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在打拳擊中,力量都集中在雙手的拳頭中。如何出拳,出拳的速度力量都是輸贏的關鍵。下面跟著我一起來看看拳擊的訓練方法。
1、左直拳
拳擊訓練方法左直拳:左直拳是拳擊中所有其他擊拳的基礎,能正確地運用左直拳是一個有良好技術素質的拳手的特徵。凡是稱雄拳壇的拳王和著名拳擊家都有著一手久經鍛煉磨礪出來的左直拳。美國的英吉馬·約翰遜在1959年與弗勞德·帕特遜的比賽中,他的左直拳使得對手難以招架,在第三回合中就將對手擊倒,獲得世界錦標賽重量級冠軍。擊敗拳王阿里的拉利霍姆斯右臂受傷後專用左手練直拳達9個月,終於取勝。我國3O年代的上海拳手鄭吉常,由於他的左直拳快而凶,在國外有"遠東毒蛇"之稱。
2、右直拳
右直拳是拳擊運動中採用的重拳之一。有直拳適合於遠距離的攻擊,但有直拳一般使用時機少,在有充分把握時才能使用。由於有拳較左拳離對方遠,發拳時身體變化幅度較大,所以右直拳較左直拳慢。為了便於擊中對方,就要用左手的假動作來轉移或破壞對手的防護,或用左刺拳引開對手的注意力,或使對手失去平衡,以此來創造有利於右直拳進攻的條件和時機。要領:由基本姿勢以右腳掌蹬地開始發力,右腿發出的力量使右側髖關節前送,帶動腰部迅速向前轉動,同時右肩前送。有拳以直線向前發出,攻擊對方頭部。髖和腰部的扭動以及右肩的前送,能夠增加有直拳的力量和攻擊距離。擺拳是從側面襲擊對手的有力拳法。由於從側面擊打,身體向相反方向移動,起到分散對手注意力的作用。但擺拳走的路線較長,容易被對手發現,而且因力量大,一旦擊空容易失去平衡。擺拳速度比直拳慢,一般不作開始的引拳。
左擺拳擊頭、腹要領:由基本姿勢開始,拳由自己的左肩前開始,從左側向前成弧形路線移動擊打目標,上臂與前臂約成12O~150o角,臂與肩平,並利用腿、腰、脖發力,重心移至左腳,在出拳過程中拳及前臂略向內旋,肘部微向上翻與肩同高。在擊中目標的一瞬間,肩、臂肌肉與腕關節突然緊張,並隨即放鬆,恢復成實戰預備姿勢。擊打對方腹部正、側部位時,上體可略向右傾斜或向右側跨步,藉助身體的移動加大擊打力量。
3、左擺拳
左擺拳練習時的注意事項:①擊打時不可有預拉動作。②左擺拳出擊時,右拳微向上舉,保護下縱。③左拳出擊後立即收回,還原成預備姿勢。
右擺拳擊頭、腹要領:與左擺拳大致相同,唯腰、腿和胯的發力動作較左擺拳更為明顯。右擺拳動作大,速度也較慢,但拳較重。當對手大意或其進攻時疏於防守出現空隙時,可用右擺拳給予出其不意的擊打和還擊,但一般使用機會較少。右擺拳多與左手拳的擊打配合運用。在對手被擊中,注意力分散時,以有擺拳擊打可以收到極具威脅的效果。在對手疏於防守或體力
4、右擺拳
右擺拳擊上體,常用於與左撇子對手對陣時,出擊時要緊縮身體,出擊後身體要向左前方運動,以防對手迎擊頭部。擺拳練習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先原地徒手練習,體會發力、轉體、轉胯帶動手臂前擺等動作要點。出拳時,要注意手腕內族動作,用拳峰部位接觸擊打部位。
第二,在基本掌握動作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步法練習出拳。
第三,運用打手靶的`練習,可在原地與移動中進行,改進與提高動作質量,提高擊打准確性。
第四,利用打沙包進行練習,一方面改進動作,一方面鍛煉擊打力量。第五,進行實戰練習,提高運用的能力。
5、上鉤拳
一場拳擊比賽中運動員的進攻與防守是多種多樣的,這體現在調整距離上,要靠步法的靈活和判斷的准確。如果說直拳與擺拳更注重中、遠距離的進攻,那麼上鉤拳主要在中、近距離擊打對方。上鉤拳既可發短拳也可發長拳。發長拳時手臂幾乎伸直,上、前臂夾角大於90o,發短拳時上、前臂夾角小干90o。當對手兩手高舉成防頭部的姿勢時,或當對手擊打頭部而落空時,可發上鉤拳擊對手的上體(胃、腹或助部)。
6平鉤拳
鉤拳是一種中、近距離的擊打拳法,鉤拳通常配合直拳或擺拳組成組合拳進攻對手。
(1)左平鉤拳要領:由實戰姿勢開始,先將左肘提起與肩平,肘部約成80o角,利用身體腰、肩部突然轉動的力量,上體向右方向轉,但不超過90o,臂部肌肉由放鬆到突然緊張,之後再迅速放鬆,打擊對方的右側,這時重心移到右腳上,擊打後立即收回還原成實戰姿勢。
注意事項:①出擊時,拳不應有向後拉的准備動作。②左拳擊出同時有拳微上舉,保護下頦。
(2)右平鉤拳要領:出拳要領與用力方法都與左平鉤拳大致相同。左、右乎鉤拳都可以配合前進步法練習,即作前滑步同時擊打左乎鉤拳或右平鉤拳。
7、刺拳
刺拳屬手直拳類型,是一種試探性拳法,以左刺拳為多。拳走的路線比直拳短,拳的力量較輕,能起試探對手的作用,並配合其它拳法以連續進攻。
要領:出拳比直拳快而突然,腰部與胯部轉動比直拳小,蹬地力量不大,因此重心前移較小,出拳後,臂並沒有完全伸直。
8、振拳
此拳法多用在短兵相接、近距離搏鬥時,貼近對手擊打。
要領:借腰部突然快速轉動,出擊時兩臂貼近身體,上、前臂之間小於90度角。
9、速擊拳
此拳法多用在近距離搏鬥時,快速進攻,搶奪優勢時使用。
要領:出拳快而突然,攻擊對方要害,以快取勝。
;❷ 拳擊整體澆鑄的身體泰森談力量訓練方法
拳擊 是戴拳擊手套進行格鬥的運動項目。它既有業余的也稱奧運拳擊,也有職業的商業比賽。下面是我專門為您整理好的:拳擊整體澆鑄的身體泰森談力量訓練。
拳擊整體澆鑄的身體泰森談力量訓練一
拳擊手應該進行力量訓練
以前的拳擊教練總是告訴拳擊手,不要進行力量訓練,那會讓你四肢粗大,關節僵硬,在拳台上變成活動的靶子。幸好庫斯(庫斯·達馬托,泰森的啟蒙教練和養父)不這樣認為。力量和靈活性並非不可兼得,索尼·利斯頓(前重量級拳王,以力量著稱)能縱劈叉,盡管他的大腿有36英寸(1英寸=2.54厘米)。
用拳擊的眼光重新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
首先是大腿,在拳擊的每一個動作里,大腿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腿的主要任務是在重擊時發力,絕對力量越大越好,如果你能像火箭一樣啟動是最好的。你不可能每一拳都憋足了勁打,那麼大腿的耐力對拳擊手並不十分重要。因此大腿該如何訓練就十分清楚了。以重擊能力著稱的重量級拳王的深蹲成績都在1000磅以上,我的最好成績是1017磅。訓練時目標非常清楚,就是增加重量,提高絕對力量,我從不做每組次數超過6次的練習。
腰部是力量的通道,把大腿的力量傳遞到上身,腰部本身也能產生很大的力量。腰部產生的力量比大腿小,但使用的頻率更高,職業拳手的每一拳都應該充分藉助腰部力量。對腰部絕對力量的要求可以低一些,但耐力不能忽視。我通常用400~500磅(1磅=0 .45公斤)的重量,每組做6~10次。
