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中國女排的政治論文500字
一篇畢業論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幾個部分:1、問題的提出;2、選題背景及意義;3、文獻綜述;4、研究方法;5、論文結構安排。
問題的提出:講清所研究的問題「是什麼」.
選題背景及意義:講清為什麼選擇這個題目來研究,即闡述該研究對學科發展的貢獻、對國計民生的理論與現實意義等。
文獻綜述:對本研究主題范圍內的文獻進行詳盡的綜合述評,「述」的同時一定要有「評」,指出現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講出自己的改進思路。
❷ 排球運動的特點及鍛煉價值3000字論文
摘要:
排球運動對人體具有較高的健身價值,其主要表現在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會適應上,在全民健身中排球項目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查閱了大量排球相關研究專著、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根據排球運動的發展與項目特徵,結合現代教育理論,當代社會學、體育心理學等相關學科,分析了排球運動的健身功能。從排球運動健身方法的特點和分類、等方面對排球運動健身方法的創編原則進行了闡釋,旨在從健身方法的創編設計領域為促進排球運動的發展開拓新思路。
然而科學合理的健身方法才能有健身價值,如果健身的方法不科學不合理,則會適得其反。健身價值是評價健身方法的最重要指標。
關鍵詞:
排球運動;健身價值;健身方法;創編原則
前言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沙灘排球被正式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在28個奧運比賽大項中排球就占據兩個項目,即排球與沙灘排球,可見排球運動在國際上的普及與被重視程度相當高,而我國競技排球在國際排壇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我國女排,從過去的「五連冠」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奪冠。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與我國制定的為國爭光的奧運戰略是分不開的。在我國排球運動的普及遠不及籃球、足球,中小學、高校以及農村開展排球的狀況都很差。如此嚴重的問題必然有其深層次的原因。
1、國家主管部門推動排球運動發展的措施不利;
2、我國競技排球的目標不應僅僅停留在為國爭光的奧運戰略上
3、個人對排球運動的健身價值理解不夠、認識不足;
4、很多人只知道競技排球不知道娛樂排球。
所以撰寫本文的目的在於充分挖掘排球運動的健身價值,
使更多的人們認識到參加排球
運動的價值所在來增進健康,同時也為推動我國排球運動的發展與普及起到一定的作用。
1. 排球運動的健身價值
1.1 從事排球運動對生理的良好影響
排球運動是由參加運動的人,以身體的任何部位相互在空中擊球,使球不落地,既可隔網進行比賽,也可不設球網進行擊球游戲的一種體育項目。作為健身活動而言,多人在相對較小的場地擊打一個球,每個人活動的范圍不大。由此可見,群眾健身排球的負荷強度比較小,正是種負荷強度相對較小、安全性和群眾性強的特徵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鍛煉者加入這個行列。
從生理學角度和排球運動自身獨有的特點進行綜合分析,
排球運動對人體生理有
如下良好的影響:
1.1.1 提高能量代謝水平和心肺功能
國內外排球科研成果證明排球運動是一項有氧供能與無氧供能相結合的運動項目。我國有關這方面的研究還表明無氧供能約佔20%—40%,有氧供能約佔60%—80%,有氧供能佔主導位。研究結果還表明排球運動是一項以非乳酸供能系統進行的運動項目。經常參加排球運動,可以提高有氧代謝水平,發展心血管耐力,推遲心血管系統的老化過程,增大心輸出量,增強氧運輸系統功能。經常參加排球運動的人還可以增加呼吸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肺通氣量,使安靜時呼吸頻率減少10次左右。老年人經常參加軟式排球或氣排球,可以推遲呼吸機能的老化過程。
1.1.2 提高感覺器官的功能
排球運動中無論是在排球比賽還是在排球游戲中運用的各種擊球方式,都必須是擊在空中的球,接本方同伴的球是如此,接對方擊過網的球更是如此,就連自己將球擊過網的發球技術,也要先將球拋在空中然後才能擊球。因此,參加排球運動的人在時間和空間感覺上得到的鍛
煉和提高是其他球類項目不可比擬的
。主要表現在:在擊球時,打球者觸覺、壓覺和肌肉肌腱的本體感覺都會對球的形狀、輕重、彈性、來球力量的大小、擊球力量的大小作出反映。所以,經常打排球的人可以提高肌肉本體感知覺能力。
1.1.3 提高判斷能力和對預定目標的控制能力
排球運動在擊球時觸球時間短促。排球運動問世至今,其競賽規則始終不允許「持球」,即不允許球在擊球部位停留的時間過長,這是除了藉助工具擊球的乒乓球、網球等項目外,區別其他球類運動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既能提高運動員在短暫的觸球時間內對來球的力量、速度、角度等因素的准確判斷能力,又能提高運動員把來球准確地擊向預定目標的控制能力。
1.2 從事排球運動對心理的良好影響
1.2.1 充分展現自我才能
目前所有的球類運動都有其規則限定的身體合法觸球部位,惟獨排球競賽規則規定運動員全身任何部位均可觸球。在排球活動中你可用手擊、臂擋、頭頂、腳踢,必要時來一個漂亮的魚越救球,可以盡情地做各種動作,瀟灑表演一番,盡情展現自我才能和各種高超的擊球技巧。
1.2.2 活動的安全感
排球運動是隔網對抗項目,比賽過程中,對抗雙方不存在身體直接接觸問題,避免了身體直接接觸而產生的傷害事故,所以,相對於籃球、足球來說有一種安全感。普通6人制排球、軟式排球、氣排球通常是在木地板地進行,可以避免受傷。球的質地都是由塑料或橡膠編制而成,不會對手指造成傷害。由此可見,排球是可以任選的、男女老少皆宜的、安全的體育項目。
1.2.3 勝利的喜悅心情
從競技角度看排球比賽就必然有輸贏。比賽結束,勝者喜形於色,欣喜若狂,品嘗勝利
的滋味。某方要取勝,必須有技、戰術作保證,必須經過同一方成員的共同努力。所以取勝
是來之不易的,一場排球比賽歷時不長,但參與者同樣可以感受到奮勇拼搏後的成功快感,
並從中感悟人生。
1.2.4 心曠神怡的美好感受
沙灘排球活動經常在江河湖海的沙灘上進行,綠水濤聲映襯著藍天白雲,構成了一幅十分美麗的外景。置身於風光秀麗的天地中,使人產生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打完一場球下來,再到大海(或江湖)嬉戲一番,會感到全身心淋漓盡致的放鬆和暢快。
1.3 從事排球運動對社會適應的良好影響
1.3.1 能恰當的承擔自己的角色與職能
排球運動是集體項目,室內排球每隊6人,氣排球每隊4人,軟式排球每隊4—6人,沙灘排球每隊2—4人。規則規定,比賽過程中一個人不能連續擊球兩次,所以參加活動的同一方隊員要有協作精神與配合意識。你墊一傳我二傳,他扣球是我保護。各自的角色與職能分工明確清晰。可以更好的鍛煉我們在社會場合中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身份和別人交往,也就是扮演不的社會的角色,我們的思想、言談舉止或行動都必須與其身份或社會角色相適應,並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如果一個人的言行,不能根據不同的社會環境進行相應的調整,做出恰當的,合乎其社會角色的反應,則必然會在社會交往中引出不少麻煩。可見,參加排球活動對我們明確社會角色和社會職能上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1.3.2 能提高人的應變能力
在排球比賽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如連續失誤時,如何使自己盡快冷靜下來而且不灰心;比分落後時的沉著和不氣餒;勝利時的不驕傲;關鍵比分時進攻不手軟的自信心;都是對自己形成良好應變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同樣的,生活既有美好的一面,但常常也會出現—些重大波折,如自然災害的侵襲、親人亡故、考試落榜、婚戀失意、經濟損失、事業受挫……等等。這些重大的生活事件以及日常生活節律的擾亂,學習、工作的過分緊張都會給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需要正確處理,避免出現精神崩潰。應付社會變動和承受挫折與失敗的能力各人同。有的人遇到意外事件驚慌失措或遭受挫折後便失去了繼續奮斗的勇氣;有的人則從容應付,化悲痛為力量,從失敗中取得教訓終於成功。靈活的應變能力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是個體適應變化的環境,特別是應付突發的非常事件,化險為夷的重要條件。可見,排球運動在社會應變能力的提高上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與鍛。
