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名人的科學研究方法

名人的科學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6 15:29:35

A. 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完成事情的名人名事

19世紀法國聞名的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第一部作品《氣球上的五星期》一連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賞識,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美國作家傑克。倫敦最初投稿,也沒有一家出版社願意發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後來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舉成名。丹麥聞名童話家安徒生處女作問世,有人知道他是一個鞋匠的兒子,即攻擊他的作品「別字連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辭」。但他毫不氣餒,筆耕不輟,終於成名。英國詩人拜倫19歲時寫作的《閑散的時光》出版後,即有人把他罵得「狗血淋頭」,說他「把感情抒發在一片死氣沉沉的沼澤上」。然而拜倫並未退卻,而是以更為優秀的詩作往返敬那個誹謗者。

逆境奮爭,苦中尋樂(高士其苦鬥病魔)

高士其是我國科普作家。在外國留學時,有一次做實驗,一個裝有培養腦炎過濾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腦。從此留下了身體致殘的禍根。他忍受著病毒的折磨,學完了芝加哥大學細菌學的全部博士課程。回國以後,他拖著半癱的身子,到達延安工作。解放後病情惡化,說話和行動都十分困難,連睜、合眼都需要別人幫助。但他仍以驚人的吃苦精神進行創作,先後寫成100多萬字的作品。有人問他苦不苦,他笑著說:「不苦!因為我天天都在斗爭,斗爭是有無窮樂趣的。」

苦難也是一筆財富(「西部民歌之父」王洛賓)

王洛賓,這位被譽為中國「西部民歌之父」的音樂大師,一生歷經飲坷,身陷囹圄,妻離子散,長期處於心理壓力極大的逆境中。然而他卻以「勝似閑庭信步」的態度,投身於大西北的沙漠孤煙之中,創作了《在那遙遠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經歷挫折,更能發憤(貝利與記者)

貝利成名後,有個記者采訪他。「你的兒子以後是否也會同你一樣,成為一代球王呢?」貝利回答:「不會。因為他與我的生活環境不同。我童年時的生活環境十分差,但我卻正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磨練我堅強鬥志,使我有條件成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沒有經受困難的磨練,他不可能成為球王。」

面對挫折決不氣餒(愛迪生不被火災嚇倒)

一場大火,把實驗室燒成一片瓦礫。愛迪生研究有聲電影的所有資料和樣板被燒成灰燼。他的老伴難過得哭了出來:「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場火燒了個精光。而今你已年邁力衰,這可怎麼辦啊!」愛迪生也很傷心,但他決不會由此趴下。發明電燈時,他就先後試驗了7600多種材料,失敗了8000多次,仍不氣餒,終於獲得成功。眼下這場火災也同樣不能使他後退。愛迪生對老伴說:「不要緊,別看我67歲了,可是我並不老。從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將重新開始。」

能屈能伸是俊傑(卧薪嘗膽的勾踐)

越國兵敗吳國於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只好「審辭厚禮」向吳求和,等待東山再起。勾踐先用美女、金銀珠寶賄賂吳王和眾臣,還用妻子作人質,自己為吳王當馬夫。勾踐還為吳王送茶送飯,端屎端尿,終於贏得了吳王信任,得以被釋放。勾踐死裡逃生回國後,卧薪嘗膽,一面繼續進貢吳國,一面聚兵練習。最後他率精兵數萬,徹底打敗了吳國,實現了洗辱復國的志願。

以樂觀打敗挫折(牛頓等人面對挫折)

古今中外,因為有極強烈而有效的樂觀主義,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取得勝利的大有人在。牛頓發明地心吸力學說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哈維(Harvey )發明血液循環學說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達爾文公布進化論的時候,全世界人反對他;貝爾(Bell )第一次造電話的時候,全世界人譏笑他;萊特(Wrigt )初用苦工於製造飛機的時候,全世界人譏笑他。講到孫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講革命救國的時候,有一次聽的人只有三個。這許多人都因抱著樂觀主義的精神,而為世人所稱道。

極強烈而有效的樂觀主義,能使人們戰勝全世界的糊塗、盲從、冷酷、恐怖、怨恨和反抗。而且工作愈偉大,所受的反抗也愈厲害,簡直成為一種律令,對付這種厲害的反抗,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樂觀主義。一個人,缺少了樂觀主義精神,難免在各種惡魔面前敗下陣來。
成功,好比順境,而挫折,就是逆境。

有時,順境是一種麻醉劑和腐蝕劑,讓你完成從呼嘯山林的獸中之王到懶貓的變化,讓你經歷從將軍到囚徒的蛻變。

然而,置身絕境,你必然會飽受痛苦的煎熬,忍受非人的折磨。它迫使你不得不躲在一個偏僻的角落,反觀自身的內心和靈魂,掃清思想上的障礙,觸摸心靈中最脆弱的一部份,對生命進行深層的、近乎本質的思考,正視這突如其來的人生絕境,把它當做一塊磨煉人的礪石,捶煉自己,激發生命活力。

所以,成功和逆境也是成比例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成功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幸運的事。但成功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的。成功不是路邊的小石子,隨處可揀,也不是田間的小花,隨處可覓。要成功需要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在這期間是要經歷許多挫折的。

對待挫折,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一條條彎曲的小徑。只有不謂攀登的人,才有可能登上科學的頂峰。」強者在挫折面前會愈挫愈勇,而弱者面對挫折會貿然不前。我們要正視挫折,正確對待挫折,只有這樣才能讓挫折成為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

美國著名的科學家愛迪生,為了找出可以做電燈燈絲的材料,試驗了1600多種礦物和6000多種植物,最後才使電燈發出耀眼的光華。愛迪生一生的發明,有記載的就有1328種,這是多麼驚人的成就啊!

