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分析工作者設計了以下分析方法

分析工作者設計了以下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7 02:29:23

❶ 績效分析。 具體內容需要怎麼做 。

給您簡單介紹一下如何進行績效分析吧:

一、建立績效分析改善程序:

1、各部門選定績效結果分析人員,應從熟悉、了解員工工作情況的人員之中產生;

2、對績效分析人員進行培訓,掌握正確郵箱的績效分析方法

3、明確考核結果分析的責任人;

4、收集整理考核結果;

5、分析考核結果數據:
業績指標結果分析——業績差距——能力分析(是能力還是其他原因)——否,進行業績環境分析(如配合、協作、資源配置等)——是,本期與上期能力對比分析——綜合分析,提出改進意見

6、制定改善計劃並執行

二、績效分析的方法:

1、橫向比較分析法:

以客體(人員、指標、部門、類別)為變化量對同一考核期進行比較分析,對同一人員的各指標進行比較,分析其工作執行的平衡狀況;對人員、部門、類別進行比較,是為了判斷其對組織貢獻的優劣次序、任務完成情況, 是績效工資、評優工作的依據;也可以通過比較得出誤差不斷改進評價方法。

2、縱向比較分析法:

以客體(人員、指標、部門)為變數對不同考核期內的同一考核指標進行比較分析,尋求業績差距及差距的原因,以達到有針對性地改善績效的目的。主要有以下方面:單項考核指標的平均值比較,觀察其有無變化、變化大小,可全部指標都進行比較,也可以選擇其中幾個;單項考核指標的理念變化趨勢;各組考核指標歷年變化比較。

分析人員應對考核指標進行多角度分析,先對單一指標進行同一條件不同時間的分析,以確定單一指標的不足;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全面多角度的分析。

績效分析分為三個階段:組織分析、環境分析和原因分析。

(一)組織分析
組織分析是對組成戰略計劃的成份的深入考察,包括對組織願景、使命、價值、目標和策略的深入考察。這些成份可以在組織的戰略規劃中找到。組織分析的目的在於尋找導向,即「組織及其領導者試圖實現的績效和遠景(perspective)」。必須在差距分析之前進行組織分析,因為組織分析將為期望的或最佳績效設定標准。組織分析除分析戰略計劃成份外,還需要分析以下因素:組織結構;中央控制系統;企業策略;關鍵政策;企業價值(Business values);企業文化。
通常,組織分析的第一步是查看已有的文檔,包括組織的戰略計劃、歷史、議事程序(bylaws)、board meeting minutes、年報、入職適應培訓材料(New employee orientation material)等。下一步應該盡量從盡可能多的內部和外部利益相關者那裡搜集感受和看法。一個主要的但經常被忽視的利益相關者是客戶。成功組織的領導者運用有關當前和將來客戶的需求和期望的信息為組織設定進程或方向。在為執行組織分析選擇工具時,時間、成本、組織文化和資源的可利用性是首要的考慮因素。主要的組織分析工具包括現有數據分析(Extant data analysis)、采訪、調查和小組活動(group processes)。

(二)環境分析
環境分析是確定支持真實績效的現實因素並找出其中主要因素的過程。其目的並不是找出問題,而是對組織內部、外部的真實狀況的評價,這些狀況可以解釋員工為什麼做現在的工作。環境分析包括以下:
1.組織環境分析 它關注組織外部利益相關者(客戶、供應商、分銷商、股東、管理者等)和競爭(組織運營的工業領域,例如生產、保健、教育、零售等)如何影響績效。
2.工作環境分析 它關注組織內部支持績效的因素(資源分配、工具、招聘和甄選政策、反饋、績效和非績效的結果)。
3. 工作分析 它關注工作設計(流程)層面的情況。
4.工作者分析 它關注工作者的情況(知識、技能、能力、動機和期望)。
組織分析可以發生在績效差距分析之前、之後和其過程之中,通常把它作為分析真實績效整體的一部分。

(三)差距分析
績效差距分析很像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很有價值的工具,可以用來確定當前的結果以及期望的結果。需求分析與差距分析的主要區別如下:
1.需求分析傾向於關注知識、技能和態度;差距分析則確定任何影響人的績效的不足或熟練程度(proficiency)。
2.需求分析傾向於關注過去和現在;差距分析還關注未來。
績效差距可以被視為改進績效的機遇:當真實的績效狀態沒有達到期望的績效狀態時,可以改進真實的績效狀態;或者,當真實的績效狀態達到或超越了期望的績效狀態(創新)時,提高或強化真實的績效狀態。
績效差距分析的目的在於確定期望績效狀態與真實績效狀態之間當前的和將來的差距。必須在原因分析之前進行差距分析。差距分析有三個步驟:確定真實績效狀態與期望績效狀態之間的差距;找出首要差距;分析原因。

績效分析應注意的事項:

1、 在分析過程中,對可量化與不可量化的指標要其別對待,在量化指標分析找出差距的基礎上進行不可量化指標(能力指標)的分析,因為量化指標更加直觀准確,員工易於接受,可以籍此建立信任基礎;另外從投入—產出模型來講,能力是投入,業績是產出,從產出分析能力也是正確的;

2、在本期與上期進行縱向比較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單一考核指標的結果計算方法沒有發生變化、考核指標相對的分的對照量沒有變化;