脖子對於拳擊手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部位。野牛一樣的脖子起到很好的減震作用。要是你的脖子又細又長,頭部被擊中時就會像梨型球一樣擺來擺去。脖子不主動發力,因此力量和耐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肌肉,也就是要把他練粗。我用頭倒立、俯卧頸屈伸來達到這一目的,完全採用肌肉訓練法。這里我不關心重量和次數,只要能長塊就行。
哪個部位是拳擊手用得最多的?大腿?腰部?肩膀?正確的答案是小腿。只要你不想成為活的沙袋,就得保持移動,小腿就要一直保持緊張。發力時小腿要有良好的彈性,才能流暢地發力。小腿最重要的是耐力,訓練關鍵是次數、時間。我用500磅做每組300次的提踵練習。據說阿里的訓練每組1000次,但我不知道他用的重量是多大。
以上是拳擊手的力量訓練中非常重要的4個部位,它們組成了人體堅實的軀干。你可能會對我把腿部歸入軀干感到奇怪。腿部的用力方式和軀干是完全一樣,它是軀乾的延伸,而且比軀干更重要。我喜歡研究動物,我研究了霸王恐龍、老虎、熊和袋鼠,它們都是非常強壯的動物,後者雖然沒有鋒利的牙齒,卻是自然界最好的拳擊手。結果非常一致,強壯的下肢、腰部和頸部是生存的最好資本。而且上述4個部位體現了4種完全不同的要求,其他各個部位,都能歸入其中的某一類。接下來,我們就要關注身體其他部位。
拳擊整體澆鑄的身體泰森談力量訓練二肩部是拳擊手最重要的部位,任何動作都需要肩部。但這決不意味著你要把肩部練得像保齡球一樣。肩部並不是發力的部位,它的靈活性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肩部應該像小腿一樣練習。最好的動作是側平舉和直立上拉,我通常用5磅的小啞鈴和20磅的杠鈴,能做多少次就做多少次,通常每組不少於200次。這樣你才能一直保持規范的拳架。如果你到了第8回合胳膊就抬不起來了,結果可想而知。
拳擊手有一個部位可能是所有運動員中最發達的,那就是腹肌。它要非常強壯,才能耐住重擊。這個部位的惟一要求就是肌肉發達,仰卧起坐、仰卧舉腿、懸垂舉腿,需要什麼就練什麼。鋼鐵一般的腹肌才是拳王真正的金腰帶。
背部是發力部位,但只是輔助的。對它的要求和腰部差不多,但力量上的要求更低,耐力上的要求更高,這個要求實際上和肌肉訓練的要求很相似。所以,很多拳手都有漂亮的背闊肌。杠鈴劃船是最好的練習動作。
胸部的要求比較簡單,力量、耐力要求都不高。肌肉發達些可能有好處,但也很少有人被擊中胸部倒地的。總之,這個部位要求更低。過分練它反而會給出拳和防守造成障礙。卧推作為發達上身的基本練習還是應該練的,但不用花太大精力。
胳膊是最容易引起誤解的部位。胳膊本身的發力是很有限的,你越主動讓胳膊緊張,就越現得笨拙。胳膊應該像鉤子,而不是起重機,那是腿部該乾的事。對二頭肌和三頭肌的要求就是耐力。你可以挑一副啞鈴,然後就開始數數吧。但是前臂的要求有所不同,它是直接接觸部位,很容易受傷。它的力量、耐力和肌肉,你都要比較留意。啞鈴腕屈伸、握力器都是可以發達前臂的。很多傢伙上臂很粗,比前臂粗的多,這些傢伙肯定不是拳擊手。拳擊手的前臂比上臂更重要,上臂多細都行,但前臂一定要發達。
現在你看到了,每個部位都有不同的要求,按照要求練習,你才能成為優秀的拳擊手,而不是中看不中用的人。如果你在拳台上看到胸肌、胳膊、肩膀漲得像麵包的傢伙,盡管跳上去揍他們好了。但是如果你的對手大腿和腰部粗壯,腹肌像羅馬的鎧甲,脖子粗得像犀牛,那你就得當心了。了解對手的訓練,那更能說明問題。如果他能像千斤頂那樣做深蹲,像上了發條一樣做仰卧起坐,那他一定是個難對付的傢伙。如果他只是猛練卧推,或者經常照鏡子看二頭肌,那如果不是作秀,就肯定是門外漢。
拳擊的主要運動特點拳擊是運動員雙方通過兩只拳頭的對抗,進行體能、技術和心理的較量。拳擊競技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兩人在正方形的繩圍比賽場地中,戴著特製的柔軟手套,按一定的規則和技術要求,進行攻防對抗。攻防的武器只能是戴上特製手套的兩只拳頭,攻防的目標只限於對方腰髖以上的身體部位。 拳擊被人們稱作是“藝術化的搏鬥”。
拳擊的比賽規則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在國際業余拳聯 (AIBA)自1997年開始實行的新規則中,規定業余拳擊比賽實行5個回合制,每個回合打2分鍾,回合間休息1分鍾;職業拳擊比賽一般是實行10-12回合制,回合中間休息1分鍾。業余拳擊比賽主要靠技術得分來判定勝負,所用拳擊手套大而且厚,比賽時運動員要穿背心、短褲、軟底拳鞋、戴護頭盔。職業拳擊比賽主要靠強烈攻擊或將對方擊倒判定勝負,被擊倒一方如果在10秒鍾內不能站立起來恢復比賽,就判對方獲勝;比賽時職業 拳手的手套小而且薄,赤裸上身、頭部不戴頭盔進行比賽。業余拳擊比賽設有12個級別,職業拳擊比賽設有17個級別。
拳擊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人們對拳擊運動的不同看法。拳擊是人對人的競技項目,因而比賽時表現出來的打和被打,以及產生 的傷害後果,特別是職業拳擊中被打倒不能站起的場面,在許多人的思想上產生極大的異議。使得許多人呼籲取消拳擊比賽。
由於拳擊需要肌肉的強大爆發力,需要完善的技術和戰術, 所以,拳擊是最復雜的競技運動之一。比賽時面對瞬息萬變的賽場情況,要求運動員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准確地了解對方的基本狀況,同時還要迅速作出相應的判斷並採取相應的行動,利用強有力的身體和嫻熟的技術、多變的戰術進行攻擊和防守。不僅對拳擊 愛好 者和拳擊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對增強拳擊愛好者和拳擊運動員的身心健康具有極大的鍛煉價值,這是拳擊運動具有的最明顯、最優秀的特點。
猜你喜歡:
1. 拳擊技術-腹式呼吸的方法
2. 拳擊手力量訓練
3. 打拳擊怎樣進行力量訓練
4. 拳擊發力技巧以及力量訓練方法
5. 說說拳擊如何快速長力量
❸ 拳擊手力量訓練
像對待汽車一樣對待力量訓練如果沒有汽車,我們幾乎什麼事也幹不了。如果所有人都像阿甘那樣靠兩條腿從東海岸跑到西海岸,那我們從網上訂購的音響大概得一個月才能送到家裡。同樣,如果沒有力量訓練,你永遠也成不了拳王。也許你認為擊打重沙袋或其他練習也能起到力量訓練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的確如此,但那樣進步實在太慢了。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 拳擊 手力量訓練。歡迎閱讀!
