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研究戰爭和軍事問題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哪些 2.簡述國防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 , 主要方法就是通過調查分析各方矛盾 抓住主要矛盾 進而兼顧次要矛盾
因為事物的最終結果表現是內外矛盾作用的結果
第二個問題 國防是一個國家生存的前提 也是全體國民生存進而追求理想發現的首要條件 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天就打上了國家的印記 無論你將來是否 改變國籍 你的根是不會變得 你在國外的第一地位 是祖國給你的 這就是國防 國力 也就是綜合國力
⑵ 作為一名新型軍事人才應如何學習研究軍事理論
信息戰爭,顧名思義是信息時代的戰爭,其作戰工具、作戰手段、作戰樣式、作戰形式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形成了有別於傳統戰爭的新特點,顯露出自身的特殊規律。為適應信息化戰爭的需要,我們從信息化戰爭對國防建設要求的實際出發,以新的防禦戰略指導思想,以謀求理論創新、科技強軍戰略、實現跨越式發展、人才戰略工程為保障等作簡要闡述。 一、以新的防禦戰略指導思想為核心 中央軍委從國家利益出發,適時調整和完善了我軍軍事戰略方針,根據我國的國情,必需堅持和發展積極防禦戰略指導思想,這是我國信息化戰爭的核心指導思想。積極防禦這一戰略方針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賦予它新的內涵,要與時俱進,去研究新問題、新特點,迎接新挑戰,樹立新觀念。 1、要嚴格服從政治的需要 由於信息化戰爭的手段能夠對戰爭全局產生重大影響,戰爭的決策者必需從國家利益的高度為出發點,准確判斷戰爭威脅的性質、程度、方向等情況,根據政治和外交斗爭的需要,決定在軍事上的反應程度。因此,軍事行動必需以國家政治斗爭目的為依據,即戰爭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政治斗爭的需要,確定信息化戰爭的軍事目的、作戰目標、作戰方法、指導原則等,要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籌劃軍事行動,確實做對慎重組織、嚴格控制、不打則已,一打必勝、速戰速決,要使敵人屈服或讓步,為政治解決創造有效的條件。 2、要周密謀劃戰爭全局 信息化戰爭的戰場上情況多變,戰場空間廣闊。各種武器裝備既綜合運用又自成系統,同時軍事戰爭與政治、經濟、外交的手段融為一體,作戰保障復雜,技術性強。所以戰爭決策者必需具備高超的指揮才能和精湛的謀略藝術,對信息化戰爭進行全面周密的謀劃。實施正確的戰略指導,一要創造有利的作戰環境,在戰爭力量的使用、作戰手段的選擇、各種斗爭方式的配合,特別是地形和氣候條件的利用方面和精心謀劃,積極創造戰機,形成有利的戰略態勢,贏得戰爭的勝利;二要充分預見各種復雜情況,針對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做好准備,才能從容應對,積極謀取和保持戰略主動權,達到靈活隨機應變取勝的目的;三要主動把握戰爭進程,注重戰爭階段的謀劃,要有連貫性,以便給敵人連續不斷的攻擊,不給敵人喘息和還手的機會,力爭速戰速決。 3、要注重綜合整體的威力 信息化戰爭不僅是諸軍兵種作戰能量的聯合,而且是各種作戰力量、各個作戰空間、各種作戰方法、各個斗爭領域的大融合,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的集中和發揮國家的整體威力和綜合
恩格斯戰爭研究方法,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研究戰爭問題的典範,為人們認識戰爭、駕馭戰爭提供了科學方法,至今仍有重要指導意義。
正確認識世界軍事戰略形勢。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之下的世界軍事形勢更加復雜多變,誘發戰爭和制約戰爭的因素相互交織,必須藉助恩格斯戰爭研究方法這一「政治上軍事上的望遠鏡和顯微鏡」加以分析考察,科學研判和塑造於我有利的軍事戰略態勢。一是立足當今社會物質生產狀況。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嚴重阻礙了世界經濟的發展,西方一些國家保守主義、單邊主義思潮上升,逆全球化傾向深刻改變著軍事領域矛盾運動的物質經濟基礎。當今世界,「唯有發展,才能消除沖突的根源」。
牢牢掌握軍事斗爭主動權。世界新軍事革命加速發展,覆蓋了戰爭和軍隊建設全部領域,直接影響著國家的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軍事斗爭戰略主動權的爭奪更加激烈。戰略博弈的根本目的是爭取戰略主動,繼承和發展恩格斯在政略和戰略的視界統合中研究戰爭的思想,占據國際道義的制高點。
