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離子如何形成
原子(原子團)失去或者得到電子達到最外層8電子(氫原子0電子或2電子)穩定結構形成離子
⑵ 什麼是離子離子是怎樣形成的
離子 離子是指原子由於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失去或得到一個或幾個電子使其達到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或2個的穩定結構。這一過程稱為電離。電離過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稱為電離能。 在化學反應中,金屬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非金屬原子得到電子,從而使參加反應的原子帶上電荷。帶電荷的原子叫做離子,帶正電荷的原子叫做陽離子,帶負電荷的原子叫做陰離子。陰、陽離子由於靜電作用而形成不帶電性的化合物。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帶正電荷,繞核運動的電子帶負電荷,原子的核電荷數與核外殼層電子數相等,因此原子顯電中性,如果原子從外獲得的能量超過某個殼層電子的結合能,那麼這個電子就可脫離原子核的引力場范圍成為自由電子.當原子失去一個或多個電子時,核電荷數多於核外殼層電子數,這時原子就變成帶正電荷的離子.同樣某些元素的原子能粘上一個電子,使得核外殼層電子總數大於核電荷數,此時原子變成帶負電荷的負離子.在多數情形下,原子失去電子變成正離子,在絕對溫度不為零的任何氣體中都有一定數量的原子被電離,在氣體放電過程中以及受控聚變裝置產生的高溫等離子體中,有大量的工作氣體原子和雜質原子的殼層電子被剝離成為離子,例如氧原子,若失去一個電子記作OⅡ,若失去兩電子記作OⅢ以此類推,此外以離子鍵組的化合物,如可溶於水的酸、鹼、鹽,在它們的水溶液中存在著大量的正負離子.就是這樣形成的
⑶ 主要離子水化學成分形成機理
ε—O石灰岩與C—P薄層灰岩在有CO2參與的條件下,尤其在灰岩出露地區及徑流條件好的地區,方解石(CaCO3)和白雲石(MgCO3)經溶濾作用形成地下水中HCO-3和Ca2+、Mg2+化學成分,反應方程如下:
CO2+CaCO3+H2O→Ca2++2HCO-3
CO2+MgCO3+H2O→Mg2++2HCO-3
在O灰岩及C—P煤系地層受閃長岩侵蝕接觸帶常含有黃鐵礦(FeS2),而黃鐵礦在氧化條件下形成地下水中的SO2-4,因此礦區地下水中SO2-4含量較高,反應方程如下:
2FeS2+7O2+2H2O→2FeSO4+4H++2SO2-4
通過以上反應,使得-O灰岩含水層水化學類型為HCO3SO4-CaMg型水。
本區C—P煤系地層地下水循環條件較差,未受人為擾動及奧灰補給時,進入含水層的地下水難於得到充沛的補給,水中CO2極少或無CO2存在,難以構成碳酸鹽的侵蝕性酸性溶濾,圍岩中含有Na2CO3、Na2SiO3等鹼性物質時,水中出現OH-,並使pH>8,促使Ca2+、Mg2+等迅速沉澱,並使Na+大量集聚。
Na2CO3+H2O=2Na++HCO-3+OH-
Na2SiO3+H2O=2Na++HSiO-3+OH-
Ca2+(或Mg2+)+2OH-=Ca(OH)2↓(或Mg(OH)2↓)
通過以上反應,C—P薄層灰岩含水層原始水化學類型為HCO3SO4-CaNa型。受奧灰大量補給後的C—P薄層灰岩水將失去其原始特徵,水化學類型轉變為HCO3SO4-CaMg型水。
本區岩漿岩為燕山運動後期的花崗閃長岩與閃長玢岩侵入體,為淺成岩,呈淺灰色,屬於中性岩類,其化學成分特徵為:SiO2百分含量介於52%~65%之間,Fe、Mg、Ca含量比基性岩低,Al2O3含量約16%~17%,而Na2O+K2O可達5%,比基性岩明顯增多。在大量的閃長岩出露及徑流條件好的地區,Na++K+、Ca2+、HCO-3還來自鋁硅酸鹽礦物的風化溶解,反應方程如下:
CaO·2Al2O3·4SiO2+2CO2+5H2O→2HCO-3+Ca2++2H2Al2Si2O9
Na2O·2Al2O3·4SiO2+2CO2+5H2O→2HCO-3+2Na++2H2Al2Si2O9
K2O·2Al2O3·4SiO2+2CO2+5H2O→2HCO-3+2K++2H2Al2Si2O9
本地區的閃長岩裂隙含水層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通過上覆第四系的溶濾作用,溶解土壤中的岩鹽(NaCl),為本區的閃長岩裂隙水帶來了充足的Na+與Cl-。
NaCl→Cl-+Na+
在O灰岩及C—P煤系地層受閃長岩侵蝕接觸帶常含有黃鐵礦(FeS2),而黃鐵礦在氧化條件下形成地下水中的SO2-4,因此礦區地下水中SO2-4含量較高。故本區閃長岩裂隙水具有了部分淺層地下水及潛水的部分特徵,水化學類型為HCO3ClSO4-CaNa型水,且礦化度較高。
根據本區地質背景、水文地質條件及地下水化學成分特徵分析,概括出各主要離子的形成框圖見圖2.24。
⑷ 離子如何形成的
純凈物分單質和化合物,而化合物分為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五氧化二磷中,氧原子和磷原子之間是共價鍵連接的,而離子化合物如氯化鈉,是由氯離子和鈉離子由離子鍵形成的。
為了讓你更清楚可以都說一點,可以這樣理解,化合物中電子一般是成對存在的,這樣比較穩定。氧原子和磷原子吸引電子能力相當,所以他們共用一個電子對,就形成了共價鍵,而氯原子比鈉原子吸引電子的能力強許多,鈉最外層的電子直接給了氯原子,所以就都形成離子了。
這就是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區別。
熔融狀態下或水溶液中離子鍵被破壞,形成離子了。
不知道有沒有解決你的疑問,有問題可以繼續問哈!
⑸ 求助,鎳離子 鈷離子定量分析方法
1、全部混合時,先加過量較濃的naoh,二價錳離子形成難溶的氫氧化物沉澱(mn(oh)2部分被o2氧化為mnooh),三價鉻離子形成鹽(這些離子對應的氫氧化物有明顯兩性)。
2、提取錳的氫氧化物用酸溶解,加入過二硫酸鹽或鉍酸鈉氧化,mn形成高錳酸根,溶液中再加na2so3把高錳酸根還原為mno2沉澱(可用濃鹽酸或濃硫酸溶解,再提純)。
3、溶液蒸干後再溶於濃鹽酸(要用很大過量的酸),再加naoh至鹼性,加過量h2o2,鉻離子被氧化為鉻酸根,加bacl2沉澱,形成bacro4,在溶於酸,加草酸還原得鉻離子,加氨水沉澱為cr(oh)3(可用酸溶解,再提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