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血液循環的規律是誰發現的
血液循環的規律,是隨著醫學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努力,最終才得到闡明的。
2-16世紀間,歐洲醫學界對心臟與血管聯系的認識一直尊崇的是古羅馬醫生蓋侖創立的血液運動理論。
16世紀比利時解剖學家維薩里在自己的解剖實驗中發現蓋侖關於左心室與右心室相通的觀點是錯誤的。維薩里因大膽挑戰醫學聖經而慘遭教會迫害。
西班牙醫生塞爾維特經過實驗研究發現血液從右心室經肺動脈進入肺,再由肺靜脈返回左心室,這一發現稱為肺循環。塞爾維特已接近發現血液循環,但還沒等他把研究繼續下去,他就因觸犯當時被教會奉為權威的蓋侖學說而被教會判處火刑,活活燒死。所幸的是,塞爾維特關於血液循環的觀點卻被英國醫學家哈維繼承和發展了。
哈維從事解剖學研究多年,他曾對40餘種動物進行了活體心臟解剖、結扎、灌注等實驗,同時還做了大量的人體屍體解剖。他積累了很多觀察和實驗記錄的材料,並開始懷疑蓋侖的血液運動理論。
在深入研究了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後,哈維發現心臟左右兩邊各分為兩個腔,上下腔之間有一個瓣膜相隔,它只允許上腔的血液流到下腔,而不允許倒流。哈維接著研究靜脈與動脈的區別,他發現動脈壁較厚,有收縮和擴張功能;而靜脈壁較薄,裡面的瓣膜使血液只能單向流向心臟。結合心臟結構,這意味著生物體內的血液是單向流動的。
為了證實這一點,哈維做了一個活體結扎實驗。當他用綳帶扎緊人手臂上的靜脈時,心臟變得又空又小;而當扎緊手臂上的動脈時,心臟明顯脹大。這表明靜脈里的血確實是心臟血液的來源,而動脈則是心臟向外供血的通道。體內血液的單向流動實驗,證明了蓋侖學說的靜脈系統雙向潮汐運動的觀點是錯誤的。
哈維的另一個定量實驗更否定了蓋侖的理論。他進行心臟解剖時,以每分鍾心臟搏動72次計算,每小時由左心室注入主動脈的血液流量相當於普通人體重的4倍。這么大量的血不可能馬上由攝入體內的食物供給,肝臟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也不可能造出這么多血液來。惟一的解釋就是體內血液是循環流動的。
1628年,哈維發表了《動物心血運動的解剖研究》,在書中系統地總結了他所發現的血液循環運動的規律及其實驗依據,他認為靜脈血液流到右心室,然後進入肺里,在肺里變成鮮紅的血液後流回左心室,從左心室進入動脈血管流遍全身,再流到靜脈後回到右心室,完成一個循環過程。
⑵ 維薩里如何創立近代解剖學
維薩里(1514~1564)維薩里,比利時醫學家、解剖學家,出生於布魯塞爾。
1530~1533年他在盧萬大學卡斯爾學院學醫,1533~1536年在巴黎大學深造。
維薩里是近代解剖學的奠基人。他沖破了當時宗教束縛,進行屍體解剖,詳細記載人體構造,糾正沿用的蓋侖解剖學中人體結構的錯誤記載,對解剖學命名加以標准化,著有《人體的結構》一書,附有許多精緻木刻插圖,對近代醫學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維薩里醫術高超,對骨學、肌學和心病學有較深的研究。
「偷」屍體的科學家
年輕的維薩里從小就對人體解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歲那年,他來到法國巴黎醫學院專攻醫學,渴望弄清楚人體結構的秘密。
當時的醫學非常保守,在巴黎醫學院的4年求學生涯中,維薩里從來沒有在課堂上或解剖室里看見過一塊真實的人體肌肉或骨骼。
為了真正弄清楚人體結構的秘密,給人體描繪出一幅真實的「地圖」,維薩里和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決定私下去尋找屍體以進行解剖觀察。
在一個漆黑、陰冷的夜晚,維薩里和他的同伴們趕著馬車來到巴黎郊外的刑場。他們巧妙地躲過了警衛的巡視,用棍棒驅趕走野狗,攀著木梯爬上絞架,取下了一具具屍體、骸骨,偷偷運回學院,秘密地進行解剖觀察。
