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快速學好架子鼓
如果一個樂隊是一個人,鼓就是骨頭架子!(決定了整個人的結構,是高個子,矮胖子,還是身材勻稱的黃金分割。)貝斯就是神經和血管(它決定了整個樂曲的走向和基本的趨勢,還有就是,貝斯手和鼓手是需要有很好的默契的。)當這兩個樂器撐起了樂曲的基礎。接下來,吉他,鍵盤就是這個人的肉,好不好看,豐滿還是健美就看吉他手了。主唱或者人聲是這個人的靈魂。當然也有充當好不好看的作用的。所以樂隊大概是這個概念。
首先要准備節拍器(不管是用機械的電子的還是手機上的app,節拍器是必備的,練習的時候一定要跟著拍子打。畢竟打擊樂負責掌管節奏部分,如果節奏都打不穩打多快都沒用。)另外如果是完全零基礎,真的建議找個老師花幾百塊先入門。雖然架子鼓可以說是最好上手的樂器之一,但什麼都要有個基本規范。上鼓之前先學會怎麼拿鼓槌,手腕、腳腕用力方法,以及基本樂理。這些學會了練起來才能事半功倍,不然你再怎麼練,在懂的人看來你都是外行。
一個鼓手在樂隊里是最沒有個性的。如果你是那種想玩一個樂器來嘩眾取寵,可以不要選鼓手。大家先別噴。因為當你還沒有達到那種世界級的大師的時候(例如什麼JOJO啊什麼的)你要做好的是穩定。讓其他的樂器來充當主角(貝斯默默在哭泣中)。試想一下,拍子錯了,亂了,那這歌就不用演下去了。很不好意思的說,剛剛演出的時候,我經常會打錯拍子。吉他錯了,停兩個音符,再進去,不細心的人聽不出來。主唱只要不走音,還是能混過去。貝斯也是。但是鼓一旦錯了,你看下面那些觀眾搖晃的頭突然不對拍子了,誰都知道你出錯了。那個糗我一輩子都忘不了。試想一下,當所有人都以你為基礎來演出,那個壓力確實是很大。所以我覺得鼓手最重要的是扎實和自信。你要刻苦的訓練基礎的節拍訓練和技術,同時在演出的時候自信的打出每一次的敲擊。如果你認為你不是這種人,你也不適合學鼓。
需要練習的手上的基本功就是單跳、三連音、後半拍、重音移位、切分音、雙跳、裝飾音、復合跳等。腳上的主要就是右腳的速度和左右腳配合。一定要慢慢來,完全練好達到標准再逐步加速。在教鼓時碰到的大部分人存在的問題:手臂緊張、持槌方法不對、節奏打不穩、手腳配合不好等。沒什麼別的原因,就是缺練。每練一個項目都至少半個小時起不能停,一會兒喝口水一會兒看眼手機是肯定練不出來的。
個人覺得,天分這東西,當沒有達到一個境界的時候,是不存在的。比如說我們在打魔獸世界,當你沒到60級滿級的時候。一切都是浮雲。你沒到60級必定被人秒殺。去不了副本。打不了BOSS。那當很多60級滿級的人站在一起PK,有的人的天分就顯現出來了。同樣是60級,同樣等級的裝備,有的人就是PK厲害,這是天分。但是現實比這個比喻好很多。就算你沒有所謂的天分,當你刻苦的練到60後,在樂器這個行當來說,你可以有很多實現自己價值的道路。比如創作,比如演出的氣氛,比如你這個鼓手比較帥。比如你們樂隊創作的歌成名了。都是可以成為你作為一個優秀鼓手的標志。
不得不說個人差異還是很大的,有的人節奏感很好,再加上對自己嚴格要求,就會比其他人的進度快很多很多。也有沒有天賦但努力練習的人,進度也並不會差到哪裡去。所以能不能練好真的就看你平時能不能下功夫去練。關於扒譜:個人認為你能扒出來什麼樣的譜子完全在於功夫是否練到家。雖然架子鼓每個部件聲音都不同,但初學者還是不可能一聽就扒出來的。就好像英語雖然只有26個字母,但是如果連這個單詞你都不認識的話,練聽力時又怎麼可能聽懂這個詞的意思呢?所以如果想學扒譜,先踏踏實實把鼓練到家再說。
請不要說我沒有節奏感啊,怎麼學啊。或者學了半年,發現自己還是打不準拍子。出現這樣的原因只有2種,你訓練的方法錯了,你的老師忽悠了你。在我看來,通過正確的練習,很多人都可以勝任鼓這樣的樂器。就好像滿街都是鋼琴10級的人一樣。對於這一點來說,只有想做和不想做的區別。
一般初學者用5A,因為是標准型號。5是鼓棒的粗細。A是鼓棒頭的型號。會有很多奇怪的型號。但我建議一開始練慣用5A標准號比較好。為什麼凳子重要?因為鼓手是坐著的。這裡面學問大了。長期的坐姿會增加背部的壓力。有些鼓凳有好的背部支撐。如果凳面的材料不好,長期壓著大腿神經,對你練習腿功也是不好的。但這一項就不是強求。
我認為打鼓分兩種;內功和招式。你首先要去了解自己的行進路線。總的來說,內功就是苦悶的坐在啞鼓前練習半年的基本功(每天2小時以上)。(美國軍鼓基本功40條)。這種很苦悶,但是以後所有東西都得心應手。好處是,基本功扎實,慢慢進入歌曲練習後,你會發現你打的任何東西都比其他人好聽,干凈。招式就是一開始就學習歌曲,從小星星什麼的開始。隨著你的歌曲越來越難,你會自覺的回歸基本功的練習。但我認為這樣不好,因為沒有基本功的基底,你很容易形成一些錯誤的打法,導致以後速度提不上去。
每天練習不要少於2小時。上午1小時,下午1小時也不可以。你一旦拿起鼓棒,就是2小時。這樣在大腦中的記憶才能保持。練習的時候不是在於速度。所有的練習都從節拍器60開始,1個星期後80,1個星期後100.到了這一步你才學會了一條基本功。思考!一定要思考。教程這么多,老師這么多,怎麼樣才是最好的方法,多看,多想。下手前先想100次。因為一次下手錯誤,你需要10次下手對來糾正。要打就要打對的。任何奇怪的感覺都要馬上停止。例如兩個音粘在一起了。左手和右手高低不一樣了。鼓棒沒有在啞鼓中心形成75度角。錄音!把自己打的東西錄下來。錄音筆很便宜好不。打15秒60速度的1.2.3.4,然後聽,糾正。然後30秒,1分鍾。一直到你可以連續打上半小時你都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就最好了!