3、為防止誤差,出現誤導員工、浪費成本的情況,應嚴格挑選績效分析人員,應具備以下素質條件:原則性強、客觀公正,熟悉員工工作情況,有較強的分析能力。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❷ 常用的數據分析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數據分析方法有哪些?
1.趨勢分析
當有大量數據時,我們希望更快,更方便地從數據中查找數據信息,這時我們需要使用圖形功能。所謂的圖形功能就是用EXCEl或其他繪圖工具來繪制圖形。
趨勢分析通常用於長期跟蹤核心指標,例如點擊率,GMV和活躍用戶數。通常,只製作一個簡單的數據趨勢圖,但並不是分析數據趨勢圖。它必須像上面一樣。數據具有那些趨勢變化,無論是周期性的,是否存在拐點以及分析背後的原因,還是內部的或外部的。趨勢分析的最佳輸出是比率,有環比,同比和固定基數比。例如,2017年4月的GDP比3月增加了多少,這是環比關系,該環比關系反映了近期趨勢的變化,但具有季節性影響。為了消除季節性因素的影響,引入了同比數據,例如:2017年4月的GDP與2016年4月相比增長了多少,這是同比數據。更好地理解固定基準比率,即固定某個基準點,例如,以2017年1月的數據為基準點,固定基準比率是2017年5月數據與該數據2017年1月之間的比較。
2.對比分析
水平對比度:水平對比度是與自己進行比較。最常見的數據指標是需要與目標值進行比較,以了解我們是否已完成目標;與上個月相比,要了解我們環比的增長情況。
縱向對比:簡單來說,就是與其他對比。我們必須與競爭對手進行比較以了解我們在市場上的份額和地位。
許多人可能會說比較分析聽起來很簡單。讓我舉一個例子。有一個電子商務公司的登錄頁面。昨天的PV是5000。您如何看待此類數據?您不會有任何感覺。如果此簽到頁面的平均PV為10,000,則意味著昨天有一個主要問題。如果簽到頁面的平均PV為2000,則昨天有一個跳躍。數據只能通過比較才有意義。
3.象限分析
根據不同的數據,每個比較對象分為4個象限。如果將IQ和EQ劃分,則可以將其劃分為兩個維度和四個象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象限。一般來說,智商保證一個人的下限,情商提高一個人的上限。
說一個象限分析方法的例子,在實際工作中使用過:通常,p2p產品的注冊用戶由第三方渠道主導。如果您可以根據流量來源的質量和數量劃分四個象限,然後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點,比較每個渠道的流量成本效果,則該質量可以用作保留的總金額的維度為標准。對於高質量和高數量的通道,繼續增加引入高質量和低數量的通道,低質量和低數量的通過,低質量和高數量的嘗試策略和要求,例如象限分析可以讓我們比較和分析時間以獲得非常直觀和快速的結果。
4.交叉分析
比較分析包括水平和垂直比較。如果要同時比較水平和垂直方向,則可以使用交叉分析方法。交叉分析方法是從多個維度交叉顯示數據,並從多個角度執行組合分析。
分析應用程序數據時,通常分為iOS和Android。
交叉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從多個維度細分數據並找到最相關的維度,以探究數據更改的原因。

❸ 人力資源幾種常用工作分析方法及其特點

幾種常用的工作分析方法及其特點?

(1)工作實踐法,是指工作分析員去身體力行所研究的工作,從而獲取有關工作信息的第一手資料。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夠客觀、真實地進行工作分析。但此方法一般只適用於一些簡單且易於模仿的工作。

(2)觀察法,是指工作分析員直接到工作現場,對工作者的工作進行仔細觀察和詳細記錄,然後再作系統分析的方法。這種方法也比較客觀,且通過觀察可以獲得員工在非正式組織中的行為和觀念。但此方法不適用於工作循環周期長以及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工作。

(3)訪談法,訪談法是指就工作者的目前工作,以個別談話或小組座談的方式收集信息資料的方法。這種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且快速,可以廣泛運用於以確定工作任務和責任為目的而進行的工作分析。其最大優點是通過訪談可以發現一些在其他情況下不可能了解到的工作活動和心理活動。

(4)工作日記法,工作日記法就是要求從事工作的員工按時間順序記錄工作過程,然後由工作分析員進行歸納提煉,以取得所需工作信息的方法。

(5)量化的工作分析法,西方國家最為常用的量化分析法有三種:職位分析問卷法、功能性工作分析法、美國勞工部工作分析法。

❹ 常用統計分析方法

數據分析師針對不同業務問題可以製作各種具體的數據模型去分析問題,運用各種分析方法去探索數據,這里介紹最常用的三種分析方法,希望可以對您的工作有一定的的幫助

文中可視化圖表均使用DataFocus數據分析工具製作。

1.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顯示變數如何與另一個變數相關。例如,它顯示了計件工資是否會帶來更高的生產率。

2.回歸分析

回歸分析是對一個變數值與另一個變數值之間差異的定量預測。回歸模擬依賴變數和解釋變數之間的關系,這些變數通常繪制在散點圖上。您還可以使用回歸線來顯示這些關系是強還是弱。

