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理性主義方法語言學研究

理性主義方法語言學研究

發布時間:2022-09-08 23:22:28

Ⅰ 語言學三大流派

現代語言學一百多年來的發展經歷了三個主要時期,歷史比較語言學、結構主義語言學、轉換-生成語言學分別是這三大時期的代表。網路課件介紹了八個流派,我們要求重點了解歷史比較語言學、結構主義語言學(包括布拉格學派、哥本哈根學派、美國描寫主義學派)、轉換-生成語言學,因此我們主要圍繞這三大學派簡要介紹有關內容要求,也就是各個學派最基本的基本情況:各學派的貢獻、地位、代表人物。更加詳細的內容,同學們可以參考《語言學概論》網路課件中「望遠鏡•語言學流派」。
1、歷史比較語言學
歷史比較語言學從前又稱比較語法,通過語言親屬關系的比較研究語言的發展規律,擬測它們的共同母語。歷史比較語言學是在19世紀逐步發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歐語系的歷史比較。19世紀之前,這種研究不是沒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紀才進入系統的研究,並使語言學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19世紀歷史比較語言學在理論和方法上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在初始階段,丹麥的拉斯克(R•Rask)、德國的格里姆(J•Grimm)和葆撲(F•Bopp)被稱為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奠基者。
19世紀中期,歷史比較語言學發展到第二階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國的施萊歇爾(August Schleicher),其代表作是《印度日耳曼語系語言比較語法綱要》。初期的比較語言學者已經認識到歷史上有親屬關系的語言的共同原始母語是一種不再存在的的語言,到了中期施萊歇爾則開始具體「構擬」這種原始母語的形式,並用星號*來標示構擬的形式。他受到生物學物種分類的啟發,為有親屬關系的語言的歷史演變過程設計了一種樹形譜系圖,使語言之間的親屬關系以直觀的形式呈現在人們的面前。這是歷史比較語言學的一大進展。
19世紀的最後25年是歷史比較語言學的「新語法學派」時期。這個學派的代表人物是奧斯特霍夫(H•Osthoff)和布魯克曼(K•Brugmann),他們在自己創辦的刊物《形態學研究》上正式宣布:語音演變規律不允許任何例外。
歷史比較語言學在語言學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歷史語言學產生以前,語言學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語言學,一般稱之為語文學,還不是獨立的學科,只是別的學科的附庸。語文學時期的學者,對語言的研究多是主觀的規定和臆測,缺少客觀的描述和檢驗,研究對象往往僅限於書面語,目的是校勘古書,解釋傳統經典中的微言大義,不準違背古人的說法,忽視語言本身的結構與發展,更不理解語言作為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的社會功能。歷史語言學建立了比較的方法,既注意語言古今的對比,又注意現代不同語言的對比,重視當代活的語言的研究,運用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考察語言的的歷史來源和親屬關系,為語言建立了譜系,對各種語言做出了譜系分類。所以,歷史比較語言學是語言學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標志,是語言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學習中要注意歷史語言學的重要地位。
2、結構語言學
語言學的重要流派之一。興起於本世紀30年代的歐洲,基本理論源出於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反對對語言現象進行孤立的分析,主張系統的研究。結構語言學的主要論點扼要地說有兩個方面:第一,認為每中語言都有一套獨特的關系結構;第二,每種語言的個別單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跟其它單位的區別、對立中存在的。其鼻祖索緒爾有一個著名的例子:語言結構類似於象棋,每個棋子都有一定的意義和動作范圍,以若干個區別特徵與其它單位對立,按一定的規則相互作用,離開了象棋的結構關系,這些單位不過是毫無意義的木塊或石子。語言中的詞或語素,都可比擬為這樣的棋子。
結構主義強調不能孤立地從事物的個別性去認識它,而要同時從各個成分之間的關系、從結構的分層符號系統的整體性去認識,這無疑是正確的,但結構主義語言學後來陷入了形式主義的死胡同,過於追求抽象形式,而忽視語句的具體內容,顯得比較片面。
結構語言學內部又分為三大學派:布拉格學派、哥本哈根學派以及美國結構語言學派(也稱美國描寫語言學)。
(1)布拉格學派,又稱「結構-功能學派」或「功能學派」。其先驅者是馬泰修斯,成員主要有雅科布遜、特魯貝茨柯伊、哈弗阿奈克等。1926年10月,由馬泰修斯和雅克布遜等6人發起,建立了布拉格語言學會。該學會在第一屆國際語言學會議上第一次把音位學的觀點公諸於世,引起很大反響。1929年出版了會刊《布拉格語言學會論叢》。布拉格學派集體觀點的全面論述見於他們在第一屆國際斯拉夫學會議上所提出的《論綱》,《論綱》中強調語言是一個功能體系,對語言現象的評價應著眼於它的功能。特魯貝茨科依的《音位學原理》是這一學派的一部重要的代表作。
(2)哥本哈根學派,又稱丹麥學派。代表人物有葉姆斯列夫、布龍達爾、烏爾達爾等。1931年,葉姆斯列夫和布龍達爾共同創建了「哥本哈根語言學會」,該學會成為當時歐洲結構主義語言學的一個中心。1938年創辦會刊《語言學學報》,1939年的創刊號布龍達爾發表了他的論文《結構語言學》,遂成為這個學派的綱領。
