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運用精神分析心理學使用的方法

運用精神分析心理學使用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7 07:16:35

如何系統學習精神分析學

在一般國內的本科教育里,你系統地學習到精分的可能性不大。精分的學習需要在心理咨詢的實踐中深入。而大學本科生基本上沒有咨詢實踐的機會。你可以看很多的書,但是光看書是絕對不夠的。而且,咨詢師的成長需要督導的指導。本科生很難有這些機會。你剛上了兩年,估計還沒有上心理咨詢的課。學了心理咨詢後,可能你對這個行當才有更深的了解。

精神分析現在國內主要是心理咨詢師們不同流派中的一種。有些咨詢師傾向精分,而有些則不是。國內精分取向的心理咨詢師和督導師不是非常多。國內精神分析比價好,人員比較集中的地方有武漢中德醫院、四川大學心理學系。哈爾濱似乎也有個精神分析俱樂部。
國內比較好的大學的一些教心理咨詢的導師,他們基本上都不是精分取向的。人本主義取向、REBT、和行為主義取向的居多。

總之,想學好精分,大學時期你先看看書吧。弗洛伊德的書是很有必要的,畢竟人家是祖師爺。雖然很多人現在說他的東西沒什麼效度,甚至很多東西是錯的……然後一些其他精分大師的代表著作有時間也可以瀏覽一下,諸如榮格、霍尼等人的書。新近的研究進展也有必要看看,瀏覽下比較新的有關精分的文獻吧。
學精分就好像師父帶徒弟的過程。自己看書可以學到理論,但是實踐的時候必須要有督導指導。

⑵ 電影愛德華大夫詮釋了精神分析心理學的哪些理論觀點和方法技術

精神分析理論是由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創建的,《愛德華大夫》這部影片體現了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論觀點: 1、釋夢。
弗洛伊德認為,夢不像其表面顯示的那樣只是一堆毫無意義的表象,它是通向無意識的捷徑,是打開人格最深層的鑰匙。在影片中,一

⑶ 中國精神分析在現實中有哪些應用

精神三種層次理論該理論是闡述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思維,幻想、慾望、判斷等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里發生。意識層次包括意識,下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人格結構理論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心理防禦機制理論是自我的一種防衛功能,超我與原我之間,原我與現實之間,經常會有矛盾和沖突,這時人就會感到痛苦和焦慮,這時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覺之中,以某種方式,調整一個沖突雙方的關系,從而緩和焦慮,消除痛苦,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禦機制,它包括壓抑、否認、投射,退化、隔離、抵消轉化、合理化、補償、升華、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種形式。夢的解析理論弗洛伊德認為人類的心理活動有著嚴格的因果關系,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的,夢也絕不是偶然形成的聯想,而是慾望的滿足,在睡眠時,超我鬆懈,潛意識中的慾望繞過抵抗,並以偽裝的方式,乘機闖入意識而形成夢,夢是對清醒時被壓抑到潛意識中的慾望的一種表達。夢是通向潛意識的一條秘密通道。通過對夢的分析可以窺見人的內部心理,探究其潛意識中的慾望和沖突。性本能理論精神活動的能量來源於本能,本能是推動個體行為的內在動力。人類最基本的本能有兩類:一類是生的本能,另一類是死亡本能或攻擊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慾本能與個體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種族的繁衍與個體的生存。性慾,是指人們一切追求快樂的慾望,性本能沖動是人一切心理活動的內在動力,當這種能量(力必多)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機體的緊張,機體就要尋求途徑釋放能量。弗洛伊德將人的性心理發展劃分為5個階段:①口欲期;②肛門期;③性蕾欲期;④潛伏期;⑤生殖期。 發展背景:精神分析心理學派產生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是西方頗有影響的心理學主要流派之一。社會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開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社會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壟斷資產階級殘酷掠奪;中小資產階級面臨著破產;整個社會爾虞我詐,互相傾軋;道德淪喪,惶惶不可終日。這種病態的社會現象,便自然地導致人們精神病和神經病發病率日益增高。精神分析就在這種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其實主要是因為社會化大生產造成的工作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精神過於緊張造成的。人們的物質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精神撫慰成為一種需要。)思想背景:布倫塔諾的意動心理學、萊布尼茲的單子論及其提出的無意識和意識的等差觀念、赫爾發展的意識閾概念以及叔本華和尼採的哲學思想對弗洛伊德都產生的不同程度的影響。評論: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是心理學百餘年史中唯一一個經久不衰的心理學派,它的許多理論至今仍在心理學研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毀譽參半。無意識和潛意識的研究領域。