另請注意,散點圖上的異常值非常重要。例如,外圍數據點可能代表公司最關鍵供應商或暢銷產品的輸入。但是,回歸線的性質通常會讓您忽略這些異常值。

3.假設檢驗

假設檢驗是基於某些假設並從樣本到人口的數理統計中的統計分析方法。主要是為了解決問題的需要,對整體研究提出一些假設。通常,比較兩個統計數據集,或者將通過采樣獲得的數據集與來自理想化模型的合成數據集進行比較。提出了兩個數據集之間統計關系的假設,並將其用作理想化零假設的替代方案。建議兩個數據集之間沒有關系。

在掌握了數據分析的基本圖形和分析方法之後,數據分析師認為有一點需要注意:「在沒有確認如何表達你想要解決的問題之前,不要開始進行數據分析。」簡而言之,如果您無法解釋您試圖用數據分析解決的業務問題,那麼沒有數據分析可以解決問題。

❺ 2.在進行工作分析時,有哪些基本方法可以採用在選擇方法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摘要 (1)問卷法

❻ 崗位調查分析怎麼坐

崗位分析方法與步驟:
崗位分析的方法
一、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職位分析人員通過對員工正常工作的狀態進行觀察,獲取工作信息,並通過對信息進行比較、分析、匯總等方式,得出職位分析成果的方法。觀察法適用於對體力工作者和事務性工作者,如搬運員、操作員、文秘等職位。
由於不同的觀察對象的工作周期和工作突發性所有不同。所以觀察法具體可分為直接觀察法、階段觀察法和工作表演法。
1.直接觀察法
職位分析人員直接對員工工作的全過程進行觀察。直接觀察適用於工作周期很短的職位。如保潔員,他的工作基本上是以一天為一個周期,職位分析人員可以一整天跟隨著保潔員進行直接工作觀察。
2.階段觀察法
有些員工的工作具有較長的周期性,為了能完整地觀察到員工的所有工作,必須分階段進行觀察。比如行政文員,他需要在每年年終時籌備企業總結表彰大會。職位分析人員就必須在年終時再對該職位進行觀察。有時由於間階段跨度太長,職位分析工作無法拖延很長時間,這時採用"工作表演法"更為合適。
3.工作表演法
對於工作周期很長和突發性事件較多的工作比較適合。如保安工作,除了有正常的工作程序以外,還有很多突發事件需要處理,如盤問可疑人員等,職位分析人員可以讓保安人員表演盤問的過程,來進行該項工作的觀察。
在使用觀察法時,職位分析人員應事先准備好觀察表格,以便隨時進行記錄。條件好的企業,可以使用攝象機等設備,將員工的工作內容記錄下來,以便進行分析。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觀察的工作行為要有代表性,並且盡量不要引起被觀察者的注意,更不能幹擾被觀察者的工作。
二、問卷調查法
職位分析人員首先要擬訂一套切實可行、內容豐富的問卷,然後由員工進行填寫。問卷法適用於腦力工作者、管理工作者或工作不確定因素很大的員工,比如軟體設計人員、行政經理等。問卷法比觀察法更便於統計和分析。要注意的是,調查問卷的設計直接關系著問卷調查的成敗,所以問卷一定要設計得完整、科學、合理。
國外的組織行為專家和人力資源管理專家研究出了多種科學的,也很龐大的問卷調查方法。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1.職位分析調查問卷PAQ
職位分析調查問卷是美國普渡大學Pure University的研究員麥考米克等人研究出一套數量化的工作說明法。雖然它的格式已定,但仍可用之分析許多不同類型的職位。PQA有194個問題,計分為六個部分:資料投入、用腦過程、工作產出、人際關系、工作范圍、其他工作特徵。
2.閥值特質分析方法TTA
勞普茲Lopez等人在1981年設計了"閾值特質分析"TTA問卷。特質取向的研究角度是試圖確定那些能夠預測個體工作成績出色的個性特點。TTA方法的依據是:具有某種人格特性的個體,如果職位績效優於不具有該種特製者,並且特質的差異能夠通過標准化的心理測驗反映出來,那麼就可以確定該特質為完成這一工作所需的個體特質之一。
3.職業分析問卷OAQ
美國控制數據經營咨詢企業在1985年設計了職業分析問卷,職位進行定量的描述。QAQ是一個包括各種職業的任務、責任、知識技能、能力以及其他個性特點的多項選擇問卷。例如,在OAQ中,軟體職位被規劃分為19種責任、310個任務和105個個性特點。
然而,我們的企業中小企業很難利用這些研究成果來進行間卷調查。我們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自製職位分析問卷,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三、面談法
也稱采訪法,它是通過職位分析人員與員工面對面的談話來收集職位信息資料的方法。在面談之前,職位分析人員應該准備好面談問題提綱,一般在面談時能夠按照預定的計劃進行。面談法對職位分析人員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職位分析人員要能夠控制住談話的局面,既要防止談話跑題,又要使談話對象能夠無所顧及的侃侃而談。職位分析人員要及時准確的做好談話記錄,並且避免使談話對象對記錄產生顧及。面談法適合於腦力職位者,如開發人員、設計人員、高層管理人員等。