B. 三位名人和他們有關的科學研究方面的名言

2、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3、科學決不是也永遠不會是一本寫完了的書。每一項重大成就都會帶來新的問題。任何一個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出現新的嚴重的困難。

4、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沒有志同道合者之間的親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貫注於客觀世界——那個在藝術和科學工作領域里永遠達不到的對象,那末在我看來,生活就會是空虛的。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

5、在科學上,每一條道路都應該走一走,發現一條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對科學的一大貢獻。……那種證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就讓我來做吧!

2、天才是不足恃的,聰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順手揀來的偉大科學發明是不可想像的。

3、我們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續,是現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也後人生命的開端。如此延續下去,科學就會一天比一天燦爛,社會就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2、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聖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真正的哲學是寫在那本經常在我們眼前打開著的最偉大的書裡面的,這本書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人們必須去讀它。

3、在尋求真理的長征中,惟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

C. 伽利略科學研究方法

觀察現象→發現(問題 )→提出(假象或假設 )→運用邏輯包括數學(計算 )→通過( 實驗)對推論進行(驗證 )→對( 結論)進行修正和推廣。

D. 科學家的研究事例

科學家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她出生在波蘭,真正的名字叫瑪麗,因為嫁給了法國年輕的學者彼埃爾·居里,後來被稱為居里夫人。她和丈夫共同努力,發現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下面我們要告訴大家居里夫婦是怎樣發現鐳這種神秘物質的。

1898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可勒爾(AntoineHenriBecquerel)發現含鈾礦物能放射出一種神秘射線,但未能揭示出這種射線的奧秘。瑪麗和她的丈夫彼埃爾·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擔了研究這種射線的工作。他們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對瀝青鈾礦進行分離和分析,終於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後發現兩種新元素。

為了紀念她的祖國波蘭,她將一種元素命名為釙(polonium),另一種元素命名為鐳(Radium),意思是「賦予放射性的物質」。為了製得純凈的鐳化合物,居里夫人又歷時四(MarieCuI7e,1867--1934)載,從數以噸計的瀝青鈾礦的礦渣中提煉出1O0 mg氯化鐳,並初步測量出鐳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25。這個簡單的數字中凝聚著居里夫婦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作為博士答辯論文獲得巴黎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11月,居里夫婦被英國皇家學會授予戴維金質獎章。12月,他們又與貝可勒爾共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6年,彼埃爾·居里遭車禍去世。這一沉重的打擊並沒有使她放棄執著的追求,她強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們摯愛的科學事業。她在巴黎大學將丈夫所開的講座繼續下去,成為該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論放射性》一書出版。同牟,她與別人合作分析純金屬鐳,並測出它的性質。她還測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放射性的重要論著。鑒於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

這位飽嘗科學甘苦的放射性科學的奠基人,因多年艱苦奮斗積勞成疾,患惡性貧血症(白血病)於1934年7月4日不幸與世長辭,她為人類的科學事業,獻出了光輝的一生。
本傑明·富蘭克林(Dr. Benjamin Franklin)美國著名的政治家與科學家、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外交家及發明家。美國革命時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參與了多項重要文件的草擬,並曾出任美國駐法國大使,成功取得法國支持美國獨立。發明了。由他發明的事物包括有雙焦點眼鏡、蛙鞋、避雷針等等。富蘭克林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亦是美國首任郵政總長。

富蘭克林
本傑明·富蘭克林(1706—1790年)是18世紀美國的實業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他出身寒微,10歲便輟學回家做工,12歲起在印刷所當學徒、幫工.但他刻苦好學,在掌握印刷技術之餘,還廣泛閱讀文學、歷史、哲學方面的著作,自學數學和4門外語,潛心練習寫作,所有這一切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自立於當時的社會,他幾經周折,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印刷所.由於吃苦耐勞,講求信譽,注意經營管理,他不僅在印刷界激烈的競爭中站住了腳,並且把業務擴大到鄰近幾個州以及西印度群島,成為北美洲印刷出版行業中的佼佼者.

他注意觀察自然現象,研究科學問題.他從實踐出發,從事科學實驗和觀察,在電學上解答了「電為何物」的問題,將不同狀態下的電稱為「正電」和「負電」,提出了電學中的「一流論」,在大氣電學方面揭示了雷電現象的本質,被譽為「第二個普羅米修斯」.這些電學上劃時代的研究成果使他成為蜚聲世界的第一流的科學家.他在光學、熱學、聲學、數學、海洋學、植物學等方面也有研究,並有新式火爐、避雷針、電輪、三輪鍾、雙焦距眼鏡、自動烤肉機、玻璃樂器、高架取書器、新式路燈等一系列發明創造.因而,他以僅讀過兩年小學的學歷,被美國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英國的牛津大學、愛丁堡大學、聖安德魯大學等六七所大學授予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