2. 排球運動健身方法的創編
2.1 排球運動健身方法的創編原則
排球運動健身方法的創編原則是以體育教學原則為基礎根據教學目的和排球運動健身過程的客觀規律制定出來的,是長期創編排球運動健身方法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
2.1.1 健身原則
健身價值是評定創編健身方法質量的最重要指標,而評定其價值的依據是它在達到健身目的中所起的作用。在創編健身方法時,貫徹健身原則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入手:
2.1.2 明確健身的主要目的。
例如:有的方法是以發展某種素質為目的
有的方法是以掌握某項基本技術或戰術配合為
目的。
2.1.3 根據健身目的,
選擇最有效、最合理的動作作為創編健身方法的「基點」。
2.1.4
根據對象的生理、心理特點、確定合理的組織形式。
2.1.5
根據健身目的和對象的生理、心理特點,確定規則的運用、場地的規格、器材的種類以及運動負荷。
2.1.6 教育性原則
評定創編健身方法質量的另一條重要標準是觀照其教育作用。不妨從健身方法的內容選擇、組織方法的安排、規則的確定以及勝負獎懲的辦法等方面入手進行創編,寓教育於健身活動之中。 2.1.7 啟發性原則
排球健身活動在培養人們創新和思維能力方面具有較好功能,在創編健身方法時應認真貫徹啟發性原則。尤其創編游戲或競賽類型的健身方法時,不要把一切都規定得太刻板。要融入靈活多變的形式,在具體方法、戰術打法、戰略排陣和對位等方面留給人們積極思維和創造的空間,充分施展他們的聰明才智。 2.1.8 趣味性原則
排球運動的發明源於它固有的趣味性,因此,在創編時一方面要增加健身方法的競爭因素,競爭能激活興趣。另方面要提高動作設計的趣味性,融入新穎性、驚險性、象徵性,同時將動作結構作些變異,再反復組合來增加其難度,使人們產生躍躍欲試的願望,從而在情趣盎然中進行健身活動。 2.1.9 安全性原則
在創編健身方法時,要考慮組織方法和動作的合理性、規則的嚴謹性、器材的安全性,並在必要的情況下,在教法提示中給予提醒,並提出相應的安全措施。排球運動健身方法在創編的過程中,既要充分利用各原則之間的統一性,加強它們的相互促進,又要協調地運用各原 則,這樣便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它們之間的相互干擾。
2.2 排球運動健身方法的創編方法
排球運動從最初的娛樂游戲活動逐漸向競技對抗方向發展,這為創編健身方法提供了內在因素,在此基礎上,借鑒舞蹈、體操、游戲以及一些其他運動項目的創編方法,基本上按 下列幾個步驟進行:
2.2.1 排球運動健身方法的素材
選擇健身方法的素材是創編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應有較強的針對性。要選擇排球和其他一些運動的各項基本技術和戰術作為主要素材。如要選擇對增強體能具有明顯效果的動作;要選擇相應的排球基本技術及技術串連及戰術打法等。 2.2.2 健身方法設計的過程 2.2.3 講求健身價值與創新。
設計健身方法應根據教學對象的年齡、知識技能程度以及體力狀況等條件來安排健身的形式、組織方法以及場地器材的使用。有的方法還要挖掘內容上的思想性,充分拓展它的健身實效。同時設計要不斷創新。 2.2.4 注重趣味性和科學性的統一。
科學性是設計健身方法的基礎,而趣味性是設計的主要因素。根據學生生理、心理活動的規律,以科學為導向,設計新穎的具有吸引力的健身內容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如具有激烈爭奪和對抗性質的健身活動能符合男生喜愛勇敢行為和攻守性動作的心理特點;相對地能滿足女生生理、心理需要的則是韻律性強、節奏明快、柔軟協調的健身活動。同時多元、變化、靈活的組織方法能激勵學生健身的情緒,有利於提高健身活動的整體質量[9]。
3. 結束語
通過剖析排球運動在生理、心理以及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對人體的良好影響以及排球運動健身方法的創編原則和方法,期望在當前掀起的全民健身熱潮中人們對排球運動的健身作用有更多的認識,從而積極投入到排球運動中去。
❸ 排球論文往哪一方面寫比較容易些呢
1、排球球體的科技與研究
2、排球場地(材料)的研究
3、排球後備隊員的培養的研究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❹ 排球的理論和技巧
排球運動的特點:
1、廣泛的群眾性:排球場地設備簡單,比賽規則容易掌握。既可在球場上比賽和訓練,亦可以在一般空地上活動,運動量可大可小,適合於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體質、不同訓練程度的人。
2、技術的全面性:規則規定,每個隊員都要進行位置輪轉,既要到前排扣球與攔網,又要輪到後排防守與接應。要求每個隊員都要進行隊員必須全面地掌握各項技術,能在各個位置上比賽。
3、高度的技巧性:規則規定,比賽中球不能落地,不得持球、連擊。擊球時間的短暫,擊球空間的多變,決定了排球的高度技巧性。
4、激烈的對抗性:排球比賽中,雙方的攻防轉換始終是在激烈的對抗中進行。高水平比賽中,對抗的焦點在網上的扣攔上。在一場比賽中,奪取一分往往需要經過六、七個回合的交鋒。水平超高的比賽,對抗爭奪也越激烈。
5、攻防技術的兩重性:排球是多種技術都可以得分,也能失分的項目,這種情況在決勝局比賽中更加突出,所以說每項技術都具有攻防的兩重性,因此,要求技術既要有攻擊性,又要有準確性。
6、嚴密的集體性:排球比賽是集體比賽項目,除發球外,都是在集體配合中進行的。沒有嚴密的集體配合,再好的個人技術也難以發揮,更無法發揮戰術的作用。水平越高的隊,集體配合就越嚴密。
一、 攻守平衡已成為現實
在排球發展過程中,攻強守弱的狀態已持續了很長時間,國際排聯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對排球規則作了幾次重大修改。如:每球得分制的使用,自由人的出現,發球區的擴大,允許身體任何部位擊球等,必將會進一步促使排球技戰術的創新,充實排球運動的內涵,豐富排球運動的表現形式。排球技戰術的不斷豐富和發展與排球競賽規則的不斷修改和完善是互為因果的。在這里必須重視兩個帶有規律性的問題:一是除發球和扣探頭槌外,排球的一切進攻都是從接球和防守開始,沒有良好的接球和防守作基礎,一切進攻無從實現;二是每球得分制要求運動員的攻防技術更加全面,准確和有效,進攻與防守互相依存、互相制約,規則的修改不能改變排球比賽的這一基本規律。
縱觀世界排球技戰術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進攻與防守對抗始終貫穿於排球運動發展的整個過程。例如:扣球技術的產生導致了攔網的出現;勾手飄球技術的發明,刺激了墊球技術的發展;網前跑動換位、交叉重疊掩護等快攻戰術的運用,與此相對抗出現了重疊、換位等攔網戰術;攔網技術的提高,推動了後排進攻戰術的運用,進攻與防守戰術的相互對抗又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是排球運動技戰術發展的主要動力。進攻技戰術的提高帶動了防守技戰術的進步,而防守技戰術的加強,又反過來促進進攻技戰術的發展,形成了排球技戰術發展螺旋式遞進的特徵。
二、 技、戰術向全面、高度、快速、多變方向發展
排球運動帶有規律性問題是要求運動員技術全面,能攻能守,進攻上既能強攻又能快攻,既能前排攻又能後排攻,前後排融為一體。根據運動員不同特長,有效地組合不同的戰術,使戰術組合更具個性化,發揮整體優勢。
隨著運動員身高和彈跳力的不斷增長,後排扣球技術的應用日益普遍,成為當今高水平排球比賽的主要進攻手段。高快結合,前後排結合,進攻向著立體、全面型方向發展。運動員憑借身高、彈跳力強,爆發力好、力量大和揮臂速度快等優勢,跳發球技術被大量運用,採用跳發平飄,跳發側旋、下旋,輕發落點等多樣化跳發球技術,以達到先發制人,爭取主動的目的。發球技術正向著發球高點、大力、快速方向發展。四號位平拉開結合二、三號位的跑動進攻戰術,降低後攻的弧度,增加反攻的進攻點等等都是為了爭取時間,奪得空間,加快進攻的速度,突破對方攔網。速度在不斷加快,採用的手法是降低弧度,增快傳出球的速度等。