拳擊手力量訓練
拳擊手為什麼要進行力量訓練?這其實很容易理解。擊倒對手需要力量,連續出拳需要力量,保持輕盈的步法也需要力量。奇怪的是,很多拳擊專家反對力量訓練。他們認為僅靠擊打重沙袋、梨形球和跳繩就能獲得足夠的力量,有人甚至認為力量訓練會使拳擊手喪失速度,變得笨拙。幸運的是,真正的拳王從不相信這種“學院派”的理論。表1列舉了一些世界拳王的力量素質。大多數重量級拳王的深蹲重量都在1000磅以上。很顯然,這種力量決不是僅靠擊打重沙袋就能夠獲得的。拳王的力量素質,特別是深蹲成績,還和他們的重拳力度有很高的相關度。
★ 深蹲:提高核心力量的最佳動作。由於練習時整個上身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也能練習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這對於拳擊手也是極為重要的。練習時從深蹲架上扛起杠鈴,把杠鈴壓在頸後斜方肌上,然後屈膝下蹲,直到大腿後側接觸小腿後伸膝站起。整個過程中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腳腳尖成30度,上體保持直立。
★ 半蹲:模擬拳擊發力最有效的動作。拳擊發力時都是適度屈膝,與半蹲相似。但半蹲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有限,主要是將深蹲練習的核心力量轉化為重拳專項力量。半蹲動作與深蹲相似,但下蹲到大腿與地面水平就伸膝站起。
★ 腿舉:提高核心力量的有效動作。因為不受上肢負重能力的限制,提高極限力量的作用比深蹲還好。但它不能直接提高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練習時坐在腿舉機上,將座位調整到坐好後大腿緊貼胸部,然後伸膝將踏板向斜上方蹬起,直到雙腿伸直後屈膝還原。
★ 前蹲:訓練時對上身的壓力更大,因此對提高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效果更好,但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較差。練習時雙臂交叉,將杠鈴固定在胸前肩上,其餘動作與深蹲相似。
★ 坐蹲:動作與半蹲相似,但強度較小。練習時身後放一把堅固的圓凳,下蹲時蹲至坐到圓凳上,然後伸膝站起。
★ 箭步蹲:扛起杠鈴後,一側腿向前伸出,然後屈膝下蹲成弓箭步,重心落在伸出腿上。
★ 腿屈伸:坐在腿屈伸器上,用雙腳構住支撐板,用力將小腿向上抬起,直到雙腿伸直。整個過程中大腿保持靜止。
★ 仰卧起坐:頭朝下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雙腳勾住支撐板。雙臂在胸前抱住杠鈴片,然後用力將上體向上彎起,直到上體與雙腿垂直。整個過程中大腿保持靜止。
★ 仰卧舉腿:頭朝上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雙手勾住支撐板。將杠鈴片綁在雙腿上,用力向上抬起雙腿,直到上體與雙腿垂直。整個過程中上體保持靜止,大小腿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拳擊手力量訓練安排
拳擊力量訓練的目的是提高以核心力量為主的基礎力量,為重拳力量的提供更大的增長空間。因此,在計劃中應設立明確的力量增長目標,一般用典型訓練項目的成績來表示,如深蹲、腿舉和前蹲的極限重量。其中,深蹲重量是公認的基礎力量發展水平的標志,因此也被作為拳擊力量訓練水平的檢驗標志。
拳擊力量訓練雖然重要,但也是為專項訓練服務的。由於它消耗體力較大,因此一般作為每天訓練的最後一項。如果安排在每天訓練的前半部分,就會影響專項訓練。
拳擊力量訓練有簡單重復法和分化訓練法兩種。簡單重復法就是每次力量訓練都安排相同的內容。這種 方法 只練習最有價值的項目,效率高。但由於訓練項目少,每次重復,對肌肉恢復能力要求較高。拳王登普西就採用這種方法,他的力量訓練只有深蹲一個項目。分化訓練法將訓練項目分成幾組完成,每次訓練完成一組,各組全部完成為一個周期。一般每組都有一個重點項目。如拳王福爾曼以兩天為一個訓練周期,分別以深蹲和腿舉為重點。小羅伊•瓊斯以三天為一個訓練周期,分別以深蹲、腿舉和前蹲為重點。
力量訓練要求逐漸增大強度。也就是說,訓練的組數、重量都要不斷提高。剛開始進行力量訓練時組數不應太多,以免過度疲勞,影響其他訓練。例如每次訓練安排兩個項目,每個項目做4~5組。隨著力量的增長,組數應該逐漸增加。例如泰森每次訓練要完成深蹲、腿舉各20組。
每次力量訓練開始後要先用輕重量熱身,使肌肉逐漸適應。熱身組可以採用15~20RM的小重量。做正式組時,由於重量較大,要集中精力,並安排助手保護。每組間的休息時間,以肌肉能夠消除短期疲勞為標准,一般在20秒~120秒之間。每次訓練至少要安排一組沖擊極限重量。沖擊極限重量前的各組不需要完成極限次數,以便為沖擊極限重量保持體力,如4RM的重量可以完成2~3次。沖擊極限重量後的各組要完成極限次數,以提高訓練強度。
力量訓練過程中,在主動發力時要盡量提高速度,在被動發力時要盡量放慢速度,目的都是提高訓練強度。例如深蹲時下蹲要用較慢的速度,站起時要用較快的速度。在動作過程中感覺最困難的位置,可以靜力堅持1~2秒,以加強刺激。例如在深蹲時大腿水平的位置,腿舉時膝角90度的位置,都可以這樣做。
隨著訓練水平的提高,訓練項目應該越來越集中。剛開始力量訓練時,整個基礎力量素質都處在低水平,訓練項目可以適當多些,訓練重量也可以適當小些。如果基礎力量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就應該將精力集中在深蹲、腿舉等少數幾個項目上,訓練重量也應該嚴格限制在4RM以上。對照表2和表3可以看到這兩種情況下具體訓練安排的不同。 表3 初級拳擊力量訓練計劃
每周訓練兩次
周一:深蹲5組×6~8次
箭步蹲2組×6~8次
坐蹲2組×6~8次
仰卧起坐1組×20~30次
周四:腿舉5組×6~8次
腿屈伸2組×6~8次
前蹲2組×6~8次
仰卧舉腿1組×20~30次
表4 高級拳擊力量訓練計劃(穆罕默德•阿里的訓練計劃)
每周訓練四次
周一、五:深蹲30組×1~4次
周三、六:腿舉30組×1~4次
注意事項
★ 深蹲是拳擊力量訓練的王牌動作。無論怎樣安排訓練計劃,都應該將深蹲包括在內,並作為重點。
★ 重拳的最大力量和深蹲、腿舉的極限重量有很高的相關度,而連續出拳能力和深蹲每組訓練次數有很高的相關度。可以根據你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調整訓練重點。
★ 波浪式地安排每組的訓練重量。開始的熱身組重量要小,然後逐漸增加到最大重量。將重量降低一些,再逐漸增加到最大重量。這樣做2個以上的循環。
★ 在每組訓練的間隙,進行一些拳法的空擊訓練,能加速基礎力量向專項力量的轉化。 拳擊力量訓練計劃實例
表5 實例1
每周訓練四次
周一:深蹲30組×1~4次
周三:腿舉30組×1~4次
周四:箭步蹲30組×1~4次
周六:前蹲30組×1~4次
表6 實例2
每周訓練三次
周一:深蹲12組×1~4次
前蹲12組×1~4次
周三:腿舉12組×1~4次
單腿腿舉12組×1~4次
周五:前蹲12組×1~4次
箭步蹲12組×1~4次
表7 實例3
每周訓練兩次
周一:深蹲8組×1~4次
前蹲8組×1~4次
箭步蹲8組×1~4次
周四:腿舉8組×1~4次
單腿腿舉8組×1~4次
腿屈伸8組×1~4次
表8 實例4
每周訓練五次
周一:深蹲20組×1~4次
周二:前蹲20組×1~4次