最後,如果不是只想學個大概的話,一定一定要做好基本功非常枯燥、非常無聊的准備。不要只看著視頻里或者現場鼓手打得多酷多好看,要知道背後其實都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差不多就是這些啦,如果還有問題的話可以私信或者評論。
② 鼓號隊入門,該如何教好小鼓
第一:在開始選拔學生的時候,就要考慮到選一些節奏感較好的學生,可以用模打簡單節奏的方法初步挑節奏感較好的學生。
第二:在剛剛訓練時,先讓學生分清楚每小節的強弱音,然後落實到具體的左右手上。
第三:當分清具體手位後,連起來慢練,一定要慢,給學生一個適應的過程,然後逐步加快,注意,不論快慢,在訓練師指導教師最好打著節奏,讓學生注意節奏與手上敲擊的配合。
第四:當原地訓練熟悉後,就要慢慢還是訓練行進間演奏,這個部分容易亂,可以先原地踏步演奏,最後再代入行進間演奏,給學生一個充分的適應過程。
最後,讓學生學會看樂隊指揮,只有所有人都看指揮,才能最終整齊劃一。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③ 打大鼓的方法
手腕放鬆,握槌力度適中。將大臂力量揮動傳送手腕,乃至手臂,鼓槌。最終敲擊到鼓面。練習時一定要放鬆,感受力度的協調變化與反饋,多感受,多練習。
④ 行進鼓節目名稱
行進鼓節目名稱:震天動鼓、動鼓迎春、鼓聲動春潮、震天撼地、動鼓情。
行進打擊樂(英文Marching),源於軍隊,興於國外,盛於校園,節奏明快,積極向上,集旋律、節奏、技巧、身法、隊形變化於一身,特別強調團隊意識和拼搏精神。
它即是行進管樂的一部分、也可以作為一種單獨的行進表演藝術形式,有其獨特的訓練方法。行進打擊樂可分為前排和鼓隊
聲部分配為:場上打擊樂和場下打擊樂。場上打擊樂多數以大鼓、小鼓、多音鼓、大鑔及行進鍵盤打擊樂鋼片琴、木琴等組成。
場下打擊樂以馬林巴、顫音琴、鋼片琴、定音鼓、交響大鼓、等各種響器。根據作品可以融入各種特色打擊樂。
行進打擊樂一般曲目速度較快,小鼓演奏者一般使用標准腕,演奏時,前排(顧名思義,因鍵盤樂器通常排成一排,在最前方演奏,故稱前排)在最前方演奏,不行進(多數情況下),鼓對需要一邊演奏一邊行進。
⑤ 怎樣打軍鼓
初學者來說會覺得較為理論性的四種打擊方法:
1、起動點大約在耳際的高度(高處),由此向下打之後,停再距鼓面約一寸的高度上。
2、 以一吋的高度向下打擊之後,迅速的拉高回到Down stroke的起動點。
3、起動點在距鼓面約一吋的高度輕輕的向下擊之後,再回到原起動點。
4、 起動點大約在耳際的高度(高處),由此向下打擊之後,再回到原起動點。
上述四種打擊法請先用單手確實的練習,用很慢很慢的速度,確實的做好每一個動作之後再練習另一手,等雙手都可確實做到要求動作之後,再雙手一起練習。請用節拍器練習,由最慢的速度開始練起。這幾個練習是枯燥而乏味的,但對往後的技巧有相當大的幫助,所以請耐著性子多練習幾次吧。
軍鼓:擊奏膜鳴打擊樂器。由金屬框架和兩端蒙著塑料或皮革製成的面組成的圓鼓。在交響樂隊、行進的軍樂隊和爵士樂隊中廣泛使用。軍鼓的型號千差萬別,其直徑和深度亦不相同。敲擊那一面的頂部被稱為敲擊膜;底部由綳在皮面上的響弦(由一串羊腸、尼龍或鋼絲製成的弦)組成,稱為響弦面。擊敲鼓面時,響弦面的弦發生共振,產生格格的響聲。音質可通過將弦擰松而改變,使鼓發出低沉、暗淡聲音;也可在敲擊面上放一塊布,產生弱音效果。用兩個木製、膠合木或金屬製成的鼓槌演奏。由鼓槌所獲得的特殊效果有滾奏、快速裝飾音等。大多是在軍樂隊中或特大節日慶典上使用。
⑥ 架子鼓有哪些速成口訣
架子鼓沒有口訣,通常是4或8小節加花一次。
在練鼓時要分手、分章、分段、句、分節,甚分頁分行、分音型、分動機來練習;背譜訓練中運用「分」的方法已屬熱門並為同行所接受。這就是把整曲分成若干段,一段一段,然後連成一片,最後再整曲去背,這么做對背譜的牢靠大有裨益。音樂記憶的技巧是通過一頁一頁的,甚至一個樂句、 一個樂句的方法去記憶。
(6)行進鼓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剛開始學習架子鼓的時候,最好找一個老師或者是報班學習,架子鼓學習起來比較難,自學起來就會產生很多的弊端,無論是從姿勢還是打鼓發力方式上都有考究,可以去琴行或者是打擊樂的學校去找專業的老師。