豐富和完善積極防禦戰略思想的內涵,增強軍事戰略指導的進取性和主動性,努力實現維權維穩的積極動態平衡,從國家政治外交大局和安全戰略全局籌劃軍事行動,最大限度爭取國際社會的信任與支持。繼承發展恩格斯從世界地緣戰略格局的視角研究戰爭,占據軍事布局的制高點。
⑷ 軍事戰略通常由哪幾個基本要素構成
軍事戰略通常由:戰略目的、戰略方針、戰略手段和戰略力量等基本要素構成。
1、戰略目的:是戰略指導者在軍事斗爭全局上所要達到的最終結果,是國家一定歷史時期內總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軍事上的反映,既是制定戰略的出發點,也是實施戰略的歸宿點。戰略目的是政治對軍事的基本要求,通常可分為最終目的、直接目的和具體目的。
2、戰略方針:指導軍事行動的綱領和制定戰略計劃的基本依據。他是在分析國際戰略形勢和敵對雙方戰略諸要素基礎上制定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3、戰略力量:是戰略的物質基礎和支柱。主要是指參與斗爭的軍事力量,但必須與國家的總體力量協調發展。
4、戰略手段:為達成戰略目的而運用軍事力量的方式和方法,主要解決用什麼進行軍事斗爭和怎樣進行軍事斗爭的問題。它包括所有能應用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技術、戰略領導和指揮等各方面的全部的綜合手段。
⑸ 恩格斯的論述里研究戰爭的主要方法是什麼呢
主要是以馬克思主義的戰爭觀為依據進行研究的,通過研究戰爭的性質,本質,根源進行的。
⑹ 軍事戰略!
當今世界一超多強,美國是老大,軍事實力世界第一,軍力遍及世界的任何一個有人居住的角落。他當前的戰略是打擊現實對手,遏制潛在對手,所以對伊拉克 南聯盟 阿富汗動武,對中國構建了第一第二島鏈,對中國軍事上實施圍堵,遏制中國海軍進軍遠洋。歐盟是實質上更像是經濟聯合體,渴望歐洲國家發出自己的聲音,在世界舞台佔有一席之地,但是內部矛盾不斷,既有集團內的因素,也有美國的影響。俄羅斯 老牌大國的遺腹子,哈哈,可以這么說吧 經濟近年靠軍售和能源出口有很大的回升,但是仍有問題,不過在恢復當中。俄軍任務還是很重的,要靠著蘇聯的家底,抵抗美國的侵蝕,例如北約東擴,對中國既要聯系也要防範,印度是俄軍火的最大買家,所以對印度好像很關照,例如合研五代機。日本一直謀求其政治大國地位,其軍事力量已經很強大。他想擺脫美國的束縛,但是力不從心。對中國也懷有戒心,雖然是經貿的重要夥伴,但是兩國並不互信。對中國採取遏制手段。印度 近來有了點閑錢 可是本國的國防工業一直上不去,弊病太多,事故頻出,飛機坦克研製30年,依然不能正式入役。因為與中國有領土爭議,加上以前兵敗中國的痛苦,對中國相當不信任,大量購置軍火,力圖與中國抗衡,謀求南亞霸主地位。累死了 就這么多吧
⑺ 軍事戰略包括哪三個
三大戰略能力是國家戰略,國防戰略,經濟發展戰略。軍事戰略,廣義上泛指對全局性,高層次的重大問題的籌劃和指導,如國家戰略,國防戰略,經濟發展戰略等。主要指籌劃和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
軍事戰略的概括
軍事戰略按作戰類型和性質,分為進攻戰略和防禦戰略。在軍事戰略下一層次,還有軍種戰略和戰區戰略等。一般說來軍事戰略理論的研究方向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研究什麼是戰爭的理論,另一種則是研究如何打贏戰爭的理論。
軍隊地位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雙方指揮官的相對能力,但不管指揮官的素質如何,軍隊的地位取決於武裝力量在總體上獲得完全軍事勝利的能力,這種能力有時比較大,有時則比較小。是實力的問題,也是技術的問題,這是指揮員須掌握平衡的要點。
⑻ 軍事戰略有哪些
軍事學術的組成部分和最高領域,它包括國家和武裝力量准備戰爭、計劃與進行戰略性戰役和整個戰爭的理論與實踐。軍事戰略理論研究戰爭的規律和特點、進行戰爭的方法,研究制定計劃、准備和實施戰略性戰役和整個戰爭的理論原則。軍事戰略作為一個實踐活動的領域,要確定武裝力量的戰略任務和完成戰略任務所必需的兵力兵器;制定並實行有關國家武裝力量、戰區、經濟和居民做好戰爭准備的措施;抑制戰略性戰役的計劃;組織武裝力量在戰爭過程中的展開和指揮以及研究預想敵人進行戰爭和戰略性戰役的能力。軍事戰略來源於政治並為政治服務。軍事戰略本身又反作用於政治。戰爭時期,政治與軍事戰略的相互關系突出地表現在建立統一的軍事政治領導機關方面。國家的經濟和社會政治制度對於軍事戰略的性質和內容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軍事 戰略:廣義上的戰略泛指對全局性、高層次的重大問題的籌劃和指導,如國家戰略、國防戰略、經濟發展戰略等。軍事戰略主要指籌劃和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軍事戰略按作戰類型和性質,分為進攻戰略和防禦戰略。在軍事戰略下一層次,還有軍種戰略和戰區戰略等