周三:腿舉20組×1~4次
周四:箭步蹲20組×1~4次
❹ 拳擊的力量怎麼訓練的好方法
拳擊 的力量拳擊的力量訓練 方法 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絕對力量,速度力量,耐力力量。本文分別為大家介紹這三個方面的力量訓練方法和訓練注意事項,只有各方面訓練條件能達到要求,才能適應拳擊格鬥這種高強度對抗項目的需要。
拳擊的力量訓練方法一、絕對力量訓練
一般說的一個人力氣大小其實就是絕對力量的體現,強大的絕對力量是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的基礎,在格鬥中具有很強的震懾力和重要的作用。
要增強絕對力量,就要保證大重量,高強度的訓練,選用的練習重量應該是自己竭盡全力只能完成1—3次的,進行3—5組練習,每組做到力竭,組間休息1—3分鍾,讓肌肉得到恢復准備沖擊下一組極限重量,一周可以進行一到兩次絕對力量訓練,保證絕對力量的不斷提高。
注意:絕對力量訓練中由於選用的重量很大,接近個人力量極限,所以訓練前一定要充分熱身,訓練中必須有訓練夥伴保護,避免受傷。
拳擊的力量訓練方法二、速度力量訓練
速度力量就是一般所說的爆發力,直接關繫到攻防動作的速度,是格鬥中至關重要的一項素質。
訓練的目的就在於盡量把速度力量水平提高到個人的極限,原理在別的 文章 里我已經講過,就不在這重復講解。訓練方法就是選用自己盡力能完成5—10次的重量,用自己最快的速度進行每一次動作。每組3—8次,練習三到五組,組間休息2—5分鍾,讓肌肉充分放鬆,保證下一組的訓練質量。如果感覺疲勞,無法再保證動作速度,就改練其他的,勉強耗下去也沒有意義。
注意:用自己最快速度進行練習是提高速度力量的關鍵,如果不在訓練中把動作速度頂到自己的極限,就完全失去了提高速度力量的作用。
拳擊的力量訓練方法三、耐力力量訓練
耐力力量是肌肉長時間用力工作的水平表現。如果你想在長時間的格鬥中保持拳腿的份量,就需要有比較高的耐力力量水平。
訓練方法是用自己能完成20次以上的重量進行練習,每組都做到力竭,進行6組以上的練習,組間休息不超過1分鍾。
注意:練耐力力量的原則就是能多做一次就多做一次,直到實在無力完成動作為止。雖然耐力力量訓練用的重量不大,但最後力竭狀態時容易失去控制受傷,所以訓練時應該有訓練夥伴進行保護。
運動專家研究,肌肉在進行完一次力量訓練後,如果72小時之內不進行第二次訓練,力量就會減退,所以力量訓練至少保證一周兩次,不然會長進很慢,絕對力量和速度力量都可以和耐力力量搭配在一起訓練,先進行絕對力量或者速度力量訓練,感覺疲勞不能再沖擊大重量或者保證動作速度時就轉為耐力力量訓練,會有很好的效果。平時技術訓練結束也可以進行一些徒手的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訓練,比如俯卧撐、深蹲跳、仰卧起坐等。
力量訓練中的呼吸很重要,注意用力做動作時呼氣,還原時吸氣,實踐證明,雖然憋氣能提高肌肉用力程度,但對心血管系統的活動會產生一些不利因素,會引起胸闊內壓增加,使肺部的血液循環產生障礙,長時間憋氣會影響訓練效果,而且易產生頭昏,惡心,過早疲勞等弊端,甚至導致短暫腦貧血或休克。所以在力量訓練中盡量不要憋氣。
力量訓練後肌肉由於長時間用力會緊張僵硬,訓練結束一定要注意拉伸和放鬆全身肌肉,如果肌肉總得不到放鬆,就會變得僵硬而無彈性,缺乏爆發力,這就是很多人所說的死肌肉,也曾有很多人甚至專業隊因此視力量訓練如洪水猛獸,其實罪不在力量訓練,而在於練習後沒有做好收尾工作。
此外,不經常從事力量鍛練的人,剛開始進行訓練時可以採用徒手訓練的方式,有一定基礎後再使用器械訓練,如果一開始就使用器械進行訓練,採用的重量不能過大,因為力量訓練的效果在最初階段幾乎不取決於重量大小,只要重量超過一定的最低限度(約為最大重量的40%左右就可以)。
拳擊的技術訓練方法
拳擊運動的技術包括攻擊、躲閃、上下移動、扭鬥技術和善於反擊。
攻擊技術包括左直拳、左刺拳、左鉤拳、右上鉤拳和右交叉拳還有組合拳,如1-2連擊組合拳套路。
左直拳
左直拳是拳擊中所有其他擊拳的基礎,能正確地運用左直拳是一個有良好技術素質的拳手的特徵。凡是稱雄拳壇的拳王和著名拳擊家都有著一手久經鍛煉磨礪出來的左直拳。美國的英吉馬·約翰遜在1959年與弗勞德·帕特遜的比賽中,他的左直拳使得對手難以招架,在第三回合中就將對手擊倒,獲得世界錦標賽重量級冠軍。擊敗拳王阿里的拉利霍姆斯右臂受傷後專用左手練直拳達9個月,終於取勝。我國3O年代的上海拳手鄭吉常,由於他的左直拳快而凶,在國外有“遠東毒蛇”之稱。
右直拳
右直拳是拳擊運動中採用的重拳之一。右直拳適合於遠距離的攻擊,但有直拳一般使用時機少,在有充分把握時才能使用。由於有拳較左拳離對方遠,發拳時身體變化幅度較大,所以右直拳較左直拳慢。為了便於擊中對方,就要用左手的假動作來轉移或破壞對手的防護,或用左刺拳引開對手的注意力,或使對手失去平衡,以此來創造有利於右直拳進攻的條件和時機。要領:由基本姿勢以右腳掌蹬地開始發力,右腿發出的力量使右側髖關節前送,帶動腰部迅速向前轉動,同時右肩前送。有拳以直線向前發出,攻擊對方頭部。髖和腰部的扭動以及右肩的前送,能夠增加有直拳的力量和攻擊距離。
擺拳是從側面襲擊對手的有力拳法。由於從側面擊打,身體向相反方向移動,起到分散對手注意力的作用。但擺拳走的路線較長,容易被對手發現,而且因力量大,一旦擊空容易失去平衡。擺拳速度比直拳慢,一般不作開始的引拳。
左擺拳擊頭、腹
要領:由基本姿勢開始,拳由自己的左肩前開始,從左側向前成弧形路線移動擊打目標,上臂與前臂約成12O~150o角,臂與肩平,並利用腿、腰、脖發力,重心移至左腳,在出拳過程中拳及前臂略向內旋,肘部微向上翻與肩同高。在擊中目標的一瞬間,肩、臂肌肉與腕關節突然緊張,並隨即放鬆,恢復成實戰預備姿勢。擊打對方腹部正、側部位時,上體可略向右傾斜或向右側跨步,藉助身體的移動加大擊打力量。
左擺拳
左擺拳練習時的注意事項:①擊打時不可有預拉動作。②左擺拳出擊時,右拳微向上舉,保護下縱③左拳出擊後立即收回,還原成預備姿勢。
右擺拳擊頭、腹
要領:與左擺拳大致相同,唯腰、腿和胯的發力動作較左擺拳更為明顯。右擺拳動作大,速度也較慢,但拳較重。當對手大意或其進攻時疏於防守出現空隙時,可用右擺拳給予出其不意的擊打和還擊,但一般使用機會較少。
右擺拳多與左手拳的擊打配合運用。在對手被擊中,注意力分散時,以有擺拳擊打可以收到極具威脅的效果。在對手疏於防守或體力
右擺拳
右擺拳擊上體,常用於與左撇子對手對陣時,出擊時要緊縮身體,出擊後身體要向左前方運動,以防對手迎擊頭部。
擺拳練習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先原地徒手練習,體會發力、轉體、轉胯帶動手臂前擺等動作要點。出拳時,要注意手腕內族動作,用拳峰部位接觸擊打部位。
第二,在基本掌握動作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步法練習出拳。
第三,運用打手靶的練習,可在原地與移動中進行,改進與提高動作質量,提高擊打准確性。
第四,利用打沙包進行練習,一方面改進動作,一方面鍛煉擊打力量。
第五,進行實戰練習,提高運用的能力。
上鉤拳
一場拳擊比賽中運動員的進攻與防守是多種多樣的,這體現在調整距離上,要靠步法的靈活和判斷的准確。如果說直拳與擺拳更注重中、遠距離的進攻,那麼上鉤拳主要在中、近距離擊打對方。
上鉤拳既可發短拳也可發長拳。發長拳時手臂幾乎伸直,上、前臂夾角大於90o,發短拳時上、前臂夾角小干90o。當對手兩手高舉成防頭部的姿勢時,或當對手擊打頭部而落空時,可發上鉤拳擊對手的上體(胃、腹或助部)。
平鉤拳