(3)美國描寫語言學派,布拉格學派和哥本哈根學派共同匯成歐洲結構主義語言學,它區別於美國的結構主義語言學。美國結構語言學又稱美國描寫語言學,是結構語言學中發展最完善、最重要的一個學派。它是本世紀美國的一些學者在對美洲印第安語的調查和研究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先驅者是鮑阿斯和薩丕爾,分別著有《美洲印第安語手冊》和《語言論——言語研究導論》,二人都強調要對語言作客觀的共時描寫。這個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是布龍菲爾德,1924年他和鮑阿斯、薩丕爾等人一起創立了「美國語言學會」,1925年出版會刊《語言》。1933年布龍菲爾德的《語言論》出版,對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是這一學派的奠基性著作,使它進入「布龍菲爾德時期」。50年代,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進入「後布龍菲爾德時期」,哈里斯和霍蓋特是這一時期的主要代表。霍蓋特1958年出版的《現代語言學教程》是美國結構語言學集大成的理論著作,對美國結構語言學的發展進行了一次科學的總結。1951年,哈里斯的《結構語言學的方法》出版,被人視為後布龍菲爾德時期的象徵和轉折點。
結構主義語言學自產生以來,不僅影響到語言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和各個流派,而且還影響到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其嚴密的分析方法已滲透到人類學、哲學、心理學和文藝批評等其它領域。這樣,結構主義就由一種語言學理論演變成一股幾乎對人文社會科學各個學科都產生影響的思潮,因而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學習結構主義語言學要注意了解其三個分支學派。
3、轉換-生成語言學
出現於二十世紀50年代末,以美國喬姆斯基為代表,運用轉換-生成的理論和方法研究語言。其活動中心是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的麻省理工學院;另外,在歐洲有一個專門研究轉換-生成語法的學術組織,稱為「舊大陸生成語言學協會」,它是一個國際性的生成學派的組織,於1975年秋成立於荷蘭。
1957年喬姆斯基的《句法結構》出版,標志著「轉換-生成語法」的誕生。這一理論是建立在理性主義的哲學基礎之上的,它完全不同於建立在經驗主義基礎之上的美國結構主義,因此,它的出現是對當時居於主流地位的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的一大挑戰,被人稱作「喬姆斯基革命」。
喬姆斯基受美國描寫語言學的影響,最初曾經運用結構主義的方法研究希伯萊語的語法,他發現以分布和替代的原則和方法對語言素材進行切分和分類的「分類主義」的方法,雖然對語言結構的表面現象作了一定分析,但對於語言結構內在的聯系卻解釋不了,比如某些「同形異構」的現象,主動句和被動句之間的關系。他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結構主義分析的不足:
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
按結構主義的分析是:Flying || planes | can ||| be || dangerous.而其中的Flying planes 可以有兩種結構關系:一是動/賓「駕駛飛機」,一是形/名「正在飛行的飛機」,這在結構主義直接成分分析法的分析中是無法顯示出來的,這種意義是在語言的深層而不在表層。也就是說,結構主義只分析了表層結構,而沒有分析也無法分析深層結構,實際上上面的句子就含有兩個不同的深層結構,是兩個深層結構轉換來的,其中一個深層結構中的planes受事,一個深層結構中的planes是施事。
又如下面兩個句子:
1〕John is easy to please.
2〕John is eager to please.
這兩個句子,按結構主義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其語法結構完全是一樣的,不能發現二者的本質區別,而實際上它們的意思根本不同。前一句的意思是「約翰很容易被討好」(直譯是「人們容易使約翰高興」),後一句的意思是「約翰急於討好別人」(直譯是「約翰急於使別人高興)。這是因為第一個句子可以轉換為:It is easy to please John.第二個句子不能,如果轉換為「It is eager to please John」,意思就完全錯了。
這就促使喬姆斯基和其他一些語言學家積極思索,另闢語言分析的蹊徑,於是產生了轉換生存語言學,這就是該語言學產生的背景。
轉換-生成語法強調對人的語言能力做出解釋,而不是僅僅描寫語言行為,它要研究的是體現在人腦中的認知系統和普遍語法。喬姆斯基認為「語言」不是實際存在的東西,這個概念是從語法中派生出來的,只有語法才是實際存在的,因此,轉換-生成語法研究的對象是語法而不是語言。另外,轉換-生成語法採用的是現代數理邏輯的形式化方法,根據有限的公理化的規則系統和原則系統用演繹的方法生成無限的句子,以此來解釋人類的語言能力。所以說,轉換-生成語法無論是在研究目的、研究對象,還是在研究方法上都和傳統語言學、結構主義語言學有原則的區別。它為語言研究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展現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使語言學以新的面貌呈現於世。它對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轉換-生成語言學認為簡單主動肯定陳述句是核心句,其它形式,如否定句、疑問句、被動句等等,都是從核心句轉換來的。實驗證明:這有一定道理,因為給受實驗者幾十個各種類型的句子,讓他們回憶,結果是核心句被正確回憶起來的最多,其它形式的句子,都有被回憶成核心句的傾向。這說明,每經過一次轉換,句子就復雜一些,理解和記憶的心理過程也就復雜一些,所以在大腦存儲系統的深層,基本結構還是核心句的完形。
轉換-生成學派的影響不僅體現在語言學方面,在其它學科,如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以及認知科學等方面都產生了一定的反響。喬姆斯基認為,轉換生成語法將促進認知科學的發展,並把語言學的研究和神經科學、心理學以及生物學等學科的研究結合起來,共同為探索人腦的奧秘做出貢獻。

