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墨梅圖題詩>>的教案!謝啦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注釋]
1. 墨梅:水墨畫的梅花。
2. 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簡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墨梅]
單用墨畫的梅花。
畫題詩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洗硯池】相傳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臨池學書,頻洗筆硯,池水竟為之黝黑。浙江會稽山下與江西臨川均有洗硯池遺跡,傳說均曾為王羲之洗硯處。作者是著名畫家,以淡墨清雅寫梅,因與王羲之同姓,故稱「我家」,並暗喻其功底。
注釋:
[墨梅]單用墨畫的梅花。 [池頭]池邊。 [洗硯(y4n)池]洗毛筆、硯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跡,指花的顏色。[清氣]清香的氣味。[乾(qi2n)坤(k&n)]指天地。
詩意:
這幅畫畫的是我家洗硯池旁邊的一棵樹,每一朵梅花都呈現出淡淡的黑色,沒有鮮艷的色彩。我不需要別人誇它顏色多麼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間留下清淡的芳香。
《墨梅》賞析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於眾花報春,寒氣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為堅強品格和高貴氣節的象徵。本課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詩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稱為「畫梅聖手」。這是一首作者自己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寫詩,注重煉字。詩中(亦指畫中)的梅花生長在作者日日洗滌筆硯的池水邊,那一朵朵開放的梅花都呈現出淡淡的墨痕。一、二兩句運用白描手法寫梅花的形態,一個「淡」字既道出畫梅花的技法,又刻畫出梅花樸素淡雅、傲立於嚴寒的風骨,令人耳目為之一新。
再看末句,詩人為什麼特別愛畫不著顏色的淡墨梅花呢?原來他並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們誇獎梅花的顏色艷麗,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氣充塞在天地之間。一個「滿」字,不僅傳神地寫出了梅香的充盈激盪,而且使得詩人人格魅力的凸現與輻射分外的耀眼!這種不流於世俗、傲骨錚錚的氣節正是作為詩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這種不追求虛浮綺麗的外表而鍾情於梅花精神的表現方法正是作為畫家的王冕的巧奪天工之處。
「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人們是這樣稱贊王冕的。現實中的王冕與他筆下的梅花一樣,堅貞不屈、孤芳自賞。相傳由於王冕的畫畫得特別的好。當地的縣官和一個有權勢的大財主慕他之名,幾次想見他都遭到了拒絕,最後,當縣官親自下鄉見他時,他聽到消息後趕緊躲了起來,又讓縣官吃了閉門羹。因而《墨梅》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豐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彷彿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㈡ 六年級輕輕鬆鬆誦古詩全部內容主要後五首
教學內容:生字教學,預習古詩,學習《墨梅》,悟出學習方法。
教學目標:學習生字詞,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1、齊讀課題。
2、思考:讀後你知道了什麼?(這課書要學習三首古詩。)讀後你想到了什麼?(我們想到了過去學習的古詩、詩人的介紹……特別想知道「古詩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誰寫的?詩的內容是什麼?詩人想表達什麼感情?)
3、明任務:這三首古詩分別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詩歌。詩人分別是王冕、鄭燮和於謙。。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獨立學習更多的古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二、指導預習。
1、藉助漢語拼音讀准字音。
洗硯池 千錘萬鑿 焚燒 乾坤
2、朗讀古詩。
3、聯系注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者劃下來。
4、分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三、檢查預習。
以讀准字音、質疑為重點。
四、學習《墨梅》
1、了解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畫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
(3)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4)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想知道這幅梅花圖是誰畫的?墨梅有什麼特點?詩人為什麼要寫《墨梅》這首詩?要表達自己什麼樣的感情?)
2、講解詩意。
(1)教師范讀。
(2)指名學生讀。
(3)學生藉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師點撥前兩句: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C.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D.進一步理解。
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麼特點?(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讀至此,產生疑問——難道梅只有這樣一個特點嗎?
