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學批評中的34種文學批評方法
語言學批評方法
以劉姥姥三進大觀園作為整體結構,選段中的文字不僅互相起作用是一種有組織的符號結構,不僅受上下文(語境)的影響,而且受到一切出現過的上下文和其他因素的制約。劉姥姥三進大觀園為主要批評主體,通過分析文本語言從而梳理文章結構脈絡進而發掘作者內心真正意圖,以劉姥姥的視角以及語言去探尋每個角色的形象,而文本語言的語境、語義、能指性、信息作用是構成形象的、形成結構的極其重要的因素,因而探求作者的意圖必須通過對本文的語言分析。
《淺論舒婷詩歌中的女性意識》
社會歷史批評方法。
通過考察作品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而評價作品,重視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文學作品的主要價值在於它的社會認識功用和歷史意義,而舒婷作品產生的背景正是女權運動的爆發和女性主義思潮的擴散舒婷的朦朧詩積極推動了女性意識的啟蒙,呼籲女性追求自我價值和社會地位平等,強調了文學和社會生活的關系。這種文學批評方法其基本的原則是:分析、理解和評價作品呼喚女性獨立人格,凸顯女性自我價值,張揚女性主體意識,體現女性責任感,以女性為中心進行文學批評,重視思想傾向和文學作品的社會作用,以此來進行文學批評。
Ⅱ 怎樣做文章賞析
一、 怎樣寫作賞析短文
怎樣寫作賞析短文,這個問題可以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符合基本要求;第二個層次是提高寫作質量。
符合基本要求就是要「入格」,所寫的文章首先保證是一篇賞析文。具體地說,它應符合以下三項要求。
第一層次:符合基本要求
1、符合文體。賞析文是議論文,是對文學作品進行鑒賞評說。既是議論文,就應符合議論文的基本要求;要有論點,那就是對作品某個方面的結論性的認識;要有論據,那就是引述作品的材料、語句;要有論證,那就是把這些材料經過分析來證明論點的正確性,以完成對原作的鑒賞、評價。有學生在這方面犯錯誤,沒有寫成議論文,那就是單純地概括原作的內容,簡單重述作品中的故事,形同介紹電影、電視劇的「本事」。
2、符合內容。賞析文必須是對文章進行分析、鑒賞、評價,不能寫成自己閱讀的感想、感受、感悟。前者是對作品「客體」的評論,後者是閱讀「主體」的感受。前者是寫這篇作品好,好在哪裡,後者是寫自己閱讀後的心得收益。寫這類文章一定要以評價為主,而不能以心得為主。它穿插幾句感受、心得當然可以,但也應是為了論證評價的觀點,如果把主要篇幅落到寫心得體會上面,那就不符合對內容的要求了。
3、結構完整。結構完整可以從兩方面來說。
一是文章形式完整。作為一篇完整的文章即使再短小,也應有標題、有正文。(標題擬得好,會大大提高評卷者的欣賞興趣,增加印象分)同學們容易忽略的是,不寫標題。2005年湖南高考題要求考生寫賞析文,沒有要考生寫標題,那是怕考生初做此題不懂得要寫標題,先給大家把題目也擬定了,這只是對考生現狀的一種「妥協」,本來文章的標題是應由考生自擬的,自擬題既可看出考生的寫作能力,也可讓學生自由展開論述,真正各抒己見。
賞析文的標題分正題與副題兩部分。正題揭示評析的內容或觀點,副題揭示所評的文章及評析的角度。如2005年高考卷中所標出的題目:①「巨人」的述說——簡析《貝多芬:一個巨人》的語言描寫;②「老師」的畫像——談談《貝多芬:一個巨人》的肖像描寫。這兩道文章其正題都是指賞析的內容,副題指所評的作品和賞析的某一角度。
