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放射性核素圖像分析方法及要點

放射性核素圖像分析方法及要點

發布時間:2022-09-07 07:33:46

㈠ 核醫學顯像有哪些特點

核醫學顯像的最大特點是「功能成像」,這與前述的X線、CT、MRI和超聲「形態成像」有很大的不同。
病變的發生一般都是先有功能改變,然後才會有形態和結構的改變。核醫學圖像能夠反映器官組織的血流、代謝和排泄等功能信息,能在疾病早期(尚未出現形態和結構改變之前)就作出診斷。所以,核醫學顯像的首要優勢,就是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即能夠早期診斷疾病。
其次,核醫學顯像可以根據顯像目的選用能在特定器官或病變組織聚集的顯像劑,特異性地顯示腫瘤、炎症、轉移性病灶等,具有很高的「特異性」,即不容易搞錯。
PET圖像 能敏感顯腫瘤及轉移病灶(黑箭),但組織器官的輪廓結構顯示不良
 但是,核醫學顯像也有不足。如圖像分辨力不高,對解剖結構的顯示遠不如X線、CT、MRI等形態影像;顯像技術相對復雜,圖像影響因素多;特異性顯像劑只能顯示特定的靶器官,鄰近器官則顯示不良。
此外,核醫學顯像存在「不間斷」的持久「放射源」,在輻射防護方面比X線、CT檢查時相對復雜;在放射性葯物的制備、運送、保存、給葯以及後續處理等環節的失誤均可導致放射性污染,值得注意。

㈡ 「放射性核素分析法」指什麼原理

同位素示蹤所利用的放射性核素(或穩定性核素)及它們的化合物,與自然界存在的相應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間的化學性質和生物學性質是相同的, 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質。因此,就可以用同位素作為一種標記,製成含有同位素的標記化合物(如標記食物,葯物和代謝物質等)代替相應的非標記化合物。利 用放射性同位素不斷地放出特徵射線的核物理性質,就可以用核探測器隨時追蹤它在體內或體外的位置、數量及其轉變等,穩定性同位素雖然不釋放射線,但可以利 用它與普通相應同位素的質量之差,通過質譜儀,氣相層析儀,核磁共振等質量分析儀器來測定。放射性同位素和穩定性同位素都可作為示蹤劑(tracer), 但是,穩定性同位素作為示蹤劑其靈敏度較低,可獲得的種類少,價格較昂貴,其應用范圍受到限制;而用放射性同位素作為示蹤劑不僅靈敏度,測量方法簡便易 行,能准確地定量,准確地定位及符合所研究對象的生理條件等特點:

㈢ 甲狀腺放射性核素顯像的適應證、方法及正常值是多少

本方法為甲狀腺的形態學檢查,是將碘131、碘125 和99m 高鍀酸鹽(99mTcO4)等顯像劑引入體內使其均勻地分布在甲狀腺組織內,藉助這些放射性核素在體內發出的γ 射線,通過直線掃描儀式γ照相機顯示的圖像以了解甲狀腺的大小、形態、位置和對放射性核素攝取的功能狀態,由此而得到的甲狀腺圖像為甲狀腺放射性核素顯像。

甲狀腺放射性核素顯像檢查在臨床上的意義為:確定甲狀腺的大小、形態、位置(如異位甲狀腺,胸骨後甲狀腺等);判斷甲狀腺結節的類型;鑒別頸部腫塊的性質(甲狀腺內或甲狀腺外腫物);尋找甲狀腺癌的轉移灶(有攝碘131 功能的癌)。

試驗方法:掃描前先做甲狀腺攝碘131 功能試驗。根據患者的攝碘131 率,甲狀腺大小及所用掃描器的靈敏度計算所需顯像劑的劑量,靜脈注射後半小時即可掃描(碘125 由於能量低,其γ 射線易被骨骼吸收,故胸骨後甲狀腺不能用碘125 掃描)。欲尋找甲狀腺轉移癌,最好先手術切除全部甲狀腺,否則除少數分化好的濾泡細胞外,由於放射性碘131 主要濃聚於甲狀腺部位,而進入轉移灶中的量極少,達不到掃描目的。