Ⅱ 當前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當前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的發展趨勢如下:
第一,傳統的基於句法-語義規則的理性主義方法過於復雜,隨著語料庫建設和語料庫語言學的崛起,大規模真實文本的機器學習處理成為自然語言處理的主要選擇。
第二,統計數學方法越來越受到重視,自然語言處理中越來越多地使用機器自動學習的方法來獲取語言知識。
第三,淺層處理與深層處理並重,統計與規則方法並重,形成混合式的系統。
第四,自然語言處理中越來越重視詞彙的作用,出現了強烈的「詞彙主義」的傾向。詞彙知識庫的建造成為了普遍關注的問題。

Ⅲ 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

休謨用一把「叉子」,把人類的知識體系和獲得知識的方法一分為二。

一邊是所謂的觀念知識,它們不需要經驗的驗證,比如數學。數學的知識不需要做實驗來驗證,只需要理性思考就能夠獲得。比如勾股定理,你運用邏輯推理就能夠發現它、理解它,不需要去測量一百個三角形的邊長來核實這個定理。可以講,數學是人類知識體系和認識過程的一個特例。

休謨的叉子劃出來的另一邊呢,就是經驗知識,在休謨看來,這些知識單純靠理性是得不到的,或者說這部分知識你單純靠理性去想,反而不可靠。

理性推理有兩個最基本的方法,歸納和演繹。歸納,就是具體的事情里歸納出一個總的結論;演繹就是從一個基本的結論出發,推演出各種不同的情況。而休謨就認為,單純靠理性思考,無論是歸納還是演繹,得到的結論都可能不可靠。

先說歸納的問題在哪。舉一個例子,你可能聽說過火雞悖論,說一個農場主,每天出現在雞窩前,給火雞帶去食物,久而久之火雞就歸納出一個結論,農夫的出現意味著食物。這個規律是否成立了呢?火雞今天驗證一下,發現成立,明天又驗證一下,發現還是成立。這只火雞可以說非常「理性」了,但是,等到感恩節的前一天,這個定理就失效了,理性的火雞等來的不是食物,而是農夫的屠刀。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歸納推理,日常使用倒也不需要像哲學家那樣去較真。但是休謨是想要提醒我們,掌握了過去的事實,並一定就能用來推斷未來,因為我們其實沒有理由認為未來就會重復過去的事情。

我要和你強調一下,休謨不是要否認經驗的作用,他強調的是我們不能從有限的經驗總結出普適的規律。我們今天把休謨說的這種問題叫做「不完全歸納的誤區」。

那演繹又有什麼問題呢?要從一個道理推出衍生的結論,這件事其實還有一個前提基礎,就是你要能確認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但休謨卻說,我們其實很難判斷真正的因果關系是什麼,我們經常只是給兩件在時間和空間上挨得很近,一前一後發生的事情套上了因果關系。

比如,進入了秋冬季節,小張穿著短袖出門跑步,結果回來感冒了,過去會認為,著涼是感冒的原因,感冒是著涼的結果。這種因果關系對不對呢?今天的醫學研究告訴我們,冷空氣本身並不會讓我們感冒,感冒真正的原因是空氣中的病原體。比如普通感冒是鼻病毒引起的,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實際上,在一個溫暖的、人很多卻不透氣的空間里,感染疾病的可能性比在冷空氣流通的室外概率大得多。

再比如,人們過去說「烏鴉叫,喪事到」,現象是這個現象,但其中的因果關系究竟是怎樣的呢?烏鴉叫是人死的原因嗎,有人認為恰恰相反,是因為人快死了,散發出的味道才吸引來了烏鴉。你看,要准確地找到兩件事的因果關系其實是非常難的,我們今天認為毫無疑問的因果關系,也未必就是真正的因果關系。

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在近代的爭論

既然不完全的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都可能靠不住,那麼我們能依靠的是什麼呢?還是經驗。經驗主義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洛克就認為,人生下來就如同一張白紙,全部知識都是建立在經驗之上的,不同人會有不同的經驗,從而在心靈中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觀念和知識。

和經驗主義對立的是以笛卡爾所代表的理性主義。關於笛卡爾,我之前在《科技通史60講》中介紹過他的方法論。可以講,笛卡爾總結出一整套通過理性思考獲得新知的方法。笛卡爾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笛卡爾認為,我們可以通過思考獲得真正的知識。

笛卡爾並沒有完全否認觀察的作用,但他認為通過觀察獲得的只是對事物表象的認識,而不是對世界本質的認識。人類的很多復雜想法,比如數學上的等號、開方、對數這些概念,在實際世界當中都沒有直接對應的存在,我們不可能靠觀察或者感知得到這些概念,只能靠理性的思考和邏輯推理得到它們。在笛卡爾之後的幾位最著名的數學家,比如牛頓、萊布尼茨等等,都是理性主義的信奉者。

從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在近代的爭論,你會發現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像休謨和洛克,都是側重於從對社會的觀察中得出他們的哲學見解,而理性主義的代表人物笛卡爾、牛頓和萊布尼茨,都在數學上有很高的造詣。

在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之爭的歷史上,還有一位試圖調和雙方分歧的人物,就是德國古典主義哲學的奠基人康德。康德原本是理性主義的哲學家,但他看到休謨的書,有一種猛然驚醒夢中人的感覺,花了很多年時間修正自己的哲學思想,來回應休謨的思想。

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對今天西方的政治、法律、科學和社會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這里先著重談談它們在科學上的影響.