富蘭克林成名以後在北美殖民地的文化傳播和社會福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後組織建立了「共讀社」、「美洲哲學學會」、「北美科學促進會」、報社、圖書館、書店、醫院、大學、消防隊、地方民兵組織等學術、文化、醫療衛生、消防、治安組織和機構;他還改革了北美殖民地的郵政制度,建立起北美殖民地統一的郵政系統.他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成為北美殖民地有影響的人物.
他不僅善於解決自然科學里的專門問題和社會政治活動中的實際問題,還常常探索許多哲學問題和社會問題.他是自然神論者,認為精神依附於物質;他認為社會貧困的原因是勞動者必須養活寄生者;他酷愛自由和平,反對戰爭,痛恨種族歧視和奴隸制度,主張維護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利益.他是當時最淵博的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思想家之一.
富蘭克林生活的時代正值美國從殖民地向獨立的資產階級國家邁進的重大轉折時期,他積極投身革命運動,對獨立戰爭的勝利和美國國家制度的初期建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1754年北美各殖民地領導人物出席的奧爾巴尼會議上,他提出著名的「奧爾巴尼聯盟」的計劃,被會議通過,成為最早將美利堅合眾國的大聯合這種思想灌輸到殖民地人民頭腦中去的人.

在賓夕法尼亞,他始終同殖民地人民一道同業主①集團的橫行不法作斗爭.1757年,他代表州議會赴倫敦向英王請願,要求業主交納稅款,取得成功;1764年,他第二次赴倫敦,要求英王保護殖民地利益,沒有結果.其後,英國政府加強對北美殖民地的鎮壓,激發了殖民地人民更強烈的反抗斗爭.富蘭克林的立場徹底轉到革命方面.

賓夕法尼亞原為業主殖民地,是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賜與威廉·賓的土地.後來,威廉·賓的兩個兒子繼承產業.業主在其領有的殖民地享有委派包括州長在內的官吏、否決議會議案、免交捐稅等特權.

1775年5月,他回到美洲,立即投入到革命斗爭中去.他擔任賓州治安委員會主席,主持地方軍委,並和潘恩共同起草了州憲法;他作為賓州代表出席第二次大陸會議,成為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他擔任美國郵政部長,組織戰爭期間的郵政,成績顯著;在美軍作戰屢次受挫的情況下,他作為三人委員會成員同華盛頓會商,決定實行北美13州的總動員,使得獨立戰爭得以堅持6年之久.

在英強美弱的局勢下,殖民地人民必須爭取外援.富蘭克林奉大陸會議之命出使法國,爭取美法結盟,共同對英作戰.在當時復雜而不利於美國的外交環境中,他以美國必勝的信念、堅韌不拔的耐心,巧妙靈活的外交手腕,利用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抓住有利時機,締結了美法同盟盟約,爭取了人力、物力、財力上的大量外援,確保了獨立戰爭的勝利.在戰爭後期,他參加並一度主持美英議和談判,簽訂了有利於美國的英美和平條約,勝利地完成了艱巨的戰時外交使命.戰後,他成為新生的美國第一任駐法特命全權大使留法工作,直到1885年歸國.

回國以後,他連續4年當選賓夕法尼亞州長.在美國憲法會議上,他是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他為了調解會議代表的意見分歧而提出的議會的兩院制,成為美國的基本國家制度之一.

1788年後,他不再擔任公職,但仍發表政論文章,以供政府采擇,並致力於促進廢除奴隸制的活動.

1790年4月17日,富蘭克林與世長辭.在他出殯的那一天,為他送葬的人數多達兩萬,充分表達了美國人民對他的痛悼之情.同時,不僅美國國會決定為他服喪一個月,法國國民議會也決議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僅屬於美國,也屬於全世界

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

錢學森是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錢學森早在30年代和40年代就對航空工程理論有許多開創性的貢獻。錢學森1956年2月17日向中國政府提出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最先為中國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錢學森在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方面長期擔任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
相對論、量子力學和控制論是20世紀三項重要的科學成就。1948年美國科學家維諾提出了控制論。錢學森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發展的控制與制導工程技術實踐進行了全面觀察,以比旁人更敏銳的目光去發現和提煉出指導控制與制導系統設計的概念、原理、理論和方法,在50年代初創建了工程式控制制論。1954年工程式控制制論的專著在美國出版,旋機即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出版。工程式控制制論的建立推動了我國「兩彈一星」的研製、也推動了電子計算機、核能、航天和光電技術的發展。

錢學森195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79年獲小羅克維爾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稱號,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

E. 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堅持什麼樣的科學方法

全面、歷史、辯證的科學分析方法

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切社會現象都要放在它的歷史形態中去觀察,一切都要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這就要求我們對待歷史事件和領袖人物必須全面、歷史、辯證地研究和評價。人的活動都是相互聯系的,不能孤立地去評價一個人,而應把領袖人物的活動聯系起來進行考察;領袖人物不是神,

應以發展的觀點如實地做出評價;人不可能孤立於時代與社會之外,領袖人物也只能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提出自己的思想,當然也會打上那個時代的烙印,要把領袖人物放到整個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來考察;研究領袖人物不應概念化、貼標簽,要對領袖人物的思想和活動進行具體的、全面的分析。

(5)名人的科學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評價歷史人物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做到「六個不能」,即:

1、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

2、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

3、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於個人,

4、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於個人;