強調一句,如果是要求寫一篇短文而不是寫一段評語,那就必須要有文題(含正、副題),如果試卷沒有標出文題來,考生就必須自擬完整,然後再寫作正文。
二是文章內容的完整。作為一篇議論文必須是有論點、論據、論證。作為一篇文學鑒賞(特殊的文體),必須是有述有評,而中心又是「評」。「述」是述原作,或者是概述原作內容,或是引入作品原句。「述」是「評」的基礎,也是「評」的依據,「評」是「述」的生發,也是賞析文的核心。如果只是提煉了文章的主旨,或概括了文章的內容,或理清了文章的
思路,或展示了文章的語言,而沒有對它的評價,不說出它的意義、好處,那就好像展出了一件寶物,但並沒說出其價值來,這就不符合「鑒賞」的要求。所以說有「述」還要有「評」,而且這個「評」要落在原作的實處,落在所述的基礎上,不要盡大話、套話。「評」是核心,並不是就字數多少來說的,有時述可以文字多一些,評析精要,說得中肯,如畫龍點腈,雖然文字少一點,同樣是可以的。
第二層次:提高文章質量
一篇好的賞析文,除了符合一般作文的常規要求,如思想健康、條理清晰、語言通順等等之外,根據這種文體的特點,起碼還應符合以下標准。
1、中心明確。中心明確是就賞析的內容來說的,你是賞析的人物形象,就要圍繞形象這個中心來評述,這是一個怎樣的形象,他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徵,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再深一步也可說到這個形象具有怎樣的社會意義。游離於賞析形象之外的話就不要說,例如結構如果鋪排,作者語言有何風格,所說這些如果完全不關涉到形象的塑造時就不要說了。
2、觀點正確。這是就評析者的認識來說的,要符合原作品本身的思想觀點,也就是你對作品的評價要適合作品的實際。例如評析《背景》的語言,它本來是質朴中含有凝重,而你卻說它典雅、華麗,這就是觀點不合實際。又如評析《祝福》中「我」的形象,他本來是一個具有反封建進步思想,對統治者憎惡,對下層受壓迫民眾充滿同情的知識分子,但明顯有無可奈何而妥協,因軟弱而逃避的一面;如果你把他說成反封建的旗手,堅強不屈的鬥士,那也就不符合作品實際。不符合作品實際的認識,就是不正確的觀點,不是客觀應允的;憑這種觀點寫成的賞析文章,即使再思路清晰、文從字順,也肯定算不上好文章。
3、論證吻合論點。賞析文的中心論點總是對某篇文學作品的一個結論性的認識評價,而這個中心論點又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根植於作品本身,從作品中提煉出來的。因此要論證這個結論就要從文中去找憑據,找到那些能證明論點的事件、情節描寫以及語句,這才是論證論點的關鍵性的材料。如果找不準這些材料。論據與論點脫接,論點沒有支撐,也就必然成不了好文章。(詳見後面《帶著村莊上路》賞析例文的解說)
4、摘引靈活。寫賞析文總會摘引原文以作例證。或概括敘述內容,或摘引原詞原句。摘引,很見寫作的功力,會摘引的,不僅准確中肯,而且很靈活,不會摘引的則長段抄錄,這便是寫短文的大忌,總共才三四百字,抄得幾個長句就滿足了字數,全文只剩下一個觀點,此外沒有自己的話展開評說。所謂靈活,一是指語言概括力強,二是把原文中的重點詞語、短句摘下來,嵌進自己的話語中,讀起來流暢、生動,如後面的評《帶著村莊上路》思路的例文中說:接著又娶了一個具有「村莊風韻」的女子,開著「村莊風昧」的餐館,就只引用「風韻」、「風味」兩個詞語嵌進自己的概述語句之中,「在城市『播撒』著村莊」,也只引了「播撒」一詞,這樣既不失其原昧,又顯搖曳靈動,多了一些語言的情味。 .