世界男排各隊的集體配合戰術更加豐富,戰術有新的發展,四號位平拉開,三號位遠網快球,遠網短平快被普遍採用。重視集體配合和快攻戰術,技術全面、攻守兼備、快速靈活,自身失誤少。一攻水平高,防守能力強的隊代表著當今世界排球的最高水平。過去日本女排的勾飄和墊球,中國女排的背飛,波蘭男排的後攻,日本男排的短平快球,美國男排的兩人接發球,確實在奪冠中發揮了作用,但依靠的是整體攻防的技術實力。實踐證明:技術不全面,就不能保證戰術的組織與變化;排球運動的全面內涵是在全攻全守基礎上突出自己特長,各單項技術的運用從較單調打法向多樣化、更全面的方向發展。當今排壇世界各強隊在注重高度和速度的同時,每名運動員的技術是否全面,全隊的串連技術是否合理、嫻熟等等成為一支球隊成熟與否的標志。攻守不平衡,就無法奪取比賽的主動權;沒有高度,必然削弱網上扣攔抗爭的實力;個人沒有特長,隊也必然沒有特點;沒有集體配合,也就談不上更好地發揮個人的特長;不必要的失誤,就會不攻自破;沒有拼搏精神和勇猛頑強的戰斗作風,就缺少取得勝利的可靠保證等。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與變革,排球戰術體系的構建和發展經歷了「點—線—面—體」的演變過程,對戰術的運用趨向合理,簡練和實效。國際排球運動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在發展速度,提高力量,增加變化,全面發展,有所特長的基礎上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邁進,具體表現在力量、速度、高度和技巧緊密結合,攻守技術全面,戰術風格獨特,隊有特點,人有特長,身體素質好,心理素質高,在技術、戰術、身體、心理層次全面發展,是當代排球運動發展趨勢。全面、高度、快速、多變將在更高層次上不斷深化和發展。
三、 排球運動的職業化、商業化、大眾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競技排球朝著職業化、商業化和大眾化的方向發展。職業化是排球運動的發展趨勢,高額獎金促使比賽更加精彩,而緊張激烈的對抗更能吸引觀眾,又能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義大利率先推行職業化和俱樂部制度,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瑞典等國家職業排球的開展也十分活躍。職業化和俱樂部制度吸引了大批優秀選手投身競技排球,大大提高了排球比賽的激烈精彩程度,提高了排球運動的吸引力。傳播媒體的介入,促使排球運動商業化趨勢日益加強,沙灘排球比賽職業化、商業化就是率先走向市場的範例。娛樂排球的盛行,使排球運動發展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運動項目之一。排球運動的競賽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大眾化趨勢日益明顯。
四、 排球教學、訓練向多學科綜合運用和更加科學化方向發展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進一步實施,排球課程教學與改革將逐漸成為一項重要的研究內容。利用電影、電視錄像和計算機CAI等媒體技術手段,可以動態地模擬排球技戰術的時空狀態和連續變化過程,提高直觀教學效果。現代排球教學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多媒體技術手段應用於教學實踐。隨著排球教學實踐的發展,排球教學研究范圍也在擴展。對課內與課外排球活動一體化的研究;對排球教學內容的選擇;手段與方法的更新;考核與評價標準的制定等方面的探討;不斷引進現代教學理論與方法;程序、發現等教學模式的推廣與應用,必將推動排球教學改革的深入。
排球運動科學研究不僅涉及到醫學、生物化學、生物力學、心理學等自然科學的領域,也涉及到哲學、經濟學、教育學、史學等社會科學的領域,這些多學科、多側面的研究為排球運動的科學研究開辟了新的領域,為進一步加深對排球運動規律的認識提供了工具,對排球運動科學的認識將更加深入廣泛。
縱觀排球運動的發展歷程,從觀念的轉變,理論的形成,技戰術的創新,訓練手段的改進,教學方法的改革,競賽規則的修改等。排球運動研究內容的覆蓋面不斷擴大,研究領域不斷拓寬、研究層次不斷提高。隨著排球運動實踐的發展,排球技術戰術的創新、科學地控制排球運動訓練過程和制定科學定量的評價標准。排球運動員生理、生化特點、心理訓練、排球技術的生物力學分析,排球運動員的選材及其訓練,體能訓練、比賽的營養與恢復、計算機在排球教學訓練和比賽中的應用等方面的研究將進一步深入。
五、 排球運動科研與實踐的結合日益緊密
科研直接為排球教學訓練和比賽實踐服務,是排球運動科學研究活動的一個顯著特點和發展方向,也是促進排球運動科學研究發展的過程;從方法論來看,科研人員越來越多地從文獻研究、思辨研究,走向實證研究,正在從不同層面上去關注學校、關注課堂,關注運動訓練實踐,提高研究的實際應用價值;從科研的功用來看,越來越多的排球科研人員不再滿足於排球教學訓練的一般抽象理論論述,開始更多地追求排球運動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促進排球教學訓練的改革與發展。
六、 排球運動科研方法和手段不斷豐富和發展
排球運動科研的發展和水平的不斷提高,是與科研的方法和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豐富和發展分不開的。現代科技研究的成果越來越多地引入到排球運動領域中,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女排將計算機技術引入臨場指揮和技術分析,日本隊採用三維攝影分析扣球技術等。80年代以來,攜帶型計算機、錄像和無線電通訊等高科技設施進一步滲透到排球教學、訓練和比賽中,使排球教學訓練更加科學化。隨著相關學科科研成果向排球科研領域的不斷滲透和現代科技的應用,排球運動科研的方法和技術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它主要表現在:十分重視有效吸收和移植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在具體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時,則表現出極強的綜合性,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是排球運動科學研究發展的重要趨勢。
綜上所述,現代排球運動科研從過去重點研究競技排球逐步轉向競技排球與娛樂排球並重方向發展,大眾排球研究日益受到重視;在研究方式上,多學科綜合研究不斷加強,強調同一對象進行多學科同步綜合測試,觀察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從定性描述轉向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力求做到多樣化與統一;在研究手段上,從手工操作日益轉向現代化,如測試儀器自動化、電腦化、遙控化、輕便化;在研究思路上,重視吸取現代科學思想,重視借鑒現代科技理論和科技成果;在研究主體上,已從專家獨立作戰逐步轉向專家與教師結合研究。
展望21世紀世界排球運動發展的態勢,世界排球運動正處在一個多強紛爭的階段。正如張然教授指出:「21世紀初葉世界排球的大勢,可謂女排優勢在美洲,男排潛力藏歐洲,危機隱伏在亞洲;女排強隊較少,男排勁旅林立,並向多極化的趨勢發展。」
一、賽前准備:第一裁判主持抽簽,首先選擇發球權、球區。
二、比賽開始過程與停止:第一裁判員鳴哨後,在各自場區端線站好,再鳴哨時按原定位置(比賽前填寫的位置表)站好。
三、得分:
A、一方發球後隊方接球失誤、犯規或球落到對方場內,即發球方得分,繼續發球;
B、如發球隊員發球違例或發出界外則對方得分,換發球。
四、暫停、換人:
每局比賽中各隊均有2次暫停,6人次換人機會。(成死球時可要求)
1、暫停:每局比賽中各隊均有2次暫停;正規比賽每8分一次技術暫停。
2、換人:
A、主力隊員只能退出比賽一次,同一局中他再次上場比賽時,只能回到該局替換他的隊員位置。
B、替補隊員每局只能上場比賽一次,可以替換任何一個主力隊員,同一局只能由被他替換下場的隊員來替換。
***註:比賽開始上場的隊員為主力隊員,其它隊員為替補隊員
排球的各項技術動作
發球
排球運動基本技術之一。比賽總是以發球開始的,有威力的發球可以直接得分或破壞對方的一傳,起到先發制人。爭取主動的作用。在心理上給對方以威脅。發球失誤或發球後對方能很容易地組織進攻,就會直接失去發球權給本方防守帶來困難。因此,發球既要有攻擊性,又要有準確性。發球時隊員應越在發球區內,不得踏及端線和踏過發球區的短線及延長線。一隻手平穩地將球向上拋起,用另一隻手或手臂的任何部位將球擊入對方場區,觸球的一剎那即為完成發球。如球沒拋好,允許拋球後球自由落地,只要不觸及身作怪何部位,可重新發球,但不得藉此拖延比賽時間。第一裁判員鳴哨後5秒鍾內必須將球發出,否則判發球違例。
旋轉球