人類的知識都來自於理性嗎?

很多人問我,到底應該相信經驗還是理性,我通常是拿著休謨的叉子在人類的知識體繫上再劃一刀。這樣,加上之前休謨劃的一刀就把知識體系和方法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數學,它是純粹理性的。

第二種是科學,或者說自然科學,它理性的成分很大,我們通常會用一些簡單明了的規律概括構建這方面的知識體系,然後不斷地採用實證主義的方法越來越准確地勾畫規律的邊界。至於規律如何得到,它們有些是通過有限的歸納,有些是通過盡可能合理的演繹。

第三種是非科學。注意,我這里所說的非科學不是偽科學的騙術。在我看來,非科學包括很多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也包括哲學和宗教。在這些知識體系中,經驗的部分佔的比例更大。

不過,這絕不意味著在這些學科中不需要理性的分析、不需要講邏輯,而是說對於這些學科,我們往往無法從中找到自然科學定律那樣普遍適用的規律。即使能找到一部分規律,它們也有嚴格的適用范圍。甚至還有很多關於經驗的研究,根本沒有辦法找到一個規律去概括它。

在現代的科學里,我認為心理學和醫學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經驗的科學。其實經驗主義這個詞最早就來自於古希臘的醫學,當時一些醫生強調要靠經驗給病人看病,而不能靠書本上的教條,這被叫做經驗主義。

還有一個特別的領域,就是認知科學中的人工智慧研究,實際上也是一個非常依賴於經驗的學科。

早期的人工智慧學者通常喜歡把這個領域劃歸到自然科學的范疇里,他們希望依靠理性和邏輯來解決人工智慧的問題。比較有代表性的學者包括提出形式語言模型的喬姆斯基。

喬姆斯基試圖將用數學模型來產生語言,或者說把語言這件事納入到數學的范疇內。這可行不可行呢?應該講,部分是可行的,像今天的計算機語言,就可以完全納入到數學的框架內。

但是人類的語言就沒有這么簡單了,總是有很多例外,你找到的、或者設定的規律,總是有失效的時候。

於是,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之後,在自然語言處理這個領域,賈里尼克等人扛起了經驗主義的大旗,讓計算機通過對經驗和案例的學習來處理人工智慧問題。今天人工智慧的成功,是在這批人的工作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在很長的時間里,在學術界一直有兩派自然語言處理的學術會議,一種是偏傳統語言學理論研究的,比如計算語言學國際會議COLING;另一種是偏經驗主義的,比如經驗方法自然語言處理會議EMNLP。這兩派的會議我都去過,兩類人完全不同。

但近年來出現一個趨勢,就是這兩種會議有時會一起辦,你可以把它們理解為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的結合。不過到目前為止,現有的幾乎所有人工智慧的成就,以及全部大數據的成就,都來自於經驗主義這一派。

小結

那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什麼時候應該採取理性主義的方法,什麼時候應該採取經驗主義的方法呢?

我覺得理性主義主要用在兩個地方。第一個地方,是在面對數學和自然科學問題的時候。第二,就是我們需要找到一件事哪裡出錯了的時候。

很多時候,理性主義無法告訴我們那個正確的答案是什麼,但它能夠告訴我們什麼是錯誤的,因為它們不合乎邏輯,不合理。不過,要用理性主義的方法,一定要知道規律的適用邊界,不能把理性主義變成教條主義。

至於什麼時候該用經驗主義的方法呢,在我看來,任何涉及到非科學的問題,我都寧可相信經驗。

Ⅳ 語言學的影響

分析歐洲傳統語言學思想對他們的影響,從而得出結論:美國語言學在繼承歐洲語言學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走出了一條推陳出新的道路。
關鍵詞: 美國語言學 歐洲語言學 影響

