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安全知識,急救方法
遇到突發情況一定不要慌張,可以根據一些急救措施救助他人或者自救,下面分別介紹當遇到被狗咬傷、服錯葯物、凍僵、淹溺、中暑意外情況的急救措施。
一、被狗咬傷
在原地立即徹底沖洗傷口,是決定急救成敗的關鍵。狗咬的傷口往往外四小裡面深,所以沖洗時要設法擴大傷口,用力擠壓傷四周圍軟組織,盡可能把沾染上的狗唾液沖洗干凈,然後迅速送指定醫療點進一步沖洗傷口,並接種狂犬疫苗。
二、服錯葯物
1、迅速排出胃中毒葯是急救的關鍵。一般可用手指或木棍刺激咽喉進行催吐;如先喂大量清水再催吐,能使毒物連水嘔出,效果會更好。
2、為減少毒物的吸收,可飲用 500毫升牛奶;豆漿或蛋清水(一杯水加放一隻雞蛋的蛋白)和藕粉稀糊,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3、若誤服大量的安眠葯,可迅速催吐,但誤服具腐蝕性的葯物如來蘇爾、石炭酸,就不宜作催吐,應盡快喂服牛奶、豆漿、蛋清水等,使毒性得以緩解。
三、凍僵
1、立即把患者送到溫暖的避風處,搬動時動作要輕柔,以免損傷肌肉,引起骨折。
2、然後脫去其濕冷的衣褲,另用被褥包裹機體取暖保溫,用熱水袋溫暖前心部;體內還可用鼻飼溫飲料來加溫。
3、嚴重凍僵者可給予溫水浴,水溫漸增至 40~ 42」C,時間持續 10~20分鍾。若心跳、呼吸停止,要馬上進行心肺復甦,待病人穩定後送醫院繼續診治。
四、淹溺
1、把患者救上岸後,迅速清除口、鼻中的異物,若呼吸、心跳尚有,但呼吸道明顯阻塞,可將患者腹部放在救護者屈膝的大腿上,讓頭部下垂,按壓其背部,使口咽部、氣管內水倒出。
2、若呼吸停止,則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吹氣量要大,吹氣後按壓胸廓,進行輔助呼吸;若心跳停止,須進行心肺復甦。穩定後,即送醫院繼續診治。
五、中暑
1、迅速離開高溫環境,移至陰涼通風的環境。
2、安靜休息,用冰水或冷水濕敷身體,喝一些含鹽清涼飲料,刮痧。
3、嚴重時,馬上送醫院急救。
② 急救四大基本技術包括
日常生活中會遭遇各類突發情況,尤其是面對各種意外傷害應盡快採取相應處理措施,而應對意外傷害有四項必備救護技術,包括止血、包紮、固定和搬運。這四項救護技術均為院前臨時急救措施,並根據情況進行其他緊急處理,對症處理後應將傷員盡快安全送往醫院進行後續救治。
一、止血
血液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成人全身總血量約占自身體重的8%。當出血量達到全身總血量的20%時,則可發生休克;當出血量達到全身總血量的40%時,則可迅速危及生命。出血的危險程度不僅與破損血管的口徑有關,也與出血的速度成正比。如胸主動脈、腹主動脈、頸動脈、鎖骨下動脈、股動脈,以及頸靜脈、股靜脈等大血管破裂出血,患者常來不及被送往醫院,可於數分鍾內危及生命;中等口徑的血管破裂出血,也可迅速導致休克而危及生命。由此可見,急性大出血是人體受傷後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現場採取及時、有效的止血措施是挽救生命的首要環節。
(一)出血的類別
1.按損傷的血管分類
(1)動脈出血:顏色鮮紅,血液從近端傷口呈搏動性噴射而出,動脈出血速度最快、危險最大。出血速度與動脈口徑粗細、破口大小及血壓高低有關,以頸動脈和股動脈出血為例,失血800ml一般不會超過30s,對於體重為50kg的人來說,大動脈出血30s即有可能引起失血性休克。
(2)靜脈出血:顏色暗紅,血液從遠端傷口持續湧出,相對動脈出血危險性小。但大靜脈斷裂,如頸靜脈斷裂同樣可以迅速危及生命。
(3)毛細血管出血:顏色鮮紅,血液從創面呈點狀或片狀滲出,一般無危險性。
2.按出血的部位分類
(1)外出血:受傷後,血液通過破損的皮膚、黏膜流至體外,可從體表見到流出的血液,極易識別。