麥考米克於1979年提出了面談法的一些標准,它們是:
1.所提問題要和職位分析的目的有關;
2.職位分析人員語言表達要清楚、含義准確;
3.所提問題必須清晰、明確,不能太含蓄;
4.所提問題和談話內容不能超出被談話人的知識和信息范圍;
5.所提問題和談話內容不能引起被談話人的不滿,或涉及被談話人的隱私。
四、其他方法
1.參與法
也稱職位實踐法。顧名思義,就是職位分析人員直接參與到員工的工作中去,扮演員工的工作角色,體會其中的工作信息。參與法適用於專業性不是很強的職位。參與法與觀察法、問卷法相比較,獲得的信息更加准確。要注意的是,職位分析人員需要真正地參與到工作中去,去體會工作,而不是僅僅模仿一些工作行為。
2.典型事件法
如果員工太多,或者職位工作內容過於繁雜,應該挑具有代表性的員工和典型的時間進行觀察,從而提高職位分析的效率。
3.工作日誌法
是由員工本人自行進行的一種職位分析方法。事先應該由職位分析人員設計好詳細的工作日誌單,讓員工按照要求及時地填寫職位內容,從而收集工作信息。需注意的是,工作日誌應該隨時填寫,比如以10分鍾、15分鍾為一個周期,而不應該在下班前一次性填寫,這樣是為了保證填寫內容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工作日誌法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工作日誌內容的真實性問題。
4.材料分析法
如果職位分析人員手頭由大量的職位分析資料,比如類似的企業已經做過相應的職位分析,比較適合採用本辦法。這種辦法最適合於新創辦的企業。
5.專家討論法
專家討論法是指請一些相關領域的專家或者經驗豐富的員工進行討論,來進行職位分析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合於發展變化較快,或職位職責還未定型的企業。由於企業沒有現成的觀察樣本,所以只能藉助專家的經驗來規劃未來希望看到的職位狀態。
上述這些職位分析方法既可單獨使用,也可結合使用。由於每個方法都有自身的優點和缺點,所以每個企業應該根據本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最終的目的是一致的:為了得到盡可能的詳盡、真實的職位信息。
進行職位分析的常規步驟
對於一個運行穩定的企業來講,最常用的職位分析方法是問卷調查法和面談法。下面我們就結合這兩種方法具體講一下進行職位分析的步驟。一般來講,職位分析可以分為五大階段:計劃階段、設計階段、信息收集階段、信息分析階段和結果表達階段。
計劃階段
計劃階段是職位分析的第一階段。在計劃階段中;應該明確職位分析的目的和意義、方法和步驟;確定職位分析的方法;限定職位分析的范圍,並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職位作為樣本;明確職位分析的步驟,制定詳細的職位分析實施時間表;編寫"職位分析計劃",並行有關人員進行職位分析方面的宣傳。在職位計劃書得到批准後,即可組建職位分析小組,進入職位分析的設計階段。
職位分析計劃
為了提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為了有效的在下季度實施企業招聘計劃,同時為了能夠圓滿完成今年的薪酬政策、激勵政策和培訓政策的調整工作,使人力資源管理職位適應企業的發展趨勢.
設計階段
在設計階段要具體設計出具體的職位分析實施內容。
1.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的設計階段需要編寫一份比較詳細的"職位分析調查表"。該"職位分析調查表"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出該職位的工作內容、工作職責、職位任職資格等內容。
2.面談法
面談法的設計工作需要形成一個有效和完整的"面談提綱",面談提綱的內容和"職位分析調查表"的內容基本相同。下面列舉了一些職位分析面談時的關鍵問題,職位分析人員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有選擇地使用:
1 請問你的姓名、職位名稱、職位編號是什麼?
2 請問你在哪個部門工作?請問你的部門經理是誰?你的直接上級是誰?
3 請問你主要做哪些職位?可以舉一些實例。
4 請你盡可能詳細地講講你昨天一天的工作內容。
5 請問你對哪些事情有決策權?哪些事情沒有決策權?
6 請講講你在工作中需要接觸到哪些人?
7 請問你需要哪些設備和工具來開展你的職位?其中哪些是常用的?哪些只是偶爾使用?你對目前的設備狀況滿意嗎?
8 請問你在人事審批權和財務審批權方面有哪些職責?可以舉些實例。
9 請問你做好這項職位需要什麼樣的文化水平?需要哪些知識?需要什麼樣的心理素質?
10 如果對一個大專學歷層次的新員工進行培訓,你認為需要培訓多長時間才能正式上崗?
11 你覺得目前的工作環境如何?是否還需要更好地環境?你希望哪些方面得到改善?
