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師如何運用感知規律進行直觀教學
正確答案:要提高直觀教學的效果,必須掌握和運用以下感知的規律: (1)目的任務越明確,感知越清晰。 (2)對象從背景中越突出,則對象越容易被感知。在直觀教學中要使對象從背景中突出,必須遵循下面三個規律:第一,差異律。第二,活動律。第三,組合律。 (3)直觀形象與語言指導相結合,則感知更精確、全面。 (4)知識經驗越豐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 (5)對感知對象的態度越積極,則感知越深刻。 (6)多種分析器的協同活動,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
B. 什麼是教學的直觀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是教學原則之一。教學中引導學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過教師形象語言描繪學習對象,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反映了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發展規律。
運用這一原則能促使具體形象與抽象概念相結合,減少理解抽象概念的困難;能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促進對知識的理解鞏固。類似這一原則的教學思想,古代教育家已有論述,如中國荀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但直接提出這一原則的是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
(2)教學方法直觀感知擴展閱讀:
教學原則意義:
1、教學原則對教學活動的順利有效進行有著指導性和調節性的意義。
作為教學活動的准則,它必然能夠對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起著指導和調控的作用,能夠為教師提供積極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
2、教學原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教學原則確定之後,對教學活動中的內容、方法、手、形式的選擇,都有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巴拉諾夫指出:「教學論原則決定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和論證其效果有賴於作為這些方法基礎的教學論原則。教學論原則體系,就是對學習和掌握教材的基本途徑的總的說明。」
3、科學的教學原則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科學的教學原則在人們的教學活動的實踐中靈活有效的運用,對教學活動的有效順利地開展,對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效率都會有著積極的作用。
C. 常見的教學方法
常見的教學方法: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
定義: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方法。包括以下四種方式:
講述:教師運用具體生動的語言對教學內容作系統敘述和形象描繪的一種講授方式。一般在人文學科教學中運用得比較多。又分為科學性講述和藝術性講述。
講解:教師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教材內容進行解釋、說明、論證的一種講授方式。一般在自然學科教學中運用較多。
講讀:教師把講述、講解同閱讀教材有機結合,講、讀、練、思相結合的一種講授方式。一般用於語文、外語教學中,也可用於數理化學科教學。
講演:以教師的學說或報告的形式在較長的時間里系統地講授教材內容,條分縷析,科學論證,從而得出科學結論的一種講授方式。因為講演時間長、知識面涉及廣、復雜度大,主要運用於大學教學中,中小學中較少運用。
優缺點:能在短時間系統傳授知識,但不利於學生主動性的發揮。
(2)談話法
談話法,也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新知識或鞏固舊知識的方法。談話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運用談話法,學生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基礎,這是談話法的前提。
優點:能照顧每個學生的特點,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並通過談話直接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及時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
缺點:學生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不能廣泛使用。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進行探討、辯論,從而獲取知識的一種方法。
優缺點:有利於學生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加深理解,但是運用討論法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一定的理解力,因此在高年級運用較多。
(4)讀書指導法
定義: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教師通過讀書指導法,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組織學生交流心得,讓他們學會自己按照方法來讀懂課文,感受語言。
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
定義: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範性的實驗或採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運用演示法時要注意幾個問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性地運用演示手段;控制演示時間,復雜度不宜太大;演示內容要貼近生活。
(2)參觀法
參觀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學生對實際實物進行實地觀察、研究,從而在實際中獲得新知識或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方法。它可以分為三類:准備性參觀、並行參觀、總結性參觀。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1)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進行實際操作,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方法。練習的種類很多。按培養學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為:各種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際操作練習;按學生掌握技能、技巧的進程分為:模仿性練習、獨立性練習、創造性練習。
(2)實驗法
實驗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儀器和設備,在一定條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現象產生變化,進行觀察和分析,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一般在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的教學中運用得較多。實驗法不僅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的、嚴謹的學習態度。
(3)實習作業法