(2)內出血:深部組織、器官損傷,血液從破裂的血管流入組織、器官的間隙及體腔內,或經氣道、消化道、尿道排出,而未通過破損的皮膚、黏膜流出,體表未見流出的血液。如顱內血腫、肝脾破裂等。
(3)皮下出血:外界暴力作用於身體,使血液從破損的血管內滲出到血管外,皮膚、黏膜並未破損,身體表面見不到血液。如果皮下出血伴有皮膚顯著隆起時,稱為「血腫」,也可因各種疾病引起,如過敏性紫癜、白血病等。
(二)常用止血方法
1.指壓止血法
搶救者用手指將出血部位近端的動脈血管按壓在骨骼上,使血管閉塞、血流中斷而達到止血的目的。這種方法是用於動脈破裂出血的臨時止血措施,雖可立竿見影,但不宜持久採用,隨即應根據具體情況再選用其他更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加壓包紮止血法、填塞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等。
枕動脈指壓止血法
2.直接壓迫傷口止血法
出血部位覆蓋敷料、手帕等,並以手指或手掌直接用力壓迫,一般壓迫約5~10min,出血往往可以停止,再選用加壓包紮止血法等進一步止血。
直接壓迫傷口止血法
3.加壓包紮止血法
傷口覆蓋較厚敷料後,再用綳帶或三角巾等適當增加壓力包紮。
4.填塞止血法
適用於腹股溝、腋窩、鼻腔、宮腔出血以及盲管傷、組織缺損等。用無菌或潔凈的布類填塞傷口,填滿後再選用加壓包紮止血法止血。
5.止血帶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四肢大動脈破裂大出血。如果使用不當,也可造成遠端肢體缺血壞死、神經損傷、急性腎功能衰竭等。
橡皮止血帶止血法
二、包紮
受傷部位經有效止血後,需應用綳帶、三角巾或衣服等替代品進行包紮。
(一)包紮的目的
1.包紮時施加壓力,可起到止血作用。
2.保護傷口,避免再損傷與再污染。
3.固定敷料與夾板。
4.扶托傷肢,減輕痛苦,並有心理安慰作用。
(二)包紮的要求
1.輕、准、快、牢、美,避免碰觸傷口,以免加重損傷、出血、污染與痛苦。
2.迅速充分暴露傷口,以便准確判斷傷情。
3.受傷部位禁止用水沖洗,不要塗以任何葯物。
4.盡可能先用無菌敷料或潔凈的手帕、毛巾等覆蓋傷口,再行包紮。
5.避免在受傷部位或坐卧時受壓的部位打結。
6.包紮松緊適度,以免滑脫或壓迫局部,從而造成神經、血管、肌肉等組織的損傷。四肢損傷應盡量暴露末端,以便隨時觀察血液循環情況。
(三)常用的包紮材料
常用的包紮材料為綳帶、三角巾或就便取材,而四頭帶與多頭帶在實際救護工作中已不使用。
環形包紮法
三、骨折固定
(一)骨折的分類
骨折的分類方法很多,對於急救而言,以下分類最有意義:
1.閉合性骨折:指骨折處無皮膚、黏膜破損,骨的斷端未與外界相通。
2.開放性骨折:指骨折處有皮膚、黏膜、肌肉等軟組織的破損,甚至骨的斷端已與外界相通。
(二)骨折固定的目的
凡發生骨折或疑似骨折的傷員,均必須立即在現場採取骨折臨時固定措施。
1.限制肢體活動,從而避免加重骨折的斷端對血管、神經、肌肉及皮膚等組織的損傷。
2.減輕痛苦,防止休克。
3.便於搬運。
(三)骨折固定常用的材料
材料繁多,如充氣夾板、真空夾板、SAM夾板(鋁芯塑形夾板)、軀干夾板、頸托、頭部固定器等;如現場無專業使用的夾板,則應就便取材,如木板、木棍、竹片、竹竿、雨傘、手杖、硬紙板、報紙、雜志等均可利用。
鋁芯塑形固定法
四、搬運
各種急性危重傷病員經現場的止血、包紮、固定等搶救後,還須安全、迅速送往醫院進行後續救治。如果搬運方法不當,將有可能前功盡棄,造成傷員殘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掌握正確的搬運技術也是搶救傷員的重要組成部分。
③ 常用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1、治風寒感冒,咳嗽,嘔吐:生薑、蔥白、紅糖各適量,煎水溫服。
2、解魚、蝦、禽肉中毒:生薑砸汁,少量食醋,一起兌入一杯溫開水,慢慢飲下。
3、解中葯之毒:木薯、野芋頭、野蘑菇中毒,或者誤食生半夏、生南星、生烏頭,出現舌麻、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者,急飲生薑紅糖汁。