力,也可讓學生自由展開論述,真正各抒己見。
5、發掘原作的特點。
考卷要求寫賞析文章只是提出一個角度,即限制從哪個方面去評析作品,至於你如何去賞析評價,那就要你自己去發掘作品的亮點、特點。這就需要有閱讀的慧眼。只能看到大家都看得到的東西,寫出來的賞析只能是一般化;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抓到特點,就能寫出有特色的文章。例如評析《帶著村莊上路)的語言,一般地說它的語言風格清新、雋永、曉暢,如果要抓到特色,那就是例文所列的兩點,一是把詞語「炒」活,給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賦予許多臨時性的意義,顯得簡潔、豐富而靈動。如「在我盡力掩藏村莊時」,這句中的「村莊」就是指「村莊帶來的土氣」,如果要求像說明文一樣,把原句改為「在我盡力掩藏村莊帶來的土氣」,這樣說雖然更明白了,但就失去了語言的藝術和特有的情味。本文語言的第二個特點是用形象來代替抽象的敘述。如「讓村莊打個盹兒」等。抓住了這兩個特點(不同於一般之處),見解有新意,表述才會有新意。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下面附錄散文《帶著村莊上路》和兩篇賞析短文。文後再加評點,以作例證。
帶著村莊上路
盧年初
我那時以為這一生大概只會做一件事:離開村莊。 、
我並非在村莊里過得不愉快,那裡的水土很適合我,只不過村裡人都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離開村莊當作出息。我選擇一個夏天離開,人們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覺地走了,不要讓他們以為我有什麼留戀,以為我帶走了村莊的什麼東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給他們的全留給他們。
後來我發現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腳的時候.把行囊打開,裡面裝的是一整個村莊。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個角落把它們抖掉,但人生這段漫長的路上,想要的東西還未得到時,原來擁有的東西你也還無法舍棄。在縣城讀書。我不能舍棄我的貧窮。在寄宿的同學中,我的伙食比許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買個小菜,另外吃自已帶的家鄉菜:咸魚、壇子菜、酸辣椒。肚子餓了,就用炒米茶充飢。炒米茶是母親親手做的,只要用開水一沖,加點紅糖,很香。在省城讀書,我以為離村莊越來越遠了,但我卻無法擺脫家鄉話的困擾。在機關里辦公,我擺脫不了家鄉老土的做派。我常常懷疑同事是不是私下裡議論我是個鄉巴佬。我常見到來看我的老鄉,看到他們就像看到自己,我為此憂戚:難道真的就拋不開村崖了嗎?
在我盡力掩藏村莊時,村莊卻如影子一樣照看我,照看著許多像我一樣從村莊出來的人。我畢業後被安排到這座城市,在城裡我遇到一個叫蓮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莊的風韻。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卻看上了農家孩子的勤勞和朴實;接受她的愛情,我知道叉等於接受了村莊的一筆恩惠。後來,我的繼父、母親跟著我進了城,開了一家土
菜館,曾經叫我害羞的家鄉菜,全部端上了大桌子。家鄉菜全部來自家鄉的風水,別有一番滋味。藉助土菜館,我發一點小財,我真的離不開村莊了。我開始懂得,我們這些出門在外的人,永遠都是村莊的驕傲,也永遠都是村莊的累贅;我們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醜陋翻新。
不知何時起,我開始把村莊像糖一樣含在嘴裡,稍不留神,香甜就脫口而出。我走到哪裡,村莊都撲面而來。村莊的竹器、村莊的糧食、村莊的花卉,全都進了城,我感到這一切似乎都是跟著我進城的。我們這些從村莊出來的人,常常聚會,侃起村莊,就好像是在村莊的某個田畝說話,高昂鏗鏘。當我們貧窮,老把村莊當作羞澀:當我們富有,又拿村莊來調味。我們永遠在把村莊當作鋪墊』,當作背景。
總感覺對村莊有所虧欠,總是不想爽爽快俠承認,終於有一天,我的靈魂在不斷地拷問中,村莊才真實地凸現出來。走吧,回吧,從村莊出來的人,回去干點什麼,或者什麼也不幹。村莊最初不認識我們,但等我們一開口,就知道我們是誰了,在這塊土地上,我們畢竟赤身裸體地摸爬過,村莊還殘留著我的呼吸。其實正是我們想再次縮短和村莊的距離時,村莊似乎在一點點遠去。村莊的風物,村人的思維,常讓我們寡言少語,我們走近親近,又走近了陌生。我們對村莊難以有什麼回報,因為過去我們帶走的太多。我們走的時候,不是帶走一把鐵鍬,而是別的東西,這只有我獨自在夜晚書寫文字時才真正知道。