5、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

6、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後人才能幹出的業績來。

F. 科學家克里克的主要研究方法

科學家克里克的主要研究方法:假說演繹法
克里克提出遺傳物質自我復制假說:半保留復制,後來的科學家以大腸桿菌作為實驗材料,運用同位素標記法證實了這一假說.
假說演繹法:在觀察和分析基礎上提出問題後,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驗證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與其結論相符,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說是錯誤的。一般過程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演繹推理、檢驗推理、得出結論。

G. 達芬奇被稱為「全才」的原因是什麼

據說達芬奇的智商在350左右,是所有科學藝術家中智商最高的,被認為是全才,在科學、藝術、發明、哲學等多學科都有貢獻!他的高度創造力和思想已遠遠超過同時代人的水平。達芬奇是位全才,人類史上最為出色的天才之一,史上十大藝術家之一,文藝復興美術三傑之一。他的存在足以讓每個人覺得自己如此渺小。可惜的是達芬奇沒有上過「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因為他在那個時代思想太超前了,很多發明在當時都難以實現。達芬奇的研究涉及到自然科學的很多領域,是世界上少有的「全能」學者。達芬奇的大多數著作和手稿都沒有被及時發表,直到他逝世後多年才被世人所發現。據統計,達芬奇生前共留下了14000多張設計草圖,他設計發明的東西也是五花八門,奇思妙想。

科學:最初,人們學習科學知識也只是學習像《聖經》一樣的亞里士多德理論,只相信文字記載。達·芬奇反對經院哲學家們把過去的教義和言論作為知識基礎,他鼓勵人們向大自然學習,到自然界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他認為知識起源於實踐,應該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

他說「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達·芬奇提出並掌握了這種先進的科學方法,採用這種科學方法去進行科學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提出的這一方法,後來得到了伽利略的發展,並由英國哲學家培根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成為近代自然科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達·芬奇堅信科學,他對宗教感到厭惡,抨擊天主教那些掌權的為「一個販賣欺騙與謊言者」。他說:「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達·芬奇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後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牛頓、愛因斯坦等人的發明創造開辟了新的道路。

據說達芬奇的智商在350左右,是所有科學藝術家中智商最高的,被認為是全才,在科學、藝術、發明、哲學等多學科都有貢獻!他的高度創造力和思想已遠遠超過同時代人的水平。達芬奇是位全才,人類史上最為出色的天才之一,史上十大藝術家之一,文藝復興美術三傑之一。他的存在足以讓每個人覺得自己如此渺小。可惜的是達芬奇沒有上過「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因為他在那個時代思想太超前了,很多發明在當時都難以實現。達芬奇的研究涉及到自然科學的很多領域,是世界上少有的「全能」學者。達芬奇的大多數著作和手稿都沒有被及時發表,直到他逝世後多年才被世人所發現。據統計,達芬奇生前共留下了14000多張設計草圖,他設計發明的東西也是五花八門,奇思妙想。

科學:最初,人們學習科學知識也只是學習像《聖經》一樣的亞里士多德理論,只相信文字記載。達·芬奇反對經院哲學家們把過去的教義和言論作為知識基礎,他鼓勵人們向大自然學習,到自然界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他認為知識起源於實踐,應該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

他說「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達·芬奇提出並掌握了這種先進的科學方法,採用這種科學方法去進行科學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提出的這一方法,後來得到了伽利略的發展,並由英國哲學家培根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成為近代自然科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達·芬奇堅信科學,他對宗教感到厭惡,抨擊天主教那些掌權的為「一個販賣欺騙與謊言者」。他說:「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達·芬奇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後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牛頓、愛因斯坦等人的發明創造開辟了新的道路。

H. 名人治學方法都有什麼

科學家培根的「釀蜜法」:我們不應該像螞蟻一樣單只收集,也不應該像蜘蛛一樣光會在肚裡抽絲,而應該像蜜蜂一樣采百花釀蜜。

巴爾扎克的「反問法」:打開一切科學之門的鑰匙都毫無疑問是問號。

巴甫洛夫的「循序漸進法」:循序漸進,循序漸進,再循序漸進!

狄慈根的「重復法」:「重復是學習之母。」

叔本華的「讀名著法」:用寶貴時間專讀偉人的已有定評的名著,這些書才是開卷有益的。

愛因斯坦的「思考法」: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孔子的「學思結合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思的「五之法」: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朱熹的「單一反三」法:單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

魯迅的「摹仿法」:會摹仿絕不是劣點,我們正應該學飛這「會摹仿」的。「會慕仿」又加以有創造不是更好的嗎?梁啟超的「分類法」:每日所讀之書,最好兩類:一類是最熟的,一類是涉覽的。

胡適的「四到法」:讀書要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鄭板橋的「好問法」: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三問,問一人不得,不妨問數十人,要使疑竇釋然,精理進露。故其落筆晶明洞徹如觀火觀水也。

