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衛生服務研究方法復旦

衛生服務研究方法復旦

發布時間:2022-09-09 20:55:17

❶ 社醫衛管考研有什麼好的研究方向啊

衛生事業管理研究生不需要醫學知識,是管理型的,你可以報考,沒什麼問題。
好的醫學院校都有這個專業,如中國醫科大學。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研究生招生學校: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復旦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山大學, 浙江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四川大學, 首都醫科大學 , 中南大學 ,中國醫科大學, 南方醫科大學 , 中國葯科大學, 沈陽葯科大學 ,北京中醫葯大學, 武漢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山東大學 , 南京醫科大學, 哈爾濱醫科大學, 吉林大學 , 南京大學, 暨南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 ,重慶醫科大學, 蘇州大學, 安徽醫科大學, 廣州中醫葯大學, 上海中醫葯大學, 蘭州大學 , 東南大學, 福建醫科大學 , 黑龍江中醫葯大學 , 溫州醫學院 ,山西醫科大學, 鄭州大學, 徐州醫學院, 廣州醫學院 , 青島大學 汕頭大學 , 天津大學 , 南京中醫葯大學 , 大連醫科大學 , 廣西醫科大學 , 同濟大學 , 廣東醫學院 , 昆明醫學院 , 廈門大學 , 新疆醫科大學等醫學類院校。

❷ 公共衛生書籍有哪些

公共衛生書籍目錄

傳染病學(七版/本科臨床/十一五規劃/配光碟) 楊紹基 等主編/2008年01月/人民衛生出版社
帶你讀懂《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蔡晧東 編著/2007年10月/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
疾病預防控制「三基」
陳新峰 主編/2009年04月/人民軍醫出版社
乙肝有效康復指南(第二版)
黎國器 主編/2009年01月/人民軍醫出版社
現場流行病學
葉臨湘 主編/2009年11月/人民衛生出版社
疫苗學(精)(2006年修訂本)
張延齡,張暉 主編/2006年03月/科學出版社
健康的哨兵: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歷史
(美)伊瑟莉姬 著,李立明 譯/2005年01月/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乙肝病毒攜帶者就診指南
王震宇 主編/2006年01月/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
常見傳染病防治——部隊衛生防疫叢書 俞守義 主編/1998年09月/軍事醫科出版社
病毒性肝炎——威脅人類的殺手——傳染病預防與健康叢書 劉崇柏 主編/2004年01月/化學工業出版社
醫學統計學:運用三型理論進行現代回歸分析(含光碟) 胡良平 主編/2010年07月/人民軍醫出版社
基層疾病預防控制項目、流程和績效考核
羅力,蘇海軍,談佳弟 主編/2010年06月/復旦大學出版社
流行病學研究方法與應用(第二版)/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 趙仲堂 著/2008年03月/科學出版社
預防接種規范與相關疾病免疫預防
姜文國,史曉光,馮輝 等主編/2007年12月/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預防醫學:案例版
鄭玉建,王家驥 主編/2007年08月/科學出版社

專家細說乙型肝炎
劉剛 主編/2008年08月/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病毒性肝炎防治問答——常見病防治知識問答叢書
黎國器,符劍鋒 主編/2003年11月/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
多元統計分析
符想先,靳劉蕊,王兢 著/2009年12月/鄭州大學出版社
2010中國衛生統計年鑒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編/2010年07月/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中國衛生年鑒(2009中文版)
《中國衛生年鑒》編輯委員會 編/2010年01月/人民衛生出版社
中國衛生年鑒:2006(精)
《中國衛生年鑒》編輯委員會 編/2006年11月/人民衛生出版社
醫學統計學習題解答(第二版)
孫振球 主編/2005年11月/人民衛生出版社
醫學多變數統計與統計軟體
孫尚拱 編著/2000年10月/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醫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
陳峰 著/2000年12月/中國統計出版社
多變數分析--臨床實用指南
[美]凱茨 著,姚晨等 譯/2000年09月/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社區預防與保健(第2版)
施榕 主編/2006年11月/人民衛生出版社
突發事件公共衛生學 童建 主編/2005年09月
公共衛生政府的角色與選擇
王俊 著/2007年04月/中國社會出版社
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與案例評析(包銷3000) 段小貝 等主編/2010年03月/人民衛生出版社
公共衛生案例教程
陳坤 主編/2006年12月/浙江大學出版社

現場調查技術(第二版)(公共衛生碩士(MPH)系列教材) 詹紹康 主編/2010年04月/復旦大學出版社
衛生服務研究方法
(美)石雷雨 著,李林貴 譯/2005年01月/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建設項目衛生學評價
吳世達,仲偉鑒 主編/2009年03月/化學工業出版社
中國人群死亡及其危險因素流行水平、趨勢和分布 楊功煥 著/2005年08月/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實踐
孫成齋 著/2008年01月/安徽人民出版社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
萬明國,王成昌 編著/2009年10月/中國經濟出版社
公共場所衛生與傳染病預防
劉洪亮 主編/2007年01月/化學工業出版社

❸ 社區衛生服務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深化西崗區衛生服務工作
為進一步促進我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社區衛生事業的發展,緩解和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當前衛生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在區委、區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下,在區政協的統一組織和協調下,由區政協文法委與區政府衛生局組成調研小組,就我區衛生服務事業發展的問題開展了為期三個多月的專題調研活動。調研組深入有關衛生服務機構進行了走訪,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就我區公共衛生硬體建設和使用情況開展了專題視察,分別召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負責人、衛生服務管理部門和事業單位負責人座談會,並到重慶、成都等地的友好城區進行學習考察,廣泛收集了有關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的基本情況報告如下。