4、治蟲咬傷:蚊蟲、蟑螂及其它昆蟲叮咬,取薑末外敷或薑汁外塗。
5、預防暈車、暈機、暈船:切兩片生薑,貼在兩上肢的內關穴(腕上三橫指部位)。
6、煤氣中毒:
立即打開門窗,關閉煤氣,打開風扇吹散房間煤氣。
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空氣新鮮的地方,松解衣服,但要注意保暖。
對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
其他人按掐患者人中、合谷穴,不要松開。
同時緊急聯系120急救。
④ 常用的急救方法都有哪些
腳踝扭傷急救法
輕微的腳踝扭傷,一定要先用冰塊冷敷患處,24小時以後在用熱敷,最後用綳帶纏住腳踝,記得把腳墊高,這樣便可以可減輕疼痛。
觸電急救法
①迅速切斷電源。
②一時找不到閘門,可用絕緣物挑開電線或砍斷電線。
③在觸電時,要立刻將觸電者抬到通風處,解開他的衣扣、褲帶,如果觸電者呼吸停止了,必須做人工呼吸或者盡快將其送附近醫院急救。
④可用鹽水或凡士林紗布包紮局部燒傷處。
骨折急救法
救護骨折者的方法
①止血:可採用指壓、包紮、止血帶等辦法止眩。
②包紮:對開放性骨折用消毒紗布加壓包紮,暴露在外的骨端不可送回。
③固定:將舊衣服等軟物墊在夾板上,沒有夾板時可用木棍等代替夾板,一定要將傷肢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
④治療:如有條件,可在清創、止痛後再送醫院治療。
煤氣中毒急救法
覺察到自己煤氣中毒時,應盡快打開門窗,迅速離開現場。如已全身無力,要趕緊趴在地上,爬至門邊或窗前,打開門窗呼救。發現他人煤氣中毒,應立即打開門窗,將患者抬離現場。中毒者如呼吸、心跳不規則或停止,需馬上進行體外心臟按摩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並送往醫院搶救。
蛇咬傷急救法
讓患者躺下,並放低被咬傷的部位,用繩子或手帕在傷口上方2~10厘米處結扎,每15分鍾左右放鬆一下,用火柴將小刀片消毒,在每個蛇牙痕上割一個十字型切口,用嘴從傷口吸出毒液,並盡快送醫院治療。
中暑急救方法
1、搬移
迅速將患者抬到通風、陰涼、甘爽的地方,使其平卧並解開衣扣,松開或脫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衣服。
2、降溫
患者頭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進行全身擦浴,然後用扇或電扇吹風,加速散熱。有條件的也可用降溫毯給予降溫。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體溫,當體溫降至38攝氏度以下時,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強降溫措施。
3、補水
患者仍有意識時,可給一些清涼飲料,在補充水分時,可加入少量鹽或小蘇打水。但千萬不可急於補充大量水分,否則,會引起嘔吐、腹痛、惡心等症狀。
4、促醒
病人若已失去知覺,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蘇醒。若呼吸停止,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
5、轉送
對於重症中暑病人,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搬運病人時,應用擔架運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時運送途中要注意,盡可能的用冰袋敷於病人額頭、枕後、胸口、肘窩及大腿根部,積極進行物理降溫,以保護大腦、心肺等重要臟器。
⑤ 急救處理方法