實習作業法,又稱實習法,是指根據教學任務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校內外一定場所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和其他活動,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這種方法在自然學科的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如數學課的測量練習、生物課的植物栽培等。
(4)實踐活動法
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是中心,教師是學生的參謀或顧問,教師必須保證學生的主動參與。
D.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教學方法: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
定義: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方法。包括以下四種方式:
講述:教師運用具體生動的語言對教學內容作系統敘述和形象描繪的一種講授方式。一般在人文學科教學中運用得比較多。又分為科學性講述和藝術性講述。
講解:教師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教材內容進行解釋、說明、論證的一種講授方式。一般在自然學科教學中運用較多。
講讀:教師把講述、講解同閱讀教材有機結合,講、讀、練、思相結合的一種講授方式。一般用於語文、外語教學中,也可用於數理化學科教學。
講演:以教師的學說或報告的形式在較長的時間里系統地講授教材內容,條分縷析,科學論證,從而得出科學結論的一種講授方式。因為講演時間長、知識面涉及廣、復雜度大,主要運用於大學教學中,中小學中較少運用。
優缺點:能在短時間系統傳授知識,但不利於學生主動性的發揮。
(2)談話法
談話法,也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新知識或鞏固舊知識的方法。談話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運用談話法,學生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基礎,這是談話法的前提。
優點:能照顧每個學生的特點,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並通過談話直接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及時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
缺點:學生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不能廣泛使用。
(3)討論法
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進行探討、辯論,從而獲取知識的一種方法。
優缺點:有利於學生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加深理解,但是運用討論法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一定的理解力,因此在高年級運用較多。
(4)讀書指導法
定義: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參考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教師通過讀書指導法,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組織學生交流心得,讓他們學會自己按照方法來讀懂課文,感受語言。
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1)演示法
定義: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範性的實驗或採取現代化視聽手段等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運用演示法時要注意幾個問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性地運用演示手段;控制演示時間,復雜度不宜太大;演示內容要貼近生活。
(2)參觀法
參觀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學生對實際實物進行實地觀察、研究,從而在實際中獲得新知識或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方法。它可以分為三類:准備性參觀、並行參觀、總結性參觀。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1)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進行實際操作,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方法。練習的種類很多。按培養學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為:各種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際操作練習;按學生掌握技能、技巧的進程分為:模仿性練習、獨立性練習、創造性練習。
(2)實驗法
實驗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儀器和設備,在一定條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現象產生變化,進行觀察和分析,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一般在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的教學中運用得較多。實驗法不僅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的、嚴謹的學習態度。
(3)實習作業法
實習作業法,又稱實習法,是指根據教學任務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校內外一定場所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和其他活動,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這種方法在自然學科的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如數學課的測量練習、生物課的植物栽培等。
(4)實踐活動法
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是中心,教師是學生的參謀或顧問,教師必須保證學生的主動參與。
E. 什麼是體育教學方法中的直觀法
它是指在體育教學中,藉助視覺、聽覺、肌肉本體感覺等感覺器官感知動作的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 常速示範
直接直觀法—動作示範直觀法 慢速示範
分類 間接直觀法—教具模式直觀法
電影、錄像直觀法
阻力、助力直觀法
定向直觀法 條件誘導
領先直觀法
(一)、動作示範
1、概念——示範是教師以具體的動作為範例,使學生明確所要學習的動作形象、技術結構、要領的一種方法。
2、運用要求:
(1)、動作示範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所謂目的明確,就是要求教師在每次示範前要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明確所要觀察的問題,具體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A、 示範什麼?——據任務而定:
新授課— 完整示範(常速)使學生了解完整的動作結構,有一整體概念。
跳遠 完整示範(慢速)使學生更清楚地觀察動作的各個環節。分解示範:技術關鍵或本次課所要解決的環節
復習課—據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示範,如助跑起跳的節奏不好,最後三步快不起來,則示範節奏。
B、 怎麼示範?——是採用正面?側面?背面?還是鏡面?是完整示範?還是分解示範?是常速示範?還是慢速示範?