而我那時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莊打擾了。我這後半生還有最大的一個願望要實現,那就是什麼時候,要讓村莊打個盹兒,我要帶著我去上路。
【例文1】
心潮逐浪高
——《帶著村莊上路》思路試析
盧年初的《帶著村莊上路》,寫的是「遊子」始終懷念村莊,無法舍_奪村莊的戀鄉情結。它的行文思路十分明晰,逐級揚升,逐浪推高,引領著讀者進入它的情感世界。
為了欣賞外面世界的精彩,追求人生的出息,「我」下決心悄悄地離開村莊,想不帶走村莊的任何東西,這既是「我」行蹤的起點,也是「我」情緒的起點。然而一切都出乎所料。首先是實實在在的生活離不開村莊,吃的是母親親手做的咸魚、炒米,嚼的是村莊,咽的是村莊。尤其難乾洗汰的是一身村莊的上氣,村莊文化的熏陶,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頭,走到哪裡也還是村莊的兒子。這是文章的第一浪。
接著又娶了一個具有「村莊風韻」的女子,開著「村莊風味」的餐館,不僅沒有忘卻,而且在城市裡「播撤」著村莊。這是第二浪。
當「我」意識到村莊不僅養育了「我」的童年,而且又哺育著「我」的今天的時候,村莊就成了「我」的驕傲,說話高昂爽朗,言必村莊。感情的潮水又高過一浪。於是,「我」有了對村莊的負疚,決定反哺村莊。我懷著新的願望再次上路了。「後半生」的願望,回應著「那時」想離開村莊的懵懂,至此,文章收柬在一個更加真摯而深沉的情愫里。
Ⅲ 如何對論文進行評論
要對論文做一個合理的評論,那主要就是首先我們知道這個論文整體的主旨意義所在,還有就是對於論文給出的一些數據信息以及它的一些觀點是否有一些意義。
Ⅳ 怎樣點評文章
文章點評寫法一般要從文章的中心、選材、結構、表達、語言以及書寫上作出中肯的評價。
1、中心:有沒有離題,按照題目要求來寫。
2、選材:
①是否圍繞中心。
②是否真實,符合生活實際。
③是否新鮮有趣。
3、結構:
①層次段落是否清楚。
②過渡是否自然。
③開頭和結尾是否照應。
4、表達:
①記敘文有沒有把事情講清楚,寫完整。寫景文有沒有把參觀游覽順序寫清楚。
②詳略得當,重要的人和事情詳細寫,不重要的地方簡單寫。
5、語言:
①句子是否通順、准確,病句少。
②有沒有運用比喻、排比、擬人、誇張等手法。
③有沒有運用成語、俗語、諺語、名人名言、詩歌等優美詞句。
④標點符號運用是否恰當。
6、書寫:
①字體是否工整,錯別字少。
②卷面是否整潔干凈,塗抹少。
文章的結構
常見的一種提法是:「簡潔地說,結構就是文章的內部組織構造。」這個「定義」看似天經地義,其實違背邏輯。因為邏輯上的定義公式是「種差+鄰近的屬」,而這個定義的中心詞「組織」、「構造」並不是「結構」「鄰近的屬」,而只是「結構」的同義詞。
不能知道「構造」比「結構」多了點什麼,所以這個定義實等於說「結構,就是文章的內部結構」。可惜這個「定義」一直為一些論著所沿用。
有的書在「結構」章沒說結構是什麼,只指出「結構是文章的骨架」,似以此作為「結構」的定義。骨架,確實很形象地表達了結構的特徵和作用,但這只是一個比喻,比喻永遠不能成為定義,因為比喻永遠不能直接揭示對象的類和特有的本質屬性。
Ⅳ 怎麼從文本角度分析文章
文本分析法 一定要從文本的表層深入到文本的深層,從而發現那些不能為普通閱讀所把握的深層意義。 文本分析的方法很多: 1、「新批評」,「新批評」的方法很基礎,但也很實用,即從文本中「細讀」出那些語言的非日常化運用,如「反諷」、「張力」等。「細讀」現在已成為包括各種文本分析在內的一個基本功。「新批評」對詩與短篇小說等文本的分析,非常有用,但對於長篇小說就有些不知從何處下嘴了,只有結合敘述學的分析才容易提綱挈領。 2、敘述學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故事分析(包括故事序列分析,故事類型分析等等),與敘述視角分析(包括敘述者的人稱、位置、可信度;敘述者的聲音、敘述的速度等)。當然,敘述學也同樣關注人物的話語分析,看他說的話是直接引語還是間接引語,亦或是自由間接引語。因為敘述學、符號學等都是建立在語言學基礎上的,所以分析一篇小說就猶如分析一個句子,人物相當於主語,人物的行動相當於謂語,而人物的品質則相當於定語或狀語。 3、符號學,符號學其實是個相當寬泛的概念,我這里僅指最為經典也最常用的符號學分析方法,也就是格雷馬斯的方法,主要包括矩陣分析和施動者分析等。當然,羅蘭·巴特、托多羅夫等人還有其他的許多方法,但原理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所謂「結構主義」的分析方法,基本上也就是這些方法。 