1)中暑。輕中度中暑者,應將其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靜卧休息,脫掉或解開衣服,用冷毛巾擦身,以迅速降低體溫。可讓中暑者喝一些涼鹽水、清涼含鹽飲料。若患者出現神志不清、抽搐,應立即送醫院。
2)曬傷。夏天外出時,應做好防護工作,比如搽防曬霜、撐遮陽傘等。當皮膚被烈日曬紅並出現紅腫、疼痛時,可用冷毛巾敷於患處,並適當塗一些滋潤霜。若皮膚上已有水皰,千萬不要挑破,應請醫生處理,以免繼發感染。
3)蜂蜇傷。一旦被蜜蜂蜇傷,應小心地將殘留的毒刺拔出,輕輕擠捏傷口,擠出毒液,塗一點氨水或蘇打水。若是被黃蜂蜇傷,應塗醋酸水,以中和毒液。局部冷敷可減輕腫痛。若出現惡心、頭暈等異常反應,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4)踝扭傷。踝關節扭傷後,不要繼續行走,也不要揉搓、轉動受傷關節,以免進一步加重損傷。應立即用冷毛巾或冰塊敷患處,有利消腫、止痛、緩解肌肉痙攣。24小時後方可改為熱敷。如果懷疑有內出血,最好用彈性綳帶加壓包紮,但不要過緊,以免妨礙包紮部位以下的血液循環。如果懷疑有骨折,最好用夾板或就近找木棍固定受傷的踝關節,並盡快去醫院就診。
5)骨折。確定有骨折後,一定要對傷肢(指)做固定再送醫院,否則骨折斷端異常活動,會加重損傷。可因地制宜用木板、木棍、樹枝、竹竿、雜志等作為固定用的臨時夾板。若無上述材料,可將上肢固定在軀幹上,下肢固定在對側的健肢上。
6)頸椎損傷。如果懷疑傷員頸椎有損傷,應平抬傷員至擔架上,專人牽引,固定其頭部,並上頸托。一時無頸托時,應在傷員的頸部兩側各放一隻沙袋或衣物,以防頭部扭轉或屈曲導致頸椎損傷加重。
7)脊柱骨折。應由3~4人在同一側同時托住傷員的頭、肩、臀和下肢,把傷員平托起來,平卧在木板上,並用綳帶加以固定。傷者最好取俯卧位,並在胸腹部放一軟枕。嚴禁採用「搬頭搬腳」的抬抱方式移動或搬運傷者,也禁用普通的軟擔架搬運。
8)頭部撞傷。若傷員傷勢較重,已昏迷,搶救者應立即清除其口腔內的嘔吐物和血塊,將其頭轉向一側,牽拉出舌頭,以防窒息。血液沿鼻腔和耳道流出時,切勿用棉球、紗布或其他物品堵塞。需要提醒的是,有時候,人不慎摔倒,枕部著地,表面看來局部無任何皮損,但顱底卻已發生骨折。傷者發生顱底骨折後,很快會因顱內出血而出現呼吸困難、惡心嘔吐、昏迷等嚴重症狀。因此,當頭部被擊,伴惡心、嘔吐、耳鼻腔出血時,應立即就醫。
9)外傷出血。①較小或較表淺的傷口,應先用冷開水或潔凈的自來水沖洗,但不要去除已凝結的血塊。②傷口處有玻璃片、小刀等異物插入時,千萬不要去觸動、壓迫和拔出,可將兩側創緣擠攏,用消毒紗布、綳帶包紮後,立即去醫院處理。③碰撞、擊打的損傷,有皮下出血、腫痛,可在傷處覆蓋消毒紗布或干凈毛巾,用冰袋冷敷半小時,再加壓包紮,以減輕疼痛和腫脹。傷勢嚴重者,應去醫院。④傷口有出血,可用干凈毛巾或消毒紗布覆蓋傷處,壓迫10~20分鍾止血,然後用綳帶加壓包紮,以不再出血為度,視情況去醫院處理。⑤刀割傷。a如傷口不大,出血不多,傷口也較干凈,傷指仍能作伸屈活動,可用醫用碘消毒傷口及其周圍皮膚;b若傷口大而深,應壓迫止血,同時立即去醫院治療;c如果手指不幸被切斷,應立即將傷指上舉,然後干凈的紗布直接加壓包紮傷口止血。若血仍外流不止,也可在指根處緊纏止血帶(可用一般的清潔繩代替)止血,並將斷指用無菌布料包好,放入干凈的塑料袋中。除非斷指污染特別嚴重,一般不要自己沖洗,也不要用任何液體浸泡斷指,立即去醫院救治。
10)觸電。當發現有人觸電時,盡快找到電閘,切斷電源是當務之急。如果暫時找不到電源,可就近找一樣絕緣的東西,如木棍或塑料管子,挑開觸電者與電源的接觸,然後檢查觸電者的反應。如果發現其已經沒有了心跳和呼吸,應立即就地對其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同時讓別人撥打急救電話。