一、 基本情況

在摸底調查中,我們重點就我區衛生資源、人口結構、參保情況、慢病人數、醫患比例等情況進行了調查,初步摸清了與我區衛生服務服務工作有關的一些基本情況。

1、衛生服務資源基本情況。截至今年一季度,轄區共有醫院18家,按所有制劃分,公有制醫院13家,占總編制床位數的94.3%;非公有制醫院5家,占總編制床位數的5.7%。按隸屬情況劃分,省屬1家,市屬3家,區屬1家,部隊所屬2家,企事業單位所屬6家,個體所屬5家。除醫院外,轄區有婦幼保健所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公有制4家,社會聯辦7家。此外,轄區另有門診部、診所139家,全部為非公有制醫療機構。配置相對密集的醫療機構使我區的千人口床位數和醫生數保持了較高水平。現我區每千人口擁有病床數和執業醫師數分別為12.9和5.97,兩項指標都高於市內其他城區和全市4.46、2.48的整體水平,也大大超過了《遼寧省貫徹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所提出的「原則上城市應控制在每千人口病床6.5張、醫師3.0名」的標准。

2、居民群眾享受醫保情況。參保情況是衡量居民群眾基本醫療保障水平、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指標。西崗區現有戶籍人口33.67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7萬人,占戶籍人口總數的20.8%。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1.36萬人,占戶籍人口總數的63.4%;參加商業醫療保險4.9萬人,占戶籍人口總數的14.6%;自費醫療7.4萬人,占戶籍人口總數的22%。低保人員0.84萬人,其中參加醫保0.63萬人,占低保總數的75%;未參加醫保0.18萬人,占低保總數的21.5%。外來常住人口1.9萬人,其中參加醫保0.18萬人,占外來常住人口總數的9.5%;未參加醫保1.72萬人,占外來常住人口總數的90.5%。患九種常見慢性病的2.8萬人,其中參加醫保2.29萬人,佔81.4%;未參加醫保0.52萬人,佔18.6%。

3、社區衛生服務開展情況。社區衛生服務是增加醫療服務供給、改進醫療服務質量、緩解和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在這方面,區委、區政府不斷加強領導、加大投入,有關部門創新思路、狠抓落實,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努力構建「服務網路」體系。根據「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優化配置、方便居民」的原則,對我區的醫療機構進行撤並改造和布局調整,規劃建設了1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各街道設立了衛生防治站,為社區衛生服務服務提供了資源保障。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在各自服務半徑內基本實現了「十分鍾內方便就醫」的目標。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我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建立家庭病床135張,家庭健康檔案7.8萬份。去年家庭病床使用為861人次,門診及巡診服務量33.6萬人次,占轄區醫療門診總量的14%。現各社區平均日就診量已達83.6人次。二是不斷加大「規范化」管理力度。加強內涵建設,健全管理機制,實行了一體化和標准化管理。嚴格依法監督,實施量化管理,促使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依法行醫、規范執業。強化質量管理,提高服務效能,通過多種手段和形式促進社區衛生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同時,著力抓好「引進、培訓、管理」三個環節,積極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現社區衛生服務的從業人員343人,平均每萬人擁有3.6個醫生、4個護士。三是深入開展「衛生進社區」活動。在積極改善就診服務的同時,加大宣傳引導和走出家門、深入社區,為群眾送健康、送服務的力度,開展了以健康干預、疾病預防、婦幼保健、醫療康復、紅十字服務進社區和送醫送葯、醫療回訪、危病護理、臨終關懷、家庭病床、健康普查、康復指導、免疫接種、產後訪視、溫暖救助進家庭為主要內容的「五進社區,十進家庭」活動,使居民群眾真切感受到了社區衛生服務帶來的便利。四是不斷完善「優惠服務」措施。以降低群眾就醫成本為目標,推出「四項減免」措施。以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為目標,推出「十項承諾」措施。以減免低保人員醫療支出為目標,推出「十項優惠」措施。同時,推行「一狀一證一卡」,對低保戶、傷殘戶、邊緣戶、農民工等特殊群體實行「醫療救助」服務,使居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五是不斷強化「健康管理」措施。堅持「教育在先,防病在前」的原則,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用,積極加強對轄區居民的健康教育與管理。建立轄區居民健康檔案,為開展健康管理提供基礎依據。加強社區健康教育宣講,在社區、公共場所開展健康知識和疾病防治知識講座,提高了轄區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

二、存在問題
我區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社區衛生服務方面盡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由於主客觀條件限制,仍存在一些影響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影響居民群眾看病、治病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然存在。轄區醫療資源配置雖然相對飽和,常見病、多發病就診相對比較便利,但一些大醫院專家診、住院就診等方面還存在號位子、排長隊的現象,一些疑難病的診治難以在本地完成,看病難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仍困擾著轄區群眾。為緩解群眾看病貴的問題,市、區政府雖對一些困難群眾實行了醫療救助措施,但受宏觀體制、醫療保險發展緩慢等因素的影響,群眾看病貴,尤其是一些未參加醫保的慢性病患者、城市邊緣人群看不起病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另外,我區人口老齡化問題相對嚴峻,60歲以上老年人佔20.9%,高於大連市15.6%的平均水平,客觀上導致轄區慢性病率較高、醫療支出數額較大,加劇了我區群眾看病貴的問題。二是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還存在薄弱環節。由於服務設施、醫療設備、技術力量等方面限制,加之醫療保險等政策制度不完善,「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就醫習慣和流程還未形成,社區服務機構與大醫院的雙向轉診機制還未真正建立起來,影響了社區衛生服務的健康發展。我區現有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民營為主,隨著醫療保險政策放開、慢病管理放開、集體個體醫療機構准入放開、葯品價格放開,其原享受的政策優勢逐步弱化,生存壓力逐年增大。出於生存壓力與逐利本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公益服務沒有得到充分體現,「以葯養醫」情況十分突出,應承擔的公共服務職能未完全到位。三是人才隊伍建設還有不足。衛生系統事業人員年齡偏高、學歷偏低、專業技術人才短缺的現象比較嚴重。完善的用人機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影響工作人員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缺乏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好的人才難引進,現有的人員難調出,影響了衛生系統隊伍的整體活力。由於社區衛生服務人員來源渠道較窄,加之工作強度較高、待遇相對較低,致使人才不足、人員不穩,影響服務質量和水平。四是政策投入機制不完善。雖然我區已經實施了按每萬人每年4萬元的公共服務補助政策,但是與社區衛生服務發展需求相比投入仍顯不足,影響社區衛生服務公益性的發揮。

