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七星鼓舞獅打鼓教程內容是什麼
1、擂鼓:開始拜神或行禮均擂鼓三次左右中。
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
2、起獅鼓:拜完神或行完禮開始起舞
打法:打鼓邊(得得得)後打鼓:(咚撐撐撐撐撐撐撐撐切)
3、行獅鼓:(三星鼓)其動作是左望右望,尋找食物。
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咚咚撐切)循環二至三次。
4、拋獅鼓:法備動作去食青,或試探動作。
打法:(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 (咚咚洞咚切)。
5、七星鼓:咬七星試探動作看其動作可否進食。
打法:(咚撐撐),(咚撐撐),(咚撐撐),(咚洞洞咚撐撐撐撐切)。
七星鼓舞獅打鼓的寓意:
舞獅的寓意就是可以帶來好運,每次只要到了春節或者一些慶典的活動,總是會用舞獅來慶祝。舞獅象徵著威勇和吉祥,在中國傳統的習俗中,認為舞獅有驅魔的效果,希望用舞獅來鎮壓,表示自己的威武。舞獅是屬於很傳統的一種民間表演藝術,表演時往往需要鑼鼓的襯托。
B. 南獅鼓怎麼敲
(1)擂鼓:開始拜神或行禮均擂鼓三次來左右中。
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
(2)起獅鼓:拜完神或行完禮開始起舞
打法:打鼓邊(得得得)後打鼓:(咚撐撐撐撐撐撐撐撐切)
(3)行獅鼓:(三星鼓)其動作是左望右源望,尋找食物。
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咚咚撐切百)循環二至三次。
(4)拋獅鼓:法備動作去食青,或試探動作。
打法:(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
(5)七星鼓:咬七星試探動作看其動作可否進食。
打法:(咚撐撐),(咚撐撐),(咚撐撐),(咚洞洞咚撐撐撐撐切)。
(2)佛山獅鼓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1、腰鼓:相傳由羯鼓演變而來,公元四世紀開始流行,唐代腰鼓因演奏中的作用不同,稱為「正鼓」或「和鼓」。明代以來,「鳳陽花鼓」、「花鼓燈」和淮北「花鼓戲」中多用到腰鼓,並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形式。
2、狼帳鼓:又名「兩杖鼓」。流行於福州地區。狼杖源於古代細腰鼓類樂器,形制與朝鮮族長鼓相似。鼓身木製,全長約70厘米左右,中部細小,兩端粗大而中空,兩面蒙牛皮或蟒皮,鼓面直徑30厘米左右,鼓皮裝於金屬圓環上,由繩索穿系綳緊。用木棰敲擊或用手拍擊發音,是「福州十番」的主要樂器之一,也用於閩劇伴奏。
3、漁鼓:漁鼓又稱「竹琴」或「道筒」,南宋時已有這種樂器。現代使用的漁鼓,是在長65~100厘米、直徑13厘米左右的竹筒上,一端蒙以豬皮或羊皮而成,演奏時,左手堅抱漁鼓,右手拍擊,是民間曲藝「道情」、「漁鼓」和「竹琴」的主要伴奏樂器。
C. 獅鼓的打法是什麼
1. 佛山鼓(上六府):鼓法沉穩、多鼓邊、有鼓花,音階以二、五、八或三、六、九為一組音階。
2. 鶴山鼓(下四府):鼓法輕快、少鼓邊、少鼓花,音階以二、五、八或三、六、九為一組音階。
D. 打鼓的打法1
起獅鼓的打法
醒獅鼓法原則上分成 2 派
1. 佛山鼓(上六府):鼓法沉穩、多鼓邊、有鼓花,音階以二、五、八或三、六、九為一組音階。
2. 鶴山鼓(下四府):鼓法輕快、少鼓邊、少鼓花,音階以二、五、八或三、六、九為一組音階。
鼓樂的配合
南獅鼓亦稱「醒獅鼓」、「瑞獅鼓」、「嶺南獅鼓」、「廣東獅鼓」等,實均系同一類鼓,鼓樂是用鼓和其他樂
器,如:「鈸、鑼」共成有節奏的聲音配合其雄壯威猛南獅的舞法,以利表達南獅「喜、怒、哀、樂、動、靜、
驚、疑」等八態。
南獅的敲打節拍一段分三聲(三聲)、七聲(七星)為主,再配獅的形態分「行獅」、「庄獅」(廣東話俗窺視
之意)、「拋獅」、「咬七星」等為基本擊法,再配上快慢、高低、鈸、鑼等運用,變化多端,配合步法。