11)毒蛇咬傷。當在野外遭遇毒蛇咬傷時,保持冷靜,千萬不要緊張亂跑奔走求救,這樣會加速毒液散布。盡可能辨識咬人的蛇有何特徵,有毒還是沒有毒。從傷口情況也可以判斷:毒蛇咬傷通常見2個、1個或3個比較大而深的牙痕。無毒蛇咬傷常見4排細小牙痕。但一些情況下傷口可能模糊不清。①立即縛扎。②用止血帶縛於傷口近心端上5~10cm處,如無止血帶可用毛巾、手帕或撕下的布條代替。扎敷時不可太緊,應可通過一指,其程度應以能阻止靜脈和淋巴迴流不妨礙動脈流通為原則(和止血帶止血法阻止動脈迴流不同),每兩小時放鬆一次即可(每次放鬆1分鍾)。而以前的觀念認為15~30分鍾中要放鬆30秒至1分鍾,臨床視實際狀況而定,如果傷處腫脹迅速擴大,要檢查是否綁得太緊,綁的時間應縮短,放鬆時間應增多,以免組織壞死。③沖洗切開傷口,適當吸吮。④在將傷口切開之前必須先以生理食鹽水、蒸餾水,必要時亦可用清水清洗傷口。在將傷口以消毒刀片切開成十字形,以吸吮器將毒血吸出,施救者宜避免直接以口吸出毒液,若口腔內有傷口可能引起中毒。蛇葯片口服,或將蛇葯片用清水溶成糊狀塗在創口四周。⑤立即送醫。除非肯定是無毒蛇咬傷,否則還是應視作毒蛇咬傷,並送至最近的醫療單位接受進一步治療。
12)貓狗咬傷。一些人被動物抓咬後,身上只留有牙印或爪痕,認為沒傷口就不必處理,這種做法其實是很危險的。因為牙印或爪痕可能造成肉眼看不到的皮膚損傷,狂犬病病毒也有可能從傷口侵入。注射疫苗應及早、足量。患者必須於咬傷當天,咬傷後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各肌肉注射一支疫苗。一定要注射在上臂三角肌或大腿內側,不能注射在臀部,以免影響疫苗效果。全程注射完畢10日後,應抽取靜脈血做抗體檢測。如果抗體滴度達到或超過3 單位/mL的標准,即代表獲得了免疫效果,如低於標准,應適當增加接種針數,以確保達到防病效果。
13)游泳時,小腿抽筋。在水中發生小腿抽筋時,應立即上岸,伸直腿坐下,用手抓住大足趾向後拉,並按摩小腿肌肉。若不能立即上岸,應保持冷靜,屏住氣,在水中做上述動作。
14)溺水。救護溺水者時,必須用救生圈、球或木板等,除專職救生員外,即使會游泳的人,也不要徒手接近溺水者。溺水者獲救後,應立即檢查其呼吸、心跳。如呼吸停止,應馬上做人工呼吸,先口對口連續吹入4口氣,在5秒鍾內觀察其有無恢復自主呼吸,如無反應,應接著做人工呼吸,直至其恢復自主呼吸。如溺水者呼吸、心跳全無,應立即實施心肺復甦。如溺水者喝入大量的水,可在其意識清醒時,用膝蓋抵住其背部,一手托住上腹部,另一手扒開其口讓其吐水,或救護者單腿跪地,讓溺水者臉朝下伏於膝蓋上吐水。
15)煤氣中毒。當發現有煤氣泄漏時,正確的做法是立即關閉煤氣,開窗透氣。搶救者在進入溢滿煤氣的房間前,應先吸足一口氣,然後用濕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以防自己中毒。在煤氣沒有散盡前,不要開燈、按電鈴、打電話或使用打火機、火柴等,以免引發爆炸。然後,將中毒者移到通風的地方,松開中毒者的衣領、褲帶。觀察其意識、心跳和呼吸情況。如已沒有心跳和呼吸,立刻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如還有心跳、呼吸,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送醫院進行高壓氧治療,以免留下後遺症。
16)燙傷。一旦發生燙傷,應立即用冷水沖洗或冷敷燙傷部位,持續15分鍾左右,以緩解疼痛,減輕燙傷程度。不要擅自在傷口處塗葯,更不能用塗醬油、植物油等土辦法處理傷口。若燙傷處有水皰,不要挑破,可用干凈紗布覆蓋,去醫院處理。
17)呼吸停止(人工呼吸)。首先,讓傷病員仰卧,將其頭後仰,確保呼吸道暢通。若其口內有血塊、嘔吐物、假牙等異物時,應盡快取出。隨後做人工呼吸:搶救者先深吸一口氣,然後捏住患者的鼻子,口對口像吹氣球樣為其送氣,注意不要漏氣。每隔5秒吹一次氣,反復進行。遇到嘴張不開或口腔有嚴重外傷者時,可從其鼻孔送氣做人工呼吸。
18)心跳停止(胸外按壓)。先讓患者躺在硬板床或平整的地上,解開其上衣,搶救者將一隻手的掌根置於其胸骨下三分之一的位置,另一隻手重疊壓在手背上。搶救者兩臂保持垂直,以上身的質量連續向下按壓,頻率為每分鍾70次左右。按壓時,用力要適中,以每次按壓使胸骨下陷3~5cm為度。注意,手掌始終不要脫離按壓部位。