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應該勤加練習,白天的時候學習,晚上在家練習,每天練習一個多小時,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學會了。架子鼓聲音比較大,放在家裡的時候要考慮是否擾民的問題,建議在家裡安裝上隔音牆,或者和鄰居協商練習的時間,架子鼓上面也可以安裝隔音墊。
⑦ 行進打擊樂的介紹
行進打擊樂。英文Marching。源於軍隊,興於國外,盛於校園,節奏明快,積極向上,集旋律、節奏、技巧、身法、隊形變化於一身,特別強調團隊意識和拼搏精神。它即是行進管樂的一部分、也可以作為一種單獨的行進表演藝術形式,有其獨特的訓練方法。聲部分配為:場上打擊樂和場下打擊樂。場上打擊樂多數以大鼓、小鼓、多音鼓、大鑔及行進鍵盤打擊樂鋼片琴、木琴等組成。場下打擊樂以馬林巴、顫音琴、鋼片琴、定音鼓、交響大鼓、等各種響器。根據作品可以融入各種特色打擊樂!
⑧ 架子鼓基本打法
1、首先在練習架子鼓的打法要注意學習正確的坐姿,應該靠近架子鼓,坐直身體,手肘內收,和腳踏保持一個舒適的距離。
1、小鼓打法:
小鼓也稱軍鼓,是西洋無調打擊樂器中最主要的一件樂器,是架子鼓中的一件。小鼓的演奏姿勢,也是架子鼓的演奏姿勢。在架子鼓演奏中,因腳需同時踩大鼓和踩釵,所以採用坐姿演奏。演奏時要姿勢端正,胸、肩、大臂等上身肢體自然放鬆。
2、低音大鼓踏奏法:
低音大鼓用右腳踏擊,在通常情況下,腳跟踩在踏板的後端,以踝關節為軸,用前腳掌踏擊踏板而帶動鼓槌擊打鼓面。踏擊時,大腿、小腿、腳部肌肉相應放鬆,槌頭擊鼓面後要立即返回,形成循環的踏擊動作。在極強擊奏時,可將腳懸起後用腳尖踏擊踏板,使右腿全部重量落在一個點上,從而加強踏擊的力度,得到預想的效果。
3、踩釵踏奏法:
踩釵用左腳踏擊,它的擊奏要領是將腳跟踩在踏板的後端,以踝關節為軸,由腳前掌踏擊踏板,當腳前掌擊下後,不需要立即返回而需控制延音,造成封閉的音響效果,這也是與右腳大鼓不同之處。
⑨ 爵士鼓樂理知識入門和學習需注意些什麼…
概述 爵士鼓在現代音樂里相當吃重,因為它不但決定了整個音樂的曲風與節奏形態,也決定了整個音樂的基本速度(快版、中版、慢版)。鼓雖然沒有音階,然而鼓的節奏風格的部分,卻可以讓現場氣氛呈現榮耀庄嚴,或是表現出平安慈愛,讓敬拜的水流可以如浪潮般分波段起伏,達到最高的境界。
大鼓(Bass Drum)的低頻音色猶如未出生的嬰兒在母親肚子里所習慣的心臟跳動,讓音樂有渾厚的深度與廣度。小鼓(Snare Drum)的中高頻音色讓音樂有前進感及動感。雙片鈸(Hi-Hat)的高頻聲音如同秒針般,維持音樂穩定規律的行進速度。如果在落地鼓(Floor Tom)上滾奏。
可以讓音樂呈現雄壯隆重感。
而目前一般教會中業余鼓手占絕大多數,其練習的時間一定是不足以與職業鼓手相比。個人認為學習爵士鼓最重要的課題是如何挑出適當合用的章節,省時有效率地練習,讓時間發揮最大的功效,鼓手很快可以派上用場。
成為神賜的敬拜器皿。
一、鼓棒種類:鼓棒的種類有各式各樣
1.一般鼓棒(Sticks):外形有粗細輕重。
也有材質不同之分,一般來說不同的鼓棒會有不同的音色(尤其是Rim擊法)及技巧呈現。
2.束棒(Rute):以細竹木條捆札而成。
其打擊音色有沙沙聲,音質與音量介於鼓刷和一般鼓棒之間。
3.鼓刷(Brush)俗稱鼓掃把:有金屬及塑料材質刷毛之分,音色細膩柔和,用在音量需求小之地方如柔和的樂曲、爵士樂、空間狹小或傳統教會。
4.棉槌(Mallets):鼓棒前端為棉或橡膠製品,打擊音色有低沈穩重庄嚴感。
所以打擊落地鼓(Floor Tom)有定音鼓的味道。如果用在輪鈸,會產生輕柔綿密的共鳴延音效果,可以營造出柔美天堂境地的效果。
5.拉丁鼓棒(Latin Sticks):鼓棒頭與尾部同粗細,長度有13 吋、15 吋與16 吋3種。
用其打擊牛鈴(Cowbells)、天巴鼓、(Timbales)等節奏音效,有熱情喜樂的感覺。
6.鼓棒槌頭要是有黑色污垢(主要是擊打銅鈸所產生)時,打小鼓時很容易將黑色污垢沾粘在小鼓的霧面鼓皮上,造成小鼓皮平滑無粗糙面,如此想用鼓刷演奏時,很難呈現出完美的沙沙聲之音效。
7.要是鼓棒槌頭有破損而打在鼓皮上的話,鼓皮很容易有凹痕,鼓棒是消耗品,該換購時不要猶豫。