12 你覺得該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有多大?
13 你認為怎麼樣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14 你還有什麼要補充的?
15 你確保你回答的內容都是真實的嗎?
信息收集階段
1.問卷調查法步驟
1 事先需徵得樣本員工直接上級的同意,盡量獲取直接上級的支持;
2 為樣本員工提供安靜的場所和充裕的時間;
3 向樣本員工講解職位分析的意義,並說明填寫問卷調查表的注意事項;
4 鼓勵樣本員工真實客觀地填寫問卷調查表,不要對表中填寫的任何內容產生顧慮;
5 職位分析人員隨時解答樣本員工填寫問卷時提出的問題;
6 樣本員工填寫完畢後,職位分析人員要認真地進行檢查,查看是否有漏填、誤填地現象;
7 如果對問卷填寫有疑問,職位分析人員應該立即向樣本員工進行提問;
8 問卷填寫准確無誤後,完成信息收集職位,向樣本員工緻謝。
2.面談法步驟
1 事先需徵得樣本員工直接上級的同意,盡量獲取直接上級的支持;
2 在無人打擾的環境中進行面談;
3 向樣本員工講解職位分析的意義,並介紹面談的大體內容;
4 為了消除樣本員工的緊張情緒,職位分析人員可以以輕松地話題開始;
5 鼓勵樣本員工真實、客觀地回答問題,不必對面談的內容產生顧及;
6 職位分析人員按照面談提綱的順序,由淺至深地進行提問;
7 營造輕松的氣氛,使樣本員工暢所欲言;
8 注意把握面談的內容,防止樣本員工跑題;
9 在不影響樣本員工談話的前提下,進行談話記錄;
10 在面談結束時,應該讓樣本員工查看並認可談話記錄;
11 面談記錄確認無誤後,完成信息收集職位,向樣本員工緻謝。
在信息收集完成之後,要形成調研報告:
一部門及你個人做哪些工作?
1.具體開發
2.審查其他開發人員的開發文檔
3.安排調研及外出工作
4.召集開部門會議
5.組織技術討論與學習
6.向行政部申請本部門辦公用品
7.系統維護
8.組織整理部門辦公環境
9.整頓部門紀律
10.請假審批
11.設備申請預批
12.與部門人員溝通
二部門現行開發作業流程
1.收到要求調研的信息采源:副總經理、市場部
2.准備調研計劃包括確定調研時間、地點、調研提綱;第一次調研由市場部進行聯系
3.實施調研
4.整理調研報告
5.出需求規格說明書要取得用戶簽字
6.出概要設計書、詳細設計書
如果中標:
7.修改概要設計書、詳細設計書
8.編碼產生的技術文檔有:開發報告、變更報告、開發總結等
9.測試及調試產生的技術文檔有:測試報告、軟體問題報告等
10.編寫驗收報告、使用說明書、維護手冊
11.組織驗收小項目:開發部組織;大項目:開發部、市場部聯合組織
12.交工文檔;項目總結
13.軟體維護由相關開發人員進行
三工作中最難解決的問題
1.文檔管理。文檔出不齊,給以後開發造成相當大的阻礙
2.上級領導安排的臨時任務
3.不必要的維護,浪費時間
4.越權領導
四最容易職責不明的工作
1.光碟管理
2.上網
3.小設備的申請及調換
4.其他部門的幻燈片製作
五建議
1.建議由開發部保管光碟
2.培訓只有大批新員工同時到來時進行,個別進人公司的新員工通過具體工作進行培訓
3.建議建立細致的技術人員的考核辦法,將考核工作量、工作難度,並與工資掛鉤
4. 建議由X X X X X部負責公司NT伺服器的軟體管理,硬體管理及SUN伺服器的網路管理
信息分析階段
信息分析階段是將各種收集信息方法所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統計、分析、研究、歸類的一個過程。在信息分析階段最好參照企業以前的職位分析資料和同行業同職位其他企業的相關職位分析的資料,以提高信息分析的可靠性。
在信息分析過程中,還可以請求基層管理者提供幫助,確保沒有什麼疑點。
信息分析階段,需要分析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基本信息如職位名稱、職位編號、所屬部門、職位等級等;
工作活動和工作程序,如工作摘要、工作范圍、職責范圍、工作設備及工具、工作流程、人際交往、管理狀態等;
工作環境如工作場所、工作環境的危險、職業病、工作時間、工作環境的舒適程度等;
任職資格如年齡要求、學歷要求、工作經驗要求、性格要求等;基本素質如學歷要求、專長領域、職位經驗、接受的培訓教育、特殊才能等;
生理素質如體能要求、健康狀況、感覺器官的靈敏性等;綜合素質如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進取心、職業道德素質、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性格、氣質、興趣等。
結果表達階段
結果表達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編寫職位描述和職位資格要求。具體的職位如下:
1 職位分析人員編寫職位描述和職位資格要求初稿;
2 與樣本員工、樣本員工上級、企業管理顧問等人員討論職位描述和職位資格要求的具體內容;
3 確定試行稿;
4 試行期使用無誤後,確定為正式文件。