三、思路對策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們以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為目標,借鑒友好城區經驗和做法,並綜合方方面面的意見建議,就我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服務發展等方面,提出以下思路和對策。
1、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水平。一是應注意整合轄區公共衛生服務資源。充分總結「非典」期間公共衛生服務尤其是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經驗,加強同市級預防保健機構的配合,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依託轄區市級公共衛生服務機構集中的優勢,進一步加大轄區衛生資源整合力度,努力形成「資源共享、區域聯動」的良好局面,為我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供資源支持。二是應充分提高區屬公共衛生資源使用效率。近年來,我區加大公共衛生硬體建設投入力度,對區疾控中心、婦幼保健院、衛生監督所等設施進行了改建或改造。為此,應堅持建、管、用並重的原則,確保好的硬體產生好的效果。同時,可採取內部共享、有償外租等做法,提高新配置設備使用率,防止資源閑置和浪費,充分發揮這些資源設施在公共衛生服務中的應有作用。三是應充分挖掘和調動事業單位活力。加強工作指導,細化工作職責,搞好工作考核,引導和促使衛生系統各事業單位立足各自職能,搞好分工協作,承擔起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探索建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用人機制。根據事業單位改革原則,按照精幹、效能的要求,加大人事用工管理制度改革,採取雙向選擇、競爭上崗、擇優聘用、合同管理等辦法,激發事業單位內部活力,建立起有利於調動工作積極性的用人機制。嚴格績效考核,將考核成績與收入掛鉤,採取考核不合格人員待崗培訓或調離崗位等做法,為引進人才騰出位置,逐步解決人員有序進出等問題,為公共衛生服務提供人才保障。

2、進一步深化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一是應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有利於社區衛生發展的配套政策。我區應學習借鑒重慶等地的做法,認真落實大連市關於社區衛生補助相關規定,足額安排補助經費,逐步建立科學的政策補償機制,減輕社區衛生機構生存壓力,使其有餘力兼顧好公共衛生服務職能。二是應著力建立和完善社區衛生機構與其他醫療機構的協作制度。繼續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宣傳,提升群眾認可度與信任度,努力引導群眾形成小病在社區就醫的習慣,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揮好在全區綜合衛生保障中的基礎作用。加強引導和協調,促進社區衛生機構與轄區大醫院建立長期穩定的雙向轉診合作關系,使二者合理分工、錯位服務、密切協作、相互支持,努力形成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機制和「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格局。鑒於社區衛生服務人才力量相對薄弱的實際,可協調引導社區衛生機構與大醫院合作建立人才培訓和交流制度,安排社區醫院的醫護人員輪流到大醫院培訓進修,也可安排大醫院的醫護人員到社區衛生機構實習,促進我區衛生服務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三是應繼續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規范管理。繼續加大軟硬體建設和人才引進力度,進一步強化社區衛生服務規范化建設,優化就醫環境、就醫流程,努力創造便捷化、親情化的衛生服務。在落實服務規范、鞏固現有服務成果的基礎上,創新服務方式,採取社區巡診、跟蹤服務等形式,進一步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培育特色,構築優勢,扶持發展一批以中醫、康復等為服務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增強競爭優勢,提升效益水平。搞好監督檢查和業務指導,促使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建立政府購買服務制度,圍繞社區衛生機構六項功能,制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目標責任制管理考核方案,量化考核指標,尤其把群眾滿意率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將公共服務職能完成情況與政府投入結合起來。建立考核獎勵制度,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衛生經費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考核獎勵經費,根據考核結果,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調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開展公共衛生服務的積極性,推動其由偏重逐利型向公益與營利並重型轉變。

3、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解決群眾看病貴的問題。一是應關註解決重點人群的看病問題。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為重點,深入開展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對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二是應繼續開展惠民醫療服務。繼續落實好我區現有的「四項減免」、「十項承諾」、「十項優惠」等醫療救濟和補助政策,並在市政府出台的城市困難居民醫療救助辦法的基礎上,根據我區權力所及和財力允許的范圍,加大對特殊群體醫療救助力度,以低保戶、城市邊緣人群、未參加醫保的慢性病患者為救助對象,採取門診醫療補助、就診減免部分費用、一次性救濟等方式,逐步建立健全優先向重點人群傾斜的醫療救助長效機制,緩解這部分人看病貴或看不起病的問題。三是應探索推行葯品集中招標采購做法。鑒於葯價在群眾醫療支出中佔有很大部分的實際,我區應探索加強對葯品的統一監管與調控。可考慮協調轄區醫療機構結成葯品采購同盟,盡可能地壓低葯品進價,為居民群眾提供實惠。