E.教師點撥後兩句: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5)用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學習後兩句。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操。
乾坤:天地,人間。
C.詩句的意思。(不圖人們誇贊它顏色的鮮艷,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D.進一步理解。
墨梅還有什麼特點?(清香的氣味)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詩人運用了什麼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後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3、朗讀全詩。
4、總結全詩:
(1)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有什麼特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3)想像詩人在這樣的美景里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動作?
5、指導學生練習朗讀。
6、總結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
請大家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墨梅》這首古詩的?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五、作業:
1、背誦《墨梅》。
2、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後兩首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鞏固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後兩首古詩。
教學目標: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感情。鞏固學習古詩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指名背誦《墨梅》。
2、匯報自學預習的情況。
(1)強化學習古詩的方法。
(2)詢問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二、學習《竹石》
1、了解詩人,理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屬江蘇省)人。清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是「揚州八怪」之一。
(2)理解詩題。(竹石,紮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的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首詩是題寫在他畫的竹石畫上的一首詩)。
2、抓字眼,明詩意。
A.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這里形容竹根牢牢紮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岩:山岩的裂縫處。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決不放鬆,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
這兩句詩中用了一個「咬」字,極為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勁竹對生活條件並沒有過高的要求,顯示出它的生命力極強。
B.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堅勁:堅韌不拔。
任爾:隨你。人,任平。爾,你。
這兩句詩的意
㈢ 王冕《墨梅》教案公開課
《墨梅》這首古詩是元代末期傑出的詩人、畫家王冕為自己所畫的墨梅而題寫的。全詩表達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貞純潔的品格。以下是我整理的王冕《墨梅》教案公開課(通用5篇),希望你喜歡,歡迎閱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3、了解詩歌的大意,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本首詩,感悟詩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懷,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讀了那麼多的書,老師考你們幾個課外知識怎麼樣?1、「歲寒三友」是哪「三友」?2、你能背出有關「歲寒三友」的詩句嗎?(指生背)
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欣賞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讀課題
二、讀詩
1、打開課本,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准字音,讀通詩句。
檢查讀。
2、古人寫詩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標準的七言絕句。這首詩寫出來,不僅要讀,還要吟唱,七言絕句的節奏一般是××/××/×××/
請同學們試著有節奏地來讀這首詩,讀出詩的韻味。自由練習,再指讀,齊讀。
三、解詩
下面,老師給同學們一段時間,結合書上注釋,自學這首詩。看自己能讀懂多少,把讀懂的內容用鉛筆寫在書上,把自己讀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學。
2、小組內交流,並討論不懂的問題。
3、全班交流:
A、①結合注釋能理解的重點詞有:
淡墨、痕、清氣、乾坤
②交流每句詩的意思。師小結:這是一首題畫詩,是作者採用淡墨手法畫的一株盛開的梅花。
③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④帶著對這首詩的理解自由讀讀這首詩。
B、師引導:古人雲: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則大進。讀懂了這么多,沒有什麼讀不懂的地方嗎?
可能提出的問題:
①作者為什麼要畫「墨梅」,而不畫鮮艷的梅花?
②這是一幅畫,詩中為什麼說是「只留清氣滿乾坤」?
③為什麼說「不要人誇好顏色」?
……
師小結:這些問題提得好,可見同學們讀詩時動了腦筋,有「大疑」必有「大進」,這就是會讀書。當然,同學們不用著急,通過下面的學習,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四、品詩
1、品「淡墨」
①同學們,誰見過盛開的梅花?老師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賞?(課件:幾幅盛開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麼樣子?你能用上一、兩個詞描述一下嗎?
②王冕筆下的梅花從外表上看給了你什麼樣的印象?默讀前兩句詩,思考一下。
生說:淡墨;痕跡一般淺;顏色不夠驕人……
③師點課件,出示《墨梅圖》。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圖》,仔細觀察一下,這淡淡的墨梅又給了你怎樣的感覺?