發球的一種。發球時擊球體中心的某一側,使球產生旋轉。旋轉球轉速快、力量大,可以使對方判斷錯誤而造成接發球失誤。按發球的姿勢,有正面上手發旋轉球、勾手大力發旋轉球、側面下手發旋轉球3種。按球發出後的性能變化,有上旋球、下旋球、左旋和右旋球。
高吊發球
發球的一種。發球隊員曲肩對網站立,球拋至右肩前方,與肩同高。以虎口擊球下部,前臂向上猛揮使球經高空落入對方場區。其特點是旋轉性強、弧度高、下降速度快,接發球隊員難以判斷落點,從而破壞接發球一傳的到位率。
飄球
發球的一種。發球時以手掌根的堅硬部位,短促有力地擊球,使作用力線通過球心。球不旋轉,但運行中因周圍空氣對球的壓強不同而產生上下或左右的飄晃,常使接發球隊員判斷失誤,從而增加了發球的威力,在比賽中被廣泛運用。按發球的姿勢,有正面上手發飄球和勾手發飄球。發出的球有前沖飄球、下沉飄球、高飄球、平飄球等。
墊球
排球基本技術之一。是接發球、接扣球以及後排防守的主要技術動作,是組織反攻戰術的基礎。墊球技術的熟練程度和運用能力,是爭取勝利的重要條件。有下面雙手墊球、體側墊球、正面低姿勢墊球、背墊球、單手墊球、前撲墊球、魚躍墊球、側卧墊球、滾翻墊球、擋球和救入網球等。其中正面雙手墊球是各種墊球技術的基礎,適合接速度快、弧度平、力量大、落點低的各種來球,在排球比賽中運用較多。
單手墊球
墊球技術的一種。一般在來球低、速度快、距離遠時採用。單手墊球可結合滾動、前撲、魚躍等動作來完成。墊球時用虎口或手背擊球的後下部。擊球時有向上翹腕的動作。
背墊球
墊球技術的一種。即背向出球方向的墊球。常在接應同伴來球,或第3次處理過網球時採用。
魚躍墊球
墊球技術的一種。來球低而遠時採用。隊員先放低姿勢上體前傾,以前腳用力蹬地向遠處躍出,將擊球手臂插進球下,用虎口或手背將球墊起。身體落地時兩手先著地支撐,兩肘緩慢彎曲以緩沖下落力量,同時抬頭、挺胸、挺腹、身體成反弓形,形成手臂、胸部、腹部、大腿依次著地。手的支撐均要在身體重心運動的軌跡上。為擴大防守范圍,有時還可用肘滑魚躍墊球。
滾翻墊球
墊球技術的一種。來球低並且離得遠時採用,女子運用較多。滾翻墊球可充分發揮移動速度,保護身體不致受傷,並迅速轉入另一動作。有雙手、單手滾翻墊球。
傳球
排球運球基本技術之一。有正傳、背傳、側傳和跳傳4種。這 4種傳球技術的傳球手型基本相似,都是在額前上方擊球。主要運用於二傳,有順網正面二傳、調整二傳、背二傳、側二傳、跳二傳、倒地二傳、傳快球、傳平快球、二傳吊球等。
背傳
傳球技術的一種。用力方向與正傳相反。擊球點比正傳偏後,用力蹬腿、展腹、抬臂、伸肘,通過指腕彈力把球向後上方傳出。背傳動作比較隱蔽,能出其不意,迷惑對方,增加戰術的變化。
跳傳
當一傳來球較高時,二傳手常跳起在空中作第二傳。起跳後兩手放在臉前,當跳至最高點時,兩手伸至額上方擊球,主要靠手臂和手腕的力量將球傳出。在世界高水平比賽中常運用。
扣球
排球運動基本技術之一。是進攻的最有效方法,是得分和得到發球權的重要手段。一個隊攻擊力的強弱,往往取決於該隊的扣球技術水平。現代排球中扣球威力體現在速度、力量、高度、變化和技巧諸方面。扣球由准備姿勢、判斷、助跑、起跳、空中擊球和落地動作銜接而成。主要有正面扣球、勾手扣球、快球、調整扣球、單腳起跳扣球。
超手扣球
扣球的一種。利用身高和彈跳優勢,將球從攔網者手的上空擊入對方場區。這種扣球線路較長,落點較遠。隊員起跳後利用收胸動作帶動手臂揮動,以金手掌甩腕擊球的後中部或後中下部,手腕有包擊動作,球呈前旋飛行。
輕扣
扣球的一種。佯作大力扣殺,而在擊球的瞬間突然減低手臂揮動速度,把球輕輕擊入對方空檔。助跑起跳、揮臂動作部與大力扣殺一樣,但擊球前瞬間揮臂速度突然減低,手腕保持一定的緊張,以全手掌向前上方作「推搓」動作,使手越過對方攔網後呈弧線落入對方空擋。
攔網
排球運動基本技術之一。防守的第一道防線,得分、得發球權的重要手段,是反攻的重要環節。攔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比賽的勝負。拉網由准備姿勢、移動、起跳、空中擊球和落地5個動作銜接而成。有單人攔網和集體攔網。成功的攔網能直接攔死對方的進攻,使本方由被動轉變為主動,並能削弱對方進攻銳氣,給對方造成較大心理威脅。
❺ 我寫的一篇開題報告,關於排球的,有誰能提供點國內外研究現狀的資料啊
學生姓名 論文(設計)題目 試析排球規則的修改對排球發球技術的影響指導教師 專業職稱 所屬教研室 球類教研室 研究方向 體育教育訓練學課題論證:排球規則是排球比賽中具有法律性質的文件,是開展排球活動的基本依據。排球規則的修改總是盡量使攻防趨於平衡,使比賽更加精彩、更加激烈,同時也推動了技戰術的發展。方案設計:1 研究對象與方法2 結果與分析3 對排球發球技術產生影響的新排球競賽規則的主要內容4結論與計劃
❻ 排球論文400字
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本文採用實驗法、實地調查法和觀察法等調查方法以某中學排球隊員為研究對象,分析了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方法的作用,希望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提高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研究結果表明: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靈活性素質、柔韌性素質是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必備的心理素質,需要對這幾個方面展開相應的身體素質訓練。在開展身體素質訓練時,需要注意結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展開訓練、訓練時要循序漸進、全面發展、合理安排運動量,切勿超負荷訓練、平衡發展,因材施教、預防不良影響,提高訓練效率。實驗結果表明,開展素質訓練後,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各項指標均得到了改善,為提高運動員的排球專項技術提供條件。
關鍵詞: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方法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Young Volleyball Players' Physical Fitness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experimental methods, field survey methods and observation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volleyball team members of Shenzhen Guanlan Second Middle School as a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role of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methods for young volleyball players. physical fitnes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strength, speed, enrance, flexibility, and flexibility are the necessary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of young volleyball players, and corresponding physical quality training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in these aspects. When carrying out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young peop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train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step by step,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exercise volum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quality training, the athletes 'physical fitness indicators have been improved, providing conditions for improving athletes' special volleyball techniques.