二、握棒方式:不正確的握棒方法通常是日後進步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1.主要分為傳統式、對稱式...等握法,兩者差別只在左手的不同。傳統握法以左手拇指與食指之間(虎口處)輕輕夾住鼓棒上下揮動。
2.對稱握法左右手同樣之握法,雙手鼓棒成八字型,手背向上角度不一定,以右手打者為例,敲擊Hi-Hat 或 Ride Cymbal 時右手背向上的角度就不一樣,對左手來說,敲擊小鼓或落地鼓時左手背向上的角度也不一樣。
3.握棒法依需要而有多種握法,不可局限1~2種握棒方法。甚至有時依需要可能一手握2支鼓棒。
所以沒有那一種握法可稱為是絕對正確的。
4.拉丁音樂為求敏銳音色,常用13吋短拉丁鼓棒采傳統握法,此時鼓棒尾端握手心,!以雙手拇指、食指、中指巧力敲擊。
5.剛開始握棒以輕松為原則,切勿用力緊捏,造成肌腱傷害不說,此外還有腕力使用不當,造成Tom Tom 過門鼓點混濁,Hi-Hat 打點不清脆之缺點。
6.握棒的長短依需要也有多種,不過握在鼓棒尾端1/3處為多。想增加力道者可以握鼓棒最尾端。
三、打擊姿勢:一位鼓手的打鼓姿態,大概就能顯露出來他打擊的水平如何,怎麼說呢:
1.上半身不正,左右肩不平衡。
2.鼓椅高度不適當,造成左右腳施力點不佳,鼓點強弱不平均,Hi-Hat 開閉時間點抓不準。
3.手臂僵硬,無法隨音樂律動擺盪,動作生硬無彈性,容易腰酸背痛,無法長時間穩定速度演奏。
4.只用臂力打鼓,腕力不太會用,造成過門鼓點混濁(尤其是鼓皮較松軟的落地Tom Tom),Hi-Hat 打點不清脆之缺點。
5.Hi-Hat 的打擊是小手臂向下時打一下。
小手臂提起時用手腕再打一下,如此拍點較准確。
手臂較不容易疲累,更可以獲得強弱分明的音色。
四、基礎練習:往下紮根,向上結果。
1.基本手法是日後非常重要的進步關鍵,如果忽略此練習,很多節奏不容易練好.。
Solo的困難度就更高了。
2.一般鼓手之大鼓及小鼓的音量最大,Tom-Tom的過門聲音聽不清楚,鼓聲音量分配不良。
3.不管學打擊過多久,每日的小鼓基礎練習永遠不能停。
此外手鼓的基礎練習也是建立在小鼓基礎上。
4.如果您想鼓藝精進或是想以鼓為業,國際鼓手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udimental Drummers)於1933年所發表基礎打擊的26式練習(The 26 rudiments),就是最基本的課程。
5.如果要涵蓋交響樂與軍樂的小鼓技巧,那麼國際鼓手協會於2000年所發表基礎打擊40式練習(The 40 rudiments),就是非練不可的絕技啰。
6.要能夠隨心所欲用在過門的話,至少花一年的時間在小鼓基礎練習應該是不可避免的。
五、輪鼓(Roll):又稱碎鼓或滾擊或連擊
基本練習的項目非常多,但是輪鼓在過門與節奏(特別是Swing、Samba、Fusion)用到的地方很多,而在古典或現代樂團及音樂打擊科系的術科考試,輪鼓大都是必考的科目。輪鼓聽似簡單但是輪鼓的技巧也很容易反映出打者程度水準,可見輪鼓對鼓手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環。
輪鼓有兩個分類:
(1)開放式輪鼓(Open Roll):單手一次打一個點或一次打兩個點。
讓左右手輪流循環敲擊。
(2)彈跳式輪鼓(Close or Press Roll):.利用鼓面的彈性,手指下壓自由彈跳,讓鼓面發出短促的延續音。
輪鼓的基礎練習過程要由慢到快到慢循環練習,並要能隨心所欲控制鼓聲強弱,利用(一)手指彈或甩(二)手腕之曲與伸(三)手肘提放(四)手臂隨棒自由揮動搖擺,形成一個美觀天成的打擊動作。
六、節奏練習:
1.如果略過基本手法練習,直接進入節奏課程的話,那麼您未來的學習會很辛苦。就拿打節奏來說。
練好一個節奏要花比別人多的時間,而且打出來的節奏不一定悅耳。
2.很多新進鼓手跳過基礎訓練,強弱重音的練習,急就章就開始學習節奏型態,然後就上場演奏了,於是從第一首歌到最後一首就一直是重音+重音+大聲,音樂性談不上,層次分明就更不用說了。
3.記得20多年前學鼓的時候,老師在打擊板上光教右手開始的(左手開始的練習沒教)超基礎打點練習就教了2個月共8節課,其間連真鼓都沒摸到。想到當時雖然抱怨連連,如今卻心存感激,因為超初級的打擊基礎都建立在那個時候,住在學校宿舍的課余練習也打破好幾本書。