⑼ 軍事戰略由那幾個基本要素構成
軍事戰略通常由:戰略目的、戰略方針、戰略手段和戰略力量等基本要素構成。
1、戰略目的:戰略目的是政治對軍事的基本要求,通常可分為最終目的、直接目的和具體目的。
2、戰略方針:指導軍事行動的綱領和制定戰略計劃的基本依據。
3、戰略力量:是戰略的物質基礎和支柱。主要是指參與斗爭的軍事力量,但必須與國家的總體力量協調發展。
4、戰略手段:為達成戰略目的而運用軍事力量的方式和方法,主要解決用什麼進行軍事斗爭和怎樣進行軍事斗爭的問題。它包括所有能應用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技術、戰略領導和指揮等各方面的全部的綜合手段。
(9)研究軍事戰略的方法擴展閱讀:
其他戰略
企業戰略由以下四個要素組成:
(1)經營范圍。經營范圍是指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領域。
(2)資源配置。資源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基礎,包括實物資源、貨幣資源、人力資源、技術專利、商標信譽等。
(3)競爭優勢。競爭優勢是指企業通過其資源配置的模式與經營范圍的決策,在市場上形成的與其競爭對手不同的競爭地位。
(4)協同作用。在制定戰略時,企業力求利用已有的設備、專利、生產技術、銷售網路、商標等,進行合理組合,以形成相互協同作用。
⑽ 戰略學的研究方法
戰略學研究是戰略領域的認識活動,需要藉助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方法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戰略學研究必須遵循的科學指南,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戰爭觀和軍事辯證法思想,對於戰略學研究帶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如邏輯推理法、系統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統計分析法等,對戰略學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戰略學研究還有自身特有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戰爭與戰略理論集粹.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9.
王文榮.戰略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
張萬年.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
馬保安.戰略理論學習指南:軍事戰略前沿理論探析.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2. 【書名】戰略學
【作者】軍事科學研究部編
【出版商】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1
【ISBN號】7-80137-454-1
【頁數】510
【參考文獻格式】軍事科學研究部編. 戰略學2001年版.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1.
【內容提要】本書分為戰略學基礎、戰爭與戰略指導一般規律、高技術局部戰爭及其戰略指導三編。
【書名】戰略學(英文版)
【作者】彭光謙,姚有志著
【出版商】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5.08
【ISBN號】7-80137-892-X
【頁數】19cm
【主題詞】軍事戰略(學科: 戰略學學科: 英文)
【中圖法分類號】E81 (軍事>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戰略學)
【參考文獻格式】彭光謙,姚有志著. 戰略學.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5.08.
【內容提要】本書以英文撰寫出版,主要闡述戰略學基礎理論,包括戰略的概念、戰略的要素、戰略理論的演進及其規律、戰略思維規律和戰略學研究的任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