4、解構主義的方法,代表人物是法國人德里達和美國人德·曼。解構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從文本的邊緣進入,從而顛覆掉整個文本的通常意義。俗話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解構主義者就像那個顛覆了千里之堤的大螞蟻。 5、互文、對話理論分析。此方法起源於巴赫金,成熟於托多羅夫、克里斯特娃、熱奈特等。結構主義一直視文本為相對封閉的系統,從而忽視了現實和社會的因素,而傳統批評又只看到了社會忽略了文本,各有弊端。互文、對話理論的出現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因為文本與現實社會之間被視為是互為文本的,是對話關系的,於是社會的因素與文本的規則都被分析到了。 6、文本社會學方法,這是一種綜合性的分析方法,是將結構主義等形式主義的方法與社會學方法結合起來的產物,而且與西方馬克思主義也關系密切。 7、文化研究。從傳統文學批評到現代文學批評,史稱「語言學轉向」,而文學批評向大眾文化批評的轉向,史稱「文化轉向」或「意識形態轉向」。文化研究是個非常復雜的話題,說來話長,不提也罷。只說兩點,首先文化研究將以往文學研究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視野大大地拓展了,以前只研究所謂的經典文本,而文化研究則更針對當代消費社會的當下語境,將大眾文化(包括電視、廣告、娛樂等等)也納入了研究的范圍。其次就是特別注重意識形態分析,葛蘭西、阿爾圖塞等人的理論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如果說文化研究還有什麼特點的話,那就是「左」,基本上都是西方左派知識分子的人在搞,比如大師級的人物傑姆遜。
Ⅵ 如何賞析文章
鑒賞方法
如何鑒賞文章在現代文閱讀中,評價和鑒賞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最高層次,屬創造思維。對文章的思想內容進行評價鑒賞,就是要求能夠判斷文章觀點是否正確,認識是否全面,論述是否透徹,感情是否健康。要能正確評價鑒賞作品的思想內容關鍵是要有較高的思想理論素質。另外還要注意以下四點 ①要以全面、深入的閱讀分析為基礎;②要全面、辯證地評價文章;③評價要有理有據;④評價要具體、充分,有深度,不可含糊籠統。 表達技巧是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理、規律和方法來表現文章內容的。對表達技巧的評價鑒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藝術效果等。鑒賞的核心是審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達到某種美感享受。對照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不同的文體應從不同的角度考慮。記敘文(包括散文)應從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從表達方式角度: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敘述順序的安排,倒插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描寫的特點(白描細描、細膩生動),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 ②從選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③從表現手法角度:是否運用了象徵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從結構安排角度: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 ⑤從語言運用角度:語言是否准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Ⅶ 怎樣評論一篇文章
對於一位演員來說,文章的演技可圈可點,但因出軌事件及耍大牌的新聞他的口啤卻一落千丈,但倔強的他仍堅持在演藝圈摸爬滾打,這不,由他任導演及主演的電視劇《剃刀邊緣》即將上映,日前還組織提前看片,但看完兩集內容的媒體卻矛盾的不知該如何下定義判斷:
對於這樣的說法網友表示文章你不出那事該有多火,演技辣么好,絕對是個好演員,但仍有粉絲仍在舊事中走不出,並稱並不是將他妖魔化,而是以前過度美化而已!