C、 示範時要求學生觀察什麼?
挺身式跳遠 一次示範—看跳遠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二次示範—著重看起跳時手腳配合動作,單
腳起跳
三次示範—看空中挺身動作,
四次示範—看收腹著地動作
五次示範—助跑的節奏。
這樣,學生每次都有觀看的重點,目的明確,很快就會學會動作。但示範的過程中,由於示範的目的不同,示範的側重點不同,大致有如下幾種示範:
l 使學生知道學什麼的動作示範
l 使學生清晰了解怎麼學的動作示範
l 糾正動作錯誤的動作示範。(參看P74)
(2)、示範要正確、熟練。
l 從生理學的角度講,學生掌握動作的過程,實質上是條件反射建立的過程,作為條件反射建立的刺激物——動作示範,如果是錯誤的,不規格的,就會給學生一個錯誤的信號刺激,學生建立起來的條件反射也是錯誤的,或不符合規格的,如果再通過練習反復的強化,學生就會形成錯誤的動力定型,到那時再想將錯誤糾正過來,就太困難了。因此,示範時要求教師的動作要符合規格,力求做到准確、熟練、輕快、優美,使學生一開始就對動作有一個正確的印象。
l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優美、熟練、正確的示範,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提高學習的興趣,產生躍躍欲試之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如果教師的示範失敗,也會給學生造成一種畏懼心理,對學生學習起一種消極影響,如,手倒立,教師要是示範失敗,大門板式的倒地,學生就會產生畏懼心理,對這個動作望而生畏,不敢做。因此,教師在示範時一定要成功。
(3)、注意示範的位置和方向
A、 示範的位置應根據學生的隊形、動作的性質、技術結構、學生觀察動作的部位以及安全的要求等因素來決定。原則上,示範的位置要照顧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看清楚示範的動作。
三列橫隊—與前排排面成等邊三角形頂點。
隊形 縱隊—在隊伍的左側或右側的前方。
園形隊伍—園心上或園的邊上
註:有人認為在園心上學生觀看的示範面不同,有的看著正面,有的看著側面,有的背面。
雙杠前擺下——學生在杠側稍後的位置便於全體學生能觀看推手的動作關鍵。
性質 雙杠後擺下——學生在杠前稍前位置便於全體學
生觀看推手的關鍵動作。
移動動作的示範——離學生稍遠一些。
投擲動作的示範——應使投擲物的落地點避開學生。
B、 示範的方向,應根據動作的結構以及要求學生觀察的動作部位而定。因此,示範時要講究各種示範的面。
示範面有:正面、背面、側面、鏡面四種。
正面: 面對學生的示範為正面示範,正面示範在顯示動作的左右距離時採用,(如側滑步)。
背面示範:背對學生的示範為背面示範,一些方向、路線變化比較復雜的身體練習,可採用背面示範。
側面示範:身體側對學生的示範為側面示範,為顯示身體的前後距離或部位時採用。
鏡面示範:面對學生,教師動作方向與學生相反的示範為鏡面示範。在身體練習的技術結構較簡單,學生易於模仿時採用。
強化提問:下列身體練習的示範應採用什麼示範面:
l 簡單的廣播體操)——鏡面
l 跳遠——側面
l 武術(復雜)的套路——背面
l 單雙杠——側面
l 籃球的側滑步——正面
另外,示範位置和方向的選擇,不要使學生面向陽光或迎風,盡量避開繁華場面和有特殊物的方向,以便集中學生注意力。
(4)、講解與示範相結合。目的是運用多種感官使學生更快的感知教材,學會教材。見P110,形式有三種。
F. 初中教師資格證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兩種。
演示法是指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者進行示範性的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的教學方法。
演示法主要有:實物或模型、標本、圖片、掛圖的演示;用連續成套的模型、標本掛圖、圖片或幻燈、電影等,進行序列性演示;音樂、體育、勞動課上教師的示範性動作或操作等。
參觀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學生對實物進行實地觀察、研究,從而在實際中獲得新知識或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方法。分為准備性參觀、並行參觀、總結性參觀等。
G. 什麼是直觀性教學原則
直觀性原則是教學原則之一,教學中引導學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過教師形象語言描繪學習對象,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反映了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發展規律。
運用這一原則能促使具體形象與抽象概念相結合,減少理解抽象概念的困難;能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有助於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促進對知識的理解鞏固。