回到學院後,維薩里和同伴們通宵達旦地逐層解剖屍體,並精心地繪制了一幅又一幅人體肌肉、血管和內臟的解剖圖。在大量的屍體解剖實踐中,維薩里揭開了千百年來蒙罩在人體解剖上的神秘帷幕,展示了一幅又一幅人體結構的真實圖畫:人體的胸骨是融合成長條的一節,而不是蓋侖所說的分成7塊;人類的腿骨,也因在直立行走中進化變直,而與四肢爬行動物的腿骨不同;人體的胸廓是由左右對稱的12對肋骨組成,而且男女體內的數目完全一樣……
本著藐視權威的無畏精神和長年的細致觀察,維薩里寫成了一部解剖學巨著《人體的結構》,對統治了千百年的蓋侖學說提出了挑戰,震撼了沉睡多年的解剖學領域,而且動搖了《聖經》中對人體的描述。
神奇的解剖實驗
⑶ 近代解剖學如何創立的
對人體結構的透徹了解是認識人體的前提,了解人體結構的學科是解剖學。古代人類在捕殺動物和戰爭殺戮中,開始對人體的結構有了簡單的、極不完善的認識。由於宗教的原因,人們在很長時期內被禁止進行人體解剖,所以在16世紀以前,人體解剖學的知識還很貧乏。那時,古羅馬醫生蓋侖(C.Galen,約129~200)關於人體生理結構的學說得到教會的認可。大約1 500年以前,歐洲醫生對於人體結構知識的認識並不是人體本身,而是依據蓋侖的著作。由於古羅馬的習俗禁止解剖人體,當時蓋侖只得用猴子和豬做解剖對象,他從未解剖過一具人的屍體。蓋侖通過類比和推測來描述人體結構,其中難免有許多錯誤。可悲的是許多醫生和解剖學家因循蓋侖的學說,甚至熱情地接受他著作中的缺陷。
了解人體結構只有通過親自動手解剖人體。在16世紀終於有一個人大膽地這樣做了,這個人就是維薩里(1514~1564)。維薩里於1514年出生在比利時的一個醫生世家,他的父親是查理五世皇帝的葯劑師。維薩里在青少年時就解剖了老鼠、貓、狗等動物,對解剖學很感興趣。1533年,維薩里進入巴黎大學醫學院學習。當時醫學院里盛行著教條主義,一切知識都只從學術權威的著作中尋找,不用動手實驗。在解剖學的課堂上,教授們只重復蓋侖的觀點,有時候讓屠夫或理發師做解剖動物的演示,自己則從不屑於動手。維薩里對這種學風十分不滿,他提出:「我要從人體本身的解剖來闡明人體的構造。」他不顧教會的禁令,冒著生命危險,自己偷著進行人體解剖。在深夜他經常到城外無主墓地或絞刑架下去偷取屍體。下面是他在1536年記錄的越軌行為之一:「我獨自在深夜身處那麼多屍體中費力地爬上木樁(絞刑架),毫不猶豫地把我那麼想得到的東西拉了下來。我把這些骨頭拉下來後,就把它們運到距離較遠的地方藏匿起來。等到第二天,我才能一點一點地從另一個城門將其運回家中。」在這些艱苦和冒險的工作中,維薩里掌握了豐富的人體解剖學知識,也發現了蓋侖學說中的許多錯誤。
維薩里離開巴黎回國後,繼續解剖屍體和進行解剖學的研究。後來,聽說宗教裁判所對他的活動很注意,他便來到了比較開放和自由的義大利,進入帕多瓦大學醫學院深造。維薩里從帕多瓦大學畢業並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帕多瓦大學了解到維薩里在解剖學方面有獨到的見解,破例聘請他為解剖學教授。維薩里在帕多瓦大學任教時,他打破了解剖學教授只動口不動手的教學常規,親自為學生示範解剖過程,向學生展示人體的每一個部分,每一個器官,他的講課十分受歡迎。為了改進解剖技術,維薩里製造了許多新工具。其中有些是他親自設計的,有些則是他向工匠們請教學來的。在1540年,維薩里拼好了一副猿的骨骼和一副人的骨骼,進行了一次講演。單就骨骼系統,他就可以糾正蓋侖的多處錯誤。例如,蓋侖認為人的股骨像狗的股骨一樣是彎的,而維薩里則發現人的股骨是直的。他在講課時能廣泛地採用解剖圖、骨架並進行實體解剖,對正確傳授解剖學知識起了重要的作用。