⑷ 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學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摘要 您好,常用的方法有以下:第一種是自然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記錄社會生活中人們行為的方法。

⑸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有哪些應用

精神分析理論屬於心理動力學理論,是奧地利精神科醫生弗洛伊德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立。精神分析理論是現代心理學的奠基石,它的影響遠不是局限於臨床心理學領域,對於整個心理科學乃至西方人文科學的各個領域均有深遠的影響,它的影響可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相提並論。
從產生條件看,精神分析不是傳統的學院心理學,而是在精神病治療實踐中產生的。
從研究對象來看,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療失常的人,例如變態行為、人格失常等問題。
從研究內容來看,精神分析不是側重研究傳統心理學如感知、思維等顯意識心理問題,而是著重探討潛意識、情慾、動機及人格等更深層次的內容,故又把它稱為深度心理學。
從研究方法來看,精神分析不是採取有控制的實驗室實驗法,而是運用臨床觀察法。
從精神分析的特點可知,該理論與心理咨詢與治療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既是心理咨詢的一個重要理論,又給心理咨詢與治療提供了具體的指導和實施的方法。因此,學習和研究精神分析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⑹ 簡述心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有哪些

心理學的研究,既有與其他科學研究相同的方法,又有許多獨特的地方。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實驗法、測驗法、訪談法、問卷法、調查法。這些方法已經成為國內外人力資源管理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大規模的團體能力測驗首先是在西方國家的軍隊中發展起來的。例如,二戰期間,美軍共有900萬官兵接受了能力分類測驗,現在每年有150萬人參加美國防部組織的《軍事機構職業能力系列測驗》。目前,我國用於公務員考試的能力測驗,軍隊中應用的飛行員、駕駛員、坦克乘員的心理檢測,以及官兵的能力特長、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心理健康等的檢測,均採用這些方法。因此,了解和掌握這些研究方法對於我們正確把握和探索官兵的基本心理素質和心理活動規律,進行定量的評價和分析是很有幫助的。
(1)觀察法。就是研究者依靠自己視、聽器官,直接觀察他人的行為,並把觀察結果按時間順序系統地記錄下來。在運用觀察法時,人們也常常藉助於現代的視聽器材設備,如攝影機、錄像機、錄音機、閉路電視等。觀察又分為縱向觀察、橫斷觀察和隨機觀察。縱向觀察,即選擇一定的對象,進行有目的地系統地追蹤觀察。縱向觀察對研究管理對象的心理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新兵到部隊後,可採用建立「個人心理檔案」的形式,始終不間斷地積累觀察日記和調查資料,分析他們心理發展的情況。這對於掌握士兵心理變化的完整過程,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特別有用。橫斷觀察,即在同一時間內對某一單位的人員心理發展水平進行觀察,並加以比較。隨機觀察,即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偶然機會的觀察。
(2)實驗法。就是通過有目的地控制或改變心理現象發生的條件,從而引起和改變某種心理活動,以揭示心理現象發生的原因或發展規律的方法。如,設置近似實戰的客觀條件,以揭示官兵心理變化的規律。
(3)測驗法。就是適用心理測驗來測量官兵智力水平、個性心理特徵等方面差異的方法。心理測驗的種類很多,比如智力測驗、性格測驗、能力測驗等。
(4)訪談法。就是研究者通過與官兵面對面交談的方式收集資料,從而了解其心理狀態的方法。訪談法分為有組織的訪談和無組織的訪談兩種。有組織的訪談,是研究者根據預定目標,事先擬定談話提綱,按提綱向對象提出問題。無組織的訪談,雖然也有一定的目標,但談話中沒有嚴密固定的程序,研究者的提問往往涉及較大范圍。
(5)問卷法。就是運用內容表達正確的問卷量表,讓官兵根據個人情況實事求是地自行作出回答的方法。常用的問卷量表有是非法、選擇法、等級排列法三種。是非法是採用"是"與"非"兩種答案的問卷,讓官兵根據自己的情況對每個試題作出"是"與"否"的回答。選擇法是要求官兵從並列的兩種(或多種)答案中實事求是地按個人的實際情況選取一種的方法。等級排列法是在問卷中列出可供選擇的多種答案,要求官兵按其重要程度(對自己而言)依次進行排列的一種形式。
(6)調查法。就是通過搜集有關資料,間接了解官兵心理活動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主要用於研究者不能從外部觀察到的官兵內隱的心理活動。