4.節奏潤飾:現場演奏一成不變化的打節奏來說,難免貧乏無味。
所以必需配合主旋律的強弱律動,以左手小鼓點做變化。
七、腳部練習:一開始學習踩大鼓時經常會產生很多的疑惑
1.腳的練法和手一樣。
此時坐姿高度很重要,因為坐姿腳度決定了踏板上最佳踏點,與最輕松最快速有的力的切入點。
2.鼓踏踏法可分平踏(Heel Down)及墊踏(Heel Up)2種,現今以墊踏踏法佔多數,最好都練並能分別以平、墊踏2種方式演奏"或"開"之音色。
3.腳部練習一定要先單獨以左右腳依照音符作4分音符及8分音符的正反拍,16分音符練習,再加入雙手訓練。
4.依照音樂的需要,大鼓皮有時候調硬而有的時候調軟,其反彈力不同,所以腳踩鼓踏會有不同的感覺。
5.好鼓手可以依照音樂而踩出開放音、悶音、強音、弱音、雙擊音。
不單只是重踩、快踩鼓踏而已。
6.基本上大鼓和貝斯是一體,但並不是和貝斯同樣的點就可稱它為一體,而是要與貝斯的律動一致。
7.敲鈸(Cymbal)時絕大多數(85%)要配合腳踩大鼓。
如此鈸音才有深度及廣度。
8.鼓踏抵住牆壁是不錯的自我練習方法。
9.鼓踏(Pedal)選擇:好鼓踏才能以單腳踩出漂亮的雙擊音。
A.最好有重底板,踏起來穩定不搖晃。
B.腳踩鼓槌(Beater)到底。
突然讓其回彈,回彈次數越多,回彈時間越久越好。
C.槌頭角度最好可調,爵士樂用小槌頭而POP音樂多半用大面積槌頭可資參考。
D.煉條式比皮帶式傳動力直接,觸感佳。
E.踏板以小角度擺盪,鼓槌同時就能獲得大角度擺盪。 如何學習爵士鼓
趙鳴(北京市現代音樂學校副校長)
[摘要]
對於爵士鼓初學者來說。
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經常做一些無效、低效的練習,而自己又無法認識到這一點。
以之於練習很長時間,演奏水平還是一般,因此在練習爵士鼓之前,學生應該對如何學習和練習爵士鼓有一些基本認識。
[關鍵詞]
習慣 模仿 方法 培養和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避免無效和低效的練習
有計劃有目的地練習,避免爽快地發泄:
許多學生一上鼓,就憑著對鼓的喜愛,不知所謂地對著鼓亂打一氣。
汗流浹背,但卻自我感覺良好。
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也就是說你這樣打3個小時。
就已經浪費了2個半小時。沒有計劃和目的的練習,只是徒增無謂的莫名充實感而已。 避免盲目的模仿而不求甚解:
學生在看到高手打鼓後,往往喜歡私下模仿,而不能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扎實地練習基本功,導致的結果是:
--演奏永遠也不會正確(因為不知道具體內容及手法、要點是什麼)
--內容永遠也不會記得(因為不知道具體的內容而無法記譜,自己也因不確定而將再度忘記)
--演奏水平永遠上不去(因為這就好象在沙灘上建房子,基礎結構就不行)
--永遠要從頭學起(因為基礎結構不好。
當遇到問題,只能是拆掉重蓋了) 集中時間全神貫注地專心練習:
初學者在練習基本功時。
往往不能把一天的時間集中起來,全神貫注地專心練習,因為全神貫注地專心練習鼓的基本功,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是一件辛苦,枯燥而單調的事情,完全比不上爽快發泄的那種舒暢。
但是請切記!所有的大師級人物都曾經是"學生"。所以你只要能承受這每一分鍾的痛苦,你就會有百分之百的進步。 不要隨便簡化樂譜的難度:
初學者常碰見對於樂譜的取捨問題,一首曲子的節奏或過門或Solo(獨奏)太難….怎麼辦?可不可以簡化按自己的想法來演奏呢?回答永遠是"不可以"。原因很簡單:
--如果一首曲子不會的地方太多,難度太大,表示你的程度還不夠。
根本不必簡化。
而是應放棄,等到你的基礎上去後在練習不遲。
--如果因演奏不出來而簡化或改動,一定會演奏成自己原本就掌握的技巧,這樣就放棄了曲子里唯一會使你進步的東西。
但是真的不能改動樂譜嗎?倒不完全是這樣,如果能輕松地將樂譜全部演奏出來。
你就可以嘗試挑戰原作者來改編。但是千萬不能因為演奏有難度而選擇隨便的簡化。
如果能認真的做到上述四點,養成習慣,練習就會事半功倍。
(二)重視爵士鼓的相關音樂知識