1543年,維薩里出版了他的偉大著作《人體的構造》,書中系統地闡述了他多年來的解剖學實踐和研究。該書分為7卷,依次論述骨骼系統、肌肉系統、血液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內臟系統、腦感覺器官,最後有兩個附錄,介紹活體解剖的方法。這部著作第一次比較全面、系統地揭示出人體內部的真實結構,使人體解剖的知識重新得到發展。因為他決心要最精確地顯示他親眼所見、親手所定的事物,所以他認為他的著作的科學價值要依靠插圖的質量。因此,他物色並指導了最好的美術家畫插圖,聘用最有才能的木版雕刻工為他復制插圖。書中有的圖是他親自繪制的,其餘的圖是由提香學派的美術家所畫。書中的肌肉圖中,每一塊肌肉都會使你感到具有生命力,完全不像實驗標本的樣子,而像正在活動中的活體的一部分。
《人體的構造》引起了神學家和保守醫學家的不滿,因為該著作對許多腐朽的觀點提出了挑戰。例如,《聖經》上說男人的肋骨比女人的少一根,而維薩里認為男人的肋骨和女人的肋骨一樣多。維薩里遭到了猛烈的攻擊,他不得不停止了解剖學的講課和研究。他回到了西班牙,成為宮廷御醫,在那裡為王室服務了近20年。維薩里的敵人還是沒有放過他,他們誣告他搞活人體解剖,使他被宗教判處死刑。因西班牙王室的調解,死刑改為去耶路撒冷朝聖贖罪。1564年,在朝聖回來的路上,維薩里乘坐的船遭到破壞,他被困死在贊特島。
維薩里雖然被迫害死去了,但是他一生的光輝業績以及他出版《人體的構造》的事實卻是抹殺不了的。在科學史上,人們把出版《人體的構造》的1543年,看做是近代人體解剖學的誕生年。維薩里奠定了近代解剖學的基礎,也促進了近代生理學的誕生。
⑷ 有關科學解剖學的奠基人維薩里的簡介內容是什麼
作為近代人體解剖學創始人的維薩里是科學革命時期兩大代表人物之一,與哥白尼齊名。
1514年12月31日,安德烈·維薩里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個醫學世家,曾祖、祖父、父親都是宮廷御醫。他從小受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閱讀了很多有關醫學方面的著作,並立志要做一名偉大的醫生。
青年時期的維薩里曾求學於蒙彼利埃和巴黎大學,精通古羅馬醫學家蓋侖的著作。
⑸ 血液循環理論的起源怎麼發現的
在人體生理學中,血液的運動規律佔有重要的地位,對它的正確認識有助於進一步了解人體的其他機能。古代人們對於血液運動的認識極為模糊,血液循環的規律,是在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經過許多科學家的努力,最終才得到闡明的。
古希臘的醫生雖然知道心臟與血管的聯系,但是他們認為動脈內充滿了由肺進人的空氣。因為他們解剖的屍體中動脈中的血液都已流到靜脈。古羅馬醫生蓋侖解剖活動物,將一段動脈的上下兩端結扎,然後剖開這段動脈,發現其中充滿了血液,從而糾正了古希臘流傳下來的錯誤看法。蓋侖創立了一種血液運動理論,他認為,肝臟將人體吸收的食物轉化為血液。血液由腔靜脈進人右心,一部分通過縱中隔的小孔由右心室進人左心室。心臟舒張時,通過肺靜脈將空氣從肺吸人左心室,與血液混合,再經過心臟中由上帝賜給的熱的作用,使左心室的血液充滿著生命精氣。這種血液沿著動脈湧向身體各部分.使各部分執行生命機能,然後又退回左心室,如同漲潮和退潮一樣往復運動。右心室中的血液則經過靜脈涌到身體各部分提供營養物質,再退回右心室,也像潮水一樣運動。蓋侖的血液運動理論是錯誤的,但是他的學說在2-16世紀時期被信奉為"聖經",不可逾越。
16世紀比利時醫生、解剖學家維薩里在自己的解剖實驗中發現蓋侖關於左心室與右心室相通的觀點是錯誤的。維薩里以大無畏的精神違反當時教會的禁令,向蓋侖的理論提出挑戰,但是他本人的結局是十分悲慘的。教會迫使他去耶路撒冷朝聖贖罪,結果他不明不白地死於旅途中。
西班牙醫生塞爾維特(1511--1553)經過實驗研究發現血液從右心室經肺動脈進人肺,再由肺靜脈返回左心室,這一發現稱為肺循環。塞爾維特朝發現血液循環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他的這一發現首先發表在1553年秘密出版的《基督教的復興》一書中。塞爾維特的發現觸犯了當時被教會奉為權威的蓋侖學說。他在1553年被宗教法庭判處火刑,被活活燒死,而且他在被燒死之前還被殘酷地烤了兩個小時。