鄧拓的「積累法」:古今中外有學問的人,有成就的人,總是十分注意積累的。知識是積累起來的,經驗也是積累起來的。

顧炎武的「新舊法」:每年用三個月復習舊知識,其餘時間學新書。

I. 錢學森的故事(他回國之後怎樣研究導彈,火箭的)

回國後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衛星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創建和發展我國的導彈、航天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在工程式控制制論、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許多理論領域都進行過創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1956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錢學森共發表專著7部,論文300多篇。主要貢獻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應用力學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的工作。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學森方法。與郭永懷合作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②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乾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並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於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
③工程式控制制論
工程式控制制論在其形成過程中,把設計穩定與制導系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④物理力學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改變過去只靠實驗測定力學性質的方法,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現在這門科學的帶頭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錢學森向苟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錢學森不僅將我國航天系統工程的實踐提煉成航天系統工程理論,並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還堅持致力於將航天系統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並從社會形態和開放復雜巨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社會系統。任何一個社會的社會形態都有三個側面:經濟的社會形態,政治的社會形態和意識的社會形態。錢學森從而提出把社會系統劃分為社會經濟系統、社會政治系統和社會意識系統三個組成部分。相應於三種社會形態應有三種文明建設,即物質文明建設(經濟形態)、政治文明建設(政治形態)和精神文明建設(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應是這三種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從實踐角度來看,保證這三種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就是社會系統工程。從改革和開放的現實來看,不僅需要經濟系統工程,更需要社會系統工程。 ⑥系統科學
錢學森對系統科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發展了系統學和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方法論。
⑦思維科學
人工智慧已成為國際上的一大熱門,但學術思想卻處於混亂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錢學森站在科技發展的前沿,提出創建思維科學(noetic science)這一科學技術部門,把30年代中國哲學界曾議論過,有所爭論,但在當時條件下沒法講清楚的主張,科學地概括成為思維科學。比較突出的貢獻為:
(1)錢學森在80年代初提出創建思維科學技術部門,認為思維科學是處理意識與大腦、精神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的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一個大部門。推動思維科學研究的是計算機技術革命的需要。
(2)錢學森主張發展思維科學要同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的工作結合起來。他以自己親身參予應用力學發展的深刻體會,指明研究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應以應用力學為借鑒,走理論聯系實際,實際要理論指導的道路。人工智慧的理論基礎就是思維科學中的基礎科學思維學。研究思維學的途徑是從哲學的成果中去尋找,思維學實際上是從哲學中演化出來的。他還認為形象思維學的建立是當前思維科學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的核心問題。
(3)錢學森把系統科學方法應用到思維科學的研究中,提出思維的系統觀,即首先以邏輯單元思維過程為微觀基礎,逐步構築 單一思維類型的一階思維系統,也就是構築抽象思維、形象(直感)思維、社會思維以及特異思維(靈感思維)等;其次是解決二階思維開放大系統的課題;最後是決策咨詢高階思維開放巨系統。
⑧人體科學
錢學森是中國人體科學的倡導者。
錢學森提出用「人體功能態」理論來描述人體這一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研究系統的結構、功能和行為。他認為氣功、特異功能是一種功能態,這樣就把氣功、特異功能、中醫系統理論的研究置於先進的科學框架之內,對氣功、特異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在錢學森指導下,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於1984年開始對人體功能態進行研究,他們利用多維數據分析的方法,把對人體所測得的多項生理指標變數,綜合成可以代表人體整個系統的變化點,以及它在各變數組成的多維相空間中的位置,運動到相對穩定,即目標點、目標環的位置。他們發現了人體的醒覺、睡眠、警覺和氣功等功能態的各自的目標點和目標環。這樣,就把系統科學的理論在人體系統上體現出來了,開始使人體科學研究有了客觀指標和科學理論。
⑨科學技術體系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錢學森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最高概括,也是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科學的社會科學)的最高概括,錢學森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狀況,歸納為十個緊密相聯的科學技術部門.

J. 一些名人的學習方法

1.培根的讀書方法
培根認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認識事物原理。·····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與此同時,他還告誡人們讀書時應注意的三個方面。
第一,讀書不宜太慢。
培根認為「讀書太慢會弛惰」,因此,他希望人們讀書應思想敏銳,注意力集中,不要過慢,這樣容易生效。
第二,不要裝模作樣。
培根認為「為裝潢而讀書是欺人」。
第三,不要照搬書本。
培根認為「只按照書本辦事是獃子」。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書獃子」,他們最明顯的特點是書上怎麼說便怎麼辦,一點也不知變通或靈活使用。
既然如此,培根又提倡什麼樣的讀書方法?究竟如何讀書才算合理的呢?歸納起來,大約有三點。
第一,對於不同的書,可採取不同的閱讀方法。
他認為「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須淺嘗,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數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而對於少數好書,則要通讀,細讀,反復讀。
第二,對不同的書可作不同的選擇。
由於古今中外的書浩如煙海,它們的類別和內容各不相同,在此情況下,培根認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知識結構加以適當選擇。在他看來,「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第三,光讀書求學問還不行,還得運用和實踐。
培根是個非常聰明智慧得人,不單純是個學者,還涉足政壇,參與政治,曾任英國女王得掌璽大臣,因此,他一直注意並強調書本知識得運用和書本知識與實踐經驗得結合。他說:「學問雖能指引方向,但往往流於淺泛,必須依靠經驗才能紮下根基。」
為了使人進一步理解他所說的意思,他又將幾種人的情況加以比較說:「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聰明者則運用學問。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智慧在於書本之外。這是技藝,不體驗就學不到。
2.歌德的讀書方法
第一,歌德認為知識和真理應當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不懈追求而去獲得。
他認為真理是應該通過學習、思考、探索和辛勤的勞動而去獲得,如果上帝恩賜,唾手可得,那就沒有多大意義。
第二,歌德主張對每一門學科都要專心去學,盡量學好它。
當時德國的一般學校里課程安排很多,有些設置不一定合理,歌德對此很有自己的看法,他提出了自己的學習主張: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去掉那匹。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專心致志地去學一門,學一門就要把它學好。 第三,歌德認為僅有書本知識不夠,還需要實踐和運用。
歌德不僅博覽群書,諳熟音樂、繪畫、雕塑等各門藝術,而且一向注意運用,關注到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地結合。他曾說:「理論本身對它自己是沒有用處的,但它卻使我們相信各種現象之間的關聯性。」他又說:「因為我們對自己學習過的東西,歸根到底,只有能在實踐中運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記得住。」實踐和運用不僅能加強記憶,而且也能增強我們的判斷能力。
第四,歌德主張向古代的經典學習。
歌德早年曾與席勒等人在文學上發動「狂飆運動」,為德國的浪漫主義代表作家,但是他還是希望人們要向古代的經典作家學習,並不因自己開啟浪漫主義風氣而拋棄古代經典。在談到當時德國戲劇時,他說:「我們要學習的不是同輩人和競爭對手,而是古代的偉大人物。他們的作品從許多世紀以來一直得到一致的評價和尊敬。一個資稟直正高超的人就應感覺到這種和古代偉大人物打交道的需要,而認識這種需要正是資稟高超的標志。讓我們學習莫里哀,讓我們學習莎士比亞,但是首先要學習古希臘人,永遠學習希臘人。」
總之,歌德是個好學不倦的人。正由於他的勤奮讀書和刻苦探索,以及他人格的偉大,才使他集文學創作與科學研究於一身,成為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3. 列夫·托爾斯泰的讀書方法