正常掃描圖形及正常值:正常甲狀腺位於頸前正中,呈蝴蝶狀,右葉略高,略大於左葉,兩葉聯結部位為峽部,位於胸骨切跡上1 ~ 2cm 處,放射性分布均勻,邊緣整齊。

高度:右側:(5.12±0.67)cm左側:(4.34±0.64)cm寬度:右側:(2.23±0.35)cm左側:(2.04±0.26)cm峽部高:(1.49±0.4)cm正面面積為(18.9±3.28)cm2,如超過24.5cm2 即認為腫大。

根據面積可計算甲狀腺的重量(Allen 及Goodwin 公式)。

甲狀腺重量(M)=K(為常數0.32)×A(甲狀腺面積m2)×h(甲狀腺平均高度cm)

㈣ 甲狀腺放射性核素顯像檢查的臨床意義是什麼

臨床上運用放射性核素顯像檢查主要是判斷甲狀腺結節的特徵和性質,根據結節對碘131 濃集和99m 高鍀酸鹽的吸附功能分為「熱結節」「溫結節」「涼結節」和「冷結節」。

(1)熱結節。結節部位顯影劑高度濃集,明顯高於正常甲狀腺組織。單發「熱結節」周圍甲狀腺組織功能被抑制,可表現為完全不顯像或不同程度的部分顯影。當周圍甲狀腺組織完全不顯影時,應與先天性單側甲狀腺(左葉未發育者居多)鑒別,可給予促甲狀腺激素後再顯像,觀察結節周圍有無甲狀腺顯影,若有可排除先天性單側甲狀腺。「熱結節」周圍甲狀腺組織有不同程度顯影,應與甲狀腺組織局灶性增生變厚,造成局灶性顯影增強鑒別,行甲狀腺激素抑制試驗後再顯像,「熱結節」若為功能自主性,其結節顯像無改變,而周圍甲狀腺顯影減弱。如甲狀腺組織增生變厚所致者,則結節和周圍組織顯像均減弱。

(2)溫結節。結節部位顯影濃度與正常相應部位一致,表示結節有正常攝碘功能。少數「涼結節」被正常甲狀腺組織覆蓋也表現為「溫結節」,此種結節多系良性腺瘤,少數為甲狀腺癌。

(3)涼結節。結節部位顯影劑分布稀少,多見於功能較低的甲狀腺瘤,也可能是「冷結節」被正常甲狀腺組織覆蓋所致。

(4)冷結節。結節部位無顯影劑分布,多見於甲狀腺囊腫和無功能的甲狀腺腺瘤或腺癌。

結節的核素顯像對結節的良惡性鑒別有較重要的意義,通常單個冷結節的癌發生率高於多發性冷結節,而熱、溫、涼、冷結節的癌發生率依次遞增,分別為2.1%、4.0%、7.9%、43.8%,因此對「涼結節」和「冷結節」應警惕惡性的可能。

甲亢患者的99mTcO4 核素顯像比較特別,甲狀腺顯影濃集時間明顯縮短,而且顯著高於唾液腺,有的在甲狀腺顯影時間內唾液腺不顯影。根據這些特點,有人利用靜態圖像分析甲狀腺功能,如唾液腺與甲狀腺比值:

比值(%)= 唾液腺感興趣區計數/ 甲狀腺感興趣區計數×100%為排除唾液腺疾病對其攝99mTcO4 功能的影響,薛耀明創甲狀腺攝99mTcO4 參數測定,以反映甲狀腺功能。

參數= 甲狀腺感興趣區計數/(感興趣面積× 採集時間)