1. 樂譜
懂的看譜、記譜能夠幫助初學者更正確、更有效地學習爵士鼓。
--學習樂譜是互相交流與規范練習的前提。目前,許多教材、資料的記譜方式不完全統一,但大的規范已經形成。只要初學者掌握一些必要的樂理常識,勤於分析和總結。
這樣就能盡快地看懂遇到的樂譜。
--樂譜是學習進度的重要依據;曲目有沒有學過,學的怎麼樣,通過樂譜就可以一目瞭然。而且每個練習曲目,都可按日期詳細記載當天的練習情況,方便自己有計劃的完成或加強這些曲目。
--視奏樂譜是鼓手的必備技能;很多時候鼓手是臨時拿到樂譜,也許曲目你根本都沒聽過。
就要立即演奏,這個時候就要考驗你的視奏樂譜能力了。
--樂譜是你拷貝歌曲後的永久資料;拷貝歌曲是作為鼓手學習爵士鼓的一個重要手段,將曲目中的節奏、過門、Solo及段落聽出來,記錄成樂譜。
方便研究分析和演奏。而這些樂譜就代表了每個鼓手的個人財富。
2. 歷史
了解和掌握一些相關的音樂歷史知識,特別是爵士樂史、歐美流行音樂史都與爵士鼓的產生和發展息息相關,很多爵士鼓的演奏技巧和演奏風格都與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同時代的音樂家有直接的聯系。這些對初學者學習和認識爵士鼓都有很大的幫助。
(三)大量吸收資訊
對於初學者來說,對爵士鼓的認識往往是憑自己的興趣。
也許是一次現場演出鼓手的瀟灑讓你心情澎湃,也許是某個歌曲的節奏令你莫名沖動。
也許就是爵士鼓的外型讓你愛不釋手。但是。
要成為一個鼓手。
一個自己想像中的鼓手,就不僅僅是找一個老師、報一個學習班、或找幾本教材自學那麼簡單。
在知識經濟時代。
要練好爵士鼓,成為一名鼓手,必須大量吸收資訊。可以說學鼓就是大量吸收資訊與消化過程中的自我練習。所以初學者在學習前要清楚這些。
就好象現在,幾乎所有的教材和老師都會強調基本功的重要性,並告訴你為什麼要練基本功。但初學者依然無法將基本功與節奏、過門、Solo靈活地聯系在一起。聽到學生最多的提問是:我還要練多久才能演奏?還有一些學生,練了沒多久。
就熱衷於拷貝歌曲,組樂團排練,把基本功練習扔到一邊。
其實持之以恆的練習基本功是學好爵士鼓的關鍵。
但同時多聽歌,多拷貝歌曲對學好爵士鼓也非常關鍵。所以在學習爵士鼓前,最重要的是必須清楚自己為什麼學鼓?每天你能花多長時間練鼓?你心目中的大師是什麼水平?你要演奏到什麼水平?而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資訊。
第一套爵士鼓1914年生產於美國,其後在歐美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作為西洋樂器,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很大,從學習爵士鼓的環境來說,也遠遠落後歐美、日本及港台。這就更要求初學者必須主動去掌握大量爵士鼓的資訊: 音樂賞析
演奏爵士鼓是非常講究技巧的。
其技巧之多讓人眼花繚亂。但這些技巧又是與音樂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忽視了這個問題。
技術再好、打的再快、再花哨。
離開了音樂。
沒有了音樂性,什麼都不是。現代音樂的風格種類很多,聽音樂最好不要局限在自己喜歡的范圍,要廣泛地聽,多聽,才能發現這些音樂中節奏與旋律的必然聯系。 練習教材
目前國內的教材很少。
可共選擇的不多。國外的教材則比較豐富。
一般可分為三類:
綜合類:主要介紹各種類型的節奏及相關的手法。
主題類:介紹某一特定的節奏或基本功手法。
大師類:某大師或知名鼓手的個人慣用技巧。 觀看錶演
如果有條件,沒有比看現場演奏更真實的事了。鼓手的專場演奏。
演唱會,樂隊排練這些都能使你更深入的了解爵士鼓的千變萬化,也能激發你刻苦練習的自覺性。 網路信息
學習之餘,經常登陸互聯網。
查詢有關爵士鼓,打擊樂的信息動態。包括知名爵士鼓品牌的主頁、著名鼓手的個人主頁、一些爵士鼓教學網站,相關爵士鼓、打擊樂的論壇,部分琴行的網站等。很多時候都會有一些意外的收獲。 善於交流
不管是與老師,還是和其他鼓手都要經常進行交流,提出自己的疑問,學習別人的經驗,並將自己的感受也介紹給大家,才能共同進步。如果組團了,也要與其他樂手多交流,不要簡單地認為鼓就是節奏,旋律和聲與我無關,這樣你永遠也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鼓手。