❹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歷史沿革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歷史可追溯至1927年。中國著名醫學教育家、公共衛生學家顏福慶於1927年創辦醫學院時,就非常重視公共衛生的教學,次年7月在醫學院內組建了公共衛生科,並親任科主任兼公共衛生教授,逐步開展疾病預防、環境衛生和婦幼保健等工作。1928年,由胡宣明負責建立了「吳淞(今寶山區)衛生公所」作為公共衛生教學實驗區,1929年9月與上海市衛生局合作,改建為「吳淞衛生模範區」,同時建立了「高橋(今浦東新區)衛生事務所」。
此後,歷經抗戰直至解放,機構名稱數易,由公共衛生科更名為公共衛生學院、衛生系等。先後擔任院系主任、院長的有蘇德隆、李穆生、顧學箕、俞順章、詹紹康、姜慶五等。
公共衛生學院在中國的疾病防治、預防保健及衛生政策的決策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涌現出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專家教授。
1956年起,蘇德隆任全國血吸蟲病防治委員會副主任兼預防組主任,4次受到毛澤東同志的接見。在蘇德隆的帶領下,通過實驗室研究和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發現釘螺的分布規律,提出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區域性防治血吸蟲病的科學理論。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在血吸蟲病重災區上海青浦縣建立了「血吸蟲病試驗田」進行血吸蟲病的防治並加以推廣,1966年青浦縣消滅血吸蟲病,隨後在安徽、江西、湖南血吸蟲病防治和控制流行的實踐中也取得了顯著成效。1985年上海市宣布要消滅血吸蟲病。流行病學教研室篩選和推廣多種滅螺葯物、研製成「防蚴筆」等,在國內和非洲索馬里的血吸蟲病流行區域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疫區居民的血吸蟲病感染率和湖水釘螺的感染率迅速下降,對控制血吸蟲病的流行做出了重要貢獻。80年代,袁鴻昌對江湖洲灘地區血吸蟲病流行因素、規律和對策的研究,先後作為國家「七五」、「八五」攻關課題。學院對霍亂弧菌越冬機理與2號病發生發展關系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51年起,許世瑾等開展了對上海市的人口資料進行死亡率、出生率、期望壽命和年齡分布的統計分析工作,至60年代,對上海市人口進行了預測,為政府計劃生育政策提供了技術資料。
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在防治職業病過程中,顧學箕等經常組織師生下廠礦和農村,通過現場衛生學調查,結合實驗室研究,在防治和控制苯中毒、鉛中毒、農葯中毒,改善生產環境包括高溫條件下工人的作業等方面均取得成效。通過廣泛的調查,發現了中國礦山企業工人中的矽肺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參考標准。王摻蘭等負責的「工業鉛中毒研究」,在山東淄博蓄電池廠工業鉛中毒的研究中,通過現場調查、診斷、防治、建立實驗動物模型等方法揭曉了鉛中毒的機理,為中國防治工業鉛中毒做出了貢獻,獲1986年衛生部科技進步甲等獎。
同時期,徐達道等通過對河南、安徽等省的調查,發現了赤霉病麥的病原菌、感染途徑、分布區域、預防措施、處理方法等。至80年代初,嚴文鈺等開展了輻照食品的研究,先後對大米、洋蔥、土豆、蘋果、牛肉乾、香腸等輻照後的食品進行了動物試驗和120餘人的人群試驗,為國家和平利用原子能進行食品保藏提供了技術數據和科技標准。
同時期,楊銘鼎等開展了上海市環境質量包括大氣、水體和土壤的衛生研究,對上海市空氣污染、飲水中致突變物質的研究,調查了環境污染的源頭、途徑等,提出了大氣污染的解決方案,上海市區居民飲用水臨江取水口的合理位置,大氣質量評估的方法等,為市政府實現城市煤氣化以及黃浦江上游引水取水口選擇的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1981年,根據中美兩國衛生部醫葯衛生科技合作議定書「中美衛生服務研究合作項目」中的條款,學院與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行科技合作,對中國上海縣和美國華盛頓縣的衛生服務做了對比研究。1981年7月在上海召開工作研討會.,美國助理衛生部長布來恩特(J.Bryant)博士等6位專家到會,根據對第一手資料的科學分析,美方對中國衛生工作的方針政策、三級醫療保健網、合作醫療制度和上海縣的衛生服務,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上海縣的人口預期壽命從1950年的44.7歲提高到1980年的72.4歲,30年人均壽命提高了27.7歲,而美國1900年的49.2歲提高到1980年的73.2歲經過了80年才提高24歲。上海縣1980年人口出生率為14.8‰。,而美國是16.3‰。上海縣1980年的人口死亡率為6.2‰,而美國為9.5‰。1982年在華盛頓舉行的中美聯合委員會會議上,美方對這項合作深表滿意,認為中國的經驗值得學習借鑒,調查結果的20多篇論文在1982年及1983年先後在《上海第一醫學院學報》(增刊)及美國公共衛生雜志上專輯發表。學院與上海縣聯合拍攝的《上海縣初級衛生保健>>系列電視教學片,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贊揚,並向其他國家推薦。通過合作研究,有關人員業務上得到了培訓和提高,促進了衛生事業的發展,上海縣由此提前達到WH()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保健」的衛生目標。
1988年,上海市甲型肝炎(甲肝)爆發流行,患病30萬人。徐志一等深入防治第一線,在以往病毒性肝炎研究的基礎上,對這次甲肝爆發流行規律、臨床特徵、病毒檢測技術以及甲肝流行對上海市經濟發展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專題研究。調查了近3萬例毛蚶食用者,獲得了毛蚶傳播這次甲肝爆發的血清流行病學證據,應用核酸分子雜交、細胞培養、絨猴感染實驗等研究,獲得毛蚶傳播這次甲肝爆發的病原學證據。李子華等運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分析了一株從毛蚶分離到的甲肝病毒核酸序列,為中國首次提出了甲肝病毒基因分析圖譜。這些研究成果,為上海市政府禁止毛蚶上市和食用提供了科學依據,及時控制了甲肝爆發的流行,並獲1991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項。
中國肝癌高發地區的預防研究上,蘇德隆、俞順章、顧杏元等深入高發區域,用流行病學理論和方法,對肝癌高發因素進行系統研究,提出了飲水污染、黃麴黴毒素污染、病毒性肝炎是肝癌高發的主要因素的理論,採用「管水、管糧、防肝炎」的七字方針進行預防。經過不斷的實踐和研究,肝癌高發因素的理論和預防措施被過過同行認可和接受。
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學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李婉先、顧杏元、龔幼龍、胡善聯、郝模等針對中國的實際情況,開展軟課題包括「衛生政策」、「衛生資源使用及效益」、「控制醫療費用增長」、「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衛生事業改革途徑與效果」、「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政策評價課題」和「1995—2010年上海市衛生人力發展戰略研究」等研究。
20世紀80年代起,學院與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霍普金斯大學、瑞典烏米爾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建立了校際學術交流聯系。
近年間,公共衛生學院圍繞保障人群健康,控制重大疾病的目標和需求,在長期的科研與教學活動中,形成了「重大疾病的流行規律與控制」、「環境醫學與衛生毒理學」、「人口健康與健康行為學」、「社區醫學與衛生服務」、「衛生政策與管理」5個主要研究方向。