一、美國的語言學傳統與歐洲的傳統有很大不同,但又有重要聯系。
歐洲有兩千多年的語言研究歷史,美國的語言學則開始於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在歐洲,傳統語法一直占據統治地位;而在美國,傳統語法的影響微乎其微。在歐洲,許多語言都有自己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因此比較語言學和歷史語言學有可能占據重要地位;在美國,居統治地位的只有英語,其文化傳統也不像歐洲語言那樣源遠流長,除此以外,土著語言沒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也沒有文字形式,所以歷史語言學無從談起,比較語言學也沒有任何基礎。
十九世紀時,美國出現了一位著名的歷史語言學和梵語學家惠特尼(W.D.Whitney)。他曾求學於德國,在柏林大學主要師從魏伯(Albrebt Weber,1815—1901)。在此期間,他聽過葆撲(Franz Bopp,1791—1867)的課,所接觸的基本上屬於歐洲的傳統。到了二十世紀初期,到歐洲學習及受歐洲影響的美國語言學家才開始研究美國的特殊問題,他們發展了美國的描寫主義語言學和結構主義語言學。
二、歐洲語言學對美國語言學各階段的影響。
美國語言學歷史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博厄斯和薩丕爾時期(1911—1932);布龍菲爾德時期(1933—1950);海里斯時期(也稱「後布龍菲爾德時期」)(1951—1956)和喬姆斯基時期(1957—)。每個時期的語言學思想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歐洲傳統語言學思想的影響。
博厄斯(Boas)和薩丕爾(Sapir)提出的「語言跟使用者的整個生活和思維方式緊密聯系」的基本觀點,可以從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的理論中找到來源。薩丕爾認為洪葆特的著作開辟了語言學思想新的前景。後來的沃爾夫(Whorf)又對他們的觀點做了進一步發展。洪堡特和沃爾夫都堅信,語言的影響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
布龍菲爾德時期的學說跟歐洲索緒爾(De Saussure)的理論有較密切的關系,盡管在薩丕爾和布龍菲爾德的著作中很少提到索緒爾,但這個時期隨著學術上跟歐洲的交流,索緒爾的理論還是對美國語言學有著強烈的影響。裘斯(Joos)編的《語言學文集》(Readings in Linguistics,1958),第一篇就是威爾士(R.S.Wells)的《索緒爾的語言學系統》(De Saussure』s System of Linguistics,1947),足見對他的重視。布龍菲爾德認為索緒爾的學論奠定了人類言語科學的基礎。他也贊同索緒爾區分共時語言學和歷時語言學,區分語言和言語。他完全同意《普通語言學教程》的基本原則:
對我來說,跟索緒爾一樣,……同時在某種意義上,對薩丕爾也一樣所有這一切(即索緒爾的la parole「言語」)在我們科學的權利范圍以外;我們的科學只能研究語言(即索緒爾的la langue「語言」)中的那一部分特徵,如音位、語法范疇、詞彙等,這些特徵對某一語言社團的所有人都是共同的。……語法或詞彙的描述歸根結底只是一種抽象。
另外,布龍菲爾德本人年輕時曾留學德國,1913—1914年他曾到萊比錫(LEipzig)大學和哥廷根(G?觟ttingen)大學進修語言學。在這期間他結識了新語法學派(Junggrammatiker)的代表人物,如布魯格曼(Karl Brugmann)、萊斯琴(August Leskien)等人。這個學派的理論對他有較深的影響。他高度評價並嚴格遵循「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他把這些理論和方法,以及他自己的描寫技巧,出色地運用到一個距離印歐語很遠的、完全不同的語族——北美印第安語中的阿爾崗昆語(Algonquian)的歷史比較研究中,並使之成為美洲印第安語研究的經典之一。
同時在此階段,美國語言理論還受到了行為主義哲學和機械生理學嚴格的實證論(positivism)的影響。布龍菲爾德所受的影響最大。1914年他在寫作《語言研究導論》(An Introction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一書時,是站在馮德(W.Wundt)的心理學的立場上來說明語言現象的,例如,他把語言看成是跟心理和生理活動緊密聯系的一種表達活動,用聯想的心理活動來解釋語音變化,認為意義是心理聯想的習慣,等等。到1933年,他從馮德的「心靈主義」(mentalism)轉到了華生(J.B.Watson論文聯盟www.LWlM.com)和魏斯(A.P.Weiss)的行為主義(behaviorism)的立場上。他在寫作權威教材《語言論》(Language)(最先發表於1933年)時大幅度修改了《語言研究導論》,使《語言論》的理論基礎更加符合魏斯等行為主義哲學家的機械論觀點。魏斯認為,描述人類行為和經驗時所用的材料,必須完全是(至少可能是)空間和時間中任何人都可以觀察到的現象。布龍菲爾德認為「自言自語或思想」和「心像、感覺等,不過是表示各種身體活動的流行詞語而已」,這正是行為主義理論的典型代表。在該書第二章「語言的用途」中,他還態度鮮明地反對心靈主義(mentalism),主張機械主義(mechanism)。總之,布龍菲爾德是從行為主義和機械主義的立場來觀察和研究語言的。
成立於1924年年底的「美國語言學會」會員的學術觀點主要分屬新語法學派和人類語言學學派。以後的美國描寫語言學派正是以這兩派人中的某些人為核心發展起來的。這一學會從一開始就跟布拉格語言學會有密切的聯系,薩丕爾跟特魯別茲柯伊(Trubezkoy)有頻繁的通信聯系,博厄斯也堅信語言學和任何真正的科學的國際性。這都說明美國語言學的發展跟歐洲語言學有著繼承和密切的關系。
喬姆斯基自稱他的語言理論是「笛卡爾語言學」,這意味著他是理性主義者。他在哲學上曾受古德曼(Nelson Goodman)《表現結構》(Structure of Appearance,1951)中結構系統觀點,以及奎恩(V.O. Quine)對邏輯經驗主義批判的影響。奎恩認為命題不一定受經驗的檢驗。這使喬姆斯基在語言理論中站到了面向理論的立場。這從他的論著中引用的例句也能看出。他從不註明出處,只要是合乎規則的就是合格的句子。人們往往會發現有些例句十分古怪。這些例句的選擇同樣反映了他的基本立場。喬姆斯基的確繼承了17世紀法國波爾·羅瓦雅爾(Port-Royal)的唯理語法的傳統,他也繼承了19世紀德國洪堡特關於語言是一種創造能力及語言有「內部形式」(innere Sprachform)的學說。他像洪堡特一樣,認為過去和現在一直在探討為什麼任何語言的使用者,都可以利用有限的材料,創造出無限多的語句。洪堡特被認為是歐洲語言學的代表,可見歐洲語言學對美國語言學有著深遠的影響,但他們各自又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喬姆斯基繼承了傳統和結構主義的某些概念和方法,但無論在理論上和方法上,他都有新的創造。
三、推陳出新——美國語言學的發展。
以上簡述說明美國語言學的發展一直受到歐洲語言學傳統思想的影響,並不像某些人所認為的這兩者是完全割裂的。美國語言學在繼承歐洲語言學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走出了一條推陳出新的道路。