❼ 作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其特點如何

幾種常用的工作分析方法及其特點?(1)工作實踐法,是指工作分析員去身體力行所研究的工作,從而獲取有關工作信息的第一手資料。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夠客觀、真實地進行工作分析。但此方法一般只適用於一些簡單且易於模仿的工作。(2)觀察法,是指工作分析員直接到工作現場,對工作者的工作進行仔細觀察和詳細記錄,然後再作系統分析的方法。這種方法也比較客觀,且通過觀察可以獲得員工在非正式組織中的行為和觀念。但此方法不適用於工作循環周期長以及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工作。(3)訪談法,訪談法是指就工作者的目前工作,以個別談話或小組座談的方式收集信息資料的方法。這種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且快速,可以廣泛運用於以確定工作任務和責任為目的而進行的工作分析。其最大優點是通過訪談可以發現一些在其他情況下不可能了解到的工作活動和心理活動。(4)工作日記法,工作日記法就是要求從事工作的員工按時間順序記錄工作過程,然後由工作分析員進行歸納提煉,以取得所需工作信息的方法。(5)量化的工作分析法,西方國家最為常用的量化分析法有三種:職位分析問卷法、功能性工作分析法、美國勞工部工作分析法。

❽ 數據分析方法

常見的分析方法有:分類分析,矩陣分析,漏斗分析,相關分析,邏輯樹分析,趨勢分析,行為軌跡分析,等等。 我用HR的工作來舉例,說明上面這些分析要怎麼做,才能得出洞見。

01) 分類分析
比如分成不同部門、不同崗位層級、不同年齡段,來分析人才流失率。比如發現某個部門流失率特別高,那麼就可以去分析。

02) 矩陣分析
比如公司有價值觀和能力的考核,那麼可以把考核結果做出矩陣圖,能力強價值匹配的員工、能力強價值不匹配的員工、能力弱價值匹配的員工、能力弱價值不匹配的員工各佔多少比例,從而發現公司的人才健康度。

03) 漏斗分析
比如記錄招聘數據,投遞簡歷、通過初篩、通過一面、通過二面、通過終面、接下Offer、成功入職、通過試用期,這就是一個完整的招聘漏斗,從數據中,可以看到哪個環節還可以優化。

04) 相關分析
比如公司各個分店的人才流失率差異較大,那麼可以把各個分店的員工流失率,跟分店的一些特性(地理位置、薪酬水平、福利水平、員工年齡、管理人員年齡等)要素進行相關性分析,找到最能夠挽留員工的關鍵因素。

05) 邏輯樹分析
比如近期發現員工的滿意度有所降低,那麼就進行拆解,滿意度跟薪酬、福利、職業發展、工作氛圍有關,然後薪酬分為基本薪資和獎金,這樣層層拆解,找出滿意度各個影響因素裡面的變化因素,從而得出洞見。

06) 趨勢分析
比如人才流失率過去12個月的變化趨勢。

07)行為軌跡分析
比如跟蹤一個銷售人員的行為軌跡,從入職、到開始產生業績、到業績快速增長、到疲憊期、到逐漸穩定。

❾ 工作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所謂的工作分析,也就是工作分析的人他們會通過一些科學的辦法,對工作崗位的情況啊,要求啊,職責等等做出描述說明,為組織作出發展戰略,規劃,以及為其他管理行為提供基本依據的一種管理活動。

什麼意思呢,簡單的來講,通過工作分析,可以幫助我們制定出公司的年度計劃,還有一些員工的培訓方案,還有就是通過工作分析然後根據崗位情況制定出員工的績效和薪酬,甚至是招聘等等。

我們工作當中有人就遇到過一些分析不當的情況,比如,有的人工作忙成狗,又費腦子又費體力,周末還天天加班。可是他的工資和同行業的其他公司職員相比,要低很多,而且年終獎金啊還有平時的績效也很低,這種情況要不是公司的HR沒計算好,要麼很有可能就是得罪HR了。

所以為了要確保咱們工作分析的結果公平公開和公正!運用科學的方法才是王道。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觀察了,我就靜靜地在旁邊看著你工作。可是誰喜歡被這樣看著呢,總覺得是有人在監視我,總有刁民想要害朕!這種方法雖然客觀,也比較准確,但是,如果我是體力工作者,你是可以直接看到我的工作情況的,可是腦力工作者就比較麻煩了,你怎麼觀察得到我腦子里在想些什麼工作內容呢?人心都還隔著一個肚皮,何況我的腦子里還有骨頭。所以觀察這種方式,對腦力工作者不太適用。

有一種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嘮嗑,咱們面對面訪談。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人物訪談,特別是那種高層訪談,面對面訪談的好處呢就是我可以把控全場,節奏由我控制,而且兩個人在對話當中很有可能就會通過你的言談舉止得到一些別的我們平常很難觀察到的信息。但是啊,我們都知道電視節目里的訪談一般都是有備稿的,要被采訪的人一般都會准備准備要回答的哪些問題。同樣的我們這種訪談方式呢,也是可以准備的,或者說你問我的問題我可以用別的方式回答你,或者不想回答我就編謊話忽悠你。可見這種訪談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是有信息失真的可能性的。

第三種方式是做問卷調查,雖然這種方式應用的范圍廣,但是費時費力又費錢。

最後一個方法叫做工作日誌法,這是我個人覺得性價比最好的一種方式,說他好的原因是因為從某些角度來講他可以偷懶。員工連續一段時間寫好每天的工作日報日誌交給我,我再來分析就OK啦,很省心嘛。不僅信息可靠而且對於那些復雜的工作也很適用。不過不好的就是這種方法呢需要監管著,還要事先對員工培訓,不然每個人都寫得五花八門的,張三少一點這個內容,李四少一點那個內容,這樣不僅偷不了懶了還增加了麻煩是不是。

工作分析完畢,就能夠得到對工作的描述了。拿我自己來做例子,我的工作就是對本科專業知識的考點做成音頻的形式分享給大家聽。這一系列的描述,是我工作基礎的部分。我們一般在找工作的時候都會看看人家公司也的對工作的任職要求,比如幾年得工作經驗啊,專科及以上學歷本科及以上學歷啊這些東西,實際上就是這個工作得任職資格也就是工作規范。

可能你會好奇,為什麼這些要求我都達到了可就是沒有要我呢,同一份工作往往會有比你更厲害的人來參加競爭,你是本科生,可能人家是研究生。而這個任職資格里說到的那些要求,指的其實是針對工作本身的最低要求。

那本期的內容就是這樣了,我們今天講了關於人力資源為什麼要進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的方法,工作描述和工作規范。這些考點都是有在節目里提到的,光聽不行,你們還要記住哦。我們檢驗下,現在你們閉上眼睛,想想工作分析當中我講了哪四種方法呢?