鉤拳是一種中、近距離的擊打拳法,鉤拳通常配合直拳或擺拳組成組合拳進攻對手。
(1)左平鉤拳
要領:由實戰姿勢開始,先將左肘提起與肩平,肘部約成80o角,利用身體腰、肩部突然轉動的力量,上體向右方向轉,但不超過 90o,臂部肌肉由放鬆到突然緊張,之後再迅速放鬆,打擊對方的右側,這時重心移到右腳上,擊打後立即收回還原成實戰姿勢。
注意事項:①出擊時,拳不應有向後拉的准備動作。②左拳擊出同時有拳微上舉,保護下頦。
(2)右平鉤拳
要領:出拳要領與用力方法都與左平鉤拳大致相同。
左、右乎鉤拳都可以配合前進步法練習,即作前滑步同時擊打左乎鉤拳或右平鉤拳。
刺拳
刺拳屬手直拳類型,是一種試探性拳法,以左刺拳為多。拳走的路線比直拳短,拳的力量較輕,能起試探對手的作用,並配合 其它 拳法以連續進攻。
要領:出拳比直拳快而突然,腰部與胯部轉動比直拳小,蹬地力量不大,因此重心前移較小,出拳後,臂並沒有完全伸直。
振拳
此拳法多用在短兵相接、近距離搏鬥時,貼近對手擊打。
要領:借腰部突然快速轉動,出擊時兩臂貼近身體,上、前臂之間小於90度角。
速擊拳
此拳法多用在近距離搏鬥時,快速進攻,搶奪優勢時使用。
要領:出拳快而突然,攻擊對方要害,以快取勝。
猜你喜歡:
1. 練習拳擊的步驟
2. 拳擊訓練七種方法
3. 打拳擊怎樣進行力量訓練
4. 拳擊的力量怎麼訓練
5. 拳擊力量訓練的六大高效動作
❺ 如何提高拳擊力量~
不能每天做練習,增加爆發力的辦法是做大負荷,短時間的練習,每隔2,3天作一次,多吃些蛋白質高的食品,應加強下面的訓練:首先是大腿。粗壯的大腿是真主給我們的最好禮物。在拳擊的每一個動作里,大腿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腿的主要任務是在重擊時發力,絕對力量越大越好,如果你能像火箭一樣啟動是最好的。你不可能每一拳都憋足了勁打,因此大腿的耐力對拳擊手並不十分重要。現在對於大腿該如何訓練就十分清楚了。以重擊能力著稱的重量級拳王的深蹲成績都在1000磅以上,腰部是力量的通道,把大腿的力量傳到上身,腰部本身也能產生很大的力量。腰部產生的力量比大腿小,但使用的頻率更高,職業拳手的每一拳都應該充分藉助腰部力量。對腰部絕對力量的要求可以低一些,但耐力不能忽視。我通常用400~500磅的重量,每組做6~10次。
脖子對於拳擊手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部位。野牛一樣的脖子能起很好的減震作用。要是你的脖子又細又長,頭部被擊中時就會像梨形球一樣擺來擺去。脖子不主動發力,因此力量和耐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肌肉,也就是要把它練粗。我用頭倒立、俯卧頸屈伸來達到這一目的,完全採用肌肉訓練法。這里我不關心重量和次數,只要能長塊就行。
哪個部位是拳擊手用得最多的?大腿?腰部?肩膀?正確的答案是小腿。只要你不想成為活的沙袋,就得保持移動,小腿就要一直保持緊張。發力時小腿要有良好的彈性,才能流暢地發力。小腿最重要的是耐力,它的訓練關鍵是次數、時間。我用500磅做每組300次的提踵練習。據說阿里的訓練每組1000次,但我不知道他用的重量是多大。
以上是拳擊手的力量訓練中最重要的四個部位,它們組成了人體堅實的軀干。你可能會對我把腿部歸入軀干感到奇怪。腿部的用力方式和軀干是完全一致的,它是軀乾的延伸,而且比軀干更重要。我喜歡研究動物,我研究了霸王恐龍、老虎、熊和袋鼠,它們都是非常強壯的動物,後者雖然沒有鋒利的牙齒,卻是自然界最好的拳擊手。結果非常一致,強壯的下肢、腰部和頸部是生存的最好資本。而且上述四個部位體現了四種完全不同的要求,其他各個部位,都能歸入其中的某一類。
肩部是拳擊手最重要的部位,任何動作都需要肩部。但這決不意味著你要把肩部練得像保齡球一樣。拳台上有很多這樣的傢伙,他們讓我感到好笑,通常他們最多隻能在我面前跳兩回合。肩部並不是發力的部位,它的靈活性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肩部應該像小腿一樣練習。最好的動作是側平舉和直立上拉,我通常用5磅的小啞鈴和20磅的杠鈴,能做多少次就做多少次,通常每組不少於200次。這樣你才能一直保持規范的拳架。如果你到了第8回合胳膊就抬不起來了,對手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揍你。
拳擊手有一個部位可能是所有運動員中最發達的,就是腹肌。它要非常強壯,才能耐住重擊。這個部位的唯一要求是發達肌肉,仰卧起坐、仰卧舉腿、懸垂舉腿,需要什麼就練什麼。鋼鐵一樣的腹肌才是拳王真正的金腰帶。
背部是發力部位,但只是輔助的。對它的要求和腰部差不多,但力量上的要求更低,耐力上的要求更高,這個要求實際上和肌肉訓練的要求是很相似的。所以你能看到,很多拳手都有漂亮的背闊肌。杠鈴劃船是最好的動作。
胸部的要求比較簡單,力量、耐力要求都不高。肌肉發達些可能好些,單也很少有人被擊中胸部倒地的。總之,這個部位要求更低。過分練它反而會給出拳和防守造成障礙。卧推作為發達上身的基本練習還是應該練的,但不用花太大精力。
胳膊是最容易引起誤解的部位。胳膊本身的發力是很有限的,你越主動讓胳膊緊張,就會顯得越笨拙。胳膊應該像鉤子,而不是起重機,那是腿部該乾的事。對二頭肌和三頭肌的要求就是耐力。你可以挑一副啞鈴,然後就開始數數吧。但是前臂的要求有所不同,它是直接接觸部位,很容易受傷。對它的力量、耐力和肌肉,你都要比較留意。啞鈴腕屈伸、握力器都可以發達前臂。很多傢伙上臂很粗,比前臂粗得多,這些傢伙肯定不是拳擊手。拳擊手的前臂比上臂更重要,上臂多細都行,但前臂一定要發達。
現在你看到了,每個部位都有不同的要求,按照要求練習,你才能成為優秀的拳擊手,而不是好看不中用的人。如果你在拳台上看到胸肌、胳膊、肩膀漲得像麵包的傢伙,盡管跳上去揍他們好了。但是如果你的對手大腿和腰部粗壯,腹肌像羅馬的盔甲,脖子粗得像犀牛,那你就得當心了。了解對手的訓練,那更能說明問題。如果他能像千斤頂那樣做深蹲,像上了發條一樣做仰卧起坐,那他一定是個難對付的傢伙。如果他只是猛練卧推,或者經常照鏡子看二頭肌(展示二頭肌確實是個作秀的好辦法,我也很喜歡),那如果不是在作秀,就肯定是門外漢。
鍛煉課程:課程一:
1.深蹲8組每組1~6次使用重量超過1000磅,最後一組使用能夠舉起的最大重量。
2.屈腿硬拉4組每組6~10次重量為400~500磅。
3.仰卧起坐2組每組15~25次負重80磅
課程二:
1.腿彎舉2組每組3~8次重量為500磅。
2.提踵2組每組300次重量為500磅。
3.頭倒立1組訓練到力竭。
4.俯身劃船2組每組3~10次重量為135~315磅。
5.杠鈴彎舉1組每組100次重量為10磅。
6.掌心向上腕屈伸1組每組3~8次重量為60磅。
7.側平舉4組每組100~250次重量為5磅。
課程三:
1.腿舉8組每組1~6次重量約600磅,最後一組使用能夠舉起的最大重量。
2.直腿硬拉4組每組6~10次重量為400~500磅。
3.仰卧舉腿2組每組15~25次負重80磅
課程四:
1.直立腿彎舉2組每組3~8次重量為500磅。
2.坐式提踵2組每組300次重量為500磅。
3.俯卧頸屈伸1組負重100磅。
4.卧推2組每組3~10次重量為135~285磅。
5.胸前下推1組每組100次重量為10磅。
6.掌心向下腕屈伸1組每組3~8次重量為20磅。
7.直立上拉4組每組100~250次重量為20磅
❻ 打拳擊如何進行力量訓練
拳是拳擊手的唯一武器。拳擊手的打擊之所以有很大的破壞力,不是因為拳頭硬,而是因為它有很大的力量。那麼打拳擊如何進行力量訓練呢?下面我為您介紹,看看吧。
打拳擊如何進行力量訓練?
