 克,用艾葉濃煎洗患處,再將蔥白煎湯溫飲。 主治陰囊腫痛,疝氣
Ⅷ 疝氣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疝氣中醫治療方法
中葯治療:
一處方:母丁香適量。用法:研為極細末,裝瓶密封。
用法1:取適量葯末填滿臍窩,固定,2天換葯一次。一般4~6次見效。敷葯同時,要積消除容易引起腹壓增高的致病因素。
用法2:取2份,分貼於兩足心及肚臍,上蓋棉花,以膠布固定,每半月換貼1次。
二處方:升麻3克,黃芪15克,大棗15克。用法:水煎服。
三處方:黃芪15克,升麻3克,桂圓肉10克,人參4克(黨參15克),炙甘草2克。用法:水煎服。
四處方:伴小茴10克。活鯽魚60~90克2尾,用法:或蒸或煎湯均可,不放鹽,每日1次,連服5~6次。
五處方:荔枝核5個,桔核10克,大小茴香各3克。用法:上述葯材一起研成粉末,每用紅糖開水調服6克,每日2次。
疝氣西醫治療方法
一、非手術治療:
較小的臍疝,如直徑小於1.5cm,多數在2歲內可隨著發育腹壁增強能自愈。
鑒於嬰兒臍疝很少發生嵌頓,可先予非手術治療,
(1)膠布粘貼法:
取寬約5厘米、長度超過病兒腰圍6-10厘米的醫用膠布,一端前約5厘米剪成舌頭樣,另一段中間開橫口以便讓對側插入。插入後,貼有膠布的腰背部可內墊紗布。
粘貼時必須適度貼緊,並使疝囊空虛或呈內陷狀態。一般1-2周更換1次,可連續貼用3-6月。外圍可加彈性帶(松緊帶),防止膠布滑脫。
由於膠布粘貼有一定的難度和合並症以上操作應由醫務人員完成。
(2)彈性腹帶法:此法對新生兒、小嬰兒尤為適用。
可白天佩帶彈性腹帶,睡覺時松下,並經常調節松緊度。這方法操作較簡便,既防止臍疝過分膨出,又保證小兒飲食入量和腹部發育彈性。
二、手術治療:
逾2歲但臍疝仍未自愈得患兒,應手術治療。
手術具體方法是在臍疝下方1~2cm處作相應的弧形切口,游離皮瓣,呈露兩側腹直肌前鞘。切開腹白線和疝囊,如果沒有完整的疝囊則切開腹膜。回納腸管,切除疝囊,在疝環處縫合腹膜切緣。橫形縫合腹橫筋膜,再縱形縫合腹白線以縫閉臍環和修復腹壁薄弱區,最後將保留臍孔的皮瓣按原位縫合。
術後注意事項飲食方面
1、手術後四小時內需禁食包括開水。
2.四小時後,若腸胃蠕動正常,可先喝開水,若無嘔吐或其它不適,則可進食軟質及易消化食物。
3.為預防便秘及預防手術後可能的輕微發燒情況,請多喝開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
活動方面
1.原則上可以正常的活動,但要避免腹部過度用力之動作,如厲害的咳嗽、哭鬧、蹲姿、用力解便、劇烈之運動等。
2.為避免膀胱脹尿,切記請勿憋尿,但是若有小便解不出來或超過六至八小時未能解小便時,要適時向醫護人員反映進而處理。
傷口方面
1.術後傷口絕對不可以沾水,所以暫勿洗澡,可用擦澡方式清潔身體,大約五、六天後視傷口癒合情形,再恢復正常洗澡。
2.請隨時保持傷口清潔、乾燥,並遵醫囑按時換葯,
3.如果傷口出現出血、紅、腫、熱、痛、有滲出液、發高燒等情形時,請立即回醫院診治。
其它
1.請按時服止痛葯,可適度減緩傷口疼痛的不適感。
2.遵醫囑到醫院復診。
3.若發現發燒38度以上不退,或傷口有分泌物,紅腫、傷口裂開、患側陰囊腫脹厲害,請立刻來院就診。
4.男病患若發現有陰囊不正常的腫大或有再發性疝氣時,請快速通知醫護人員。
Ⅸ 小腸疝氣治療方法有哪些
小腸疝氣的治療方法主要分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以手術治療為主,非手術治療:主要用於嬰幼兒和年老體弱的老年人,嬰幼兒由於腹壁肌肉本身發育不完善,隨著身體的生長,腹壁肌肉會逐漸發育,填補缺損,腹外疝可以自行痊癒,因而不需要手術治療,年老體弱的老年人,則由於腹壁肌肉萎縮,修補後也容易復發,除非有嵌頓,也一般不採用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成人的腹外疝和小兒的嵌頓性疝,多採用手術治療。在手法復位後,採用腹外疝修補術。
Ⅹ 小腸疝氣的保守治療方法如何
如果你患有小腸疝氣,你想要進行保守治療的話,首先就是要注意避免激烈的運動,以防止腹壓增大引起疝氣加重。另外可以適當的進行身體的鍛煉加強疝氣部位肌肉組織的含量,從而減緩疝氣的症狀。因為你說你身體不太好,所以要及時的根據你的病因來進行適當的調理。如果長時間保守治療效果不好的話,最好還是要進行手術的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