正常比值為1.13% ~ 2.17%,參數為2 ~ 10。

經觀察120 例甲亢患者攝99mTcO4 參數均明顯升高,有的可達40 ~ 60,表明甲狀腺核素顯像對甲狀腺功能的判斷也有重要意義。

㈤ 核醫學成像原理

核醫學成像系統又稱放射性核素成像(RNI)系統,所檢測信號是攝人體內的放射性核素所放出的射線,圖像信號反映放射性核素的濃度分布,顯示形態學信息和功能信息。核醫學成像與其他影像學成像具有本質的區別,其影像取決於臟器或組織的血流、細胞功能、細胞數量、代謝活性和排泄引流情況等因素,而不是組織的密度變化。它是一種功能性影像,影像的清晰度主要取決於臟器或組織的功能狀態,由於病變過程中功能代謝的變化往往發生在形態學改變之前,故核醫學成像也被認為是最具有早期診斷價值的檢查手段之一。
早期開發的核醫學成像儀器是放射性核素掃描儀。CT技術問世後,將放射性核素掃描與CT技術結合起來,開發出發射型計算機體層掃描術(ECT)。ECT技術不僅能動態觀察臟器的形態、功能和代謝的變化,而且能進行體層顯像和立體顯像。ECT可分為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體層(SPECT)與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體層(PET)兩類,兩者的數據採集原理不同。
PET/CT是將最先進的PET和CT的功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一種全新的功能分子影像診斷設備。PET通過使用代謝顯像劑、乏氧顯像劑等葯物,可以將腫瘤病灶的代謝信息表達出來,通過這些信息可以容易地確定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及病灶周圍的非腫瘤病變組織的界限,以及腫瘤病灶內瘤細胞的分布情況,真正做到以生物靶區為基礎制定放療計劃。CT能夠精確提供腫瘤病灶解剖結構。PET/CT融合的圖像既能提供精確的解剖結構圖像,又能提供生物靶區的材料。使用PET/CT制定放療計劃對於臨床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分子影像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㈥ 放射性核素濃聚區是什麼意思

放射性核素濃聚區是指該區域,骨細胞代謝活躍。如果是骨關節部位可能是骨關節病,如果是癌症病人,骨關節以外部位出現核素濃聚區應考慮為骨轉移。提示應進一步檢查,如核磁。

放射性核素掃描口服或注射一種有少量放射性的物質,由顯像儀器測量某些器官的放射性分布,分析某器官內有無放射性濃聚的異常區域,可以反映病變部位。

放射性核素檢查的主要內容有:

1、心血管系統 。主要有心肌顯像和心功能測定。

2、神經系統。主要有局部腦血流( γCBF )斷層顯像、局部腦葡萄糖代謝顯像和神經受體顯像。

3、腫瘤顯像。主要有放射免疫顯像( RII )、其他特異性親腫瘤顯像、 67Ga 顯像、骨轉移灶顯像和淋巴顯像

(6)放射性核素圖像分析方法及要點擴展閱讀:

放射性核素顯像有兩種方法;「冷區」顯影,即病變組織為放射 性缺損區和「熱」區顯影,即病變組織呈現為放射性濃聚區。 顯像的方式又分為靜態顯像和動態顯像兩種。

人體內大部分 臟器,如甲狀腺、腦、心肌、血池、肝、膽、肺、』腎、骨骼、淋巴腺反 某些}s:i瘤等都可利用放射性核素顯影 進行診斷。

放射性核素掃描要有良好的計數率解析度和空間解析度;良好的靈敏度和良好的出圖速度的質量。成影所需時間較長,在臨床中應用逐步減少。

參考資料:網路-放射性核素顯影

網路-放射性核素掃描

㈦ 請問核素成像的原理是什麼謝謝

各種影像設備及其成像原理

超聲
超聲原理:超聲是超過正常人耳能聽到的聲波,頻率在20 000赫茲(Hertz,Hz)以上。超聲在介質中以直線傳播,有良好的指向性.這是可以用超聲對人體器官進行探測的基礎。當超聲在傳播過程中會發生反射,折射,散射,衰減等。反射回來的超聲為回聲。
多普勒應(Doppler effect):活動的界面對聲源作相對運動可改變反射回聲的回率。這種效應使超聲能探查心臟活動和胎兒活動以及血流狀態。
成像原理:超聲檢查是利用超聲的物理特性和人體器官組織聲學性質上的差異,以波形、曲線或圖像的形式顯示和記錄,藉以進行疾病診斷的檢查方法。人體各種器官與組織都有它特定的聲阻抗和衰減特性,因而構成聲阻抗上的差別和衰減上的差異。超聲射入體內,由表面到深部,將經過不同聲阻抗和不同衰減特性的器官與組織,從而產生不同的反射與衰減。這種不同的反射與衰減是構成超聲圖像的基礎。將接收到的回聲,根據回聲強弱,用明暗不同的光點依次顯示在影屏上,則可顯出人體的斷面超聲圖像,稱這為聲像圖(sonogram或echogram)。
A型超聲:早期應用幅度調制型(amplitude mode),即A型超聲,以波幅變化反映回波情況。
B型超聲:灰度調制型(brightness mode),即B型超聲,系以明暗不同的光點反映回聲變化,在影屏上顯示9~64個等級灰度的圖像,強回聲光點明亮,弱回聲光點黑暗。
常規X線
X線發射原理:高速行進的電子流被物質阻擋即可產生X線。具體說,X線是在真空管內高速行進成束的電子流撞擊鎢(或鉬)靶時而產生的。因此,X線發生裝置,主要包括X線管、變壓器和操作台。
X線成像的基礎:(1)穿透性---X線波長很短,具有很強的穿透力,能穿透一般可見光不能穿透的各種不同密度的物質,並在穿透過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吸收即衰減。X線的穿透力與X線管電壓密切相關,電壓愈高,所產生的X線的波長愈短,穿透力也愈強;反之,電壓低,所產生的X線波長愈長,其穿透力也弱。另一方面,X線的穿透力還與被照體的密度和厚度相關。X線穿透性是X線成像的基礎。(2)攝影效應---塗有溴化銀的膠片,經X線照射後,可以感光,產生潛影,經顯、定影處理,感光的溴化銀中的銀離子(Ag+)被還原成金屬銀(Ag),並沉澱於膠片的膠膜內。此金屬銀的微粒,在膠片上呈黑色。而未感光的溴化銀,在定影及沖洗過程中,從X線膠片上被洗掉,因而顯出膠片片基的透明本色。依金屬銀沉澱的多少,便產生了黑和白的影像。所以,攝影效應是X線成像的基礎。
透視檢查的原理:熒光效應---X線能激發熒光物質(如硫化鋅鎘及鎢酸鈣等),使產生肉眼可見的熒光。即X線作用於熒光物質,使波長短的X線轉換成波長長的熒光,這種轉換叫做熒光效應。這個特性是進行透視檢查的基礎。
放射防護學和放射治療學的基礎:電離效應---X線通過任何物質都可產生電離效應。空氣的電離程度與空氣所吸收X線的量成正比,因而通過測量空氣電離的程度可計算出X線的量。X線進入人體,也產生電離作用,使人體產生生物學方面的改變,即生物效應。它是放射防護學和放射治療學的基礎。
X線成像的基本條件:首先,X線應具有一定的穿透力,這樣才能穿透照射的組織結構;第二,被穿透的組織結構,必須存在著密度和厚度的差異,這樣,在穿透過程中被吸收後剩餘下來的X線量,才會是有差別的;第三,這個有差別的剩餘X線,仍是不可見的,還必須經過顯像這一過程,例如經X線片、熒屏或電視屏顯示才能獲得具有黑白對比、層次差異的X線影像。