類似這一原則的教學思想,古代教育家已有論述,如中國荀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但直接提出這一原則的是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
(7)教學方法直觀感知擴展閱讀:
遵循直觀性原則並不排斥其他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組合才能構成一堂優質課。
如在直觀教學時,教師不失時機地設問,安排學生討論等等,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應用,引導學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徵,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以解答學生在觀察中的疑慮,獲得較全面的感性知識,從而更深刻地掌握理性知識。
遵循直觀性原則可採用的教學手段繁多,包括各種實物、標本、實驗、參觀、圖片、圖表、模型、幻燈片、錄像帶、電視、電影片及CAI課件等等。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機械專業課程性質、教學的任務、內容和職高生的年齡特徵正確選用,不論使用哪種直觀教學手段,都要堅持典型性、代表性、有利於發展職高生的觀察與思維等綜合能力。
H. 什麼是直觀教學法
直觀教學即利用教具作為感官傳遞物,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學生展示,達到提高學習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
它通過運用真實事物標本、模型、圖片等為載體傳遞教學信息,進行具體的教學活動,強調教室要布滿圖畫,書本要配有插圖。直觀教具的呈現要放在學生面前合理的距離內,讓學生先看到整體,然後再分辨各個部分,並且要設法引起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言語直觀
言語直觀是在形象化的語言作用下,通過學生對語言的物質形式(語音、字形)的感知及對語義的理解而進行的一種直觀形式。
言語直觀的優點是不受時間、地點和設備條件的限制,可以廣泛使用;同時也能運用語調和生動形象的事例去激發學生的感情,喚起學生的想像。
I. 幼兒園常見五大教學方法
每年開學季都會有新的小朋友踏進了幼兒園的大門,孩子們開始了人生的新階段。不過對於幼兒園的老師來說,開展課程並不輕松,讓小朋友養成良好的習慣、並維持好的活動秩序這是一個世紀大難題。接下來我為大家整理了幼兒園常見教學方法,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常見五大教學方法
01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思維和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
啟發式教學法具有以下特點:
◆注重調動幼兒的心智活動,提供給幼兒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現的機會。
◆注重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幼兒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之中。
◆注重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雙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02情景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並通過合適的方式把幼兒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讓幼兒在具體情境的連續不斷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
運用情境教學法應注意以下問題:
◆要讓幼兒身臨其境,在情境中觀察、感知、操作、體驗,在具體情境的感染下產生歡樂或苦惱、愛或恨、喜悅或憤怒等情感。
◆創設的模擬情境在形式上要新穎,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容易喚起幼兒的求知慾;在內容上要有實用性,創設的情境要能有效地達到目標,不搞花架子。
◆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要根據需要作啟發講解、點撥總結,以幫助幼兒將獲得的感性經驗進行概括、提取。要在情境中給予幼兒充分表達、表現的機會和交往的機會,使他們成為活動的主體。
03暗示教學法
暗示教學法是運用心理學、生理學、精神病治療學有關知識和規律,精心設計教學環境,通過暗示、聯想與想像、智力活動、體力活動、練習、音樂等方式的綜合運用,巧妙地利用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激發個人的心理潛力,使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情況下學習的方法。
運用暗示教學法應注意以下問題:
◆運用暗示教學法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恰當的暗示手段。