義大利解剖學家法布里修斯(1537-1619)在1574年的著作中詳細描述了靜脈中瓣膜的結構、位置和分布。靜脈瓣膜的發現在血液循環學說的建立上是一重大進步,但是法布里修斯沒能認識到這些瓣膜的意義,他仍然信奉蓋侖學說。科學的血液循環學說的建立還是留待他的一個學生在他逝世9年後來完成,這位學生就是英國人哈維。
哈維(1578--1657)於1578年生於英國一個富農之家。他在15eq年取得劍橋大學的醫學學士學位後周遊歐洲。他在義大利帕多瓦大學向法布里修斯學習解剖學。帕多瓦大學素以政策開明、學術自由著稱。維薩里開創的親自動手做解剖學實驗的教學方法,為這所大學的醫學院吸引了一大批熱情好學的青年。哈維留學期間,伽利略正在帕多瓦任教,這位近代實驗科學大師所倡導的實驗--數學方法和力學自然觀,對許多學科領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哈維亦獲益匪淺。他懂得了:無論是教解剖學或是學解剖學,都應以實驗為依據,而不應以書本為依據。1602年,哈維獲得帕多瓦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倫敦定居開業行醫。行醫之餘,哈維繼續從事解剖學研究,特別對心血管系統進行了認真的研究。
哈維曾對40餘種動物進行了活體心臟解剖、結扎、灌注等實驗,同時還做了大量的人的屍體解剖。他積累了很多觀察和實驗記錄的材料,並開始懷疑蓋侖的血液運動理論。他准備在前輩先驅者研究的基礎上,創立血液循環理論。哈維深入地研究了心臟的結構和功能,他發現心臟的左右兩邊各分為兩個腔,上下腔之間有一個瓣膜相隔,它只允許上腔的血液流到下腔,而不允許倒流。哈維接著研究靜脈與動脈的區別,他發現動脈壁較厚,具有收縮和擴張的功能;而靜脈壁較薄,裡面的瓣膜使得血液只能單向流向心臟。結合心臟的結構,這意味著生物體內的血液是單向流動的。為了證實這一點,哈維做了一個活體結扎實驗。當他用綳帶扎緊人手臂上的靜脈時,心臟變得又空又小;而當扎緊手臂上的動脈時,心臟明顯脹大。這表明靜脈里的血確實是心臟血液的來源,而動脈則是心臟向外供血的通道。體內血液的單向流動實驗,證明了蓋侖學說的靜脈系統雙向潮汐運動的觀點是錯誤的。哈維的另一個定量實驗更否定了蓋侖的理論。他進行心臟解剖時,以每分鍾心臟搏動72次計算,每小時由左心室注人主動脈的血液流量相當於普通人體重的4倍。這么大量的血不可能馬上由攝人體內的食物供給,肝臟在這樣短的時間內也決不可能造出這么多的血液來。惟一的解釋就是體內血液是循環流動的。
哈維的血液循環理論簡述如下:血液從左心室流出,經過主動脈流經全身各處,然後由腔靜脈流人右心室,經肺循環再回到左心室。人體內的血液是循環不息地流動著的,這就是心臟搏動所產生的作用。哈維在1628年發表了《動物心血運動的解剖研究》,他在書中系統地總結了他所發現的血液循環運動的規律及其實驗依據。這部只有72頁的小書是生理學史上劃時代的著作。哈維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發現了血液循環,這是他的歷史性的功績。他通過發現血液循環把實驗方法引人生物學。所以,恩格斯評價說:"哈維由於發現了血液循環而把生理學確立為科學。"
哈維發現了血液循環,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他並不能清楚地了解血液是怎樣由動脈流到靜脈的。他只是根據他的觀察和實驗作出了正確的推斷,即血液是由心臟經過動脈到靜脈再回到心臟這樣循環不息地流動著的。
在他逝世後,顯微鏡才得到改進。義大利的解剖學家馬爾比基(1628-1694)在1661年發現了動脈與靜脈之間的毛細血管,從而完善了哈維的血液循環學說。
本文摘自《創造發明1000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版
⑹ 維薩里揭示了人體在器官水平的結構及研究的方法是什麼