Key Word: Young People; Volleyball Players;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Methods
目 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
前 言 1
1 研究對象方法 1
1.1 研究對象 1
1.2 研究方法 1
1.2.1 文獻研究法 1
1.2.2 訪談法 1
1.2.3 實地觀察法 2
1.2.4 實驗法 2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3
2.1 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主要方法 3
2.1.1 力量訓練 3
2.1.2 速度訓練 3
2.1.3 耐力訓練 3
2.2.4 靈活性訓練 4
2.1.5 柔韌性訓練 4
2.2 青少年身體素質訓練的實驗結果分析 4
2.2.1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一分鍾仰卧起坐數據變化 4
2.2.2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50m跑數據變化 4
2.3.3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坐位體前屈數據變化 5
2.3.4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1000米跑數據變化 5
2.3 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注意事項 6
2.3.1 結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展開訓練 6
2.3.2 訓練時要循序漸進、全面發展 6
2.3.3 合理安排運動量,切勿超負荷訓練 6
2.3.4 平衡發展,因材施教 7
2.3.5 預防不良影響,提高訓練效率 7
3 結論與建議 7
3.1 結論 7
3.2 建議 7
致謝 9
前 言
身體素質是排球運動員提高排球專項技術的關鍵,只有通過科學的訓練,保證排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水平,才能讓運動員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排球作為一項對抗性持球運動,需要在運動中實現快速接球的動作,這對於運動員的手臂力量、奔跑速度、耐力、身體協調能力和彈跳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如果排球運動員想要提高自己的專項技術水平,除了要有身高、臂長等基本身體條件之外,還需要通過身體素質來維持自己的排球技術,只有提高排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才能讓運動員在比賽中脫穎而出。
任何一項運動的開展都離不開技術要領和身體素質,身體素質是運動專項技術動作的基本保障,可以說,排球運動技術和運動員自身的身體素質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只有過硬的身體素質才能讓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因此,提高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是運動員獲得好成績的保障。
青少年正處於發育時期,其身體素質有較大的可塑性。對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展開科學的身體素質訓練,能夠有效地提高運動員的讓身體素質,身體素質是運動員能夠高質量完成動作的保障,也是提高運動員技術水平的基礎。開展有關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素質訓練方法,旨在找出最有成效的訓練方法,才能夠更好地提高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因此本文展開了有關青少年排球運動知識身體素質訓練方法的相關研究。好的訓練方法能夠保證訓練效果,通過了解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主要方法、訓練原則、注意事項,能夠為今後科學規劃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體系提供依據。
1 研究對象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訓練方法。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研究法
本文使用中國知網、學校的圖書館、互聯網搜索引擎、報紙、雜志等工具檢索有關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相關文獻和資料,仔細閱讀這些文章,對學者的觀點進行歸納總結,為本文提供研究依據。。
1.2.2 訪談法
本文通過訪談某中學的體育老師,了解他們對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態度和看法,為本文提供定性資料。
1.2.3 實地觀察法
筆者深入某中學的排球訓練現場,在現場觀察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基本情況,包括訓練的方法、訓練的內容、訓練注意事項和訓練成效等方面。
1.2.4 實驗法
通過設計有關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相關實驗,比較實驗前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變化情況,了解當前的訓練方法所取得的效果。
表1 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實驗設計
項目
內容
教師
筆者
教學地點
某中學排球場
實驗對象
20名排球隊員,其中10名隊員為實驗組,另外10名隊員為對照組
前測
實驗前對隊員的身體素質進行測試並且記錄
實驗內容
對實驗組的排球運動員展開力量訓練、耐力訓練、靈活性訓練、速度訓練、柔韌性訓練,對對照組的運動員實施普通的訓練模式
實驗時間
16周
後測
實驗後對隊員的身體素質進行測試並且記錄,並且與前測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實驗效果
在展開本次實驗前,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的考核標准,對某中學20名排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進行測量,將所測數據進行記錄,在實驗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身體素質各項指標差異不明顯的前提下展開實驗研究,成績取男女生平均值。
表2 實驗前中學生身體素質表
測試項目
實驗組
對照組
P
身高(m)
170±0.32
169±0.21
0.84
體重(kg)
58±0.14
56±0.22
0.062
肺活量(ml)
4000±37
3900±45
0.056
50米跑(s)
8±0.12
8.1±0.11
0.754
坐位體前屈(cm)
17.5±0.08
17.1±0.14
0.052
1000米跑(s)
225±14
227±21
0.067
一分鍾仰卧起坐(min/個)
51±4
50±4
0.125
通過表1得知,實驗組與對照組的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各項測試項目中的得分相當,平均數差距較小,P>0.05,差異不顯著,可以展開實驗研究。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主要方法
2.1.1 力量訓練
有效的力量訓練能夠提高運動員肌肉的收縮性。在排球運動中,常見的力量訓練有腰腹核心力量訓練、上肢力量訓練和下肢力量訓練,通過力量訓練能夠與提高運動鞋身體的平衡性和柔韌性,運動過程中,排球運動員需要藉助力量去完成彈跳動作。常見的力量訓練有舉啞鈴、手指俯卧撐等,舉啞鈴鍛煉的是運動員的上肢和手臂力量,手指俯卧撐鍛煉的是運動員的腹部核心力量。下肢力量訓練則可以通過仰卧起坐、仰卧體後屈的方式完成,除此之外,單腳跳和立定跳遠也是提高青少年排球運動員下肢力量的重要方法。腰腹力量是核心力量的保障,在排球運動員空中擊球的過程中需要通過腰腹來發動,腰腹力量主要是通過仰卧起坐、仰卧舉腿等方式,同時還可以輔助腹卧體後屈、雙手持實心球做仰卧起坐的方法來鍛煉核心力量。
2.1.2 速度訓練
排球的速度訓練主要是通過提高運動員的移動步伐來完成的快速反應訓練。在排球的速度訓練中,需要通過聽信號完成動作、看手勢變化方向的方法來鍛煉反應速度。同時,移動訓練也能很好地鍛煉運動員的反應能力,比如交叉步、滑步、後退步和前跨步都是比較科學的移動訓練方法。在排球運動中,提高移動步伐的速度,需要從准備姿勢開始,根據球的方向和性質以及落點做出正確的動作判斷,迅速完成傳、墊、扣球和攔網一些列動作。在排球的速度訓練中,以不同方向不同路線和不同姿勢啟動。移動訓練,或者小跑步和小碎步訓練;反彈接球訓練等都是比較好的訓練方法。
2.1.3 耐力訓練
耐力訓練一般就是通過長跑實現,在有氧運動中鍛煉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心肺功能,提高青少年的肺活量和耐力。同時,還可以結合其他有氧運動,比如杠鈴操、力量耐力訓練等,都可以有效地鍛煉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耐力。耐力訓練主要是通過有氧訓練實現,可以豐富游泳運動的形式,比如藉助輔助工具展開,結合開合跳、交叉跑等強度較大的動作激活運動員的心肺功能,達到耐力訓練的目的。
2.2.4 靈活性訓練
在排球運動當中,靈活性會對整場比賽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學生在運動時缺乏靈活性,則必然會使得反應時間增長,從而導致在實際的運動過程當中,無法跟得上正常比賽的節奏,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就需要加強學生的靈活性訓練。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在進行相關戰術的講解時,可以向學生傳輸在不同情況下如何控制自己的的動作, 同時採用實際模擬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對不同情況的反應靈活性。
2.1.5 柔韌性訓練
排球運動的柔韌性訓練主要是以拉伸為主,通過拉伸腿部、手臂、肩部的肌肉,讓排球運動員在運動中更好地展開身體。從訓練方法來看,拉伸可以藉助輔助道具,如欄桿等,提高拉伸的程度,也可以隊員之間相互拉伸,讓拉伸動作更加深入。
2.2 青少年身體素質訓練的實驗結果分析
通過為期16周的身體素質訓練,筆者對實驗後20名青少年排球隊員的身體素質進行測試,並且將實驗前後隊員身體素質各項指標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本次身體素質訓練的效果。
2.2.1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一分鍾仰卧起坐數據變化
力量素質主要是指排球運動員肌肉的收縮能力。在排球運動中,肌肉力量決定了動作是否能夠有效有力的完成,肌肉收縮的力量保證了運動員的肌肉收縮能力,所以肌肉力量也是排球運動的原動力。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力量素質能夠保證其肌肉在最快的速度持續收縮,通過肌肉的爆發了和耐久力能夠幫助運動員更好地完成動作。肌肉的耐久力能夠讓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肌肉持續收縮,幫助運動員完成力量動作。
表3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一分鍾仰卧起坐數據變化
測試項目
實驗組
對照組
P值
一分鍾仰卧起坐(個/min)
62±2
55±4
0.035
仰卧起坐從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變化情況來看,一分鍾仰卧起坐從實驗前的51±4個/分鍾變成了實驗後的62±2個/分鍾,比對照組實驗後的平均成績55±4個/分鍾要好,且P小於0.05,說明實驗後實驗組和對照組一分鍾仰卧起坐成績差異顯著。因此,身體素質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運動員的力量素質。
2.2.2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50m跑數據變化
速度素質是指排球運動員的持球跑動速度和反應速度。速度素質反映的是排球運動員從看到球到接到球的傳遞時間,這個時間越短表示運動員的速度越快,速度素質能夠讓運動員快速完成各個技術動作的操作。速度素質是排球運動員在賽場上能夠掌握主動權的保障,只要敏捷的反應速度和跑動速度才能夠提高運動員的控球率,掌握比賽的主動權。
表4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50m短跑數據變化
測試項目
實驗組
對照組
P值
50米跑(s)
7.5±0.14
7.9±0.21
0.036
從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變化情況來看,50米跑平均成績從實驗前的8±0.12s變成了實驗後的7.5±0.14s,比對照組實驗後的平均成績7.9±0.21s要好,且P小於0.05,說明實驗後實驗組和對照組50m短跑成績差異顯著。因此,身體素質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運動員的速度素質。
2.3.3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坐位體前屈數據變化
柔韌素質代表的是運動員身體的柔韌程度,而柔韌性關聯的是身體的關節韌帶、肌肉的彈性和肌腱能夠獲得的范圍。對運動員的身體結構來說。各個關節的活動范圍是有限的,身體的活動范圍和連接關節的肌肉以及韌帶的伸展度相關。在排球運動中,運動員的柔韌性能夠幫助其更好地發揮肌肉的力量,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並且有效地預防運動損傷,提高動作質量。