耳濡目染才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

❿ 大神,如何做好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崗位分析

一、崗位分析
工作崗位分析,指對某項工作進行完整的描述或說明,以便為人力資源管理活動提供有關崗位方面的信息,而進行一系列崗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綜合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性活動。崗位分析主要從以下八個要素著手進行分析,即(7W1H):
Who:誰從事此項工作,責任人是誰,對人員的學歷及文化程度、專業知識與技能、經驗以及職業化素質等資格要求。
What:雇員要完成的工作任務當中,哪些是屬於體力勞動的范疇、哪些又是屬於腦力勞動的范疇。
Whom:為誰做,即顧客是誰。這里的顧客不僅指外部的客戶,也可以是企業內部的員工,包括與從事該工作有直接關系的人:直接上級、下級、同事和客戶等。
Why:為什麼做,即工作對該崗位工作者的意義所在。
When:工作任務要求在什麼時間完成。
Where:工作的地點、環境等。
What qualifications:從事這項工作的雇員應該具備的資質條件。
How:如何從事此項工作,即工作程序、規范以及為從事該工作所需要的權利。
二、崗位分析的方法
崗位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種,此處重點介紹幾種常用的崗位分析方法。
1.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就是根據崗位分析的目的、內容等,事先設計一套崗位調查問卷,由被調查者填寫,再將問卷加以匯總,從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回答,形成對崗位分析的描述信息。問卷調查的關鍵是問卷設計。問卷有開放型和封閉型兩種形式。開放型:由被調查人根據問題自由回答。封閉型:調查人事先設計好答案選項,由被調查人選擇確認。
問卷調查法的具體實施步驟是:
(1)問卷設計。設計問卷時要做到:
① 提問要准確;
② 問卷表格要精練;
③ 語言通俗易懂,問題不可晦澀難懂;
④ 問卷表前面要有指導語;
⑤ 激發被調查人興趣的問題放在前面,問題排列要有邏輯。
(2)問卷發放。進行崗位分析問卷發放時,應該先集合各部門各級主管進行說明,說明內容有崗位
分析目的、崗位分析問卷填答方法,並清楚告知此次活動的進行不會影響到員工權益,確定各主管皆明白
如何進行後,由主管輔導下屬進行崗位分析問卷的填答。
(3)填答說明與解釋。雖然在崗位分析問卷填答前有過詳細的說明,也進行了問題解答,但是還可能
有許多問題產生,因此,在此期間必須注意各部室的填寫狀況,並予以協助。
(4)問卷回收及整理。對於回收的問卷,首先必須檢查是否填寫完整,並仔細查看是否有不清楚、
重疊或沖突之處,若有,便由崗位分析與人力資源主管進行討論,以確認資料收集的正確性。
如果事先已請填寫者將內容轉換成it/"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計算機檔案,則崗位分析員只需以原檔案進行修改即可,不需再花
費許多時間將問卷內容轉換成it/"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計算機文書文件,且只要資料確認無誤,即可完成職務說明書的撰寫。
2.訪談法
訪談法是訪談人員就某一崗位與訪談對象,按事先擬訂好的訪談提綱進行交流和討論。訪談對象包括:
該職位的任職者;對工作較為熟悉的直接主管人員;與該職位工作聯系比較密切的工作人員;任職者的下
屬。為了保證訪談效果,一般要事先設計訪談提綱,事先交給訪談者准備。訪談法分為個體訪談和群體訪
談。
進行訪談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1)明確面談的意義。
(2)建立融洽的氣氛。
(3)准備完整的問題表格。
(4)要求按工作重要性程度排列。
(5)面談結果讓任職者及其上司審閱修訂。
3.觀察法
觀察法就是崗位分析人員在不影響被觀察人員正常工作的條件下,通過觀察將有關工作的內容、方法、
程序、設備、工作環境等信息記錄下來,最後將取得的信息歸納整理為適合使用的結果的過程。利用觀察
法進行崗位分析時,應根據崗位分析的目的利用現有的條件,確定觀察的內容、觀察的時間、觀察的位置、
觀察所需的記錄單等,做到省時高效。觀察法又分為:
(1)直接觀察法。工作分_____析人員直接對員工工作的全過程進行觀察。直接觀察適用於工作周期很短的職位。如保潔員,他的工作基本上是以一天為一個周期,職位分析人員可以一整天跟隨著保潔員進行直接工作觀察。
(2)階段觀察法。有些工作具有較長的周期性,為了能完整地觀察到員工的所有工作,必須分階段進行觀察。比如行政文員,他需要在每年年終時籌備企業總結表彰大會。職位分析人員就必須在年終時再對該職位籌備企業總結表彰大會的工作過程進行觀察。