⑺ 心理學: 精神分析法

很多方法都管用,但是一個方法一旦變得系統化、理論化,就會和實踐脫節。因為人沒有那麼多的詞彙量,福爾摩斯也有自己的一套辦法,但是那是他為自己開發的個人思維習慣。
心理學派非常介於哲學和科學、宗教和常識、社會思潮和個人觀念之間,但是心理學就簡單多了,但不系統。
有些人非常想和一個精神失常的人對話,他也會發展出自己的一套辦法、一種描述方式,去用現象解釋現象。說到底,誰也沒有憑空創造出一種律則,然後創造一種現象,人只是讓現象解釋現象而已。
精神分析發明了一種新的描述方式,一種充滿比喻和象徵的解釋套路,一種機械和情感糅雜的語言。普通人都能從老故事或者一幅畫中領會些什麼,當被說明,一種效果和另一種效果之間的關聯時,人的哲學家角色多少能夠理解其中的抽象關系。
為了觀察前語言的心理現象,一個人必須去關注現象將要產生之前的狀態。現實中人們只是關注已經產生的、說出口的思維。說到底,去知覺一個人的夢,與小孩子學會知覺一個房間、一條狗或一場暴風雨,都是同樣的道理,首先去注意個別的元素——當牆角成為「房間的一角」之前,它什麼也不是——夢的元素,然後,人需要一種解釋系統來把個別元素整合到一個框架里,此後,再碰到類似的元素,人自動就會用這框架作為整體來思考。由此人創造了一個分類項目。
人所知覺的現象,是他的直接知覺的延遲,在投射到意識的屏幕之前,先要重新組織一下,然後人的意識會發揮作用,使人意識到他所做或所感受到的——實際上,已經不是他所最初看到的現象了。精神分析的靈光一閃起源於此刻,但馬上,精神分析就開始轉向以此為據點而向人理智上的過去和未來發起的進攻中,開始堆砌論據,開始歸納和總結,開始得出因果關系。
難怪,心理學有這么多的派別,因為前語言狀態下,一個人系統的觀察會產生一種新的詮釋系統,以人的動機為對象會產生精神分析,以人的認知為對象就會產生認知心理學,以人的行為為對象就會產生行為主義心理學,以人的感知元素為對象就會產生構造或機能心理學……這是因為前語言現象的范圍太大了,近乎無限,因為人的詮釋系統就是誕生於此。
心理學的鑰匙在於進入前語言現象,但是西方的心理學家們總是像殖民掠奪者一樣,想要走私一些古大陸的寶藏到西方的現代社會里,他們總是想帶一些實用的解釋回來。東方的心理學就不一樣,他們懂得生活在前語言現象里,而不去尋求解釋,只是應機給那些打算進入前語言現象的可造之材一些適時的點撥而已。於是,你所能得到的就只是寓言、譬喻和藝術品而已,而不是幾大卷的精神分析名著。