細胞大部分都非常小 構成人體的細胞大概也只有10微米左右 而人眼的分辨力只有0.1毫米 大部分的細胞都沒有辦法用肉眼觀察到 起初對人體的研究都是依靠肉眼觀察 比如維薩里通過屍體解剖發表了《人體構造》說明了人體在器官水平的結構 比下夏通過對器官的解剖觀察 又進一步揭示了器官如何由組織結構 到了17世紀 顯微鏡把人眼的分辨力提高了幾百倍 終於可以觀察到微觀的世界 英國皇家學會成員羅伯特虎克是第一個利用顯微鏡進行科研的科學家 他在研究彈性定侓的時候 對 就是咱們物理課里學的那個胡克定律 物體的彈 力與形變成正比的那個定侓 羅伯特 虎克發現軟木塞ju有彈性 他就想看看軟木塞的結構 於是就y用顯微鏡觀察了軟木塞 他在《微物圖志》中畫出 了軟木塞中許多的格狀結構 把它稱為 cell 不過其實cell這個詞本來就有小空間的意思 比如監獄的一個個房間就叫做cell 但人們後來就把這個詞就沿用下來 衍生出 了 細胞 的含義 雖然我們有時候說虎 克發明了細胞 這個詞 但它本人其實並沒有細胞的概念 也沒有看到真正的細胞 軟木塞中的這些結構其實是細胞死後殘留下來的細胞壁 第一個真正看到活細胞的是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原本是荷蘭的商人 也是一位磨鏡師 由於他磨鏡技術高超 他製造的顯微鏡放大倍數可以到300倍 而虎克所用顯微鏡觀察了許多材料 比如雨 水 污水 尿液 糞 便 精液等等 他是第一個觀察到細菌的人 也是第一個觀察到精子的人 精子是人類最小的細胞 但列文虎克其實也沒辦法清楚地看到精子的結構 他還自稱看到了精子裡面有一個小人在動 雖然我們現在覺得很可笑 但當時他畢 竟是唯一一個看到精子的人 所以別人也沒辦法反駁
⑺ 維薩里對世界醫學的意義
維薩里對世界醫學的意義如下:
安德烈·維薩里 (Andreas Vesalius,1514年12月31日-1564年),著名醫生、解剖學家,近代人體解剖學的創始人,與哥白尼齊名,是科學革命的兩大代表人物之一。
維薩里的貢獻包括:
1、維薩里1543年發表了《人體構造》一書,該書總結了當時解剖學的成就,成為近代人體解剖學的創始人。
2、他建立的解剖學為血液循環的發現開辟了道路。
3、他不拘泥於書本知識,認為必須親自解剖、觀察人體構造,創立了當時少見的理論聯系實際的生動教學局面。
⑻ 安德烈·維薩里的生平介紹
安德烈·維薩里於1515年1月1日生於布魯塞爾的一個醫學世家。他的曾祖、祖父、父親都是宮廷御醫,家中收藏了大量有關醫學方面的書籍。維薩里幼年時代就喜歡讀這些書,從這些書中他受到許多啟發,並立下了當一個醫生的志向。維薩里在青年時代求學於法國巴黎大學。但是,處在歐洲文藝復興的高潮時期的巴黎大學的醫學教育十分落後,將蓋侖的著作仍被奉為經典,宗教思想依舊統治著醫學界。年輕的維薩里對這種現象極為不滿。由於他勤奮好學,在自學過程中掌握了一定的解剖學知識,也積累了一些這方面的經驗,所以他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蓋侖解剖學中的錯誤和教學過程中的弊病,並決心改變這種現象,糾正蓋侖解剖學中的錯誤觀點。於是,他就挺身而出,親自動手做解剖實驗。他的行動,得到了同學們的贊揚和支持。當時和他一起做實驗的還有他的同學塞爾維特。他們經常用解剖過程中的事實材料針結蓋侖的某些錯誤觀點展開爭論,並給予糾正。
維薩里的這種唯物主義的治學方法和解剖學的成就,觸犯了舊的傳統觀念,沖擊了校方的陳規戒律,引起了守舊派的仇恨和攻擊。學校當局不但不批准他考取學位,而且還將他開除了學籍,維薩里被迫離開了巴黎。後來,他在威尼斯共和國帕都瓦大學任教,並於1537年12月6日獲得博士學位。在任教期間,維薩里繼續利用講課的機會進行屍體解剖,並進行活體解剖教學,吸引了大批的學生。在那裡,他充分利用學校的有利條件,繼續進行解剖學研究。