生說:素潔、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氣……
④指導朗讀:你們說的老師深有同感。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指讀。
指點:「淡墨痕」淡雅的,要讀得輕一點。
2、品「清氣」
過渡:同學們,這梅花如此淺淡,貌不驚人,從沒引起過別人的注意,從沒受到過別人的誇贊,但它卻在洗硯池邊不畏嚴寒地怒放著,呈現出勃勃生機。
①老師這兒有一個問題不懂,「墨梅」這樣做心裡是怎樣想的?揣摩一下,誰來幫一幫老師?
指生說。
現在明白「不要人誇好顏色」了嗎?指生說。
②正如詩中所說(課件出示詩句):「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謝謝同學們,在你們的幫助下,老師讀懂了「墨梅」。
師引讀:
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讀
這真是一株灑脫、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讀
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齊聲讀
3、品讀
過渡:(對照板書)這梅花是痕跡一般的淡墨色,但卻素潔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這是一幅畫呀,「詩中為什麼說是『只留清氣滿乾坤』」?誰已經明白你們提出的問題了?生回答。
①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完整地讀一讀,讓墨梅的形象走進你的心中吧。生自讀。
②把書扣在桌上,閉上眼睛,讓你的思維跨越時空,讓你的想像飛起來,飛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師的語氣要飽含深情,有一種靜謐之感)。
(配樂)
師引讀:
淡墨色的梅花開了,多麼淡雅,多麼高潔啊!指一生讀。
淡淡的清香彌漫在小院子里,充滿了天地間,也飄到了我們的教室里,讓我們靜心聞一聞吧。指一生讀。
五、品詩人
過渡:看得出同學們都陶醉於這梅香中了。回憶一下前面學過的《竹石》、《石灰吟》,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麼?《墨梅》與這兩首詩對照一下,有什麼相同之處?(板書: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師: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師相信你們對這首詩的思想內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況,你們的感悟會更深!
課件出示:王冕資料。指生讀
師: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傾注筆端,揮毫潑墨,暈染出一幅幅驚世之作。至此,墨梅與作者之間的聯系你讀懂了嗎?(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達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師小結:對呀!王冕曾說: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作者已與墨梅融為一體,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現在讓我們回到課始提到的問題:
指名提出問題的同學:你明白作者為什麼畫「墨梅」了嗎?生回答。
師評:你們真正讀懂了《墨梅》,讀懂了王冕,老師很高興。
4、升華讀:同學們,看著這幅墨梅圖,你有什麼心裡話想對墨梅、對王冕說嗎?
指生說,該生接著讀出自己的情感。
師:同學們,讓我們把千般喜歡、萬般敬佩化成一首詩,表達出對墨梅對王冕的由衷贊美吧!
齊誦《墨梅》!
六、作業:
搜集有關「歲寒三友」的詩句,辦一期以「歲寒三友」為主題的小報。
設計意圖:
古詩是我國優秀文化的瑰寶之一,《墨梅》是元代詩人、畫家王冕的一首題畫詩,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借梅自喻,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詩句簡練,言淺意深。活動中我將注重讓孩子觀察畫面,在欣賞圖畫的基礎上理解詩意。讓孩子輕松地學習古詩,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領略古詩文獨有的意境之美。
活動目標:
1、學習古詩,在欣賞圖畫的基礎上理解詩意。
2、嘗試根據圖文,正確、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3、憑借古詩詩句,感受古詩美的意境。
活動准備:
1、梅花圖片,墨梅圖。
2、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梅花圖片,認識梅花,激發孩子的興趣。
教師:冬天是梅花盛開的時候,梅花有許多枝幹,沒有葉子,有白色的、黃色的、粉色的,還有紅色的,散發出淡淡的香味。
(二)欣賞墨梅圖,了解作者與古詩名字含義。
1、了解古詩題目含義。
教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幅墨梅圖,你知道為什麼叫墨梅圖嗎?墨梅就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2、了解古詩作者。
教師:你知道這幅畫是誰畫的嗎?