透視(Fluoros): 使X線透過人體被檢查部位並在熒光屏上形成影像,稱為透視。透視一般在暗室內進行,檢查前必須做好暗適應,帶深色眼鏡並有暗室內適應一段時間。透視的優點是經濟,操作簡便,能看到心臟、橫膈及胃腸等活動情況,同時還可轉動患者體位,作多方面觀察,以顯示病變及其特徵,便於分析病變的性質,多用於胸部及胃腸檢查。缺點是熒光影象較暗。細微病變(如粟粒型肺結核等)和密度、厚度較大的部位(如頭顱、脊椎等)看不太清楚,而且,透視僅有書寫記錄,患者下次復查時不易做精確的比較。
照相(Radiography): 亦稱攝影。X線透過人體被檢查的部位並在膠片上形成影像,稱為X線照相,膠片曝光後須經顯影、定影、水洗及晾乾(或烤乾)等步驟,操作復雜,費用較貴。照片所見影像比透視清楚,適用於頭顱、脊椎及腹部等部位檢查。照片還可留作永久記錄,便於分析對比、集體討論和復查比較。但照片不能顯示臟器活動狀態。一張照片只反映一個體位(體位即照相位置)的X線徵象,根據病情和部位,有時需要選定多個投照體位。
PET
英文名: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
成像原理:其原理是將人體代謝所必需的物質,如:葡萄糖、蛋白質、核酸、脂肪酸等標記上短壽命的放射性核素(如18F)製成顯像劑(如氟代脫氧葡萄糖,簡稱FDG)注入人體後進行掃描成像。因為人體不同組織的代謝狀態不同,所以這些被核素標記了的物質在人體各種組織中的分布也不同,如:在高代謝的惡性腫瘤組織中分布較多,這些特點能通過圖像反映出來,從而可對病變進行診斷和分析。
MRI
英文名: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共振成像
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場內共振所產生信號經重建成像的一種成像技術。含單數質子的原子核,例如人體內廣泛存在的氫原子核,其質子有自旋運動,帶正電,產生磁矩,有如一個小磁體。小磁體自旋軸的排列無一定規律。但如在均勻的強磁場中,則小磁體的自旋軸將按磁場磁力線的方向重新排列。用特定頻率的射頻脈沖(radionfrequency,RF)進行激發,作為小磁體的氫原子核吸收一定量的能而共振,即發生了磁共振現象。停止發射射頻脈沖,則被激發的氫原子核把所吸收的能逐步釋放出來,其相位和能級都恢復到激發前的狀態。這一恢復過程稱為弛豫過程(relaxationprocess),而恢復到原來平衡狀態所需的時間則稱之為弛豫時間(relaxationtime)。人體不同器官的正常組織與病理組織的T1是相對固定的,而且它們之間有一定的差別,T2也是如此。這種組織間弛豫時間上的差別,是MRI的成像基礎。
MRI的參數:MRI是有T1、T2和自旋核密度(P)等幾個參數,其中T1與T2尤為重要。因此,獲得選定層面中各種組織的T1(或T2)值,就可獲得該層面中包括各種組織影像的圖像。
T1:有兩種弛豫時間,一種是自旋-晶格弛豫時間(spin-lattice relaxationtime)又稱縱向弛豫時間(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反映自旋核把吸收的能傳給周圍晶格所需要的時間,也是90°射頻脈沖質子由縱向磁化轉到橫向磁化之後再恢復到縱向磁化激發前狀態所需時間,稱T1。
T2:另一種是自旋-自旋弛豫時間(spin-spin relaxation time),又稱橫向弛豫時間(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反映橫向磁化衰減、喪失的過程,也即是橫向磁化所維持的時間,稱T2。T2衰減是由共振質子之間相互磁化作用所引起,與T1不同,它引起相位的變化。
MRI的磁體分類:磁體有常導型、超導型和永磁型三種,直接關繫到磁場強度、均勻度和穩定性,並影響MRI的圖像質量。因此,非常重要。通常用磁體類型來說明MRI設備的類型。常導型的線圈用銅、鋁線繞成,磁場強度最高可達0.15~0.3T*,超導型的線圈用鈮-鈦合金線繞成,磁場強度一般為0.35~2.0T,用液氦及液氮冷卻;永磁型的磁體由用磁性物質製成的磁磚所組成,較重,磁場強度偏低,最高達0.3T。
MRI的射頻系統:射頻發射器與MR信號接收器為射頻系統,射頻發射器是為了產生臨床檢查目的不同的脈沖序列,以激發人體內氫原子核產生MR信號。射頻發射器及射頻線圈很象一個短波發射台及發射天線,向人體發射脈沖,人體內氫原子核相當一台收音機接收脈沖。脈沖停止發射後,人體氫原子核變成一個短波發射台,而MR信號接受器則成為一台收音機接收MR信號。脈沖序列發射完全在計算機控制之下。