⑻ 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治療方法有什麼特點

建立在精神分析學派理論基礎上的心理療法,這類療法是根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觀點,以心理動力學理論為基礎創立的。該理論認為病人的心理障礙是由於壓抑在「潛意識」中某些幼年時期所受的精神創傷所致。通過內省的方式,用自由聯想的方法將這些痛苦的體驗挖掘出來,讓焦慮的情緒得到發泄;並對病人所提供的談話內容進行分析解釋,使病人領悟,從而改變原行為模式,重建自己的人格,而達到治療目的。建立在這一理論基礎上的治療方法主要有:精神分析療法、分析性心理治療、認知領悟療法等。精神分析療法精神分析療法(Psychoanalysis therapy)又叫心理分析療法,是心理治療中最主要的一種治療方法。心理分析療法為弗洛伊德所創立。應用此療法使病人從無拘束的會談中領悟到心理障礙的症結所在,並逐步改變其行為模式,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精神分析療法所採用的技術有: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夢的分析(dream analysis)、移情(transference)、解釋(interpretation)。精神分析療法應用於:癔病、心理創傷、性心理障礙、人際關系障礙、焦慮症、抑鬱性神經症、強迫症、恐怖症、抑鬱症、適應障礙。分析性心理治療分析性心理治療是對經典精神分析療法的一種改良。是指治療者通過幫助患者了解,分析和認識其病態或不健康行為的根源及性質,從而達到領悟並改善症狀的一種較為短程的心理治療方法。它與早期弗洛伊德長程的「精神分析」方法有所區別,盡管也應用精神分析的某些機理及原則。一般採用普通面談的方式,可以是個別治療,也可以是集體治療。因此它是較為普遍且實用的治療方式。認知領悟療法認知領悟療法是通過解釋使求治者改變認識、得到領悟而使症狀得以減輕或消失,從而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由中國大陸心理治療專家鍾友彬先生首創,是依據心理動力學療法的原理與中國實情及人們的生活習慣相結合而設計的。心理動力學療法源於心理分析,故認知領悟療法又稱中國式心理分析,又稱認知領悟療法。

⑼ 懂心理學的進

首先要明白精神分析知識心理治療的一種,在心理學上治療方法有很多,採用什麼方法要根據具體的案例來決定。我個人認為,神經症是心理疾病中最輕微的一中,靠患者自身的改變來克服。而精神分析是心理學中很重要的方法,運用時比起其方法來的要麻煩,各方面的投入也都比其他的要多。所以,對於神經症我覺得是沒有必要運用精神分析來做

⑽ 精神分析治癒心理疾病的秘訣

精神分析治癒心理疾病的秘訣

心理疾病能通過精神分析治癒?它的秘訣到底是什麼呢?精神分析治癒心理疾病的秘訣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歡迎瀏覽。

人體中最脆弱的器官不是心臟、不是眼珠,而是心靈。心靈就像是玻璃,僅僅一句嘲諷,就可將之瞬間“擊碎”,讓我們“流血”——感受到憤怒、委屈、無助、痛苦、自責、憂傷和焦慮。

為什麼我們會害羞?為什麼又會經常不自信?為什麼在你的腦中有時會浮現出不切實際的,或者讓你自己都感到臉紅、無地自容,甚至寧願死去也不願意去實現的念頭?

為什麼有人會在明知不合理的情況下腦中卻重復出現某一個觀念或“強迫自己”重復作出某一動作、以及某一行為呢?(這被稱為強迫症)

為什麼一個對別人來說是可愛的、無害的、可以從容面對的事物,而當有人面對他時卻總是經常表現出浮躁不安、膽戰心驚、焦慮恐懼、甚至被嚇得徹夜難眠呢?(這被稱為恐懼症)

為什麼有些人會在幾年,甚至幾十年中一直生活在抑鬱狀態中?為什麼你會時常感到郁悶和覺得生無樂趣呢?為什麼有人會經常出現神經緊張、心跳加速、冒虛汗等等心身症狀?

如何改變你的想法?如何讓自己更健康和快樂地生活起來?如何將自己從心靈痛苦的泥潭中解救出來?到底什麼是心理學?心理學自誕生以來到底說了些什麼?到底心理學有多麼神奇和神秘?到底什麼是潛意識?潛意識是如何影響我們日常思想和行為的?如何給自己輸入一個健康的潛意識?如何進入到他人的潛意識中與之對話?如何在他人的潛意識中植入一個暗示?如何激發出自己強大的潛意識力量?