Ⅳ 19世紀以來的語言學流派的代表人物 流派的成就、發展史和影響

西方語言學流派 19世紀:歷史比較語言學運用「歷史比較法」,對不同語言進行比較分析,揭示語言間的親屬關系以及它們的歷史發展,這樣的語言研究就是歷史比較語言學。【1】先驅人物——威廉·瓊斯(英國東方學家,加爾各答最高法院法官)1786年是語言學誕生的一年,因為這年的9月27日有個名叫威廉·瓊斯(W. Jones)的英國人在加爾各答「亞洲學會」宣讀了一篇著名的論文《三周年演說》。文章指出梵語(古印度語)和歐洲希臘語、拉丁語、凱爾特語和日耳曼語的結構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因而他斷言,這些語言必有一個共同的來源。威廉·瓊斯的論文研究引起了歐洲學術界的廣泛興趣,在當時啟蒙運動和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下,許多學者把眼光引向過去,探索各民族的起源和史前史,古代的語言也是系統研究的對象之一。此後的100年中,學者們忙於各種語言的歷史比較——先是在印歐語系的各種語言之間進行比較,後來則是構擬它們的母語——原始印歐語。【2】奠基人有:葆朴(F.Bopp)、拉斯克(R.C.Rask)和格里木(J.L.K.Grimm)1816年,德國語言學家葆朴發表了《論梵語動詞變位系統,與希臘語、拉丁語、波斯語和日耳曼語相比較》一文,揭示了這些語言的動詞變位系統的對應規則,並認為這些語言應該具有共同的來源的結論,被認為是歷史語言學的奠基之作。1818年,丹麥語言學家拉斯克發表了《古代北方語或冰島語的起源研究》,指出日耳曼諸語言和其他印歐語的詞在語音上存在著有規律的形式對應關系。拉斯克認為,語法對應是確定語言親屬關系和起源共同性的更為可靠的標志,該文所論述的方法和原理對歷史語言學的建立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德國語言學家雅各布·格里木對歷史語言學的建立也作出了重要貢獻。他1819年出版的《德語語法》提出了語音演變規律(著名的格里木定律,受到拉斯克有關觀點的影響),進一步揭示了日耳曼語與其他印歐語之間的語音對應關系。這一定律對於確認印歐語親屬關系、了解民族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研究語音演變規律具有重大啟示作用。原始印歐語 p b bh t d dh k g gh日耳曼語 f p b th t d h k g (第一次轉換規則)高地德語 b f p d ts t g kh k (第二次轉換規則)根據格里木的解釋,日耳曼語族中自成一體的三組音跟更早的原始印歐語的發音比較,都曾發生過音變,情況如下:(1)原始印歐語的濁塞音b、d、g,變成了日耳曼母語中的清塞音p、t、k。如拉丁語中的o(二)、genu(膝),在古冰島語中變成tveir、kné。(2)原始印歐語的清塞音p、t、k,變成了日耳曼母語中的清擦音f、th、h。如拉丁語中的pater(父)、tu(你),在古冰島語中變成fa�0�8ir、�0�6u。(3)原始印歐語的送氣濁塞音bh、dh、gh,變成了日耳曼母語中的濁塞音b、d、g。如梵語的bhrāther(兄弟),在英語中為brother。【3】代表性人物:施萊歇爾(A.Schleicher)-----提出了語言的「譜系分類法」,開創了構擬重建的方法。19世紀中葉,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發展已相當成熟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總結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德國語言學家施萊歇爾於1861年出版了《印度日耳曼語比較語法綱要》。受到浪漫主義和生物進化論的影響,施萊歇爾提出自然主義語言觀,其主要理論觀點有:①「語言有機體」理論:語言是一個天然的有機體,它們是不受人們意志決定而形成,並按照一定規律成長、發展而又衰老和死亡。②語言生命的「兩個時期」假設:語言的生命和其他動植物等有機體的生命一樣,都有成長的時期和衰老的時期。成長期語言由簡單的結構變成更復雜的形式;在衰老期,語言由它所發展的最高點逐漸衰退,它的形式也受到了損害。並且,它認為語言發展的上升階段是在人類的史前史,從有史時期開始,語言的歷史就是一部衰落史(荒謬)。那麼,語言發展的最高點在哪兒呢?就印歐語來說,他把他所擬構的印歐「母語」看作是最高階段。③語言發展階段論:世界上的語言有著共同的發展道路,依照一定的階段發展的。生物是由簡單的生命細胞,經過各個發展階段,然後產生各類生物,語言也是這樣。具體地說,語言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以語言類型三分法為依據:孤立語、粘著語、屈折語),即所有的語言都發端於詞根語,然後通過輔助詞的粘著,最後發展到高級階段,即印歐語開始衰落時那樣的屈折語形結構形式(該理論導致了語言類型優劣論)。④語言譜系樹理論:將生物學中描繪生物進化類別的樹形圖方法應用語言發展過程和分類研究。在此基礎上,他根據已發現的對應規則來構擬重建原始印歐語,追溯它的每一分支的發展,繪成了印歐語系語言發展的譜系樹,提出了語言的「譜系分類法」。【4】轉折時期:青年語法學派19世紀70年代,是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轉折時期,以萊比錫大學為中心聚集的一批語言學家形成了這一時期佔主導地位的所謂「青年語法學派」,代表人物有勃魯格曼、奧斯托霍夫、保羅等。他們的理論主要有:①語言存在於使用它的人們的不間斷的使用之中,因而語言研究應該重視活的現代語言及其方言。②在語言發展中起作用的語音規律沒有例外(如有例外,是有交叉規律作用造成的或其他因素造成的)。③類推作用在新的語言形式產生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評價:青年語法學派在理論、方法和實踐上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把歷史比較語言學推向了高峰。