ECT
名稱解析:ECT是同位素發射計算機輔助斷層顯像的英文縮寫。ECT是由電子計算機斷層(CT)與核醫學示蹤原理相結合的高科技技術。
特點:ECT兼具CT和核醫學兩種優勢,較CT的容積採集信息量大,是當前唯一的一種活體生理、生化、功能、代謝信息的四維顯像方式。其示蹤劑適應面廣,特異性高,放射性小,不幹擾體內環境的穩定,有獨到的診斷價值。
DSA
英文名: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
名稱解析:DSA是數字X線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利用計算機處理數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骨骼和軟組織影的減影技術,是新一代血管造影的成像技術。
時間減影法:(temporal subtraction method)經導管內快速注入有機碘水造影劑。在造影劑到達欲查血管之前,血管內造影劑濃度處於高峰和造影劑被廓清這段時間內,使檢查部位連續成像,比如每秒成像一幀,共得圖像10幀。在這系列圖像中,取一幀血管內不含造影劑的圖像和含造影劑最多的圖像,用這同一部位的兩幀圖像的數字矩陣,經計算機行數字減影處理,使兩個數字矩陣中代表骨骼及軟組織的數字被抵銷,而代表血管的數字不被抵銷。這樣,這個經計算機減影處理的數字矩陣經數字/模擬轉換器轉換為圖像,則沒有骨骼和軟組織影像,只有血管影像,達到減影目的。這兩幀圖像稱為減影對,因系在不同時間所得,故稱為時間減影法。時間減影法的各幀圖像是在造影過程中所得,易因運動而不盡一致造成減影對的不能精確重合,即配准不良,致使血管影像模糊。
CT
英文名:Computed tomography電子計算機體層攝影,是電子計算機和X線相結合的一項診斷技術。
成像基礎:組織間X線吸收系數(CT值)的差別是CT成像基礎。
特點:密度解析度高,比普通X線照片高10~20倍。能准確測出某一平面各種不同組織之間的放射衰減特性的微小差異,極其精細地分辨出各種軟組織的不同密度
圖像特點: T圖像是以不同的灰度來表示,反映器官和組織對X線的吸收程度。黑影表示低吸收區,即低密度區,如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區,即高密度區,如骨骼。
CT值:水的吸收系數為10,CT值定為0Hu,人體中密度最高的骨皮質吸收系數最高,CT值定為+1000Hu,而空氣密度最低,定為-1000Hu。人體中密度不同和各種組織的CT值則居於-1000Hu到+1000Hu的2000個分度之間。
CR
英文名:computed radiography 計算機X線成像
成像方法:傳統的X線成像是經X線攝照,將影像信息記錄在膠片上,在顯定影處理後,影像才能於照片上顯示。計算機X線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則不同,是將X線攝照的影像信息記錄在影像板(image plate,IP)上,經讀取裝置讀取,由計算機計算出一個數字化圖像,復經數字/模擬轉換器轉換,於熒屏上顯示出灰階圖像。
IP板:由一種含有微量素銪(Eu2+)的鋇氟溴化合物結晶(BaFX:Eu2+,X=CI.Br.I)製成,,接受透過人體的X線,使IP感光,形成潛影。X線影像信息由IP記錄。IP可重復使用達2-3萬次。
IP板的讀取:IP上的潛影用激光掃描系統讀取,並轉換成數字信號。
CR的優點:圖像處理系統可調節對比,故能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攝照條件的寬容範圍較大;患者接受的X線量減少。圖像信息可由磁碟或光碟儲存,並進行傳輸。
DR
英文名:Digital Radiography 直接數字化X射線攝影系統,是由電子暗盒、掃描控制器、系統控制器、影像監示器等組成,是直接將X線光子通過電子暗盒轉換為數字化圖像。
電子暗盒:電子暗盒的結構14 in×17 in(1 in=2.54 cm),由4塊⒎5 in ×8 in 所組成,每塊的接縫處由於工藝的限制不能做得沒縫,且一旦其中一塊損壞必將導致4塊全部更換,費用較昂貴。