業余時間,維薩里開始寫作計劃已久的一部人體解剖學專著。經過五年的努力,1543年,年僅28歲的維薩里終於完成了按骨骼、肌腱、神經等幾大系統描述的巨著《人體機構》。在這部偉大的著作中,維薩里沖破了以蓋侖為代表的舊權威們臆測的解剖學理論,以大量、豐富的解剖實踐資料,對人體的結構進行了精確的描述。他在書中寫道:解剖學應該研究活的、而不是死的結構。人體的所有器官、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經都是密切相互聯系的,每一部分都是有活力的組織單位。這部著作的出版,澄清了蓋侖學派主觀臆測的種種錯誤,從而使解剖學步入了正軌。可以說,《人體機構》一書是科學的解剖學建立的重要標志。
維薩里這種勇於實踐、尋求真理的精神和他這本書的發表引起了當時的解剖學家和醫生們的震驚。受到當時教會的無情打擊和迫害。 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維薩里不得不在《人體結構》一書出版的第二年,也就是在1544年,憤然離開帕都瓦,來到西班牙,擔任了國王查理第五的御醫,也從此中斷了對解剖學的研究。在西班牙,他度過了比較安寧的二十個年頭。
盡管如此,教會的魔爪仍不肯放過他。有一次,他為西班牙的一位貴族做驗屍解剖,當剖開胸膛時,監視官說心臟還在跳動,便以此為借口,誣陷維薩里用活人做解剖。宗教裁判所便趁此機會提起公訴,最後判了維薩里死罪。由於國王菲力普出面干預,才免於死罪,改判往耶路撒冷朝聖了結此案。但在歸航途中,航船在希臘的扎金索斯島遇險,維薩里不幸身亡。
人體解剖學的創始人安德烈·維薩里就這樣悲慘地結束了科學家偉大的一生,年僅50歲。
⑼ 維薩里有哪些成就
作為近代人體解剖學創始人的維薩里是科學革命時期兩大代表人物之一,與哥白尼齊名。
1514年12月31日,安德烈·維薩里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個醫學世家,曾祖、祖父、父親都是宮廷御醫。他從小受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閱讀了很多有關醫學方面的著作,並立志要做一名偉大的醫生。
青年時期的維薩里曾求學於蒙彼利埃和巴黎大學,精通古羅馬醫學家蓋侖的著作。當時巴黎大學的解剖課是操縱在不懂醫學的庸人手裡的,他對如此的教學方法和這些人隨隨便便、亂割亂砍的解剖術非常不滿,於是他經常外出尋覓屍體。因而,郊外無主墳地的殘骨,絞刑架下罪犯的遺屍都成了他搜尋的目標。就這樣,他不顧嚴寒酷暑和腐爛屍體的惡臭,冒著把被抓、被殺的危險,只是為了尋求真理。
對於所搜尋到的每一塊骨頭,他都如獲至寶。精心包好帶回學校後,又在微弱的燭光下偷偷地徹夜觀察研究,直到弄明白為止。
維薩里在解剖學上的治學方法觸犯了舊的傳統觀念、沖擊了校方的陳規戒律而被開除學籍。後來,他在威尼斯共和國帕都瓦大學任教,並於1537年12月6日獲得博士學位。
功夫不負有心人,根據他所積累的豐富經驗,歷經五年,維薩里於1543年發表了劃時代的巨著《人體的結構》。在這部書中,他首次正確地描述了靜脈和人類心臟的解剖,改正了蓋侖關於肝、膽管、子宮和頜骨等解剖上的錯誤二百餘處,給予了人們一個全新的人體解剖知識。從此後,解剖學才得以更加深入的發展,近代醫學也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形成。
維薩里這本書的發表引起了當時的解剖學家和醫生們的震驚,同時也引起了教會和以蓋侖的後繼者們為代表的守舊派攻擊。
在教會的迫害下,維薩里在《人體的結構》一書出版的第二年,憤然離開帕都瓦前往西班牙,並擔任了國王查理第五的御醫,從此中斷了對解剖學的研究。
但維薩里依然沒能躲過教會的魔爪。1644年,宗教裁判所以他用活人做解剖為由,判處他死刑。原因是他為一名西班牙貴族做屍體解剖剖開屍體胸膛時,監視官認定「死者」的心臟還在跳動,也就是說「死者」還沒有真正的死去。維薩里百口難辯,幸因國王庇護,才免於死罪,改判往耶路撒冷朝聖。在返回途中,因航船遇險,不幸身亡,終年5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