(二)欣賞圖文課件,理解古詩內容,學習古詩。
1、幼兒欣賞課件。
教師:原來這是一首題畫詩,是詩人王冕為自己畫的一幅墨梅題的詩。
2、嘗試根據圖文,學習古詩。
教師:請小朋友來說說看,你在畫中看到了什麼?分別說說每幅圖都說了什麼?
4、解釋古詩意思。
教師:你現在站在小溪頭,鼻翼間卻有香氣飄逸;你現在來到了林間,那香氣依然追隨。即使你回到家裡,心間依然還有那梅花的香味在縈繞。無論何時,無論何處,每個人都能聞到那梅花的香味。
5、感受古詩意境。
教師:你聞到的是怎樣的梅香?請小朋友閉起眼睛想像做了一個深呼吸,聞到那香氣了嗎?
(三)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吟誦、演唱古詩詞。
1、教師根據圖譜有感情的朗誦古詩一遍。
2、幼兒多形式朗誦古詩。
3、集體完整吟誦古詩。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美術區進行墨梅畫。
附: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流清氣滿乾坤。
教學內容:
生字教學,預習古詩,學習《墨梅》,悟出學習方法。
教學目標:
學習生字詞,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
新課。
1、齊讀課題。
2、思考:讀後你知道了什麼?(這課書要學習三首古詩。)讀後你想到了什麼?(我們想到了過去學習的古詩、詩人的介紹……特別想知道古詩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誰寫的?詩的內容是什麼?詩人想表達什麼感情?)
3、明任務:這三首古詩分別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詩歌。詩人分別是王冕、鄭燮和於謙。。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獨立學習更多的古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二、指導預習。
1、藉助漢語拼音讀准字音。
洗硯池
千錘萬鑿
焚燒
乾坤
2、朗讀古詩。
3、聯系注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或者劃下來。
4、分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關資料。
三、檢查預習。
以讀准字音、質疑為重點。
四、學習《墨梅》
1、了解詩人解詩題。
(1)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畫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
(3)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4)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想知道這幅梅花圖是誰畫的?墨梅有什麼特點?詩人為什麼要寫《墨梅》這首詩?要表達自己什麼樣的感情?)
2、講解詩意。
(1)教師范讀。
(2)指名學生讀。
(3)學生藉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師點撥前兩句: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C、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D、進一步理解。
這兩句詩寫了梅的什麼特點?(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應該怎樣讀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評讀)讀至此,產生疑問--難道梅只有這樣一個特點嗎?
E、教師點撥後兩句: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5)用學習前兩句的方法學習後兩句。
A、指名試讀。
B、理解字義。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里指純潔的人品,高尚的節操。
乾坤:天地,人間。
C、詩句的意思。(不圖人們誇贊它顏色的鮮艷,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D、進一步理解。
墨梅還有什麼特點?(清香的氣味)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艷麗來討人稱贊,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詩人運用了什麼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後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3、朗讀全詩。
4、總結全詩:
(1)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有什麼特點?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3)想像詩人在這樣的美景里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動作?
5、指導學生練習朗讀。
6、總結回憶古詩的學習方法。
請大家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墨梅》這首古詩的?
(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五、作業:
1、背誦《墨梅》。
2、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後兩首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硯、冕、乾、坤」這樣四個生字,理解「墨梅、洗硯池、淡墨痕、好顏色、清氣、滿乾坤」等詞。
2、能藉助工具書自身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3、能聯系詩人的生平,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身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重點能藉助工具書自身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難點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身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梅花歷來是詩人們吟誦的對象。一二年級時,我們讀王安石的《梅花》(齊讀)五年級時我們讀《雪梅》(齊背)這節課,我們讀的是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王冕的《墨梅》,說到王冕,他還是我們家鄉人呢?(同學補充注釋處的內容)
你對這個詩題「墨梅」是怎麼理解的?