1、深蹲
提高核心力量的最佳動作。由於練習時整個上身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也能練習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這對於拳擊手也是極為重要的。練習時從深蹲架上扛起杠鈴,把杠鈴壓在頸後斜方肌上,然後屈膝下蹲,直到大腿後側接觸小腿後伸膝站起。整個過程中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腳腳尖成30度,上體保持直立。
2、半蹲
模擬拳擊發力最有效的動作。拳擊發力時都是適度屈膝,與半蹲相似。但半蹲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有限,主要是將深蹲練習的核心力量轉化為重拳專項力量。半蹲動作與深蹲相似,但下蹲到大腿與地面水平就伸膝站起。
3、腿舉
提高核心力量的有效動作。因為不受上肢負重能力的限制,提高極限力量的作用比深蹲還好。但它不能直接提高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練習時坐在腿舉機上,將座位調整到坐好後大腿緊貼胸部,然後伸膝將踏板向斜上方蹬起,直到雙腿伸直後屈膝還原。
4、前蹲
訓練時對上身的壓力更大,因此對提高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效果更好,但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較差。練習時雙臂交叉,將杠鈴固定在胸前肩上,其餘動作與深蹲相似。
5、坐蹲
動作與半蹲相似,但強度較小。練習時身後放一把堅固的圓凳,下蹲時蹲至坐到圓凳上,然後伸膝站起。
6、箭步蹲
扛起杠鈴後,一側腿向前伸出,然後屈膝下蹲成弓箭步,重心落在伸出腿上。
7、腿屈伸
坐在腿屈伸器上,用雙腳構住支撐板,用力將小腿向上抬起,直到雙腿伸直。整個過程中大腿保持靜止。
8、仰卧起坐
頭朝下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雙腳勾住支撐板。雙臂在胸前抱住杠鈴片,然後用力將上體向上彎起,直到上體與雙腿垂直。整個過程中大腿保持靜止。
9、仰卧舉腿
頭朝上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雙手勾住支撐板。將杠鈴片綁在雙腿上,用力向上抬起雙腿,直到上體與雙腿垂直。整個過程中上體保持靜止,大小腿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打拳擊力量訓練注意事項
1、拳擊的力量訓練是為專項訓練服務的,更應該突出重點。因此,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集中在價值最高的核心力量項目上,盡量減少訓練項目。
2、力量訓練的“每組做8~12次”指的是使用每組最多隻能做8~12次的重量,稱為8~12RM。這個重量是發達肌肉最有效的重量范圍。但作為增大絕對力量,應該使用更大的重量,即1~4RM。
3、拳擊的技術通過上肢運動表現出來,但這和發力是兩回事。通過各種拳法的發力分析可以看出,核心力量才是拳擊發力的關鍵。重拳擊打時主要依靠伸膝蹬地發力,經過轉髖傳遞到肩臂。如果刻意增大上肢力量,反而會破壞重拳的“發力鏈條”。因此,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以核心力量項目,如深蹲、腿舉為主。
4、力量訓練要求逐漸增大強度。也就是說,訓練的組數、重量都要不斷提高。剛開始進行力量訓練時組數不應太多,以免過度疲勞,影響其他訓練。例如每次訓練安排兩個項目,每個項目做4~5組。隨著力量的增長,組數應該逐漸增加。例如泰森每次訓練要完成深蹲、腿舉各20組。
5、每次力量訓練開始後要先用輕重量熱身,使肌肉逐漸適應。熱身組可以採用15~20RM的小重量。做正式組時,由於重量較大,要集中精力,並安排助手保護。每組間的休息時間,以肌肉能夠消除短期疲勞為標准,一般在20秒~120秒之間。每次訓練至少要安排一組沖擊極限重量。沖擊極限重量前的各組不需要完成極限次數,以便為沖擊極限重量保持體力,如4RM的重量可以完成2~3次。沖擊極限重量後的各組要完成極限次數,以提高訓練強度。
6、我們既不能逃避力量訓練,也不能盲目的進行力量訓練。
7、提高重拳力度有兩個步驟,首先要通過力量訓練增大基礎力量,然後還要通過重沙袋訓練將基礎力量轉化為在重拳力量。大多數拳手只重視了第2個環節,但是沒有強大的基礎力量,即使把基礎力量100%轉化成重拳力量,也成不了拳王。
❼ 拳擊力量的訓練技巧有哪些
拳擊力量的訓練技巧有哪些
練習拳擊如何快速增長力量?一個好的拳擊手必須集速度、力量和時機距離的把握為一體,究竟該如何練拳擊來增長力量呢?下面跟我一起來看下吧!
各種拳法的發力特點
左直拳
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左臂用彈力迅速伸直。在手臂向前伸直的同時,右腳用力蹬地。左腳向前滑出,右腳蹬地後腳跟提起,重心轉移到左腳上。左直拳的力量80%來自右腿,10%來自左側背部,10%來自左側肩臂。
右直拳
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右腳蹬地,帶動腰部逆時針轉動,同時右側肩臂向前擊出。右直拳的力量80%來自右腿,10%來自腰部,10%來自右側肩臂。
擺拳
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從體側將左(右)拳向前成弧形路線擊出,腿、腰依次發力,重心移到左(右)腳上。擺拳的力量60%來自腿部,3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上鉤拳
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適度屈膝後突然蹬地,同時將腰部向身體中軸旋轉,帶動手臂向上短促地擊出。上鉤拳的力量70%來自腿部,2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平鉤拳
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由左(右)腳蹬地啟動,腰、肩隨之轉動,手臂由放鬆突然緊張向右(左)側擊出,重心移到左(右)腳上。平鉤拳的力量60%來自腿部,3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刺拳
刺拳速度較快,力量較小,蹬地力量不大,腰部旋轉幅度也較小。刺拳的力量50%來自腿部,10%來自腰部,40%來自肩臂。
振拳
雙方近距離纏斗時快速蹬地,大幅度旋轉腰部,力量較小。振拳的力量50%來自腿部,4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總體來說,各種拳法的發力主要依靠伸膝力量(蹬地),其次是轉髖力量(旋轉腰部),上肢力量只起輔助作用。發力過程中各部位用力有短暫的時間差,腿部力量用來初始啟動,腰部、上肢力量用於加速。伸膝力量在各種拳法的發力中都佔有50%以上的比例,在直拳發力中高達80%,是拳擊發力的關鍵的核心力量。
要正確地進行力量訓練,還必須理解力量訓練的基本理論。核心力量理論是全部力量訓練理論的基礎。核心力量指伸膝力量,即膝關節從彎曲到伸直時發出的力量。
核心力量有如下特點
它是全身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決定了全身力量的大小。它對全身力量的貢獻最大。
它的發展潛力最大。平均來說,核心力量約佔全身力量的70%。而對於受過嚴格的力量訓練的人來說,核心力量佔全身力量的90%以上。核心力量的極限比非核心力量大得多,約是屈膝力量的3倍,轉髖力量的5倍,上肢力量的12倍。
它在各種力量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活動中需要的力量越大,核心力量起的作用越大。以拳擊為例,核心力量在刺拳發力中只佔50%,但在直拳發力中就佔到了80%。
它是人體最重要的借力源。人體的每個部位都傾向於向力量更大的部位借力。核心力量是人體最主要的力量,因此也是最終的借力源。很多動作看起來是純粹的.上肢運動,但由於借力作用,當用力較大時,擔任主要發力任務的仍然是核心力量。
綜上所述,力量訓練應該以發展核心力量為重點,這才是提高力量最有效的方式。核心力量在各種拳法發力中所佔的比例也證實了這一點。
力量訓練的誤區
誤區1:拳擊主要是一種上肢運動。因此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全部安排上肢力量訓練,或以上肢力量訓練為主。
說明1:這是拳擊力量訓練最容易犯的錯誤。拳擊的技術通過上肢運動表現出來,但這和發力是兩回事。通過各種拳法的發力分析可以看出,核心力量才是拳擊發力的關鍵。重拳擊打時主要依靠伸膝蹬地發力,經過轉髖傳遞到肩臂。如果刻意增大上肢力量,反而會破壞重拳的“發力鏈條”。因此,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以核心力量項目,如深蹲、腿舉為主。