本文將以近一百年以來世界心理科學已經發展成熟的理論為基礎,將以上問題細致地切出來。本文章的意義在於:

給不幸染上心理疾病者一個切實有效的解除心理痛苦的方法。

讓從未接觸過心理學的人,通過本篇文章,從實用角度,對心理科學有一個概括性的和十分清晰的認識。

讓任何讀過本篇文章者,就如同接種上了預防“心理疾病的疫苗”。可以讓自己在未來的生活中,避免染上諸如“焦慮症、抑鬱症、恐懼症”等等心理方面的問題。讓人們更快樂地生活下去。

下面,在論述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個重要概念:知道不等於理解。

第一節:知道不等於理解

知道只是“知道”,而“理解”則是另外一回事。

曾經有一位心理學愛好者很欽佩我對心理學的研究,在一次“問答事件”後,便對我“不再欽佩”了。當時她問我的問題是:“什麼是人格?”我回答說:“最簡單地說,人格是一個人各種小習慣的總和”。然後她“義正言辭”地糾正道:“人格是指一個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徵的總和”。她說出了詞典中標準的答案,而我當時“啞口無言!”為什麼我會啞口無言呢?原因如下:

第一、我曾經在理解什麼是暗示時,拿著一塊磚頭問別人(後被視為“瘋顛人”):“它暗示著什麼?”。而只有在我用了兩年時間去深入學習了心理學、生理學和腦神經科學後,才真正理解了什麼是暗示以及潛意識到底是個什麼。

第二、我曾經用了五分鍾時間讀了一篇關於神經網路是以全息方式存儲信息的概念,然而我卻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去理解它。

例如:曾經為了理解這個概念,我將十幾個滴答著水的吊瓶掛在一個盛滿水的翻轉過來的'大鋁鍋蓋中——造了一個“人工湖面”,通過觀察水波打在“湖面”上形成的漣漪之間發生的干涉效應去理解“全息效應”。然後以此理解為基礎再進一步去理解動作電位在大腦神經網路中傳遞擴散的全息模式。

這個理解過程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要想與腦神經系統處理信息的方式和認知方式等聯系理解起來則是非常復雜的事情。例如:為了能夠將這種全息概念與神經網路處理信息的方式聯系起來,也為了能夠將這個概念刻在我的腦中,我經常不斷反復看(記住:反復導致有效,就像磨刀一樣)科教片中有關“動作電位在神經網路中擴散的模擬動畫”。有一次在觀看中,我臨時要出去辦事,結果在我出門的時候,故意把影碟機設置到重復播放的模式,這樣,雖然我不在電視機旁,但這個影片卻不斷地重復播放著。而這種“空放”的效果是,我雖然在路上,但是在我的大腦中卻猶如正在電視機旁觀看著一樣,我的腦中也在“重復播放”著,這讓我能夠在此期間一直思考影片中所播放的內容(如果你達到痴迷的研究狀態,就會理解這種“怪異行為”)。

我在那年的春天設置了這個能夠產生水波干涉效應的裝置,而當我把它拆除的時候,水面上已經開始結冰了。在這期間,我一直思考著當我的每個感覺細胞所激發出的動作電位,在“滴落到”腦神經網路中的“池塘”中時所引發出的“全息效應”,以及我們的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是如何從腦海中“全息”地涌現出來的。

在這里我到底要表達一個什麼意思呢?

很簡單,知道不等於理解。二者之間的差別就猶如“在地圖上看到大海”和“到大海里游泳”一樣。而本文不是像某些有關心理學的書籍那樣對心理學理論的羅列和整理(假設本文只談理論,那麼你只需要去買一本《心理學詞典》就可以了,而且非常准確),本文不談標准理論,但是是以對心理學標准理論的實踐性理解為基礎,以最清晰和實用的方式,將對心理科學理論的應用和治療方式呈現給大家。

更清楚地說,本文不是對心理學名詞的解釋,而是對心理學名詞的應用。如果你能夠對心理學名詞有了最深入的理解和領悟,那麼你應用起來就會游刃有餘和應用於“無形”——即不會按照有形的名詞標准答案去運用。

因此,我當時啞口無言的原因很簡單,我是從“理解層面”而說,而她所說的為“知道層面”的答案。而要想說服她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她不理解心理學。而要想讓她理解,不是幾句話或幾篇文章就可以的。這需要她自己去作出努力學習和深入思考。

另外反過來說,假設現在讓我去編纂詞典去定人格或全息的話,我會按照你現在在詞典中找到的標准答案去定義。原因是,如果要定義一個事物,必須要採取高度的“概括”。而要想理解這一事物,就必須要超越這種概括,深入到極其細微之處。