學習爵士鼓是辛苦也是快樂的,希望所有的爵士鼓愛好者共勉之。
(1)小鼓擊奏法:小鼓也稱軍鼓,是西洋無調打擊樂器中最主要的一件樂器。
是架子鼓中的一件。小鼓的演奏姿勢,也是架子鼓的演奏姿勢。在架子鼓演奏中,因腳需同時踩大鼓和踩釵,所以採用坐姿演奏。演奏時要姿勢端正,胸、肩、大臂等上身肢體自然放鬆。擊奏時,雙臂向上自然彎曲置於鼓面上,雙手握槌,右手拇指第二關節和食指二三關節握鼓槌柄部,拇指與食指第三關節自然並攏,中指、無名指、小指掌心彎曲,與槌柄保持一定的間隙以控制鼓槌。左手掌心向內側。
拇指食指虎口處夾持鼓槌柄部,用無名指第三關節托住鼓槌底部。其它手指向掌心方向自然變曲成握球狀。
掌握了正確的持槌姿勢。
還要有正確的擊奏方法。在訓練中一定切記"擊奏"二字,也就是說要彈擊。鼓槌擊打在鼓面後,須立即恢復擊鼓時的預備動作。擊鼓動作要完成於瞬間,而且有"彈性"和充分的共振,要奏得明亮、集中、結實、有力度。
奏出豐滿的音響效果。初學者練習擊奏時還應注意擊奏位置,應擊在小鼓的中心點三至五厘米處。此外,還有邊擊法、制音邊擊法、交替擊奏法、滾奏等等。在練習時可先單手練,然後雙手練,也可雙手交替練習。
(2)低音大鼓踏奏法:低音大鼓用右腳踏擊,在通常情況下。
腳跟踩在踏板的後端,以踝關節為軸,用前腳掌踏擊踏板而帶動鼓槌擊打鼓面。踏擊時,大腿、小腿、腳部肌肉相應放鬆,槌頭擊鼓面後要立即返回,形成循環的踏擊動作。在極強擊奏時,可將腳懸起後用腳尖踏擊踏板,使右腿全部重量落在一個點上,從而加強踏擊的力度,得到預想的效果。
(3)踩釵踏奏法:踩釵用左腳踏擊,它的擊奏要領是將腳跟踩在踏板的後端,以踝關節為軸,由腳前掌踏擊踏板,當腳前掌擊下後,不需要立即返回而需控制延音,造成封閉的音響效果,這也是與右腳大鼓不同之處。
(4)嗵鼓擊奏法:嗵鼓擊奏要領同小鼓,在換鼓擊奏時,需用手腕帶動小臂和大臂,自然地運動到其它各鼓的部位,形成自然協調的動作
影響著手與鼓棒間的一慣性。
最重要的兩大觀念,就是鼓棒的控制與鼓棒的揮動。
在控制方面:主要是持棒的三種方式。
1、直腕式:左右手持棒一樣,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捏在鼓棒三分之一的地方,無名 指與小拇指自然並攏輕貼在後面,不要影響棒的運動。
兩手手心相對,注意雙手的對稱與平衡,鼓棒敲擊點要相對集中。定音鼓、梯形木琴等基本都用此種腕法演奏。
2、標準式:右手如直腕式,左手虎口夾住距離鼓棒棒尾端約三分之一的地方,並擱在無名指與小拇指半握後的關節上。
食指與中指自然彎曲。
整個手形呈半握拳狀。掌心向內。以虎口拇指持棒,並以無名指與小拇指將棒托住,兩鼓棒呈九十度左右。左手以翻轉力量打擊。此種腕法主要用於演奏小軍鼓,以及爵士鼓奏法。
3、扣腕式:持棒與直腕式大致相同,但雙手要向內翻一下。
使手心朝下。
兩鼓棒集中於敲擊點上,兩棒呈九十度左右的角度。瑪琳巴琴、鋼片琴、爵士鼓以及室內演奏小軍鼓等均用此腕法。
不論何種方式控制鼓棒。
均須靈活運用手臂、手腕及手指,尤其是手腕及手指,使雙手與鼓棒成為一體,自然地運動鼓棒。
輕松自如。
相關鏈接:中國音樂學院爵士鼓考級教程 (主講 陸勛)
在鼓手的養成當中,以下七件事情必須要很扎實,以後才能在不斷的練習當中, 穩健的進步,而不再需要東補西補。
1. 視譜與記譜:
這就像你要和人溝通,比須要會『語言』與『文字』這兩樣東西一樣,有缺乏 就相當不方便。 而對等於爵士鼓來說。
語言就等於打鼓。
文字就等於譜。
2. 節拍器練習:
任何音樂都需要穩定的拍子。
音樂才不會忽快忽慢。大型的樂團 ( 比如交響樂團 ) 就是用指揮來帶全團一致的拍子,而小型的樂團里,拍子的指揮就是鼓手。
所以鼓手拍子要像機器一樣准確才行,因此所有的鼓手打任何東西的練習, 都需要節拍器來配合,唯有長時間這樣練習, 人才可以變成和機器一樣精準。
3. 拆解:
現代爵士鼓在還沒組成一整套的時候,他是每個人負責打一顆或是幾顆的情形 ( 比如軍樂隊有小鼓打擊手,大鼓打擊手 )。
因此今天要演奏整套爵士鼓, 那就是一個人的四隻手腳要分別做不一樣事情的情形,如此才能組合或模擬成 好多打擊樂手一起時的聽覺,這樣四肢分別做不一樣的事情的模式稱為: Four Way Drumming ( 也就是四肢互相的拆解 )。 而最簡單的拆解就是我們俗稱的節奏,因此鼓手要勤練各種節奏, 才能不停的將四肢越拆越好,進而了解各式音樂的演奏類型,最後才能達到