誤區2: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盡量全面,項目越多越好。
說明2:各種力量訓練項目價值相差很大。在有限的時間內安排很多項目,並不是好的選擇。拳擊的力量訓練是為專項訓練服務的,更應該突出重點。因此,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集中在價值最高的核心力量項目上,盡量減少訓練項目。
誤區3: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用中等重量練習,每組做8~12次。
說明3:力量訓練的“每組做8~12次”指的是使用每組最多隻能做8~12次的重量,稱為8~12RM。這個重量是發達肌肉最有效的重量范圍。但作為增大絕對力量,應該使用更大的重量,即1~4RM。
;
❽ 拳擊發力技巧以及力量的訓練方法
拳擊發力技巧以及力量的訓練方法
練習拳擊如何快速增長力量?有些人可能練習拳擊很多年了,但是力量和速度卻沒有什麼長進,這是怎麼回事呢?沒有掌握好的力量訓練,實際上對於一個拳擊手來說是致命的,一個好的拳擊手必須集速度、力量和時機距離的把握為一體,究竟該如何練拳擊來增長力量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拳擊發力技巧以及力量的訓練方法,歡迎參考~
要提高重拳力度,必須首先掌握各種拳法的發力過程,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力量訓練。下面就分別介紹各種拳法的發力特點。
左直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左臂用彈力迅速伸直。在手臂向前伸直的同時,右腳用力蹬地。左腳向前滑出,右腳蹬地後腳跟提起,重心轉移到左腳上。左直拳的力量80%來自右腿,10%來自左側背部,10%來自左側肩臂。
右直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右腳蹬地,帶動腰部逆時針轉動,同時右側肩臂向前擊出。右直拳的力量80%來自右腿,10%來自腰部,10%來自右側肩臂。
擺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從體側將左(右)拳向前成弧形路線擊出,腿、腰依次發力,重心移到左(右)腳上。擺拳的力量60%來自腿部,3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上鉤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適度屈膝後突然蹬地,同時將腰部向身體中軸旋轉,帶動手臂向上短促地擊出。上鉤拳的力量70%來自腿部,2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平鉤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由左(右)腳蹬地啟動,腰、肩隨之轉動,手臂由放鬆突然緊張向右(左)側擊出,重心移到左(右)腳上。平鉤拳的力量60%來自腿部,3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刺拳:刺拳速度較快,力量較小,蹬地力量不大,腰部旋轉幅度也較小。刺拳的力量50%來自腿部,10%來自腰部,40%來自肩臂。
振拳:雙方近距離纏斗時快速蹬地,大幅度旋轉腰部,力量較小。振拳的力量50%來自腿部,4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總體來說,各種拳法的發力主要依靠伸膝力量(蹬地),其次是轉髖力量(旋轉腰部),上肢力量只起輔助作用。發力過程中各部位用力有短暫的時間差,腿部力量用來初始啟動,腰部、上肢力量用於加速。伸膝力量在各種拳法的發力中都佔有50%以上的比例,在直拳發力中高達80%,是拳擊發力的關鍵的核心力量。
要正確地進行力量訓練,還必須理解力量訓練的基本理論。核心力量理論是全部力量訓練理論的基礎。核心力量指伸膝力量,即膝關節從彎曲到伸直時發出的力量。
核心力量有如下特點
它是全身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決定了全身力量的大小。它對全身力量的貢獻最大。
它的發展潛力最大。平均來說,核心力量約佔全身力量的70%。而對於受過嚴格的'力量訓練的人來說,核心力量佔全身力量的90%以上。核心力量的極限比非核心力量大得多,約是屈膝力量的3倍,轉髖力量的5倍,上肢力量的12倍。
它在各種力量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活動中需要的力量越大,核心力量起的作用越大。以拳擊為例,核心力量在刺拳發力中只佔50%,但在直拳發力中就佔到了80%。
它是人體最重要的借力源。人體的每個部位都傾向於向力量更大的部位借力。核心力量是人體最主要的力量,因此也是最終的借力源。很多動作看起來是純粹的上肢運動,但由於借力作用,當用力較大時,擔任主要發力任務的仍然是核心力量。
綜上所述,力量訓練應該以發展核心力量為重點,這才是提高力量最有效的方式。核心力量在各種拳法發力中所佔的比例也證實了這一點。
力量訓練的誤區
誤區1:拳擊主要是一種上肢運動。因此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全部安排上肢力量訓練,或以上肢力量訓練為主。
說明1:這是拳擊力量訓練最容易犯的錯誤。拳擊的技術通過上肢運動表現出來,但這和發力是兩回事。通過各種拳法的發力分析可以看出,核心力量才是拳擊發力的關鍵。重拳擊打時主要依靠伸膝蹬地發力,經過轉髖傳遞到肩臂。如果刻意增大上肢力量,反而會破壞重拳的「發力鏈條」。因此,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以核心力量項目,如深蹲、腿舉為主。
誤區2: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盡量全面,項目越多越好。
說明2:各種力量訓練項目價值相差很大。在有限的時間內安排很多項目,並不是好的選擇。拳擊的力量訓練是為專項訓練服務的,更應該突出重點。因此,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集中在價值最高的核心力量項目上,盡量減少訓練項目。
誤區3: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用中等重量練習,每組做8~12次。
說明3:力量訓練的「每組做8~12次」指的是使用每組最多隻能做8~12次的重量,稱為8~12RM。這個重量是發達肌肉最有效的重量范圍。但作為增大絕對力量,應該使用更大的重量,即1~4RM。
力量訓練項目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明確了拳擊力量訓練應該集中提高核心力量,選擇價值最高的項目。此外,適當安排一些必要的非核心力量項目。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介紹這些訓練項目。
深蹲:提高核心力量的最佳動作。由於練習時整個上身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也能練習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這對於拳擊手也是極為重要的。練習時從深蹲架上扛起杠鈴,把杠鈴壓在頸後斜方肌上,然後屈膝下蹲,直到大腿後側接觸小腿後伸膝站起。整個過程中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腳腳尖成30度,上體保持直立。
半蹲:模擬拳擊發力最有效的動作。拳擊發力時都是適度屈膝,與半蹲相似。但半蹲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有限,主要是將深蹲練習的核心力量轉化為重拳專項力量。半蹲動作與深蹲相似,但下蹲到大腿與地面水平就伸膝站起。
腿舉:提高核心力量的有效動作。因為不受上肢負重能力的限制,提高極限力量的作用比深蹲還好。但它不能直接提高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練習時坐在腿舉機上,將座位調整到坐好後大腿緊貼胸部,然後伸膝將踏板向斜上方蹬起,直到雙腿伸直後屈膝還原。
前蹲:訓練時對上身的壓力更大,因此對提高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效果更好,但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較差。練習時雙臂交叉,將杠鈴固定在胸前肩上,其餘動作與深蹲相似。
坐蹲:動作與半蹲相似,但強度較小。練習時身後放一把堅固的圓凳,下蹲時蹲至坐到圓凳上,然後伸膝站起。
箭步蹲:扛起杠鈴後,一側腿向前伸出,然後屈膝下蹲成弓箭步,重心落在伸出腿上。
腿屈伸:坐在腿屈伸器上,用雙腳構住支撐板,用力將小腿向上抬起,直到雙腿伸直。整個過程中大腿保持靜止。