19)心跳呼吸全無(心肺復甦)。呼吸和心跳停止後,大腦很快會出現缺氧,4分鍾內將有一半的腦細胞受損。超過5分鍾再施行心肺復甦,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可能救活。實施心肺復甦時,首先用拳頭有節奏地用力叩擊患者前胸左乳頭內側的心臟部位2~3次,拳頭抬起時,離胸部20~30cm,以掌握叩擊的力量。若脈搏仍未恢復搏動,應立即連續做4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接著再做胸外心臟按壓。一人施行心肺復甦時,每做15次心臟按壓,再做1次人工呼吸。兩人合作進行心肺復甦時,先連做4次人工呼吸,隨後,一人連續做5次心臟按壓後停下,另一人做1次人工呼吸。
此外,當意外發生時,如果身邊沒有醫用急救物品,就會錯失急救的良機。其實,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到時不妨一試。①長筒襪。可在應急處理時做綳帶用。②領帶。在骨折時,可固定夾板或當止血帶用。③干凈浴巾。可做三角巾或厚敷料用。④手帕、手巾。用電熨斗充分熨燙或在濕的情況下用微波爐高火消毒,可做消毒敷料用。⑤雜志、尺、厚包裝紙、傘、手杖。在骨折時可做夾板用。⑥保鮮膜。除去表面幾圈後,可直接覆蓋在破潰的創面上,起暫時的保護作用,保鮮袋也可起類似作用。
⑥ 常用的急救方法都有哪些
胸外心臟按摩
當病人發生心臟驟停時,靠外力擠壓心臟,暫時維持心臟派送血液功能的方法,叫做胸外心臟按摩急救法。發現病人心臟停跳時,應立即在患者胸前區胸骨體上急速叩擊2~3次。如果沒有效果,應該立即施行胸外心臟按摩。具體做法是:
1. 讓患者仰卧,背部墊上一塊硬木板,或者把患者連同褥子移到地上。
2. 救護者跪在患者身邊,一隻手放在患者胸膛骨體的中、下1/3交界處,另一隻手放在前一隻手手背上,兩肘伸直,快速向下壓迫胸骨,使其下陷3厘米,然後放鬆使胸骨復位,這樣反復進行,每分鍾75次左右,按壓時不要用力過大或按錯部位。
3. 需要同時配合人工呼吸。
人 工 呼 吸
人工呼吸是對呼吸停止的患者進行緊急呼吸復甦的方法,是現場急救的重要手段。人工呼吸有多種方法,效果最好的是嘴對嘴人工呼吸與口對鼻人工呼吸。
一、嘴對嘴人工呼吸法
具體做法如下:
1. 解開傷者衣服,使其胸部能夠自由擴張,不影響呼吸。
2. 清除傷者口腔內防礙呼吸的食物以及雜物,舌根下陷時,用紗布裹住手指把舌頭拉出。
3. 使傷者平躺,打開氣道。
4. 救護者位於傷者頭部一側,一手捏住傷者鼻孔,然後深吸一口氣,緊貼並包住傷者口唇用力吹氣,發現病人胸部擴張後立即停止吹氣。
5. 救護的人換氣時,要迅速離開傷者口唇,松開傷者鼻孔,讓其自動呼吸,並觀察其胸部是否下陷。救護人吸入新鮮空氣,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
6. 吹氣的力量和次數要適中,最好保持5秒鍾左右一次。同時密切注意傷者胸部,如果胸部有活動,應立即停止吹氣。
7. 對嬰兒進行人工呼吸,可以不捏住鼻子,採用口對口鼻的方法,吹氣力量不要過大。
二、口對鼻人工呼吸法
這種方法與嘴對嘴人工呼吸法主要有以下3點區別:
1. 救護者要把傷者下頜托起,開通鼻腔及咽喉部,捏緊傷者嘴唇以防止漏氣。
2. 救護者深吸一口氣後,對傷者鼻腔吹氣,吹氣力量要大,時間要長。
3. 救護者吹氣後,用臉頰感覺傷者是否自主呼氣。
其他步驟與嘴對嘴人工呼吸法基本相同。
皮 膚 消 毒
對皮膚局部消毒處理應該按照吸、消、洗的順序和三角紗布吸附法,先外後里地進行。具體而言,分為以下步驟:
1. 用鑷子取出紗布,用三角形紗布的尖頭接觸皮膚上染毒處,不要來回擦抹。
2. 用鑷子取出棉球,把棉球浸入消毒液,用鑷子取出,對染毒部位由外向里擦抹3~4遍。
3. 消毒後再用鑷子另取一塊棉球對染毒部位進行清洗。
4. 消毒必須完全徹底,並用三角形紗布吸附法進行。
止 血 方 法
外傷後出血分為外出血和內出血。內出血情況較嚴重,現場無法處理,必需迅速送到醫院處理。外出血時如何止血呢?