Four Way Drumming 的真正目的。
4. (1) 姿勢、(2) 手法、(3) 腳法、(4) 移位:
(1) 姿勢:
就像任何運動員一樣,正確的姿勢都是必需的。
(2) 手法:
來自於小鼓,在學院派中有美式 26 種基本手法,( The Standard 26 American Drum Rudiments ) 他幾乎將單一顆鼓利用手的排列與變化,發揮得相當多元復雜,因此 如果我們在爵士套鼓中去採用單一顆鼓裡那麼多種的變化,那不用說可以應付
歌曲里的打點。
在鼓的獨奏 ( Solo ) 也是完全游刃有餘的。
(3) 腳法:
雙大鼓的誕生,讓腳的演奏技巧一日千里,因此手怎樣做,腳就怎樣做,道理同 (2),因此。
Four Way Drumming 的境界更加被拓寬,因此鼓手也必須除了手法 之外,腳法也一整個需要勤練而扎實了。
(4) 移位:
為了讓 Four Way Drumming 實施的更徹底。
將手部移動到各個鼓或是個鈸, 混合移動音樂就更豐富多元。而移位練的樂精準。
我們俗稱的過門 ( Fill In ) 當然 更加精湛了。
5. 大量聽音樂:
任何一樣樂器,最後呈現出來的都是音樂,因此不管是獨奏或是與樂團一同演奏, 能夠了解越多的音樂型態與風格。
對於抓歌、即興、甚至是創作都將大有助益。 而如果能夠連鼓以外的樂器也去理解的話,那更能提升編曲時的能力。
6. 參加樂團:
樂器的樂趣除了本身之外,還有和別種樂器及歌手等一起配合出來的所謂『組合』的樂趣,沒有參加過樂團的人,基本上只能算是一個玩樂器的人,但永遠也不是一個玩音樂的人,所以只要有任何的可能,就盡量去參加。
那種『組合』的經驗絕不是單一玩樂器的經驗所以提供的。
7. 看雜志、摸器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學任何事情都需要情報,國外的爵士鼓雜志如:Modern Dermmer。或是各大製造鼓相關產品的網站,一定要常看。
現在是資訊的時代,資訊可以告訴你新的練習、新的器材,任何的學習只要什麼時候不『學』,就等於宣告你將要進步緩慢了。
而器材是要花錢買的,因此如果有機會看到不同的器材就要趕緊去試試看。
一方面可以幫助你了解各大產品的差異,又可以省去都要花錢的困擾,長期試下來, 你就能夠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產品。而好產品一定能夠幫助你表現更加優異的。
架子鼓的記譜用五線譜的低音譜表。
即F譜表,低音大鼓在第一間。
小鼓在第三間,耳鼓Ⅰ在第四間,耳鼓Ⅱ在第四線,大嗵鼓在第二間,大立釵分別別記在上加一間,踩釵寫在下加一間。架子鼓並無固定的音高,一般由演奏者根據樂曲的需要去調定選擇。
⑩ 怎麼練架子鼓的基本功
-鼓的基本功 1、單跳,單擊。即每隻手擊鼓皮中心一次,力量得到位,不然練著練著手就廢了初步目標是一分鍾208次rlrl,每個四連音第一下是重音。練成之後,也就意味著你已經開腕了,基本算入門了。 2、雙跳,每次每隻手擊鼓皮兩下,這兩下的音量一定要一摸一樣,靠鼓皮的彈性那就不叫雙跳,開始時千萬不要這樣。 雙跳rrll,其中還牽扯到一個節奏穩的問題,rrll的四連音一定要穩,每個音的間隔一定要一樣;還有,左右手雙跳的力量也必須一樣,千萬不要練成陰陽手。 練雙跳不要急,一般開始時從40拍的速度開始練,要領一定要掌握好。某一拍速達到10分鍾不出錯,並且節奏穩,力量勻的時候,才可以加速。一般是40、50、60,慢慢加。練到280,那就是正派的滾奏了。 3、復合跳,即單跳和雙跳的結合,rlrrlrll。同樣,除了每個4連音的第一個音是重音,其他3個拍子一定要穩,力度一定要一致。也要慢慢來,從你舒服的節奏開始,10分鍾不錯,再加速。 4、重音移位,RLRL RLRL RLRL RLRL ^ ^ ^ ^ 開始時重音要特別突出,才會找到感覺。 5、三連音,五連音等的單跳、符合跳。 每個連音的開始一下還是重音, 練習的時候都要用節拍器,不過節拍器的聲音多大, 當你的重音蓋住節拍器,聽不到節拍器的聲音的時候,拍子就正了, 否則,就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