㈧ 甲狀腺放射性核素顯像的適應證、方法及正常值是怎樣的

本方法為甲狀腺的形態學檢查,是將131 碘、125 碘和99m 鍀酸鹽等顯像劑引入體內使其均勻地分布在甲狀腺組織內,藉助這些放射性核素在體內發出的γ 射線,通過直線掃描儀式γ 照相機顯示的圖像以了解甲狀腺的大小、形態、位置和對放射性核素攝取的功能狀態,由此而得到的甲狀腺圖像為甲狀腺放射性核素顯像。

甲狀腺放射性核素顯像檢查在臨床上的意義為:確定甲狀腺的大小、形態、位置(如異位甲狀腺,胸骨後甲狀腺等);判斷甲狀腺結節的類型;鑒別頸部腫塊的性質(甲狀腺內或甲狀腺外腫物);尋找甲狀腺癌的轉移灶(有攝131I 功能的癌)。

方法:掃描前先做甲狀腺攝131I 功能試驗。根據患者的攝131I 率,甲狀腺大小及所用掃描器的靈敏度計算所需顯像劑的劑量,靜脈注射後半小時即可掃描(125I 由於能量低,其γ 射線易被骨骼吸收,故胸骨後甲狀腺不能用125I 掃描)。欲尋找甲狀腺轉移癌,最好先手術切除全部甲狀腺,否則除少數分化好的濾泡細胞外,由於放射性131I主要濃聚於甲狀腺部位,而進入轉移灶中的量極少,達不到掃描目的。

正常掃描圖形及正常值:正常甲狀腺位於頸前正中,呈蝴蝶狀,右葉略高,略大於左葉,兩葉聯結部位為峽部,位於胸骨切跡上1 ~ 2cm 處,放射性分布均勻,邊緣整齊。

高度:右側為5.12cm±0.67cm;左側為4.34cm±0.64cm。

寬度:右側為2.23cm±0.35cm;左側為2.04cm±0.26cm。

峽部高:1.49cm±0.4cm。

正面面積為18.9cm2±3.28cm2,如超過24.5cm2 即認為腫大。

根據面積可計算甲狀腺的重量(Allen 及Goodwin 公式)。

甲狀腺重量(M)=K(為常數0.32)×A(甲狀腺面積m2)×h(甲狀腺平均高度cm)

如何對放射性核素顯像圖進行分析

全身骨掃描:即同位素全身骨掃描,也可以稱之為全身ECT核素骨顯像,是通過放射性核素檢測骨組織的代謝異常,屬於ECT全身掃描的一種。放射性葯物引入人體,經代謝後在臟器內ECT外或病變部位和正常組織之間形成放射性濃度差異,將探測到這些差異,全身採集放射性的分布信息,獲取全身性分布圖像,通過計算機處理再成像。靜脈注入放射性葯物,飲水500~1 000 ml,顯影前排尿,3 h後行常規前後位全身骨顯像。

閱讀全文

與放射性核素圖像分析方法及要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為手機開關機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88
想把腳洗干凈用什麼方法 瀏覽:758
石灰粉發電方法視頻 瀏覽:164
退火的常用方法有 瀏覽:18
確定物體重心的常用試驗方法有 瀏覽:834
快速緩解中暑想吐的方法 瀏覽:254
怎麼去除積雪的方法 瀏覽:61
機器人編隊控制方法研究 瀏覽:528
小孩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522
三步折帽子方法簡單又好看 瀏覽:452
骨密度計算方法公式骨礦骨面積 瀏覽:827
什麼方法能讓竹子的根死亡 瀏覽:197
熱天豬掉料的解決方法 瀏覽:486
紅米2指紋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22
戴胸罩的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471
尾氣不達標檢測方法 瀏覽:149
帶讀屬於什麼方法 瀏覽:428
早產兒體重快速增長的方法 瀏覽:308
最佳懷孕姿勢和方法 瀏覽:283
清明疊金元寶的簡單方法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