王冕一生喜好梅花,種梅、詠梅又工畫梅。他曾在自身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為「梅花屋」。而說到「墨梅」,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北宋時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於窗紙上而得到啟發,創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所以「墨梅」其實就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王冕畫過許多幅墨梅,畫家不只喜歡畫畫,還喜歡在畫面空白處題上一首詩,幾句話,以留下當時的心情感受。今天我們要讀的這首詩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畫的詩。
二、初讀古詩,讀准古詩。
1、齊讀,讀准確。
2、指讀,讀准確。
3、再讀,讀出節奏來。
4、讀出平仄變化來。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三、解釋古詩。
1、王冕畫中的這株梅花長在哪裡?
2、為何把池子稱為「洗硯池」呢?(補充: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3、讀著這首詩,想著畫中的梅花,你看到這株梅花了嗎?喜歡這株梅花嗎?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詩:
「朵朵花開淡墨痕」
花開時那花兒的顏色(不濃艷),就像(用含著許多水的墨汁點染上去)一樣。既沒有(桃花那樣嬌艷),也沒有(杏花那樣如霞般粉紅)。[可讓同學填寫。]
朗讀表示花開色淡如墨痕的樣子。
「只留清氣滿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像你此刻身在何處,聞到那香氣了嗎?(在對話中體會「滿乾坤」中無處沒有,無人不知的意蘊。)可這樣設置對話:你現在站在小溪頭,鼻翼間卻有香氣飄逸;你現在來到了林間,那香氣依然追隨。即使你回到家裡,心間依然還有那梅花的香味在縈繞。無論何時,無論何處,每個人都能聞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讀,表示梅花的香氣到處都是的情景。
我想問問大家,你聞到的是怎樣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氣」,聯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梔子花的香,比較體會其中那種淡淡的、幽幽的、靜靜的特點,並能用「清」來組詞,如「清幽、清淡、清雅」等來形容梅香。)
這種梅香,在王安石的詩中用另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暗香」(讀王安石的《梅花》)
朗讀表示梅香清雅的特點。
小結:這梅,色淡、氣清。
「不要人誇好顏色」
知道句中的「顏色」指梅花的色彩。
體會梅花品格的高貴、高潔,不在意他人的誇耀,更不需要他人的奉承。
5、朗讀,讀出梅花的特點,讀出自身對梅花的喜愛。
6、背誦古詩。
四、深入體會詩意。
1、王冕為何如此喜歡梅花呢?為何種梅三千株,還自稱為「梅花屋主」?讀了這首詩,你知道原因了嗎?
2、交流,知道王冕喜歡的是梅的高潔、清雅,不計名利的品格。
3、補充王冕的生平資料。(詳見和件)
4、讀著這些王冕的生平簡介,你是否對王冕,對這墨梅有了更深的體會?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與「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學們,王冕寫《墨梅》這首詩,僅僅是為了表示梅花的淡雅高潔的品性嗎?(不是的,他更是為了通過這首詩來表述自身的胸懷,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潔、流露了自身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賞的性格。)
7、這首詩講述的其實是自身的志趣,志向。這就是「詩言志」。
8、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詩,讀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品性來。
五、安排作業:
默寫古詩。
寫一段評價梅花或王冕的話。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反復誦讀詩歌,欣賞圖畫理解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2、能力目標: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3、德育目標: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
4、創新素質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
教學重點:理解本圖題詩的詩情畫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梅是傲骨的象徵,更是高潔操守的象徵,"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歷代有志之士,謳歌梅禮贊梅,王冕的《墨梅圖題詩》正是詠梅,贊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們一起來體味那絕美的詩篇。
二、自主學習:
(一)、檢查預習
1、字:
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協(tuǒ xié)卓(zhuó)爾不群花蕊(ruǐ)厭惡(wù)
2、詞:
卓而不群:形容超出尋常、與眾不同。
(二)交流材料:
1、作者:王冕(1300-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幼為農家子,自力苦學,後從學者韓性受教。應進士舉不中,遂下東吳,入淮楚。至正七年左右,北游大都,見天下將亂,遂歸。晚年,南方起義兵興,移家浙東九里避難。據說他死前不久曾作朱元璋議參軍。他的畫和篆刻在當時很負盛名。
2、引導學生回憶《王冕學畫》的內容; 3、朗誦詩歌,熟讀成誦。
三、合作學習:
1、賞畫:組織學生觀察王冕筆下的梅花的特點,並結合"詩畫賞析"回答以下問題:
(1)王冕作詩的原因;
(2)王冕作詩的目的;
(3)圖中梅花的特點。
2、品詩:請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試作說明,
(例:"只留清氣滿乾坤"一句表達詩人不願向統治者妥協,厭惡當時社會上的風氣和甘願過著隱居生活的志向,也表現了詩人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
四、合作探究:
主題:詩人以梅花自喻,表現自己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
五、拓展訓練:
組織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梅花的詩句,繪畫作品
六、回顧反思:
1、"歲寒三友"的象徵了怎樣的精神:
(明確:"竹"是有氣節,象徵詩人"任而東南西北風"的氣概;松:不畏風霜,生機勃勃,象徵詩人的錚錚鐵骨;梅:超凡脫俗,象徵了詩人卓爾不群的氣節和人品。)
2、請學生寫出"歲寒三友"對自己的啟示。
㈣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墨梅王 冕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小題1:樸素淡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2分) (意思相近即可,若答「淡雅」計1分) 小題1: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2分)(指出的品格一點准確計1分;意思相近即可) ㈤ 《墨梅》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艷,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 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不求功勛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5)王崧舟墨梅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墨梅》-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1、墨梅:用墨筆勾勒出來的梅花。 2、吾家:我家。因王羲之與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認為王姓自是一家。 3、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4、池頭:池邊。頭 :邊上。 5、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四種,如,清墨、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那個個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成的。 6、痕:痕跡。 7、清氣:梅花的清香之氣。 8、滿乾坤:彌漫在天地間。滿:彌漫。乾坤:天地間。 譯文: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個個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別人誇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㈥ 《文字背後見人心》王崧舟百家講壇第十講觀後記
一首詩,它的內涵和意蘊不只在表面的字詞 ,更在於字詞背後的人心與品質。讀一首詩,特別是人物詩,就可以了解一個人,學習一種精神與品質,知曉一種人生理想 ,感悟一種人生格局。 ㈦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梅花魂13段參考答案 [教學要求]1、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3、了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點]1、理解外祖父愛梅花,並在愛梅花沖寄託了愛祖國的思想感情。2、了解課文是怎樣做到「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教學難點]理解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教學方法]朗讀法,情景教學法,扶放結合法。[學法]讀文悟情,讀句悟理;抓重點詞句,一點帶面的學習方法。[教學准備]梅花掛圖,《紅梅贊》歌曲VCD碟。[教學時間] 兩課時。第一課時重點:自學字、詞,了解內容,理清層次。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1、出示梅花掛圖。2、談話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看見過梅花嗎?你喜歡它嗎?你喜歡它的什麼?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一個有關梅花的故事。3、板書課題。理解「魂」的意思,那麼「梅花魂」指的是什麼?設疑激趣。二、初讀課文,完成自學要求:1、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自學生字詞。