Ⅷ 如何賞析(評價)一篇文章
賞析要分開來寫,先要寫賞,主題是什麼,也就是你觀賞的是什麼?也就是靈魂是什麼,然後才是分析,將欣賞中遇到的問題加以總結,得出結論,然後加上你的觀點,這就是一篇賞析作品,無論你對作品中的結構、主人公、或者作者等等一些問題有任何看法,你都可以寫出來,當然不能違反我們通常所說的一些道德倫理和國家法律的原則,其他的你都可以把對這篇作品的看法寫出來,這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詩歌賞析文章一般有兩種寫法:
⑴綜合分析法——通過對全詩的整體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這種體式下,較完整的寫法是:
A.作者簡介。
B.作品寫作背景簡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詩句的解釋或翻譯,詩句所表達的情感、思想,詩句表達的意境)。
D.作品藝術手法分析(通常結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藝術特點的綜合評價(往往帶有總結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則可不寫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兩部分。
⑵主題分析法—就詩歌最突出的方面進行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採用這種寫法時,往往只抓住一個方面,如意境、語言表現力、某一手法的表達思想情感的妙處等等。對於其他方面,則不論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較短小。
必須指出的是,無論採用那一種寫法,都應該有欣賞者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雲亦雲、甚或抄襲。
解答技巧
(一),解題入格
1,詩歌形象:身份+性格
2,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3,所抒感情:通過什麼內容+抒發(寄寓/揭露)什麼感情
4,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麼意境
(一),解題入格
5,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麼+抒什麼情
8,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一),解題入格
9,體會詩歌情感:憂國憂民之感慨,國破家亡之痛楚,遊子逐客之凄涼,征夫思婦之幽怨,懷才不遇之寂寞,報國無門之激憤,建功立業之豪邁,自由悠閑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熱愛,親情友情之真摯,歸耕隱居之樂,黑暗官場之苦,離別思念之緒,貶官謫居之恨,時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Ⅸ 如何分析和評價論文
如何分析和評價一篇論文
如何分析和評價一篇論文,要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就需要借鑒一下其他人的作品,通過分析論文的好壞能幫你更清楚的認識論文的寫作方法,下面我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如何分析和評價一篇論文.
一、學術論文的選題
學術論文的選題,是所決定研究的第一步,是研究的開始,直接影響所研究課題的價值,論文的優劣。因此,應該看「關於分拆提高公司價值」這一題目是否具有時代感。另外,題目太大等都會直接影響論文的優劣。
二、學術論文的研究水平
學術論文的研究水平可以從一下五個方面來說明。
1、學術論文研究水平的獨創性。每一篇學術論文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論文作者創造性智力勞動的成果。論文應該或者在觀點上,或者在方法上有所突破,有所創造。看文章的學術核心有沒有屬於自主研究成果的說明。獨創性是評價學術作品的重要的道德性尺度,是有關學術論文優劣的生命線,研究應該具有同類研究中的獨創性,作者應該是該成果的主要或至少是一般參加者。
2、學術論文研究水平論證的嚴密性。任何學術觀點都是建立在嚴格的論證基礎上的,總的說來,任何學術論文的研究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過程,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經驗的總結,都是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所以,學術論文研究論證是否嚴謹也直接影響到學術論文的優劣。