①這個學派總結出許多非常有價值的語言演變規律,揭示出語言發展的歷史事實,證明歐洲和亞洲語言的親屬關系,基本確定了印歐語系的譜系。②今天,歷史比較法在語言分化、方言產生和發展的研究、民族語言的調查研究等領域中具有重要意義。③把語言分化和方言的形成看作確立語言規律和心理規律的基礎,因而立足現時口語,研究語音構成的生理和物理的基礎及其語流音變,大大出盡了現代語言學的建立和發展。④缺陷:將語音演變規律和類推作用看作語言研究中的萬能鑰匙,因而不可避免地縮小了語言研究的范圍,排斥了對語言本質及其語言社會功能等語言學主體問題的研究。【2】評價:①優點:相對於語文學時期是一個巨大進步,使語言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是一個里程碑。 歷史比較語言學:建立比較法,注意古今語言,當代不同語言的對比,重視「活」語言;運用進化論觀點考察歷史來源和親屬關系,作了譜系分類。 ②缺點:對口語重視仍然不夠,側重古語及其發展,將語言事實作孤立的分析;忽視了語言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忽略語言整體的系統性考察→不能適應語言研究的進一步發展20世紀初期到中葉:結構主義語言學當語言研究在觀點、方法上醞釀重大變革之時,瑞士著名語言學家索緒爾出版了著作《普通語言學教程》(1916),提出了一整套新的理論與方法→奠定了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基礎 索緒爾語言學理論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被稱為語言學界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他因此而被稱為現代語言學之父。(1)區分語言與言語。著重分析、描寫語言的結構體系。(2)提出語言是一個符號系統。主張系統地研究語言;認為語言要素之間的關系是句段關系和聯想關系。(3)區分語言的共時研究與歷時研究。重視共時語言的研究。(4)區分內部語言學與外部語言學。認為語言系統及其發展與外在條件密切相關,但這種研究與語言系統本身的研究不同,二者不能混同。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又發展出了三個主要的結構主義學派:(1)布拉格學派(結構—功能學派):強調語言是一個功能體系;在國際語言學會上公開音位學觀點,代表作《音位學原理》 代表人物:馬泰修斯、雅科布遜(2)丹麥學派(哥本哈根學派):語言是完整的符號系統,符號是表達方式和內容的綜合體 成立哥本哈根語言學會,創辦《語言學學報》,論文《結構語言學》 代表人物:葉姆斯列夫、布龍達爾 (3)美國的描寫語言學派:結構語言學中發展最完善,最重要的一個學派先驅是鮑阿斯和薩丕爾→主張實地調查,強調對語言事實作客觀的共時描寫重要人物布龍非爾德→《語言論》是該派德奠基之作→「布龍非爾德時期」 把語言看作是一系列刺激和反應的行為,主張通過形式特徵來描寫語言結構,強調共時描寫和分析應排歷時因素。後期代表人物海里斯→《結構語言學的方法》→「後布龍非爾德時期」認為語言結構分析的任務是尋求話語單位並說明這些單位之間的關系,在語言結構分析過程中,基本操作程序是切分、歸類,依據是分布。 另外,還有日內瓦學派、倫敦學派、莫斯科學派等小的學派。 (1)優點:強調語言是一個完整的符號系統,不能孤立地研究,要從各成分間的關系,結構的分層符號系統的整體性認識;注重對立成分的分析;注重口語和共時描寫。(2)缺點:後來陷入了形式主義的死胡同,過於追求形式,忽視了語句的具體內容。將形式和意義割裂開來。只能描寫語言事實而不能解釋原因。 20世紀中葉至今:生成語言學是在批判和修正美國描寫語言學理論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是最近幾十年西方語言學最有影響的一個學派。創始人喬姆斯基→1957年《句法結構》→標志著轉換生成語法的誕生(「喬姆斯基革命」)這一理論是建立在理性主義的哲學基礎之上的,不同於建立在經驗主義基礎上的結構主義語言學。 受美國描寫語言學的影響,最初用結構主義方法研究語法,但發現了弊端,發現以分布和替代的原則方法對語言素材進行切分和分類,只分析語言的表面現象,不能解釋語言的內在結構,特別是不能分析語言的深層和歧義結構。(例:進口機電產品;他走了半小時了;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喬姆斯基不滿足於觀察語言行為的表面現象,而要求探索人類內在的語言能力。 (1)不僅描寫語言行為,還要研究體現在人腦中的認知系統和普遍語法。(2)人具有語言習得機制(LAD),大腦能自動創造和理解句子→揭示這些規則試圖建立一種人類語言共同的普遍語法,並且解釋人們生成和理解話語的心理機制和心理過程。 (3)語法是生成和描寫句子的規則系統→由句法、語音、語義三平面組成(4)採用現代數理邏輯的形式化方法,根據有限的規則演繹無限的句子研究人的語言生成能力,即怎樣用有限的成分和規則生成無限的句子。目標是提出一個能產生所有句子的語法系統,它主要包括生成和轉換兩個方面。生成規則又包括一套短語結構規則和詞彙插入規則。前者用一套符號表示,如:S→NP+VP,NP→D+N,VP→V+NP(S代表句子,NP代表名詞短語,VP代表動詞短語,D代表限定詞,N代表名詞,V代表動詞)。詞彙規則是生成合格句子的保證,即對一個句子內各成分加以限制。如上例,「POST」前的名詞一定是生物名詞(一般指人)。違反這個限定,就會生成不合格的句子。「轉換」主要指句式和結構的轉換。優點:這種學說適合計算機的應用,克服了結構主義語言學只重表層結構忽視深層結構的不足。為語言研究開辟了新的路子和方向,促進了認知科學的發展;在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特別是人機翻譯和對話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Ⅵ 如何向文科同學科普自然語言處理