「重大疾病的流行規律與控制」研究方向在重大疾病和突發疾病的控制技術、惡性腫瘤等疾病的病因學研究、生物標記物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遺傳因素在肝癌等腫瘤發生中的作用等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前沿水平。如徐志一教授主持的「規范化甲肝減毒活疫苗保護效果及免疫策略研究」成果獲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環境醫學與衛生毒理學」研究方向,近年在大氣污染與健康關系危險度評定、水藻類毒素的毒性與污染控制、苯與白血病的關系、環境鎘污染與健康關系、遺傳背景與重要工業毒物對健康影響的交互作用等方面獲得多渠道經費(如國家「863」、「973」、國際合作等)的支持,開展了深入的研究。俞順章教授主持的「主要淡水藻類(藍藻)毒素危害健康機理及預防對策研究」獲2002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人口健康與健康行為學」研究方向在國內高校首次開設循證衛生保健導論、艾滋病健康社會科學和同性戀健康社會科學研究生課程,受到好評;青少年生殖健康相關研究成果已列為世界衛生組織出版物;循證婦幼保健相關研究成果已被國內外同行認可並多次引用。
「社區衛生與衛生服務」研究方向在形成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社區衛生服務等領域取得了比較好的研究成果。由CMB資助項目「慢性病自我管理」被世界衛生組織採納為良好疾病管理案例「example of best practices」向全球推廣,主持研究的上海市醫學重大課題「腦卒中社區防治優化方案」成果為上海市腦卒中社區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在衛生服務研究方面,主持研究的農村醫療保障等成果成為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
進入2l世紀,本學科的發展邁人新的階段。其中,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兩個學科進入復旦大學「985工程」一期重點學科建設,在「十五」、「211工程」建設中,籌建了「教育部公共衛生安全重點實驗室」,2003年11月被批准為教育部立項建設的重點實驗室。2004年衛生部批准成立「衛生部衛生技術評估重點實驗室」。2004年教育部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所對全國各學位授予單位的一級學科的整體水平進行排名,復旦大學名列全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的榜首,公共管理(含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列全國一級學科排名第二。公共衛生學院學科的綜合實力和特色優勢獲得進一步發展。
其一,以國家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作為研究重點,在農葯的毒性、重金屬對健康的影響、血吸蟲病的控制、肝炎流行病學、肝癌的病因研究、結核病的流行病學研究、SARS與流感控制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國家和地區的疾病預防和控制過程中發揮了積極和重要的作用。.如2002年2月本學科的李子華、居麗雯兩位專家應衛生部邀請,參加在廣東的「非典」調查。俞順章、姜慶五作為上海市「非典」控制專家組的成員,為上海市的SARS控製做出了一定貢獻,受到上海市政府的表彰。
其二,科研實力不斷提升,國際間合作發展迅速。自2001年以後獲得的科研經費共計4486.9萬元,承擔「973」課題l項,主持「863」子課題l項;共同主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1項,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2項;主持上海市重大課題l項;國際合作課題29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57篇,SCI收錄論文49篇,EI收錄論文15篇,出版專著34本。綜合預防醫學各學科有優勢的教育部公共衛生安全重點實驗室已經在2004年6月通過立項檢查。
其三,中青年教師成長迅速,已形成了以中青年學者為主體的教學與研究群體。學院教師隊伍中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上海市青年精英郝模教授,上海市曙光計劃學者周志俊教授。上海市啟明星屈衛東教授,復旦大學世紀之星屈衛東、何納、張文彤、施瑋、陳文、羅力、傅東波、穆麗娜。副教授以上的學者,全部都有在國外學習一年以上的經歷。目前,學科正在形成以40歲左右的骨幹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科研隊伍。每一位教授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實驗室支持,其研究主要分布在重要傳染病與重大的慢性病控制、重要環境污染物的危害健康機制、食品安全、社區人群疾病的預防和保健等方面。
其四.始終為國家培養大批高質量的預防醫學和衛生管理高層次人才。2001年後畢業的本科生501名.畢業生就業率99.6%,授予碩士學位206名.授予博士學位95名。每年招收本科生100名左右、碩士研究生50名左右、公共衛生碩士5()名左右、博士研究生20名左右。
1999—2004年年全國共評出4篇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的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其中2篇出自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宋鍵獲1999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蔡琳獲2001年全國優秀博上學位淪文獎,導師分別為葉舜華、洪傳潔、俞順章)。學院的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為國家重點學科.預防醫學為一級學科博士授予單位。學院設6個碩士點,分別是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少兒衛生與婦幼保健學、衛生毒理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4個博士點,分別是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2個博士後流動站,分別是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公共管理。另設預防醫學研究所、世界衛生組織(上海)職業衛生合作中心、衛生部衛生技術評估重點實驗室等科學研究機構;共有流行病學、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環境衛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少兒衛生學、衛生統計與社會醫學、預防醫學、衛生微生物學、衛生化學、健康教育學、婦幼衛生學、衛生事業管理學、衛生經濟學、醫院管理學、衛生監督與衛生法學15個教研室。2004年,在院本科生543名,博士研究生95名,碩士研究生273名,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116名。學院有教授20人(校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22人。有7名教師獲得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獎、上海市育才獎和華藏獎等校級以上各項教育榮譽獎,6名教師獲得優秀教師工作者稱號。
學院為本科生共開設了39門專業必修課程、19門專業選修課程和38門公共選修課程。已主編《流行病學》、《醫學營養》、《衛生經濟》、《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等教材,共有11門課程採用學院主編的教材,其中3門課程的教材為國家重點教材,5門為部屬重點教材,2門為面向21世紀教材, 從顧學箕教授始主編各版《預防醫學》,傅華教授授主編的《預防醫學》 獲得2005年全國高等學校醫葯優秀教材三等獎、龔幼龍教授主編的《社會醫學》和程曉明主編的《衛生經濟》被評為優秀教材。趙根明教授主講的流行病學課程被評為復旦大學精品課程 ,傅華教授主講的臨床預防醫學課程被評為上海市精品課程,錢序教授主講的生殖健康與進展課程採用雙語教學的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學院與上海市及多家區級疾控制中心和衛生監督所等實習基地建立了長期、穩定的良好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寶貴的實習機會。