3、學術論文研究水平語言的規范性。學術論文的語言特徵應該是句式嚴格,行文規范、術語准確,詳略得當。特別是術語和詳略問題。作為一篇優秀的學術論文,其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從內涵到外延都有嚴格的界定,反映在術語上應有其十分嚴格的意義界定。
4、學術論文的研究方向和定位是否相符。每一學術論文都有其嚴格的學術方向,即使屬於同一學術方向的論文,它們的倚重點也不一定相同,但一般也有所倚重,這些都是評價一篇學術論文優劣的標准。
5、新穎性和創新性是科技論文學術水平不可或缺的要素,有些文章洋洋灑灑地介紹其「成果」,但對該研究領域他人已有成果、水平、本研究在哪些方面有所改進和獨到之處絲毫不提,造成「無對照」的致命缺憾。這種新穎性和創新性可以表達在「前言」部分、「結果與分析」與「參考文獻」部分,而且盡可能表達為翔實的數量化指標。
三、學術論文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可以是審核評價研究成果大小的標准之一,他可以便於檢驗研究同等性質的問題。如果說研究方法模糊不清,說明很含糊,就可能引起他人對你提出材料的質疑,最終影響評價論文的優劣。學術論文的研究方法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研究方法要採用哪種或哪幾種方法來研究目標對象
2、通過採用的方法帶來的信息、資料進行匯總、經驗總結、分析,進行理論學習
3、如何安排具體研究的程序等這樣些問題也影響論文的優劣。
四、學術論文的統計方法
統計方法對學術研究成果以及判斷其學術演進動向和趨勢,帶有很大重要性。統計方法可以反映學術論文結論准確性,更加准確、全面反映了本篇學術論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對象的實際狀況。
五、學術論文的參考文獻、基金支持項目的標注以及屬於獲獎研究項目的標注學術論文的參考文獻、基金支持項目的標注以及屬於獲獎研究項目的標注對學術論文的優劣也有及其重要的影響。
1、學術論文的參考文獻。科學研究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事業,每一項研究都要參照大量前人的成果,因此,將文中引用的重要前人成果以參考文獻的形式標注清楚,既是一個人科學素質的表現,也可避免不必要的知識產權糾紛。如果引文中有該刊以往發表過的文章,則更不應遺漏,因為評價一個刊物的重要指標:「影響因子」,就是指該刊物在統計當年的前面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當年被學術期刊引用的次數與該刊前兩年發表文章總數之比。這里說的「學術期刊」既包含其它刊物也包含該刊物,目前,有人建議將本刊引用的數量扣減出去,或單列一個「自引率」,但權威科技刊物統計分析機構迄今並未執行。常見有的作者對參考文獻草率處理,甚至標以「參考文獻略」,這在任何刊物處理時,都會使文章大失其分。
2、基金支持項目的標注。屬於科研基金支持項目研究的文章,可以顯示該研究方向的「含金量」和加大評價該文章的「砝碼」,因為國際統計源檢索機構和國內科技期刊統計分析機構均將這一類做單獨的統計,並以「基金支持研究論文比率」指標,一並列入刊物評比大表。因此不應遺漏,當然,這里指的是省、部級以上立項的科研項目,同時應給出項目登記編號。這是參評進入優秀學術論文的重要指標。
六、最後還可以談談你自己通過文章學到了什麼。
1、論文選題是否合適。 原則上只要和所學專業相關的方向都可以,但熱門的、實踐價值強的選題會比較受導師青睞。此外,選題應當與本身的專業水平相符合,題目范圍不能過大或者過小。建議選擇與導師研究方向類型的.題目,或者自己比較擅長方向的題目。如果選題與專業差別較大,或者與別人重復,文章價值就大大縮水。
2、論文結構是否合理。 碩士論文寫作中一般採取「總—分—總」的結構,也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在實際寫作中,為了論證需要,還需要把論點進行拆分,分別論述。這很容易出現文章結構散亂、論據不充分的問題。在寫作上我們要注意,每一個分論點不一定是和完整主旨完全符合,但一定是為總論文服務的。只有結構合理、邏輯清晰的論文才是高質量的。
3、創新點。 創新點是衡量碩士論文價值的重要因素,如果一篇碩士論文創新點很明顯且具有價值,只要其他不分不出現太大問題,基本都能過關。碩士論文要求必須有創新點,但創新點不是要求在理論上或者研究上的巨大突破,只要使新的觀點、新的看法、新的角度,都可以是碩士論文中的創新點。碩士論文中的創新,其實是要求畢業生要有自己的觀點或者全新看法,只要是前人沒做過的,或者對前人研究有新看法的都可以用,然後再用所學知識進行論文,並不是在專業領域的開創。
那麼碩士論文寫作時該如何尋找創新點呢?
①重新整理過去的文檔,有可能從整理當中獲得靈感,或是從文檔回顧中整理出頭緒;
②細心觀察可以看到事情的反面,考慮到事情的另一角度也可以激發想像力,研究對比的客體也可以找出不同面向,更加了解要研究的主體;
③利用微觀與宏觀的角度看事情,可以知道事情的脈絡與細節;④用比較的方式可以有許多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