目前,人們主要通過兩種思路來進行自然語言處理,一種是基於規則的理性主義,另外一種是基於統計的經驗主義。理性主義方法認為,人類語言主要是由語言規則來產生和描述的,因此只要能夠用適當的形式將人類語言規則表示出來,就能夠理解人類語言,並實現語言之間的翻譯等各種自然語言處理任務。而經驗主義方法則認為,從語言數據中獲取語言統計知識,有效建立語言的統計模型。因此只要能夠有足夠多的用於統計的語言數據,就能夠理解人類語言。然而,當面對現實世界充滿模糊與不確定性時,這兩種方法都面臨著各自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人類語言雖然有一定的規則,但是在真實使用中往往伴隨大量的噪音和不規范性。理性主義方法的一大弱點就是魯棒性差,只要與規則稍有偏離便無法處理。而對於經驗主義方法而言,又不能無限地獲取語言數據進行統計學習,因此也不能夠完美地理解人類語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趨勢就是,基於語言規則的理性主義方法不斷受到質疑,大規模語言數據處理成為目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內自然語言處理的主要研究目標。統計學習方法越來越受到重視,自然語言處理中越來越多地使用機器自動學習的方法來獲取語言知識。

邁進二十一世紀,我們已經進入了以互聯網為主要標志的海量信息時代,這些海量信息大部分是以自然語言表示的。一方面,海量信息也為計算機學習人類語言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另一方面,這也為自然語言處理提供了更加寬廣的應用舞台。例如,作為自然語言處理的重要應用,搜索引擎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工具,涌現出以網路、谷歌等為代表的搜索引擎巨頭;機器翻譯也從實驗室走入尋常百姓家,谷歌、網路等公司都提供了基於海量網路數據的機器翻譯和輔助翻譯工具;基於自然語言處理的中文(輸入法如搜狗、微軟、谷歌等輸入法)成為計算機用戶的必備工具;帶有語音識別的計算機和手機也正大行其道,協助用戶更有效地工作學習。

閱讀全文

與理性主義方法語言學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讓安卓手機出故障的方法 瀏覽:399
銅的顯微結構分析方法 瀏覽:758
繞組電阻檔的測量方法 瀏覽:66
devondale奶粉使用方法 瀏覽:243
黑枸杞剪枝方法圖片 瀏覽:549
汽車導航拆卸安裝方法 瀏覽:533
流鼻涕需要用什麼方法讓他治好 瀏覽:246
電熱棒使用方法 瀏覽:144
統計指數的計算方法 瀏覽:936
鐵皮石斛種植方法能種在石頭上 瀏覽:174
高冰種翡翠原石鑒別方法圖解 瀏覽:401
租房喝水的正確方法 瀏覽:821
月見草油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4
玉樹菇食用方法 瀏覽:955
子宮上長了瘤子消除最佳方法 瀏覽:476
led燈接線柱焊接方法視頻 瀏覽:657
ipad如何隔空手勢操作方法 瀏覽:423
如何起小運的方法 瀏覽:373
有什麼草本方法祛痘 瀏覽:307
北京幼兒教育方法培訓班哪裡有 瀏覽: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