❺ 我想考復旦的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的研究生~請問

有2個方向:
(1)預防綜合:英語,政治,流行病學,統計學,三大衛生
(2)衛管綜合:英語,政治,流行病學,統計學,社會醫學,衛生事業管理、衛生經濟學(具體要看招生簡章)
版本有復旦大學版的就用復旦大學的,沒有的就用人衛版的,其他協和、北大可參考,復旦大學的統計學考的比較難比較細,要用心看。
最近幾年的分數線都在350分以上,英語一般都在55-59分及以上,祝你好運

❻ 衛生管理碩士研究生都考哪些科目

政治理論、英語、衛生事業管理、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簡介:本書以現代管理科學及,國內外公共衛生事業管理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為基礎,密切結合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管理的實踐,從多角度系統地闡述了公共衛生事業管理的理念。本書共分十七章,涉及衛生組織與領導、社會衛生策略、區域衛生規劃、衛生服務研究、醫療保險、衛生法制、衛生經濟、衛生信息、衛生文化、衛生技術評估、醫院管理、預防保健、中醫葯、葯品器械管理、基層衛生、WTO與中國公共衛生事業管理等內容;著力闡述了公共衛生事業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並結合我國公共衛生事業在轉軌變型期中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提出了改善建議和應對措施。本書不僅適用於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研究生和本科生,也適用於公共管理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各級公共衛生事業管理者;是一部學術觀點新穎、理論聯系實際、科學性和實用性強的公共衛生事業管理教材。

❼ 報考復旦大學流行病學與統計學需要看哪些書

復旦大學醫學院200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
發布時間:2008-08-08 瀏覽次數:9659

101上海醫學院
(Tel:54237667) 317 本院擬招收30%—50%推免生。
凡研究方向為「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只招西醫臨床專業本科畢業生,其中中西醫臨床方向可兼招中醫臨床本科畢業生。

040106 高等教育學 1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④--無
05 醫學教育

071003 生理學 5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758細胞生物學(一)或759病理學(一)④911生物化學(二)或914病理生理學(二)
01 糖尿病致腎臟心血管損傷機制

02 心血管活動的神經調節

03 心肌細胞凋亡的機制及干預新途徑

04 促進缺血心肌中微血管新生的新途徑

05 天然植物有效成份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06 呼吸節律的神經調節機制

07 硫化氫對心血管系統的調節

071006 神經生物學 10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760生物化學(一)④913生理學(二)
09 腦損傷和腦保護

10 睡眠與失眠

11 基因功能與腦疾病

12 突觸傳遞與腦疾病

13 模式生物技術與腦疾病

14 針刺治病的神經生物學機制

15 老年痴呆發病機制與防治基礎

16 腦損傷的分子干預治療和自身修復機制

17 神經幹細胞與腦修復

071007 遺傳學 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761生物學(一)④912細胞生物學(二)
09 心腦血管疾病的遺傳學及其發生機制

10 出生缺陷的分子機制及產前診斷

0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11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762免疫學(一)④912細胞生物學(二)
11 脂肪細胞的分化機制

12 生物技術葯物研製

13 脂肪細胞的發育分化調控

14 血小板激活機制與抗血小板葯物

15 糖生物學

16 真核細胞的基因調控

17 腫瘤分子生物學

18 腫瘤細胞遷移的機制

19 生物分子(糖蛋白與糖脂)的結構與功能學

20 腫瘤糖基轉移酶

21 成體幹細胞的分化機制

22 腫瘤糖生物學

23 表觀遺傳學與腫瘤轉移

100101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7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內皮祖細胞與淋巴管新生

02 視覺及神經發育

03 神經發育、退變、疾病和疼痛的形態學基礎

04 幹細胞的分化調控

05 計算機影像解剖

06 精子發生與成熟的分子機制與男性不育

07 心臟與血管的重構及其機理

100102 免疫學 3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新型疫苗分子設計的基礎與應用

02 固有及適應性抗感染免疫機制及調節

03 腫瘤免疫的分子與細胞基礎

04 自身免疫病識別及應答機制

100103 病原生物學 7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病毒性肝炎發病機理及治療新策略的研究

02 病毒感染機制的研究

03 細菌功能基因組的研究

04 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

05 細菌分子生物學

06 機會致病性原蟲分子生物學及其工程抗體的研究

07 室內生物性致敏原的基礎研究

08 病毒分子生物學

09 過敏性哮喘(疾病)的診治研究

10 小分子RNA與微生物致病性的關系

11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快速診斷與防治

12 肝炎病毒混合感染的發病機理和治療對策研究

100104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1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腫瘤分子病理

02 呼吸病理

03 腎病理

04 分子病理

05 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學

06 腫瘤的病理生理學

07 腫瘤分子病理學

08 腫瘤耐葯與浸潤轉移的關系

09 腫瘤病理

10 血管病內膜病的基因治療

11 器官移植排異反應

12 乳腺癌分子病理

100105 法醫學 4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損傷時間推斷與死亡時間推斷

02 心源性死亡的法醫學鑒定

03 臨床電生理

04 體內濫用葯物分析

05 法醫DNA分型技術

06 體內毒葯物及其代謝物的檢測研究

07 致傷方式重建

08 乳腺癌相關研究

09 周圍神經損傷與修復

10 雷公藤的毒理學研究

11 司法精神病學研究

100120★分子醫學 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脂肪細胞的分化機制

02 過敏性疾病的發病機制研究

03 重要疾病的分子遺傳與表觀遺傳

100121★醫學信息學 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計算機輔助診斷與治療

02 人體形態資料庫研究

03 腫瘤組織病理信息研究

100122★疾病蛋白組學 15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本專業為生物醫學研究院所招。
01 幹細胞和臨床治療基礎

02 微生物、病毒持續感染機理

03 傳染病發病機理及診斷

04 糖生物學

05 表觀遺傳學

06 乙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學研究

07 嗜肝DNA病毒易感性的研究和細菌功能基因

08 缺血性心臟病的發病機制及防治的基礎研究

09 肝癌轉移復發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10 腫瘤轉移的分子診斷與阻遏

11 肝癌肝移植後腫瘤復發轉移的機制研究

12 細菌耐葯性及耐葯機制研究

13 乳腺癌易感性研究

14 幹細胞生物學

100201 內科學 47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心內)

02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呼吸)

03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消化)

04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腎病)

05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血液)

06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傳染病)

07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內分泌)