(3)工作表演法。對於工作周期很長和突發性事件較多的工作比較適合。如保安工作,除了有正常的工作程序以外,還有很多突發事件需要處理,如盤問可疑人員等,職位分析人員可以讓保安人員表演盤問的過程,來進行該項工作的觀察。
應用觀察法的要求:
① 注意所觀察的工作應具有代表性。
② 觀察人員在觀察時盡量不要引起被觀察者的注意。在適當的時候,工作分析人員應該以適當的方式將自己介紹給員工。
③ 觀察前應確定觀察計劃,計劃工作中應含有觀察提綱、觀察內容、觀察時刻、觀察位置等。
④ 觀察時思考的問題應結構簡單,並反映工作內容,避免機械記錄。採用觀察法進行崗位分析的結果比較客觀、准確,但需要崗位分析人員具備較高的素質。它適用於外部特徵較明顯的崗位工作,如生產線上工人的工作、會計人員的工作等。不適合長時間的心理素質的分析。不適合工作循環周期很長的工作和腦力勞動的工作,偶然、突發性工作也不易觀察,且不能獲得有關任職者要求的信息。
4.關鍵事件法
關鍵事件法要求崗位工作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描述能反映其績效好壞的「關鍵事件」,即對崗位工作任務造成顯著影響的事件,將其歸納分類,對崗位工作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關鍵事件的描述包括:導致該事件發生的背景、原因;員工有效或多餘的行為;關鍵行為的後果;員工控制上述後果的能______力。採用關鍵事件法進行崗位分析時,應注意三個問題:一是調查期限不宜過短;二是關鍵事件的數量應足夠說明問題,事件數目不能太少;三是正反兩方面的事件都要兼顧,不得偏頗。關鍵事件法的主要優點是研究的焦點集中在職務行為上,因為行為是可觀察的、可測量的。同時,通過這種職務分析可以確定行為的任何可能的利益和作用。關鍵事件法的主要缺點:一是費時,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搜集那些關鍵事件,並加以概括和分類;二是利用關鍵事件法,對中等績效的員工就難以涉及,因而全面的職務分析工作就難以完成。該方法適用於同一職位員工較多,或者職位工作內容過於繁雜的工作。
5.參與法
參與法是指崗位分析人員直接參與某一崗位的工作,從而細致、全面地體驗、了解和分析崗位特徵及崗位要求的方法。與其他方法相比,參與法的優勢是可獲得崗位要求的第一手真實、可靠的數據資料。獲得的信息更加准確。當然參與法也有缺點,由於分析人員本身的知識與技術的局限性,其運用范圍有限,只適用於較為簡單的工作崗位分析。
6.工作日誌法
工作日誌法是讓員工以工作日記或工作筆記的形式記錄日常工作活動而獲得有關崗位工作信息資料的方法。
其優點是:如果記錄很詳細,那麼經常會提示一些其他方法無法獲得或者觀察不到的細節。工作日誌法最大的問題是工作日誌內容的真實性。該方法適用於高水平、復雜工作的分析。
7.交叉反饋法
交叉反饋法,即由工作分析專家與從事被分析崗位的骨幹人員或其主管人員交談、溝通,按企業經營需要,確定工作崗位;然後由這些主管人員或骨幹人員根據設立的崗位按預先設計的格式,草擬工作規范初稿;再由工作分析專家與草擬者和其他有關人員一起討論,並在此基礎上起草出二稿;最後由分管領導審閱定稿。訪談對象最好是從事該項工作的關鍵人員或比所需要了解崗位高一個層次的崗位工作人員,這樣反映問題比較全面、客觀。該方法的優點是:工作規范描述准確,可執行性強;工作關系圖、工作流程的描述相對清晰;能夠較好地與實際工作相吻合。不足之處是:所需花費時間較多,反饋周期較長,工作任務量大。這種方法適合於發展變化較快,或職位職責還未定型的企業。由於企業沒有現成的觀察樣本,所以只能藉助專家的經驗來規劃未來希望看到的職位狀態。
另外,要建立崗位勝任特徵模型===,只是怎樣做到適合你公司目前人力資源配置狀況與發展才是最好的.

閱讀全文

與分析工作者設計了以下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管理會計案例分析的方法 瀏覽:788
正確梳頭方法視頻 瀏覽:18
稻田捕河蟹的最佳方法 瀏覽:74
打疫苗用的什麼注射方法 瀏覽:943
水餃睡不著有什麼好的方法 瀏覽:462
鑄鐵鍋的使用方法 瀏覽:606
共同海損金額計算方法 瀏覽:883
如何鑒定飲茶方法 瀏覽:936
達克寧水腫治療方法 瀏覽:966
華為手機開關機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92
想把腳洗干凈用什麼方法 瀏覽:762
石灰粉發電方法視頻 瀏覽:168
退火的常用方法有 瀏覽:22
確定物體重心的常用試驗方法有 瀏覽:840
快速緩解中暑想吐的方法 瀏覽:257
怎麼去除積雪的方法 瀏覽:65
機器人編隊控制方法研究 瀏覽:532
小孩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525
三步折帽子方法簡單又好看 瀏覽:454
骨密度計算方法公式骨礦骨面積 瀏覽: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