◆把握好暗示的時機,使幼兒的無意識心理活動有利於向有意識心理活動轉化。
◆創設好暗示的環境,使幼兒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展開無需強記的無意識活動。
◆重視教學中教師行為、觀念、態度、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對幼兒可能發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發揮積極影響。
04發現法
發現法是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概念和原理時,只給他們一些事實和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
05活動操作法
活動操作法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供物質材料,引導幼兒在操作物質材料的活動中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從而獲得經驗的方法。
幼兒園教學方法的分類
教學方法的分類,就是建立教學方法的次序和系統。對千差萬別的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根據教學方法中的某些特徵和一定的科學分類標准,將教學方法,分為一定的類型。也就是說,按不同的劃分標准劃分,就可以得出不同種類的教學方法。我們所使用的教材中所講的教學方法僅僅是許多劃分標准中的一種劃分的結果。(P311)下面我們就講一講按不同的標准劃分所得到的教學方法的種類。
(一)按照教學工作的教法與學法來劃分,屬於教師教學工作的工作方法有:講授、談話、演示等;屬於幼兒在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活動方法有:練習、實驗、游戲等。
(二)按照教師教與幼兒學、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學習方法等問題上的側重點之不同而分為:傳授式教學與發現式教學。
(三)按照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的不同來劃分,可將教學方法分為:主張教學就是灌輸的「注入式教學法」或「填鴨式教學法」和「啟發式教學法」兩種。前面我們也講過,這兩種教學方法,不同具體的教學方法,它們是一種教學指導思想。所以一般我們不主張將它們當作具體的教學方法寫進活動方案中。
(四)按照傳遞信息的來源和感知信息的特點,可將教學方法分為:語言法(教師生動的語言、談話、閱讀書籍)、直觀法(演示、圖示、參觀)、實踐法(練習、實驗、創造性作業)。
(五)按照掌握教學內容時幼兒思維形式的特點,教學方法可分為歸納法和演繹法。
關於幼兒園教育方法方面,當然還有很多,今天介紹的這些算是市面上最為流行的幾種。無論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方法,我們的目的與初衷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切為了孩子。幼兒教育是每個孩子人生的起點,做好幼兒教育就相當於為孩子打響了人生跑道上的發令槍。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它的獨到之處,能否用好的關鍵,就在於選擇什麼樣的幼教老師。所以在創建幼兒園選擇教學方法時,師資能力是我們應當著重考慮的問題。
J. 課堂教學中提高知識直觀的方法
1、靈活選用實物直觀和模像直觀。
實物直觀真切,但難以突出本質要素和關鍵特徵;模像直觀雖然與實際實物之間有一定距離,但有利於突出本質要素和關鍵特徵。
如在關於花的知識與實物辨認測試中,接受實物直觀教學方法(即直接觀察實物)的學生測試結果差與接受實物模像教學方法(即採用掛圖學習)的學生。當處於知識的初級學習階段時,往往遵循以上原則。而當學習有了一定基礎後,由簡單的情境進入實際的復雜情境,則更多地運用實物直觀是有必要的。
2、加強詞與形象配合
為了增強直觀效果,須加強詞與形象的結合。
先觀察目標,再輔以確切的詞語表述,再次依據教學任務,選擇合理的詞與形象結合的方式。
3、 應用感知規律,突出直觀對象的特點。
要想有效觀察對象,必須運用感知規律,突出直觀對象的特點。
感知規律包括:強度律、差異律、活動律、組合律。
4、 培育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直觀過程中,教師通過對一定直觀教材的操縱,其效果如何,主要取決於學生的觀察能力。因此,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必須認真組織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5、 讓學生充分參與直觀過程
6、 由於只是歸根到底要通過學生頭腦的加工改造才能掌握,因此在直觀過程中,應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在可能的情況下,應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改變「教師演,學生看」的消極被動的直觀方式。--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