2、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通過寫梅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畫出最使你感動的語句,體會其中的情感。4、准確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三、再讀課文,理清敘述的順序。1、根據回憶內容、非回憶內容給課文分段。(首尾各為一段,中間為一段,全文分三段。)2、根據課後思考題1前半題的提示:「課文圍繞梅花寫了哪幾件事?」給第二段分層。分為五層:(一層一件事)。第一層(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著讀著就流出眼淚。第二層(3自然段):外祖父對一幅墨梅圖分外愛惜。第三層(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哭起來。第四層(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離別前把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外孫女。第五層(14一15自然段):船快開時,外祖父又遞給外孫女綉著梅花的手絹。3、自己體會文章開頭與結尾之間有什麼聯系?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第二課時重點:理解全文一、復習回顧,揭示任務。1、說說課文圍繞梅花說了哪幾件事?(回顧舊知,做好鋪墊)(1)讀詩落淚;(2)珍愛梅圖;(3)不能回國;(4)贈墨梅卧;(5)送梅花仇;2、從題目入手:梅花是一種名花,但為什麼說梅花魂呢?課題「梅花魂」與本文所記敘的五件事有什麼聯系?這就是我們本節課的學習任務。二、從「愛梅」入手,直奔重點段「品梅」。學習第二、第四件事,體現「教」學。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現外祖父對梅花的喜愛?(第二件事:珍愛墨梅圖)2、指名讀。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對梅花情有獨鍾?(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爾擺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獨書房罩那一幅墨梅圖,他分外愛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從中體會作者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老人對梅花圖的珍愛。(2)「我不小心在梅圖上留下臟手印,外祖父頓時拉下臉來。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颳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通過老人的語言,行動來體會他對梅圖的珍愛。a、體會「輕輕、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達效果。b、「清白」是什麼意思?「沾污」又是什麼意思?c、爺爺是讓媽媽管教好我的行為、還是思想?(思想)從何而知?(「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嗎?」)3、「這清白的梅花為什麼不能沾污?」一向寬容慈愛的外祖父為什麼這次會大動干戈呢?導入第四件事的學習。4、教師范讀「臨別贈梅圖」一事。(1)老人深情地說的那段話,其中哪幾句話點明了梅花的品格?(「這梅花,是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呢?」)(2)由此可見老人愛梅其實愛的是梅花的什麼?(梅花的精神)(3)電視播放歌曲《紅梅贊》: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紅梅,優美動聽的旋律,深情贊美的歌詞。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對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認識。(4)說說此時,你對梅花有了什麼更新的認識?(5)指名讀「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討論:a、梅花的秉性像什麼?(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b、此時作者用了什麼手法?(借物喻人)c、由此可見,老人贊梅花,實則贊美的是什麼?(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6)再次播放《紅梅贊》,同時指出:這首歌是電影《江姐》的主題曲,影片中江姐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對敵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動搖,大義凜然,最後含笑走上刑場,倒在一片梅花燦爛的地方。歌曲唱得是梅花,實在贊美江姐。聲情並茂的導語使學生深深領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老人愛梅花,就是因為梅花是祖國的象徵。(7)外祖父保存這幅梅花是為什麼?(是讓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國人的氣節。)現在他把它送給外孫女又是為了什麼?(也讓外孫女保持這種秉性、這種氣節。)這就是題目「梅花魂」的內涵。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此部分內容。三、總結方法,幫助學習第一件事。體會「梅花魂」何在,「中國心」何在!體現「扶」學,培養能力。1、默讀第一件事:吟詩落淚。2、思考討論:(1)「常常教我讀唐詩寧詞」說明什麼?(老人時刻不忘自己是中國人,不忘中華民族文化,也要讓自己的子孫也不忘自己祖國的文化。)