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位朋友並沒有犯錯,只是她不懂得一種道理而已。什麼道理呢?就是“知道不等於理解”。例如:如果對一個事物的認識只限於“知道”的層面,那麼這種認識只能是浮於表面的。而浮於表面的東西往往具有“欺騙性”。只有理解才可以達到認識事物的“超境界”——即超越“知道”層面的境界。物理學家維斯可夫形象地表達了這種境界,他說:“事物都在霧中,而突然你看出一個連結來。它表達了深深在你心底的錯綜復雜;這錯綜復雜把一直都在你內心的東西連結起來,而這些內心的東西以前從未被連結起來過。”(我曾經對三位講師解釋維斯可夫說這句話的意思,然而講一個多小時後,對方還是認為這句話“很一般”,這讓我再次無語!)

第二節:心理學研究的層面與取向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能夠治癒和學會治癒心理疾病,你必須要對心理科學基本概念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下面即對這一點作出簡單說明。

1.為什麼會有心理學?

如同是先有了感冒才研究出了感冒葯一樣,世界上之所以會出現“心理學”,是因為人們需要一種“心靈葯物”來治癒心理疾病而逐步被創建出來的。不同於人類對生理疾病的研究與治療已經擁有的五千年的歷史,由於心理疾病的隱秘性,只有在一百多年以前,人類在基本解決溫飽問題以後,才開始真正重視人的心理問題,因此《心理學》真正的誕生歷史也只有一百多年。就像是從世界上第一架飛機起飛到今天的宇宙飛船升天的時間跨度不過才一百年一樣,雖然時間很短,但心理學的發展速度卻很快。

2.層面與取向

一百年來,心理科學發展過程總計從兩個層面進行了三種取向的研究。什麼是兩個層面和三種取向?

以電腦為喻:電腦分為軟體程序和硬體系統兩個層面。電腦的軟體就是程序(游戲程序)和影像;硬體系統就是數以千萬計的電子元件及其間傳輸著的微電流。我們永遠無法從電腦的硬體系統中看到一個游戲影像。但是,所有的程序和影像畫面都是由這些硬體系統運行所“創造”出來的。電腦之所以叫“電腦”是因為它的工作原理(信息處理機制)與人腦相仿,所以反過來說,人腦也是如此情況,即,人腦也分為硬體系統和軟體程序。人腦的軟體程序就是精神思想,而硬體就是神經細胞、神經網路和動作電位。

相對於人腦來說,如果沒有神經細胞之間的微電流的傳輸,那麼在本質上,人腦無非與一堆泥土或一公斤蘋果一樣,都不過是一堆原子團塊而已。所以是神經程序的運行突現出了人的“心理”。

心理科學從三種取向的研究是:軟體層面;硬體層面;軟硬兼施層面。

軟體層面的理論:精神分析;盛行時間:20世紀上葉;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硬體層面上的理論:行為主義;盛行時間:20世紀中葉;代表人物:斯金納

軟硬兼施層面的理論:認知心理學;盛行時間:20世紀60年代——?年;代表人物:至今50年以來,眾多的心理家、腦神經科學家和信息科學家。

接下來,將按照心理發展的歷史為主線,即以“第一章:精神分析;第二章:行為主義;第三章:認知心理學”,逐一論述三種心理學是如何解釋和治療心理疾病的。

;
閱讀全文

與運用精神分析心理學使用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彎折的最佳方法 瀏覽:262
管理會計案例分析的方法 瀏覽:792
正確梳頭方法視頻 瀏覽:20
稻田捕河蟹的最佳方法 瀏覽:76
打疫苗用的什麼注射方法 瀏覽:949
水餃睡不著有什麼好的方法 瀏覽:466
鑄鐵鍋的使用方法 瀏覽:608
共同海損金額計算方法 瀏覽:885
如何鑒定飲茶方法 瀏覽:938
達克寧水腫治療方法 瀏覽:968
華為手機開關機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92
想把腳洗干凈用什麼方法 瀏覽:762
石灰粉發電方法視頻 瀏覽:168
退火的常用方法有 瀏覽:22
確定物體重心的常用試驗方法有 瀏覽:840
快速緩解中暑想吐的方法 瀏覽:258
怎麼去除積雪的方法 瀏覽:65
機器人編隊控制方法研究 瀏覽:532
小孩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525
三步折帽子方法簡單又好看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