表5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坐位體前屈數據變化
測試項目
實驗組
對照組
P值
坐位體前屈(cm)
19.6±0.08
17.9±0.12
0.042
從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變化情況來看,平均坐位體前屈成績從實驗前的17.5±0.08cm變成了實驗後的19.6±0.08cm。比對照組實驗後的平均成績17.9±0.12要好cm,且P小於0.05,說明實驗後實驗組和對照組坐位體前屈成績差異顯著。因此,身體素質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運動員的柔韌性素質。
2.3.4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1000米跑數據變化
耐力素質是指排球運動員能夠讓肌肉長時間運動的能力。對於排球運動來說,運動員需要的是全身的耐力,這個耐力能夠保障運動員在長時間的比賽中有較好的體力去完成連續的比賽,耐力素質與運動員的呼吸和訓練系統緊密聯系。通過提高運動員的耐力素質,讓運動員在比賽中能夠保持較好的體力,在長時間的比賽中保障運動員的體力不被消耗,讓運動員維持體力完成整場比賽。
表6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1000米跑數據變化
測試項目
實驗組
對照組
P值
1000米跑(s)
213±11
220±15
0.025
1000米耐力跑可以有效地測試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耐力素質,從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變化情況來看,平均1000米跑成績從實驗前的225±14s變成了實驗後的213±11s,比對照組實驗後的平均成績220±15s要好,且P小於0.05,說明實驗後實驗組和對照組1000米跑成績差異顯著。因此,身體素質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運動員的耐力素質。
表7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肺活量數據變化
測試項目
實驗組
對照組
P值
肺活量(ml)
4400±12
4100±34
0.024
從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變化情況來看,平均肺活量從實驗前的4000±37ml變成了實驗後的4400±12ml。比對照組實驗後的平均成績4100±34ml要好,且P小於0.05,說明實驗後實驗組和對照組肺活量成績差異顯著。
整體來看,實驗後實驗組的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各項身體素質指標均比對照組的要好,說明開展相關的身體素質訓練對於實驗組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各項指標有影響,對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展開科學的身體素質訓練有利於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
2.3 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注意事項
2.3.1 結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展開訓練
青少年排球運動員還處於發育期,其生理和心理都處於發展時期,有自身的特點,且青少年的主觀意識比較強,在運動時有主觀能動性。因此,在進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時需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展開訓練,重視訓練方法和內容的多樣化,切勿使用單一的訓練方法,否則會不適合青少年的個性發展。
2.3.2 訓練時要循序漸進、全面發展
對於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必須要以全面發展為原則,循序漸進,對於訓練內容和訓練量應當是一個遞增的過程,因為所有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避免因為過度訓練造成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在訓練中不適應影響訓練效果。所以,身體素質訓練必須要符合青少年身體素質的發展規律。
2.3.3 合理安排運動量,切勿超負荷訓練
在設計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方案時,應該合理安排訓練量,一次性訓練的時間不宜太長,把握好訓練的強度和密度,通過間歇次數讓運動員能夠在訓練時及時調整呼吸,保證訓練的節奏感。
2.3.4 平衡發展,因材施教
對於青少年排球運動員來說,每個運動員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基礎條件。在設計身體素質訓練方案時,應該注重內容的平衡感,因材施教,設計與運動員自身相關的訓練方案和方法,保證訓練的內容和強度能夠與運動員自身的條件相適應。
2.3.5 預防不良影響,提高訓練效率
少年排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要防止產生不良影響的積累, 如做完速度較慢的練習後要安排速度較快的練習, 形成訓練的良性轉移。注重養成少年運動員在身體訓練結束後進行放鬆與調整的習慣。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3.1.1 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靈活性素質、柔韌性素質是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必備的心理素質,需要對這幾個方面展開相應的身體素質訓練。
3.1.2 實驗結果表明,開展素質訓練後,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各項指標包括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柔韌性素質均得到了改善,為提高運動員的排球專項技術提供條件。
3.1.3 在開展身體素質訓練時,需要注意結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展開訓練、訓練時要循序漸進、全面發展、合理安排運動量,切勿超負荷訓練、平衡發展,因材施教、預防不良影響,提高訓練效率。
3.2 建議
3.2.1 針對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靈活性素質、柔韌性素質設計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相關訓練,提高排球運動員的各項身體素質指標,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質量。
3.2.2 堅持科學規劃,科學安排訓練時間和運動量,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時運動員在比賽中得到更好的發揮。
3.2.3 針對不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條件的特點展開身體素質訓練,設計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和訓練內容,提高訓練效果。
參考文獻
[1]鍾勝.我國青少年排球後備人才專項身體素質現狀與訓練模式開發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8.
[2]吳軍霞.我國優秀少年甲組男排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9.
[3]邵建偉.北京市高校男子高水平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情況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6.
[4]周靜我國優秀青年女排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現狀的分析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
[5]安潔.河北省青少年甲組女排運動隊身體素質現狀和技術運用的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6]嚴明.高校高水平女子排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及其效果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女排運動員為例[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4.
[7]李謙;阿力木江·依米提·塔爾肯.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研究[J].西部體育研究,2011(3):11-14.
[8]冷靖高校排球課如何做好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4):35-37.
[9]朱愛君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9)56-61.
[10]張興林.我國優秀排球運動員比賽負荷及專項身體素質的位置特徵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0(9):15-17.
❼ 大學體育排球論文
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本文採用實驗法、實地調查法和觀察法等調查方法以某中學排球隊員為研究對象,分析了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方法的作用,希望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提高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研究結果表明: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靈活性素質、柔韌性素質是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必備的心理素質,需要對這幾個方面展開相應的身體素質訓練。在開展身體素質訓練時,需要注意結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展開訓練、訓練時要循序漸進、全面發展、合理安排運動量,切勿超負荷訓練、平衡發展,因材施教、預防不良影響,提高訓練效率。實驗結果表明,開展素質訓練後,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各項指標均得到了改善,為提高運動員的排球專項技術提供條件。
關鍵詞: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方法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Young Volleyball Players' Physical Fitness
Physical Ecation of 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
Zhou ZiFeng Instructor Zheng ShiBin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experimental methods, field survey methods and observation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volleyball team members of Shenzhen Guanlan Second Middle School as a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role of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methods for young volleyball players. physical fitnes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strength, speed, enrance, flexibility, and flexibility are the necessary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of young volleyball players, and corresponding physical quality training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in these aspects. When carrying out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young peop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train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step by step,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exercise volum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quality training, the athletes 'physical fitness indicators have been improved, providing conditions for improving athletes' special volleyball techniques.