第一,善於總結和回顧自己的讀書經歷,並加以歸納。
1891年,六十餘歲的托爾斯泰曾在給一位友人的一封信中開了一份書單,題為《對我產生了印象的書籍》。在這份書單中他把過去各個年齡階段所閱讀的書籍分成「印象深」、「印象很深」、「印象極深」這樣三個層次,這說明他還是很善於總結和回顧自己的讀書經歷的,這可以視為托爾斯泰第一個值得引起重視的讀書方法。
第二,托爾斯泰認為讀文學作品,一定要注意作者的性格。
他在1853年的日記中寫道:「讀書,尤其讀純文學的書——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該作品中所表現的作者的性格上。」既關心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更關注「文學作品中所表現的作者的性格」,這可以視為托爾斯泰第二個值得引起重視的讀書方法。
第三,托爾斯泰喜歡朗讀文學作品,並在誦讀中感受或評判一篇文學作品的好壞。
托爾斯泰在休息、閑暇或與友人聊天的時候,經常會動情地朗讀起他所喜歡的一些文學作品,並經常因朗讀而感動地掉下眼淚。有時候,他在朗讀之後,還會加以評說。象托爾斯泰這樣喜歡朗讀別人的作品,然後再加以評說的情況,在其他著名作家的身上並不多見,但這對於加深一篇文學作品情愫和內涵的理解,卻有極大的好處,這不妨可視為托爾斯泰第三個值得引起重視的讀書方法。
除了以上三點以外,托爾斯泰還有一些讀書方法也應值得注意。例如,他在閱讀書籍之外,還經常喜歡與人談論,交流思想和讀書心得等等。
4. 列寧批註閱讀法
列寧酷愛讀書,在緊張的革命斗爭生活中,甚至在被捕、流放中仍然手不釋卷。他讀書時很喜歡在書頁的空白處隨手寫下內容豐富的評論、注釋和心得體會。有時還在書的封面上標出最值得注意的觀點或材料。一旦讀到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著作,他還在書的扉頁上或封面上寫下書目索引,特別註明書中的好見解、好素材及具有代表性的錯誤論斷的所在頁碼。列寧把做批註視為一種創造性勞動,非常認真地加以對待,從不馬虎草率。他一般使用鉛筆批註,很少用鋼筆。他寫批註的過程,可以說是與書的作者探討甚至激烈爭論的過程。每當讀到精闢處,他就批上「非常重要」、「機智靈活」、「妙不可言」等,讀到謬誤處,就批上「廢話!」、「莫名其妙!」等等,有的地方則乾脆寫上「哦,哦!」、「嗯,是嗎?!」、「哈哈!」、「原來如此!」等等。其讀書入神之態,躍然紙上。更有價值的是,列寧的重要著作《哲學筆記》就是在讀哲學書籍時寫的批註和筆記匯編而成的。它被公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經典著作之一。認真寫批註,可以促使自己在讀書時開動腦筋,認真鑽研,把握書的主要內容,也可以督促自己動手筆錄,記下某些感受、某個思想火花。將來重溫此書,還可進行比較,看看當初的認識是否正確,是一種有效的讀書方法。
那麼,列寧又是怎樣提高閱讀速度的呢?
列寧讀書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度異常驚人。有一次,一位老布爾什維克見列寧捧著—本很厚的外文書在快速翻閱,便問他要把一首詩背下來需要讀多少遍,列寧回答說:只要讀兩遍就可以了。
列寧之所以具有如此強的記憶力,是與他讀書過程中的專心致志分不開的。他讀起書來,對周圍的一切就理會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幾個姐妹惡作劇,用6把椅子在他身後搭了一個不穩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寧一動,塔就會傾倒。然而,正專心讀書的列寧毫未察覺,紋絲不動。直到半小時後,他讀完了預定要讀的一章書,才抬起頭來,木塔轟然倒塌……
這個故事說明,要想把書讀透、記牢,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古人早就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有不到者乎?
5. 恩格斯的讀書方法
恩格斯的讀書方法之一是重視讀原著,一般不輕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1884年8月6日,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格奧爾格·享利希·福爾馬爾給恩格斯寫了一封信,說有一位女士對社會主義感興趣並打算研究社會科學,但不知進哪一所高等學校才好。恩格斯復信道,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大學里每一門科學尤其是經濟學被糟蹋得很厲害,關鍵是要自學,並掌握有效的自學方法。恩格斯在信中說:「從真正古典的書籍學起,而不是從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國經濟學簡述讀物或這些讀物的作者的講稿學起」,「最主要的是,認真學習從重農學派到斯密和李嘉圖及其學派的古典經濟學,還有空想社會主義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的著作,以及馬克思著作,同時要不斷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見解。」也就是說,要系統地讀原著,因為「研究原著本身,不會讓一些簡述讀物和別的第二手資料引入迷途。」(《馬克思恩格斯(資本論)書信集》)。從其閱讀過的書目來看,他雖然也讀過大量的通俗小冊子,報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讀得最多的還是那些經典原著。他認為,系統讀原著是從事研究的一種正確的讀書方法。這樣,可以了解一個理論的產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不僅可以全面系統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發展過程,了解這一理論的全貌。