如果傷口較小,有條件時先用生理鹽水沖洗,再用消毒紗布覆蓋傷口,用綳帶或三角巾包紮。無條件時可用凈水器過濾的自來水或消毒後的井水、冷開水清洗傷口,再用干凈毛巾或其他軟質布料覆蓋包紮。
傷口污染後,只要在6小時內進行充分清毒,一般不會化膿。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出血,都有發生破傷風的可能,必須立即採取預防措施。處理出血的常用措施有以下幾種:
一、一般止血法
1. 按壓止血。用清潔的布塊或毛巾等墊在傷口上,直接按壓10~20分鍾。
2. 血止住後,用綳帶輕輕包住,不要包得太緊。
3. 不要用脫脂棉花或草紙墊在傷口處,也不能在傷口上塗葯物。
4. 如果傷口被臟東西污染,首先使用消毒涼水或冷開水沖洗,不要使用肥皂。
5. 出血傷口周圍的血塊、血漿不要擦掉,傷口內的玻璃片等異物不要拔出,應該立即到醫院處理。
二、不同部位的指壓止血法
1. 頭頂出血。用食指或拇指壓迫傷口同側耳前淺動脈搏動點。
2. 面部出血。一側臉部出血,用食指或其他四指在脖子總動脈搏動處,壓向頸椎方向,不要兩側同時按壓。
3. 肩腋部出血。用食指壓迫同側鎖骨中點後方的鎖骨下動脈搏動處,把其壓向深處的第一肋骨。
4. 前臂出血。用一根手指壓迫上臂內側肱二頭肌溝處的搏動點。
5. 手部出血。兩手拇指同時壓迫腕部內外側的搏動點。
6. 大腿以下出血。自救時雙手拇指重疊,用力壓迫大腿上端、腹股溝中點稍下方的搏動處。
7. 足部出血。用兩手食指和拇指同時壓迫足背中部近踝關節處和足跟內側與腳踝之間的脛後動脈。
三、填塞止血法
對於軟組織內的血管損傷出血,用無菌綳帶或紗布填入傷口內壓緊,外面加上大塊無菌敷料加壓包紮。
四、如果傷口較大、出血較多,需要加壓包紮止血
先用紗布等做成墊子,放在傷口的無菌敷料上,再用綳帶或三角巾加壓包紮。包紮的壓力應該適度,以達到止血而又不影響肢體遠端血液流動為度。對於軟組織內的血管損傷出血,用無菌綳帶或紗布填入傷口內壓緊,外面加上大塊無菌敷料加壓包紮。
五、較大的肢體動脈出血,應該使用止血帶
用橡皮帶、寬布條、三角巾、毛巾等均可。
包 扎 方 法
包紮是戰場救護及家庭醫療救護中的基本技術之一,它直接影響傷病員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常用的包紮材料有三角巾和綳帶,也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以下是包紮方法,應根據受傷部位不同而採用不同方法。
1. 頭部包紮。把三角巾折疊成兩層約二指寬,放在前額齊眉以上,頂角拉向後顱部,三角巾兩底角經過兩耳上方,拉向枕後,先做一個半結,壓緊頂角,將頂角塞進結里,然後再將左右底角在前額打結。
2. 面部包紮。在三角巾頂處打結,套在下頜部,底邊拉向枕部,上提兩底角,拉緊並交叉壓住底邊,再繞到前額打結,包完後在眼、口、鼻處剪開小孔。
3. 胸背部包紮。取燕尾巾兩條,底角打結相連,將連接處置於一側腋下肋部,另外兩個燕尾底邊角圍繞胸背部在對側打結,然後把胸背燕尾的左右兩角分別拉向兩肩部打結。
4. 膝關節包紮。三角巾頂角向上蓋在膝關節上,底邊反折向後拉,左右交叉後再向前拉到關節上方,壓住頂角結。
5. 手、足包紮。手心腳心向下放在三角巾上,手指腳趾指向三角巾頂角,兩底角拉向手背足背,左右交叉壓住頂角,繞手腕和踝部打結。
⑦ 常見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腳踝扭傷急救法
輕微的腳踝扭傷,一定要先用冰塊冷敷患處,24小時以後在用熱敷,最後用綳帶纏住腳踝,記得把腳墊高,這樣便可以可減輕疼痛。
觸電急救法
①迅速切斷電源。
②一時找不到閘門,可用絕緣物挑開電線或砍斷電線。
③在觸電時,要立刻將觸電者抬到通風處,解開他的衣扣、褲帶,如果觸電者呼吸停止了,必須做人工呼吸或者盡快將其送附近醫院急救。
④可用鹽水或凡士林紗布包紮局部燒傷處。
骨折急救法
救護骨折者的方法
①止血:可採用指壓、包紮、止血帶等辦法止眩。
②包紮:對開放性骨折用消毒紗布加壓包紮,暴露在外的骨端不可送回。
③固定:將舊衣服等軟物墊在夾板上,沒有夾板時可用木棍等代替夾板,一定要將傷肢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
④治療:如有條件,可在清創、止痛後再送醫院治療。
煤氣中毒急救法
覺察到自己煤氣中毒時,應盡快打開門窗,迅速離開現場。如已全身無力,要趕緊趴在地上,爬至門邊或窗前,打開門窗呼救。發現他人煤氣中毒,應立即打開門窗,將患者抬離現場。中毒者如呼吸、心跳不規則或停止,需馬上進行體外心臟按摩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並送往醫院搶救。