(2)「讀到一些詩句就落淚」是因為什麼?a、適當解釋說明三句詩的出處、意思及其表達的情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意思是:獨自一個人在遠方居住,每到過節的時候格外思念故鄉的親人。「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出自王維的《山中送別》意思是:明年春天綠草如茵的時候,您回來不回來呢?「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出自北宋詞人秦觀的詞《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隨風飄飛的落花,輕得好像夜裡的夢,滿天無邊無際落著的雨絲,細得好像心裡的愁。這些詩大致都體現了一種思鄉懷親之情。b、明確老人的思鄉之情是他落淚的原因。(因為這些詩句觸動了老人的思鄉之情。他思念祖國,卻身在異邦,不能回去,所以傷感地流淚了)四、放手自學第三件、第五件事,體會「梅花魂」何在「中國心」何在!體現「放」學,發展能力。1、從「聽到不能回國,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起來了……」一句,體會老人一直熱愛著、思念著祖國,卻不能回去,他難過地哭了,充分表現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2、從「赤道吹來的撩亂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銀發,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體會到思鄉的深情,孤獨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3、從「想不到淚眼蒙朧的外祖父也隨著上了船。遞給我一個手絹,一色雪白的細亞麻布上面綉著血色的梅花。」體會到老人把自己對祖國的一片眷戀之心讓外孫女帶回祖國,成了卻自己的心願。五、學習最後一段,點明中心,總結全文。1、齊讀最後一段,說說這段對全文起到了什麼作用?(點明中心)2、回顧全文,口頭概括本文的中心。(課文講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表露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3、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系?你體會到了什麼?(開頭和結尾緊密聯系。開頭講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結尾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這樣前後呼應,首尾連貫,更加突出了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4、談談學完課文,你在寫作上的收獲。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板書設計:1、讀詩落淚2、珍愛梅圖15、梅花魂3、不能回國中國心4、贈送梅圖5、遞梅花巾照應 教案簡析教者從課題「梅花魂」著眼,以理解「梅花魂」的內涵為突破口,尋找貫串全文的「梅花魂」所在。這樣的教學構想,抓住了課文的關鍵,且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中先指導他們理解體會課文的難點:老人愛梅花是愛祖國的表現。掃除學生自己閱讀上的障礙。再放手讓他們從文中的幾件事中,尋找表現老人愛祖國、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的內容。體現閱讀課文以學生自學為主的特點,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和習慣。教者在教學中還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電視播放歌曲《紅梅贊》,創設情景、激發情感。為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起到了很好地作用。針對本文內容含蓄、思想性深刻的特點,教者又採用了情感朗讀來配合教學。讓學生從讀中悟情悟理。加之老師的適時點撥,學生一定能透徹地理解全文。 ㈧ 【菊言菊語】聽王崧舟老師講《文化自覺背景下古詩怎麼教》(感悟)
今晚在名師課堂里聆聽了王崧舟老師的又一個精彩講座,受益匪淺。 ㈨ 《墨梅》(王冕)這首詩前兩句寫了什麼後兩句寫了什麼 這首詩開頭兩句描繪了畫面上梅花生長環境的清幽,突出梅花的高雅;結尾兩句運用擬人手法,寫出梅花的不甘流俗的精神。我是從這粘貼的(http://ke..com/view/332848.htm),可以不給分。。呵呵,我只是路過。 ㈩ 如何教好古詩詞的方法
一、學習古詩文要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 與王崧舟墨梅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確定物體重心的常用試驗方法有
瀏覽:834
快速緩解中暑想吐的方法
瀏覽:254
怎麼去除積雪的方法
瀏覽:61
機器人編隊控制方法研究
瀏覽:527
小孩快速降溫的方法
瀏覽:521
三步折帽子方法簡單又好看
瀏覽:450
骨密度計算方法公式骨礦骨面積
瀏覽:827
什麼方法能讓竹子的根死亡
瀏覽:195
熱天豬掉料的解決方法
瀏覽:486
紅米2指紋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22
戴胸罩的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469
尾氣不達標檢測方法
瀏覽:149
帶讀屬於什麼方法
瀏覽:427
早產兒體重快速增長的方法
瀏覽:308
最佳懷孕姿勢和方法
瀏覽:283
清明疊金元寶的簡單方法
瀏覽:373
四胞胎記憶方法視頻
瀏覽:465
煤氣口漏氣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999
數字萬用表交流電壓測量方法步驟
瀏覽:658
後臉部按摩儀使用方法
瀏覽:454
|