08 分子心臟病學

09 輸血性免疫調節

10 慢性肝病防治

11 慢性腎臟病防治

12 病毒性心肌炎

13 感染與肺損傷

14 臨床肺功能研究

15 腫瘤血管研究

16 心力衰竭

17 幹細胞的應用基礎研究

18 血液凈化新技術-人工腎小球研製

19 冠心病影像學

20 起博電生理

21 呼吸睡眠綜合症的研究

22 血液臨床流行病學研究

23 肥胖及胰島素抵抗機制研究

24 幹細胞與腎臟疾病

25 消化系統疾病

26 糖尿病脂代謝紊亂及胰腺功能研究

27 愛滋病的發病機制研究

28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風濕)

29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抗生素)

100202 兒科學 21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或307中醫綜合④--無 12方向歡迎有中醫背景的學生報考。
01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兒內)

02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兒外)

03 兒童肝病分子機制和診斷

04 新生兒遺傳性疾病的分子診斷

05 新生兒腦損傷的防治策略

06 兒童免疫性疾病研究

07 聾兒聽覺電生理與基因相關性研究

08 肺泡上皮細胞與肺損傷修復機制

09 EV71所致手足口病早期快速診斷的方法研究

10 兒童腎病綜合症發病機制研究

11 新生兒腦損傷的防治研究

12 中西醫結合兒科疾病與相關機理研究

13 小兒腦損傷機制與防治研究

14 兒童營養與生長發育的研究

15 發育行為兒科-孤獨症譜系障礙研究

16 新生兒感染與抗感染免疫

17 鮑曼不動桿菌菌膜形成與NICU呼吸機相關肺炎防治研究

18 先天性心臟病發病機制及早期診斷

19 小兒出生缺陷的研究

20 兒童重症顱腦外傷後腦功能保護研究

21 NEC腸道缺血性損傷的研究

22 小兒惡性腫瘤的發病機制研究

23 小兒神經源性膀胱研究

100203 老年醫學 3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

100204 神經病學 6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

02 神經損傷與修復的機制研究

03 認知功能障礙與修復

100205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 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

100206 皮膚病與性病學 3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

02 葯物反應

100207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13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2方向只招具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者。
01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一)

02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二)

03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B超)

04 超聲造影

05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核醫學)

06 介入治療相關新材料,靶向微創治療

07 腫瘤凋亡的PET/CT影像學研究

08 耳顱底的解剖及頭頸部腫瘤影像新技術的研究

100208 臨床檢驗診斷學 5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腎臟病診斷新技術

02 分子診斷與臨床

03 苛養菌感染及診斷研究

04 病毒感染與抗感染免疫機制的研究

100210 外科學 46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普外)

02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肝外)

03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泌尿外)

04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骨外)

05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神外)

06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血管外)

07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胸外)

08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整形外)

09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顯微外)

10 肝癌轉移復發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11 股骨頭壞死基礎研究

12 肝癌復發轉移的干預研究

13 脊髓損傷基礎與臨床研究

14 供心肺的保存

15 中樞系統腫瘤、腦血管病及顱神經疾病的基礎和臨床

16 成骨肽基礎研究

17 腎移植排斥與缺血再灌注損傷

18 肺癌癌變及侵襲原理

100211 婦產科學 15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生殖內分泌

02 圍產醫學

03 婦科腫瘤

04 中西醫結合婦科

05 計劃生育

06 婦產科超聲

07 婦科微創醫學

08 宮頸病變的診治

09 生殖免疫

10 產前診斷

11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

100212 眼科學 11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

02 白內障疾病的研究

03 眼腫瘤疾病的研究

04 眼視光研究

05 眼外傷疾病的研究

06 眼視網膜疾病的研究

07 青光眼疾病的研究

08 眼表疾病的研究

09 視網膜視神經相關疾病的基礎研究

100213 耳鼻咽喉科學 11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

02 聽覺醫學

03 頭頸腫瘤

04 內耳疾病

05 頭頸部惡性腫瘤發生發展機制及放射線作用研究

06 喉功能研究

07 鼻部疾病基礎研究

100214 腫瘤學 19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信號轉導與腫瘤血管

02 肝癌標志物研究

03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

04 乳腺癌的葯物治療研究

05 淋巴瘤葯物治療研究

06 乳腺和婦科腫瘤病理診斷和研究

07 胃腸道腫瘤和淋巴瘤病理診斷和研究

08 淋巴瘤和大腸癌病理診斷和研究

09 卵巢癌臨床基礎研究

10 頭頸部腫瘤放療及綜合治療研究

11 胃腸道腫瘤放療療效研究

12 乳腺及泌尿系統腫瘤的放射治療的研究

13 乳腺癌的遺傳易感研究

14 轉化因子在乳腺癌的作用

15 乳腺癌分子標志物研究

16 乳腺癌轉移機制研究

17 胃賁門癌的研究

18 晚期前列腺癌基礎臨床研究

19 肺癌的基礎研究和外科治療

100215 康復醫學與理療學 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神經系統的康復機制研究

100216 運動醫學 1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關節鏡創傷外科

100217 麻醉學 5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2方向只招收具有兩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者。
01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一)

02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二)

03 氣道內手術麻醉通氣方式的臨床和呼吸生理研究

100218 急診醫學 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

100221★全科醫學 1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④--無
01 社區慢性病研究

100302 口腔臨床醫學 3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756口腔綜合④--無
01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

100601 中西醫結合基礎 3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或307中醫綜合④--無
01 針刺鎮痛的神經生物學機制

02 針刺效應的神經內分泌免疫機制

03 慢性痛的機理研究

04 針葯結合緩解疼痛的機制研究

100602 中西醫結合臨床 7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或307中醫綜合④--無 04方向限招西醫畢業女生。
01 臨床醫療技能訓練與研究

02 中葯延緩衰老研究

03 肝癌的綜合治療研究

04 促進身高增長葯物的作用機制研究

05 肝病發病機制和治療的中西醫結合研究

100702 葯劑學 3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752葯學綜合④--無
12 臨床葯物制劑的研究和評價

13 葯物動力學、葯物代謝動力學及葯物基因組學

14 臨床葯劑

100706 葯理學 5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或752葯學綜合或753生物綜合④--無
01 神經、激素葯理學

02 受體信號轉導機制

03 神經葯理學

04 生理性睡眠覺醒調節葯物與機制

05 心血管葯理學

06 發育葯理學

107200 生物醫學工程 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306西醫綜合或754生物醫工綜合④--無
01 虛擬現實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