蛇咬傷急救法
讓患者躺下,並放低被咬傷的部位,用繩子或手帕在傷口上方2~10厘米處結扎,每15分鍾左右放鬆一下,用火柴將小刀片消毒,在每個蛇牙痕上割一個十字型切口,用嘴從傷口吸出毒液,並盡快送醫院治療。
中暑急救方法
1、搬移
迅速將患者抬到通風、陰涼、甘爽的地方,使其平卧並解開衣扣,松開或脫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衣服。
2、降溫
患者頭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進行全身擦浴,然後用扇或電扇吹風,加速散熱。有條件的也可用降溫毯給予降溫。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體溫,當體溫降至38攝氏度以下時,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強降溫措施。
3、補水
患者仍有意識時,可給一些清涼飲料,在補充水分時,可加入少量鹽或小蘇打水。但千萬不可急於補充大量水分,否則,會引起嘔吐、腹痛、惡心等症狀。
4、促醒
病人若已失去知覺,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蘇醒。若呼吸停止,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
5、轉送
對於重症中暑病人,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搬運病人時,應用擔架運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時運送途中要注意,盡可能的用冰袋敷於病人額頭、枕後、胸口、肘窩及大腿根部,積極進行物理降溫,以保護大腦、心肺等重要臟器。
⑧ 常用的現場急救技術包括
1、保持呼吸道通暢
可利用物品去除口腔內出血、嘔吐物和其它分泌物,可抬起雙頦使呼吸道通暢(可不使頸椎受到彎曲);多發傷或單獨頭、頸部損傷時,脊髓必須給予固定保護。意識喪失者、頭面頸部創傷者、無自主呼吸或呼吸困難者,應早期進行院外氣管插管、人工呼吸及高流量吸氧。
2、止血
一般止血法。比較小的創傷出血,用生理鹽水沖洗局部後,覆蓋無菌紗布,用綳帶加壓包紮。當四肢大血管出血用加壓包紮法無效時採用。常用的止血帶有橡皮管(條)與氣壓止血帶兩種,使用時不易時間過長,防止肢體缺血。
3、包紮
綳帶包紮法。最普遍的一種傷口包紮法,其取材、攜帶和操作方便,方法容易掌握;三角巾包紮法。三角巾包紮應用靈活,包紮面積大,效果好,操作快,適用於頭面胸腹四肢等全身各部位。使用時要求三角巾邊要固定,角要拉緊,中心舒展,敷料貼體。
4、固定
可以防止骨折斷端移動而損傷血管、神經、內臟。主要用於固定四肢、骨盆和脊柱。院前頭部或頸部受傷時,急救者不能確定頸椎是否受損時都推薦使用頸椎固定托;受到嚴重創傷或雖創傷較輕但有症狀的傷員行急救時也推薦固定頸椎。
5、搬運與轉送
傷員經止血、包紮、固定等處理後,要將傷員盡快搬運和轉送到救護站或醫院進行治療。其運送先後次序應是先轉運危及生命者,然後轉運開放性損傷和多發性骨折者,最後轉運輕傷員。
需要時應給予傷者鎮痛葯或抗感染葯物,防治疼痛性休克和感染的發生,但顱腦損傷和未確診的胸、腹部損傷患者不宜使用鎮痛葯物。
⑨ 緊急救護時,現場工作人員應掌握哪些救護方法
1、保持呼吸道通暢
在不影響急救處理的情況下,協助傷員平卧、頭偏一側,或者施以恢復體位,以防止誤吸。
2、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消失或不足(淺或慢),必須予以輔助通氣。
3、血液循環
有活動性出血病人除積極快速輸液、輸血、補充血容量外,還應盡快止血;鎮痛,但嚴重顱腦外傷、呼吸困難、急腹症病人診斷未明確者禁用;對面色蒼白、四肢濕冷、出冷汗者應及時加棉被保溫。
燒傷和燙傷的處理
(1)馬上除去熱源。
(2)對燙傷的部位進行局部降溫,用涼水沖洗是最切實、最可行的方法。沖洗的時間越早越好,不要弄破水皰。即使燙傷造成表皮脫落也同樣應以涼水沖洗,不要懼怕感染不敢沖洗。沖洗時間可持續半小時左右,以脫離冷源後疼痛顯著減輕為准。
特別提示:如不能迅速接近水源,也可以用冰塊、冰棍甚至冰箱里保存的凍豬肉或者其他食品冷敷。對局部較小面積的輕度燙傷,可在家中施治,在清潔創面後,可外塗京萬紅、美寶潤濕燒傷膏等。對大面積燙傷,宜盡早送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