仰卧起坐:頭朝下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雙腳勾住支撐板。雙臂在胸前抱住杠鈴片,然後用力將上體向上彎起,直到上體與雙腿垂直。整個過程中大腿保持靜止。
仰卧舉腿:頭朝上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雙手勾住支撐板。將杠鈴片綁在雙腿上,用力向上抬起雙腿,直到上體與雙腿垂直。整個過程中上體保持靜止,大小腿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力量訓練安排
拳擊力量訓練的目的是提高以核心力量為主的基礎力量,為重拳力量的提供更大的增長空間。因此,在計劃中應設立明確的力量增長目標,一般用典型訓練項目的成績來表示,如深蹲、腿舉和前蹲的極限重量。其中,深蹲重量是公認的基礎力量發展水平的標志,因此也被作為拳擊力量訓練水平的檢驗標志。
拳擊力量訓練雖然重要,但也是為專項訓練服務的。由於它消耗體力較大,因此一般作為每天訓練的最後一項。如果安排在每天訓練的前半部分,就會影響專項訓練。
拳擊力量訓練有簡單重復法和分化訓練法兩種。簡單重復法就是每次力量訓練都安排相同的內容。這種方法只練習最有價值的項目,效率高。但由於訓練項目少,每次重復,對肌肉恢復能力要求較高。拳王登普西就採用這種方法,他的力量訓練只有深蹲一個項目。分化訓練法將訓練項目分成幾組完成,每次訓練完成一組,各組全部完成為一個周期。一般每組都有一個重點項目。如拳王福爾曼以兩天為一個訓練周期,分別以深蹲和腿舉為重點。小羅伊"瓊斯以三天為一個訓練周期,分別以深蹲、腿舉和前蹲為重點。
力量訓練要求逐漸增大強度。也就是說,訓練的組數、重量都要不斷提高。剛開始進行力量訓練時組數不應太多,以免過度疲勞,影響其他訓練。例如每次訓練安排兩個項目,每個項目做4~5組。隨著力量的增長,組數應該逐漸增加。例如泰森每次訓練要完成深蹲、腿舉各20組。
每次力量訓練開始後要先用輕重量熱身,使肌肉逐漸適應。熱身組可以採用15~20RM的小重量。做正式組時,由於重量較大,要集中精力,並安排助手保護。每組間的休息時間,以肌肉能夠消除短期疲勞為標准,一般在20秒~120秒之間。
每次訓練至少要安排一組沖擊極限重量。沖擊極限重量前的各組不需要完成極限次數,以便為沖擊極限重量保持體力,如4RM的重量可以完成2~3次。沖擊極限重量後的各組要完成極限次數,以提高訓練強度。
力量訓練過程中,在主動發力時要盡量提高速度,在被動發力時要盡量放慢速度,目的都是提高訓練強度。例如深蹲時下蹲要用較慢的速度,站起時要用較快的速度。在動作過程中感覺最困難的位置,可以靜力堅持1~2秒,以加強刺激。例如在深蹲時大腿水平的位置,腿舉時膝角90度的位置,都可以這樣做。
;❾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
拳擊 運動是再現人體力量與勇猛頑強的一項身體互相接觸的對抗性運動。拳擊技術的發揮,在於運動員的力量與速度狀況,力量是基礎,速度是關鍵,沒有力量作保證,就沒有快捷的速度,因此,拳擊技能的本身就是力量的表現,是指在准確的時間里,正確地運用肌肉的能力,使各部分肌肉按一定的順序和時間,快速收縮和協調配合的結果。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拳擊力量訓練 方法 。歡迎閱讀!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1、深蹲:
號稱“力量訓練直王,”也是拳擊力量訓練的“黃金動作”。深蹲能最全面地提高全身力量,對核心力量的作用也是首屈一指。而且重拳發力時最重要的環節就是下蹲蹬腿發力,與此最相似的力量訓練動作就是深蹲。因此,深蹲是拳擊力量訓練最重要的動作。拳擊力量訓練中的深蹲練習目的是提高絕對力量,而不是增加大腿肌肉。因此,深蹲時應該堅持大重量,一般應該在6RM以上。此外,不應該因為重拳發力時蹲的淺,就在深蹲時也蹲的淺,而是應該蹲到最低,這樣是發展核心力量的要求。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2、腿舉:
實際上是深蹲的變形,也是發展核心力量效果最好的動作之一。腿舉還是最安全的力量訓練動作,因此應該使用盡量大的重量,並且經常沖擊極限重量。根據弗雷德 哈特誹爾德博士對邁克泰森,倫諾克斯 劉易斯,里迪克 胞 大衛 圖阿等著名拳手力量訓練的統計研究,拳手的重拳力量和腿舉重量成嚴格的正比例關系。腿舉訓練的要求和深蹲相似,動作幅度也要盡量大。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3、腿屈伸:
在我研究拳擊力量訓練之前,只知道格鬥運動員很重視這個動作,因為它和踢腿動作非常相似。但對一些著名拳手的力量訓練進行調研後發現,這些著名拳手也非常重視腿屈伸。對重拳和腿屈伸的發力進行運動力學和運動生理學對比後發現,兩者非常類似,因此,對於拳擊手來說,腿屈伸也是價值很高的動作。由於重拳發力的性質是爆發性用力,拳擊手在練習腿屈伸時也應該快速,爆發性用力,,而不是像健美運動員那樣緩慢均勻地用力。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4、箭步蹲:
以上三個動作都非常高效,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缺點:練習時雙腳都是平行的。而重拳發力時雙腳幾乎總是一前一後的,因此箭步蹲練習就顯示出了特殊意義。雖然在提高核心力量的作用上稍遜一籌,但它能最大程度地模擬實際的重拳發力。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5、仰卧起坐:
根據統計,除下巴以外,腹部是最容易導致擊倒的部位,因此,發達的腹肌對於拳擊手非常重要。腹肌練習的目標就是增強肌肉,它有兩種訓練方法:不負重,高次數,和負重,低次數,根據我的時間研究,後者更加有效。因此,推薦使用25-30RM的負重做這個練習。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6、仰卧舉腿:
❿ 拳擊是如何訓練力量的
任何項目的力量訓練都分為一般性力量訓練專項力量訓練。拳擊也不例外。
一般性力量訓練:
一般性力量訓練是基礎。
拳擊的一般性力量訓練在全身的側重點如下:
1。下巴:是頭部比較脆弱的部位,被直接擊中基本可以宣告戰斗結束。因此要增強肌肉,作為保護。
2.頸部:為頭部減震,增強頭部抗擊打能力。粗壯的頸部肌肉能讓你的頭部具有超強的抗擊打能力。
3.肩部:為滿足多次出拳得能力,和長時間保持拳架的能力,需要肩部具有良好的耐力。出拳的靈活要求,需要肩部肌肉的靈活性。同時為了出拳時快速伸臂,他還需要較強的爆發力。絕對不要相信地攤文學的不需做上肢力量,極限深蹲無敵論。【肩部,很重要的肌肉】。。。
斜方肌對抗擊打能力的增強也有不小的促進作用
4上臂:二頭肌、三頭肌要求基本同肩部
前臂:發達的肌肉能使你的手腕有力量,增加出拳效果。並且對防守硬度也有增強。練一下還是有好處的。但絕對不像某些人說的那樣,好像擁有了發達的前臂就擁有了無敵重拳一樣。
5腹部:腹腔內內臟很重要,但又沒骨骼保護,只有靠發達的腹肌來保護。出拳腹肌也需要轉動發力。腹部力量很關鍵。
6背部【下背部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腰了】:將蹬地力傳到上身、本身的轉動發力。這兩點足以說明背部的重要性
7腿部:不需把大小腿分開來講,他們再發力時要是個整體。腿部需要很強的爆發力。出重拳時,腿部的蹬地是力量的源泉。突然上步時,腿部的爆發力決定你上步的速度。躲開對手的進攻,尋找攻擊對手的機會,需要你時刻保持移動,這就需要你的腿部的耐力和靈活性。
8拳擊發力全身是一個協調的整體,全身性爆發力訓練十分重要
具體方法舉例:
頸部下巴:
用毛巾包住重物,牙咬住,俯身頸部發力做上提下放
頸橋:地面墊一塊毛巾,用頭和腳支撐起身體,適當滾動頭頂鍛煉脖子肌肉。
肩部:頸後推舉。直立側平舉。俯身側平舉。直立前平舉。。。。。。
臂:拳卧撐,引體向上,卧推、彎舉。。。。前臂。握力器,持重腕屈伸,持重轉腕。。。
腹部:兩頭起,負重仰卧起坐,懸垂舉腿,倒掛卷腹,側卧起坐,持重轉體,,,,,想到什麼就都用上吧。。。。另外慎用下面的抗擊打能力訓練:躺於地上,收緊腹肌,用腹部接住同伴從一米高處丟下的實心球、每做一次負重仰卧起坐讓同伴用實心球在你的腹肌收的最緊時砸一下你的腹肌
背部:下背部:硬拉、負重體前屈。做時腿可值可曲。直腿做還可以練到大腿股後肌群。坐時背部一定要挺直,不然容易受傷、、俯卧背起、俯卧兩頭起、、、。上背部:俯身劃船、引體向上
腿部:負重:負重深蹲、負重半蹲、負重半蹲跳、負重箭步蹲、負重提踵、負重長跑、托物沖刺、、、、徒手:半蹲跳、弓步交換跳、直腿腳尖跳、50米沖刺。上坡沖刺、、、、、
全身性:奧林匹克挺舉、抓舉。高翻。借力推舉【藉助腿部蹬地力,曲腿等地將杠鈴推起】
專項力量訓練:
主要是接近專項動作的練習。多是負輕重量做專項動作
如:持重空擊、腿綁沙袋做步法移動、
另外就是利用專項器械:
如:打手靶、打沙袋、打梨形球、、、、、、、
原創。。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