02 計算機醫學信息

102公共衛生學院
(Tel:54237051) 51 本院擬招收30%左右推免生。
100401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13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751衛生綜合或755衛生管理綜合④--無
01 分子與遺傳流行病學

02 慢性病流行病學

03 醫學研究中的統計方法

04 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學

100402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8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751衛生綜合或755衛生管理綜合④--無
01 環境毒理

02 職業安全

03 環境與職業流行病學

04 化學危害控制

100403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4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751衛生綜合或755衛生管理綜合④--無
01 營養與健康

02 食品安全

100404 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 5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751衛生綜合或755衛生管理綜合④--無
01 生殖保健與生殖健康

02 學校衛生與青少年健康

100405 衛生毒理學 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751衛生綜合或755衛生管理綜合④--無
01 農葯毒理

02 分子毒理

100420★社區衛生與健康促進 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751衛生綜合或755衛生管理綜合④--無
01 社區健康促進

107302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 17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751衛生綜合或755衛生管理綜合④--無
01 衛生技術評估

02 醫療保障制度

03 衛生政策研究

04 衛生資源配置

05 醫療衛生機構經營管理

06 衛生法學與衛生監督

07 衛生服務研究

08 社會醫學與社區衛生

103葯學院
(Tel:54237561) 45 本院擬招收30%左右推免生。
0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763有機化學(一)④912細胞生物學(二) 含生物醫學研究院1名,其招生方向為25。
24 RNA干擾與葯物設計

25 RNA結構生物學和化學生物葯物設計

100701 葯物化學 13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752葯學綜合④--無
01 活性物質的研究及手性葯物的合成

02 甾體、抗病毒及抗腫瘤葯物合成研究

03 中草葯活性成份研究

04 天然葯理活性成份的研究

05 活性天然產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

06 新生血管抑制劑研究

07 小分子葯物的合理設計及合成研究

08 計算機輔助葯物設計

09 Me Too葯物分子設計及化學合成研究

100702 葯劑學 13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752葯學綜合④--無
01 放射性葯物及核素示蹤技術

02 葯物靶向策略及給葯系統

03 新型葯物制劑的研製

04 控釋給葯系統

05 葯事管理法律與法規

06 葯物靶向傳釋系統

07 新型給葯系統

08 葯物新劑型與新制劑

09 腦內靶向遞釋系統

10 葯物制劑的鼻粘膜給葯及腦內靶向性研究

11 多肽蛋白類葯物新型給葯系統

100703 生葯學 2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752葯學綜合④--無
01 中草葯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資源

02 新型天然先導化合物的發現

03 中葯新葯研究與開發

04 中葯質量標准與新葯研究

100704 葯物分析學 6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752葯學綜合④--無
01 新葯質量控制

02 葯物分析新技術的研究

100706 葯理學 9 ①101政治理論②201英語③752葯學綜合④--無 含生物醫學研究院1名,其招生方向為13。
07 神經葯理

❽ 衛生經濟學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衛生經濟學 health economics:研究衛生服務、人民健康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衛生領域內的經濟關系和經濟資源的合理使用,以揭示衛生領域內經濟規律發生作用的范圍、形式和特點的學科。
衛生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它的產生和發展與社會的政治、經濟、人口、衛生等方面具有密切的聯系。隨著社會的發展,衛生經濟學在現代社會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指導政府制訂科學而高效的衛生政策,指導醫療機構和醫葯企業制訂科學的經營策略,指導消費者選擇正確的消費行為。本書不僅介紹了衛生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原理,而且還聯系國內外相關的實踐進行了闡述。本書共十二章,內容包括導論、衛生服務需求、衛生服務供給、衛生服務價格、衛生服務市場、葯品流通體制與葯品價格管理機制、衛生總費用、醫療保障制度構建、衛生資源優化配置、醫療機構的成本分析與核算、疾病經濟負擔與健康投資分析、衛生經濟分析與評價方法。

❾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專業設置

l預防醫學專業(學制五年,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預防醫學專業主要培養從事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衛生監督以及預防醫學教學、科研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該專業學生第一學年在復旦學院學習公共基礎課程,第二學年後進入復旦楓林校區學習。
主要醫學基礎課程: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免疫學、病理生理學等
主要臨床醫學課程: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傳染病等
主要專業課程: 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環境衛生學、營養衛生學、衛生微生物學、兒少衛生學等
l公共管理專業(衛生事業管理方向,學制四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公共管理專業(衛生事業管理方向)主要培養既掌握現代管理學基本理論及基本管理手段,具有公共事業領域的專業知識,又具有基本管理技能的公共衛生事業的復合型管理人才。要求學生了解衛生事業發展基本趨勢和醫學科學的基本規律,掌握比較全面的醫學社會學知識和有關的政策法規。
該專業學生前兩個學年在復旦邯鄲校區學習公共基礎課程和經濟管理基礎課程,第三、四學年進入復旦楓林校區學習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
主要課程:管理科學導論、財務管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高等數學B,線性代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衛生管理心理學、衛生經濟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醫院管理學、衛生事業管理學、運籌學、醫療保險、衛生政策研究理論、衛生服務研究等。

閱讀全文

與衛生服務研究方法復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離散型數據適合什麼方法分析 瀏覽:384
ph的測量方法必須滿足的條件 瀏覽:348
化學降溫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35
鋼筋根數有哪些表示方法 瀏覽:227
食品分析介紹過的方法類型 瀏覽:992
去火的治療方法 瀏覽:620
動作連接方法 瀏覽:239
曲面屏手機防爆方法 瀏覽:762
干天麻的簡單食用方法 瀏覽:80
腎虛怎麼恢復正確方法 瀏覽:674
雙陽鹿茸片正確食用方法 瀏覽:541
金剛藤功效與作用與食用方法 瀏覽:456
小紅瓦安裝方法 瀏覽:180
研究內容方法有什麼 瀏覽:833
裝修牆面方法有哪些 瀏覽:328
增強腹部鍛煉方法 瀏覽:829
貨車發動機左右搖晃解決方法 瀏覽:321
電燈帶插座安裝方法 瀏覽:608
史上最全分析問題的7種方法 瀏覽:9
小林發燒貼使用方法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