6. 馬克思的讀書方法
第一,讀書喜做摘要和筆記。
馬克思讀書,很有系統性,經常是帶著目的有針對性地閱讀。每逢書中他自認為重要和有參考價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並做筆記。
第二,堅持有規律性的讀書生活。
馬克思的一生雖然顛沛流離,在法國等許多國家流浪或暫寓,但他的讀書生活一直沒有間斷。自從1849年夏遷居倫敦後,馬克思的經濟陷入困境,家庭生活十分艱難。但他依然堅持讀書和科研工作,並在其中找到了「無窮的安慰」。他當時每天早上9時准時來到大英博物館閱覽圖書,直到晚上7時回家。不管風吹雨打,春夏秋冬,每天都是如此。連博物館里的工作人員都認識他了,知道他的專座。由於多年從不間斷的閱讀,以致他的座位底下出現了他雙腳踩出的印痕。
第三,緊張的閱讀和輕松的閱讀有機結合。
馬克思主要從事的是政治經濟、哲學、政治學等方面的研究,他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孜孜不倦,數十年如一日,因而閱讀任務也相當繁重和緊張。由於馬克思早年愛好文學,喜歡閱讀文學作品,並曾做過當詩人的夢。因而,每當他工作疲倦,在理性的書籍里徜徉過久而需要休息時,他便捧起一本詩集,或者是一部小說,走進另一世界,並以此來調劑和舒緩自己疲勞而又綳緊的大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明確和妥善認識書籍閱讀和自身創造之間的關系。
對於書籍,由於對個人的幫助不一樣,所以每個人也都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和評價。如有些人把書視為自己的朋友,有的視為老師,有的視為精神食糧,有的視為智慧或快樂的來源,有的視為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有的人把他作為自己的裝飾品,附庸風雅。但馬克思卻不一樣。雖然他早年也得到過書的啟示,讀過難以計數的書,可他卻指著案桌上的書,對他的朋友說:「他們是我的奴隸,必須按我的意志為我服務。」
這些話在有些人看來,或者會以為馬克思有點狂傲,但在這里,至少可以說明三點:第一,馬克思讀書,既鑽得進,又拔得出;第二,馬克思把歐洲當時的所有經典著作大致上都讀通了,他沒有拜服其下,而是站在這些經典之上,又站在時代的高度以審視的眼光加以俯瞰,所以站得高,看得遠;第三,馬克思讀書,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境界,否則是說不出這種話,難有這樣的體會的。
當然,除了方法以外,馬克思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時代的高峰,形成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是與他終身刻苦勤奮的攻讀以及勇於探索和創造的精神密不可分的。他曾說:「在科學上是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在崎嶇攀登的小路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7. 伍爾芙夫人的讀書法
第一步是盡量敞開胸懷,來容納作者給自己帶來的無數印象;第二步是比較與判斷。第二步比第一步復雜得多、困難得多,必須經過廣泛的閱讀,有充分的理解力和很好的記憶力,才有可能進行生動有力的比較。更難的是對作品作出確切的評價,指出它的失敗與成功,哪一部分是它的優點,哪一部分是它的缺陷。對這兩個步驟,伍爾芙夫人形象地比喻為當「朋友」與當「法官」。當「朋友」是為了解書的內容,獲得印象。但這僅僅完成了閱讀過程的一半,就此止步是不行的。要想從閱讀中得到充分的收獲,還必須作進一步思考和判斷。初步的印象有時並不可靠。當人們拿一本書與別的書比較時,意味著態度已經有了變化,從前是作者的朋友,現在則想當一名法官。我們同樣也不能太嚴厲。但有些讀物是例外。對那些偽書、劣書、壞書,對它們的審判必須嚴厲。在評價一本書時,最好把它與同類著作中的最佳作品作比較,不僅能使之優劣分明,還能使那些優秀作品相得益彰,給我們留下更深的印象。