Key Word: Young People; Volleyball Players;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Methods
目 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
前 言 1
1 研究對象方法 1
1.1 研究對象 1
1.2 研究方法 1
1.2.1 文獻研究法 1
1.2.2 訪談法 1
1.2.3 實地觀察法 2
1.2.4 實驗法 2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3
2.1 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主要方法 3
2.1.1 力量訓練 3
2.1.2 速度訓練 3
2.1.3 耐力訓練 3
2.2.4 靈活性訓練 4
2.1.5 柔韌性訓練 4
2.2 青少年身體素質訓練的實驗結果分析 4
2.2.1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一分鍾仰卧起坐數據變化 4
2.2.2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50m跑數據變化 4
2.3.3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坐位體前屈數據變化 5
2.3.4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1000米跑數據變化 5
2.3 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注意事項 6
2.3.1 結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展開訓練 6
2.3.2 訓練時要循序漸進、全面發展 6
2.3.3 合理安排運動量,切勿超負荷訓練 6
2.3.4 平衡發展,因材施教 7
2.3.5 預防不良影響,提高訓練效率 7
3 結論與建議 7
3.1 結論 7
3.2 建議 7
致謝 9
前 言
身體素質是排球運動員提高排球專項技術的關鍵,只有通過科學的訓練,保證排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水平,才能讓運動員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排球作為一項對抗性持球運動,需要在運動中實現快速接球的動作,這對於運動員的手臂力量、奔跑速度、耐力、身體協調能力和彈跳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如果排球運動員想要提高自己的專項技術水平,除了要有身高、臂長等基本身體條件之外,還需要通過身體素質來維持自己的排球技術,只有提高排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才能讓運動員在比賽中脫穎而出。
任何一項運動的開展都離不開技術要領和身體素質,身體素質是運動專項技術動作的基本保障,可以說,排球運動技術和運動員自身的身體素質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只有過硬的身體素質才能讓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因此,提高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是運動員獲得好成績的保障。
青少年正處於發育時期,其身體素質有較大的可塑性。對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展開科學的身體素質訓練,能夠有效地提高運動員的讓身體素質,身體素質是運動員能夠高質量完成動作的保障,也是提高運動員技術水平的基礎。開展有關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素質訓練方法,旨在找出最有成效的訓練方法,才能夠更好地提高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因此本文展開了有關青少年排球運動知識身體素質訓練方法的相關研究。好的訓練方法能夠保證訓練效果,通過了解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主要方法、訓練原則、注意事項,能夠為今後科學規劃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體系提供依據。
1 研究對象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訓練方法。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研究法
本文使用中國知網、學校的圖書館、互聯網搜索引擎、報紙、雜志等工具檢索有關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相關文獻和資料,仔細閱讀這些文章,對學者的觀點進行歸納總結,為本文提供研究依據。。
1.2.2 訪談法
本文通過訪談某中學的體育老師,了解他們對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態度和看法,為本文提供定性資料。
1.2.3 實地觀察法
筆者深入某中學的排球訓練現場,在現場觀察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基本情況,包括訓練的方法、訓練的內容、訓練注意事項和訓練成效等方面。
1.2.4 實驗法
通過設計有關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相關實驗,比較實驗前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變化情況,了解當前的訓練方法所取得的效果。
表1 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實驗設計
項目
內容
教師
筆者
教學地點
某中學排球場
實驗對象
20名排球隊員,其中10名隊員為實驗組,另外10名隊員為對照組
前測
實驗前對隊員的身體素質進行測試並且記錄
實驗內容
對實驗組的排球運動員展開力量訓練、耐力訓練、靈活性訓練、速度訓練、柔韌性訓練,對對照組的運動員實施普通的訓練模式
實驗時間
16周
後測
實驗後對隊員的身體素質進行測試並且記錄,並且與前測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實驗效果
在展開本次實驗前,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的考核標准,對某中學20名排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進行測量,將所測數據進行記錄,在實驗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身體素質各項指標差異不明顯的前提下展開實驗研究,成績取男女生平均值。
表2 實驗前中學生身體素質表
測試項目
實驗組
對照組
P
身高(m)
170±0.32
169±0.21
0.84
體重(kg)
58±0.14
56±0.22
0.062
肺活量(ml)
4000±37
3900±45
0.056
50米跑(s)
8±0.12
8.1±0.11
0.754
坐位體前屈(cm)
17.5±0.08
17.1±0.14
0.052
1000米跑(s)
225±14
227±21
0.067
一分鍾仰卧起坐(min/個)
51±4
50±4
0.125
通過表1得知,實驗組與對照組的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各項測試項目中的得分相當,平均數差距較小,P>0.05,差異不顯著,可以展開實驗研究。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主要方法
2.1.1 力量訓練
有效的力量訓練能夠提高運動員肌肉的收縮性。在排球運動中,常見的力量訓練有腰腹核心力量訓練、上肢力量訓練和下肢力量訓練,通過力量訓練能夠與提高運動鞋身體的平衡性和柔韌性,運動過程中,排球運動員需要藉助力量去完成彈跳動作。常見的力量訓練有舉啞鈴、手指俯卧撐等,舉啞鈴鍛煉的是運動員的上肢和手臂力量,手指俯卧撐鍛煉的是運動員的腹部核心力量。下肢力量訓練則可以通過仰卧起坐、仰卧體後屈的方式完成,除此之外,單腳跳和立定跳遠也是提高青少年排球運動員下肢力量的重要方法。腰腹力量是核心力量的保障,在排球運動員空中擊球的過程中需要通過腰腹來發動,腰腹力量主要是通過仰卧起坐、仰卧舉腿等方式,同時還可以輔助腹卧體後屈、雙手持實心球做仰卧起坐的方法來鍛煉核心力量。
2.1.2 速度訓練
排球的速度訓練主要是通過提高運動員的移動步伐來完成的快速反應訓練。在排球的速度訓練中,需要通過聽信號完成動作、看手勢變化方向的方法來鍛煉反應速度。同時,移動訓練也能很好地鍛煉運動員的反應能力,比如交叉步、滑步、後退步和前跨步都是比較科學的移動訓練方法。在排球運動中,提高移動步伐的速度,需要從准備姿勢開始,根據球的方向和性質以及落點做出正確的動作判斷,迅速完成傳、墊、扣球和攔網一些列動作。在排球的速度訓練中,以不同方向不同路線和不同姿勢啟動。移動訓練,或者小跑步和小碎步訓練;反彈接球訓練等都是比較好的訓練方法。
2.1.3 耐力訓練
耐力訓練一般就是通過長跑實現,在有氧運動中鍛煉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心肺功能,提高青少年的肺活量和耐力。同時,還可以結合其他有氧運動,比如杠鈴操、力量耐力訓練等,都可以有效地鍛煉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耐力。耐力訓練主要是通過有氧訓練實現,可以豐富游泳運動的形式,比如藉助輔助工具展開,結合開合跳、交叉跑等強度較大的動作激活運動員的心肺功能,達到耐力訓練的目的。
2.2.4 靈活性訓練
在排球運動當中,靈活性會對整場比賽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學生在運動時缺乏靈活性,則必然會使得反應時間增長,從而導致在實際的運動過程當中,無法跟得上正常比賽的節奏,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就需要加強學生的靈活性訓練。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在進行相關戰術的講解時,可以向學生傳輸在不同情況下如何控制自己的的動作, 同時採用實際模擬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對不同情況的反應靈活性。
2.1.5 柔韌性訓練
排球運動的柔韌性訓練主要是以拉伸為主,通過拉伸腿部、手臂、肩部的肌肉,讓排球運動員在運動中更好地展開身體。從訓練方法來看,拉伸可以藉助輔助道具,如欄桿等,提高拉伸的程度,也可以隊員之間相互拉伸,讓拉伸動作更加深入。
2.2 青少年身體素質訓練的實驗結果分析
通過為期16周的身體素質訓練,筆者對實驗後20名青少年排球隊員的身體素質進行測試,並且將實驗前後隊員身體素質各項指標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本次身體素質訓練的效果。
2.2.1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一分鍾仰卧起坐數據變化
力量素質主要是指排球運動員肌肉的收縮能力。在排球運動中,肌肉力量決定了動作是否能夠有效有力的完成,肌肉收縮的力量保證了運動員的肌肉收縮能力,所以肌肉力量也是排球運動的原動力。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力量素質能夠保證其肌肉在最快的速度持續收縮,通過肌肉的爆發了和耐久力能夠幫助運動員更好地完成動作。肌肉的耐久力能夠讓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肌肉持續收縮,幫助運動員完成力量動作。
表3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一分鍾仰卧起坐數據變化
測試項目
實驗組
對照組
P值
一分鍾仰卧起坐(個/min)
62±2
55±4
0.035