由於南獅流傳了數百年,它的基本打法亦甚多,例如「花鼓」,「花鼓」即加上許多花巧變化,熟能生巧,我以
前曾見過一些打芰前輩,不但可敲打鼓法花式變化多,且隨打隨做動作,並拋鼓槌之演出,鈸、鑼配會使南獅舞
動起來十分雄壯威猛。
以下分五個階段基本鼓打法:
(1)擂鼓:開始拜神或行禮均擂鼓三次左右中。
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
(2)起獅鼓:拜完神或行完禮開始起舞。
打法:打鼓邊(得得得)後打鼓:(咚撐撐撐撐撐撐撐撐切)。
(3)行獅鼓:(三星鼓)其動作是左望右望,尋找食物。
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咚咚撐切)循環二至三次。
(4)拋獅鼓:法備動作去食青,或試探動作。
打法:(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 (咚咚洞咚切)。
(5)七星鼓:咬七星試探動作看其動作可否進食。
打法:(咚撐撐),(咚撐撐),(咚撐撐),(咚洞洞咚撐撐撐撐切)。
上五個階段打法,配合獅子開始行禮拜神,起動尋找食物,後其試探食物沒有問題便進食,完畢。循環一樣,像
如駕駛汽車第一上車開車,入一波後二波三波四波或五波的循環動作
舞龍舞獅的技藝,都少不了鼓樂的配搭,鼓樂在龍獅藝運動佔有很大的地位,鼓樂帶來了舞者的動態生氣,缺少
鼓樂的襯托,猛如醒獅如無靈無氣,常言道:鼓樂是龍獅的靈魂。
E. 打鼓怎麼打
五個階段基本打鼓法:擂鼓、起獅鼓、行獅鼓、拋獅鼓、七星鼓;打法如下:、
1、擂鼓:開始拜神或行禮均擂鼓三次左右中。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
2、起獅鼓:拜完神或行完禮開始起舞;打法:打鼓邊(得得得)。
3、、後打鼓:(咚撐撐撐撐撐撐撐撐切)。
4、行獅鼓(三星鼓):其動作是左望右望,尋找食物。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咚咚撐切)循環二至三次。
5、拋獅鼓:法備動作去食青,或試探動作。打法:(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
打架子鼓技巧
記譜用五線譜的低音譜表,即F譜表,低音大鼓在第一間,小鼓在第三間,1桶鼓在第四間,2桶鼓在第四線,落地鼓在第二間,大立鑔分別記在上加二間和上加一線,踩鑔寫在下加一間和上加一間。架子鼓並無固定的音高,一般由演奏者根據樂曲需要去調定選擇。
五線譜的五條線,從下往上依次叫做: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第四線,第五線。
五線譜的四個間,從下往上依次叫做:第一間,第二間,第三間,第四間。五鼓:底鼓,軍鼓,高音桶鼓,中音桶鼓,低音桶鼓。分別在的位置為:下加一間,第三線,第四間,第三間,第一間。三鑔:吊鑔,節奏鑔(叮叮鑔),踩鑔。踩鑔有三種擊打方式:用腳踩踩鑔,手擊閉合踩鑔,手擊開鑔音。
F. 舞獅鼓怎樣敲
(1)擂鼓:開始拜神或行禮均擂鼓三次左右中。
打法:(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切),(咚咚切)(每三次)
(2)起獅鼓:拜完神或行完禮開始起舞
打法:打鼓邊(得得得)後打鼓:(咚撐撐撐撐撐撐撐撐切)
(3)行獅鼓:(三星鼓)其動作是左望右望,尋找食物。
打法:(得咚切),(得得咚切)(咚咚撐切)循環二至三次。
(4)拋獅鼓:法備動作去食青,或試探動作。
打法:(咚咚洞咚切),(咚咚洞咚切) (咚咚洞咚切)。
(5)七星鼓:咬七星試探動作看其動作可否進食。
打法:(咚撐撐),(咚撐撐),(咚撐撐),(咚洞洞咚撐撐撐撐切)。
拓展資料: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獅子是由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舞獅歷史久遠,《漢書·禮樂志》中記載的「象人」便是舞獅的前身;唐宋詩文中多有對舞獅的生動描寫。現存舞獅分為南獅、北獅兩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