8.田中角榮的「撕書」讀書法
曾任過日本總理大臣的田中角榮,早年由於家境貧寒,上完高小以後就失去了系統學習的機會。在半工半讀的學習中,他十分注意讀書方法。為了鍛煉自己的記憶力,他一頁頁地背誦《簡明英和詞典》、日文辭典《廣辭林》,採用的辦法就是一次撕下一頁,記熟了就扔了。這鍛煉出他非凡的記憶力。

9. 高爾基讀書法
第一、壞書、好書都要讀,在從閱讀中區分好與壞。
高爾基由於早年生活困頓,四處流浪,總是拿到什麼書就讀什麼書,包括人們人為不宜讀的書。通過對好書、壞書和各種書籍的廣泛閱讀,他感到「正派的書固然好,壞的魔道書也好,念得越多越好,要把所有的書都念過,才能找到好書。」書是通過比較才能分出好壞的。而且通過好、壞各種書籍的閱讀,才能分辨出生活中的好與壞。
第二、讀書要虛心,要抱著想他人學習的態度來讀書。
他認為讀書不能光憑自己的愛好,來追求某一流派和類別,而要對各種文學流派和思想學派都加以閱讀和觀察,本著學習的態度,吸取其中對自己有益的東西。讀書態度要認真、虛心。
第三、讀過書再回復到生活中去檢驗。
他提倡一邊重視讀書,一邊也要重視生活,並主張對讀過的書最好再回復到生活中去檢驗一下,看看哪些是正確和有用的,哪些是錯誤和無用的。這樣讀書,對書本知識或生活認識,都是大有益處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0.愛因斯坦的讀書方法
第一,勤奮刻苦的自學精神和自學習慣。
愛因斯坦後來的成功,與他從小就有的刻苦自學的習慣是分不開的。11歲時,他就讀完了一套通俗科學讀物,並對科學開始發生興趣。12歲時,他又自學了歐幾里得幾何。這兩件事,對他以後得發展道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除此之外,他還閱讀其他人的著作,並對哲學發生興趣,13歲就開始讀康德的書。後來,他在《自述片段》中曾說:「我的那一點零散的有關知識主要是靠自學得來的。」
第二,讀書學習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目標追求而有所舍棄。
愛因斯坦對自己曾有所描畫,其中有一句說:「我是一個執意的而又有自知之明的年輕人。」
他根據自身的特點、志向和興趣,不求面面俱到、全面發展,而是毅然地舍棄和「刷掉了」學校里的許多課程,把精力和熱忱集中在物理學的學習上。結果不出所料,他在物理學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事實證明:愛因斯坦的這一膽大舍棄和合理調整,以及所做的選擇,完全是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的。
第三,讀書學習之外,常與同學討論。
早在愛因斯坦上中學的時候,他就與兩個青年朋友經常在晚上一起學習和討論各家哲學著作,談論哲學和科學的各種問題。即使到了大學讀書,他仍有這個習慣,在蘇黎世工業大學讀書時,他與馬爾塞耳·格羅斯曼建立了真正的友誼,這種友誼與它們共同的學習與志趣是分不開的。
後來,他的這位同學成為著名的大學數學教授和數學家,最後又幫他建立了廣義相對論。因為廣義相對論中不僅有物理學的論斷和解釋,還牽涉到一些數學問題,這方面他解決不了,才請格羅斯曼來幫忙的。由此可見,學習中的討論交流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有時對雙方都有好處。
第四,提倡深入理解,反對死記硬背。
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西南部的古城烏耳姆一個猶太人的家庭。當時的德國學校,教育紀律十分嚴格,盛行的又是一些死記硬背的讀書方法。愛因斯坦對此十分厭惡,他喜歡「自由行動和自我負責的教育」,學習中喜歡採用深入理解的方法。
他在回憶自己要考大學的那段生活時曾說自己:熱衷於深入理解,但很少去背誦。以後,即使到了大學讀書,他仍堅持「深入理解」的學習方法,而決不去搞那些不必要的死記硬背。

閱讀全文

與名人的科學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決策分析方法練習題 瀏覽:254
簡單擦眼霜的正確使用方法圖 瀏覽:24
昂科威燒機油最簡單的修復方法 瀏覽:157
簡單小白菜種植方法 瀏覽:814
讓安卓手機出故障的方法 瀏覽:399
銅的顯微結構分析方法 瀏覽:758
繞組電阻檔的測量方法 瀏覽:66
devondale奶粉使用方法 瀏覽:244
黑枸杞剪枝方法圖片 瀏覽:549
汽車導航拆卸安裝方法 瀏覽:534
流鼻涕需要用什麼方法讓他治好 瀏覽:246
電熱棒使用方法 瀏覽:145
統計指數的計算方法 瀏覽:937
鐵皮石斛種植方法能種在石頭上 瀏覽:176
高冰種翡翠原石鑒別方法圖解 瀏覽:403
租房喝水的正確方法 瀏覽:823
月見草油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6
玉樹菇食用方法 瀏覽:957
子宮上長了瘤子消除最佳方法 瀏覽:478
led燈接線柱焊接方法視頻 瀏覽: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