仰卧起坐從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變化情況來看,一分鍾仰卧起坐從實驗前的51±4個/分鍾變成了實驗後的62±2個/分鍾,比對照組實驗後的平均成績55±4個/分鍾要好,且P小於0.05,說明實驗後實驗組和對照組一分鍾仰卧起坐成績差異顯著。因此,身體素質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運動員的力量素質。
2.2.2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50m跑數據變化
速度素質是指排球運動員的持球跑動速度和反應速度。速度素質反映的是排球運動員從看到球到接到球的傳遞時間,這個時間越短表示運動員的速度越快,速度素質能夠讓運動員快速完成各個技術動作的操作。速度素質是排球運動員在賽場上能夠掌握主動權的保障,只要敏捷的反應速度和跑動速度才能夠提高運動員的控球率,掌握比賽的主動權。
表4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50m短跑數據變化
測試項目
實驗組
對照組
P值
50米跑(s)
7.5±0.14
7.9±0.21
0.036
從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變化情況來看,50米跑平均成績從實驗前的8±0.12s變成了實驗後的7.5±0.14s,比對照組實驗後的平均成績7.9±0.21s要好,且P小於0.05,說明實驗後實驗組和對照組50m短跑成績差異顯著。因此,身體素質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運動員的速度素質。
2.3.3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坐位體前屈數據變化
柔韌素質代表的是運動員身體的柔韌程度,而柔韌性關聯的是身體的關節韌帶、肌肉的彈性和肌腱能夠獲得的范圍。對運動員的身體結構來說。各個關節的活動范圍是有限的,身體的活動范圍和連接關節的肌肉以及韌帶的伸展度相關。在排球運動中,運動員的柔韌性能夠幫助其更好地發揮肌肉的力量,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並且有效地預防運動損傷,提高動作質量。
表5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坐位體前屈數據變化
測試項目
實驗組
對照組
P值
坐位體前屈(cm)
19.6±0.08
17.9±0.12
0.042
從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變化情況來看,平均坐位體前屈成績從實驗前的17.5±0.08cm變成了實驗後的19.6±0.08cm。比對照組實驗後的平均成績17.9±0.12要好cm,且P小於0.05,說明實驗後實驗組和對照組坐位體前屈成績差異顯著。因此,身體素質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運動員的柔韌性素質。
2.3.4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1000米跑數據變化
耐力素質是指排球運動員能夠讓肌肉長時間運動的能力。對於排球運動來說,運動員需要的是全身的耐力,這個耐力能夠保障運動員在長時間的比賽中有較好的體力去完成連續的比賽,耐力素質與運動員的呼吸和訓練系統緊密聯系。通過提高運動員的耐力素質,讓運動員在比賽中能夠保持較好的體力,在長時間的比賽中保障運動員的體力不被消耗,讓運動員維持體力完成整場比賽。
表6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1000米跑數據變化
測試項目
實驗組
對照組
P值
1000米跑(s)
213±11
220±15
0.025
1000米耐力跑可以有效地測試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耐力素質,從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變化情況來看,平均1000米跑成績從實驗前的225±14s變成了實驗後的213±11s,比對照組實驗後的平均成績220±15s要好,且P小於0.05,說明實驗後實驗組和對照組1000米跑成績差異顯著。因此,身體素質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運動員的耐力素質。
表7 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肺活量數據變化
測試項目
實驗組
對照組
P值
肺活量(ml)
4400±12
4100±34
0.024
從實驗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變化情況來看,平均肺活量從實驗前的4000±37ml變成了實驗後的4400±12ml。比對照組實驗後的平均成績4100±34ml要好,且P小於0.05,說明實驗後實驗組和對照組肺活量成績差異顯著。
整體來看,實驗後實驗組的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各項身體素質指標均比對照組的要好,說明開展相關的身體素質訓練對於實驗組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各項指標有影響,對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展開科學的身體素質訓練有利於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
2.3 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的注意事項
2.3.1 結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展開訓練
青少年排球運動員還處於發育期,其生理和心理都處於發展時期,有自身的特點,且青少年的主觀意識比較強,在運動時有主觀能動性。因此,在進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時需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展開訓練,重視訓練方法和內容的多樣化,切勿使用單一的訓練方法,否則會不適合青少年的個性發展。
2.3.2 訓練時要循序漸進、全面發展
對於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必須要以全面發展為原則,循序漸進,對於訓練內容和訓練量應當是一個遞增的過程,因為所有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避免因為過度訓練造成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在訓練中不適應影響訓練效果。所以,身體素質訓練必須要符合青少年身體素質的發展規律。
2.3.3 合理安排運動量,切勿超負荷訓練
在設計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方案時,應該合理安排訓練量,一次性訓練的時間不宜太長,把握好訓練的強度和密度,通過間歇次數讓運動員能夠在訓練時及時調整呼吸,保證訓練的節奏感。
2.3.4 平衡發展,因材施教
對於青少年排球運動員來說,每個運動員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基礎條件。在設計身體素質訓練方案時,應該注重內容的平衡感,因材施教,設計與運動員自身相關的訓練方案和方法,保證訓練的內容和強度能夠與運動員自身的條件相適應。
2.3.5 預防不良影響,提高訓練效率
少年排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要防止產生不良影響的積累, 如做完速度較慢的練習後要安排速度較快的練習, 形成訓練的良性轉移。注重養成少年運動員在身體訓練結束後進行放鬆與調整的習慣。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3.1.1 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靈活性素質、柔韌性素質是青少年排球運動員必備的心理素質,需要對這幾個方面展開相應的身體素質訓練。
3.1.2 實驗結果表明,開展素質訓練後,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各項指標包括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柔韌性素質均得到了改善,為提高運動員的排球專項技術提供條件。
3.1.3 在開展身體素質訓練時,需要注意結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展開訓練、訓練時要循序漸進、全面發展、合理安排運動量,切勿超負荷訓練、平衡發展,因材施教、預防不良影響,提高訓練效率。
3.2 建議
3.2.1 針對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靈活性素質、柔韌性素質設計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的相關訓練,提高排球運動員的各項身體素質指標,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質量。
3.2.2 堅持科學規劃,科學安排訓練時間和運動量,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時運動員在比賽中得到更好的發揮。
3.2.3 針對不同青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條件的特點展開身體素質訓練,設計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和訓練內容,提高訓練效果。
參考文獻
[1]鍾勝.我國青少年排球後備人才專項身體素質現狀與訓練模式開發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8.
[2]吳軍霞.我國優秀少年甲組男排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9.
[3]邵建偉.北京市高校男子高水平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情況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6.
[4]周靜我國優秀青年女排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現狀的分析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
[5]安潔.河北省青少年甲組女排運動隊身體素質現狀和技術運用的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6]嚴明.高校高水平女子排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及其效果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女排運動員為例[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4.
[7]李謙;阿力木江·依米提·塔爾肯.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研究[J].西部體育研究,2011(3):11-14.
[8]冷靖高校排球課如何做好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4):35-37.
[9]朱愛君少年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9)56-61.
[10]張興林.我國優秀排球運動員比賽負荷及專項身體素質的位置特徵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0(9):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